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

5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tics)的任务是 将检验的结果,结合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以及影象检查/病理检查等,对病人作出正确的 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检验 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诊断/鉴别诊断
影象诊断/病理诊断
6
绪论
二、发展简史 1673年,Leeuwenhook发明显微镜,此后使血液 形态学有了革命性发展。 1855年,血细胞计数测定 1878~1895年,血红蛋白测定 1877~1912年,细胞分类技术 1953年,Coulter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上世纪80年代后,自动化仪器发展迅速
24
实验的系统评价(举例DIC)
诊断DIC的效能 Sen% Spe% Acc% Ppv% Npv% 95%CI
PLT 82.7 PT 75.6 APTT 68.5 Fg 38.0 3P 37.2 D-D 80.0 43.9 58.3 65.8 77.0 85.7 70.6 59.5 65.0 66.9 60.19 65.9 75.1 49.7 53.4 58.4 55.6 64.3 69.7 79.1 79.1 74.9 62.1 66.4 81.8 2.36,8.18 4.66,13.38 1.95,11.16 0.75,6.96 1.53,14.56 7.11,34.07
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 无出血症状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高 分子量激肽原缺乏 (遗传性、获得性)
因子X、V、II、I 缺陷症
26
(遗传性、获得性)

近年,上海瑞金医院用这2项筛选试验的优化组合;再 结合凝血因子促凝活性和抗原含量测定作表型诊断;然 后用RFLP/AS-PCR验证突变作基因诊断;再用真核细 胞培养,检测相关因子的抗原和活性、Western印迹、 免疫荧光染色、生物代谢标记及PCR等方法判断突变基 因异常蛋白的合成和功能。用这一优化组合的技术平台 对11种遗传性出血病,143个家系,155例患者和543名 家族成员作检验诊断,准确率达100%,无漏诊和误诊 现象。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贫血(MA)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贫血(MA)
• 本病患者骨髓中粒系、红系、巨核系三系细胞 出现巨变为其特征,外周血表现为大细胞性贫 血并有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可同时有红细胞、 粒细胞、血小板三系细胞减少。
• 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分类:三生素B12缺乏

叶酸与维生素B12治疗无效的MA,

(详见表8-9)。
• 一、叶酸缺乏
• 4. 丢失过多 血液透析
• 二、维生素B12缺乏
• 1.摄入不足 营养不良(素食者、肉类食品缺乏) • 2.吸收利用障碍 • 胃酸缺乏(萎缩性胃炎和胃切除后), • 内因子缺乏(全胃切除、存在内因子抗体的恶
性贫血、胃粘膜损伤和萎缩), • 慢性胰腺疾病, • 寄生虫竞争(如绦虫病),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回肠疾患(炎症、手术切除、肿瘤、结核、热
清楚,核仁消失或有遗迹。 • 胞质量比正常早幼红细胞多,深蓝色,不透明,有的
已开始出现血红蛋白而呈灰蓝色,核周界明显。分裂 象多见。
• 中巨幼红细胞: • 直径12~20μm其体积的大小、核的结构和胞质的着色
多变而不一致。“核幼质老”特征明显。
• 核圆或不规则,变小,可见双核或多核,多核者细胞 直径可>30μm。核染色质变密,呈点粒状或网状或为 均匀的小块,副染色质明显。胞质可深灰蓝色、淡灰 蓝色、带红色到完全红色。分裂象易见。
• 血象可三系减少,但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程度较贫血的 程度为轻。
• 1.骨髓象
•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多为明显活跃。
• 特征:粒系、红系、巨核系三系细胞均出现巨 变。
• (1)红细胞系统:
• 幼红细胞明显增生,粒红比值降低或倒置。
• 正常形态的幼红细胞减少或不见,由各阶段的巨幼红细 胞取而代之,其比例常>10%。可见核畸形、碎裂和多核 巨幼红细胞。

血液检查精品PPT课件

血液检查精品PPT课件

正常红细胞
红细胞
双凹圆盘形,直径6~9μm,平均7.5μm 平均生存时间为120d 由珠蛋白、亚铁血红素组成 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降解破坏
红细胞生理功能
作为呼吸载体
一、血液一般检查
• (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 RBC
Hb
• 成年男性 (4.3~5.8)×10 12/L 130~175g/L
性增高
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 2.病理变化 (1)增多 1)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感染,最为常见。 2)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至的中毒、急性化学 药物中毒、生物中毒 3)急性大出血:1-2h迅速升高 4)严重的组织损伤或急性溶血:手术、烧伤 5)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肿瘤。
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四)血小板
• 1、血小板计数(PLT) (125~350)×109/L • 【临床意义】 • 1. 生理性变化:午后、进食、运动、冬季、妊娠中
后期 • 2.病理性变化: • ⑴增多:>400×109/L • ① 原发性增多:见于慢粒、脾切除术后 • ②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出血、溶血性贫
血 某些癌症患者
【临床意义】
• 1、增多:红细胞增高的原因--- HCT( 红细胞 比容)增高
(1)HCT掌握血液稀释程度的可靠指标 作为补液的依据。
(2)HCT是判断血液粘稠度的指标,HCT增高 可致全血粘度增加—缺氧和易致血栓形成。
• 2、减少:各种贫血和血液稀释。
红细胞三种平均值
• 1. MCV(红细胞平均容积): 是指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 积,以飞升(fl)为单位。
敏 • 3)皮肤病:湿疹、银屑病 • 4)某些传染病 • 5)血液病和恶性肿瘤 • 6)其他:脑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⑵减少:急传、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长期使

血液学检验 ppt课件

血液学检验  ppt课件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四)红细胞检验的应用
1.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2.贫血的辅助诊断与分类; 3.骨髓造血功能评价; 4.职业病筛查。 5.非血液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1.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高性疾病 ①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性
大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疾病 急性失血,溶贫、 AA 巨幼贫、肝脏疾病
慢性感染、慢性肾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 缺铁贫、珠蛋白生成 障碍性贫血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均一性 正常细胞非均一 性 小细胞均一性
疾病 急性失血 再障、G6PD缺乏症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小细胞非均一性 大细胞均一性 大细胞非均一性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 常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包括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 及各种骨髓炎,肝肾功能不全或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产生EPO不足 或肿瘤性疾病产生过多的造血负调控因子造成的贫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结合MCV和RDW分析贫血的类型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MCV RDW
急性失血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非均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MCV RDW
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MCV RDW
缺铁性贫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MCV RDW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血液学检验
第一章 红细胞检验
刘子杰 云南省实验诊断研究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检查.ppt

血液检查.ppt
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 响,淋巴细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 变化。白细胞总数增多或减少一般与中性粒细胞的的 增多或减少有着密切关系和相同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
5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细胞分类
百分数(%) 绝对值(109/L)
中性粒细胞(N) 杆状核(Nst) 分叶核 (Nsg)
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慢性理化损伤:辐射(X线)、药物(氯霉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抗核抗体导致白细胞
破坏而减低 ,如SLE。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功能亢进。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左移
是指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 幼粒、早幼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5%。
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 腺皮质激素后,临床意义较小。
嗜碱性粒细胞
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等。 ❖ 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 ❖ 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时 。 ❖ 其他如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结核等。 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1~5 50~70 0.5~5
0~1
20~40 3~8
0~0.5 2~7 0.05~0.5 0~0.1
0.8~4 0.12~0.8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干细胞池-分裂池-成熟池-贮
存池-功能池)
❖ 生理变化 ❖ 病理变化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学习要求
掌握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了解实验诊断的基本概念、临床应用及评
价。
基本概念

实验诊断学PPT诊断血液学课件

实验诊断学PPT诊断血液学课件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②红细胞破坏过多。③急、慢 性失血。
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
1.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MDS等。 2.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包括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巨幼红 细胞贫血。 3.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如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癌转移、骨髓纤 维化等引起的贫血为骨髓病性贫血)。 4.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继发性贫血(肾病、肝病、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 等,这些疾病均可抑制骨髓增殖,尤其对红系抑制等)。
>170g/L >160g/L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增多因素
1.RBC/Hb相对性增多: 由于RBC增高和Plasma↓
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 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等。
2. RBC/Hb绝对性增多:
根据有无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单纯 红细胞增多症。前者为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所致 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后者为单独红系增生。
ESR↑ ③组织损随晚期肿瘤出现 ,明显增快提示肿瘤转移。
⑤高球蛋白血症: ESR↑可>100/h,见于 MM和巨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时清蛋白 丢失,球蛋白相对增高。
⑥其他 :贫血,<90g/L时, ESR↑伴有胆固 醇↑疾病, ESR↑
MCH = Hb / RB参考值:成人 26~33 pg ,儿童35~42 pg

2.红细胞平均参数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ell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指单位容积
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以g/L为单位
MCHC = Hb / HCT 参考值:成人320~360g/L,儿童320~360g/L

血液学(共63张PPT)

血液学(共63张PPT)

血液学(共63张PPT)血液学(共63张PPT)血液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相关疾病的学科,是内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通过对血液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血液学为了解和治疗与血液相关的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将通过63张PPT的形式,介绍血液学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血液的结构与功能1. 血液的组成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包含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溶质,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血液的功能血液在机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供氧、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维持酸碱平衡、调节体温以及参与免疫和凝血等过程。

第二部分:血液疾病的分类与诊断1. 贫血贫血是一种血液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导致组织氧供不足。

根据贫血的原因和病理生理学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遗传性贫血等类型。

诊断贫血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血液学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2. 血液恶性肿瘤血液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是由于造血系统细胞发生恶性克隆增生而引起的。

这些疾病可以通过骨髓细胞学、染色体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诊断和分类。

3. 凝血障碍和出血性疾病凝血障碍和出血性疾病主要包括血友病、血小板功能障碍和凝血因子缺乏等。

诊断这些疾病可以通过凝血功能测定、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和遗传学检查等方法。

第三部分:血液学的治疗与研究进展1. 贫血的治疗根据贫血的类型和原因,治疗方法包括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输血以及治疗原发病等。

此外,近年来干细胞移植等新疗法也在贫血治疗中得到应用。

2. 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近年来,个体化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在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成为研究的热点。

3. 凝血障碍和出血性疾病的治疗针对凝血障碍和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包括输血、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等。

新型凝血因子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发也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血液检验ppt课件

血液检验ppt课件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感染、炎症等的重要指标。正常值范围为 4.0-10.0x10^9/L。
白细胞分类
通过显微镜检查白细胞形态,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 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有助于鉴别感染类型和疾病进程。
血小板计数
•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出血风险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指 标。正常值范围为100-300x10^9/L。
血液检验ppt课 件
目录
• 血液检验概述 • 血液检验的指标 • 血液检验的临床应用 • 血液检验的注意事项
01
CATALOGUE
血液检验概述
血液检验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血液检验是通过采集人体血液样本, 利用实验室技术和设备进行检测和分 析,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的过程。
目的
血液检验主要用于诊断、监测和治疗 各种疾病,如贫血、感染、糖尿病、 肝病、肾病等,同时也可以评估人体 的营养状况和生理功能。
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02
CATALOGUE
血液检验的指标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是评估贫血、红细胞 增多症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指 标。正常值范围为男性4.05.5x10^12/L,女性3.54.5x10^12/L。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负责运输氧气。正常值范围为 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检测尿素氮、肌酐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 异常结果提示肝、肾疾病可能。
肝、肾疾病的监测
定期检测相关指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血液学检测ppt课件

血液学检测ppt课件
降低见于:
1.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体内处于应激状态等
临床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
升高见于: 过敏性疾病、 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 慢性溶血等
降低见于: 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lymphocyte,L)
参考值: 20%~40% ,
外周血
T细胞占50%~70%, B细胞 占15%~30%
白细胞分类计数
将外周血制成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在显微 镜下观察其形态,根据细胞核、细胞浆和胞浆中 颗粒的特点,白细胞可分为五类: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 粒细胞。
五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细胞类型
百分数(%)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 0~5
中性粒细胞分叶核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血管内与血管外溶血的鉴别特征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病因红细胞外缺陷红细胞内缺陷外因素后天多见外因素遗传性多见红细胞破坏场所血管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病程急性多见常为慢性可急性加重贫血黄疽常见常见肝脾肿大少见常见血管内与血管外溶血的鉴别特征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少见常见红细胞脆性改变变化小多有改变hb血症41000mgl轻度增高hb尿常见无或轻微尿含铁血黄素慢性可见一般阴性骨髓再障危象少见急性加重时可见ldh增高轻度增高溶血性贫血的病因诊断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酸溶血试验pnh抗人球蛋白试验免疫血红蛋白电泳珠蛋白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3
继发性增多
绝对性
相对性
真性红细 胞增多症
RBC生成素 代偿性增多
RBC生成素 非代偿性增多
相对性增多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内水分丢失、 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 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 出汗、大面积烧伤、尿崩症、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等。

临床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中 性 粒 细 胞 增 多
(1)生理 性中性 粒细胞 增多 (2)病理 性中性 粒细胞 增多
下午较早展为高。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 温或严寒等均能使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暂时 性升高。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以及 分娩时也均可一过性增高 反应 ①急性感染或炎性(最常见)②广泛的组织 性增 损伤或坏死③急性溶血④急性失血⑤急性中 多 毒⑥恶性肿瘤⑦其他:类风湿性关节炎、自 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痛风、严重缺氧、 应用皮质激素、肾上腺素
白细胞数参考值 成人 新生儿
(4~10) ×109/L (15~20) ×109/L
6个月一2岁
(11~12Leabharlann ×109/L• 10.中性粒细胞增 多见于以下哪些情 况: • A.情绪激动 • B.月经期 • C.急性感染 • D.类风湿性关节炎 • E.阵发性睡眠性血 红蛋白尿
• 答案ABCD。 •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很多, 生理性有:饱餐、情绪激动、 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等均能 使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暂 时性升高。新生儿、月经期;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有:急 性感染或炎性(最常见)、广 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 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 性肿瘤和其他如类风湿性关节 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痛风、严重缺氧、应用皮质激 素、肾上腺素等。粒细胞的改 变详见下表:
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巨幼细胞贫血
红 细 胞 形 态 学 改 变
口形细胞 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 靶形细胞 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缺铁性贫血、 其他溶血性贫血、黄疸、脾切除后 镰形细胞 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
泪滴形细 见于骨髓纤维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重点:血细胞(各型白血病)、造血组织(再生障碍性贫血)、 出血倾向(血友病、DIC等)、血栓栓塞。
血液学发展史: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希波克拉底
系统研究始于显微镜问世(十七世纪1673)
二十世纪初迅速发展
2020/11/13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血细胞的释放:终末细胞通过骨髓屏障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细胞大小、核质比例、核大小、形状
骨髓基质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等 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GM-CSF、SCF、LIF、TGF-β
2020/11/13
14
第三章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第三节 造血干(祖)细胞
干细胞的分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
HSC ( hematopietic stem cell ) 的特性:HSC是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 来,在骨髓造血微环境及造血因子的诱导下,分化发育成各系造血祖 细胞、原始及幼稚细胞、成熟细胞,释放入血。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血细胞的认识
血细胞数量的检测,1953年第一台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红细胞的认识,1901,血型 白细胞的认识,粒细胞
循证医学 血液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2020/11/13
11
第三章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造血器官
造血细胞起源于中胚层间叶细胞 造血器官是指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 包括 胚胎期造血器官 出生后造血器官 胚胎期造血器官: 中胚叶造血期 (人胚2~9周):血岛形成,HSC形成 胎肝造血期 (胚胎6周~7月):先以红细胞为主,以后产生粒细胞 , 与此同时脾、胸腺、淋巴结也参与造血。 骨髓造血期 (胚胎3月~):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
2020/11/13
1
第一章 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
血液学 (hematology) 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它的内容 包括:血细胞形态学、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免疫学、遗传血液 学、血液流变学、实验血液学、血细胞生物学、血液分子生物学。
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 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 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HPC与HSC不同,HPC低表达CD34、可能表达CD38和一些系特异性抗 原
HPC进行对称性有丝分裂,其自我更新和自我维持的能力下降,细胞边 增殖边分化。
HSC在体内能够长期重建造血;HPC只能短期重建造血。 HSC、HPC在维持一生的造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原因引起造
血干、祖细胞发生异常增生或抑制,均可导致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
HSC的特性: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多数细胞处于 G0期或静止期;多数表达CD34和Thy-1;低表达或不表达CD38和 HLA-DR;缺乏系特异系列抗原表面标志。
HSC只进行不对称有丝分裂,两个子细胞中,一个分化为早期造血祖 细胞,另一个保持造血干细胞特性不变。
2020/11/13
15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浆细胞
2020/11/13
5
血栓与止血的认识
止血修补血管壁,聚集、粘附功能 血友病,瀑布学说
2020/11/13
6
骨髓干细胞和造血调控的认识
造血干细胞的认识 骨髓间质干细胞的认识 造血调控的认识
2020/11/13
7
第二章 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
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 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 血液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2020/11/13
13
第三章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造血微环境
造血微环境(hemat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HIM) 由骨髓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 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基质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HSC定居在适宜的造血微环境后,在各种成分的诱导下,启动造血增殖 、分化、成熟等过程。
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血液成分输注 成分输血:节约血液、减少输血的副作用 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血浆、丙种球蛋白、血浆Ⅷ因子、凝血酶原 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复合物
2020/11/13
9
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
血液学检验的任务 检验医师的责任
2020/11/13
10
血液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2020/11/13
16
第三章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第四节 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血细胞的增殖:细胞通过数代的有丝分裂进行复制和DNA的合成,增 加各系细胞的数量。一个原始红细胞可以最终产生16~32个成熟红 细胞。
血细胞的分化:是指发育过程中细胞失去某些潜能同时有获得新的功能 的过程。
血细胞的成熟:包含在整个细胞的发育过程中,每一次有丝分裂和分化 都伴有细胞的成熟。
2020/11/13
8
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
非血液系统疾病的血液学改变:白细胞增高可见于各种感染;某些药物 治疗后可见粒细胞减少;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的贫血;慢性缺氧性疾病导 致的红细胞增高;各科急症导致的DIC等。
血液病的非血液系统表现: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神经系统表现;骨髓瘤的 肾功衰竭表现;淋巴瘤的皮肤表现,血友病等。
第三章 topietic progenitor cell ) 的特性:是由HSC分化来的, 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也称造血 定向干细胞。
HPC可分为:淋巴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粒-单系祖细胞、巨核细胞系 祖细胞、嗜酸性粒系系祖细胞、嗜碱性粒系系祖细胞
2020/11/13
12
第三章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造血、淋巴器官造血 骨髓造血
红骨髓: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 ,扁平骨、短骨、长管骨的 近心端 黄骨髓:是指脂肪化的骨髓,占骨髓总量的50%,具有潜在造 血能。 淋巴器官造血 胸腺:产生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素 脾:制造淋巴细胞,具有造血、储血、滤血和免疫反应功能 淋巴结:负责淋巴细胞的二次增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