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之杜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的教育思想
•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 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 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 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Hale Waihona Puke Baidu会风俗纯 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 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 教学论 •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 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 1、从做中学 •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 学”这个基本原则。
• 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 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的社会 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 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 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 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 防。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 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 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 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杜威的教育思想
•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 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 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 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 2、学校即社会 •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 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 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 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 呈现儿重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 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 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 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教育与道德
杜威指出"一切能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的教育,都是道德的教育。杜威还认为,在道德教育 中,应该把"道德观念"和"关于道德观念"区分开来。前 者指能够影响和改进行为并使行为变得更好的观念, 它是在参与合作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反之则 是不道德的观念。后者指以语言文字的方式传授的观 念,即直接的道德知识的传授;它是必要的,但与通 过间接的道德教育所形成的全部道德品质相比较,在 数量上相对是较少的,在影响上也是较弱的,且在道 德上可能还是无关的或不道德的。 陶行知排除西方人本主义的不良因素的影响,明 确提出了“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教育任务, 并且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化,不仅不与人的个性发展矛 盾,而且“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所必需”。
• 儿童与教师论
• 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 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 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 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 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说我 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 发点。 • 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 师采取“放手”的政策。他认为,教师如果采取对 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 责任。在杜威看来,要么从外面强加于儿童,
杜威
1894年,杜威跟他妻子创立了实验小学, 后因归并的问题,遂辞职离去。之后他到了 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19年,他曾经先后 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 学,他还去了苏联、土耳其、 南非及墨西哥等地。杜威在87岁 的时候再婚,一直到93岁(公元 1952年)才因肺炎去世。 •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 育。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 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 化意义。
• 2、思维与教学 •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 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 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 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 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 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 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 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 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杜威的教育思想
• 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 怎样做(how to 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 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 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 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 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 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 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 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 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 益的一个转折点。
教育与儿童观
杜威强调:(1)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把重心转移," 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围绕着他们转动"。 (2)教育过程要能唤起儿童的思维。他认为思维就是有机 体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学校应该提供可以 引起儿童思维的经验的情境。杜威还提出要重视儿童本 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并把他们看 成教育的素材和出发点。 在如何促进儿童发展的措施上,陶行知又发展了杜 威的思想。(1)从儿童为中心到"六大解放"。陶行知认为 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 学生。 (2)从思维到创造。陶行知认为在教育中不仅要启 迪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创造,解放儿童创 造力,"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使人 人都能创造。
杜威
• 杜威在公元1859年10月20日出生,他诞生在一个 中产阶级的杂货商家中。他的家乡在新英格兰的维 蒙特州的贝林顿。这个地方向来习于自治,崇尚自 由,笃信民主制度。 • 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开始了他一直想要从事 的教职工作,并且继续研读哲学史。1882年,杜 威首次发表论文,这三篇论文被刊登在全国唯一哲 学学术论文的杂志上,对他自己来说,是一个相当 大的鼓舞。 • 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 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 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
• 要么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 • 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 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 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 杜威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 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 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 针。”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 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 导。 • 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 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且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 活的形成。”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他所从事的 职业的尊严。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包含了两层意思:(1)教育为社 会生活之必需,杜威认为,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2) 教育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他 所说的“传达”其实也就是“教育”,因此“教育即生 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更倾向于一种“大众教育” , 在他眼里“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 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他认为要让民众在生活中接 受教育。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从教育的角度来阐述 生活,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或生活对教育的意义”。他 的“生活即教育”有三层涵义:其一,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 原来就有的,是生活便是教育;其二,生活决定教育,实 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其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 是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
• 教育本质论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 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 “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 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 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 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 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 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 以教育就是生长。”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包含了两层意思:(1)教育为社 会生活之必需,杜威认为,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2) 教育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他 所说的“传达”其实也就是“教育”,因此“教育即生 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更倾向于一种“大众教育”, 在他眼里“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 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他认为要让民众在生活中接 受教育。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从教育的角度来阐述 生活,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或生活对教育的意义”。他 的“生活即教育”有三层涵义:其一,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 原来就有的,是生活便是教育;其二,生活决定教育,实 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其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 是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
学校与社会与“社会即学校”
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他要求把学校办成和现 有制度一样的环境,以便从中培养出能完全适应眼前社 会生活的人。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把社会生 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呈现学生现在的 社会生活。 “学校既与社会隔离,于是学校里的知识不 能实用于生活,因此也无益于品行”。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 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 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 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 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