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的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
催眠术入门常识
![催眠术入门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01b0860fba1aa8114431d96c.png)
1 催眠术入门常识[转载]催眠术”这个名词多少年来我们是只知其名而不知其详,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甚至将催眠术与封建术数等量齐现,将它列入必须“扫荡”的迷信活动之列。
那么催眠术究竟是怎么回事,它能解决哪些问题呢?睡眠和做梦恐怕是人类最早意识到的精神现象了,千百年来它启发了许多学者去揭开其中的秘密,并希望利用它。
催眠术逐渐形成一门学科恐怕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正如本书中谈到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曾深入研究和实施过催眠术,他也是最早研究“梦”的学者之一。
而在弗洛伊德之前就已有人实际应用过催眠术了,尽管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
在我国古代有“托梦”之说,译者以为那实际上指的就是催眠过程。
从催眠术的实施过程看,它并不神秘,那些将人诱导进催眠状态的手段利用的就是人们共有的精神反应。
所以重新认识催眠术,还催眠术以本来面目,应当是科学工作者的义务。
这本小册予是有关催眠术的发展历史和具体应用的知识性读物,作者是日本一位颇富阅历和学历的心理学家。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难初步了解催眠术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究竟能解决那些问题。
催眠术的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治愈相当多的精神疾患,同时它还可以作为治疗其他疾病的辅助手段。
它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昂贵的费用,但是对实施催眠术的催眠师来说,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热心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条件有时会决定治疗的成败。
诚然,催眠师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左右进入深度催眠状态的患者,正因为如此,催眠术的实施就必须在严格的法律监督之下进行,不可视为儿戏。
此外,过分强调催眠术的效用也是不对的。
事实证明,催眠术不是包医百病的手段,它的应用范围是有限度的。
目前,国外许多学者仍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催眠现象,以期利用这一现象。
有人发现,在催眠状态中人的记忆力板佳,甚至可以在几天之内把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灌输”进被催眠者的大脑之中,倘若真能做到这一点,人类的“有效”生命就大大延长了。
睡眠与催眠不是一回事。
但有相近之处,那么能不能通过自我催眠,大大缩短占人生三分之一的睡眠时间呢?我们还可以提出许多设想。
催眠术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催眠”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催眠术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催眠”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13b7852e518964bcf847cfd.png)
催眠术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催眠”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一、催眠的含义1催眠的定义(1)1965年,英国医学会把“催眠”定义为:“由他人引起被试一时性注意改变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被试可以自然地产生或由言语或其他刺激产生多种不同的现象,如意识和记忆的改变,暗示性增加,出现一些非同寻常的反应和观念,另外还能出现感觉缺失、瘫痪、肌肉僵直,血管运动变化等。
”(2)台湾著名催眠大师廖阅鹏认为,催眠是当我们被某些连续、反复的刺激,尤其是语言的引导,使我们从平常的意识状态转移到另一种意识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会比平常更容易接受暗示。
(3)1986年出版的《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催眠的定义是:“类似于睡眠,但对刺激尚保持多种形式反应的心理状态。
被催眠者似乎只与催眠者保持联系,自动地、不加批判地按照暗示来感知刺激,甚至引起记忆、自我意识的变化。
暗示的效果还延续到催眠后的觉醒活动中。
”(4)催眠是一种注意力范围被集中缩小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建议性和暗示性可以被极大地提高。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有关催眠的定义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毋庸置疑的是,从各种不同的定义来看,我们认为,催眠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暗示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其发出的信息后,作出相应反应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只是人在被催眠的状态下,更加容易接受暗示而已。
2催眠术的历史简介催眠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埃及时期,古希腊与古埃及都有催梦中心,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宗教,波斯的魔法,都有催眠术的踪影,可见催眠的历史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产生和发展。
现代的催眠术开始于18世纪,当时的维也纳医生麦斯麦发明了一种叫做“麦斯麦术”的治疗方法。
他认为,人生病的原因是因为体内的磁气失衡,于是,在他的治疗室里,摆着一个装有铁屑的桶,从中通出一些金属棒,麦斯麦让病人手扶金属棒,并告诉他们桶里的磁气可以通过金属传导到人的身体来治疗病症,麦斯麦治疗的方法看上去十分奇特,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经过这样的治疗,很多人居然病愈了,但令人遗憾的是,连麦斯麦本人也搞不清楚“麦斯麦术”真正的科学原理。
催眠疗法的作用
![催眠疗法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df95fc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6.png)
催眠疗法的作用生活很多人都听说过催眠疗法,它是通过自我催眠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控制心身状态和行为的一种心理疗法,以下店铺为你推荐的催眠疗法的作用,希望大家喜欢。
催眠疗法的作用什么叫催眠疗法通过言语暗示或催眠术使病人处于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状态),然后进行暗示或精神分析来治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患者所具有的可暗示性,以及患者的合作态度及接受治疗的积极性是催眠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催眠疗法的起源发展我国着名催眠治疗家郝滨老师在其着作《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中,把催眠的发展分为神学时代、流体力学时代和心理生理时代三个时期。
最早施用催眠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是1775年奥地利的麦斯麦(F.A.messmer),他用磁铁作为催眠工具,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Animal magnetism)来解释催眠机理,直到1841年英国外科医师James Braid对催眠现象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治疗者的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类睡眠状态,并借用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词改为“hypnosis”(催眠),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
催眠疗法的作用睡眠可以帮助改善深度睡眠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参与者只会被问到在接受催眠之后觉得自己睡得有多好或有多糟。
但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瑞士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一群健康的年轻女性的大脑活动进行检测,来测量催眠的影响。
这些年轻女性在听完催眠暗示后睡了90分钟,其中对催眠最为敏感的女性有80%的时间处于深度睡眠。
首席研究员、苏黎世大学的MarenCordi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个结果对有睡眠问题的患者和老年人有很大作用。
”和许多睡眠诱导类药物不同,催眠没有不良的副作用。
催眠可以缓解肠易激综合症症状APA 报道,2003年一项研究中,204位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中,71%的人在经过12周的催眠课程后症状得到改善。
国家为什么禁止催眠
![国家为什么禁止催眠](https://img.taocdn.com/s3/m/ca0cdc2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6.png)
国家为什么禁止催眠最近,美国催眠治疗师协会(BSIA)发表声明称,将不再对中国催眠疗法进行注册。
据了解,由于没有中国版的 MDT (Management Detection Training,即精神分析法)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和应用,导致中国的一些医院、诊所或其他机构对催眠疗法的使用存在误解。
因此中国停止对本国催眠疗法的注册。
声明还表示:“在国外医疗机构被视为违法行为并且在国内被认可时,其行医资格仍将受到法律保护。
”此举表明催眠疗法将彻底告别美国等西方国家。
此外, BSIA还呼吁“应尽快建立一个对所有机构开放、包容和尊重的法律环境。
”这是我国首次明确承认催眠技术在中国应用,也是世界上首次正式承认。
那么,我国目前是否禁止催眠在中国传播?一、催眠疗法缘何在我国被限制?众所周知,催眠疗法是精神分析学的一个分支。
该疗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最初是以精神分析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催眠技巧将人的意识与潜意识进行融合后,帮助病人解决问题。
由于其安全、有效,所以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和临床治疗。
催眠疗法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其中有很多已成为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心理行为问题研究手段。
为了解决社会上对患者精神健康造成的一系列隐患以及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对催眠疗法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精神健康意识水平的提高,心理卫生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但近年来中国医疗资源缺乏、社会上对催眠疗法存在诸多误解、催眠术中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等问题也引起了政府及专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对催眠治疗进行规范化训练和发展已成为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之一。
由于存在误解和安全隐患等原因,2013年11月13日国家卫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禁止催深度睡眠治疗和诊断治疗,并强调“将加强诊疗规范和医疗行为管理”。
1、哪些情况下催眠治疗不允许?催眠治疗的主要作用是对人的潜意识进行调整、干预和治疗。
目前国内对脑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研究已经十分成熟、完善。
心理咨询师与催眠术
![心理咨询师与催眠术](https://img.taocdn.com/s3/m/4d14c4ea4afe04a1b071de5a.png)
心理咨询师与催眠术催眠术作为治疗的一种手段,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之一。
对于焦虑、紧张、恐惧、失眠等一些心理症状,催眠术有着特殊的治疗效果。
有人说它神奇,有人说它表现出来的特殊功能不可理解。
确实,有时连催眠师自己都无法解释。
通常人们认为,催眠就是通过一定手段让人睡眠。
这是对催眠的一种误解。
催眠不同于睡眠,催眠状态下的睡眠质量远远高于普通睡眠。
有人说一个小时的催眠相当于若干小时的睡眠就是这个道理。
催眠状态下的人,他的潜意识始终与催眠师保持联系。
虽然醒来以后,被催眠者也不能或不能全部回忆,但他同催眠师的单线联系一直没有中断过。
催眠状态分为浅度、中度和深度三种。
中度和深度治疗效果较好。
催眠没有任何副作用,甚至对于人的记忆、思维发展都有非常好的功效。
催眠状态下的人,有时会做出平常所不能做出的行为。
比如,一位女孩子正常状态下提不起二十五千克的重物,但在催眠状态下,按照催眠师的指令,她却可以轻松提起,这样神奇现象还在进一步探讨之中。
有人说,催眠其实就是一种暗示,我认为这是对催眠的一种浅显了解。
暗示是手段,而不是催眠的全部。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催眠虽然被种种神奇的外衣所包裹,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催眠,能否催眠要与你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与自我放松程度决定。
并且非常重要的是催眠状态下所反映出的记忆等并不一定准确,换句话说催眠状态下的人是易感的人群,容易受到影响。
心理咨询师认证的适用人群教育工作者中小学辅导员大学心理学老师新闻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医学工作者思想政治(党政工团青妇)工作者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公安司法干警公共关系工作者慈善机构管理人员倡导生命品质、关注自我成长、追求心身健康的社会各界有识人士只要是老师都可以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学习一些心理咨询师方面的课程也是必要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从来访者及家属等信息源获得有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成长、人格发展、智力、社会化及家庭、婚姻生活事件等进行全面评估,概括心理和生理测查;根据心理发展史和心理生理测查的结果,对来访者作出心理诊断,制定心理治疗计划,并指导实施;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来访者有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时应及时请求会诊或转住其他专科。
【催眠原理】廖阅鹏老师:催眠的7大用途
![【催眠原理】廖阅鹏老师:催眠的7大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239ffca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2.png)
【催眠原理】廖阅鹏老师:催眠的7大用途一、治疗精神官能症、身心病。
尤其是因为心理失调所引起的生理症状,有非常好的效果,只要运用催眠帮助病人从心理障碍释放出来,就能使生理疾病痊愈。
根据医学界的研报,催眠术对于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高血压、偏头痛等等,都存有较好的化疗效果。
二、催眠是一种有效的止痛方法。
有些人由于为麻醉药物脆弱,无法采用药物麻醉,这时候,催眠术就是应该考量的方法。
在美国的妇产科、牙科,都有许多催眠止痛的成功案例。
催眠的确可以提高我们的忍耐疼痛的能力。
在深度催眠中,催眠师可以用针去刺受术者的手腿,而对方毫无感觉。
在日常生活里,像是小孩子有时在玩游戏摔倒了,他正情深意切的时候,妈妈就在一旁回前他的头,说道:「乖乖,呀!一点都不能苦,一点都不能苦!」咦!小孩感觉一下,被妈妈催眠了,他真的不觉得痛了,于是他笑了,不但不哭,反而又继续开开心心地玩。
所以,做妈妈的人其实也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催眠她的小孩。
在这里,我必须对催眠术消炎多说道几句话。
通常的药物麻醉,就是阻断了疼痛的神经讯息的传导,大脑没拒绝接受至苦的讯息,所以我们当然不能真的疼痛。
可是催眠时,疼痛的神经讯息仍然会传到大脑,但是当事人却没有痛的觉觉,我们可以推理得知,这个疼痛的讯息,被我们更高的意识中心否定了。
也就是说,其实,痛不痛就是由我们自己去同意的。
这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大辨认出!我们的感觉,其实就是由我们的观点去同意的,我们的心灵具备不可思议的奇妙力量!同样地,在催眠中,我们可以被引导出各种幻觉、记忆的无限回溯、表现各种能力,我们可以大胆地说,我们所接收到的世界的形象、自我的概念,都是由自己来决定的!佛法说:「万法唯心造。
」新时代的理念说:「你创造你自己的实相。
」的确是有道理的。
三、协助抑郁的人难入眠。
许多失眠的人,越想睡着,反而越睡不着。
催眠可以帮助我们很快达到身体与心理的放松,自然而然地就睡着了。
有些人习惯喝安眠药去协助入眠,但是,大家都晓得,安眠药虽然可以并使人入眠,可是并无法睡得很甜长且,往往睡觉了很久,第二天醒过来以后还是存有睡觉不饭的感觉。
催眠术能够调节人脑电波和意识状态
![催眠术能够调节人脑电波和意识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bb00fa9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1a.png)
催眠术能够调节人脑电波和意识状态催眠术(Hypnosis)是一种利用建议和专注力来改变人的意识状态的技术。
过去几十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催眠术对人脑电波和意识状态的调节作用。
虽然催眠术的确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催眠术可能对人的脑电波和意识状态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催眠术对脑电波和意识状态的调节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催眠术对人脑电波的影响。
多项研究表明,催眠状态下的人脑电波呈现出特殊的模式。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在催眠状态下,人脑电波的频率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绕顶呈现出明显的θ波或δ波,并伴随着α波的减弱。
这种脑电波模式常常与轻松、放松的状态相关联,进而导致人的意识状态发生改变。
其次,催眠术对人意识状态的调节效果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关注。
意识状态是指个体对内外环境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催眠术可以通过建议和专注力来改变个体的意识状态。
在催眠状态下,人往往更容易进入一种深度放松和专注的状态,这可以使人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处理发生改变。
一些研究发现,在催眠状态下,人们对于疼痛和焦虑的感知可以减弱,同时对积极建议和暗示更加敏感。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催眠术可以通过影响人的意识状态来改变对不同刺激的感知和处理方式。
进一步研究发现,催眠状态下的人脑实际上处于一种意识状态和非意识状态的交替之中。
意识状态(conscious state)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感知和参与的心理活动,而非意识状态(unconscious state)则是个体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心理活动。
催眠术可以使人进入一种特殊的非意识状态,也被称为“催眠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虽然人们可能并不完全失去意识,但对于外界的感知和对内部的自我反省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这种意识和非意识状态的转换可能与人脑电波的改变密切相关。
然而,尽管催眠术对人脑电波和意识状态的调节作用得到了一定的科学支持,但其确切的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有关催眠术的研究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是难以区分催眠术本身所产生的效应与个体对建议和暗示的反应之间的关系。
催眠术是真的吗 关于催眠的科学小知识
![催眠术是真的吗 关于催眠的科学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1e376afa98271fe900ef9b4.png)
催眠术是真的吗关于催眠的科学小知识关于《催眠术是真的吗关于催眠的科学小知识》,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实中各种神秘的现象和社会中各种骗局,为催眠盖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电影里也有很多关于催眠的情景。
那么,催眠术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催眠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接下来小编将给大家解密催眠的秘密,朋友们请看下文介绍。
催眠术是真的吗一、催眠是不是无所不能催眠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催眠做为一种常用的医学诊断的技术,肯定会有它的局限性,比如对于精神病患者和抑郁症患者以及低感受性患者来讲是不适用的。
就催眠的治疗效果而言,也并非如同媒体渲染的无所不能,甚至可以开发过目不忘的能力(目前只有案例报道,可信度不高)。
有研究表明,催眠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在三个月后有明显下降。
这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有待于认知领域的推动发展。
对于我们来说,以开放的心灵、批判的态度来面对催眠治疗是明智的选择。
二、为什么有些人不能被催眠一般来说,95%的人都能够进入不同程度的催眠状态。
有些感受性低的来访者必须进行反复、长时间的诱导才能进入催眠状态。
还有极少数的人不能被催眠,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人:6岁以下的儿童,他们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精神病患者,他们畏缩、思维混乱、精力不够;智商小于70的低能者,他们无法理解催眠指导语;偏执狂,他们不信任、怀疑一切。
一般正常人只要选择合适的催眠师、在合适的环境下都能进入美妙的催眠状态。
三、怎么判断是否被催眠了很多的人们都认为被催眠肯定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历,可能会昏迷不醒。
在催眠结束以后,常常疑惑:“我真的被催眠了吗?”其实这些都是电影小说的误导,在轻度中度催眠状态下来访者的意识是清醒的,甚至比平常更清醒。
按照台湾催眠师廖阅鹏先生的临床经验,主要有三个标准可以判断自己是否被催眠:一是体验到潜意识接管的状态。
如在手臂上举指示中,来访者觉得自己的手臂自动举起来,好像自我意志并没有参与。
二是无法克服催眠师的禁止指令。
心理学与催眠治疗:催眠治疗的原理和效果
![心理学与催眠治疗:催眠治疗的原理和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c8e07c4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e.png)
心理学与催眠治疗:催眠治疗的原理和效果引言:-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催眠治疗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催眠状态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身心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催眠治疗的原理和效果,并讨论其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应用一、催眠治疗的原理:1. 定义催眠:催眠是一种放松和集中注意力的状态,通过催眠师的引导和建议,患者能够进入一个放松且易于接受思想建议的状态。
2. 催眠的状态:在催眠状态下,人们意识上的活动减少,同时对建议和指示更加敏感和易接受。
这种状态下,人们的大脑频率降低,进入阿尔法波节律。
3. 催眠的原理:催眠是通过改变个体的意识和思考方式来产生积极的心理效果。
催眠师通过提供建议和暗示来帮助患者调整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二、催眠治疗的步骤:1. 准备阶段:催眠治疗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催眠师与患者进行初步的交流,了解患者的问题和需求。
同时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和目标。
2. 催眠诱导:催眠师通过声音、肢体动作和建议引导患者进入催眠状态。
这可以通过声音轻柔的音调和患者的目视集中实现。
3. 催眠加深:一旦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催眠师会继续通过建议和暗示加深患者的催眠状态。
通过引导患者深度放松和专注于催眠师的声音,加强催眠效果。
4. 催眠疗程:在催眠状态下,催眠师会使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患者处理心理问题。
这可能包括图像化、回想、冥想等。
催眠师会针对患者的问题和目标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暗示。
5. 催眠唤醒:催眠师会逐渐引导患者从催眠状态中唤醒,回到清醒状态。
在唤醒过程中,催眠师会提供积极的建议和暗示,帮助患者自信和放松。
三、催眠治疗的效果:1. 视觉和听觉注意力的改变:催眠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放松思维并提高专注度。
这对于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控力薄弱的人特别有效。
2. 情绪和心理疾病的缓解:催眠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处理心理创伤、恐惧、压力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通过改变思维模式和增强积极认知,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
神奇催眠术
![神奇催眠术](https://img.taocdn.com/s3/m/9e518d64caaedd3383c4d3d8.png)
神奇催眠术大二这学期学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我的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论文。
当我拿到那张大约有三、四十个书籍名单时,我犯迷糊了。
由于我本人对政治,哲学之类的知识基本一窍不通,正当我发愁时,却看到了书籍名单中一个吸引我的名单——《神奇催眠术》。
是的,就是《神奇催眠术》。
大概从小时候就听说过催眠这个名词吧,自己也对这个方面的知识比较好奇。
于是,带着期待而又激动的心情的我,来到图书馆,借了这本由廖阅鹏学士著作的《神奇催眠术》。
说实话,在我看这本书之前,我自己对于催眠这个领域的理解是比较肤浅的。
之前的我,认为催眠就是想办法使人睡眠,是一种神经疲劳而引起的睡眠状态。
当然,了解的途径主要是从电视上看到的,这可能是我了解偏颇的主要原因吧!在系统的看过了《神奇催眠术》这本书之后,我对催眠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催眠是直接与潜意识沟通的艺术,是一门研究如何帮助人进入改变意识状态然后进行内在运作的学问。
说的有点复杂,其实这是廖学士概括的,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首先,催眠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它的艺术性在于人处于被催眠状态下,随着催眠师的催眠,人会处于一种很玄妙的境界,全身轻松,很大程度上与佛学有关。
我在后面会详细说明。
而催眠的学问性在于催眠的触类旁通,它是一门严谨的学问,而非搞笑好玩的,这与催眠秀又是两码事,这方面的内容我也会在后面详细比较说明。
其次,催眠讲到与潜意识的沟通。
催眠之所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技术,正是因为催眠能够直接打开横亘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那扇封锁的门,直接搜索深层的创伤、压抑、欲望以及久远的记忆,直接给潜意识输入新的指令,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
最后,讲到催眠帮助人改变意识状态后进行内在运作。
改变意识状态,是相对于平常生活里的普通意识状态而言,当我们通过某些方法,如静坐、服用某些药物、遇到某些意外、特殊的声光刺激,使得我们的意识状态开始改变、变动、转换、膨胀、扩大或飘移至另外一种意识形态,我们的认知模式、情感状态、与内在源泉的联结程度也跟着变异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对自己、对世界有很不一样的知觉。
催眠术真的假的
![催眠术真的假的](https://img.taocdn.com/s3/m/81cdfc1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c.png)
催眠术真的假的
催眠术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一种通过引导和影响个体的意识状态来实现治疗或改变行为的技术。
虽然有些人对催眠术持怀疑态度,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催眠术的核心是通过特定的技巧和方法,引导个体进入一种高度集中和放松的状态,称为催眠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个体的意识和注意力会变得更加敏锐,同时对暗示和建议的接受性也会提高。
催眠术可以用于许多领域,如心理治疗、医学、健康管理和个人发展等。
在心理治疗中,催眠术可以帮助处理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成瘾等问题。
它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模式、情绪反应和行为习惯,促进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催眠术并不是一种万能的解决方案,它的效果会受到个体差异、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催眠师的技能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催眠术也不应被用作欺骗或操纵他人的手段。
总之,催眠术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技术,它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如果你对催眠术感兴趣或有相关需求,建议你寻求专业催眠师或心理健康专家的帮助,以获得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或指导。
常用的催眠治疗方法
![常用的催眠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59fc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8.png)
常用的催眠治疗方法催眠治疗是一种通过引导患者进入放松状态,并利用暗示技巧来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它可以用于各种心理和身体问题的治疗,如焦虑、失眠、恐惧症、疼痛管理等。
在催眠治疗中,催眠师会与患者合作,通过声音和语言来引导患者进入放松状态,并用暗示技巧为患者提供积极的影响。
催眠治疗的常用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 深度催眠法:这种方法通过引导患者进入深度催眠状态,使其能够更加专注和陶醉于催眠师的指令。
在深度催眠状态下,患者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减少,更容易接受催眠师的暗示。
2. 像征催眠法:这种方法利用患者的联想和想象力来引导催眠状态。
催眠师会让患者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系列情境中,如美丽的花园、宁静的海滩等。
通过这种方式,患者可以获得放松和舒适的感觉,并更容易接受治疗的暗示。
3. 眼睛固定法:这种方法通过让患者专注于催眠师的眼睛或其他物体上,使其进入催眠状态。
患者会逐渐感到眼睛疲劳,进而导致放松和专注。
在这种状态下,催眠师可以给予患者积极的暗示,以促进治疗效果。
4. 自我催眠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教导患者学会自我催眠。
催眠师会通过指导和训练,使患者能够独立地进入催眠状态,并应用自我暗示来缓解症状。
这种方法对那些需要长期治疗或反复治疗的患者特别有用,因为他们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进行自我催眠。
催眠治疗的效果是个体差异的,有些人对催眠治疗的反应更敏感,而有些人可能对其效果不明显。
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催眠治疗应该由专业的催眠师来进行,他们具有相关的训练和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除了常用的催眠治疗方法,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技巧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音乐疗法可以通过听音乐来帮助患者达到放松状态;呼吸训练可以通过控制呼吸来调整心理状态;逐渐放松法可以通过让患者逐步放松不同部位的肌肉,来达到全身放松的效果。
总之,催眠治疗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催眠方法,并结合辅助技巧,催眠师可以帮助患者达到治疗的目标。
十种最常见的催眠术
![十种最常见的催眠术](https://img.taocdn.com/s3/m/8e13211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9.png)
十种最常见的催眠术催眠术,也称为暗示疗法,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手段,用来帮助人们克服压力、焦虑、恐惧和其他不良情绪。
它在过去一直被认为只适用于艺术家、演员或其他有利用催眠的专业人士。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催眠可能对帮助患者改善精神健康疾病也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催眠技术已经被临床心理医生广泛使用,以帮助患者更有效地管理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虽然存在许多不同的催眠技术,但以下十种催眠技术是最常见的。
第一种催眠技术是语言催眠技术。
它包括用正面语言向患者表达安慰和慰藉,以及用负面语言和暗示帮助患者更容易地改变他们对情况的看法。
第二种催眠技术是图像技术。
它包括将患者想象出令人满意和受欢迎的情景,以此来强化正面思维,改变自我认知。
第三种催眠技术是认知行为催眠技术。
这种技术使用认知行为干预,以改善患者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从而改变他们的情绪。
第四种催眠技术是自我催眠技术。
自我催眠技术是将自我催眠作为一种独立的疗法,而不是由外部指导者引导。
第五种催眠技术是群体催眠技术。
群体催眠技术将技术应用于一组人,以改善他们的认知模式和行为,帮助他们克服他们生活中的挑战或情绪紊乱。
第六种催眠技术是虚拟现实催眠技术。
虚拟现实催眠技术(VRET)是一种使用虚拟现实环境的催眠技术,它让患者通过护目镜置身于虚拟环境中,以帮助他们放松身心,获得更长久的精神支持。
第七种催眠技术是口头催眠技术。
口头催眠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对话和叙述,帮助他们改变他们关于情况的看法,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八种催眠技术是心理语言催眠技术。
心理语言催眠技术是用正确的心理及表达方式表达,以确保接受建议的渗透。
第九种催眠技术是深度催眠技术。
深度催眠技术是一种使用活泼的想象力和身体感受的催眠技术,它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抵抗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并实现生活中更大的和平与自由。
最后一种催眠技术是回归催眠技术。
回归催眠技术是一种将患者引导至过去曾经发生过的某个重要事件,以便通过对这个事件的反复重温和重新理解,帮助患者达到心理健康的结果。
催眠术是真的吗 关于催眠的科学小知识
![催眠术是真的吗 关于催眠的科学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642af69336c1eb91a375d59.png)
催眠术是真的吗关于催眠的科学小知识催眠术是真的吗一、催眠是不是无所不能催眠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催眠做为一种常用的医学诊断的技术,肯定会有它的局限性,比如对于精神病患者和抑郁症患者以及低感受性患者来讲是不适用的。
就催眠的治疗效果而言,也并非如同媒体渲染的无所不能,甚至可以开发过目不忘的能力(目前只有案例报道,可信度不高)。
有研究表明,催眠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在三个月后有明显下降。
这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有待于认知领域的推动发展。
对于我们来说,以开放的心灵、批判的态度来面对催眠治疗是明智的选择。
二、为什么有些人不能被催眠一般来说,95%的人都能够进入不同程度的催眠状态。
有些感受性低的来访者必须进行反复、长时间的诱导才能进入催眠状态。
还有极少数的人不能被催眠,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人:6岁以下的儿童,他们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精神病患者,他们畏缩、思维混乱、精力不够;智商小于70的低能者,他们无法理解催眠指导语;偏执狂,他们不信任、怀疑一切。
一般正常人只要选择合适的催眠师、在合适的环境下都能进入美妙的催眠状态。
三、怎么判断是否被催眠了很多的人们都认为被催眠肯定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历,可能会昏迷不醒。
在催眠结束以后,常常疑惑:我真的被催眠了吗?其实这些都是电影小说的误导,在轻度中度催眠状态下来访者的意识是清醒的,甚至比平常更清醒。
按照台湾催眠师廖阅鹏先生的临床经验,主要有三个标准可以判断自己是否被催眠:一是体验到潜意识接管的状态。
如在手臂上举指示中,来访者觉得自己的手臂自动举起来,好像自我意志并没有参与。
二是无法克服催眠师的禁止指令。
三是出现平常没有的能力。
其中的滋味只有亲身体验才能领会啦。
四、只有意志薄弱的人才会被催眠吗不是。
催眠与意志力没有关系。
意志力强的人可能注意力更集中,更容易被催眠。
临床催眠实践中,那些注意力集中、身体能够放松、想象力丰富的人更容易进入催眠状态。
被催眠是一种非常美妙的能力,催眠师只是引导被催眠者完成自我催眠。
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ebc084a10029bd64783e2c13.png)
催眠疗法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的恍惚状态。
催眠术就是心理医生运用不断重复的、单调的言语或动作等向求治者的感官进行刺激,诱使其意识状态渐渐进入一种特殊境界的技术。
通过催眠后的求治者,认知判断能力降低,防御机制减弱,表现得六神无主、被动顺从。
这时,暗示的效果比在清醒状态下明显,求治者的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可凭心理医生的暗示或指令转换,而对周围事物却大大降低了感受性。
在催眠状态下,求治者能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经历和体验,畅述内心的秘密和隐私。
换句话说,求治者在催眠状态下呈现一种缩小了的意识分离状态,只与心理医生保持密切的感应关系,顺从地接受心理医生的指令和暗示。
这样,心理医生对求治者运用心理分析、解释、疏导或采取模拟、想象、年龄倒退、临摹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
从1775年奥地利医生麦斯默(Mesmer,E·A)首次使用催眠术并运用于医疗到现在,催眠疗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像英国医生布雷德(J·Braid)、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以及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等,都对催眠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催眠状态下,由于人的大脑皮层高度抑制过去的经验被封锁,对新刺激的鉴别判断力大大降低,从而使当作刺激物而被应用的暗示,具有几乎不可克服的巨大力量。
催眠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催眠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向求治者说明催眠的性质和要求,把治疗的目的和步骤讲清楚,以取得求治者的同意和充分合作。
其次,要测试求治者的受暗示性程度。
这两点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尤其是后者,是决定催眠疗法疗效好坏的关键。
受暗示程度低或不受暗示者,一般不宜进行催眠治疗。
【催眠原理】失眠症的催眠疗法
![【催眠原理】失眠症的催眠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cd1be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2.png)
【催眠原理】失眠症的催眠疗法不了解催眠术的人常常会产生一种误解,认为催眠术就是催人入睡的技术。
其实,催眠术的应用范围绝不仅仅是治疗失眠症。
但催眠术也确实对失眠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失眠有多种类型,包括入睡困难、入睡后不能入睡、整夜处于半睡眠状态。
在失眠的治疗中,催眠师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不需要将受试者引入深度催眠状态,只要它进入浅催眠状态。
第二,直接诱导受试者进入催眠状态的建议通常没有很好的效果,但帮助他放松全身和心理尤为重要。
如果受试者的整个身体都处于放松状态,他们就可以自然安全地入睡。
暗示诱导的程序如下:--请把注意力集中在脚趾上。
渐渐地,你会感觉到你双脚的力量消失了。
你觉得很舒服。
继续体验,在你的双脚力量消失后继续体验舒适的感觉——请将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双膝,渐渐地,你会感到双膝的力气也消失了……两条腿不想动,完全不想动……感到非常舒服,双膝再放松……继续体验双膝力气消失后的舒服感觉……--请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腰部,放弃所有的干扰,体验腰部力量丧失的感觉。
你腰部的力量正在逐渐消失,非常舒适。
腰部力量减退后,你会继续体验到舒适的感觉——请将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肩部,肩部肌肉放松、再放松……肩部的力气消失了,渐渐地消失了,继续体验,继续体验肩部力气消失后的舒服感觉……--请把注意力集中在脖子上。
颈部肌肉放松,然后放松。
颈部的力量逐渐消失。
继续体验,在颈部力量消失后继续体验舒适感——请将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双手,渐渐地,你的两只手上的力气消失了……完全消失了,两只手感到很重,但又非常舒服……继续体验,继续体验双手力气消失后的舒服的感觉……--好的,你的整个身心现在已经完全放松了,你感觉非常放松和舒适。
现在你的眼皮越来越重。
你现在没有分心的事了。
你想睡觉。
你真的很困。
入睡失眠症不是十分严重的人,也可以利用自我催眠的方法来诱导自己进入催眠状态。
其整个过程与上述程序基本相似,只是自己既是指令的发出者,又是指令的执行者。
大脑会受催眠“诱惑”吗?
![大脑会受催眠“诱惑”吗?](https://img.taocdn.com/s3/m/6c6446fcfd0a79563c1e72ea.png)
龙源期刊网 大脑会受催眠“诱惑”吗?作者:沈英甲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7年第09期催眠术起源于18世纪。
当时,德国医生弗朗茨·梅斯梅尔博士利用昏暗的灯光和玻璃碗琴演奏的虚无缥缈的音乐,向病人灌输一种只有他可以控制的看不见的“催眠气流”,这样经过催眠之后,病人的各种无法解释的怪病就会痊愈。
尽管最终证明梅斯梅尔博士所言并非全部属实,然而他是第一个发现思想可以被暗示控制而影响身体的人。
英国眼科医生詹姆斯·布莱德博士于1842年根据希腊语的“睡眠”一词发明了英文单词“催眠”。
现在,有科学家认为,最近关于催眠和暗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了解大脑正常功能的运作机制。
不久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催眠临床运用的精神病专家戴维·施皮格尔博士根据大脑最新研究成果解释了催眠术的实质。
他说,数十年的研究表明,只有10%-15%的成人极易接受催眠。
而在12岁以前,人的大脑信息传递途径还未成熟前,80%-85%的儿童极易接受催眠。
施皮格尔博士说,1/5的成人对催眠有抵抗力,其余的介于两者之间。
近年来许多关于大脑成像的研究也反映了相似的机制,即在暗示影响下存在自上而下的大脑运行。
哈佛大学神经学家斯蒂芬·柯斯林博士说,大脑自上而下的处理过程控制了感觉信息,或称自下而上的信息。
施皮戈尔博士说,多数情况下,自下而上的信息与自上而下的预期相符。
但催眠很有趣,因为它让二者发生了错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医学领域就开始使用催眠止疼,而近年来催眠术则用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创伤、过敏性肠胃综合征以及饮食失调。
催眠术在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方面,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原则上催眠术的确是任何人都能运用的,它可以使实施催眠术的人沉浸在一种好像暂时操纵了他人心理的奇妙优越感中。
但是催眠术如果不考虑医学及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往往会伴随着种种弊端和危险。
它或许可以解释感觉信号的处理过程。
眼睛、耳朵和身体接收到的信息首先传递到大脑的初级感觉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眠术的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治愈相当多的精神疾患,同时它还可以作为治疗其他疾病的辅助手段。
它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昂贵的费用,但是对实施催眠术的催眠师来说,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热心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条件有时会决定治疗的成败。
诚然,催眠师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左右进入深度催眠状态的患者,正因为如此,催眠术的实施就必须在严格的法律监督之下进行,不可视为儿戏。
通常意义上的催眠术,则是利用暗示性话语另受术者进入恍惚状态。
“滴答”作响的钟表不是主角,让受试者看着钟表只是为了避免别的东西分散注意力。
全部注意力都必须集中在一点上,让耳朵全神贯注地接受施术者的暗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采用的道具很多:像打火机的火焰,小手电的灯光,闪光的金属或宝石……把注意力放到什么地方都行。
其原理依然是利用放松和紧张不断地交替变化而使受术者进入恍惚状态。
先说一些“你的身体在发热”“要保持头脑清醒”之类暗示性的话,使受术者渐渐放松下来。
然后再说一些能使人浑身发紧的话。
总之,使人心情放松和充满力量的话必须一遍遍使用,并且不断反复,才能使受术者进入恍惚状态。
(反正我是觉得催眠诱导法是所有催眠术里最没效率的。
)
催眠术入门并不神秘
谁适合学催眠:只要熟读他的一本小册子,保证能够立即成为催眠术的精通者,这说明催眠术的能力有可能是人的一种天性或本能。
而更多的催眠治疗师则从治疗和道德角度出发提出,第一,在治疗心理障碍的患者时,没有经过心理治疗的训练,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第二,出于想控制别人的目的来实施催眠——这两种情况都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尽管学习催眠者只要下工夫,找来一册催眠书籍还是可以学会的,但不要只看技术操作部分,涉及催眠治疗师或心理治疗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的部分也要看。
也有治疗师指出,“如果要求一个深度催眠的人去做一件毫无理由的、与他的总的意志、人格不相符的行为,那么,下列情景将会出现:尽管他处于深度催眠状态,但被催眠者会拒绝服从,或者催眠师的命令与他的其他自我意识不再相符时,他会从催眠状态中醒过来。
”
这样就算进入催眠了?你可能会觉得难以置信。
的确,小说,漫画里的催眠师就是用一个“滴答”作响的怀表在受眼前晃动,同时说一些“你,睡吧”这样的话,就能够玩弄机器人似的操纵受术者,可惜催眠术并非如此神奇的东西呢。
上面已经说过,即使接受了催眠,人也不会接受全部指令,只不过是在恍惚状态中,使理性放松罢了。
要进入恍惚状态的方法有许多,大部分时候,酒精比催眠术更有效一些。
想使人进入深度催眠,催眠师必须具有纯熟的技巧,通过一定的诱导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可有一种方法比催眠术更有效率,你相信吗?舒舒服服洗个热水澡,只要三秒钟,你的大脑就能进入深度恍惚状态。
因此,不要把催眠术看得过于神秘。
催眠术与其说是超自然的魔术,不如说是心理学的技巧。
通过种种手段诱导人进入恍惚状态就是催眠术的实质。
恍惚状态包括了既包括了松弛性也包括了紧张性。
对于前者,大部分人都应该有切身的体会。
比如在某个闲适的午后,懒懒的窝在沙发上看书,很容易就陷进了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等你回过神来,发现一个下午就消磨掉了。
同样,听听节奏舒缓的音乐或是观赏花木,只要能心情愉快地去欣赏,人就已经进入恍惚状态了。
(这种时候,有什么要求就尽管提吧,呵呵~)
如何学习催眠术: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但较可操作性的入门途径和注意事项是非常有必要介绍的。
学习催眠的途径有两条,参加比较权威机构举办的培训班,再就是自学,买来催眠术的书,照着上面的步骤来练习。
但最好是有一位比较精通催眠的人做指导,负责对你答疑解惑,以免出现偏差。
催眠术入门的关键:实施催眠术之前,催眠师一般都会对你进行“暗示性测试”或者“催眠感受性测试”。
前一种测试比较简单,就是催眠师会让你闭上眼睛,根据他的引导做一些动作和想像,如果你能按照催眠师的要求完成这些动作,那么就在接下来的正式催眠中,不会有什么困难。
除非你完全做不出来。
有的催眠师也将之称为“听话度测试”,顾名思义就是越听催眠师的话也就越容易被催眠。
在实际操作中,有经验的催眠师可以不露痕迹地完成这项测试,或者说从你见到催眠师到开始进行催眠的这段过程,都是在进行听话度的测试。
而对于好奇者或来访者,只要抱有可以试着体验一下或者愿意接受催眠治疗的动机,基本上都是可以进入到催眠状态的。
在这信息发达、心理学书籍普遍的时代,任何人都能从现在的立足点开始学习心理学。
而且,催眠治疗所直接关连到的心理学知识,并非距离现实很远的冷门知识,而是活生生的、可以在自己身上观察验证的知识。
所以,当我在进行催眠教学时,必然会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即使先前不曾阅读心理学的人也能很容易吸收进来。
再进一步说,我认为目前的心理学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尤其在心理学与灵性修持的整合,更是充满潜力。
反过来说,如果只以心理学知识基础来学习催眠,就能成为高手,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催眠的背景知识还不仅止于心理学。
催眠术的入门并不难,我认为有正常智力的人都能学会。
如何把催眠术用得好,真的能自助助人,则需要更多背后的学问。
有些人认为一定要有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才能学催眠术,才能帮人做催眠治疗,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有可取之处,但是也有疏略之处。
如果要把催眠治疗学到高手阶段,缺乏心理学基础的话,肯定是不可能。
但是,心理学并非读心理系者的寡占知识。
我认为人人都适合学习催眠术,从现有的基础开始起步,因为这是一门学习的时候就能立刻受用的学问,而且会随着知识、阅历、智能的累积,功力还会越来越提升。
看来催眠术入门还是很简单的!
究竟什么是催眠术?
其实,当一个人与自己的感觉进行沟通,或者正在做内心观想工作,便是处在一定程度的催眠状态了。
催眠术是通过特殊的诱导使人进入类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技术,在此种状态下,人的意识进入一种相对削弱的状态,潜意识开始活跃,因此其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情感、思维、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都和催眠师的言行保持密切的联系,就象海绵一样能充分汲取催眠师的指令,能导致这种状态的技术就叫催眠术。
根据不同的施术方式、时间和条件,催眠术的种类划分也很多:
比如,按施术者来分:自我催眠、他人催眠。
按暗示条件来分:言语催眠,即运用语言进行暗示;操作催眠,是运用行为、动作、音乐或电流等作为暗示性刺激,达到催眠状态。
按意识状态分为觉醒时催眠和睡眠时催眠。
按进入催眠的速度分为快速催眠和慢速催眠。
按受术的人数分为个别催眠和集体催眠。
按距离又可分为近体和远离,后者如电话、书信、遥控催眠。
按催眠程度可有轻度、中度和深度。
由于催眠术离不开暗示的方法,所以又可称为暗示催眠术,做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故也叫暗示催眠治疗。
催眠术的应用
长期以来,催眠术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带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奇异的作用,或视为江湖术士的妖法而排斥在科学殿堂之外,使它的声誉受损,遭到非议。
特别是在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影响下,尤其被那些不法之徒用作愚弄和欺骗人们的伎俩达到他们的个人目的,使催眠术遭到致命的伤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的兴起,人们努力探讨催眠术的奥秘,使其不断科学化、系统化。
催眠术作为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它作为心理学之瑰宝,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研究越来越深入,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心理保健和医学界、商业界、教育界、体育界、司法界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
现代都市的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看重精神生活;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自己的心理健康。
越是高层次的人,越会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
催眠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调整和放松技术,在缓解都市人心理压力,调整身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发挥特殊的作用。
本场所主要提供的催眠服务:
1减压放松,消除身心疲劳感
2改善睡眠,提高休息质量
3心理调整,体验自信与充实
4改善情绪,面对生活游刃有余
5自我催眠,提高自身调整应变能力
实施催眠术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实施催眠术的环境和时间设置
环境设置:最好选择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有利于放松心情的环境,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感到轻松、舒适和安全。
时间设置:一般一次催眠一个小时左右,根据催眠中要解决的不同问题视具体情况调整。
作为治疗性的催眠最起码5次治疗,第一次为适应性治疗,第二次才真正开始治疗;一般每10次为1个疗程。
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有人并不一定需要做完整个疗程就全面恢复。
二接受催眠调整期间的生活习惯
每次治疗前要排空大小便,不要吃得太多太饱;消除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治疗;绝对禁止饮酒(饮酒后会出现头昏、头痛、烦躁等反应),尽量不服用人参、激素等;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向催眠师真实反映治疗后的体验和变化。
三实施催眠的禁忌症
虽然至今未见催眠暗示伴发严重后果的实例报导,但实施催眠仍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
禁忌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
这类病人在催眠状态下会促进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妄想。
2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
催眠可使得症状加重。
3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
4 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心理,经解释后仍然持怀疑态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