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1 分子动理论 (2)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2知道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重点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难点
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扩散形象的判断和解释
教具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周围有空气、石头、水等,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二.新课教学
(4)如何判断是否扩散:可以这样认为:发生扩散后的两种物质不会自动分开,也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果会自动分开或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则不是扩散。如水变浊了、扫地时尘土飞扬、铁生锈了等。
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间隙。
(2)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用弹簧连着两个乒乓球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r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分子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4.练习
5.小结:
1、分了动理论的内容:
①.物质由分子组成。
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永不ຫໍສະໝຸດ 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举例
1.分子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直径:10 米=1埃。
2.分子运动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举例说明扩散现象:墨水滴入清水中、闻到香味、放煤的墙角变黑、腌(炒)菜变咸、糖放进水中水变甜等。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 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2021年整理)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临西镇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临西镇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临西镇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的全部内容。
《分子动理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初步了解此研究方法,从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方法,经历从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再利用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教学重难点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物质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物质的组成,学生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只能通过宏观的一些现象进行猜想、建立模型。
通过气体扩散、液体扩散和固体扩散的实例说明,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可以利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所以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这两个力是同时存在的.学生对于“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且在不同情况下对外体现不同”不容易理解,所以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本节教学难点。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1分子动理论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选择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分子动理论》进行教学。
一、设计意图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设计,让幼儿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让他们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幼儿理解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分子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记录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到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实验过程中,我向幼儿解释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利用PPT,我向幼儿展示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验结果,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 实践: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观察分子的运动,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践过程中,我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为什么食物会变质、为什么衣服会脏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幼儿理解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他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幼儿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巩固。
拓展延伸部分,让幼儿思考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他们能举例说明,但还需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实际意义。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在观察、思考和实践过程中,提升了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教案】1.1分子动理论
由于分子作用力的不同,物质在自然界中呈现三种状态,请大家观察图1-1-11物质三态的模型。
训练:1、两滴水靠近后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将盐放入水中,能使水变咸,这是现象,这一现象表明。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1.1分子动理论
课标要求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4)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观察,思考
堆煤炭的墙角墙内有黑色的物质等
由于分子运动,两种物质相互渗透的现象
分子在运动
分子间有空隙
觉得不可能做到
根据生活经验:铁块不容易捏小,说明分子间应该有一些作用。
分子有引力
铁块不容易拉长、有空气的注射器前端堵住不容易拉活塞、露珠呈现圆形等
也有斥力
分子动理论的三点内容
作业
(墨水和水、墨水和酒精等组合)
固体有这种现象吗?谁能举出一些事例?
上述的实验现象都是扩散现象,那么有谁能给扩散现象进行一下说明?
(书上做标记)请大家阅读书P3下面的图1-1-7
讨论:夏天看到空气中很多小颗粒漂浮在空气中,请问这种现象属于扩散现象吗?
反过来,扩散现象能说明什么?
还有吗?(可用两个说明:1、相邻座位中间还要坐一个人必须如何?2、装满花生的罐子里面再装一些豆子)
课
后
反
思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题目难度分为基础、提高两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练习题包括:
a.解释生活中的分子动理论现象。
b.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c.应用扩散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讲解、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的组成、性质和分子间作用力;扩散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理解分子动理论对物质性质和三态变化的影响;掌握扩散现象的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分子动理论如何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b.扩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讨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二)讲授新知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讲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组成、性质和分子间作用力。通过动画、模型等直观手段,让学生了解分子的运动规律。
2.分子间作用力:以生活中的实例,如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为例,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如吸引力、排斥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扩散现象:介绍扩散的定义、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扩散现象,并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扩散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分子动理论》
教案:1.1《分子动理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的运动规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段生活中的现象,如茶叶袋中的茶叶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微观世界中的分子运动。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教师简要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 分子的运动规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分子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分子运动的特点。
4.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师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温度变化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6.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分子动理论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7.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与分子动理论相关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8.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2. 分子的运动规律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简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的运动规律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答案: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019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分子动理论
2019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 分子动理论教案:分子动理论我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在设计这一节分子动理论的课程时,我采用了情境引入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是通过情境引入,让孩子们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在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观察和体验分子的运动,从而引导他们理解分子动理论的核心思想。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分子的运动,并能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核心思想。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分子动理论的核心思想,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作业本。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分子运动的动画,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分子的运动。
然后,我向孩子们解释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让他们对分子动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实践活动(10分钟)让孩子们使用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并观察分子的运动。
在观察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思考分子运动的原因,并让他们记录下来。
3. 小组讨论(5分钟)4. 课堂小结(5分钟)5.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分子动理论的应用题,让孩子们课后思考和解答。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分子动理论的核心思想,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我觉得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非常积极,通过观察和讨论,他们对分子动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可能过于简单,下次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挑战性的题目,让孩子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案(2)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案一、教学内容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2. 分子的运动规律;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2.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运动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一杯热水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水中的分子运动情况;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分子运动的规律;3. 分子运动的规律:讲解分子运动的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阐述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并进行实例分析;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2. 分子运动的规律;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2)食品放入冰箱后变凉。
答案:(1)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是因为阳光下的热量使得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加快,从而蒸发到空气中;(2)食品放入冰箱后变凉,是因为冰箱内的低温使得食品中的分子运动减缓,从而使得温度降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2.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分子动理论,如:分子运动的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发展等。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设计思路是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究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 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理解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难点:分子动理论的概念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实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
活动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现象,如蒸发、扩散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兴趣。
二、探究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显微镜下的液体分子运动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三、学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0分钟)1. 教师通过放大镜实验,演示分子间的引力作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活动重难点:重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难点:分子动理论的概念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实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观察不够仔细,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实质理解不够深入。
1.1分子动理论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分子动理论教案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课“分子动理论”。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的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这两种力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3. 分子动理论的应用: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模型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分子动理论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 知识讲解:(1) 讲解分子的运动:介绍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2) 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介绍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这两种力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3)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应用:介绍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等。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食物的腐烂、气体的扩散等,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分子动理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2. 分子运动的规律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4. 分子动理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食物的腐烂(2) 气体的扩散(3) 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答案:(1) 食物的腐烂:食物中的分子不断运动,与其他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食物变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分子动理论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分子动理论教案:分子动理论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在设计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分子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体积、质量、运动等。
2. 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引力、斥力、碰撞等。
3. 掌握分子的运动规律,包括布朗运动、分子扩散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显微镜、显微镜片、分子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的运动图像,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运动现象。
2. 讲解:讲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体积、质量、运动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像,理解分子的运动规律。
3. 实验: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显微镜片上的分子模型,观察分子的运动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5. 练习: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观察到的分子运动现象、理解到的分子间作用力等。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运动规律。
2. 活动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间的作用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是否理解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否掌握了分子的运动规律?2. 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分子动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剂的作用原理、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是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石。
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分子的运动图像,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分子的运动现象。
1.1分子动理论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 分子动理论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
难点: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酒精挥发、香水飘香等,引导学生关注分子的运动。
提问:你们知道分子是如何运动的吗?分子运动与什么有关?二、探究分子运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生活实例,分析分子运动的规律。
2. 实验演示:通过演示实验,如扩散实验、布朗运动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分子运动的现象。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5分钟)1. 讲解分子间的作用力,如引力、斥力等。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子间的作用力,如拉伸弹簧、磁铁吸引等。
3. 引导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四、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15分钟)1. 讲解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如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如热水与冷水的扩散实验。
3. 引导学生分析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原理。
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
难点: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1.1分子动理论(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教科版)
1.1 分子动理论(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教科版)我设计的这节分子动理论的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分子运动的基本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难点:分子运动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黑板、粉笔。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实验器材。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现象,如雾、水的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分子运动的基本模型,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三、实验观察(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分子运动的现象。
2.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分析讨论(10分钟)1. 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
五、应用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答。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答,教师进行点评。
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难点:分子运动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 学生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说明他们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3. 在实验观察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在应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今后,我将继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6. 我还会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更多的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2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教学目标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d.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分子动理论”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
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法建议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导学案 1.1分子动理论
课堂检测:(14分)(8min)
1.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
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A.风的形成B.烟从烟囱中冒出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嗅到瓶中醋的气味.这是因为()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存在引力
3.下列事实不能
..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柳絮纷飞B.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C.花香四溢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很小
5.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
既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表明。
选作:
6.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表明分子间有力。
7.刘方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知道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为:
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B、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于是他准备了一个实验如图1-11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
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那么你看到这
里时,请提出你的猜想。
刘方可能是要验证上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填序号)。
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结论是:。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分子动理论导学案 (新版)教科版
分子动理论学点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观察下列图片。
思考:问题1:物质是由大量的__分子__组成的。
问题2: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10-10__m。
学点 2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如图1-1-2所示,在下面的广口瓶中充满了密度较大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广口瓶中充满了密度较小的透明无色的空气,撤去玻璃板后,注意观察上、下两个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化。
思考:问题1:下方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变__浅__,说明:__上方广口瓶中的空气分子进入了下方的广口瓶中__。
问题2:上方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变__深__,说明:__下方广口瓶中的二氧化氮气体分子进入了上方的广口瓶中__。
结论:气体的分子在__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__。
(2)如图1-1-3所示,在硫酸铜溶液中注入水静置,隔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图1-1-3思考:问题1: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变__模糊__,说明了__水和硫酸铜的分子彼此进入了对方__。
问题2:水颜色变__深__,说明了__硫酸铜分子进入了上方的水中__。
问题3:硫酸铜溶液颜色变__浅__,说明了__水分子运动到了下方的硫酸铜溶液中__。
结论:液体分子在__不停地运动__ 。
(3)把磨得很光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毫米深。
思考:问题1:由此实验可得到结论:固体分子__在不停地运动__。
问题2:综合以上实验可得: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__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__。
问题3: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无规则运动__ 。
由于__分子__ 运动,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__进入对方__的现象,叫做扩散。
学点 3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1)观察如图1-1-5所示的实验。
思考:问题1:压缩空气和水时感觉费力,说明:__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斥力__。
问题2:压缩水比压缩空气更为困难,说明:__分子间距离越小斥力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大斥力越小__。
教科初中物理九上《1.1 分子动理论》word教案 (2)
分子动理论(1)观察下列图片。
图1-3-2思考:问题1:中午,同样在太阳的照射下,沙子的温度__高__,水的温度__低__,这说明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__不同__,__水__的吸热能力强。
问题2:傍晚,同样受冷,沙子的温度__低__,水的温度__高__,这说明沙子和水的放热能力__不同__,__水__的放热能力强。
问题3:现象总结: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__不同__,放热能力__不同__。
(2)观察生活中烧水的现象,如图1-3-3所示。
图1-3-3思考:问题1: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__烧开一壶水__需要的热量多。
问题2:将同样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 __烧开__需要的热量多。
问题3:以上问题说明:对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__物体的质量__、__升高的温度__有关。
(3)观察如图1-3-4所示的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图1-3-4材料升高5℃所需要的时间/s升高10℃所需要的时间/s升高15℃所需要的时间/s水 2 4 6铁砂 1 2 3 思考:问题1:在实验中,采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__使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__,比较加热时间的目的是比较__吸收热量的多少__。
问题2:相同质量的水和铁砂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和铁砂吸收的热量__不同__。
这说明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__不同__,水的吸热能力__大于__铁砂的吸热能力。
问题3: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方法是__控制变量法__,即在探究有多个变化因素的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学点 2比热容(1)阅读教材P14第2、3段和P15第1段。
思考:问题1:关于比热容①定义:如果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了Δt,则__QmΔt__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②比热容的单位是__J/(kg·℃)__,比热容的符号是__c__。
③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特性__,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__不同__,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一般__不同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分子动理论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4.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课前学习
尝试学习(看书P2—P5完成)
1.物体是由大量_________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__。
2.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并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
3.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阅读本节第一、二自然段可知,物体是由大量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分子的直径是以m来量度的,所以分子体积非常,数目非常。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将一束鲜花插入花瓶,整个屋内都能闻到花香,这是因为从鲜花中散发出的具有香味的物质分子。
补充实验: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右图所示),密
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能运动到上面盛空气的瓶子内,使其它变
成色,而下面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填“深”或“浅”),最后两
瓶的颜色变得。
分析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
像这样,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P3第三自然段,结合图1-1-7,讨论,交流。
液体,固体分子间都会发生现象,但要慢得多,表明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及时练习1]
1.走到泸州国窖广场就能闻到酒香味,这是因为。
2.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一会儿后,整杯水都会变,这一现象叫,说明液体分子在作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提出问题: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为什么液体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呢?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①做图1-1-8实验,两段熔丝是否会分开?_____,说明了分子之间有________力。
②做图1-1-9实验,看看能否将水压缩?______,说明了分子之间有______力。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分子间既有力又有力,当分子间相距为某一距离r时,引力=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变小时,表现为力,当分子间距离变大时、表现为力,当分子间距离非常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及时练习2]
1.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表明分子间有力。
2.一块橡皮,可以压缩,也可以拉长,很有弹性。
请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看书P5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物质所处的三种状态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情况?
4.通过以上学习归纳总结: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
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
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A.风的形成B.烟从烟囱中冒出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嗅到瓶中醋的气味.这是因为()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存在引力
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右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
这是因为()
A、物质是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下列事实不能
..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柳絮纷飞B.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C.花香四溢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很小
6.关于分子,你认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7.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
既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表明。
8.刘方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知道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为:
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B、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于是他准备了一个实验如图1-11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那么你看到这
里时,请提出你的猜想。
刘方可能是要验证上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填序号)。
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结论是:
小结整理
存在的问题与疑惑
参考答案:
及时练习1:
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红;扩散;无规则的运动;
及时练习2:
1、不停地做规则的运动;引力;
2、当压缩橡皮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拉伸橡皮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当堂检测:
1、D;
2、A;
3、D;
4、A;
5、C;
6、D;
7、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8、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增大;分子间存在着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