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固原古城禹凤宁夏固原博物馆宣教部固原古城是古丝绸之路
固原论坛之固原市历史介绍
固原论坛之固原市历史介绍固原市历史悠久,曾是经济重地,交通枢纽,军事要地;这里物产丰富,山川秀美;伊斯兰文明与中原文化交汇,生活中充溢浓郁的伊斯兰风俗和中原文化风情,是中国西部前景极佳的待开发地区。
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位于东经150度9分-106度58分。
北纬35度30分–36度30分。
总人口145.52万,人口密度137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25.9万,占86.5%;回族人口64.8万,占44.5%。
全市在海拔1248米—2955米之间,属南部温带半温湿区至温带半干旱区气候。
年平均气温5——7度平均绛雨量260—82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200—2700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固原地区境内有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祖历等。
全地区水利资源总量约9.30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3.24亿立方米全地区实有土地167.83公顷,其中耕地42.61万公顷:林地26.67万公顷(天然次生林4.27万公顷):牧草地77.77公顷。
森林覆盖率9.7%。
活立木蓄积量240.1万立方米,其中天然林活立木蓄积量121.7万立方米。
固原市地图固原市境内煤产地5处,总储量9.30亿吨;硫铁矿1处,储量5.9万吨;铜矿5处,储量893万吨;磷矿1处,储量13.9万吨;石英砂矿4处,总储量16万吨;石膏矿10处,总储量30亿吨;石灰石矿4处,总储量1.3亿吨;陶土储量133万吨;芒硝储量200万吨;白云岩储量5900万吨;黄金矿石储量10万吨;花岗岩,闪长石,盐等也有相当储量。
2008年,自治区地矿部门在原州区中河乡硝口一带勘查发现岩盐资源。
目前,在盐矿核心区硝口30平方公里范围内初步探明储量17亿吨以上,属国家大型盐矿,远景预测储量达到100亿吨以上,具有埋藏浅、厚度大、品位较高、易开采等特点。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东、南、西三面与甘肃庆阳市环县、镇原县,平凉市崆峒区、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白银市会宁县毗邻;北部同中卫市海原县、吴忠市同心县接壤。
丝路重镇——宁夏固原
丝路重镇——宁夏固原固原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地理位置重要,是西北的重镇。
《诗经·六月》“薄伐猃狁,至于太原”的名句,是固原历史早期的写照。
上世纪80年代,境内出土的西周青铜文化,又诠释了《诗经》的内容。
公元前324年,秦惠文王出兵攻取乌氏戎地并设置最早的县制乌氏县,战国秦长城绕固原城北而过。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在固原设置安定郡,不但定格了固原郡级政治与军事地位,而且提升和加强了其“北控塞外,南屏关中”的军事地位与实力,被古人称为是“左控五原,右带兰会”的地方。
自汉唐至明清,军事与政治并举。
处在中原与边地的结合与过渡地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西域中亚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碰撞融合之地。
固原是历代军事武官驻节的地方。
自秦汉时期北地郡都尉驻萧关,直到明清时期陕西三边总督驻防固原。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清代康熙年间陕甘分省后,陕西提督驻防固原至清末,一直是关中的屏障。
这种地理格局,在体现其军事意义的同时,也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六盘水烟雨濛濛,百媚千红,黄土高原起绿岛。
处处真成银色海,青青独露几峰高。
昔日古战场,红军策长缨,险居秦关二百重。
千条深谷,万道山梁,高峰峭立,低峰浸底,中峰若浮若沉。
“天然水塔”老龙潭,峰环水抱,湍瑞清澈。
石潭两侧群山突起,悬崖怪石嶙峋。
潭边松径幽雅,竹林萧萧,龙门瀑布飘然垂挂。
火石寨独特的丹霞奇观,像是天地间升腾起的一簇明亮火焰。
稀疏林木间的一簇簇箭竹,使这北方山峦,颇具几分南国姿色。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石山守望着繁星一同寂静下来。
“焉支氏”,胭脂峡,聚天地之灵气,独芳深山亿万年。
胭脂峡景如其名,东险西奇,南绣北绝。
在这世外无争之乡,领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意境。
须弥山石窟,是唐朝规模庞大的佛教寺院。
素有“宁夏敦煌”之称,开凿规模、造像风格、艺术成就,都可与大型石窟相媲美。
须弥山夏秋之际苍松挺拔,桃李郁然,是黄土高原少有的瑰丽景区。
途经固原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由中原经河西走廊人新疆、中亚,通往西方的陆上贸易与文化往来的通道,分为东、中、西三段。
固原简介介绍
固原简介介绍汇报人:日期:•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目录•旅游景点•固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固原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与比较01地理位置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处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快。
境内有六盘山、固原、崆峒山等山脉,其中六盘山是境内最高的山脉,海拔达到2942米。
固原市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均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且分布不均,70%的降水集中在7-9月。
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是宁夏的重要城市之一。
固原市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陕、甘、宁三省区的交界处,是连接西北地区和内陆的重要通道。
固原市还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具有较为重要的政治地位。
固原市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等。
近年来,固原市的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和西北地区的优质小麦产地之一。
固原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此外,固原市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如六盘山旅游区、崆峒山风景区等,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02历史背景史前文明固原地区有着丰富的史前文明,如大麦地岩画、萧关遗址等,展示了古代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古代建置固原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边疆地区,先后为犬戎、匈奴、鲜卑、羌等少数民族所占据。
秦、汉、隋、唐等朝代在此设郡置县,使其成为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融之地。
丝绸之路固原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这里曾见证了古代中国的繁荣和对外交流的辉煌。
红军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经过固原地区,留下了许多革命遗迹和英雄事迹。
军事重镇在近代,固原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成为军事重镇。
民国时期,西北军阀势力长期割据固原,使其成为战乱频仍之地。
抗日战争固原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八路军驻固原办事处、固原人民抗日纪念碑等,见证了固原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史。
固原历史传说
棺画的中部每侧各画着一个窗户,由联珠龟背纹图案组成,这种图案应是源于波斯。但其间又杂有众多佛教天人、菩萨形象,这种同时受到佛教艺术和西域画风影响的痕迹,让人觉得当时的固原不仅有多种多样的人群活动,而且是个非常开放、非常时尚的地区。
据考证,这幅漆棺画的制作年代在北魏太和年间(477—499),正是北魏推行汉化政策的时期。北魏的汉化运动主要倡导者是孝文帝拓跋宏,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大胆实行汉化运动:迁都,改革官制,禁止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政策涉及礼乐刑法各个方面。
地方风物传说是指关于地理山川,风光事物的解释性传说。大多以山川风物为依托,将历史典故和人文事迹附会其上,形成对特定自然物和人工物的来历命名等的奇妙解释。
固原城的来历:唐末陷于吐蕃后,一是避讳故“原州而易名。二是北魏置原州,以地险得名。明朝为9边重镇之一,因地理军事地位的重要性。
固原一名始于明景泰3年。
固原的漆棺画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魏贵族的真实心态,他们一方面迎合时尚,一方面又没有完全臣服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他们将自己的理想,将多元化的文化用大融合的方式带入自己的墓葬之中。
琉璃塔刹背后的成吉思汗之谜
每个参观过固原博物馆的人都不会再将固原看做是一个贫困的西部小城镇。固原厚重的历史书页在这座博物馆里被频频翻开。
宋于其境内设镇戎军、德顺军、怀德军和西安州,以固边防。至元而被“视为上都,号为上路”。为明朝边塞九大军事重镇之一的固原。在清,升为直隶州。1935年,毛泽东曾到过六盘山。1949年8月,固原全境解放。1953年,成立了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包括西吉、海原、固原等县)。2001年7月,撤地改市,固原县改为原州区。
古书《竹书记年》中记载:商朝第二十代国王武乙时,派周人季历征伐西落水鬼戎,俘获十二翟(狄)王。“西落水”指地名,经史学家蒙文通研究,确认“西落水”即《山海经》中洛水。《山海经。西山经》中载:“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入河。”另有学者在《地理今释》中认为;“刚山 之尾,今甘肃笄头、大方、六盘、须弥诸山,与陇州山迤逦相接,故曰尾也。洛水,今宁夏清水河,北流至灵州鸣沙堡入黄河。”如以上推论判断不谬,《竹书纪年》中关于征伐西落水鬼戎的史实,当是史籍对固原历史最早的记载。
宁夏固原市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宁夏固原市博物馆观后感作文你知道吗?去固原博物馆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那股神秘又古老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就像有个老祖先在轻轻拽着你的衣角,说:“来,咱看看老祖宗的宝贝。
”在博物馆里逛着,那些琳琅满目的文物就像一个个等待诉说故事的小老头或者小老太太。
先说说那精美的青铜器吧,它们身上带着岁月的绿锈,可这绿锈一点都不影响它们的帅气。
那些纹路啊,精致得就像大自然最巧妙的涂鸦,又像是古代工匠在上面悄悄施了魔法,每一道都像是在诉说着当时铸造它们的艰辛和人们对美的执着追求。
我站在那儿看着,就感觉自己像是在和千年前的工匠对话呢,他们仿佛在说:“看,咱这手艺,可不含糊!”还有那些陶器,别看它们普普通通的样子,可每一个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有的像个憨厚的罐子,说不定在古代就是用来装粮食或者美酒的。
我看着它们,就好像看到了古代固原人平凡又真实的生活场景。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罐子里装满了丰收的喜悦,大家有说有笑,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那些古丝绸之路留下的文物。
固原啊,就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这些文物就是它闪耀的证明。
那些带着异域风情的宝贝,就像是远方的朋友带来的问候。
有充满神秘色彩的波斯银币,在灯光下闪闪发光,我就想啊,这小小的银币背后得有多少跨越千山万水的故事啊。
它可能被商人揣在怀里,一路走过沙漠,翻过山岭,最后来到固原这个地方。
还有那些有着独特花纹的丝绸制品,摸不着却能看得见的精致,这就是当时古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融合的最好见证。
固原这个地方,在那个时候就像是一个国际大舞台,各种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魅力。
在博物馆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我就像是一个好奇宝宝,眼睛都不够用了。
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不仅仅是一件冰冷的展品,它们更像是活着的历史书,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固原这片土地的过去。
走出博物馆的时候,我还有点恋恋不舍呢,感觉自己像是刚刚和一群老朋友道别,心里想着:“我还会再来看你们的!”固原博物馆,就像一座宝藏,等着更多的人去挖掘它的魅力,去感受它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宁夏固原北朝丝路遗存显现的外来文化因素
宁夏固原北朝丝路遗存显现的外来文化因素作者:马莉来源:《丝绸之路》2010年第06期[摘要]北朝时期,宁夏固原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咽喉孔道。
随着固原考古工作的深入,该地的丝路遗存的不断被发现,显现出诸多的外来文化因素。
[关键词]宁夏固原;丝绸之路;北朝;外来文化[中图分类号]K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6-0034-03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三国鼎立、十六国政权和南北朝的对峙,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阶段。
北方的诸多少数民族如鲜卑、柔然、敕勒等部族,部分徙居到了宁夏境内。
北魏时,宁夏固原称原州,是著名的北方重镇之一,被视为“国之藩屏”。
北周时,原州设置总管府,并成为北周政权的“霸业所基”。
由于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地处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咽喉孔道,成为贡使、商贾、僧侣频繁往来的重要区域。
当时途经原州的丝路有两条,①一条为从长安出发通往西域的东段北道,另一条为连接平城往返凉州的鄂尔多斯南缘路,而原州正好处于两条路线的中心位置。
北朝时期,这两条路线将我国北方地区与地中海、伊朗高原、中亚、蒙古高原、朝鲜半岛、日本海岛紧密联系起来。
宁夏境内这一时期的考古发现集中在固原地区,正是由于地理上的这一优势决定的。
近年来,固原地区丝路遗存的不断发现,显示了固原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宁夏北朝时期的考古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4年,在彭阳县姚河村出土了北魏贠标墓志砖,落款为“大魏景明三年岁次壬午”。
②景明三年即502年。
据考证,墓志的主人为徙居高平一带的北方少数民族。
③该墓志是我国出土较早的墓志之一,也是我国书法艺术从篆隶向行楷转化过程中的标准魏体铭刻,字体苍劲有力,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2001年,彭阳县新集乡出土墓表一方,圆拱形碑额篆书“墓表”二字,正面隶书志文72字,内容为“秦故领民酋大切门将、袭爵兴晋王、司州西川梁阿广,以建元十六年三月十日丙戍终,以其年七月岁在庚辰廿二日丁酉,葬于安定西北小庐川大墓茔内,壬去所居青岩川南卅里”。
固原市景点
固原市景点位于宁夏东北部的固原市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充满自然之美的城市。
在固原市境内,既有古老的文化遗址和历史古迹,也有壮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这里,游客可以一边感受浓郁的文化氛围,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索固原市的美丽景点。
一、鸣沙山月牙泉鸣沙山月牙泉位于固原市中宁县西北部,是一处以“沙漠奇观、泉水奇迹”闻名于世的景区。
月牙泉是一个半月形的深蓝色湖泊,被辽阔的黄沙包围,曲折流转,如一条玉带似的围绕在鸣沙山的腰间,因泉洒下三千多年光华,人称为“仙女湖”。
鸣沙山的沙丘是由碎石颗粒、细沙和磨砂石壳组成,宽阔的沙坡与高峻的沙岭交错分布,较为陡峭,甚至垂直上升。
游客可以在鸣沙山漫步或滑沙、游泳在月牙泉把玩嬉戏。
二、固原市博物馆固原市博物馆是集文物展示、历史研究、人文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博物馆。
其馆藏文物丰富多彩,珍贵品种繁多,包括早期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器物、青铜器、陶器、银器、石器、玉器、雕刻品等各类文物,以及多幅珍贵古画、古书、名人字画、金石拓片、古钱币、文献资料等。
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固原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
同时,博物馆还举办各种主题展览,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学习机会。
三、大坝公园大坝公园是固原市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拥有广阔的草坪、花坛、喷泉、人工湖、游乐设施等,是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公园为游客提供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包括游泳、赏花、马术、皮艇、划船、拔河、垂钓等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享受人文环境的熏陶。
四、贺兰山风景名胜区贺兰山风景区位于固原市南部,距离市区不远,是一片集峰峦叠翠、原始生态、民族风情、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贺兰山地形复杂,群峰峻峭,有很多独特的景点,如“吉星岩”、“龙潭”。
此外,贺兰山还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人文风情的地方。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历史肌理和多民族文化的熔炉。
宁夏固原博物馆馆藏三件国宝级文物综述
宁夏固原博物馆馆藏三件国宝级文物综述作者:张强,马彩虹来源:《丝绸之路》 2016年第10期[摘要]固原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下,曾是我国历代西北重镇之一,又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
自古以来就是边塞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
固原博物馆馆藏三件国宝级文物北魏漆棺画、北周鎏金银壶和凸钉装饰玻璃碗,均为固原境内出土,对研究固原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提供了实物依据。
[关键词]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北周鎏金银壶;凸钉装饰玻璃碗[中图分类号]K875/8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0-0036-02固原地处美丽的宁夏山川南部、六盘山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曾是我国历代西北重镇之一,又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边塞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于此。
商周以来,先后有戎族、义渠、乌氏、匈奴、羌族、鲜卑、吐蕃、突厥、蒙古、西亚粟特人、回族、满族和汉族等民族共同生活在这块热土上,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古代固原文明,留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固原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历史文物为主,集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展示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
馆藏文物2万余件(组),国家一级文物123件(组),其中馆藏国宝级文物北魏漆棺画、北周鎏金银壶和凸钉装饰玻璃碗均为固原境内出土,占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宝级文物的半壁江山。
一、漆棺画漆棺画为北魏时期文物,1981年出土于固原县西郊乡雷祖庙村北魏夫妻合葬墓中。
据《魏书·地形志》载:太延二年(436),北魏于固原置高平镇。
正光五年(534),改为原州,治高平(今固原城),是北方著名的军镇之一,也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
当时,鲜卑、柔然、高车等少数民族聚居于此,西域、中亚使者和商人、僧徒络绎不绝,途经高平往来于洛阳之间。
宁夏专访:走进博物馆
宁夏专访:走进博物馆(续)字数:3314来源:收藏界2006年4期字体:大中小固原博物馆:北方系“青铜文化”、“草原文化”和“丝路文化”的历史见证固原是宁夏南部另一重要城市,古称“原州”,春秋战国时是义渠、乌氏等游牧民族的聚居地,先秦时即设县制,历史上地处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过渡、融合地带,又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并以西北军事重镇而闻名于史。
设立在此地的固原博物馆是宁夏的另一座省级博物馆,现馆藏历史文物3.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以上文物123件(组)。
固原博物馆藏文物精品堪称原州古代文明的精粹,颇具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固原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以建馆20年来在固原地区所发掘的数百处遗址和墓葬的出土文物为主,陈列展览以历史文物、丝路文物见长。
固原地区氏族聚落遗址出土的有各种器型和彩绘图案的陶、骨、玉器,极具地域特色,是固原地区史前农业和手工业文明的代表和象征,丰富和补充了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原始氏族文明的内涵。
数以百计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车马坑与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金属动物纹牌饰、佩饰,各式兵器、车马器具等,充分展示了固原地区古代游牧社会的繁荣景象和草原文化在欧亚广大地区传播交融的脉落与关系。
大量的北朝、隋唐墓葬与大批粟特人家族墓葬的发掘和极为丰富的绘画、陶俑及金、银、玻璃器物的出土,是古代原州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反映,是古代民族迁徒和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典型例证。
馆藏的从北周天和四年(569年)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的鎏金银壶,通高37.5厘米,最大腹径12.8厘米,重1.5千克。
壶为鸭嘴细颈,上腹细长下腹圆鼓,高圈足座,壶把上铸一深目隆鼻头戴盔形帽的人头像,壶颈、束腹处和底座边缘各饰一周联珠纹,壶腹下部用细线雕出水波纹和怪兽逐鱼图案。
壶的腹部浮雕出3组6人图像,每组男女对视,衣饰别致,眉目传情,具有希腊连环故事图画的风格。
这把鎏金银壶形制完全沿用古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风格,它的出土不仅为古代中西交流增添了重要佐证,其在全世界现存的萨珊系统的金银器物中,无论工艺水平还是表现内容也是绝无仅有的。
萧关漫道——丝绸之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固原
萧关漫道——丝绸之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固原作者:暂无来源:《海外星云》 2019年第5期固原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北麓清水河畔,南接西安,东望兰州,北靠银川,处于三省都会的中心地带,公元前114 年,固原建城,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和交汇焦点。
固原在历史上几易其名,初称大原,而后高平、萧关、原州等。
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 年),始称固原,源于北魏设置险峻坚固的原州城而得名,又缘于唐未被吐蕃所占领,原州治所内迁,“老原州”被称为“故原州”,讳故而为“固”,终得固原。
固原“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历来为商贾云集之所,兵家必争之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六盘山随着大地抬升逐渐隆起在黄土高原。
雄伟的六盘山自诞生的那一刻起,注定就不平凡,六盘山作为华夏民族的发源地颇具传奇,一如大地母亲的胎盘一般,育孕的无数生命,远古时期,这一带雨量充沛、草木葱茏,很适合先人狩猎训兽,播谷稼樯。
早在距今2.7 万年至3.2 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
到了新石器时代,已有农业为主的氏族部落。
雄伟的六盘山一带是上古时期中华胥“履大人足”生下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地方。
《潜夫论》载:“大人足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雷泽为龙泽,是为伏羲出生的地方。
伏羲部落在古陇山(今六盘山)繁衍生活,在隆德北联池南有“伏生峡”,北联池之北有伏羲崖,当地流传着伏羲诞生的许多神话。
六盘山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向非季风气候,干旱向半干旱,黄土高原向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
秦之前,固原地区一直是乌氏戎、义渠戎等游牧民族的活动中心。
历史上处于中原封建王朝和西北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地带,控制南北,扼守东西,成为南北东西往来总也绕不开的咽喉要地。
历史上的固原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气候湿润,山地森林茂密,平地草场肥美,宜农宜牧,历来是草原少数民族着力开发和经营的场所。
西戎、匈奴等西北少数民族“安逐水草,习射猎”的游牧狩猎文化在这里影响深远。
辉煌的固原古城禹凤宁夏固原博物馆宣教部固原古城是古丝绸之路
辉煌的固原古城(禹凤宁夏固原博物馆宣教部)固原古城是古丝绸之路宁夏段上著名的城市遗址,有内外两道城墙,平面呈“回”字形,历经各个朝代的扩建、维修和加固,规模宏大,是一座集政治、军事和文化于一体的历史名城,也是固原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见证。
一、地名由来•1、早在诗经中就把固原称之为大原。
•2、固原有固我中原的意思。
因为关中四塞——萧关在固原,这里是通向关中和中原的门户,守住了此地,就巩固了中原。
【关中四塞】一种笼统的说法,关中周围大小关塞甚多,历代亦时有损益,但地位最为重要的为潼关、大散关、武关、萧关。
这四个关口控制着关中地区几个主要方向的出入通道。
东潼关(函谷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西大散关: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西约五十里。
此关是关中与汉中、巴蜀之间的咽喉,为南北所必争。
南武关:位于今陕西省商州东南近两百里之地。
北萧关:又名陇山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关隘,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
是三关口以北、古瓦亭峡以南的一段险要峡谷,有泾水相伴。
二、固原古城的悠久历史•1、据考古资料,距今约2.7万年——3.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固原就有人类活动。
新石器时代,这里存在着一支农牧兼并、崇尚简朴的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菜园遗存”便是典型代表。
同时还存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丰富的文化类型。
【菜园遗存】菜园新石器文化遗存是宁夏南部山区,甘肃陇东纵横数百里范围内原始文化的典型代表,尽管有六盘山的阻隔,但清水河、葫芦河、泾水河等各个流域的先民们仍是交流频繁,共同创造了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的原始文化。
遗址位于海原西安乡菜园村南山梁坡地,距海原县城西南10公里处,面积41250平方米,出土各类完整或可辨器物5000余件,主要为石、陶、骨等生产工具,生活器皿及其它装饰品。
菜园遗址距今已5000年,是古人类生息、繁衍、生产劳动的场所和墓葬地,是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处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
固原论坛之固原市历史文化
固原论坛之固原市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固原古城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镇,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古人形象地评价其地理位置说:“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塞外西域的咽喉要道上的关隘和军事重镇,我国近代西北最早的一条公路干线——西安至兰州的公路就从这里通过。
固原古城建于何时,已鲜为人知。
公元前114年(汉元鼎三年),汉武帝为加强西北边地军事防御,置安定郡,治高平城(即今固原县城),这是史书有明确记载的固原历史上的城。
因其城坚池深,史称高平第一城。
以后曾多次修葺。
北周天和四年(569)正月,新筑原州城(固原城)。
这是脱开原高平古城的空间扩大增筑后的一处新城,原高平城就成为新筑城的内城。
从此,固原城就有内城和外城的格局。
明代的固原,是明朝政府在西北边境地带设置的九个军事重镇之一,也是陕西三边总督驻节之地,城防大为加强,是固原建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固原城也成为西北重镇。
景泰三年(1450)修葺内城。
成化五年(1469)增筑内城。
弘治十五年(1502)三边总督秦纮筑外关城,“自徐斌水起,迤西至靖虏花儿岔,长六百余里,迤东至绕阳,长三百余里,即今固原以北内墙也”。
万历三年(1575)三边总督石茂华主持给外城以砖。
从此,固原城的最后格局和型制基本奠定。
内城:周围九里三分,高三丈五尺;垛口一千零四十六座;炮台二十八座。
外城:周围十三里七分,高三丈六尺;垛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炮台三十一座。
东城门三道,万历时建,有名者两道:安边门、保宁门;南城门四道,万历时建,冠名者两道:镇秦门、镇夷门;西城门两道,万历时建,有名者一道:威远门;北城门一道,万历时建,曰靖朔门。
固原博物馆复原的清代固原城模型,就是固原城的历史缩影,现在,固原外城的西北角保存完好,可以一睹固原城的巍峨与风姿。
固原是一座历史名城。
战国秦长城自东北向东南绕城而过,距城最近处仅10多里。
固原遗产文物介绍
固原遗产文物介绍固原市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
这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为人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本文将为您介绍固原市的一些著名遗产文物。
1. 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古代交通路线,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从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一直延伸到新疆地区的一条狭长通道。
这条通道上有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和历史文物,包括莫高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阿拉善石窟等。
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固原古城固原古城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遗址,它位于固原市区东南部的长城北路。
这里保存了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和历史文物,包括城墙、城门、城楼、宫殿、寺庙、官署等。
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固原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3. 沙湖沙湖是宁夏地区的一座著名景区,位于固原市区西部。
这里有广阔的湖泊和沙漠,还有许多珍贵的动植物。
沙湖景区内保存了许多历史文物和文化遗址,包括西汉时期的古墓群、唐代的古建筑、元代的城墙等。
这些文物不仅是固原市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西夏王陵西夏王陵位于固原市区南部的王陵山上,是西夏王朝的陵墓群。
这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址,包括西夏王陵、石刻、墓道等。
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5. 青铜峡青铜峡是宁夏地区的一座著名景区,位于固原市区北部的黄河边。
这里有壮丽的峡谷、瀑布和溪流,还有许多珍贵的动植物。
青铜峡景区内保存了许多历史文物和文化遗址,包括唐代的古建筑、宋代的古墓群等。
这些文物不仅是宁夏地区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固原市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文物,努力保护它们,让它们永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固原古城的烽火岁月:或金戈铁马,或折戟沉沙
固原古城的烽⽕岁⽉:或⾦⼽铁马,或折戟沉沙2019-08-09⾃古以来,固原城就是⼀座既能⽤兵出击,⼜能藏兵防御的边关型城池,也是关中通往塞外西域的关隘和重镇,因此极具军事价值。
古往今来,这座城池见证了⽆数成王败寇的往事。
⽽⽆论朝代怎样更迭,唯⼀不变的,还是矗⽴在城内那些岿然不动的建筑,它们真正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
须弥⼭绝世旷古的奇景,让⼈流连忘返,其雕像的精美,更让⼈叹为观⽌,⾏⾛其间,仿佛步⼊了宗教与艺术殿堂,因此这⾥也被誉为“宁夏敦煌”。
有⼈说:“如果你想了解宗教层⾯的固原,你就叫它‘西海固’;如果你要探寻历史深处的固原,你索性把它称作‘萧关’或‘原州’,这样,从宁夏境内⼀个最具神秘性的州府――固原城开始,你在西海固的灵魂之旅就此启程。
”不可否认,西海固给⼈的第⼀印象是贫瘠,但那贫瘠的千沟万壑像是⼀条条褶皱的静脉,虽然⼲涸,却依然散发着⼀股股热烈的⽣命⽓息。
在这⾥,有从旧⽯器时代起就世代⽣存下来的朴素的⼈民;在这⾥,有随着丝绸之路⽽来的热闹繁华;在这⾥,有数百年来从不断绝的残酷战争;在这⾥,还有充满了宗教信仰与传说故事的须弥⼭⽯窟……历史的风沙已经肆虐了西海固2000多年,或许,饱经风霜的西海固需要好好休息⼀下,回⾸那难忘⽽⼜丰富的过去。
或许,西海固从来不知疲倦,因为它知道⾃⼰从来都是⼀个⽂明的要⽳,必须坚强。
从萧关到⾼平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古往今来,描绘西海固的诗词、⽂章数不胜数,其中⼤多数更是集中于西海固的核⼼地区――固原古城。
在那些或饱含深情,或激情洋溢的语句⾥,西海固充满了折戟沉沙与热⾎沸腾。
唐朝诗⼈王维曾在《使⾄塞上》中写道:“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在今⽇的作家笔下,西海固则多了⼏分感伤。
李敬泽在长篇散⽂《寻常萧关道》中说:“如果我是⼏百年前的将军,我会久久地凝视固原,⾎与剑与风的固原,马群汹涌的固原,烽燧相望,坚城⾼垒的固原。
”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场惨烈的战争发⽣在固原古城,更不知有多少曾经鲜活的⽣命,在这座城池中绽放⼜陨落。
丝绸之路与固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宁夏段四处文化遗存
丝绸之路与固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宁夏段四处文化遗存薛正昌
【期刊名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41)006
【摘要】丝绸之路,承载的是中西文化与贸易的大舞台。
丝路文化遗产,是丝路文明交融碰撞的结晶。
中国与中亚五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有48处遗产地进入备选名单。
宁夏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进入备选遗址4处:固原古城、须弥山石窟、固原北朝和隋唐墓地、开城遗址。
文献记载与丝路遗址和考古发掘,再现了固原与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丝路遗产也为旅游文化提供了更大空间上的影响力。
【总页数】12页(P91-102)
【作者】薛正昌
【作者单位】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5
【相关文献】
1.丝绸之路申遗宁夏固原段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策略研究 [J], 李巧玲;王学军
2.吐鲁番召开丝绸之路(吐鲁番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 [J],
3.丝绸之路(甘肃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点简介 [J],
4.宁夏固原早期丝绸之路遗址——回中宫、瓦亭驿、朝那古城、固原古城 [J], 苏
银梅
5.丝绸之路"宁夏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点突出的普遍价值 [J], 马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丝绸之路上的浩荡胡风
□姚远徐超丝绸之路上的浩荡胡风摘要:宁夏固原博物馆与太原市晋祠博物馆联合举办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所展之器物壁画等,多与山西大同、太原等地几处墓葬出土文物在其风格和材料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两省三地文物的比较,探讨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起点问题。
关键词:丝绸之路宁夏固原山西太原(晋阳)大同(平城)波斯萨珊王朝2016年新年伊始,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和宁夏固原博物馆联合举办了《胡风东来———宁夏固原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共展出固原博物馆藏品90组(150件)。
此次展出的鎏金银瓶、凸钉玻璃碗、罗马金币、萨珊银币、金覆面、蓝宝石印章等众多国宝级文物,均为中亚、西亚的舶来品,皆与丝绸之路有关,集中展示了固原历史文化的独特性。
宁夏固原,位于大西北黄土高原腹地,六盘山脚下,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三角交汇地带,它既是中原到北方草原重要通道,又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各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固原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固原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藏品以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系青铜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时期丝路文物最富特色。
此次展出的藏品来自赫赫有名的北周李贤夫妇墓地[1]、北周宇文泰墓和隋唐中亚粟特人[2]史氏家族墓地,众多国宝级文物,皆与丝绸之路有关,这些文物,均为中亚、西亚的舶来品,集中展示了固原历史文化的独特性。
山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丝绸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历史上的山西晋阳(太原)、平城(大同)等城市,曾是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民族交融的重要舞台,与固原在历史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民族熔炉、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一条丝绸之路将中原的山西与西一起,藏品富含的西域风格与山显秀墓、大同北魏窖藏遗址出土惊人的相似。
下面我们将对山西近年来出土的几件文物和宁夏固原此次展出的藏品做一些对比,以展示历史上的山西大同(平城)、太原(晋阳)等地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丝绸之路某个时期的起点。
固原博物馆观后感
固原博物馆观后感
固原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宁夏固原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让我对固原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受启发。
首先,我了解到固原在历史上曾经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西夏王朝的发祥地。
因此,博物馆中不可避免地展示了西夏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其中,西夏文字的展示让我倍感兴奋,我深刻地感受到西夏文化的神秘和独特之处。
其次,博物馆还展示了固原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泾河、六盘山等。
这些景观不仅是固原人民的骄傲,也是宁夏甚至是中国的宝贵资源。
我深深地感受到,将这些景观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参观博物馆还让我感受到了固原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在博物馆中,我看到了许多固原传统文化产品的展示,如剪纸、葫芦雕等。
这些产品不仅体现了固原人民的独特创意和艺术风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我认为,这些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后人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参观固原博物馆让我受益匪浅。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固原历史和文化的厚重和独特之处,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我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固原的历史和文化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宁夏固原早期丝绸之路遗址——回中宫、瓦亭驿、朝那古城、固原古城
宁夏固原早期丝绸之路遗址——回中宫、瓦亭驿、朝那古城、
固原古城
苏银梅
【期刊名称】《文博》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宁夏固原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境内丰厚的文化遗存,见证着曾经
繁荣的丝路盛况.本文作者介绍了固原早期丝绸之路沿线遗址一回中宫、瓦亭驿、
朝那古城、固原古城及其出土文物.旨在证明固原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苏银梅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75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对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固原市古城墙保护的几点思考 [J], 魏袅
2.中国考古学对境外丝绸之路古城考古的独特贡献r—以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
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为例 [J], 朱岩石
3.遗留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固原——论丝绸之路对固原文化发展繁荣的影响[J], 张婷;成文敏;
4.固原古城的保护与提升 [J], 李苏
5.马生忠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民政府行政批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住房
和城乡建设局房屋拆迁行政裁决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夏固原博物馆介绍
宁夏固原博物馆介绍宁夏固原博物馆是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的一座重要博物馆,以展示宁夏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而闻名。
该博物馆成立于1989年,是宁夏地区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
宁夏固原博物馆坐落在固原市中心,占地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
博物馆建筑采用现代化设计风格,外观独特,气势恢宏。
博物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展示着丰富多样的文物和艺术品,让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宁夏地区的文化历史。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宁夏历史文化展厅。
这个展厅通过丰富的文物展示,生动地讲述了宁夏地区的历史发展。
展厅内陈列着各种精美的青铜器、陶器、石刻、书画等文物,展示了宁夏地区在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和发展。
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展品了解到宁夏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历史文化展厅,宁夏固原博物馆还设有民俗文化展厅、自然科学展厅、艺术品展厅等多个展厅。
民俗文化展厅展示了宁夏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和民俗风情,让观众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自然科学展厅则介绍了宁夏地区的地理环境、动植物资源等自然特点,让观众对宁夏的自然风光有更深入的了解。
艺术品展厅展示了宁夏地区的传统艺术作品,如陶瓷、绘画、雕塑等,展现了宁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创作成果。
宁夏固原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活动,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机会。
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文物和艺术品,还可以参与到各种互动体验活动中,亲身感受宁夏的独特魅力。
除了展览和活动,宁夏固原博物馆还致力于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
博物馆拥有一支专业的研究团队,他们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和保护,为宁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宁夏固原博物馆是一座重要的文化场所,它以丰富多样的展品和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
通过参观博物馆,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宁夏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对于本地居民还是游客来说,宁夏固原博物馆都是一处不容错过的地方。
宁夏固原博物馆介绍
宁夏固原博物馆介绍宁夏固原博物馆是一座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的博物馆,该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展览吸引了无数游客。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宁夏固原博物馆的相关信息。
宁夏固原博物馆位于固原市中心,建筑面积达到了20000多平方米。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结合了现代与传统元素,给人一种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感觉。
馆内展示着丰富多样的文物和艺术品,涵盖了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展示了宁夏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博物馆的一楼主要展示了宁夏地区的历史文化,包括古代历史、民俗风情、宁夏回族文化等。
游客可以通过丰富的展品了解宁夏的历史发展和特色文化。
其中,最吸引人的展品之一是一件古老的青铜器,它完整地展示了古代宁夏人的生活方式和工艺水平。
博物馆的二楼则主要展示了宁夏地区的艺术品。
这里的展厅布置精美,展示了宁夏地区的传统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陶瓷等。
其中,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和一尊尊精致的瓷器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展示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除了常规的展览之外,宁夏固原博物馆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学术讲座。
游客可以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等,深入了解宁夏的传统文化。
同时,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宁夏固原博物馆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
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学术机构、艺术家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宁夏地区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宁夏固原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身的综合性博物馆。
它以其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展览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固原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无论是对宁夏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对艺术品有所追求的人群,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宁夏固原博物馆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宁夏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辉煌的固原古城(禹凤宁夏固原博物馆宣教部)固原古城是古丝绸之路宁夏段上著名的城市遗址,有内外两道城墙,平面呈“回”字形,历经各个朝代的扩建、维修和加固,规模宏大,是一座集政治、军事和文化于一体的历史名城,也是固原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见证。
一、地名由来•1、早在诗经中就把固原称之为大原。
•2、固原有固我中原的意思。
因为关中四塞——萧关在固原,这里是通向关中和中原的门户,守住了此地,就巩固了中原。
【关中四塞】一种笼统的说法,关中周围大小关塞甚多,历代亦时有损益,但地位最为重要的为潼关、大散关、武关、萧关。
这四个关口控制着关中地区几个主要方向的出入通道。
东潼关(函谷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西大散关: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西约五十里。
此关是关中与汉中、巴蜀之间的咽喉,为南北所必争。
南武关:位于今陕西省商州东南近两百里之地。
北萧关:又名陇山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关隘,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
是三关口以北、古瓦亭峡以南的一段险要峡谷,有泾水相伴。
二、固原古城的悠久历史•1、据考古资料,距今约2.7万年——3.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固原就有人类活动。
新石器时代,这里存在着一支农牧兼并、崇尚简朴的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菜园遗存”便是典型代表。
同时还存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丰富的文化类型。
【菜园遗存】菜园新石器文化遗存是宁夏南部山区,甘肃陇东纵横数百里范围内原始文化的典型代表,尽管有六盘山的阻隔,但清水河、葫芦河、泾水河等各个流域的先民们仍是交流频繁,共同创造了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的原始文化。
遗址位于海原西安乡菜园村南山梁坡地,距海原县城西南10公里处,面积41250平方米,出土各类完整或可辨器物5000余件,主要为石、陶、骨等生产工具,生活器皿及其它装饰品。
菜园遗址距今已5000年,是古人类生息、繁衍、生产劳动的场所和墓葬地,是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处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
齐家文化的主体就是从“菜园遗存”中孕育出来的。
【偏口彩陶壶】马家窑文化代表器物【双耳尖底瓶】仰韶文化代表器物【陶鬲】齐家文化代表器物•2、西周时,固原为“大原”之地,为西周北部疆域,成为犬戎(居住在此地的游牧民族统称)重要集结、聚居地。
【西周墓葬暨车马坑】1981年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发现一座西周早期墓葬暨车马坑,印证了固原这一段西周早期历史。
墓葬中随葬器物近千件,有陶器、青铜器、玉器、骨器等,有铜鼎、铜簋各一件,兵器有铜戈、铜勾戟,马车饰件有车軎、銮铃、车轴饰、马衔、马镳等。
从随葬品等级来看,这是一座奴隶主的墓葬,但是这位奴隶主究竟是周人还是戎族部落的首领,尚难确定,但显然已是周文化的接受者。
这一重要发现填补了宁夏考古史的空白,说明了西周早期文化已经波及到宁夏固原,纠正了学术界认为西周文化没有逾越陇山(今六盘山)的观点。
3、春秋战国时期,固原是乌氏戎、义渠戎等北方游牧民族生息之地。
秦人兴起后,征服、兼并了诸多戎人部落,置乌氏县,为固原乃至宁夏县级政权制度之始。
【春秋战国墓葬】七十年代以来,在固原彭堡、杨郎、中河、头营一带发掘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墓群,这对于研究我国北方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名族文化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墓葬中以动物纹样为主要特征的青铜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这也是固原成为除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以外,中国研究北方系青铜器的重要地区。
【动物纹牌饰】是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北方草原民族青铜器中最富特征最为精彩的部分,种类繁多,样式各异。
以生活在大草原的各种凶禽猛兽为主题,用写实与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北方大草原广阔的自然环境和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是草原游牧经济的真实写照。
用浮雕与透雕的表现手法,将草原上经常发生的弱肉强食的残酷场面再现出来,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子母豹扣饰则包含了人民寄情于物,追求亲和友爱的美好愿望,表现出母子情深的神态。
虎噬鹿金扣饰整体纹饰为两只虎两只鹿盘曲噬斗的图案。
两只虎分别噬住两只鹿的颈部,鹿双眼圆睁,两后肢搭于虎背之上,作挣扎状。
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怪兽纹金带饰、鎏金虎纹带扣通体为长方形,虎形,低头作行进状,眼睛圆睁,张口露(lù)齿,设计精巧。
【秦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秦国修筑长城大致在秦昭襄王时期(前272年——前250年)。
此时,秦国已经感到匈奴的严重威胁,为防止匈奴南下,巩固新设立的陇西、北地两郡及占领上郡,秦国决定修筑长城,西起今甘肃临洮,东至今陕北无定河南岸,北与渔河堡相对,全长约750公里。
在宁夏南部境内,原军事防线在今青石嘴、瓦亭、六盘山东麓一线。
随着北地郡的设立以及对军事地理的不断实践,秦国感到在清水河河谷的南端,今固原城西北修筑长城更具有战略意义,这也为今固原城的选址奠定了先天基础。
(图片:战国秦长城固原段遗迹)4、秦始皇时期,天下一统,固原作为边陲重镇纳入了统一的版图,秦与汉初属北地郡。
5、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设置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固原),辖21县,同时筑高平城(今固原内城,城墙周长九里三分,4650米,高三丈五尺,11.5米),从此固原成为安定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高平城的筑造,奠定了固原城池建制的初期格局,也是固原古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因其处于丝绸之路必经之孔道,又为城池险固的军事要塞,有“高平第一城”之称。
【汉代建筑材料】板瓦、回字形纹砖、瓦当、陶水管(圆形、曲尺形、五角形)•6、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三足鼎立、十六国政权和南北朝的对峙中,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阶段。
十六国时,固原被少数民族建立的前、后赵、前、后秦、西秦、大夏等政权统辖。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置高平镇,被视为“国之藩屏”。
正光五年(524年)改为原州。
北周时设置原州总管府,成为其政权的“霸业所基”。
天和四年(569年)正月,新筑原州城,扩大了城的规模,原城址成为新筑城的内城,这次城池修筑,承前启后,奠定了唐宋以前原州城的格局。
【李贤】字贤和,其先祖为陇西成纪人,祖父辈镇守高平,后来举家迁徒到原州(固原),他一生经历了北魏、西魏、北周三个朝代,担任过多种官职,戎马征战,镇守一方,对保护丝绸之路畅通起到重要的作用。
【鎏金银壶】鎏金银壶是波斯萨珊王朝的酒具,萨珊时代在中亚的巴克特利亚地区制造,是萨珊工匠模拟希腊图像的产物。
壶形制完全沿用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但壶把上的人头形象与萨珊波斯人形象有别,属中亚巴克特利亚人。
这件萨珊风格制品的问世,不仅为中西文化交流增添了一份重要的材料,其在全世界现存的萨珊系统的金银器当中,无论是工艺水准,还是表现内容,都是绝无仅有的。
【凸钉玻璃碗】属波斯萨珊王朝玻璃制品,其出土纪年明确,对确定此类玻璃制品的年代具有标尺作用,是研究当时东西方贸易极为重要的资料。
7、隋唐时期,固原的建制很不稳定。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置州县,固原时为原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原州又改为平凉郡,治所仍在高平县,同时置有原州羊牧,设大都督并尉。
唐代,固原的设置有原州、原州都督府、平凉郡等。
前期,政治稳定,国力昌盛,文化繁荣,对外交流畅通,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固原城也得到了发展,到唐代中后期,因为“安史之乱”,吐蕃民族占领了原州,“毁夷垣墉,弃之不居”。
大中三年(849年)二月,原州收复,归治。
这个阶段,固原城遭受了战争的严重破坏。
8、宋时,固原地处宋与西夏交战的前沿阵地,建置的设立和城的建设主要考虑军事意义,在固原设置镇戎军,成为西北军事重镇。
城的建筑形制也发生了变化,凸显军事防御,增筑了瓮城和马面。
【瓮城】修筑在城门外的圆形小城,俗称“月城”,主要用于掩护城门,也可诱敌进入,发挥“瓮中捉鳖”之功用。
【马面】城墙外从上到下附加突出的部分,主要为了增大城墙上的平面面积,有利于增加和部署守卫力量。
9、宋绍兴元年(1131年),固原陷于金,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升镇戎军为镇戎州,对这里进行特别经营。
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年)发生了大地震,固原城遭到破坏。
【地震铭文砖】明景泰三年(1452年)修补固原城的记事砖。
1979年在固原城南门西侧的墙壁面发现,内容记载明景泰二年修筑固原城之事及参与的许多官员,为研究明代本地的官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马政官员等提供了资料,同时记载了金兴定三年六月发生在固原的大地震,可弥补《金史》中对这次地震记载的不足,弥足珍贵。
【地震刻石】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蒲璋更易金兴定四年修复固原城记事砖刻石,1986年8月出土于东岳山,内容转录金兴定三年地震,镇戎城建筑毁坏严重,兴定四年修复的情况,说明被震坏的固原城得到了及时修筑。
具有修订作用,与地震铭文砖互为印证,是研究我国地震的重要实物依据。
10、明清时期,是固原城的修筑顶峰,最终形成了内外两重城墙,平面呈“回”字形的建制格局。
明景泰二年(1451年),朝廷允准修筑固原城。
成化六年(1470年)固原兵备道佥事杨勉整饬兵备,增筑固原城,并在南城门镇夷、东城门安边上修建辅楼。
成化十年(1474年)置延绥、甘肃、宁夏三边总制府于固原,总领陕西三边军务。
弘治十四年(1501年),设固原镇,又称陕西镇,固原遂成为北方军事防备的“九边”重镇之一。
嘉靖十九年(1540年),改总制为总督,驻节固原。
11、清代,三边总督仍驻节固原,辖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四巡抚。
固原城池新一轮的大规模修筑起始于弘治年间,弘治十五年(1502年),三边总制秦竑增筑外关城,城墙上有堞楼,城周有壕堑,周长十三里七分(6850米),高三张六尺(约12米),设关门口,外为沟池,深阔各二丈。
开有四道城门,南镇秦、北靖朔、东安边、复开西门称威远,这次修筑的外关城基本上奠定了双重城墙的形制。
万历二年(1575年),三边总督石茂华主持以砖甃城,即用砖石砌护墙体外表,并增筑了角楼、铺房、炮台、水沟、车道及城墙顶部外沿,加修了作战用的垛墙,还修建完善了10道城门,最终形成了名震一时的砖包城,成为当时的西北名城。
12、清代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驻固的镇绥将军潘育龙增修固原城,并加修大小城楼21座”。
嘉庆十六年(1811年),固原总督那彦成再次进行修缮,至此,一座经历了2000多年漫长岁月的古城,历经各个时代的逐渐修筑、完善,集政治、军事、文化于一体的城市最终定格。
【古城残存】新中国成立后,雄伟的古城仍屹立于清水河西岸,20世纪70年代初,方遭灭顶之灾,当时为了加强备战,利用城墙包砖修筑地下防空洞,便开始拆除城砖,到20世纪80年代墙体基本上被拆除殆尽,只留下了不易拆除的残壁断垣和利用墙体作为羁押犯罪分子看守所的西北角一段。
【现存建筑】文澜阁:位于固原市原州区第二小学院内内城墙东南角台上,始建于明代中期,为祭祀魁星之场所,又称魁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