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说明(第三篇 第六册 第二分册 引桥下部施工图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完整word版)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某某有限公司- 1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 概述 1.1项目背景黄陂区是武汉市版图面积最大的新城区,面积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万,分别占武汉市的1/4和1/8,是武汉市的北大门。

不久前制定的“十一五”规划,黄陂确定“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努力把黄陂建设成为武汉市重要的新型工业区、都市农业区、现代物流区、生态旅游区、宜人居住区”的战略目标.武汉市黄陂区处于《全国国土规划总体规划纲要》的首期重点开发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区位交通优越,发展空间巨大.区域内的武汉临空经济区是武汉市“十一五"重点规划建设项目.根据武汉市《武汉临空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武汉临空经济区是武汉市重点发展的八大主体功能区之一。

其中航空企业总部区位于黄陂区北部新城西南侧,属宋家岗地区,该总部区的建设将成为临空经济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临空经济区某某道路工程南起于临空南路,北止于临空中路,路线全长522。

297m (桩号K0+000~K0+522。

297),设计速度为30km/h ,道路红线宽30m 。

项目的建设对经济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沟通区域内相关道路的横向连接、完善区域路网规划、推动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

2 设计依据1、《武汉临空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 (2014—2030);2、《黄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某某1:500地形图;4、区发改委关于《武汉临空经济区某某道路工程 可行性研究》的批复(陂发改投资【2017】356号);5、武汉临空经济区某某道路工程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某某有限公司- 26、本项目工程勘察报告和纵、横断面测量资料;7、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及国家、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

1.3执行工程初步设计意见批复情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建设规模和内容:本次某某道路排水工程西起临空南路,沿线与福乐路相交,东至临空中路,施工全长1074。

386m ,规划路幅宽20m,采用“一块板”断面形式,标准横断面布置为12m 车行道+2×4m 人行道。

长江大桥实习报告(桥梁工程专业)

长江大桥实习报告(桥梁工程专业)

嘉鱼长江大桥暑假实习报告姓名:班级:学号:1.项目介绍1.1基本介绍嘉鱼长江大桥,又称“嘉鱼长江公路大桥”,是位于中国湖北省洪湖市和嘉鱼县之间的一座公路斜拉桥,路线起自洪湖市燕窝镇团结村,接在建的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洪湖段,跨越长江后,止于嘉鱼县新街镇,接在建的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咸宁西段,全长约4.7公里,其中,跨越长江主桥长1.75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为100公里/小时,桥面宽度为33.5米。

嘉鱼长江公路大桥全桥桥跨布置为:5×30m预应力砼连续小箱梁北引桥+[(70+85+72+73)+920+(330+100)]m双塔非对称式单侧混合梁主梁斜拉桥主桥+[8×(6×50)m+(5×50)m]阶段预制拼装南滩桥+(55+100+55)m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南跨堤桥。

1.2项目建设理由1.2.1符合武汉城市圈交通建设规划武汉城市圈未来将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中就包括在武汉内环、中环、外环三环布局的基础上打通环城市圈高速路的“大外环”,而嘉鱼长江大桥将是这条大外环上的重点控制工程。

1.2.2符合仙洪试验区发展的需要它与仙桃组成的仙洪试验区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区内200多万人的出行极为不便;仙洪试验区作为农业板块建设的重点区域,大量的鲜、活农产品都需要更便捷的通道外运。

1.2.3符合国家交通布局的需要大桥建成后,从咸宁往东、西分别与沪蓉武黄段、大广湖北段、汉洪、沪蓉汉宜段等国家主干高速公路相交,对增加国家主干线的换转率,提高干线使用效率大有益处。

1.2.4符合城市圈物流中心建设及资源共享的要求咸宁、仙桃都是城市圈规划的物流中心,同时黄石、咸宁、仙桃三地资源和经济禀赋差异很大,但又刚好形成互补。

因此,建设连接三地的纽带将带动圈内的物流发展,以圈内的局部循环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

1.3实习项目地点南岸滩桥平面均位于直线和半径R=4800m曲线范围内,起讫点桩号K197+441~K200+091,跨径组合为:8×(6×50m)+5×5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阶段预制拼装法施工方案,共9联,全长2650m。

S-D-01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S-D-01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1 项目背景及区位麓湖项目路网二期工程位于成都市双流县,在现状天府大道与麓山大道交叉口以南约2Km处的东侧,是麓湖总部经济与创意产业发展区的部分。

受四川亚纯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对该项目进行设计工作。

我院在前期工作中积极与业主协商,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该区域将打造成为以景观为主的大型生活片区,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配合景观要求确定道路的平纵指标及路幅断面形式,以达到一个整体的景观效果,并且在道路两侧根据用地性质预留较宽的街头绿地,人行系统将与景观绿化一并考虑。

本次设计区域内道路全部为新建道路,只考虑与在建的天府大道南延线及现状的东山快速路顺接。

根据以上要求,我院已完成方案及初步设计,并报规划及相关部门审批通过,本次在初步设计基础上做深化设计。

图1-1 区位图1.2 工程简况本次设计范围内有4条次干道,分别为A路(K0+000~K1+250)、E路(K0+442.557~K1+800)、I路、F路(K0+630~K1+142.166),道路红线宽25m,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为40km/h(I路为30km/h),总长3518.646m。

本次施工图设计坐标采用成都坐标系,高程采用成都高程系。

1.3 文件组成施工图文件编制按专业进行如下分册: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桥梁工程第三册雨水工程第四册路灯工程第五册地道工程第六册交通工程第七册景观工程本册为道路工程,其余部分见另册。

二、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2.1 设计依据1、设计委托书;2、业主提供的该片区规划资料;3、业主提供的《麓湖路网二期标段划分图》;4、本次设计范围道路沿线1:500地形图;5、我院已完成的该片区的初步设计文件;6、规划局下发的方案批复及双流县建委下发的初设批复;7、本工程的地质勘察资料。

2.2 采用的规范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02年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适用于车行道路面设计)《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技术参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技术参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三、工程建设条件3.1 地形地貌场地位于成都平原的边缘,为构造剥蚀浅丘区,丘包呈浑圆状,沟谷宽缓呈树枝状分布,谷宽100~300m,谷底平缓。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范文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范文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目录一、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设计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任务的由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桥位工程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技术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采用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材料、设备及产品采用的技术指标或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材料及产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桥梁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桥梁结构总体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版(施工图设计说明)

完整版(施工图设计说明)

完整版(施⼯图设计说明)XX市XX城XX路南半幅16m宽道路⼯程施⼯图设计说明(道路部分)1、⼯程概况1.1⼯程规模、建设范围XX市XX城XX路按照XX城城区路⽹规划总体要求,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40⽶,道路区域为填海区,填海造城⼀期⼯程海堤填筑刚合拢,现在已形成16m宽的道路路胚,原路基范围内未进⾏地基处理,直接吹沙填筑,⾼度有4m~5m左右。

为了加快XX城内部城区建设,根据建设单位要求,XX路近期先实施16m,远期按照40m道路红线宽度修建。

本次设计XX市XX城XX路南半幅16m宽道路⼯程起点位于XX市XX 路与XX路交叉⼝处(K0+30.234),道路沿海堤前进,终点位于XX桥(K4+578.114),本次修建长度全长4.547公⾥。

1.2⼯程⾃然条件情况1.2.1地形地貌本线路位于XX市将新建的XX城城区内,道路总体⾛向为由东向西⽅向。

XX市XX城将在围海填筑基础上形成城市,现已完成海堤填筑,整个地形⽐较平缓。

1.2.2⽔⽂条件本⼯程沿线⽆⼤河流,路线受海洋潮汐影响较⼤。

1.2.3⼯程地质本⼯程沿线地质主要是填海区,⽽且是在刚填筑的堤坝上,⼯程地质条件较好,主要是刚完成堤坝填筑,路基不够稳定,沉降影响较⼤。

1.4 设计内容及⽂件组成根据签定的设计合同,我院承担该项⽬的设计内容为:道路、排⽔、管线综合等。

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2.1.1道路设计合同2.1.2建设单位提供XX市XX城海堤填筑施⼯图2.1.3XX市XX城区域路⽹规划――总平⾯图2.2采⽤规范2.2.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2.2《公路沥青路⾯设计规范》(JTJ014-97)2.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D30-2004)2.2.4《城市道路路基⼯程施⼯及验收规范》(CJJ44-91)2.2.5《公路路⾯基层施⼯技术规范》(JTJ034-2000)2.2.6《公路沥青路⾯施⼯技术规范》(JTG F40-2004)3、道路⼯程设计3.1设计原则3.1.1服从现状区内现状⽤地规划,满⾜各条道路规划红线的要求,保证道路实现其交通、景观、艺术功能,维护区内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完整性、可持续性。

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
5.3.1.上部构造
本桥静力分析采用“Midas Civil2010”对施工及运行阶段进行了验算,计算中考虑了恒载、活载、支座沉降、温度荷载及混凝土旳收缩徐变。重要计算参数为:
1)钢材容重:γ=78.5 kN/m3
2)二期恒载:桥面铺装:10厘米C40混凝土:γ=26kN/m3;
栏杆:0.53kN/m(单侧);
12)《铁路桥梁钢构造设计规范》(TB10002.2-2023)
13)《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23)
14)《都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3.2.技术原则
1)人群荷载按加载长度和宽度计算;
2)栏杆设计荷载:水平力2.5 kN/m;
竖向力1.2 kN/m;
3)桥面宽度:主梁6.5m宽;楼梯梁6.5m宽;
4)年平均相对湿度:70%;
5)整体升降温度:最高有效温度:35℃;最低有效温度:-13℃,合拢温度10℃~15℃;
6)梯度温度:按规范计算;
经计算上部主梁楼梯梁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构造是安全可靠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各工况计算成果表明,钢箱梁在使用状态下旳各项应力、挠度均满足规范规定,构造受力安全可靠。
4)桥面纵坡:单向1%纵坡;桥面横坡:双向0.5%横坡;
5)桥下净高:机动车道≥5.0m;
6)地震设防烈度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
4.建筑材料
4.1.钢筋及钢材
本工程设计采用一般钢筋为HPB300光圆钢筋及HRB400螺纹钢筋。一般钢筋必须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23)、《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23)旳规定,钢筋抗拉、抗压设计强度为:
2.2.2不良地质作用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2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2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G104国道线柘荣县至福安市段,桥名龙溪桥,桥梁中心桩号K2072+470。

桥梁全长69米。

桥面宽12.6米(其中行车道9米+2*1.8人行道)。

二、设计总体思路2.1设计规范(1)《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J22-2008)(2)《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J23-2008)(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7)《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JTGH11-2004)(8)《混凝土结构维修技术规范》(CECS25:90)(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10)《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JTG3362-2018)2.2 设计原则本项目护栏改造遵循的基本原则:(1)各等级公路桥必须设置路侧护栏;(2)采用满足车辆防护和行人通行需求的组合护栏:(3)桥梁护栏采用 SB级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4)维修处治设计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5)尽量减少对原桥结构的损伤;(6)工法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7)材料用量少,费用低;(8)后期养护工作量少;(9)护栏改造施工时尽量不中断交通。

三、桥梁描述及改造方案3.1 病害描述:龙溪桥,桥梁全长69米,桥梁净宽12.6米。

其中行车道9米,行车道外两侧为1.8m宽人行道,人行道高出行车道16公分;人行道外侧为石质栏杆,经调查由于该桥梁年代久远,桥两侧石质护栏不足以满足防护要求,经评定防护等级不足。

3.2改造方案:拆除桥原有石栏杆,凿除桥现有人行道至桥面铺装层顶水平位置(含悬挑部分10cm)。

在桥面两侧设置1.7m宽人行横道,砼护栏高1.3m(含在人行横道宽度内),人行道高20cm(路面至人行道顶),新建构造沿行车道四周刷上反光油漆。

长江六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39页)

长江六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39页)

长江六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39页)目录1.工程概述 (1)1.1项目建设背景 (1)1.2设计范围及主要内容 (1)1.3卷册划分及本册设计内容 (2)1.4设计依据 (2)1.5对方案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2)1.6主要设计过程 (3)2.工程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3)2.1.1气象条件 (3)2.1.2地形、地貌 (3)2.1.3水文 (3)2.1.4通航标准 (4)2.2工程地质 (4)2.2.1地层岩性 (4)2.2.2地质构造及地震 (5)2.2.3水文地质条件 (6)2.3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 (7)2.4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8)2.4.1场地的稳定性 (8)2.4.2不良地质特征与评价 (9)2.4.3桥址适宜性评价 (9)2.4.4桥基基础持力层的选择及基础形式建议 (10)2.5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 (10)2.6结论与建议 (12)3.技术标准与规范 (12)3.1主要技术标准 (12)3.2采用的设计规范与参考规程 (13)3.2.1铁路规范: (13)3.2.2公路规范及其它参考规范、规程: (14)4.设计荷载和荷载组合 (15)4.1设计计算荷载 (15)4.1.1恒载 (15)4.1.2活载 (16)4.1.3偶然荷载 (16)4.2荷载组合 (17)4.2.1近期运营状态荷载组合 (17)4.2.2远期运营状态荷载组合 (17)5.主要材料 (17)5.1混凝土 (17)5.2普通钢筋 (18)5.3普通钢筋 (18)5.4预应力材料 (18)5.4.1预应力钢绞线 (18)5.4.2预应力锚具 (18)5.4.3预应力管道材料 (19)5.5主体结构用钢 (19)5.5.1钢板 (19)5.5.2焊接材料 (19)5.5.3钢管 (19)5.5.4高强度螺栓 (19)6.1.1精轧螺纹钢 (20)6.2斜拉索系统 (20)6.3桥梁附属结构材料 (20)6.3.1附属结构用钢 (20)6.3.2人行道板 (20)6.3.3桥面泄水管 (20)6.3.4桥梁排水管 (20)6.3.5防撞护栏 (21)6.3.6车行道铺装 (21)7.主桥总体设计 (21)7.1总体布置 (21)7.1.1桥跨布置 (21)7.1.2横断面布置 (21)7.2结构设计 (21)7.2.1基础结构 (21)7.2.2桥墩 (22)7.2.3索塔 (22)7.2.4斜拉索体系 (23)7.2.5主桥钢箱梁 (24)7.2.6主桥混凝土箱梁段 (26)8.引桥总体设计 (26)8.1桥跨布置 (26)8.2横断面布置 (26)8.3结构设计 (27)8.3.1下部结构 (27)8.3.2上部结构 (27)9.桥梁附属工程 (27)9.1桥面铺装 (27)9.2人行道板和铺装 (28)9.3桥面防撞护栏 (28)9.4人行道栏杆 (28)9.5桥面排水设计 (28)9.6支座 (28)9.7伸缩缝 (29)9.8检修系统 (29)10.结构耐久性设计 (29)10.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 (29)10.1.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29)10.1.2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30)10.2混凝土结构防护涂装设计 (30)10.2.1涂层体系防腐年限 (30)10.2.2混凝土结构的防护涂装 (30)10.3钢结构防腐涂装设计 (31)10.3.1表面预处理 (31)10.3.2热镀锌表面处理 (32)10.3.3复合涂料防腐体系 (32)10.3.4表面涂装色彩 (33)10.4主桥钢箱梁、索塔钢锚箱除湿设备 (33)10.5斜拉索防腐 (34)10.6桥面防排水 (34)10.7提高结构耐久性的其他措施 (34)11.主桥工程指导性施工方案 (34)11.1场地布置 (34)11.2总体施工 (34)11.2.1主要施工顺序 (34)12.施工监控 (36)12.1施工监控的目的 (36)12.2施工监控的内容 (36)12.2.1施工监测 (36)12.2.2监控计算 (36)13.注意事项 (36)1.工程概述1.1项目建设背景泸州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是中国著名的酒城,四川省第一大港口和第三大航空港、南向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成渝经济区重要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

丽华南路大桥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丽华南路大桥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丽华南路大桥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测设概述2003年8月江苏省交通厅航道局,常州市交通局对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改线工程勘察设计公开招标,我院中标,承担了该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包括航道工程和改建、新建桥梁的设计)。

我院中标后,立即成立了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改线工程勘察设计的航道项目组和桥梁项目组,2003年9月4日上午我院参加了在常州市交通局三楼会议室召开的“运河桥梁设计有关技术问题讨论会”,会议确定兰陵路大桥、清凉路大桥、丽华南路大桥、312国道东大桥、采菱路大桥采用工可桥位,常金线大桥、龙江路大桥、长江路大桥桥位调整与航道基本正交,与312国道连接的匝道在桥头接线道路上与桥梁衔接等原则。

对于已定桥位的桥梁,我院立即组织布置地质钻探和地形图补测工作。

9月23日桥梁设计人员深入现场调查,收集常州市地方规划资料,参加了9月24日~25日省计委组织召开的“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改线工程工可审查会”。

9月28日起,我院派出勘察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各桥址处的路线,桥位测放及调查工作。

10月10日前拟定了改建、新建桥梁设计荷载、桥面宽度、台后填土高度、路线平纵设计控制参数等标准,初拟了312国道西大桥、湖滨路大桥、青洋路大桥3座桥梁的桥位方案,并经综合比较提出桥位推荐方案。

10月10日参加了在常州市规划局召开的312国道西大桥等3座桥梁桥位方案的协调会,确认对312国道西大桥和湖滨路大桥推荐桥位方案进一步优化选取的意见,11月12日,常州市交通局最终确认了312国道西大桥、湖滨路大桥、青洋路大桥桥位。

2003年11月底完成11座桥梁的初步设计文件。

2004年3月9-10日,通过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在南京市组织召开的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改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

根据常州市委、市政府对京杭运河桥梁景观建设方面的要求,常州市京杭运河和312国道南移改建工程建设指挥部在我院原初步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两座桥梁的方案征集、咨询单位咨询、专家会讨论等,最后经常州市京杭运河和312国道南移改建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了每座桥的桥型方案。

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前言开发建设郑东新区,是郑州市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更好地应对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积极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提高文化品位,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

受郑东新区管委会土地规划局的委托,我院对郑东新区起步区十一座桥梁(A2、A3、A6、A8、A9、A10、A12、A13、A14、A15、A16)、龙子湖地区五座桥梁(B1、B3、B11、B12、B14)进行了初步设计;2004年6月3~4日郑东新区计划财政局在兴亚建国饭店组织召开了对上述16座桥梁的初步设计评审会,并形成了“郑州市郑东新区起步区及龙子湖桥梁初步设计评审会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

根据‘纪要’的精神,我院对上述16座桥梁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调整,并形成本施工图设计。

为保证桥梁和道路的顺接,本次提供的B12、B14桥梁施工图按道路施工图进行施工图设计修改,并按桥分别提供,原B12、B14桥梁施工图作废。

二.概述本桥梁工程位于郑东新区CBD东北部,第三城市中心轴线道路跨东西运河处,根据总体桥梁设计定名为B14桥梁。

规划河道水面宽80米,设计桥梁长为108米,桥梁与道路同宽为56米,净宽52米,中央分割带4米,桥梁面积5616平方米。

桥面设R=2000米的竖曲线,左侧设2.015%的纵坡与交科研外环中心相接,右侧设2.114%的纵坡与龙子湖外环路接顺;桥梁平面上为直线桥梁,规划河道与道路(桥梁)中心线斜交53.327°。

2004年6月3日《郑州市郑东新区起步区及龙子湖区桥梁系列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第16条,认为该桥桥面因结构问题,与路线高差过多,难以调节。

施工图设计中应采用多孔中小跨径建筑高度较低的结构以降低桥面高程。

根据该评审意见,施工图设计中桥梁上部结构采用五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跨径为18+20+32+20+18=108米,总宽56米,左幅27米,右幅24米,中央设5米分隔带。

施工图桥梁设计说明

施工图桥梁设计说明
(S0Z.Z9Q9=)a累畜蚤戏董凰軒墨鑿需》sisosSSS8-s3oz9Q9=)a戦議壷矍需》sS.^S5S^HS3
二^f^is(111)fs《£餐葛e
答:根据南水北碾求,基坑回填设计由河南省水利勘測设 计有限公司进行专项设计.
⑶完善桥梁抗震设计,细化抗咖(如采用减顧支座 等措施)。
答:本次桥乗设计拟采用摩黠减飜球形钢支座.
©粉质粘土:棕红色,硬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 光泽,无摇振反应.含少戡石。
5粉质粘土:棕红色,硬塑,干强度高,韧性高,有光泽, 无摇振反应.偶见姜石傲径10-30mm).
6细砂:黄褐色,湿,密实,矿物戒分长石、石英、少量云 母,躺级配-般.
①粉质粘土:红棕色,坚硬,干强度高,初性高,有光落
无摇振反应.含少量姜石。该层未齡。
(二)主要材料
1、混凝土
桥面铺装:8cmC55防水混»±,抗渗等级W8。
现浇变截面箱變:C55
O:C40
桥台:C30
承台:C30,描板:C30
水下C30
护栏、人行道板:C30混凝土
除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外,尚应満足南水北调关于關土的
相关要求如下:
工程裁骨料反应林条例》中相关规定中下表: 力溯土用般线》GB/T5224・2003的规定,公称直径圾2叽
答: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提出的优化横断面方案基础上, 根据受力计算分析结果、综合考虑施工方便、工期、南水北谓交叉 施工瞬等因素后,确定了本次桥梁的斷面。
(7)在下阶段桥梁设计中,考虑桥梁与雕景观的衔接。
笞:根据总体要求和甲方要求,由甲方指定的单位对防落设 施、人行道铺装、栏杆等进行美化设讯
⑻桥集引坡地基处理族进-步比选优化.
根据《建鋭抗震设计规初(GB50011-20012008年版), 知州地区抗農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農加速度值为吨,设 计地農分组第二组・

桥梁分册施工图设计说明

桥梁分册施工图设计说明

桥梁分册施工图设计说明1 概述南平市大家厂片区根据规划重点发展城市综合体、公共设施及居住职能,将为南平北部地区综合服务中心。

依托浦南高速连接线,成为南平中心城区北部对外联系的出入口地区,与黄墩、湖尾、长坑统一考虑,塑造结构清晰、有序且富有山水特色的北部门户形象。

莲花山路位于南平市东北部大家厂片区内,是规划大家厂片区的中轴线。

设计范围内的道路全长约2.9km,其中包括莲花山路道路长约2.6km,同时为保证莲花山路建成后的贯通性,本次建设范围还包括水东路长约0.3km,连接莲花山路与滨江东路。

其中,莲花山路为城市主干道,路幅宽度为23m,双向四车道。

水东路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路幅宽度为24m。

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K0+000~K2+300。

本工程共有桥梁1座,即跨浦南接线桥。

2 工程所在区地理地质条件2.1 地理位置莲花山路起点位于大家厂村沿建溪上游,浦南高速与莲花山大桥之间,终点为与水东路交叉口,长约2.6km。

为保证路线贯通,同时对水东路该段道路进行设计,起点为滨江东路交叉口,终点为与莲花山路交叉口,全长约0.3km。

2.2 地形、地貌南平市地处东南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拟建道路场地位于南平市北郊(大家厂),沿建溪左岸呈线状分布,整体平行于滨江东路蜿蜒而下,其中横跨浦南连接线。

沿线均为斜坡、丘陵地带,坡度为20~70°,主要为山麓斜坡、丘陵等类型,局部开挖形成人工边坡并存在坍塌、边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拟建跨浦南连接线桥,高差约24m ,此段自然标高为91~124m,设计高程约为120.5~124.0m,拟建大桥线路上无冲沟及涵洞等不良地质现象,该段属低山丘陵地貌。

2.3 气象条件拟建道路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地处福建省中部偏北-闽中大谷地最低处,东北部以低山为主,北部以中山为主,南部以中低山为主,西部为低山丘陵。

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3℃,年降水量1669mm。

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

4.1桥面铺装现状现状桥面露骨现象严重,且存在大量横向、纵向裂缝以及网裂现象。

4.1.1 非机动车道露骨 4.1.2 机动车道严重开裂4.1.3机动车道纵向开裂露骨 4.1.4伸缩缝处桥面横向裂缝4.2伸缩缝现状伸缩缝病害一览表伸缩缝损坏类型缺陷描述泥沙堵塞1#伸缩缝泥沙堵塞,渗水泥沙堵塞2#伸缩缝泥沙堵塞,止水带严重破损泥沙堵塞3#伸缩缝泥沙堵塞,止水带老化泥沙堵塞4#伸缩缝泥沙堵塞,止水带开裂泥沙堵塞5#伸缩缝泥沙堵塞泥沙堵塞6#伸缩缝泥沙堵塞,止水带严重破损4.2.1 1#伸缩缝泥沙堵塞 4.2.2 2#伸缩缝泥沙堵塞,止水带严重破损4.2.3 3#伸缩缝泥沙堵塞,止水带老化 4.2.4 4#伸缩缝泥沙堵塞,止水带开裂4.2.5 5#伸缩缝泥沙堵塞 4.2.6 6#伸缩缝泥沙堵塞,止水带严重破损4.3排水系统现状现状排水系统出现泄水孔堵塞,泄水管破损、脱节、缺失等病害。

4.3.1 泄水孔堵塞 4.3.2 泄水管破损4.3.3 泄水管脱节 4.3.4 泄水管缺失4.4支座系统现状现状支座及支座钢套箍均存在锈蚀现象。

典型病害照片如下图所示。

4.4.1 支座锈蚀 4.4.2 支座锈蚀4.4.3 支座锈蚀 4.4.4 支座锈蚀4.4.5 支座钢套箍锈蚀 4.4.6 支座钢套箍锈蚀4.5分隔栏杆及护栏现状现状分隔栏杆出现中间分隔栏破损、变形等病害,外观也比较老旧;护栏出现露筋锈蚀、锈胀等病害。

4.5.1分隔栏杆破损 4.5.2分隔栏杆变形4.5.3护栏露筋锈蚀 4.5.4护栏露骨锈胀4.6梁体裂缝、锈胀现状现状桥梁全桥有7跨主梁存在结构裂缝,最大缝长为Lmax=1.1m,最大缝宽为Wmax=0.4mm。

全桥有2跨主梁存在锈胀现象。

4.6.1 底板横向裂缝 4.6.2 腹板竖向裂缝4.6.3 梁底锈胀 4.6.4 底板锈胀5.桥梁病害产生原因分析5.1桥面铺装病害原因凤阳路立交桥桥面纵坡较大,达到5%,汽车上坡爬升、下坡刹车均会对桥面铺装产生纵桥向剪力,容易产生露骨、露筋现象;另外本桥梁通过8cm~18.5cm不等厚的混凝土桥面铺装来设置1.5%的横坡,这就会导致边缘混凝土较薄,很容易产生裂缝,而中间铺装较厚,若施工时,桥面铺装钢筋上保护层过厚也容易产生裂缝。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

规划六河桥施工图设计说明1. 工程概况本工程范围内,规划六河桥跨越河道,河道为现状河流且不考虑通航。

规划六河桥跨径布置的起点桩号(0#桥台伸缩缝中心处)为K0+803.670,终点桩号(3#桥台伸缩缝中心处)为K0+833.670,桥梁跨径的中心桩号为K0+818.670,分南北两幅布置。

道路中心线与桥跨中心线右偏角为60°,桥梁总长为30.0m。

本桥梁设计上部结构采用3 10m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桩接盖梁形式,基础采用单排钻孔灌注桩。

2. 设计依据(1)《滨江路启动段(洪塘中路-机场路)桥梁工程初步设计》(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14.07)(2) 宁波姚江北岸滨江路启动段(洪塘中路-机场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北区阀盖会纪要【2014】9号(3)初步设计执行情况:审查会议原则同意完成的初步设计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按批复精神执行,施工图设计中认真地执行了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4)滨江路启动段(洪塘中路-机场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 设计规范及标准⑴《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⑵《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⑶《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⑷《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39-2010)⑸《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⑹《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⑺《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⑼《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⑾《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⑿《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⒀《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4. 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滨江路启动段等级为城市次干道(2)、设计速度:40km/h(3)、桥面宽度:28.5m(4)、荷载标准:汽车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取值。

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

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一. 总则:(一)本施工图设计说明是施工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务必仔细理解。

(二)工程概况1. 项目名称:某住宅小区(一期)2. 建设单位:3. 建设地点: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总面积:地下建筑总面积:1#楼住宅建筑面积:2#楼住宅建筑面积:3#楼住宅建筑面积:斜土路裙房面积:辅助用房面积:容积率:绿地率:集中绿地率:建筑密度:机动车停车位:总户数:(三)主要设计依据1. 关于某住宅小区(一期)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2. 国家及上海市有关设计规范、规定、标准3. 消防、交通、环保、人防诸政府主管部门及水、电、煤、卫诸市政配套部门的扩初审查意见。

(四)尺寸标准1. 以图纸上所注尺寸为准,不应从图上度量。

2. 建筑平面图所注尺寸为结构尺寸(有详图表示的除外),尺寸单位为毫米(mm)。

3. 建筑平面、立面、剖面所注标高均为建筑完成面标高,单位为米(m)。

4. 门窗尺寸均为土建洞口尺寸,尺寸单位为毫米。

(门洞高度为完成面至洞口上皮高度)。

5. 屋面标高为天沟完成面标高,与结构面相差70mm。

6. 各楼层建筑面层设定厚度、建筑完成面与结构面的高差详见各层平面图。

(五)施工图编排格式(六)总体定位及标高的设定:1.定位:根据业主提供的“房屋土地测绘技术报告书”中界址点坐标及相关备忘录。

单体定位参见总平面图及地下室平面图。

2.本工程设计标高:设定首层完成面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800。

室内外高差为600 二. 建筑设计说明:(一)墙体1. 高层住宅外墙为200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围填充墙采用20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剪力墙详见结构施工平面图。

所有内隔墙采用200mm及100mm厚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卫生间及厨房内隔墙采用10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

2. 隔墙与剪力墙、梁连接处加18#钢丝网400宽再作粉刷。

砌筋方法参见有关加气砌块和砼空心砌块的技术规范。

引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引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说明一、设计范围本册图纸主要内容为梅溪河大桥施工图设计第四分册《引桥、桥面系及公用构造》,内容包括引桥上、下部构造,全桥桥面系构造、护拦、伸缩逢、排水等。

二、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双向四车道、行车道宽度2×3.75m(单向),高速公路(2)计算行车速度:80km h(3)路基宽度:24.5m,桥梁标准宽度与路基同宽。

斜拉桥部分(包括锚索区)宽27.5m (4)设计荷载:汽公路Ⅰ级(5)最大纵坡: 1.6%(6)桥面横坡:2%(7)设计洪水频率:1/300(8)通航标准:根据通航论证结果:最高通航水位173.242m,满足四级航道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

(9)地震设计烈度: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10)设计基准风速:根据气象资料,桥址区多年平均风速为 1.92m/s,累年瞬时极大风速24.7m/s(2001年)。

按照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D60-2004)中全国各气象台的基本风速和基本风压值,奉节县100年一遇20m高度10分钟基准风速值为26.3m/s,相应基本风压值为40KN/m2。

(11)船舶撞击力:按规范规定的四级航道取值。

(12)座标及高程系统:1954年北京平面坐标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其他指标均按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

三、设计采用的规范与标准1、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JTJ 027-96)(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JTG D62-2004)(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6)《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9)《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10)《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 275-2000)(11)《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 062-99)(12)《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J/T D-60-01-2004)(1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2、参考规范、标准(1)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Bridges –AASHTO 1996(2)英国规范 BS5400(3)《上部结构设计基准●同解说》(日本国本四联络桥公团,1989)四、主要材料1、混凝土引桥主梁采用C50混凝土,下部墩身、桥台台帽、背墙、耳墙、挡块及护拦采用C30混凝土、桩基础采用C25混凝土2、普通钢筋普通钢筋钢筋采用的R235型和HRB335型钢筋应符合GB13013-1991和GB1499-1998的规定,且焊接钢筋应满足可焊要求。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本次桥梁施工图设计依据以下文件和规范:1、国家桥梁设计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3)。

2、国家桥梁设计规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T60-2013)。

3、国家桥梁设计规范《公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JTGT64-2013)。

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相关桥梁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

二、设计参数1、桥梁跨度:本次设计的桥梁跨度为100米。

2、桥面宽度:桥面宽度为12米。

3、桥面铺装:桥面铺装采用8厘米厚的沥青混凝土。

4、桥梁结构:桥梁结构采用钢结构,包括主梁、桥面板、栏杆等部件。

5、桥墩基础:桥墩基础采用桩基础,桩径为1.2米,桩长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

三、施工要求1、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理解设计意图。

2、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如有疑问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

3、桥墩基础的施工应按照地质勘察报告进行,确保桩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4、桥面铺装施工时应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和平整度,避免出现坑洼和裂缝等现象。

5、桥梁结构的焊接应由专业焊接人员按照焊接规范进行焊接,确保焊接质量和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四、其他说明1、本次设计的桥梁施工图仅为初步设计,具体施工细节应以实际施工情况为准,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密切配合,确保施工质量。

2、如有未尽事宜,应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解决。

3、本设计图的使用权归设计单位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传播。

以上为本次桥梁施工图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希望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有所帮助。

施工图设计说明施工图设计说明施工图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将概念设计转化为具体实施蓝图的过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则是针对施工图设计的相关解释和阐述,旨在让施工方、监理方等相关人员明确设计意图、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等。

以下是施工图设计说明的主要内容: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1、设计依据:包括相关规范、标准图集、施工图纸等,说明本设计是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

施工图桥梁设计说明

施工图桥梁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一、概述(一)项目概况郑州航空港区位于郑州中心城区西南,规划区域距离郑州市中心城区仅20公里,航空港区北起南水北调渠南侧,南至南水北调渠北侧,西起京广铁路,东至规划中的国道新107线,规划面积189平方公里。

航空港目前可大致分为三大功能分区,其中中部为机场功能区,包括航站区、飞行区、机场工作区、航空货运区、航空维修区、航空制造以及生产配套等航空核心功能区,是航空城的功能主体。

北部为科技产业新区,按平行互通模式布局,从外向内依次为产业带、公共设施带、蓝领、白领及金领居住带、干渠生态景观带,并由南水北调干渠分成西部片区和东部片区。

南部为临空产业新区,重点发展利空产业功能,主要包括物流园区、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商务园区和生活配套等。

目前南水北调干渠航空港区段内共设置桥梁43座,均依据现状公路及农村生产道路线位设置。

项目地理位置图龙中公路位于郑州航空港北区,为郑州航空港区北片区东西向主要道路,西与航城大道相交,东与新107相接,在航城大道以西上跨规划南水北调总干渠。

龙中公路道路断面规划为两幅路形式,规划红线60M,标准横断面布置型式为:60m(红线宽)-5m(人行道)-21.5m(6米非机动车道+15.5米机动车道)-7m(绿化带)-21.5m(6米非机动车道+15.5米机动车道)-5m(人行道)。

龙中公路跨南水北调干渠桥梁设计车速及设计宽度与道路保持一致。

本工程西起航城大道,东至新城大道路,全长548.78m。

包括龙中公路跨南水北调干渠桥部分和桥头引道部分,其中桥梁长度为222.32m,桥梁跨度布置为60m+96m+60m=216m,桥宽为61.1m;引道长度为210m。

(二)设计依据1、《关于郑州航空港区跨南水北调干渠14座桥梁勘察测量、工程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委托》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2011年9月13日);2、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发展局《关于郑州航空港区文明路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郑港经发投资【2011】87号,2011年12月19日);3、《郑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2008.05);4、《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2008-2035)》(2008);5、《郑州航空港IT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6、《郑州航空城概念性总体规划(2011-2030)及总体城市设计》(2011.02)7、项目委托单位提供的南水北调总干渠的相关资料;8、建设单位提供航空港区相关设计资料及相关文件精神;9、相关技术规范、标准;10、《南水北调跨渠公路桥设计技术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图设计说明1 概述1.1 工程概况郭家沱长江大桥是六纵线跨长江的节点工程,是两江新区联系主城核心区最快捷的通道,项目的建设将推动东部新城发展,带动两侧土地开发,同时加强龙兴、复盛片区与环樵坪经济区过江快捷联系。

是重庆市政府为实现重庆特大城市空间发展和城市化战略目标重要手段。

工程起于两江新区郭家沱周家村,向南于郭家沱跨长江至南岸区峡口镇,经长岭岗西侧上跨既有三横线兰草溪大桥至重庆南岸山城油漆厂东侧止,主线全长6.2km,主要包括郭家沱长江大桥,全长1.4km;北引道工程,长2.7km(含花红湾立交与北桥头立交);南引道工程长2.2km(含峡口立交)。

郭家沱长江大桥起点桩号K2+689.209,终点桩号K4+093.009,全长1403.8m,主桥采用单孔悬吊双塔三跨连续钢桁梁悬索桥,跨径布置为(75+720+75)m=870m;两岸引桥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北引桥跨径布置为(4×43)m,南引桥跨径布置为(3×43+4×43)m。

1.2 设计内容及图册划分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共分九篇,其中第一篇为“总体线路”,第二篇为“北引道及立交工程”,第三篇为“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第四篇为“南引道及立交工程”,第五篇为“交通及照明工程”,第六篇为“排水工程”,第七篇为“景观工程”,第八篇为“管理用房”,第九篇为“公轨共建段工程”。

第三篇“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共分八册,本册为第六册“引桥工程”第二分册“引桥下部”。

2 设计依据2.1 设计依据(1)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和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设计联合体签订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设计合同》(2014.05)(2)《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1年修订)(3)《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03-2020年)》(4)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10)(5)重庆西科水运工程咨询中心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报告》(6)重庆西科水运工程咨询中心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防护评价报告》(长许可[2013]141号)(7)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渝(市)环准[2016]006号)(8)重庆市地震工程研究所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渝震安评[2012]37号)(9)重庆市勘测院《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2012.9)(10)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投资[2015]867号)(11)《市政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重庆市规划局渝规方案函[市政][2016]0028号)(12)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的审查意见》(渝建方案审[2016]5号)(13)《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渝发改投[2016]1273号(14)《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初步设计》(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和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设计联合体2016.09)(15)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郭家沱长江大桥轨道交通设计有关问题会议纪要》(第17号)(16)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关于明确轨道8号线相关技术参数的复函》(渝轨建办函[2015]3号)(17)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渝建初设[2016] 180号)(18)重庆市勘测院《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详细勘察报告》(2015.10)(19)桥位区域1:500地形图(重庆市勘测院)2.2 前期工作过程2012年2月,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展开本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及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编制;2014年3月,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设计工作进行全国公开招标,确定了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体为中标单位;2014年8月,设计联合体完成《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2015年3月,根据轨道8号线新的设计资料,完成《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补充文件)》;2015年4月,项目建议书取得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2015年11月17日,重庆市规委会办公室在市规划局组织召开《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专家咨询会;2016年2月29日,重庆市城乡建委组织召开《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审查会;2016年3月,根据市规划局及市城建委审查意见修改完成《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修订版)》;2016年7月7日,《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上报市政府,通过市政府第133次常务会议;2016年8月9日,设计联合体完成《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初步设计》,并通过重庆市城乡建委主持的初设专家审查会;2016年11月1日,取得《重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渝发改投[2016]1273号;2016年11月25日,取得《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渝建初设[2016]180号。

2.3 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关于桥塔部分的专家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序号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施工图设计执行情况无无3 技术标准桥梁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其它损坏、修复不影响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

钢结构防腐体系使用年限为20年,伸缩缝、支座及其他附属结构使用年限为15年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7度设防。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E1 地震作用下,地震动水平峰值加速度为0.088g,E2 地震作用下,地震动水平峰值加速度为0.127g设计风速:离地面10m 高,重现期100 年,10min 平均最大风速27.5m/s设计水位:1/300的设计洪水位196.57m,考虑山峡水库运行100年泥沙淤积后最高通航水位192.00m,最低通航水位155.64m航道等级及通航标准:内河Ⅰ-(2)级航道,单孔双向通航,航道净宽320m,预留净高24m设计环境类别:Ⅰ类(温热地区的大气环境。

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技术标准上层公路交通:(1)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2)行车速度:80km/h(3)荷载标准:城-A级,人群荷载2.875kN/m2(4)路幅组成:双向8车道,桥面总宽=2.0m(人行道)+15.5m(车行道)+2.0m(中分带)+15.5m (车行道)+2.0m(人行道)=37m(5)桥面横坡:2.0%(6)桥面纵坡:双向0.5%下层轨道交通: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轨道交通设计相关问题会议纪要》(第17号相关要求,由于轨道交通8号线制式暂未确定,郭家沱长江大桥轨道交通部分应按钢轮钢轨制式进行设计,并为将来改造为跨座式单轨预留必要的实施条件。

钢轮钢轨制式相关要求按《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提供郭家沱长江大桥初步设计技术要求的函》执行,由于轨道方面未提供正式的跨座式单轨制式的相关技术参数,有关跨座式的荷载标准暂参照《重庆轨道交通八号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和《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伸段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采用。

(1)钢轮钢轨制式:(a)双向轨道交通,线间距5.2m,最高设计运行速度100km/h(b)荷载标准:地铁As型车八辆编组,最大轴重150kN;轨道车站范围内设备区活荷载8kN/m2,公共区4.0kN/m 2(c )轨道纵坡:双向0.5% (d )净空:轨面以上净高7.0m (2)跨座制式:(a )双向轨道交通,线间距3.7m ,最高设计运行速度75km/h (b )荷载标准:二轴转向架电动客车,八辆编组,最大轴重110kN (c )轨道纵坡:双向0.5% (d )净空:轨面以上净高3.97m(3)轨道刚度指标要求:目前我国现行规范中未明确轨道(铁路)悬索桥的刚度要求,参照本工程专项科研项目《大跨度公轨两用悬索桥合理刚度研究》(中南大学)的研究成果控制设计。

表3.1 郭家沱长江大桥刚度标准竖向刚度挠跨比 横向刚度挠跨比 (有车风) 单侧梁端竖向转角 单侧梁端 横向转角 列车+汽车 单独列车 1/4001/4501/12003.0‰1.5‰(4)结构安全性:风、车辆、桥梁的耦合作用下,主要指标限值如下:脱轨系数8.0/≤P Q ;轮重减载率:6.0/≤∆P P ;轮轨横向水平力:kN Q 80≤;舒适度指标达到“良好”以上 坐标、高程及里程系统:坐标系统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系统;里程系统为设计独立里程,从北向南为里程增加方向4 设计规范《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3-2005)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4-2005)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50111-2006)(2009年版)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TB10005-2010)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JTG-T D65-05-2015)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 《焊接结构用铸钢件》(GB/T 7659-2010)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11352-200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DB11/489-2007)《重庆市三峡库区跨径桥梁船撞设计指南》(DBJ/T50-2010)5 建设条件5.1 气候、气象拟建大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和南岸区峡口镇之间,场地属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