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问题研究随着契约意识的增强,国有企业内部职工承包模式的法律风险也随之增加,既要积极推进灵活有效的管理模式,还要加强国企内部承包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如何找准高效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的平衡点,防控企业经营业务承包后的法律风险,本文仅就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管理的法律风险问题做简单的研究分析。

标签:内部承包经营;法律风险防控;承包合同国有企业将部分业务承包给内部职工,通过转换经营管理的方式、机制,打破原有国有企业管理的体制束缚,充分调动、激发承包人的积极性,促进承包业务的有效开展并获取经济效益,是目前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的管理手段之一。

这种管理模式对于精干主业、搞活辅业有着大量的实际应用,在建筑业甚至是主业普遍采用的模式。

承包人在承包合同的约定下有自主经营管理的权限,承包模式打破了原有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诸多实例也暴露出内部承包业务存在的短板,在实践中也经常发生经济纠纷,甚至形成诉讼,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也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针对国有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有企业内部承包的概述企业承包经营管理模式,是改革开放之初,制度更新、市场搞活时期下的历史产物,该模式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承包曾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最成功的管理创新,不论是农村土地承包,还是企业管理承包、内部承包,都曾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由于其承包业务的特点,国家也先后出台了关于承包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承包业务的开展。

内部承包作为一种内部经营方式,实际上是限定承包者为企业内部职工,为明确公司与员工权利义务关系而进行的新的分工。

国有企业内部承包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国有企业内部承包是具有天然的不对等性。

即承包人是国有企业的内部成员,双方存在上下级间行政隶属上的管理关系。

二是承包人产生于企业内部。

承包人是与发包人有劳动合同关系的内部职工,承包人大多为承包业务的实际管理人。

建筑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防范

建筑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防范

建筑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防范众所周知,内部承包经营在建筑业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经营方式。

这种经营方式对建筑企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减少了建筑企业的经营成本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特别是项目经理的积极性。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企业内部承包经营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如果企业对内部承包不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这种经营方式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一、内部承包给建筑企业带来的风险为了有效地说明问题让我们首先看下面这个案例。

[案例]某建筑公司承包了某房地产公司的房屋建筑工程,随后该建筑公司与工程管理人员张某签订了《内部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张某按照工程结算价款的6%向公司交纳管理费,项目的盈亏由张某自己负责,公司一概不承担责任。

在签订《内部承包合同》的同时该公司任命张某为该工程项目部经理。

该工程验收竣工后,张某欠下某材料商200多万元的款项,材料商多次向张某索要,但张某以项目亏损没有能力支付为由拒绝支付该款。

该材料商向建筑索要材料款时建筑公司则以该工程已由张某承包,合同约定建筑公司不承担责任为由拒绝支付该款。

无奈之下材料商将该公司和张某同时列为被告诉到法庭,在诉讼过程张某又突然失踪。

开庭过程中,该公司以该欠款是张某的个人行为为由进行抗辩,但法院的一审、二审均以该欠款是张某的职务行为为由判令该公司承担赔偿该款项的责任。

可以说,近几年来,在建筑企业中类似的情形已经层出不穷。

建筑企业在与承包者签订内部承包合同时往往都约定工程由承包方独立经、自负盈亏,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与企业无关,但根据法律规定内部承包对第三者并没有约束力,所以一旦发生风险建筑企业都要承担赔偿责任。

而建筑企业承担责任后由于承包者往往都没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也难以挽回损失。

大多数承包者来说并不会有恶意损害公司利益的故意,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亏损,而自身没有经济能力弥补时,就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带来了风险。

有的承包者,特别是一些挂靠的承包人则会利用法律的这种规定恶意逃避自己的责任。

承包工程风险防范措施

承包工程风险防范措施

承包工程风险防范措施xx年xx月xx日•工程承包风险概述•承包工程主要风险来源•承包工程风险评估与识别•工程承包风险防范策略目•工程承包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工程承包典型案例分析录01工程承包风险概述风险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某种不利事件发生或某种不利影响产生的可能性。

在工程承包领域,风险通常指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工程成本增加、工程进度受阻或工程质量下降等方面的可能性。

风险定义工程承包风险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来源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等;按影响范围分为局部风险和全局风险;按可控程度分为可控制风险和不可控制风险等。

风险分类风险定义与分类承包工程风险特点承包工程风险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和量化。

不确定性客观存在可变性可预测性承包工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某些风险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转移。

在充分了解工程项目情况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可以一定程度预测和评估某些风险。

承包工程风险影响承包工程风险可能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增加、利润下降甚至亏损。

经济损失承包工程风险可能导致企业信誉受损,影响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信誉受损承包工程风险可能导致与业主、供应商等发生法律纠纷,增加企业法律风险。

法律纠纷承包工程风险可能对当地社会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如环境污染、土地征收等问题。

社会影响02承包工程主要风险来源1 2 3评估项目所在国家的政治稳定性,考虑可能出现的内乱、政变或战争等风险。

政治稳定性了解项目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与承包工程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

法律法规变化调查项目所在国家是否存在贸易壁垒,如进口限制、配额等,以及可能对承包工程产生的影响。

贸易壁垒03物价波动考虑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物价上涨的情况,特别是原材料、设备和人工成本的波动,以规避成本超支风险。

01宏观经济状况评估项目所在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货币稳定性等,以预测可能的经济风险。

企业经营主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

企业经营主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

企业经营主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一、企业经营主要风险1.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需求变化无常,企业面临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可能包括市场需求下降、市场份额流失等问题。

2.经济风险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如通货膨胀、利率上升等宏观经济风险。

3.技术风险技术创新迅速,原有的技术可能迅速被淘汰,企业需要不断跟进新技术,否则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

4.政策风险政策法规的变更将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包括财务、人力资源、税收等方面。

5.管理风险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包括领导层决策失误、内部腐败、员工管理不善等,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严重影响。

6.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洪水等对企业的生产设施及员工人身财产造成损失。

二、企业经营主要问题1.经营成本过高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攀升,降低企业盈利能力。

2.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生产和销售,资金周转能力不足会导致企业面临债务风险。

3.产品同质化市场上同类产品竞争激烈,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产品价格竞争加剧。

4.经营管理不当企业管理层因素也是企业运营中的重要问题,包括领导体系不健全、员工培训不足、绩效考核不合理等。

5.人才流失企业长期缺乏人才,员工流失严重,导致企业稳定经营受到影响。

6.品牌宣传不足企业品牌宣传不足,导致市场份额无法提升,销售额不稳定。

三、企业经营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1.市场风险应对措施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2.经济风险应对措施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资金预算体系,提前做好各项经营成本的预算,合理控制资金成本;建立弹性供应链,及时应对经济波动。

3.技术风险应对措施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保持与市场同步进行技术改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及品质。

4.政策风险应对措施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合规合法经营,避免政策风险。

企业“内包”4:建筑企业“内部承包”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企业“内包”4:建筑企业“内部承包”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企业“内包”4:建筑企业“内部承包”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摘要:有效防范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的风险,是促进建筑企业的良好运行,维护发包企业和承包人的合法利益的重要途径。

根据对一些“内部承包”案件的跟踪调查,针对其风险存在的原因、发生方式、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探索如何防范这些风险。

以期“内部承包”能在建筑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应。

关键词:建筑施工内部承包风险防范一、内部承包风险存在的原因目前,内部承包尽管在建筑行业比比皆是,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实践操作又较为“粗放”,使各种风险常有发生,其结果往往偏离了内部承包各自的预期。

那么,内部承包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风险呢?1.经营活动不能完全割裂是内部承包常发生风险的直接原因。

企业经营上活动包括企业构成部分、组织与顾客、商品、劳务,及与资金供应者的关系等,经常变动,其客体难以量化,欠缺权利所应具的社会典型公开性,尤其是归属及排他的功能。

[1]虽然建筑企业整体经营与局部经营活动的相对分离性为内部承包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承包人享有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营权只是相对企业内部而言,并非企业承包经营权那样广泛。

由于内部承包未改变企业法人的独立性,使发包企业的行为,承包人的行为,都表现为企业的行为,这就注定发、承包双方之必然存在“剪不断,现还乱”的连带关系。

因此,一方为另一方责任“买单”,便成为内部承包难以避免的风险。

2.利益之争是内部承包常发生风险的根本原因。

建筑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是企业参与各方利益博弈的场所,不但要面临发包企业与承包人之间、承包人与发包企业其他部门之间内部利益之争,还要面临企业与工程发包人等之间的外部利益之争。

在实施内部承包前,虽然内部承包双方都对承包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收益都进行一定的评估,但是,实际结果可能与先前的评估相之甚远。

当实际承包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或收益完全突破了各方“心理底线”时,利益之争的战斗随时都可能爆发。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发包企业中途毁约;有的内部承包人中途“弃甲而逃”;有的工程发包人拒付工程款的事常有发生原因。

内部承包合同风险

内部承包合同风险

篇一:内部承包合同法律风险防控内部承包合同法律风险防控建设工程施工内部承包,这在目前的施工领域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承包经营模式在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也同时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在本文中,将从建设工程内部承包经营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种类的角度出发,对如何防范该类风险的发生提出一些建议。

在建设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济实力不够,缺乏履约和赔偿的能力。

尽管在内部承包合同订立时,明确约定该工程由承包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其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与施工企业无关。

但是一旦风险产生,如果承包方经济实力不够,不能继续履行合同或支付赔款,那么施工企业就要承担连带责任。

2、承包方不积极履行内部承包合同,背信弃义。

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①承包方大量拖欠农民工工资且时间较长;②侵吞材料款项,造成材料商直接向施工企业要求材料款;③承包方以项目部名义借款形成债务;④与第三方串通,损害施工企业的利益;⑤承包方骗取工程款后逃逸或偷工减料,不能全面履行合同。

3、缺乏合同管理能力。

承包方的合同管理水平低,直接导致其不知道如何进行工程索赔和依法转移风险,在施工过程中,不知道需要经常对工程量变更等签单以及当工程发生变更时,及时签订补充合同或协议等,从而造成损失。

4、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低。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些项目经理本身没有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知识,与此同时,也不配备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甚至是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或质量隐患,从而会造成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

如果出现上述问题,承包方又没有赔偿能力的,那么施工企业就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同时会对施工企业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如何防范建设工程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严格审查承包方的资信,提倡担保承包和合伙承包。

必须制定严格的承包方资信审查制度,对于那些经济实力不强,没有履约和赔偿能力的,缺乏合同和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应取消其承包工程的资格。

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

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

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引言概述:总承包项目是指由一家承包商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交付。

由于总承包项目的复杂性和规模,项目风险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总承包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与管理。

一、合同风险1.1 合同条款风险:合同中的条款可能存在模糊、不明确或不完善的情况,导致项目方和承包商之间产生争议。

1.2 合同履约风险:承包商可能存在无法按时交付项目或无法满足合同要求的风险,导致项目延期或质量问题。

1.3 合同变更风险:项目变更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工期延长或质量下降的风险,需要合同中有明确的变更管理机制。

二、财务风险2.1 资金风险:项目可能面临资金不足或资金流动性不佳的风险,导致项目无法按时进行或无法完成。

2.2 成本风险:项目成本可能因为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而增加,导致项目利润率下降或亏损。

2.3 收益风险:项目收益可能因为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加剧等因素而降低,导致项目回报率下降或无法达到预期。

三、技术风险3.1 设计风险:设计方案可能存在不合理或不可行的情况,导致项目无法按照计划进行或出现质量问题。

3.2 施工风险: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施工质量不达标、工期延误等风险,导致项目无法按时交付或产生额外成本。

3.3 技术创新风险:项目可能需要采用新技术或新材料,存在技术不成熟或应用风险的问题,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评估和风险控制。

四、人力资源风险4.1 人员流动风险:项目可能面临关键人员离职或流动的风险,导致项目经验和技术的丧失。

4.2 人员能力风险:项目团队成员可能存在技能不足或经验不足的情况,导致项目无法按照计划进行或出现质量问题。

4.3 人员管理风险:项目团队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力等问题,导致项目进度延误或产生冲突。

五、外部环境风险5.1 政策风险:政府政策的变化可能对项目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政府减少对项目的支持或加大监管力度。

5.2 自然灾害风险:项目可能面临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的风险,导致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或遭受损失。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精修订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精修订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精修订首先,公司内部承包经营存在人员风险。

由于承包人员和公司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承包人员可能存在工作不认真负责、效率低下的问题。

此外,承包人员可能泄漏公司的商业机密或故意破坏公司的利益。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公司应严格筛选承包人员,确保其具有良好的信誉和专业素质,并建立严密的保密制度。

同时,公司还应加强对承包人员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其按时按质完成合同任务。

其次,公司内部承包经营存在财务风险。

承包人员可能存在违规行为,如挪用公司资金、虚报经营业绩等。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加强对承包人员的财务监督。

此外,公司还应定期对承包经营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以确保合同执行的透明和规范。

再次,公司内部承包经营存在法律合规风险。

承包人员可能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导致公司面临法律风险和损失。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公司应对承包人员进行合法合规教育和培训,明确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并与承包人员签订合同,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

最后,公司内部承包经营还存在操作风险。

承包人员可能由于工作失误或不熟悉的操作流程而导致项目进度延误、质量问题等。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公司应对承包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其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同时,公司还应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分工和流程,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

综上所述,公司内部承包经营存在人员、财务、法律合规和操作等多方面的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这些风险,公司应加强对承包人员的筛选、监督和考核,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加强法律合规教育和培训,并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

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确保承包经营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承包中的风险和责任分析

承包中的风险和责任分析

承包中的风险和责任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承包业务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承包过程中的风险和责任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分析承包中存在的风险,并探讨相关的责任问题。

一、承包风险分析在承包业务中,风险是无法避免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承包风险:1.市场风险:承包商面临的首要风险是市场风险。

市场需求的波动、竞争对手的增加以及技术变革等因素都可能对承包商的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2.合同风险:合同风险是承包商必须面对的关键风险之一。

合同条款不明确、客户支付延迟或拖欠款项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承包商的经济损失。

3.技术风险:承包过程中的技术风险指的是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如技术难题无法解决、技术设备出现故障等。

4.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是承包商成功完成项目的重要保障。

然而,员工技能不足、员工流失、人力成本过高等问题都可能对承包商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承包责任分析承包过程中的责任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到承包商的利益,也关系到项目的成功完成。

以下是承包责任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1.合同责任:承包商必须履行合同中规定的各项义务,确保按时交付产品或完成项目。

同时,承包商也应当对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负责。

2.安全责任:承包商在项目过程中必须确保现场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防止对他人和环境造成损害。

如若发生意外事故,承包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保密责任:在某些承包项目中,可能涉及到商业机密或专利技术等敏感信息。

承包商有责任保护这些机密信息的安全性,避免泄露给第三方。

4.维权责任:如果合同中的一方未能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有权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并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

三、风险和责任的应对措施为了降低承包过程中的风险并明确责任,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1.风险管理:承包商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从事前预防、过程控制、事后补救等方面着手,降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2.合同管理:承包商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详细审查和评估合同条款,确保双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内部承包法律风险案例(3篇)

内部承包法律风险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承包经营成为提高企业活力、激发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内部承包过程中,由于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合同条款不明确等原因,往往会导致纠纷和损失。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内部承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案例介绍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民营企业。

为了提高项目开发效率,甲公司决定对旗下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以下简称“乙项目”)实行内部承包。

经过协商,甲公司决定将乙项目的开发权承包给公司内部的一个部门(以下简称“丙部门”),由丙部门负责项目的整体运作。

在签订承包合同前,甲公司未对丙部门进行充分的资质审查,也未对承包项目的风险进行详细评估。

合同中仅约定了承包期限、承包金额、利润分成比例等内容,对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责任承担等关键条款缺乏明确约定。

三、法律风险分析1. 合同效力风险由于甲公司在签订承包合同时未对丙部门的资质进行审查,若丙部门不具备相应的房地产开发资质,该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此外,合同中对风险及责任承担的条款约定不明,可能导致合同条款被认定为无效或部分无效。

2. 合同履行风险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风险责任划分,可能导致以下风险:(1)质量风险:若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可能导致甲公司、丙部门及施工方之间的纠纷。

(2)工期延误风险:由于合同中对工期延误的责任承担没有明确约定,可能导致项目延误,给甲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3)成本超支风险:若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成本超支,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可能导致甲公司承担部分或全部超支成本。

3. 税收风险在内部承包过程中,若甲公司未按规定缴纳相关税费,可能面临税务部门的处罚。

4. 员工权益风险内部承包过程中,若丙部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可能引发劳动争议,损害员工权益。

四、案例分析由于合同中对风险及责任承担的条款约定不明,甲公司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面临以下风险:1. 乙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甲公司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风险的防范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风险的防范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风险的防范(一)内部风险的防范1.正确对待内部承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兴起的国有企业承包经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公司承包经营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根据公司自治原则,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经营方式,是公司的自由。

而承包经营确实又能使一些经济效益差,资金短缺的公司得以“休养生息”,为公司重整雄风提供了有利机会,所以,公司内部承包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首先,公司承包经营有些类似于委任经营。

在现代公司法理论中,公司股东会与董事会之间亦为委托经营关系,所以,公司承包经营实质是将原公司单独由董事会的履行职责委托给董事会和承包股东共同行使。

只是对董事会职权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不必然违背公司法定主义原则,不改变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未动摇公司法人独立和股东责任有限两大基石。

其次,公司承包经营是将公司制度与合同制度巧妙地嫁接在一起,使商人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司的经济功能,为社会创造财富。

因此,只要选择了承包经营这种模式,发、承包双方都要相信自己的经营判断能力。

2.审慎制订承包合同。

内部承包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行为,具有私法效果。

其合法、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内部承包的成败。

同时,承包合同也是发、承包双方最大限度降低各自风险的首选工具。

因此,承包合同是公司内部承包的核心,双方均应认真对待。

首先,内容要合法。

应符合《合同法》、《公司法》、《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并不得违反其他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否则将导致承包合同无效。

其次,双方主体要适格。

在与承包股东签订承包合同时,有的公司以股东会的名义,或以董事会的名义,或以发包股东的名义。

不管是公司股东会,还是董事会,都不具有独立从事民事行为的能力,自然不具有签订承包合同的资格。

虽然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但法律没赋予其享有如国有企业“投资者”那样的发包权。

因此,可参照《关于承包经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的规定,由发包公司与承包股东之间签订承包经营合同,既可避免承包股东和发包股东之间签订的承包合同内容与股东权或股东会、董事会职权发生冲突而导致合同无效,也有利于双方发生争议时通过司法途径得以救济。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承包股东在承包经营期间,掌握着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必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权利,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公司资源。如,人事变动;资产处置;技术资料的掌握等,虽然这些活动在表面上不会给承包公司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是,若承包股东在承包经营期间采用“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经营方式,自己牟取暴利后,将一个“皮囊”交还给发包公司。然后用“脚投票”的方式悄然离去,将因此而产生的风险全部留给发包公司。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程洪
【关键词】
【点击次数】257
一、内部承包经营风险存在的原因
由于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增加了发包公司与承包股东之间的经营风险,加之实践过程中操作不当,很容易使双方陷入长期的纠纷之中,抑制公司的长期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公司内部承包经营中风险存在的原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1.公司营业权不能独立转让是内部承包经营风险存在的直接原因。
承包股东向发包公司交付一定数额的承包费后,发包公司将公司的经营权承包给承包股东,使承包股东在承包期间享有公司的经营权利。但并不是将发包公司的经营在一定期限内转让给了承包股东,而是承包股东在一定范围内有行使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权利,所以,承包股东并非真正享有经营、管理权。由于企业经营上活动包括企业构成部分、组织与顾客、商品、劳务,及与资金供应者的关系等,经常变动,其客体难以量化,欠缺权利所应具的社会典型公开性,尤其是归属及排他的功能。因此,在公司内部承包经营过程中,公司经营权中哪一部分完全由承包股东行使?哪一部分完全由发包公司行使?并不能做出明确的划分。那么,必然导致在经营权在行使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于权利的行使人不明确,自然地,产生的相责任人也变得模糊不清,为此,大大增加了发包公司与承包股东之间利益风险。而且,一旦公司经营权在双方“犬牙交错”的行使过程中发生“交战”,利益风险将随时发生。

企业内部承包模式下的法律风险提示及应对措施

企业内部承包模式下的法律风险提示及应对措施

企业内部承包模式下的法律风险提⽰及应对措施企业内部承包模式下的法律风险提⽰及应对措施近期,本律师和同事接连处理了中⼭市地区的多起劳动⼈事争议纠纷案件。

在这些案件中,我们发现有不少纠纷是因企业曾经或者正在实⾏内部承包模式(即企业将某⼀业务部门或⽣产车间交由本企业员⼯或⾮员⼯个⼈承包,企业定期收取承包费⽤或业绩分红)⽽引起的。

有鉴于此,为帮助各位读者朋友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员充分了解在内部承包模式下企业所涉及的法律风险以及应对措施,本律师现将相关研究分析成果分享如下:⼀、法律风险风险1:企业将本企业的部门、车间发包给员⼯以外的个⼈承包时,若双⽅未签订书⾯承包合同,则承包⼈可能会借机主张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企业⽀付⼯资、未签书⾯劳动合同的双倍⼯资差额、加班费等费⽤。

原因分析:承包⼈在企业的部门、车间⼯作,⼯作期间需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部分情况下也会接受企业的⼯作安排。

因此从表⾯上看,承包⼈与企业之间的这种关系也符合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若企业⽆法提供证据证明双⽅之间是承包关系,则此种关系有可能会被仲裁委和法院认定为劳动关系。

风险2:承包⼈(包括本企业员⼯和⾮本企业员⼯)以个⼈名义承包企业部门、车间时,若承包⼈未⾜额发放该承包部门、车间员⼯的⼯资,则劳动者可以要求企业在拖⽋⼯资范围内承担⽀付义务。

原因分析:《⼴东省⼯资⽀付条例》第三⼗六条规定:“不具备本条例第⼆条规定的⽤⼈单位资格的承包⼈拖⽋或者克扣劳动者⼯资,作为发包⽅的⽤⼈单位应当先⽀付⼯资,再依法向承包⼈追偿。

风险3:承包⼈(包括本企业员⼯和⾮本企业员⼯)以个⼈名义承包企业部门、车间时,若承包⼈未尽到管理责任导致劳动者发⽣⼯伤意外的,则劳动者可以要求企业承担⼯伤保险责任。

原因分析:《最⾼⼈民法院关于审理⼯伤保险⾏政案件若⼲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社会保险⾏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伤保险责任单位的,⼈民法院应予⽀持:……(四)⽤⼯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然⼈,该组织或者⾃然⼈聘⽤的职⼯从事承包业务时因⼯伤亡的,⽤⼯单位为承担⼯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当前广大建筑施工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模式。

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逐步规范,该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法律风险,一旦操作不慎,可能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鉴于对我司几年来各种诉讼纠纷的总结,就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控制作简要的分析,试探求解决方法,减少风险的发生。

一、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突出法律风险无容置疑,工程项目承包的模式确实曾为施工企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行业的发展与内部承包人日益的“成熟”,该经营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

更有甚者,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到了谈内部承包而变色的程度。

许多企业因内部承包而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以下几点就是当前较为突出的风险。

(一)材料款、设备和租赁款的支付风险关于材料款、设备租赁款的支付风险,涉及到内部承包人与施工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涉及到内部承包人的行为性质。

司法实践中,因内部承包人的行为被定性为个人行为、职务行为或表见代理行为,企业责任承担也有所不同。

1、构成职务行为的,法律后果由施工企业承担《民法通则》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它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构成职务行为的前提是内部承包人为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

至于工作人员如何认定,如果内部承包人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那认定起来相对简单,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就能够认定为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如果内部承包人与企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就比较复杂,可参考以下规定予以认定。

(1)劳社部发〔〕12号《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的事项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它劳动者的证言等。

企业经营主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

企业经营主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

企业经营主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一、市场风险1.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需求不稳定;2.市场环境变化快速,影响企业销售和利润的稳定性。

应对措施:1.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突出产品特色,加强品牌营销;2.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市场变化,调整企业经营策略;3.多元化产品开发,降低同质化竞争风险;4.加强与供应商、客户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形成合作共赢。

二、经营风险1.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市场营销风险、资金风险、供应链风险、品质风险等;2.经营管理不善、人才流失等风险。

应对措施:1.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风险;2.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制度;3.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评估,及时调整企业发展策略;4.培训员工,激励人员积极性,降低人才流失风险。

三、技术创新风险1.技术创新不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2.技术变革快速,企业研发能力不足。

应对措施:1.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2.建立技术创新团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3.投资新技术研发,加强对技术趋势的研究和分析;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企业研发成果。

四、人才风险1.人才流失,员工培训不足;2.人员激励机制不健全。

应对措施:1.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2.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3.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提升员工满意度;4.加强员工沟通和团队建设,增强员工凝聚力。

五、政策风险1.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2.行业政策法规的变化。

应对措施:1.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政策动向;2.通过专业人员进行政策分析,及时调整企业战略;3.建立政策变化的预警机制,及时应对政策风险。

六、环境风险1.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2.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应对措施:1.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2.提升企业的环境友好型生产能力,实施绿色生产;3.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建筑工程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法律防范

建筑工程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法律防范

建筑工程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和防范建筑企业内部承包经营,是目前施工领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所谓建筑企业内部承包,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其内部职能部门或内部职工(即内部承包人)之间通过签订协议,许可内部承包人在企业资质范围内组织施工人员、施工物资及资金等众多施工因素,完成一定的项目施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而内部承包人向施工企业缴纳管理费的一种承包经营模式。

这种承包经营模式在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也同时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本文将从建筑工程内部承包经营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种类的角度出发,对如何防范该类风险的发生提出一些建议。

(一)名为内部承包实为转包的风险:如果施工企业与实际施工人之间签订的内部承包合同只是合同内容上体现为内部承包,而实际施工人与施工企业实际上并无劳动关系,也就是说施工企业并没有与内部承包人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为其缴纳社保的话,那么该内部承包合同实际上为转包合同。

而我国法律明确禁止违法转包。

《合同法》第272 条明确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该规定为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此,若施工企业违反该规定违法转包建设工程,则除了会导致该转包合同无效外,还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根据《建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承包单位有违法转包行为的,对因转包工程或者违法分包的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与接受转包或者分包的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因此,施工企业在签订内部承包合同时,应规范合同条款的表述,不得违法转包。

(二)质量责任风险:在内部承包这种经营模式下,对外承担质量责任的是施工企业,而不是内部承包人,而且依法承担质量责任的期限并因质量保修期满而结束。

实际上,在质量保修期满后,如因施工质量问题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施工企业仍负有赔偿责任。

承包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

承包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

承包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承包是一种商业活动,其中一方(承包商)同意提供特定服务或产品给另一方(委托方),以换取报酬。

在承包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对于承包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承包中的风险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变化导致的风险,如需求下降、竞争加剧等。

承包商需要分析市场趋势和竞争格局,评估市场风险对承包业务的影响。

二、合同风险:合同风险是指由于合同条款不清晰或存在漏洞而导致的风险,如合同纠纷、违约责任等。

承包商应当仔细审阅合同条款,确保条款明确、完整,避免出现法律纠纷。

三、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问题或不可控因素而导致的风险,如设备故障、技术升级等。

承包商需要对技术要求进行充分评估,确保自身技术能力和装备设施达到要求。

四、资金风险:资金风险是指由于资金短缺或资金使用不当而导致的风险,如资金链断裂、资金不合理分配等。

承包商需要做好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充裕并符合项目需要。

其次,针对承包中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一、签订明确的合同:在承包前,双方应当充分协商,明确合同条款,确保权责清晰,避免后期发生纠纷。

二、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承包商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市场、技术、合同、资金等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三、保持良好的沟通:在承包过程中,承包商与委托方应当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报告进展情况,共同解决问题,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四、保持诚信经营:承包商需要保持诚信经营,遵守合同约定,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委托方的信任。

总之,对于承包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承包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确保承包过程顺利进行,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公司内部承包法律后果(3篇)

公司内部承包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承包作为一种管理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

内部承包是指公司内部某一部门或员工,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项目或业务进行自主经营管理,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

然而,内部承包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法律问题,如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公司内部承包的法律后果,以期为企业和员工提供参考。

二、内部承包的法律性质1. 合同关系内部承包实质上是一种合同关系,承包方与公司之间签订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承包合同应具备以下要素:(1)当事人:承包方和公司。

(2)标的:承包项目或业务。

(3)权利义务:承包方在承包项目或业务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4)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5)违约责任。

2. 劳动关系内部承包可能涉及劳动关系,即承包方与公司之间可能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承包方在承包项目或业务的同时,仍需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三、内部承包的法律后果1. 合同纠纷(1)合同无效:如果承包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则合同无效。

(2)合同解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以下情形,承包合同可以解除:①一方违约,另一方提出解除。

②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③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

(3)合同履行争议: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以下争议,可依法解决:①合同条款解释争议。

②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争议。

2. 劳动争议(1)劳动合同纠纷:如果承包方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且因内部承包导致劳动合同履行产生争议,可依法解决。

(2)劳动报酬争议:承包方在承包项目或业务中获得的报酬,如与公司约定不一致,可依法解决。

(3)劳动保障争议:承包方在承包项目或业务中享有的劳动保障权益,如与公司约定不一致,可依法解决。

3. 税收风险内部承包可能涉及税收问题,如承包方获得的收益是否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如处理不当,可能面临税收风险。

4. 财务风险内部承包可能导致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如承包方经营不善,可能导致公司承担相应的财务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程洪【关键词】【点击次数】257一、内部承包经营风险存在的原因由于公司内部承包经营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增加了发包公司与承包股东之间的经营风险,加之实践过程中操作不当,很容易使双方陷入长期的纠纷之中,抑制公司的长期发展。

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公司内部承包经营中风险存在的原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1.公司营业权不能独立转让是内部承包经营风险存在的直接原因。

承包股东向发包公司交付一定数额的承包费后,发包公司将公司的经营权承包给承包股东,使承包股东在承包期间享有公司的经营权利。

但并不是将发包公司的经营在一定期限内转让给了承包股东,而是承包股东在一定范围内有行使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权利,所以,承包股东并非真正享有经营、管理权。

由于企业经营上活动包括企业构成部分、组织与顾客、商品、劳务,及与资金供应者的关系等,经常变动,其客体难以量化,欠缺权利所应具的社会典型公开性,尤其是归属及排他的功能。

因此,在公司内部承包经营过程中,公司经营权中哪一部分完全由承包股东行使?哪一部分完全由发包公司行使?并不能做出明确的划分。

那么,必然导致在经营权在行使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由于权利的行使人不明确,自然地,产生的相责任人也变得模糊不清,为此,大大增加了发包公司与承包股东之间利益风险。

而且,一旦公司经营权在双方“犬牙交错”的行使过程中发生“交战”,利益风险将随时发生。

2.利益之争是公司内部承包经营风险存在的根本原因。

公司作为公司各方参与人利益博弈的平台,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是公司各方参与人参与公司活动的本质愿望。

然而,公司分配的公司利益是有限的,甚至还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因此,为防止公司参与人不当转嫁自己应承担的风险,法律设立了多种法律制度,使公司参与人公平分享利益,平等承担风险。

但这些法律制度毕竟是一种制度上的安排,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并非公司的实然状态,其间还不可能杜绝道德风险。

公司内部承包在不改变公司法人独立性的情况下,不但要面临公司股东之间、公司与代理人之间、公司内部人与外部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要面临承包股东与发包公司之间、承包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诚然,公司在发包给股东承包前,双方对各种风险和利益都作了一定的评估。

但是,若实际承包经营中所产生的风险或利益远远地超过先前的评估,完全突破了各方“心理底线”时,由于此种经营模式缺乏制度上的保障,那么,利益之争的战斗随时都可能爆发。

这就是为什么在经营效益超出寻常丰厚和业绩一败涂地的内部承包公司中,发包公司与承包股东之间最容易“交火”的根本原因。

3.潜在风险是公司内部承包经营风险中最为复杂的原因。

承包股东在按约定的发包公司交付一定的承包费后,承包经营管理期间公司发生的风险将由承包股东一人承担。

在承包股东承包经营前,发包公司已进行了大量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行为,因此,不可避免遗留下一些隐患。

当这些隐患与承包股东承包经营行为相结合而暴发时,责任将如何划分?承包股东在承包经营期间,掌握着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必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权利,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公司资源。

如,人事变动;资产处置;技术资料的掌握等,虽然这些活动在表面上不会给承包公司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是,若承包股东在承包经营期间采用“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经营方式,自己牟取暴利后,将一个“皮囊”交还给发包公司。

然后用“脚投票”的方式悄然离去,将因此而产生的风险全部留给发包公司。

因此,由于公司对各种“潜在危险因素”缺乏“自我免疫力”,而承包经营又具有一定期限,使得公司在经营中的各种潜在的风险在发包公司与承包人之间“流动”,极大地增加了公司内部承包的风险。

4.公司内部承包经营合同的效力认定是引起法律风险的原因。

对公司内部承包合同的效力,目前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无效说。

该观点认为,将公司以承包合同发包给股东承包经营,实质上是以承包经营的方式代替董事会亲自经营管理公司,该行为违反了《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关于董事会职责的具体规定,违反了《公司法》关于公司治理机构设置及其职权的规定。

因此,对承包合同应认定无效。

二是有效说。

该观点认为,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符合《公司法》鼓励公司自治的立法理念。

尊重商人和公司的首创精神是培育公司竞争力的关键。

根据公司法自治的思想,在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情况下,任何公司均可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经营模式。

只要发包公司与承包人达成了意思表示真实的承包经营合同,而且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均属有效的契约行为。

作为公司或者营业的一种经营方式,承包经营既适用于传统企业(如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也适用于现代公司。

三是区别说。

原则上公司承包合同是有效的,因为公司承包属于企业承包的一种,法律允许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自然亦应允许公司承包经营,至少目前尚无任何法律法规明确禁止。

尽管承包经营不可避免地要将原本应由股东会、董事会行使的部分权利交给承包人行使,但在法律上可以视为股东会、董事会对承包人的概括性授权。

因此,公司承包经营原则上不应认定无效。

尽管公司内部承包合同有效说已成为一种共识,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加上裁判水平的不一,为裁判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使承包合同极易产生法律风险。

二、内部承包经营风险常见的表现形式公司内部承包经营在实践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虽然产生的后果完全不相同,但这些风险不外乎来自公司内部和外部。

对风险的“路径”有了客观的分析,有利于将其“拒之门外”。

本文主要从实践中常见的几种风险进行探讨,但现实中也不仅仅限于这些风险。

(一)来自公司内部的风险。

1.承包股东的道德风险。

承包股东在承包经营期间,掌握着发包公司部分决策权、人事权、监督管理权。

当这种权力失去必要监督,完全为承包股东的个人利益服务时,必然产生权力的滥用。

将公司经营管理权概括地转移给另一股东,收取承包费是固然的,但为防止公司在承包经营期间给公司造成侵害或者违约,有必要让承包股东提供一定的担保。

但是多大的数额才能起到担保作用呢?公司在经营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的风险,但承包股东在承包经营期间掌持着超载公司董事会的实际控制权,为其转嫁这些风险大开方便之门,所以,承包股东的提供的担保并不一定起到担保作用。

另外,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严重资不抵债时,承包股东以其承担有限责任为由,拒绝承担承包合同约定义务,那么是公司或其他股东通过什么方式要求承包公司承担违约责任或赔偿责任?2.特殊股东主张股东权的风险。

在公司内部承包期间,若公司其他股东根据《公司法》第34条的规定,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在承包股东不予配合的情况下,发包公司如何处理?若该股东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查阅公司账簿,在承包股东拒绝提供的情况下,发包公司如何才能实现股东的账簿查阅权?因为承担股东账簿查阅的义务主体是公司,而不是承包股东,所以,股东勿须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若在公司股东会对内部承包进行表决时,反对或弃权的股东,根据《公司法》第35条规定,要求公司根据该条或章程规定的分配股利,发包公司是作如何处理?3.监事会的干与风险。

承包股东在交纳承包费后就享有一定自主经营管理的权利,监事(会)作为发包公司的监察机构,依然要信守发包公司与承包股东之间的约定。

监事(会)的法定职权就被承包经营合同的约定所替代,那么,监事(会)事实上就起不到什么的制约作用。

当监事(会)行使法定职权时,不免会干扰承包股东的经营管理活动,若因此给承包股东造成经济上损失,那么,承包股东必然要求发包公司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但是在发包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之后,如何向监事(会)追偿?4.董事会争夺权力的风险。

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意思决定机关,享有《公司法》第47条、第109条第4款所规定的决策权、人事权、监督权。

但是在公司承包给股东经营后,承包股东就享有了几乎与董事会的大部分职权。

虽然公司的一部分经营管理活动交付给了承包股东,但发包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其自身依然要运行和发展,那么董事会就必须承担起其应有的职责。

在如此权力交错之处,董事会享有比承包股东更有利的优势:一是其职权法定,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活动;二是其由股东会选举产生,有强大的“后台”支撑;三是其行使职务的后果由公司承担,无后顾之忧;四是其不是承包合同的主体,不受该合同的约束。

因此,在公司内部承包过程中,若不对董事会的职权作出有效的限制,内部承包合同就如同一张一捅就破的白纸。

5.行为混同的责任风险。

在公司承包经营期间,发包公司的法人独立行为,承包股东的经营管理行为,对内对外都是以发包公司的名义作出的,不然将会导致某些行为无效。

责任自负,是一个古老的公理性法理,但是在公司内部承包经营过程中,发包公司的法人独立行为与承包股东的经营管理行为交织在一起,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将不利后果推向对方,因此,发、承包双方都存在为不明确的“公司行为”承担风险的可能。

(二)来自公司外部的风险有限责任公司是带有一定人合性的资合公司,对来自公司内部的风险,可通过内部协商,相互妥协,将这些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而发、承包双方都要面对的是来自公司外部的风险,而且,有的风险是任何一方都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

1.来自自愿债权人的风险。

自有债权人作为公司参与人,对公司的经营模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一般情况下都遵守“游戏规则”,随时决定参与或退出“游戏”。

但是,当自愿债权人自身利益受到一定影响时,他们就很可能打破这种“游戏规则”,利用公司内部承包不影响公司人格独立的特点,选择最有利的方式保障自己债权的实现,使发包公司和承包股东都得为“各自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更有甚者,以承包股东与发包公司“人格混同”为由,要求承包股东为其债务承担真正的连带责任,将公司内部承包推上风尖浪头。

2.来自非自愿债权人的风险。

公司非自愿债权人,一般不顾及公司采用何种经营方式,一旦其权利受到侵害,矛头就直指公司。

但是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有些危害后果是渐进发生的,不是立刻就会显现。

如,化工企业的环境污染侵权;矿山企业的地质灾害侵权。

赔偿责任可能是发生承包经营期间,也可能发生在承包经营期后,特别是在支付了巨额赔偿之后,发、承包双方如何分担?3.来自侵权人的风险。

侵犯公司知识产权和者商业秘密的行为,给公司造成的损害,往往难以做出准确的评估。

因此,如何应对这种风险?也是公司在承包经营时,发、承包双方应注意的问题。

三、公司内部承包经营风险的防范(一)内部风险的防范1.正确对待内部承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兴起的国有企业承包经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公司承包经营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根据公司自治原则,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经营方式,是公司的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