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赏析
王维《山中》诗歌赏析
![王维《山中》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c046c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1.png)
王维《山中》诗歌赏析王维《山中》诗歌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山中》诗歌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维《山中》诗歌赏析篇1出自唐代王维的《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赏析】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
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
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
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
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
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
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
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
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
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
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
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
“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
王维经典诗歌赏析5篇_王维代表作鉴赏
![王维经典诗歌赏析5篇_王维代表作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afe3d3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0.png)
王维经典诗歌赏析5篇_王维代表作鉴赏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王维经典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使至塞上朝代:唐朝|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相思朝代:唐朝|作者: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
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山居秋暝朝代:唐朝|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王维古诗及赏析
![王维古诗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f5895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2.png)
王维古诗及赏析王维的是一般都是属于豪放派的,本文就来分享一篇王维古诗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
“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
”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
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
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
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
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
王维诗歌赏析
![王维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bbfdbd804d2b160a4ec073.png)
王维诗歌赏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想感情。
他后期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退出政治舞台,皈依佛门,栖身于山水田园的极乐世界,所以他后期创作的大量的山水诗,基本上是一种雅致的情韵,把大自然当作纯洁的理想王国,多是描绘幽静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农村的田园风致,表现出流连光景的娱悦和高蹈出尘的满足,曲折地寄托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
在他的笔下,劳动人民的生活多是悠然平淡、和谐平静的。
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3、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板书:思想内容⑴、书写个人际遇、遣怀即兴的.内容。
主要的表达程式和用语有以下:⑵、抒写国家兴衰和百姓疾苦边塞征战、怀古咏史抒怀、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作**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包括两个层面内容:①态度:同情、褒赞、激赏;贬斥、厌恶、冷漠②倾向性:人民性、封建性、民主性、专制性历史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三、诗歌赏析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诗题一作《猎骑》。
从诗篇遒劲有力的风格看,当是王维前期作品。
诗的内容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却写得激情洋溢,豪兴遄飞。
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eda4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9.png)
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第一篇: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
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诗简介《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翻译/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王维的《观猎》古诗赏析(共11篇)
![王维的《观猎》古诗赏析(共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00f66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1e.png)
王维的《观猎》古诗赏析(共11篇)篇1:王维的《观猎》古诗赏析王维的《观猎》古诗赏析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诗题一作《猎骑》。
《乐府诗集》、《万首唐人绝句》取此诗前四句作一首五绝,题作《戎浑》,《全唐诗》亦以《戎浑》录入卷五一一张祜集中,皆误。
2、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
3、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胜产美酒的地方。
4、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5、角弓:用兽脚装饰的弓。
6、眼疾:目光敏锐。
7、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相连。
角弓上的箭射出了,弦声强风一起呼啸!将军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晴郊。
已枯的野草,遮不住尖锐敏捷的鹰眼,积雪溶化了,飞驰的马蹄更像是风追叶飘。
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马时,已经来到细柳营。
回头看,那射落大雕的地方,千里无垠的大地啊,暮云笼罩着原野静悄悄。
此诗作年不详,当非晚年之作。
从打猎的高潮写起,展开一连串飞动的场面,末两句以平缓反衬,使刚才的纵横驰骋之状、仿佛仍然历历在目。
风格轻爽劲健,结句又耐人回味。
黄生《增订唐诗摘钞》卷一:“起法雄警峭拔,三四音复壮激,故五六以悠扬之调作转,至七八再应转去,却似雕尾一折,起数丈矣。
”清沈得潜《说诗晬语》卷上云:“起手贵突兀。
王右丞'风劲角弓鸣',杜工部'莽莽万重山','带甲满天地',岑嘉州'送客飞鸟外'等篇,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
”又:“唐玄宗'剑阁横云峻'一篇,王右丞'风劲角弓鸣'一篇,神完气足,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此律诗正体。
”清人施润章曰:“白尚书以祜观猎诗,谓张三较王右丞未敢优劣。
似尚非笃论。
祜诗曰: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王维《山中》原文赏析
![王维《山中》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02b3e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a.png)
王维《山中》原文赏析《山中》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五绝。
此诗描绘了秋末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由满是白石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全诗意境空蒙,如梦如幻,表达了诗人悲己思乡之情。
下面整理了王维《山中》原文赏析。
《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读到这样的诗句时,我的心境想要宁静了下来!我曾经在深山峡谷之中独自行走,沿着一条曲折迂回的山路,山谷之中是静谧的,这种静谧,是亿万年来的积淀。
有时,静谧得有些粘稠,呼吸之中,觉得有一种厚重。
有时,一阵风吹过,或者一声鸟鸣,都会使我莫名地紧张起来,我注视着山谷,山谷漠视了我的存在。
这时候,我觉得自己,犹如淡化了躯体,只有自己的眼睛审视着,在偌大的山谷之中,思想的跃动,也犹如一只飞鸟。
有时是这样,觉得自己的存在,就如同一阵风在山谷之中游荡,在亿万年来,无数春秋轮回之中,瞬间转换到了现在,这一刻,又在这样的轮回之中显得异常漫长,只因我的生命,在这一刻出现,我看到,思想的分子,犹如微尘在巨大的容器里光子一样运动,但却是静静地,没有一丝声息。
我曾经在一条溪流旁的树下坐着,凝视着流淌不息的泉水,一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
其实,我很想闭上眼睛,让思绪停止下来,思想也停止下来,我幻想着,躯体是一个虚无的容器,溪水从上游而来,穿越着我的灵魂,从发丝到脚趾,流淌着,尔后再次进入下游,继续它的行程。
我的耳畔,溪水潺潺,悦耳不绝,我的眼前,水之生命形态,长流不止!冲刷着,把那些关于明天和从前的过往,从躯体里淘尽!我想得到一种宁静,无我的宁静,看天是天,看水是水,我的一切都在万物的映照里,犹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明月。
我得不到这样的宁静!“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很多人都知道王维是一位山水派诗人,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长期与山水生活在一起,自然与山水别有一种情意和灵犀,因此,他写下了不少关于山水的佳句。
王维《杂诗三首》原文及赏析
![王维《杂诗三首》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3f696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7.png)
王维《杂诗三首》原文及赏析王维诗写得质朴自然,感情也真挚动人,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
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维《杂诗三首》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杂诗三首·其二唐代: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注释来日:来的时候。
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著花未:开花没有。
著(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之后,诗人便在孟津隐居多年。
久在异乡,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了是作者强烈的乡思,因此做此诗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
鉴赏二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
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是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
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
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
王维《鹿柴》赏析: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王维《鹿柴》赏析: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https://img.taocdn.com/s3/m/2b0b67b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7.png)
王维《鹿柴》赏析: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王维的《鹿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收录于《辋川集》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2、注释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
一说“返景中景,同‘影’。
意思是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三、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
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共二十首,《鹿柴》是其中的第五首。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
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
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
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验,本来很平常。
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
从诗的表现说,它别出新意,不蹈故常;从作品的接受者说,是那样新奇有趣,俨如身临其境,由此引起积极的情感活动。
前两句诗用直白的语言,略作点染,境界即出。
诗开头的“空山”二字,是相对于无人而言,同时表明诗人的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一视无碍;如果置身于隐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
出塞王维唐诗赏析
![出塞王维唐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726c8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c.png)
出塞王维唐诗赏析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出塞王维唐诗赏析(共含12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出塞王维唐诗赏析出塞王维唐诗赏析【作品介绍】《出塞(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8卷第10首。
【原文】出塞(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唐·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注释】①这首诗开元二十五年(737)秋作于河西。
御史:指监察御史,正八品下,掌内外纠察。
②天骄:指匈奴。
③白草:《汉书·西域传》师古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
”④碛:沙漠。
⑤护羌校尉:官名,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西羌。
乘障:登上堡寨御寇。
⑥渡辽:《汉书·昭帝纪》载:以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将兵击乌桓。
师古注:“当度辽水(即今辽河)往击之,故以度辽为官号。
”⑦玉靶:有玉饰的誉头。
珠勒马:戴着珠勒(用珠子作装饰的带嚼子笼头)的马。
⑧霍漂姚:西汉名将霍去病。
去病尝为漂姚校尉,故称。
此借指唐河西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崔希逸。
【作者介绍】王维(7-761年),字摩诘(mó 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王维诗歌的对比手法
![王维诗歌的对比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cc5c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0.png)
王维诗歌的对比手法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意境和感染力。
以下是王维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例子及其赏析:
1. 《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首诗运用了动静对比的手法,前两句以明月和清泉的静态之美,与后两句中浣女的喧闹声和渔舟的游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这种对比,表现出了山林的清幽和生活的闲适。
2.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通过桂花落下和山鸟惊飞的动态描写,反衬出春山月夜的寂静之美。
3.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运用了明暗对比的手法,通过大漠的荒凉和孤烟的升腾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了塞外的雄浑和壮美。
4.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对比的手法,前两句通过空山的寂静和人语的响声形成对比,表现出了山林的幽深和神秘。
5.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运用了远近对比的手法,通过远看山色和近听水声的对比,表现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以上是王维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一些例子及其赏析。
王维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超的表现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及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19c42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2.png)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及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
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译文二:空寂的终南山刚下了一场雨后,秋天的黄昏时候降临了。
明亮的月光在松树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流淌。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水上的荷叶摇动是打鱼的渔民下船了。
任凭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还是可以居留在这里。
赏析:《山居秋暝》是唐朝王维的五言律诗。
诗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寄情山水,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8篇)整理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8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d59b3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4.png)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8篇)整理王维山居秋暝赏析(8篇)王维山居秋暝赏析1[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释:【1】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3】新:刚刚。
【4】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5】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6】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7】随便:任凭。
【8】春芳:春天的花草。
【9】歇:消散,消逝。
【10】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11】留:居。
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行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
反映出无可无不行的襟怀。
赏析: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予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抱负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爽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觉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妙,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简析】:这首诗将山中的黄昏描绘得令人沉迷。
王孙指诗人自己,是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行久留”的诗意,说山居的景色特殊留人。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予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抱负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爽,景色之奇妙,可以想见。
王维诗歌赏析
![王维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3f72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0.png)
王维诗歌赏析王维,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独特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使他成为唐代文学中璀璨的一颗明星。
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深思。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简约,意境深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本文将对王维的几首代表作进行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王维的《送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与友人离别的情景。
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有句“江南无所有”,形容了友人离开后的寂寞和孤独。
这句诗字里行间透露出深深的思念之情,令人感动不已。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暗示友人的归途,并希望他能一路顺利。
整首诗读来悲壮婉转,引人深思。
其次,我们来看王维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塔的情景,表达了对辽远景色的赞美之情。
诗人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头,以雄浑的意境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接着,诗人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表达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和对进步的追赶。
整首诗既有渲染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又有表达对人生境界的追求,给人们带来了深沉的思考。
最后,我们来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古代使者的归途,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中有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以雄浑的意境描绘了使者归程的艰难和孤独。
诗的末句“思君如在远道中,一日不见兮天三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并展现了时间的长久和思念的深远。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感人至深。
综上所述,王维的诗歌以清新简约、意境深远为特点。
他的诗作中常常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感人的人情世态,让人在阅读中领略到诗人的才华和生活感悟。
这些精彩的作品至今仍然引发人们对自然、人生的思考,成为世人传诵的经典之作。
王维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唐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送别(王维)原文及赏析
![送别(王维)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65b33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7.png)
送别(王维)原文及赏析送别山门四石栏杆矮,石壁寒空草色黄。
千旗斜日暮云开,羌笛弄晴吟细长。
送别是一首由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诗歌,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展现了离别之情。
以下为《送别》的原文及赏析:原文:山门四石栏杆矮,石壁寒空草色黄。
千旗斜日暮云开,羌笛弄晴吟细长。
赏析:《送别》是王维创作的一首咏史之作,描绘了边塞将士出征时的壮丽景象和士兵将要离别亲人的悲伤心情。
诗中的形象描写精准,情感真挚,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的离情别绪。
诗的前两句“山门四石栏杆矮,石壁寒空草色黄。
”描绘了山门前四根矮矮的石栏杆、寒冷的石壁和凋零的黄草,烘托出离别的孤寂和凄凉。
接着,“千旗斜日暮云开,羌笛弄晴吟细长。
”通过描写斜斜飘动的军队旗帜、夕阳下天空中的云彩和悲伤的羌笛音调,诗人表现了身临其境的场景,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离别的主题。
通过“斜日暮云开”,写出暮色渐浓,暗示即将离别;通过“羌笛弄晴吟细长”,描绘出远去士兵们的歌唱声和离别之情,诗中的悲壮之气透过笛声展露出来。
整首诗以短小精悍的表达方式,抓住了时空的瞬间,毫无多余的修辞,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离别的伤感与无奈。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边塞将士远征出征时的壮丽景象和久别家乡的悲凉之情,同时也折射出对家园的眷恋和故土的思念。
总结:王维的《送别》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以简洁的篇幅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之情。
通过描写山门、石壁、草色、旗帜、云彩和笛声等细节,加之真实的情感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离别的辛酸与悲伤。
这首诗形象生动,情感真切,展现了王维对离别之情的独特体验,也成为了唐代诗歌中一首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王维《送别》赏析(精选11篇)
![王维《送别》赏析(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e51f0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3.png)
王维《送别》赏析(精选11篇)王维《送别》赏析1送别唐代: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注释⑴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⑵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⑶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⑷但,只。
赏析这首诗写送朋友归隐。
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朋友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朋友。
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这样就把题旨点足。
以下五句,是同朋友的问答对话。
第二句设问,问朋友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朋友的关切。
三、四句是朋友的回答。
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朋友归隐的原因,道出了朋友心中郁抑不平。
至于朋友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
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
五、六句,是他在得知朋友“不得意”后,对朋友的劝慰。
他劝朋友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无穷无尽的。
这里明说山中白云无尽,而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无常,已含蕴其中。
这两句意蕴非常复杂、丰富,诗的韵味很浓。
句中有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向往。
似乎是旷达超脱,又带着点无可奈何的情绪。
从全篇看,诗人以问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双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还使得诗意空灵跳脱,语调亲切。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
王维诗歌赏析
![王维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cb95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7.png)
王维诗歌赏析摘要:一、王维简介及诗歌成就二、王维诗歌的风格特点1.山水田园诗派代表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寓意深刻,富有禅意三、王维诗歌赏析实例1.《山居秋暝》1.诗歌背景及意境2.诗句解析2.《渭城曲》1.诗歌背景及意境2.诗句解析四、如何欣赏王维的诗歌1.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2.感悟诗歌意境和情感3.品味诗句中的艺术手法4.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哲理正文: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
他的诗歌成就极高,不仅在形式上独具一格,而且在内容上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王维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富含禅意,给人以启示。
王维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的诗歌描绘了丰富的山水景色,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例如,《山居秋暝》一诗,通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象,更是将自然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渭城的美丽景色。
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寓意着人生离别的无常和无奈。
欣赏王维的诗歌,首先要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王维生活在唐朝盛世,政治繁荣,文化昌盛,这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王维一生坎坷,历经宦海沉浮,使他的诗歌饱含人生哲理。
其次,要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王维的诗歌意境优美,令人陶醉。
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融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中,体验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再者,要品味诗句中的艺术手法。
王维的诗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使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美。
在欣赏诗歌时,要关注这些艺术手法,感受它们带来的审美愉悦。
最后,要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哲理。
王维的诗歌富含禅意,给人以启示。
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要挖掘诗歌背后的哲学思想,体会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独特见解。
山居秋暝诗歌鉴赏
![山居秋暝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fe153c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a.png)
山居秋暝诗歌鉴赏一、原文《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译文:一阵小雨后,在空旷的山间,空气无比的清新,在不知不觉间,秋天已经来到了身边。
皎洁的月光,从松林间洒下,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缓缓流过。
竹林中传来了洗衣女的欢声笑语,渔民撑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
虽然春天的美景已经消失,但是眼前的秋景,仍然让人流连忘返。
三、注释:1. 暝:以造字法解读,左边是“太阳”,右边是“冥”,是“昏暗”的意思。
“暝”指的是“太阳昏暗了”,即日落,天色将晚。
2.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3. 新:刚刚。
4. 清泉石上流:雨后的景色。
5.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的是竹叶发出的沙沙声响。
6. 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7. 随意:任凭。
8. 春芳歇:春天的花草消散、消失。
9.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泛指隐居的人。
10. 留:居。
此处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兮不可久留”之意,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四、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晋中),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
王维少有才名,三十岁高中状元,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著名代表人物。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其善于将佛家的禅意和哲理融入其中,达到了较高的思想深度,素有“诗佛”之称。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高度评价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自此,后人对王维的诗歌定价便是“诗中有画”。
五、诗歌赏析:(一)写作背景《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绝句,创作于唐朝天宝年间,此时的王维,因仕途不顺而萌生退意,在终南山的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这首诗就是王维在终南山隐居时,将自己眼中所见的景物,结合心中的想法和感受创作出来的。
《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的是,秋雨过后终南山中明月清泉的自然美景,以及林中少绿洗衣归来的生活场景,从中表达了诗人对山河美景、对日常生活的热爱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归隐山林后闲适慵懒的生活情趣。
山居秋暝诗歌赏析
![山居秋暝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fd5d6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9.png)
山居秋暝诗歌赏析
摘要:
一、山居秋暝诗歌概述
二、山居秋暝诗歌意象分析
三、山居秋暝诗歌意境解读
四、山居秋暝诗歌艺术特色
五、总结
正文:
【一、山居秋暝诗歌概述】
《山居秋暝》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田园诗。
这首诗以山居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卷。
诗人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田园生活的向往。
【二、山居秋暝诗歌意象分析】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山雨初晴、空气清新、秋意渐浓的景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耀下的松树和泉水流淌的美景。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山水画面。
【三、山居秋暝诗歌意境解读】
整首诗歌意境深远,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描绘中,诗人表现了山间村民的淳朴生活和丰收的喜悦。
这种意境让人感受到与世无争、宁静致远的田园生活魅力。
【四、山居秋暝诗歌艺术特色】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意境的营造上。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山居秋天的景色展现得栩栩如生。
同时,诗中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使诗歌具有更深厚的内涵。
【五、总结】
《山居秋暝》是王维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美景、抒发田园情怀的佳作。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悠闲田园生活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复值:又碰上。
【诗文赏析】
•
诗中风光人物相映成趣,交替出现,充满情趣。诗 中有诗,有画,有音乐,秋日的一片景色,衬托出诗 人与裴迪闲居的快乐,隐居的情致。
•
诗人与裴迪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隐士,心却是相亲 近的。人物形象的描写则反映出两人之间的欣赏与情 谊。(情感与人生)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夜雨过后,清晨美丽的景象,表 达了诗人悠闲的心情。诗中的描写绘形绘色,由景生 情,诗中有画。“桃红”“柳绿”“花落”“莺啼”, 诗人抓住了春天的特征,描画出一幅柳暗花明、பைடு நூலகம்新 幽寂的春之图。(心情内容) • 全诗对仗工整,音韵铿锵。(语言特点)
王维诗歌赏析
北京四中 2017-11-28
•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 王维传》记载:“维兄弟 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 王维的《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辋川山水诗的集成。辋 川是在陕西蓝田,古时有别墅,辋川别墅地处终南山下, 此处曾为宋之问的别墅,王维后来得到了这个别墅,他 被那里的寂靜的田园山水所陶醉,他的很多诗都是描述 那里的景色,《辋川集》二十首山水诗的集成就是在辋 川别墅时所作的,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正如他 在序言里所写的那样“与裴迪闲暇, 各赋绝句云尔。” 《新唐书王维传》也写到:“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 裴迪游其中,诗赋相酬为乐。”
【诗文赏析】
•
在这首七律诗中,诗人描写了连雨天后辋川山庄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隐居后脱俗闲适的生活。 全诗形象鲜明,兴味深远,用词贴切,淡雅幽寂。
【诗文解释】 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词语解释】
• 空山:空旷的山林。
•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诗文赏析】
•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 的第四首。鹿柴,是辋川的地名。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 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 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这首诗是诗、画、 音乐相结合的和谐,幽深境界的表现。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词语解释】 饮君酒:请君饮酒。 何所之:往何处去? 南山:终南山。 【诗文赏析】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 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 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 现实也不很满意。 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 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藜蒸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诗文解释】
雨下了很久,空林中的炊烟,缓缓升起,蒸好饭做好菜送到东面的 田里。
广漠的水田上翩翩飞起了白鹭,浓密的夏天的树林中黄鹂悦耳地鸣 叫着。 在山中修身养性看林童参悟禅理,在幽深的松林下,采摘露葵素食 斋戒。 我这个老人与人无所争了,海鸥为什么还要猜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