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经典语录

合集下载

李玫瑾教授:孩子幼小时的耳闻目睹,决定他一生的观念

李玫瑾教授:孩子幼小时的耳闻目睹,决定他一生的观念

李玫瑾教授:孩子幼小时的耳闻目睹,决定他一生的观念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育儿理论,被大众所认可。

现将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育儿讲座上非常精彩的论述整理如下:我们经常会发现,做为成年人在同一事情面前的做法大相径庭,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与人的差距经常被人们视为“人的素质”,但这不是人的素质问题,而是人的观念差异问题。

素质一般是指个人是否具有做某事的能力和潜质。

这种能力或潜质多源于天生的属性。

而决定一个人做某事还是不做某事,其判断与选择的关键却在于人的观念。

许多成年人做完某种不良之事后会出现“于心不安”的感觉,这种不安感就源于人内心的观念存在。

有人在某事面前会说:“这种事打死我也不能做”!这一定是与他的观念相冲突的事。

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让人出现“不意识就反应”的行为。

譬如,有人见孩子落水,立即跳下水去救孩子。

事后,有些人想写篇表扬稿,经常会问救人者:“你当时怎样想的?”许多类似的情境下救人者都会说:“我什么都没有想就跳下去了。

”他说的是实话。

因为那种情境下没有想的功夫,多耽误一秒都会危及孩子的性命。

这种没有“想”就“行动”的内心动力就是观念。

观念,是人的一种看法。

只是这种看法往往发生在“观”的同时或“看”的同时。

人们通常认为,孩子的看法是在父母对其教育,对其讲道理之后才会形成。

但多数人不知:孩子在听得懂“道理”之前,他已经在形成某种看法。

比如在孩子任性地放声大哭时,大人不吼,也不急,不打也不骂。

而是安静地坐在他面前,用等待的眼神看着他的哭一样,他看到这一幕后就会明白:自己这种故意哭闹对父母没有作用,以后他就不会再这样故意在父母面前发脾气。

如果孩子在幼小的时候生病,他的父亲或母亲轻轻地走近他身边,用温暖的大手摸摸孩子的额头,轻轻地坐在他身边,给他掖紧被子,陪伴着他……这种情境长大的人当其身边有人生病时,他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照顾别人。

李玫瑾教授:想要女儿将来出色,养女有“三忌”,父母要早知道

李玫瑾教授:想要女儿将来出色,养女有“三忌”,父母要早知道

李玫瑾教授:想要女儿将来出色,养女有“三忌”,父母要早知道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都说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无论是望子成龙还是望女成凤,从古到今,父母盼望儿女成才的愿望从未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元素导致家庭教育呈现多元化,特别是在培养女孩的教育中,容易疏忽而酿造悲剧,因而,李玫瑾教授提出,想要女儿成才,养女必须禁'三忌'。

馨儿是家中的独女,因为是老来得女所以父母都十分宠爱这个女儿,无论什么方面都过分溺爱孩子,家庭条件优越的情况下,经常会给女儿买很多东西,报许多补习班,想方设法希望女儿成才,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发现女儿越来越依赖父母,什么事情也不会做,渐渐地,馨儿的成长道路发生变化,明明是望女成凤,却演变成了,不斯文不礼貌,不知道怎么尊敬长辈,无法独立行事,情绪偏激,没有成才动力,越来越偏离原有父母期望的轨道,无法回头。

01养女'忌哪三忌'1、忌过分骄纵,女孩一出生容易因为性别的优势而得到父母的溺爱,事事顺着孩子,殊不知这样只会更加令孩子陷入不能自己的状态,高高在上,不知道怎么样怎么独立,只会依赖父母成长;2、忌'重男轻女',同样是孩子,如果在女儿面前经常表达女儿不如儿子的想法,只会更加激怒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容易变得不孝顺父母,与父母关系不和谐;3、忌严厉训斥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不喜欢被父母责骂,孩子都喜欢听好话,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赞扬,女儿更是需要被温柔对待,才能感受到尊重和疼爱。

02触犯'三忌的危害'1、女儿容易偏离轨道成长,失去成才契机如果无法遵循既定的教育轨道进行培养,触犯三忌,孩子的心理容易扭曲,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不利于女孩养成良好的气质和内涵,更是无从谈起成才之路。

2、不懂得孝顺父母和尊重他人对孩子过于骄纵容易让女儿产生自负心理,目中无人,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更是无从谈起尊重和孝顺父母,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心理发展偏离轨道。

李玫瑾教授:毁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游戏,不是贪玩,而是...

李玫瑾教授:毁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游戏,不是贪玩,而是...

李玫瑾教授:毁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游戏,不是贪玩,而是...湖北新文达教育 10-12 16:23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泰戈尔穷养富养,不能惯养;宠爱溺爱,必是祸害!著名教育家李玫瑾曾说:“千万别太顺从孩子,因为大部分逆子都是父母宠出来的。

”《围炉夜话》中也说道:“教子勿溺爱,子堕莫弃绝。

”真正毁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游戏,不是贪玩,而是源于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溺爱。

被溺爱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怕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一切都为了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被溺爱的孩子,都不懂得感恩,这正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

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个10岁的男孩仅仅因母亲没有满足他的小要求,就对母亲拳打脚踢,每一拳都极其凶狠,打中其要害。

即使母亲躺倒在地,却依旧不依不饶,用脚狠狠地踹自己的母亲,仿佛眼前的不是自己亲人,而是多年的仇人。

生活中,这样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女子与母亲发生争执,当街给母亲甩了两个耳光;母亲为了请求孩子去上学,当街给自己孩子下跪。

更为严重的是,溺爱孩子甚至会搭上自己的性命。

有个被溺爱的孩子,从小好吃懒惰,只想着如何快速致富。

为了一己私欲,给父母购买保险,在他们茶水中下毒,制造煤气中毒假象,用父母的性命来谋取钱财。

这些事件无一不让人感到心寒,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就像一头白眼狼。

不仅毁掉了孩子,还反噬到自己身上,而且刀刀致命。

莎士比亚曾说:“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痛噬人心。

”被溺爱的孩子,只懂得一味索取,在他们眼中只有利益,永远也学不会感恩。

健全的教育≠健全的家庭教育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

所以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人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因为虎毒不食子,父母肯定都爱自己的孩子。

可是李玫瑾教授用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乳儿期,是孩子建立情感依恋和情感联系的时期,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

李玫瑾老师经典讲座摘录

李玫瑾老师经典讲座摘录

李玫瑾老师经典讲座摘录人性的弱点,源于人的早期,早年的心理问题,等你有经验了,就没有机会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点,大人应该做什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一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大人,这是我们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的。

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滞后反应,12岁发生的问题,应该是在12岁之前发生的。

心理成长的时期:18岁之内是人的成长期,一个是依恋期12岁之前(家庭),12-18岁青春期(社会),太注重智力发展(学历),45岁后智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性格和独立。

情感发展:人在生命的早期是最笨的,1岁内是相当的无能无助,只有面部反应,7-8个月的生活完全是靠抚养人,这个阶段,只要抚养人一出现,他就可以吃喝,就能满足他的需求了。

半岁后孩子开始认人,7-12个月之间,孩子开始挑人,当抚养人一出现,这个孩子就会很快乐,如果是其他的人,孩子就会出现抗拒,孩子会觉得这个人相貌不对,声音不对,气味不对,所以他会闹,一直闹到真的是筋疲力尽了,才能睡着,这就是最早的人的心理现象,叫情感。

这个现象有时也叫依恋,与该人分离了,就紧张不安,重逢时候的高兴轻松。

人和人的关系,始于人的需要的出现,而需要的满足一定和他人有关。

在满足的过程当中建立情感。

故而人和人的关系第一是需要,第二是情感。

生命的意义:一个人三岁前不能自主,他只要活下来,就意味着欠父母,欠这个社会的,这个欠是没有办法的。

情感是诸多心理发展的一个基础,父母由此获得了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父母尤其是母亲,如果真得想控制这个孩子,吓唬是没有用处的,抚养人的话是不好违逆的,这就是依恋。

1岁半之后再送给他人抚养,如果一出生就送,那你就失去了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怀那10个月不如那一年的抚养,头一年的抚养非常重要。

如果这个孩子他早年的快乐都和这个声音相貌结合在一起,那么这个孩子后面,不管他怎样顽皮,他心理还会有一个空间留给他的母亲。

李玫瑾《心理抚养》语录摘抄

李玫瑾《心理抚养》语录摘抄

《心理抚养》李玫瑾1.一个人在做人生的各种选择时,不能只顾眼前的感受,要有明天的概念,要想一辈子的事情。

2.别怪孩子这不好那不好,他现在的一切都拜你早年的养育所赐。

3.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4.养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好的,与其给孩子挣钱,不如亲子陪伴孩子,与其给孩子存钱,不如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事。

5.父母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过程,珍惜相处过程是为了读懂孩子。

6.亲子关系是需要用时间培养的,细心照顾、耐心陪伴、慧心观察,这是读懂孩子的前提。

7.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有责任帮助孩子寻找他们的心理特长,鼓励他们从小就刻苦努力,通过教育训练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个人的社会价值不断增值。

8.父母早年认认真真的养育,孩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不应对孩子的成长完全放手,在孩子还不懂什么是未来的年纪时,父母应以智慧的方式,对孩子有所约束和要求,而不是任其无知无畏的错过人生某些关键的环节。

9.若是孩子在依恋期出现问题,重点由家庭来处理,若是孩子在青春期出现敌对情绪,父母一定要耐心和坚韧,记住和善而坚定的原则,更要有船急不可猛掉头的意识,若与孩子发生冲突,父母切记只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用要求命令强制等方式。

10.一些父母完全没有子女未成年与成年的界限意识,父母要明白孩子是你生的你养的,但他们是人而不是恶他们具有独立的意识,有自己的认识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需要父母要把孩子养育成人,而不是使之成为自己手中的一个物件,父母应该学会在子女成年后及时放手,放飞是让孩子过他们想要的生活,做他们自己。

血缘关系是割不断的,但父母不能因此把孩子困在自己的人生意志范围内。

11.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某些事情的在意、坚持和强调,都会成为孩子未来的观念,成为一个人一生中最早的观念。

12.教导孩子做事要有规矩,别人给东西,如果大人不在身边绝对不可以接受,而且要赶快离开,即使妈妈在身边,也要得到允许后才能收下。

李玫瑾最经典的十句话

李玫瑾最经典的十句话

李玫瑾最经典的十句话李玫瑾教授,那可是心理学界响当当的人物,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直接戳进了人的心窝子里,让人听了既觉得在理,又忍不住想多琢磨琢磨。

今儿个,咱们就来聊聊李玫瑾教授那最经典的十句话,用咱老百姓的大白话,给您娓娓道来。

第一句,“人心都是肉长的。

”这话听着朴素,可它道出了人性最本质的一面。

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心里头那点事儿,都是血肉之躯的感受,谁也逃不掉。

第二句,“性格决定命运,但环境能塑造性格。

”这话就像是咱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的性格,就像是块泥巴,放在啥样的模具里,就能塑成啥样。

所以啊,挑个好环境,对自己好点儿,准没错。

第三句,“别总想着改变别人,先学会改变自己。

”这话听着有点扎心,但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你瞅瞅,这世界上有谁能轻易改变别人的?咱们能做的,就是先把自己整明白了,让自个儿变得更好,这样一来,周围的人和事儿,自然也会跟着好起来。

第四句,“人最可怕的是自我欺骗。

”这话听起来有点狠,但说实话,咱们谁还没骗过自己几回呢?有时候,明知道不对,还非要找个借口说服自己,到头来,害的还是自己。

所以啊,面对现实,勇敢点,别自己骗自己了。

第五句,“人生就像一本书,重要的不是长度,而是内容。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

咱们活这一辈子,不在于能活多久,而在于活得咋样。

要是每天都能过得充实、有意义,那这辈子就算没白活。

第六句,“情绪管理,是人生的必修课。

”这年头,谁还没点情绪呢?但关键是,你得学会管理它。

别让情绪牵着鼻子走,得让它为你服务。

这样一来,你才能保持冷静、理智,做出正确的决定。

第七句,“家庭是人生的港湾,不是战场。

”这话听起来就让人心里头软软的。

家嘛,本来就是个让人放松、休息的地方。

别整天在家里吵吵闹闹的,跟打仗似的。

多点理解、多点包容,家才能成为真正的港湾。

第八句,“成功没有捷径,但有方法。

”别老想着一步登天、一夜暴富啥的。

那都是梦话!成功啊,得靠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

李玫瑾教授经典语录

李玫瑾教授经典语录

李玫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主持人语:生活中常听到做父母的抱怨,有的说孩子从来不跟我说太多的话,有的说孩子最近总偷我的钱,有的说孩子刚初中就谈恋爱,说他两句就闹自杀,还有的说孩子每天就玩电脑什么都不干,更严重的还要离家出走……李玫瑾教授今天告诉我们,在孩子这些反常行为的背后,根源其实来自对孩子早年教育的忽略和缺失。

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恩情,不是生育,而是陪伴他成长。

嘉宾:李玫瑾,女,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

现为犯罪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组长,二级警监。

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实录: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大的恩情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

我们的父母也都爱孩子,所以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问题,因为虎毒不食子,爸爸妈妈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

可是我想说的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很多社会的问题都可归结于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结于哪儿呢?归结于人的早年。

A 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首先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表现的问题有滞后性,很多案件表现在成年,但他的问题不在成年。

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

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更有钱,结果他奋斗完了以后的结果是一无所有。

我们讲心理的问题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很好地发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很多人不太赞同这个观点。

我记得最早有一次在全国家庭教育会上,当时有个领导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我说对不起,你让我说,我就要这样说,而且要说到所有的地方。

公安大学李玫谨教授:孩子6岁之前,家长得教会孩子五件事!

公安大学李玫谨教授:孩子6岁之前,家长得教会孩子五件事!

公安大学李玫谨教授:孩子6岁之前,家长得教会孩子五件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的李玫谨教授,在长期专注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中,她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犯罪心理问题很多源于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视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问题,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问题,你也会发现,它和人的早年的关系密切相关。

”在发展心理学中,根据心理年龄的不同,人生可以被划分为十个时期,而18岁以前的部分又是比较重要的,按照6岁一个阶段进行划分,它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那么哪个阶段的变化最多呢?排在第一位的便是6岁以前。

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有的家长说,孩子一到青春期就很叛逆,会跟自己顶嘴;孩子不愿意跟自己交流;有的孩子偷拿家长的钱;还有的孩子每天玩电脑,甚至不爱上学;有的孩子则是父母说两句就离家出走……谈到上面几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这些孩子基本都在青春期。

但事实上,这种行为在孩子6岁甚至小的时候就已经有征兆了,只不过家长没有重视。

李玫瑾教授指出,0-12岁是孩子最依赖抚养人的时期,依赖性越强越是教育的关键期,6岁之前最为关键,而一岁之内的抚养可决定人性,人性核心是情感。

那么,在孩子6岁之前,父母地教会孩子什么东西?1. 树立正确观念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孩子是父母的复制,从孩子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总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孩子在6岁之前的观念是可以改变,所以父母应当以身作则,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念。

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他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影响。

作为父母,如果不能以身作则,至少你要面对自己的错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哪些观念是正确的,哪些观念是错误的。

教育是贯穿始终的,每个孩子来到世界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他们的品性是成长环境、人、事共同描绘的反映。

包括爱与恨的能力,这些情感都是后天学会的,学习的主要对象,就是父母。

原生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性格成长环境,父母更是孩子生命价值教育的启蒙者和榜样。

李玫瑾教授家庭教育的25条经典名言

李玫瑾教授家庭教育的25条经典名言

李玫瑾教授:“家庭教育的25条经典名言”(2019-01-22 15:00:57)(转)1、犯罪预防要从未成年人做起,而对未成年人的工作则须从家长们做起。

2、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3、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

4、家庭教育的理念极为重要。

家庭教育的理念,可分为——六个方面:第一: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滞后反应。

——5(1)任何生命都是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生命发展是轨迹式,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

——6(2)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

在依恋期中,1-6岁又最为关键。

由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逻辑的进程,所以,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未成年。

——7(3)人在幼年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熟悉的环境,亲切的伙伴比富有的房屋和汽车更容易让孩子形成阳光与健康的心理时,父母就不应该以自己的意志去生活。

——8(4)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否则,父母的一切努力都会成为泡影。

——9第二: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他的弱小和被动都决定他的一切是成人造成。

——10(1)若问“我”(孩子)是怎么来的?我们发现,“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11(2)即使孩子出走、自杀、犯罪,看似孩子的选择,却都是父母行为的反应或结果。

——12(3)父母应该在孩子3-5岁时就应该找机会给孩子一次明确的态度展示:如果你做得不对,我就不爱你!(该改为:我就会严厉批评你!)——13第三: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14(1)对人的心理教育是从情感开始的,而最基本的情感就是亲情。

——15(2)如果没有亲情就不可能形成人的基本情感反应,没有正常情感反应,一个人又如何会被教化?——16(3)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名言李玫瑾

心理健康教育名言李玫瑾

心理健康教育名言李玫瑾
1. "心理健康是人生的基石,它的建立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
2. "自爱、自律是实现心理健康的关键,只有善待自己,才能
走向真正的幸福。

"
3. "学会承受和释放情绪,是培养心理弹性的重要一步。

"
4. "坚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才能在人生的坎坷中保持积极向
上的态度。

"
5.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
6. "宽容和原谅,是释放内心压力和恢复心理平衡的最佳方式。

"
7. "积极寻求帮助并倾诉是明智的选择,相信自己的生命价值,不孤单地面对困境。

"
8. "关注内心的需求,学会照顾自己的身心,才能实现长久的
心理健康。

"
9. "心灵的护甲来自于内心的力量,通过培养积极的情绪和乐
观的信念,我们能够应对一切挑战。

"
10. "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体,也关乎社会。

通过宣传教育和支持系统的建立,我们可以共同倡导心理健康,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

李玫瑾6岁前父母的话是黄金;12岁后是垃圾

李玫瑾6岁前父母的话是黄金;12岁后是垃圾

育儿也有一套方法论,父母如果能够掌握要点,取得的教育成效往往是事半功倍。

比如,在教育孩子时,存在一个教育效果的分水岭:孩子6岁之前,父母的话是圣旨,特别以下几句话堪称黄金般贵重;而等孩子12岁之后,父母的所有话在他们眼中都是垃圾,因为12岁一是孩子进入了青春期,由于激素分泌的影响会更加叛逆,二是此时孩子的性格和三观基本形成,为人处事有自己的一套风格,因此受不了父母的指指点点。

我国著名的育儿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也曾指出:“孩子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因此,在孩子的接受期(6岁之前)、过渡期(6岁~12岁)和敏感期(12岁之后),父母都应该做好准备,最好是在接受期趁早教育,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一、接受期(6岁之间):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就像是一个小树苗,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终会长大,但是是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还是一个盘根错节的“歪瓜裂枣”,全得仰仗成长过程中的“修剪”。

因为如果没有及时的规避,及时的修剪,一些枝枝丫丫势必会无边界的蔓延,而后果就是导致他长歪。

而长歪的树,一旦想要修正则很难。

另外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别,6岁之前是孩子的性格塑造关键期,也称之为潮湿的水泥期,这个时候孩子80%~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逐渐形成。

而7~12岁则是孩子性格形成期,也称之为正在凝固的水泥期,这个时候孩子85%~90%的性格都已经形成。

因此,想要真正的起到管教作用,父母一定要趁早,越早管教越好。

二、过渡期(6岁~12岁): 适当的挫折教育在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呈现出一种“颠倒的怪象”。

在孩子听话乖巧的小时候喜欢无度无量的溺爱,等孩子到了最为叛逆的青春期时,反而眼睛容不得沙子,开始拼命管教,这种“颠倒”的管教方式最终只能是失败收场。

在这个时期,孩子还没有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且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认知,因此在他们眼中,父母是最为伟岸的存在,他们对父母也是最为依赖。

李玫瑾对孩子爱说的话

李玫瑾对孩子爱说的话

李玫瑾对孩子爱说的话
李玫瑾是一位非常热爱孩子的人,她常常对孩子们说出一些充满爱意的话语。

她说:“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们永远都是我最心爱的人。


她还说:“你们要知道,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钱或名利,而是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态。

只要你们愿意,你们可以成为任何你们想成为的人。


李玫瑾也会告诉孩子们要珍惜每一个机会,每一次经历,因为这些都是成长的宝藏,能够帮助你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最后,她会对孩子们说:“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你们都可以找到我。

我永远都会在你们身边,支持你们、鼓励你们、爱护你们。


这些话语充满了温暖和爱意,让孩子们感到被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更加自信和坚强。

- 1 -。

李玫瑾育儿知识经典语录

李玫瑾育儿知识经典语录

李玫瑾育儿知识经典语录李玫瑾是一位备受推崇的育儿专家,她在育儿方面掌握了很多经验和技巧,在日常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很多精妙的语言和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李玫瑾育儿知识的经典语录。

1. “父母应该主动与孩子沟通,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沟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父母应该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在沟通时,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成长。

2. “孩子要是对某件事感兴趣,就应该多给他机会去尝试,让他去发现自己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很重要,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尝试,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就应该多给他机会去尝试,这样有助于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3.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积极的支持和肯定,这样才能更好地启迪他们的智慧和才华。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积极的支持和肯定,这样才能更好地启迪他们的智慧和才华。

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成就和努力给予赞赏和认可,这样有助于孩子在未来更加努力地成长和发展。

4.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和情感层面。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和情感层面。

父母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积极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

5.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兴趣,让他们有自己的人生方向。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兴趣,让他们有自己的人生方向。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6. “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在失败和挫折中学习成长。

”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在失败和挫折中学习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经历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在失败和挫折中不断成长。

7. “父母应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孩子建立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李玫瑾:聪明的父母这样帮助孩子,你的孩子就会更优秀!

李玫瑾:聪明的父母这样帮助孩子,你的孩子就会更优秀!

李玫瑾:聪明的父母这样帮助孩子,你的孩子就会更优秀!什么是信念?信念是人在经过实践后坚信不疑的观念,它的核心是相信并坚持不变。

一个人一生当中可能会有一些低潮,会有挫折,会有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别人的一种轻蔑嘲笑的目光。

那么在这种时候,你要坚持什么?你要坚持的是内心的东西,如果你内心有一份坚持,你就有力量,你有耐心的坚持,才不会轻易的随现实的一念而动。

因为我刚才讲了,念都是现实的,你内心的坚持就非常重要。

人生之路我们可以这样来比喻一下,人这一生就相当于汽车上路,路就是一生,它是一个过程,人就相当于车,那么人(车)上路,我们知道,它有一个什么样的条件呢?前提是你得有发动机,没有发动机你车开不走,就没法上路。

但大家知道,如果是一辆好车的话,光有好的发动机就叫好车吗?那不是。

如果发动机没有制动系统,你把它开上路那个危险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智能和技能给我们生活、给生存以动力的话,观念和信念就给人一生前行的制动保护。

所以,所有的人应该知道,在人生当中观念的形成有多重要。

在此,我想给家长了一些建议。

李玫瑾一、聪明的孩子更要在早年完善其制动系统,包括观念和信念。

你给孩子灌输什么样的观念,要经常放在嘴里唠叨。

唠叨一定要放在他离开你之前,也就是说12岁之前;12岁之后他青春期独立了,你再唠叨他就很烦你了。

你在陪伴他(成长)的过程当中给他犯错的机会,告诉他错在哪里?这个就是给他观念。

同时还要告诉他人这一辈子哪些东西是要坚持的,要相信,不能作恶,不能伤生,这要变成一个信念。

二、聪明的孩子更要让他学会人共处,要让他参与社会活动,与人合作。

告诉他只有与人合作才会有更大的作为。

我记得曾经我看过电视上的介绍,咱们一个著名的科学家,他回忆他早年父亲给他的一个道理,给他一只筷子他撅折,他一使劲儿就缺折了。

么父亲换了一把筷子让他撅折,他撅不动了。

父亲后来告诉他,你再有本事你就是那一只筷子,要学会与人合作。

所以越是聪明的孩子,越要学会这一点;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要重视这一点,包括我们的家长。

李玫瑾经典语录30句

李玫瑾经典语录30句

李玫瑾经典语录30句李玫瑾教授作为中国有名的心理学教授,长期从事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其说的有些话虽然听着刺耳,但实际一针见血,直戳痛处。

下面是她的30句经典语录:1、12岁以前,你的话在孩子眼里是黄金;12岁以后,你的话在孩子就是垃圾,他已经长大了,听了十几年了,你说的那些道理他都懂。

2、教育孩子,小时候要斗勇,长大后要斗智;除了爱孩子之外,还要让孩子有敬和畏,敬来自于怕,得先怕,他才会敬;他不怕,就不会敬。

3、你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决定了他对你的态度。

如果你用尊重的语气,那他就对你尊重;如果你不尊重他,他就不会尊重你。

4、孩子在6岁前就要管好,不然以后就管不了了。

孩子4岁时你拒绝他,他最多是在地上打滚,等大了你拒绝他时,他就会懂得离家出走,服毒自杀了。

5、二胎家庭两个孩子发生争执怎么办?不要把精力放在护小的上面,而是教育老大。

6、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被善待过,你就不要指望他成年后会善待这个社会。

7、孩子的问题一定跟父母教育有关,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其实问题早就有了。

8、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孩子也一样,12岁之前称为依恋期,需要家庭教育;12-18岁称为青春期依恋期,需要社会的参与。

9、孩子1岁以前,甚至是3岁之前,最好由母亲亲自抚养,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心理资本。

10、有些人脾气暴躁,容易激动;有些人平和大度;前一种人早年抚养是亏欠的;后一种人早年抚养一定是非常到位的。

11、孩子的心理成长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我宁愿我的女儿上不了名牌大学,也要她过得快乐。

所以,孩子放学时不要追问他学得怎么样?而是问他过得怎么样。

12、真正的养育过程,肯定是唠叨的,这叫有亲情抚养。

言语发育和社会性发展、认知等能力都会在有亲情抚养和无亲情抚养的背景下表现不同。

13、青春期的孩子,教育方式一定要改变,有些话说到了就可以;有些错误他知道就行了,不一定非要逼他承认,青春期的孩子承认错误很难得;不要和他争执,到最后逼得他对你不敬。

14、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里有儿子的,更要多吃些苦,逆子的产生往往是你对他百依百顺造成的。

李玫瑾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

李玫瑾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

李玫瑾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
1. 勇敢面对挑战,才能收获成长和成功。

2. 每一次努力都是一种进步,不要轻易放弃。

3. 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4. 拥有梦想是一种幸福,努力实现梦想是一种勇气。

5. 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

6. 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7. 每一次努力都是一种投资,未来的收益会超出你的想象。

8.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

9. 拥有激情和坚持,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10. 不要抱怨现状,而是积极行动去改变它。

11. 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不要放弃学习的机会。

12. 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被他人的眼光所左右。

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李玫瑾东书房创享会 2021-12-05 09:54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77级,1982年1月任教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担任过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学科带头人,晋升为专业技术二级警监。

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研究特长:犯罪心理分析及画像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研究;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原题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在央视节目《开讲啦》的演讲演讲者:李玫瑾转载自中华好学者我今天讲的题目,实际上不是心理学。

我在这段时间内,根据我的工作以及我的研究,和我的感悟,我有一个话题想讲,叫“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因为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我觉得我们现在娱乐的,已经很丰富了,我们的国学也很丰富,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哲学,好像有点冷淡,那么它到底跟我们的世界、跟我们的人生、跟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所以我想今天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我想先从一个案件的调查来说起,这个案件的犯罪人他不光体力超常,而且他非常聪明。

这个聪明,我们从他作案的当中来看。

他最开始他说我要挣钱,我要做大案,那大案是什么呢?他骑自行车外头去找,他就走到一个冷库那儿,正好看到老板在收海鲜。

大家知道收海鲜,他那个钱币都是一沓子一沓子,放在桌上的,过完称以后,两沓子就给出去了。

结果这小子一看说,这老板有钱。

于是他晚上和他几个同伙,跑到人家老板家里头,把人家绑架以后,让人拿钱。

后来老板说,我的钱都在冷库,于是就带着他去冷库。

把钱拿完以后,他拿到钱很高兴,他就把老板给放了。

结果没想到,老板马上就报警了,结果他那两个同伙,因为当时没有电话联系,还在家里等候,结果被警察抓了。

抓了以后他很气愤,躲过风头之后,他想来报复这个老板。

于是他在别的地方,和他的同伙弄了一把枪。

李玫瑾:帮助孩子寻找他的价值

李玫瑾:帮助孩子寻找他的价值

李玫瑾:帮助孩子寻找他的价值
作者:暂无
来源:《家教世界·V家长》 2019年第9期
文/李玫瑾
“寻找价值”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天赋,天赋有时候你不替孩子寻找,可能
他一辈子都不知道,比如弹钢琴,我们从小到大,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人家里是没有钢琴的,
保不齐这里面就有一个优秀的钢琴家,可惜没有被发觉。

人的价值是随年龄和空间而变的,变化可以在家庭、学校、社区、单位和社会中,范围非
常大,所以条条道路通罗马。

第一,价值不在大小,在于孩子能否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价值不在挣钱多少,而在能否被人发现和认可。

有的人很有本事可是他不被人认识,所以他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因此你不能说他挣钱少就没有价值。

第三,价值不在远近,而在彼此能否相互的需要。

这是一个互补的关系,就是你需要我,
我需要你,我通过你来体现价值,彼此是相互的需要,因为价值有不同的类型。

第四,价值不在一时,它可以在努力当中有增有减。

有些价值可能你现在看不出来,但是
随着时间的变化你会发现他可能很擅长或者不擅长,价值大的可以留下作品,小可以留下欢声
笑语。

比如有些人愿意思考,可以写很多的东西;有些人所到之处会让周围人欢声笑语非常快乐,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帮助,这也是他的价值。

第五,大可报国(社会受益),小可报恩(父母受益)。

总之,想要让孩子们向阳生长,父母要给予阳光和空间,要以引导与尊重为重点,而不是
包办和管制为中心。

李玫瑾:爱唠叨讲大道理的,多是低层次父母,高级父母这样教娃

李玫瑾:爱唠叨讲大道理的,多是低层次父母,高级父母这样教娃

李玫瑾:爱唠叨讲大道理的,多是低层次父母,高级父母这样教娃不厌其烦的一顿唠叨、讲了一通大道理,结果却发现孩子仿佛一个字都没听进去,于是我们质问孩子:“你到底有没有在听?”“你是不是拿我的话当耳旁风?”最终,我们觉得“孩子真不懂事,一点儿也不懂我们的良苦用心”,把自己气到够呛。

这是不是你的真实写照?但是,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认为:孩子6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但是孩子十二岁以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他听不进去的。

孩子会觉得我已经大了,你说的那些东西我都懂。

李玫瑾教授还表示道:爱唠叨讲大道理的,多是'低层次父母',高级父母这样教娃。

•01 不过度关注、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想想你为什么唠叨、跟孩子讲大道理?是因为孩子犯了触犯原则的错,还是仅仅是因为你自己看不过去?我想后者是大部分吧!在这,胖虎爸想请您反思下:您是否因为自己内心过于焦虑,控制欲过强,而对孩子的控制、关注过多,对于孩子的每一件事都想要指手画脚呢?试图想要孩子什么事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呢?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高级父母会给孩子多一点的自主权,支持孩子自己去探索、尝试、犯错,而自己则是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只有等孩子真正需要自己的时候,才会插手孩子的事儿。

这样孩子能够得到真正的成长,家长也很省心。

•02 用有效的方式和孩子对话很多家长的唠叨,本质上是“抱怨”。

“你看看你的玩具,也不知道收一收”“天天就知道看电视,作业写了吗?”这些话,父母以为是苦口婆心,但是于孩子而言,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是直接自动屏蔽!高级父母会用有效的方式,和孩子对话,停下自己手里的事儿,走到孩子的面前,让孩子也停下手中的事儿,然后直接告诉孩子你的要求:“你的玩具可以收拾一下了。

”“好好吃饭!”当你把批评指责、抱怨,换成具体、干净利索的指令,孩子会变得更加有执行力!•03 尊重孩子的发声,引导孩子变听为说很多家长总是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孩子指手画脚,次数多了,孩子知道:反正你也只是在讲述你的说法,我不听也得听。

李玫瑾:6岁前要做抗挫折锻炼,推荐3个方法,有一种家庭行不通

李玫瑾:6岁前要做抗挫折锻炼,推荐3个方法,有一种家庭行不通

李玫瑾:6岁前要做抗挫折锻炼,推荐3个⽅法,有⼀种家庭⾏不通原创蓁蓁宜⼈2021-04-14 19:39:02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在童年吃得苦越多,他成年后的承受⼒就越好。

现在家长们都⽐较重视“挫折教育”,但⼜对挫折教育存在⼤量误解。

有些家长会认为,如果孩⼦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那么挫折教育就是成功的。

毕竟那么⼩的孩⼦,要学四、五个项⽬,每个都挺难的,如果孩⼦成功克服学习上的难关,成为“学霸”,是不是以后就不怕挫折了呢?这是个极⼤的误解,家长们越早知道越好。

李玫瑾教授也说:忧天忧地、跳楼⾃杀的孩⼦,都是学习特别好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难道学习中的困难,就不叫困难?孩⼦明明克服了⼤量困难,才成为了学霸,为啥抗挫折能⼒这么差呢?电视剧《陪你⼀起长⼤》正在热播,其中有个典型的学霸家庭:爸爸顾佳伟是商界精英,能挣钱,要求⾼;妈妈林芸芸是全职主妇,主要负责⼥⼉的学习;⼥⼉新⽉,鸡娃代表,英语、法语、芭蕾、钢琴,她样样精通,是幼⼉园家长们羡慕的对象。

就是这样⼀个幼⼉园的⼩学霸,她却撒谎成性,不肯认错。

这是谁的责任呢?⼩⼼孩⼦丢了“⼼”新⽉不能代表所有学霸,但她的情况,还是具有⼀定的典型性,我们就拿她的情况来分析⼀下,为什么成绩好,⼼理素质不⼀定好?新⽉的爸爸顾佳伟有句⼝头禅:“新⽉,⼀定要拿第⼀!”这话可不仅仅是在快考试的时候说,他拿这句话当成“早上好”来说。

只要跟孩⼦见⾯,必定要问成绩,同时扔出⼀句“新⽉⼀定要拿第⼀噢!”由于家⾥的收⼊全靠顾佳伟⼀个⼈,所以作为全职妈妈的林芸芸,在家完全没有话语权,家⾥秉承爸爸的⾼标准严要求政策,连空⽓都是紧张的。

新⽉如果样样第⼀,家⾥就其乐融融,但凡有⼀点技不如⼈,顾佳伟就会训妈妈、训⼥⼉。

在这样的⾼压下,新⽉的确出落得很优秀,但也养成了孩⼦“脆弱的内⼼”。

新⽉不敢⾯对⾃⼰的错误,因为⾃⼰不可以出错,必须是完美的。

⼀旦真的犯错了,新⽉就会⽴即撒谎,来逃避错误。

⽽妈妈林芸芸也没有任何办法,因为孩⼦的错误不能公开,否则⽼公就会⼤发雷霆,⽇⼦就没法过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玫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主持人语:生活中常听到做父母的抱怨,有的说孩子从来不跟我说太多的话,有的说孩子最近总偷我的钱,有的说孩子刚初中就谈恋爱,说他两句就闹自杀,还有的说孩子每天就玩电脑什么都不干,更严重的还要离家出走……李玫瑾教授今天告诉我们,在孩子这些反常行为的背后,根源其实来自对孩子早年教育的忽略和缺失。

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恩情,不是生育,而是陪伴他成长。

嘉宾:李玫瑾,女,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

现为犯罪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组长,二级警监。

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实录: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大的恩情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

我们的父母也都爱孩子,所以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问题,因为虎毒不食子,爸爸妈妈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

可是我想说的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很多社会的问题都可归结于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结于哪儿呢?归结于人的早年。

A 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首先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表现的问题有滞后性,很多案件表现在成年,但他的问题不在成年。

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

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更有钱,结果他奋斗完了以后的结果是一无所有。

我们讲心理的问题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很好地发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很多人不太赞同这个观点。

我记得最早有一次在全国家庭教育会上,当时有个领导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我说对不起,你让我说,我就要这样说,而且要说到所有的地方。

抚养人对被抚养者,首先你有他生命的决定权,第二你有他物质发展的提供权利,第三你对他照顾的程度也是你决定的,第四他的个性完全是你造就的,所以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身边大人的问题。

我又用了另外一段话,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我经常遇到一些案件,有记者给我打电话说,“李老师怎么样来教育这些孩子们?”我说你错了,现在不是教育孩子们,而是教育身边的大人。

有一个老总,咱们国内品牌的一个老总,通过《今日说法》的记者找到我说,“李老师,我这儿子老偷钱,我想领他来见见你。

”我跟他电话里讲,你儿子不用来,你来就行。

什么意思?问题在你的身上,不在孩子的身上。

B停下来陪他,或许孩子还有救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亲自陪伴。

在珠海曾经有一个父亲很有本事,通过几年打拼,存了家财百万。

但当他回到家时发现儿子已经长大,逃学,惹是生非,最后怎么办呢?父亲开始管,但根本管不了,听说湖北有个专家叫何华彪,曾经把一个网瘾孩子给治好了,于是马上领着孩子到那儿去,啪,10万块钱拍出来,这孩子交给你了,你负责把他教育好。

这个父亲的行为当时被报道出来,我看到后还写了一篇博客,我说,可怜的父亲应该把10万块钱当做自己的工资,你把所有的事停下来,你这儿子没准还有救,你得亲自陪他,不能把他交给别人。

概括三句话,一,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陪伴孩子的时间。

第二,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

从小事做起,比如6岁的孩子扫地,收拾屋子,10岁的孩子洗菜、摘菜。

现在有多少家庭让孩子做这个?没了。

你就好好学习,别的你都不用管了。

结果发现他学好了,却变成了一个自私鬼。

第三,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带孩子。

C没有人性的教育杀人不眨眼家庭教育的理念,人性的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大家肯定会说,什么叫人性?人性这词太大,太复杂,其实我讲人性的东西最基本的就是情感,是人性中最基础的。

我们有很多的高材生,做的一些行为让大家真的摇脑袋。

比如说北大曾经有一个化学系的女孩,不明原因中毒,送到医院,查不出来,最后通过别国的科学家知道这种症状叫铊中毒,但她已经错过了治疗的关键期,终身残废,到现在凶手是谁不知道。

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就是她的同学干的。

你看,学了知识杀人不眨眼,这就叫没有人性的教育。

人性先是从小的相依,你给孩子哺乳,在他成年后告诉他你对他的眷念。

然后人的情感,任何人彼此之间的支撑。

马加爵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真的很感慨,真的为他惋惜。

他极其聪明,悟性很好。

在逃亡期间,他在海边录了一些话,其中有一段是讲给大姐的,他说大姐你一直这么关心我,但我从来不跟你说太多,不愿跟你说真心话,我这人就这点不好,心里想的总不说出来,但现在我告诉你,我有一个问题想不通,那就是人活着究竟为什么?一百年前没有你,没有我,一百年之后,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现在我明白了,人活着在于人生有真情,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我知道我错了。

马加爵的话让我感慨什么?想想人这一辈子,首先生命是有爱才有的,对吧?然后你一出生,吃喝拉撒全靠别人,能活下来是因为有人没有白天黑夜地照顾你,那是恩情。

你长大的每一天,有多少人给你提供支撑啊?你吃的,用的都是爸妈做的吗?不是,那是全社会很多人努力才有的,是一个社会支撑的。

整个社会的支撑就是一份情,包括友情,成年以后爱别人,爱自己的孩子。

人的一生没有情的话,不就成为一个纯吃纯拉的动物吗?马加爵这番话,是到了绝境体会到的领悟。

二战后有位中学校长,侥幸从集中营里逃了出来,他给所有老师写了一封信,说我亲眼见到了人类不应该见到的事情,毒气室由专业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高中生大学生枪杀焚烧,看到这些令我怀疑教育是为了什么?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可以制造出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

D善良既救别人也是自己的福分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性格这个东西,现在越来越被忽略,所有家长一问我问题就是我这孩子学习分数怎么样,我孩子上什么学校怎么怎么样,同事之间只要谁家孩子高考,就问考上没有?考哪个学校?我从来不问人家这样的问题,这让人很难受。

因为智力是天生的,不是教出来的。

所有伟大的科学家,你看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好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爱迪生从上小学、中学就开始被老师排斥,说这孩子根本就不适合教育。

这是天赋的。

什么是后天可为的呢?那就是性格。

一个人成年后,在厨房里做厨师和在实验室里做科学研究,本质上没有差别,都可以养活自己,都可以活得很有尊严。

差别是什么?是这个人可爱不可爱,能不能帮助别人,对别人是否有爱心,而不是说他所到之处大家很痛苦。

很多犯罪的人,他之所以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虽然我们需要聪明,需要分数,需要学历,但那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很善良,这种善良既救别人,也是他自己的一个福分。

有些人很傻,傻得大家都可以占他便宜,但正因为大家都占他的便宜,大家发现你不用躲他,结果这个傻人身边也有很多的人。

相反,很多人很精,所有便宜都让他抢先,周围的人跟他在一块都吃亏,所以大家都离他远远的,这个人身边最后没有什么朋友。

E不被尊重的孩子怎么尊重别人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要给孩子自主的选择权。

我经常遇到很多咨询,问,我这孩子现在马上要考大学了,你说他考什么专业?我说我不是神仙,我离你孩子八竿子远,我怎么能告诉你他考什么专业?他又问你认为哪个专业更有发展?我说哪个专业更有发展不见得适合他,你得问孩子自己想干什么?天津有个案子,杀奶奶,杀妈妈,为什么?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上了大学后学得很痛苦,一个学期下来好几门不及格,跟家里要钱补课,要了钱他又上网了,回去没法交代,最后就杀亲。

所以我认为很多家长问我,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怎么样,我一听这个话,不对劲,你的孩子多大了?21岁了,大四了,按理说应该怎么怎么样。

我说你累不累呀,不知道法律规定吗?18岁就是成人了,成人什么概念?他有所有的权利了,民事权利,刑事权利,政治权利,所有权利都有了,爸爸妈妈只有听他的份了,没有管他的份了。

这个事情可以商量,我的建议是什么,比如你找一个对象,你应该找个什么样的,但绝对不说不能找她,肯定孩子跟你势不两立。

很多孩子从小不懂这个权利,大了的时候已经变成一个非常叛逆的人,这种孩子一定跟父母的失误有关,父母的失误一定是独裁。

一个从小没被尊重的,没有感受快乐的人,他不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一个没有被亲人善待过的人,怎么会去善待别人?同样他不被尊重,他怎么会自尊?怎么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呢?成年人给了他什么,他就回报给成人什么。

我有大量实例,父母很爱孩子,爱你不商量,不商量得很惨烈,最简单的,你到人家那儿吃饭,你不喜欢吃肉,可对方给你夹了一盘子的肉,你说那是什么感觉?你咽又咽不下去,不咽你盘子里全满了,这就叫爱你不商量。

所以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要去体会孩子的心理,这特别重要。

孩子行为应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北京的中学老师关成华在书上写了一句名言,我也非常赞同,他说大人们好好学习,孩子们才能天天向上。

原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送给孩子们的,现在变了。

补白:怎样培养孩子的性格第一,3岁前是情感的抚养,他痛苦的时候你要帮助他。

3岁之后孩子会说话了,他不说话,这东西你不给我,我就跟你闹。

所以3到6岁要立规矩,第一件事就是要教会他不能任性。

第二件事,防止自私。

人天生都是把饭往自己嘴里送,但我们要告诉孩子,生活中有别人。

当他5岁左右,他说我要跟你们一块吃,可以,但只要你上桌,就立下规定大人不吃,你就不能吃。

让孩子知道,我难受的时候别人也难受,这就是他人的概念。

最后一个,要防止娇气,孩子小时候一定要有一项体育活动。

因为我是搞心理学的,我经常讲,很多抑郁症不是纯心理的问题,是生理问题。

因为看到有些大学生抑郁自杀,其实抑郁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是感觉困乏,心理刺激缺乏,还有一个就是体力活动不足,脑力活动过度。

孩子要从小养成一个运动的习惯,不是运动的爱好,而是习惯。

习惯什么呢?也就是说,从小让他学会一项运动,比如游泳、长跑。

我认为体育有两个优点,一就是人在生长过程中,神经系统需要运动来发育,第二他在运动发育过程中会更加协调。

我讲这些训练都是性格的训练。

如果这个孩子6岁,把这几项全部做了,你这孩子上学肯定顺利。

第153期:心理专家聊6岁前心理抚养很重要访谈文字实录:主持人王莹:亲爱的新浪网的网友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的《亲子大讲堂》节目,我是主持人王莹。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聊的话题是:有关未成年人的心理抚养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