古代汉语资料三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
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2。
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
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
复习范围:(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2。
复习办法:A。
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
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
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
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
《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排列.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
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2。
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一、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对汉字进行思考,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上古结绳而治.岳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央。
”这里把文字与八卦、结绳看做同类事物,而前者是由后者发展演变来的。
《系辞传》的作者认为,文字这类事物是从天地万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象”,它们的作用在于沟通神明,表现万物,因而可以用于治理社会,了解事物。
先秦的学者对于汉字的构造也有所思考,《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
这一时期,人们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
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李斯编写了《仓颉篇》,赵高编写了《爰历篇》,胡毋敬编写了《博学篇》。
他们对汉字的形体和用字都进行了规范,并以之作为朝廷制定的标准字样,用于正字与教学。
二、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1、许慎创造了“部首”。
2、部首是《说文解字》各部字的第一字,也是每部字所共有的偏旁。
《说文解字》按照偏旁相同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
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部首”。
3、许慎用540个部首统摄了9353个汉字,不仅建立起汉字部首系统,而且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揭示了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建了一种优秀的范式。
另外《说文解字》的编排方法为辞书的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三、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连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1、郑樵、戴侗等人在许慎的“六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汉字子母、父子相连的理论。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一.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是什么?答: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
方法是系联法。
二.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默写上古三十二声母。
答:1、牙音:見、溪、羣、疑 2、舌音:端、透、定、泥、余、章、昌、船、書、禪 3、唇音:幫、滂、並、明4、齿音:精、清、從、心、邪、莊、初、崇、山5、喉音:影、曉、匣6、半舌:來7、半齿:日三.屈原《涉江》前几句的韵脚和所属韵部是:衰、嵬:微部。
璐:铎部;顾、圃:鱼部。
根据上古韵部,说明“衰”和“嵬”、“璐”和“顾”“圃”押韵的道理。
答:上古韵部中,衰、嵬同在微部,为同韵相押;璐为铎部,顾、圃为鱼部,铎、鱼同在一个大类的同一小类,可以通转,为邻韵相押。
四.上古声母研究成果有哪些?下列汉字分属哪一类?答:古无轻唇,读如重唇;古无舌上,读如舌头;娘、日二母归泥;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二归精;照三归端1.蓬播愤悲:古无轻唇,读如重唇2.跌追澄团:古无舌上,读如舌头3.贿讳涎:喻三归匣4.诞偷代除:喻四归定五.从古音学角度,说明下列各组通假字的类型1.更径(见母阳部;见母耕部)2.性生(心母耕部;山母耕部)3.適嫡(书母锡部;端母锡部)答:1.见、见双声,阳耕旁转,为音近通假。
2.耕、耕叠韵,心、山邻韵,为音近通假。
3.锡、锡叠韵,书、端邻纽,为音近通假。
六.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默写三十六字母。
七.从中古《广韵》到普通话,声母发生变化。
请说明zh\ch\shi 和j\q\x的来源。
答:今zh\ch\sh,是从中古《广韵》中的“知彻澄”、“庄初崇山”、“章昌船书禅”三组音合流变化而来的。
今j\q\x,是从《广韵》中的“精清从心邪”、“见溪群晓匣”二组音中分化出来的。
八.从《广韵》四声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演变规律,大致情况是什么?答: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九.解释下列反切1.刊,苦寒切2.坛,徒干切3.杜,徒古切4.苦,康杜切(上字非全浊,下字是全浊,被切字仍读上声)5.展,知演切(上字是zh\chi\sh\r的,下字齐齿呼,被切字读开口)6.初,楚居切(上字同5,下字是撮口呼,被切字读合口呼)十.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式1.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杜甫.北征-互文)2.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韩非子-并提)3.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丘迟-割裂。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三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问题(尤其是讲过的课文里出现过的)、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注意常用词部分)、辞赋的基本知识。
以上这些将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古注要重点掌握,将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
二,上古音、中古音、诗律是重点。
上古音主要掌握三十韵部及三十三声纽、弄清旁转、对转、准双声、旁纽等概念的含义。
中古音主要掌握中古音声母、声调向现代音转化的规律。
诗律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分析律诗的平仄格式及拗救。
三,标点翻译(有可能从我们上过的课文中出,也有可能从课外读物中出)及文段的语法分析(词类活用、宾语前置、被动句、判断句等)。
第一题、客观题一、古今字(子路曾)鼓瑟希:希(希疏)—稀莫春者:莫(暮的本字)—暮(子路)使子路反见之:反—返(古今异义词:丈人古义老人今义岳父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下去的一天(氓)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今义:达到某种高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泣涕,古义:低声哭泣落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垂:本义为象草木花叶下垂的样子引申远边之义此为本义垂—陲志怪者也志—识“鹏之徙与南冥冥—溟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小知不及大知知—智(秋水)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古今字:虚(河水流进)与墟(许行)古今字:禽兽偪人。
偪与畐、则贾相若贾与价圣人有忧之有与又(天伦)臧与藏臧本义奴隶。
申出“收藏”之义此为引申夭与妖(在“妖怪”这一义上)、北与背、臧与藏(后起区别文)、队与坠(历山)古今字:畝与(登大雷)古今字:景与影、泻为写、与派(静女)释”、“怿”也是古今字的关系。
二、通假字(秋水)舟车之所通卒,通萃,聚集卒”本义为在官府中服务的杂役所穿的衣服,后代指杂役。
“萃”本义为草的样子,草茂为众草聚集,可引申为“聚集”义(天伦)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通尝通假字:党与倘、常与尝、睹与(登大雷)通假字:澱与淀、陇与拢(情采)通假字:谟与模静女)“归”通“馈(氓)匪:通“非”,不是。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1)22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资料3
古代汉语(1)22秋在线作业2-0003
提示:本科目有多套随机试卷,请核实本套试卷是否与您的试卷一致,本资料为东北师范课程参考资料,仅供学习使用!!!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动词在—定条件下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就叫()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词类活用
<D.>对动用法
【答案】:A
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中的“殊”字的词义是()
<A.>特殊
<B.>殊死
<C.>独特
<D.>特别
【答案】:D
3.“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千”字属于词类活用,其用法是
<A.>形容词用作名词
<B.>量词用作形容词
<C.>名词用作动词
<D.>数词用作动词
【答案】:D
4.“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中“选”的文中义是
<A.>选举者
<B.>提拔的人
<C.>选拔出来的人物
<D.>当权者
【答案】:C
5.“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中的“胡”字词性为
<A.>疑问代词
<B.>连词
<C.>语气词
<D.>副词
【答案】:A
6.“慚”与“慙”的关系是
<A.>繁简字
<B.>古今字。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本体意义上的古代汉语1 、定义古代汉民族共同语。
1 )时间范围。
古代。
下限:五四时期。
上限:远古。
语例。
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向熹):远古至夏代——远古汉语商周至两汉——上古汉语魏晋至唐宋——中古汉语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近古汉语2 )民族范围汉民族3 )语体范围共同语:雅言、通语、官话书面语: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世作家仿古作品所用的语言。
如儒家经典、诸子散文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等。
(二)古白话:六朝以后,随着民间文学的发展,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与口语相应的书面语。
如白话小说等。
(二)学科意义上的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三)课程意义上的古代汉语1 、性质古代汉语是文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说它是基础课,因为它所讲授的知识和技能,是本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部分,是今后在学业上进行深造所必备的文化功底。
说它是工具课,是由它的教学目的决定的,它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籍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如同掌握一种工具,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就能用它去进行处理,去发掘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宝藏。
2 、古汉语教学的目的尽可能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我国古籍的能力。
3 、古汉语教学的内容教学对象:本体意义上的古代汉语,侧重其中上古时期的文言。
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一是基本理论,即语言知识部分。
二是客观材料,即文选部分。
三是常用词。
4 、教材参考教材: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许嘉璐《古代汉语》5 、时间及内容安排6 、教学方法。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一)满足精神上文化需求好奇心——认知需求。
熊猫-猫熊人;婚(二)满足现实语言生活的需要1 、言语交际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其基本建构与古汉语一脉相承。
学习古汉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减少语病。
古代汉语复习总结资料
一、汉语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1.编排方式:按部首和笔画、音序、号码编排按音序编排:《词诠》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
按照号码编排。
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排列。
如《四角号码新词典》。
2、汉语工具书的注音方式:三种:直音法、反切法、拼音字母注音法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
《康熙字典》:“屯,音肫。
””“尨,音茫。
”反切法:是用两个字来拼合被切字的读音方法,注音时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广韵·麻韵》:“誇,苦瓜切”。
《唐韵》“奔,博昆切。
”拼音字母注音法: 1958年我国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使用拼音字母为汉字注音。
3、古汉语工具书的释义方式:直训、描写、义界直训: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说文·一部》:“元,始也。
”描写:对所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都给予解释。
《说文·缶部》:“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说文·斗部》:“斗,十升也。
”二、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介绍(一)字典1、《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东汉许慎撰。
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
首创部首编字法:将所收字分为540部,以部首字统辖所属字。
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文字学部首。
体例:先列出小篆形体,然后说解字义,再分析字形结构。
2、《康熙字典》我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工具书。
始编于康熙四十九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
主编张玉书和陈廷敬。
收单字47035个。
使用部首检字法,共214个部首。
体例:每个字先注音。
其次释义并引书证,最后注叶音。
3、《汉语大字典》我国目前最为详备的一部汉语字典。
以解释汉字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收单字56000个左右。
使用部首检字法,共200个部首。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常用字3700多个,酌收少量的双音词,约 2000多个。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写出与繁体相对应的简体3、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4、解释句中加点字(实词)5、分析特殊句式(语法一)6、词义引申(用图像表示)7、断句及解释加点词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史记》:《孙膑》《毛遂自荐》《魏公子列传》《聊斋》一、名词解释1、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的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擴大和完善語言的交際作用的工具.2、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的系統,包括漢字所有的構字部件、漢字中所有的字、漢字的書寫規則,以及作為漢字標記語言的輔助性符號的標點符號及其使用規則。
(漢字是一種以象形字為基本構字部件的表意體系文字.)3、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
4、指事:运用指示性符号来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或表现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5、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某种物体的图形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6、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以形符表示词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7、假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寄托所写词的意义.8、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9、異體字:又稱或體字,是指共寫同一個詞的不同的書寫形式。
10、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语素组合而成的。
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11、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
12、叠音词:又称重言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
13、连绵词: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14、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字。
15、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里的词。
16、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
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
17、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
《古代汉语》(全部知识)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是通论部分;第二部分是文选部分。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绪论一、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接近口语的古白话。
二、根据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前者,即上古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模仿他的典范作品第一单元一、文选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2、春秋三转:《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3、鲁国12公: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4、自东汉以来,为《左传》作注的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5、经:儒家的书籍6、传:直接注解经文,就经文所未言者而引申发挥7、注:直接解释正文的词义句意8、疏:又称义疏,正义;既解释正文,还解释注文9、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个称号。
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根据死者生前事迹选用其中一两个字作为谥号,以褒贬其善恶。
10、作用谥号的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褒义的:文武昭景惠穆等(2)、贬义的:灵厉幽炀等(3)、表同情的:哀怀悼等11、春秋时有五等爵:公、候、伯、子、男二、古汉语通论1、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音序;部首和笔画;编码2、《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
书成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
它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
字头按部首排列,分成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各分上、中、下三卷。
全书共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3、《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
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这部书用部首排列法,214个部首。
单字先注音,后释义。
商务印书馆1958年修订,《辞源》不再作为语词和百科兼收的综合性词典,而是一部“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语文工具书,专收古汉语词汇。
2018级成考专本连读汉语言文学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一、填空题1.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又被称作“”,包含文字、音韵、训诂三大分支。
2.语言符号的和线条性,是被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的。
3.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和替换来运转。
4.汉语中,“妈”“麻”“马”“骂”的元音辅音和它们组合的顺序一样,意义不同的原因在于非音质音位成员中的差异。
5. 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6.词义的差异会体现在词的色彩义方面,如“勉励/怂恿”所体现出的感情色彩不同;“身躯/身子骨”所体现出的色彩不同。
7.在言语交际中,发话人故意留下一些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补充、理解,这种现象可以概括为“”。
8.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叫做语言的“”。
9.语言的接触可以分为如下五种主要的类型:、语言(区域)联盟与系统感染、语言替换与底层残留、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洋泾浜和混合语。
10.语法的演变从演变方式和途径看,主要有、结构的重新分析与语法化等。
二、名词解释1.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2.语法单位3.语义场4.语境三、简答题1.怎样认识理解划分音位的原则?2.词的词汇意义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3.语言演变的特点是什么?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答案一、填空题1、小学2、任意性3、组合4、调位5、音节6、语体色彩7、言内意外8、谱系分类9、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10、类推二、名词解释1.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即音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
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
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是造句材料,是交际的基本单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书: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冯谖客孟尝君、季氏、阳货、大同、许行、老子四章、曹商使秦、艺文志诸子略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一套书写符号。
当今世界的文字,大体可分为两类:表音性的和表意性的。
前者以语词的声音要素为直接记录对象;后者以语词的意义要素为直接记录对象,汉字属于后者。
一、“六书”所谓“六书”,乃是前人分析汉字的结构和使用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清代以后,“六书”的名称和次序如下: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注6、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的解说:1、“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就是这样一类字,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它的结构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上、下二字就属于这一类。
指事是一种用记号标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纯体指事字。
在汉字中为数极少,纯系指事性的符号。
加体指事字。
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指事性符号,表示字意之所在。
2、“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这类字,是把事物的形态描绘下来,其书写的特点是随事物不同的形体而曲折变化,日、月就属于这一类字。
3、“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一般认为,“以事为名”指形旁而言,“取譬相成”指声旁而言。
形符与声符相配成为一个新字,江、河就属于这一类字。
4、“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意思是说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字合在一起,它们意义相合,表示的就是新字的意义,武、信就属于这类字。
5、“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6、“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本无其字”是指本来没有这样一个字。
“依声托事”指找一个同音字或音近字来表示某个词义。
如“不亦乐乎”的“亦”许慎的贡献:说明“六书”每一类的特点,并举了例字,奠定了汉字形体学的基本理论,人们称这种基本理论为“六书说”。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古代汉语参考书目古代漢語參考書目一、教材: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二、古書注疏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詞彙古代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通论高守纲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张博宁夏人民出版社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词法论陈光磊学林出版社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语文出版社汉语词汇学引论许威汉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词汇史徐朝华商务印书馆先秦汉语实词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四、語法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所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古汉语虚词词典赵长才等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陕西人民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俊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学李佐丰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方有国巴蜀书社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汉语语法史王力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语法学研究孙良明商务印书馆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西周汉语语法研究张玉金商务印书馆五、文字古代字体论稿启功文物出版社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达世平上海书店古汉语文字学知识经本植四川教育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汉字发展史纲要刘又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甲骨文文字学李圃学林出版社甲骨文字学纲要赵诚商务印书馆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偏旁部首简说王术加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商周古文字读刘翔等语文出版社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文字学杨五铭湖南人民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六、語音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概要陈壬秋四川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纲要刘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古韵通晓陈复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汉语历史音韵学潘悟云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声韵学教程丁忧武汉大学出版社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陈振寰湖南人民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周祖谟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入门张世禄复旦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诗词格律教程朱承平暨南大学出版社七、漢語史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中华书局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纲要蒋冀骋湖南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俞光中学林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邓文彬巴蜀书社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八、訓詁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训诂学史略赵振铎中州古籍出版社训诂学新论宋金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当代中国训诂学宋永培广东教育出版社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九、修辭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十、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篇二:古代汉语参考书目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1.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82.春秋左传注(四册)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3.古代汉语(上下)荆贵生主编黄河出版社19974.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20015.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6、古代汉语(上下)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7、古汉语实词释辨程湘清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8、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9、古代汉语讲授纲要郭锡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10、汉字文化解读何金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1、古汉语精要(上下)罗骥姚天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12、古代汉语(上下)戴伟周文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13、古代汉语常识王力商务印书馆200214、古代汉语张世禄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15、古汉语速成读刘庆俄中华书局200216、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7、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 18、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198119、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20、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21、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23、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24、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5、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26、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7、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200328、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9、商周古文字读刘翔等语文出版社198930、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200331、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199732、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198133、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4、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35、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36、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200137、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200138、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198439、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41、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198142、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43、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44、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45、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46、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47、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48、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49、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0、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51、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199152、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53、古汉语词汇纲要将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54、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55、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198356、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57、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199458、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195659、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60、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室商务印书馆199961、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2、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199963、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64、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199665、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66、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7、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195868、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69、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198170、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199371、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5872、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 73、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200174、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75、中国制度史吕思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76、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7、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78、新编说文解字古敬恒刘利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79、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80、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81、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8082、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83、古代汉语学习辅导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84、古代汉语朱振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85、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199786、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8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197988、古代汉语习题集全国古汉语教学研讨会198589、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90、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196391、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92、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3、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商务印书馆200294、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196295、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张相中华书局197996、诗词曲语辞例释王鍈中华书局198697、唐宋笔记语辞汇释王鍈中华书局200198、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99、广释词徐仁甫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00.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上下)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2001101.古代汉语练习与测评荆贵生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102.郭锡良,李玲璞等《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2000年103.张世禄主编《古代汉语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104.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105.蒋绍愚《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2年106.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107.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语文出版社,1994年108.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中华书局,1997年109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
最新-古代汉语参考资料 精品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篇一:古代汉语参考书目古代漢語參考書目一、教材: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二、古書注疏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詞彙古代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通论高守纲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张博宁夏人民出版社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词法论陈光磊学林出版社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语文出版社汉语词汇学引论许威汉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词汇史徐朝华商务印书馆先秦汉语实词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四、語法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所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古汉语虚词词典赵长才等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陕西人民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俊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学李佐丰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方有国巴蜀书社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汉语语法史王力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语法学研究孙良明商务印书馆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西周汉语语法研究张玉金商务印书馆五、文字古代字体论稿启功文物出版社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达世平上海书店古汉语文字学知识经本植四川教育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汉字发展史纲要刘又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甲骨文文字学李圃学林出版社甲骨文字学纲要赵诚商务印书馆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偏旁部首简说王术加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文字学杨五铭湖南人民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六、語音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概要陈壬秋四川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纲要刘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古韵通晓陈复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汉语历史音韵学潘悟云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声韵学教程丁忧武汉大学出版社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陈振寰湖南人民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周祖谟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入门张世禄复旦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诗词格律教程朱承平暨南大学出版社七、漢語史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中华书局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纲要蒋冀骋湖南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俞光中学林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邓文彬巴蜀书社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八、訓詁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训诂学史略赵振铎中州古籍出版社训诂学新论宋金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当代中国训诂学宋永培广东教育出版社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九、修辭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十、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篇二:古代汉语参考书目古代汉语参考书目1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82春秋左传注(四册)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3古代汉语(上下)荆贵生主编黄河出版社19974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20015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6、古代汉语(上下)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7、古汉语实词释辨程湘清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8、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9、古代汉语讲授纲要郭锡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10、汉字文化解读何金松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11、古汉语精要(上下)罗骥姚天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12、古代汉语(上下)戴伟周文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13、古代汉语常识王力商务印书馆201914、古代汉语张世禄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15、古汉语速成读本刘庆俄中华书局201916、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7、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18、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198119、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20、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21、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23、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24、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25、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26、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7、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201928、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9、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198930、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201931、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199732、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198133、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4、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35、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36、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200137、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200138、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198439、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41、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198142、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43、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44、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45、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46、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47、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48、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49、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0、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51、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199152、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53、古汉语词汇纲要将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54、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55、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198356、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57、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199458、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195659、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60、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室商务印书馆199961、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2、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199963、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64、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199665、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66、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7、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195868、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69、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198170、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199371、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5872、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73、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200174、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75、中国制度史吕思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76、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77、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78、新编说文解字古敬恒刘利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79、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80、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81、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8082、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83、古代汉语学习辅导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84、古代汉语朱振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85、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199786、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8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197988、古代汉语习题集全国古汉语教学研讨会198589、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90、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196391、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92、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3、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商务印书馆201994、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196295、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张相中华书局197996、诗词曲语辞例释王鍈中华书局198697、唐宋笔记语辞汇释王鍈中华书局200198、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99、广释词徐仁甫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00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上下)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2001101古代汉语练习与测评荆贵生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9102郭锡良,李玲璞等《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2000年103张世禄主编《古代汉语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104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105蒋绍愚《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2年106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107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语文出版社,1994年108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中华书局,1997年109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整理人:吴梦姣一、术语解释(5*4=20)1、声母方面①字母声纽音纽纽②五音七音(发音部位)唇音:重唇音轻唇音唇音:重唇音轻唇音舌音:舌头音舌上音舌音:舌头音舌上音齿音:齿头音正齿音齿音:齿头音正齿音牙音:牙音:半舌音:喉音:喉音:半齿音:③清、浊全清音:不送气、声带不振动次清音:送气、声带不振动全浊音:声带振动强烈次浊音:声带振动不强烈3、韵母方面(韵的分类)①韵韵部韵目②阴阳入阴声韵: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辅音结尾的韵。
入声韵:以清塞音[p]、[t]、[k]结尾的韵。
③四呼开口呼:不是i u û或不以i u û为韵头的韵母。
齐齿呼:i和以i为韵头的韵母。
合口呼:u和以u为韵头的韵母。
撮口呼:û和以û为韵头的韵母。
“三十六字母”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
是宋朝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
现代汉语的声母:21个声母+零声母韵母:39个对转:是指韵部之间的转化,转化的条件是以主要元音相同,韵尾不同。
所谓对转,是指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之间的转化。
这种语音的转化是以主要元音相同为条件的,韵部之间的差异是韵尾不同。
入声韵在对转理论上也算阴声韵,所以对转又称阴阳对转。
旁转:是指同类韵部间的转化,转化的条件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
有时候连主要元音也相同,只是韵头小异或声母小异,古人不叫旁转,现在我们也归入旁转。
通转:是指主要元音相同,又不属于“对转”一类的转化。
拗救:一个句子在该用平声(或仄声)的地方用了仄声(或平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或平声)的字,改为平声(或仄声)以作补救。
3、旧注的体例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
“传”指阐明经义。
郑笺:郑玄对《诗经》的注释。
“笺”有补充订正毛传的意思。
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
“疏”不仅注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也叫做“正义”。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是什么?答: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
方法是系联法。
二.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默写上古三十二声母。
答:1、牙音:見、溪、羣、疑2、舌音:端、透、定、泥、余、章、昌、船、書、禪 3、唇音:幫、滂、並、明4、齿音:精、清、從、心、邪、莊、初、崇、山5、喉音:影、曉、匣6、半舌:來7、半齿:日三.屈原《涉江》前几句的韵脚和所属韵部是:衰、嵬:微部。
璐:铎部;顾、圃:鱼部。
根据上古韵部,说明“衰”和“嵬”、“璐”和“顾”“圃”押韵的道理。
答:上古韵部中,衰、嵬同在微部,为同韵相押;璐为铎部,顾、圃为鱼部,铎、鱼同在一个大类的同一小类,可以通转,为邻韵相押。
四.上古声母研究成果有哪些?下列汉字分属哪一类?答:古无轻唇,读如重唇;古无舌上,读如舌头;娘、日二母归泥;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二归精;照三归端1.蓬播愤悲:古无轻唇,读如重唇2.跌追澄团:古无舌上,读如舌头3.贿讳涎:喻三归匣4.诞偷代除:喻四归定五.从古音学角度,说明下列各组通假字的类型1.更径(见母阳部;见母耕部)2.性生(心母耕部;山母耕部)3.適嫡(书母锡部;端母锡部)答:1.见、见双声,阳耕旁转,为音近通假。
2.耕、耕叠韵,心、山邻韵,为音近通假。
3.锡、锡叠韵,书、端邻纽,为音近通假。
六.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默写三十六字母。
七.从中古《广韵》到普通话,声母发生变化。
请说明zh\ch\shi 和j\q\x的来源。
答:今zh\ch\sh,是从中古《广韵》中的“知彻澄”、“庄初崇山”、“章昌船书禅”三组音合流变化而来的。
今j\q\x,是从《广韵》中的“精清从心邪”、“见溪群晓匣”二组音中分化出来的。
八.从《广韵》四声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演变规律,大致情况是什么?答: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九.解释下列反切1.刊,苦寒切2.坛,徒干切3.杜,徒古切4.苦,康杜切(上字非全浊,下字是全浊,被切字仍读上声)5.展,知演切(上字是zh\chi\sh\r的,下字齐齿呼,被切字读开口)6.初,楚居切(上字同5,下字是撮口呼,被切字读合口呼)十.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式1.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杜甫.北征-互文)2.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韩非子-并提)3.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丘迟-割裂。
海南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3
海南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3奥赛培训:二、古代汉语(一)判断句:1、是社稷之臣也(这是鲁国的臣属国啊。
)2、是谁之过与(这是谁的过错呢?)3、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略啊!)4、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这就是三王五帝无敌于天下的原因)5、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给敌人武器,送给强盗粮食”的行为啊)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大自然赐与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啊!)(三)倒序句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不己知——不知己(不了解我)肯定句中“是”、“之”指代宾语时,宾语前置。
如:我之谓也。
唯你是问、唯利是图。
1、无乃尔是过与(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2、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而今安在哉(但是他们现在在何处呢?)4、(多歧路)今安在(现在在什么地方)状语后置:1、(其后用兵)盛以锦囊(用织锦袋子装着)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时)(三)使动用法:1、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远方之人不归服,就完善文教德化使他们来归服;他们已经归服了,就要使他们安居乐业)2、却宾客以业诸侯(拒绝宾客来使诸侯成就功业)3、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君王不拒绝众多的姓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显明昭著)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由此而使国家兴旺起来,安逸享乐可以由此而把自己毁掉)5、城陷,贼以刃胁降巡(睢阳城陷落后,敌人用刀威胁张巡要他投降)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痛哭)(四)意动用法:1、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2、驼业种树。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整理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判断句:五种构成形式:①用语气词帮助判断。
1、主语+者+谓语+也,.。
者。
也,者也式判断句。
2、主语+者+谓语,。
者。
3、主语+谓语+也。
②用语势直接构成判断,直接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表判断。
例如:生我者,父母。
③用副词“则、即、乃、必、皆”等来构成判断。
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④用动词“为(二声)”构成判断句。
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用判断动词“是”来判断。
在古汉语判断句中“是”是出现最晚的,在战国末期。
广泛使用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是判断句:在魏晋之前是的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静指代词,一种是指形容词在是非之间。
对于是判断句,要看清它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非判断的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1、比喻判断句,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比喻句的内容,如:韩,天下之咽喉。
2、压缩判断句,是由陈述句省略动词,直接用名词性宾语上升为谓语形成的。
例如:夫战,勇气也。
古汉语的否定判断句,用“非”表示。
例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代汉语的判断句1、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来的一种句型。
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2、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3、关于“是”字:1)我们讲古代汉语不用“是”,是指文言文说的,至于白话,是用系词“是”的,先秦文献极少用系词“是”,汉代后有所增加。
2)古代汉语里“是”可当形容词,词义是“对的”、“正确的”,意思是“认为…对”、“认为…正确”。
出现在“名词+是+名词”的组合中。
可单独作谓语,也可带宾语。
3)“是”字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常常用来复指前文,系词“是”字正是从代词“是”的复指用法发展出来的。
4、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形式:1)“主+谓+也”,如:此王业也。
2)“主+者+谓+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3)“主+者+谓”,如:兵者,凶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案】诗律一、古代诗歌的分类二、近体诗的用韵规则“平水韵”(诗韵)。
南宋刘渊。
106韵。
(1)押平声韵。
(2)偶句押韵。
但首句可入韵。
(奇仄偶平)(3)一韵到底。
三、近体诗的实际平仄1.什么叫平仄2.3.近体诗实际平仄的辨认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中古普通话平平“古入今平字”仄仄①找入声字;②据普通话平仄定平仄。
四、近体诗的平仄规则1.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八种标准平仄句式: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2.一联之内,平仄相对(“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句: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首联?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3.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粘”)上联对句第二字跟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下联五、近体诗篇章的标准平仄五言仄起仄收(套用或推出基本)×仄××仄句式(对、偶平)平平仄仄平(粘、奇仄)平平平仄仄(对、偶平)仄仄仄平平(粘、奇仄)仄仄平平仄(对、偶平)平平仄仄平(粘、奇仄)平平平仄仄(对、偶平)仄仄仄平平①定首句。
定起收字平仄,套用或推出平仄基本句式。
②推偶句。
用“对”和“偶平”规则。
③推奇句(不含首句)。
用“粘”和“奇仄”规则。
④标出甲乙丙丁。
七律仄起仄收×仄×××仄……七律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写出下列诗的实际平仄和标准平仄(带点字为入声字)。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节奏点分明,非节奏点可以不论。
七、拗救1.句内拗救(1)乙:一拗三救(七言三拗五救)(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欲.妆临.镜慵(杜荀鹤《春宫怨》)(2)丙:四拗三救(七言六拗五救)(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陆游《夜泊水村》)2 .联内拗救(1)甲三拗乙三救(七言甲五拗乙五救)(甲)(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王维《輞川別業》)此拗救可以和乙句一拗三救结合。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自清。
(苏轼《新城道中》)(2)甲四拗乙三救(七言甲六拗乙五救)(甲)(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写出下列诗的标准平仄,如有拗救,指出其拗救(斜体字为入声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步骤:①定标准平仄,标甲乙丙丁;②找出可能出现拗救的句子,标出其实际平仄;③比较实际平仄跟标准平仄的异同,套用拗救类型;④作答(须指出哪个字拗、哪个字救、拗救类型。
如:“X ”字拗,“Y ”字救。
属于甲句几拗几救)夜泊水村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详案】诗律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三大类。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古诗,包括先秦古诗、汉魏乐府、南北朝民歌及文人诗等。
古诗有五古、七古、杂言之分。
古诗的特点是:句数不定,不讲究平仄与对仗。
近体诗兴起于唐代,又叫今体诗、格律诗。
近体诗有绝句、律诗、排律之分。
排律也叫长律,过八句。
近体诗的特点是:句数固定,用韵严格,讲究平仄与对仗。
讲究平仄和对仗是近体诗的主要特点。
格律诗形成以后,仍有人仿汉魏六朝古诗作诗,这种诗称为古体诗,也叫古风。
古体诗也有五言、七言和杂言之分。
二、近体诗的用韵规则近体诗用的是“平水韵”。
平水韵是南宋平水人刘渊在前代韵书基础上合并某些韵而成。
“平水韵”共106个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韵有30个。
由于近体诗用平水韵,所以“平水韵”又叫诗韵。
近体诗的用韵规则主要有:(1)押平声韵。
近体诗的韵脚字限用平声韵的字,一般不能用仄声韵的字。
(2)偶句押韵。
也叫偶韵、隔句韵。
奇句除首句可押可不押外,其余均不押韵。
所以,这条规则可以大致概括为“偶押奇不押”。
又由于近体诗押平声韵,故其偶句末尾字必是平声字,奇句末尾字除首句可平可仄,其余均为仄声字。
故又可大致概括为“奇仄偶平”。
(3)一韵到底。
同一首近体诗的韵脚字只能用同一韵里的字,不能换韵。
但首句可用邻韵的字,叫做“借韵”或“衬韵”。
三、近体诗的实际平仄1.什么叫平仄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要素,近体诗的声律和谐之美主要是靠平仄的合理调配来实现。
什么叫平仄呢?平仄是一对反义词,“仄”的本义是不平。
诗律上的平仄指的是声调的分类,平声调为平声,简称平;非平声调为仄声,简称仄。
比如,普通话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南宁白话有九个调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阳入,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其余的七个非平声调类为仄声。
近体诗用的是中古平上去入四声,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
2.实际平仄与标准平仄近体诗的平仄有实际平仄与标准平仄之分。
近体诗对平仄要求很严,每个字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
其中最严格、最“标准”的那一套平仄就是标准平仄。
诗人笔下实际的平仄为实际平仄。
如果要求我们写出某首诗的平仄,就是要写出它的实际平仄。
实际平仄跟标准平仄可能完全吻合,也可能不完全吻合。
3.近体诗实际平仄的辨认近体诗实际平仄的辨认,除了查古代的韵书比如《广韵》或现代有关的工具书之外,就是根据普通话的平仄来推断。
近体诗虽然用的是中古的平仄,不是普通话的平仄,但是,近体诗的平仄跟普通话的平仄有严整的对应关系。
现代北京音的四声是由中古四声演变而来的。
从中古音演变到现代北京音,调类上颇有些变化,但从平仄的角度看,变化却很小。
中古的平声字到了现代北京音仍然读平声,中古的仄声字到了现代北京音绝大多数仍然读仄声,只有极少数的入声字变读平声。
反过来看,普通话的平声字,在中古,绝大多数也是平声字,只有极少数为入声字;普通话的仄声字,在中古,一般说来也是仄声字。
总之,绝大多数汉字的普通话平仄跟中古平仄没有变化,有平仄变化的只是极少数字,也就是那些来自中古入声的普通话平声字,我们姑且称之为“古入今平字”。
因此,近体诗中除了这些“古入今平字”,其他字的平仄都可以根据普通话来确定,即普通话为平,近体诗亦为平,普通话为仄,近体诗亦为仄。
至于为数不多的“古入今平字”,则需要利用相关工具书、资料书进行查阅,或者记住一些较为常见的“古入今平字”(教材在344页列出了比较常见的“古入今平字”)。
不过,古汉语诗律考试中,入声字一般都会标示出来。
综上所述,近体诗实际平仄的辨认方法归结为两点:(1)找入声字(考试时根据入声字的标示,即定为仄),(2)入声字之外的其他字直接根据普通话定平仄(普通话为平即为平,普通话为仄即为仄)。
试写出下面诗的平仄(平仄分别用符号“—、︱”表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一一丨丨丨一一)草色.遥看近却.无。
(丨丨一丨丨丨一)最是一年春好处,(丨丨一一一丨丨)绝.胜烟柳满皇都。
(丨丨一丨丨一一)(注:带点的字为入声字)四、近体诗的平仄规则近体诗的标准平仄是根据平仄规则推导出来的。
平仄规则是近体诗格律的重点。
近体诗的平仄规则体现在一句之中、一联之内、两联之间。
1.一句之中,平仄相间所谓一句之中,平仄相间,是指一句之中平仄交替出现。
不过,这种平仄交替是以节奏为单位。
节奏也叫音步。
五言、七言除了每句末尾字是一个音节一个节奏,其他的节奏均为两个音节。
这样,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就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等。
根据这一规则,一共可以推导出八种标准平仄句式,五言、七言各四种。
标准平仄句式也叫基本句式。
五言的四种标准平仄句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分别用甲乙丙丁代表。
七言的四种基本句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也分别用甲乙丙丁代表。
其实,跟五言相比,七言...............不过是在五言的前面加上一个跟五言开头平仄相反的节奏.........。
所以,记住了五言的标准平仄句式,七言就好记了。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根据其他平仄规则,将五言或七言的四种标准平仄句式进行排列组合,就构成五言或七言篇章的标准平仄了。
但不管怎么排列组合,近体诗篇章的的标准平仄句式不外乎上面八种。
如果推导出来的近体诗标准平仄句子超出了上述八种,超出的部分肯定是错的。
八种标准平仄句式必须记忆。
先记五言,在五言基础上记七言。
记标准平仄句式要连同甲乙丙丁一起记忆。
2.一联之内,平仄相对律诗八句,每两句一联,共4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一联中的上下句分别叫出句和对句。
所谓一联之内,平仄相对,是指每联的出句跟对句对应字位的平仄要相反。
比如: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句: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已知一联中出句或对句的平仄,对句或出句的平仄就可以根据联内平仄相反的规则推导出来。
注意,当首联的出句入韵即末尾字为平声时,按照联内平仄相反的规则,似乎可以作出如下推导:首联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这样的话,就违反了前面所讲的近体诗用韵规则:偶句押韵,且押平声韵,即“奇仄偶平”中的“偶平”规则。
这里告诉我们,在利用联内平仄相对规则推导标准平仄时,还要兼顾用韵规则,避免顾此失彼。
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简称“对”。
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失对是近体诗之大忌。
3.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所谓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是指上联对句的第二字跟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要相同(就标准平仄而言,第一字也相同)。
比如:上联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下联有同学会问:既然上联对句跟下联出句第(一)二字平仄相同,那么,根据句内平仄相间规则推导,上联对句跟下联出句岂不是平仄完全相同了吗?但这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