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章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把握存在一定难度。在讲解《背影》这篇文章时,尽管我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们思考父爱的深沉,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体会到这种情感。这让我意识到,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深入理解并表达情感并非易事。
在讲授修辞手法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显得有些吃力。在写作练习环节,部分学生难以将所学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理论知识,还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
1.加强情感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2.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4.加强课后辅导,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5.培养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激发学生对家乡、国家的热爱,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文章主题与情感的把握: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每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及其所表达的情感。例如,《背影》中父亲对儿子的深厚爱意,《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的赞美及民族精神的体现,《记承天寺夜游》中对友情的抒发,《与朱元思书》中对家乡的思念及家国情怀的传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本单元文章的基本概念和主题思想。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如《背影》中的父爱、《白杨礼赞》中的自然赞美等。这些文章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背影》为例,分析文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父爱,以及这种表达方式如何感染读者。
第二单元备课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介绍本单元都是写人的文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和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或者写平凡的母亲,或者写造福人类的科学家、伟大的文学巨匠,这些生命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许是影响了自己的亲人,也许是影响了人类的某个领域。
无疑,这些传记作品,都展现了主人公高贵的灵魂,他们有着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对待苦难、对待挫折、对待梦想所应持有的态度,应做出的行动;从他们身上,永远能感受到一种情感叫温暖,一种力量叫不屈,一种人格叫高贵。
读人物传记,需要从人物的经历中,概括他们的关键事件,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当然也包括人物传记。
初二的学生阅读人物传记,对他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形成良好的品格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传记作品阅读指导也尤为重要。
从阅读的角度看,课标要求“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人物传记作品需要学生依据关键止和重要细节体会人物精神和品格,从写作手法里感受内容的真实性。
所以学习中,学生要关注到关键事件、重要细节、人物精神、真实性等几个重点,并以此入下把握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思想,感受传主的人格魅力,进而提孔阅读能力。
从写作的角度,新课标要求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学生学习了人物传记之后,也可以给自己身边的人写传记,挖掘普通人身上光辉的品质,进而提升写作的能力。
传记文学,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经常用形象化的语言使传记人物更加形象,而传记文学的典型特征是它的真实性,这就要求其以事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考试卷中开始出现传记阅读,要求考生能梳理传主的关键事件,分析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也有的题目,从分析句子作用和技巧的角度让学生体会传记作品的真实性。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1、全面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
2、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难点】对长妈妈欲扬先抑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2、走近作者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相关资料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1设计背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从内容主题看,都与“生活回忆”“重要他人”有关,选编的四篇课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前两篇是回忆性散文,后两篇是人物小传。
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共同特点是:都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
但在人物刻画上,这几篇文章又各具特色。
其中《藤野先生》中刻画多起典型事件,双线并诉,《列夫.托尔斯泰》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回忆我的母亲》语言风格平实质朴,《美丽的颜色》中大量运用了传神的细节描写及传主日记,均为后文单元核心任务的完成提供了经典指导。
结合这些共同点及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学写传记》的要求,我们设计了“布置‘重要他人’人物主题馆”的任务。
通过“搜集名人主题馆资料”学习选取典型物件和具体事例来凸显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布置名人主题馆”学习将叙述、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写出人物平凡中的伟大和伟大中的平凡;通过“举办‘重要他人’人物主题馆”在实践运用中掌握本单元选材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要义。
由从对课文中名人写普通人(老师,母亲)和名人写名人(偶像,母亲)的学习,到由自己动手写心目中的重要他人的实践。
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生活体验;从对重要他人的布展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提升个人人格魅力。
各课段之间层层递进,从样例展示、方法指导逐步过渡至自主创作,直到完成单元作品。
02学习需要分析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散文欣赏诗歌:《登高》、《钱塘湖春行》散文:《背影》、《荷塘月色》2. 第二单元:说明文阅读与写作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3. 第三单元: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诗词:《静夜思》、《夜雨寄北》古文:《三峡》、《醉翁亭记》4. 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诗词、散文、说明文、古诗文、现代文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3.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文阅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与写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登高》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描述一次自己登山的经历,从而引出诗人的情感。
2. 新课内容讲解:(1)诗词、散文欣赏: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情感。
(2)说明文阅读与写作: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分析说明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解析古诗文中的难点字词,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4)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进行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针对不同文学体裁,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如下所示:1. 第一单元诗歌:《登高》、《钱塘湖春行》散文:《背影》、《荷塘月色》2. 第二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3. 第三单元诗词:《静夜思》、《夜雨寄北》古文:《三峡》、《醉翁亭记》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选择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篇
【导语】《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母亲的回忆性散⽂,⽂中的母亲是⼀位平凡⽽⼜伟⼤的劳动妇⼥是美的典型。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第⼀课时 【学习⽬标】 1.了解回忆录的特点:写真⼈真事,记叙中可穿插抒情、议论。
2.学习本⽂以时间为顺序,以⼈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法。
(重点) 3.了解母亲的形象特征。
知道⼈物具有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物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新课导⼊ 这堂课我们学习新课《回忆我的母亲》,这是⼀篇写真⼈真事的回忆录。
⽆产阶级⾰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是⼀位普通的劳动妇⼥。
她⼀⽣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地⽀持⼉⼦投⾝⾰命事业,是⼀位令⼈尊敬的伟⼤母亲。
钟太夫⼈以85岁⾼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
当年就写了这篇朴素感⼈的⽂章。
⽂章真实⽽细致⼊微地回忆了母亲勤劳的⼀⽣,追述了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与感激之情。
⼆、⾃主学习 1.⾛近作者。
朱德(1886—1976),字⽟阶,四川仪陇⼈。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产阶级⾰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中国⼈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和领导⼈。
其主要著作收⼊《朱德选集》。
2.朗读课⽂,读准下⾯加点字的字⾳。
佃农(diàn) 祖籍(jí) 溺死(nì) 私塾(shú) 衙门(yá) 劳碌(lù) 妯娌(zhóu) 和睦(mù) 差役(chāiyì) 横蛮(hèngmán) 不辍劳作(chuò) 3.理解词义。
好劳动:劳动好⼿。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不怕别⼈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为富不仁:贪财好利,没有好⼼肠。
不仁,不同情别⼈。
节⾐缩⾷: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八上人教部编版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在文体上为回忆性散文、传记,在内容主题上与“生活的记忆”“重要的他人”有关:或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
比如,《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在记叙典型事例时,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品格;《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夹叙夹议,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回忆来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凸显母亲的伟大;《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在描绘托尔斯泰的外貌时,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层层蓄势,形成文章张力,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美丽的颜色》一文中,作者则将叙述与引用相结合,刻画出饱满、感人的人物形象。
这四篇课文的语言也各有特色,或多次运用反语,呈现出辛辣讽刺的效果(如《藤野先生》);或质朴无华,蕴含着真挚深沉的爱与怀念(如《回忆我的母亲》);或运用各种形象的比喻、奇妙的夸张,让读者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快感(如《列夫·托尔斯泰》);或在平实客观的记述中,洋溢着一份诗意、温情的色彩(如《美丽的颜色》)。
阅读这些作品时,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语言,以提高其语言赏析能力。
教学本单元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旁批、点评、赏析;适当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推荐类文,进行拓展对比阅读;指导学生借鉴运用课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学写传记;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中学生。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 6.藤野先生 21.了解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
2.引导学生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选取那些产生较大影响,能够引起更多人共鸣的事件进行记录。
3.指导学生体会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赏析能力。
4.指导学生学写人物传记,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 藤野先生【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列夫托尔斯泰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列夫·托尔斯泰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2.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3.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人物形貌的手法,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列夫·托尔斯泰及课文相关作家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特点。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分析重点语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2)同学们,有一位巨著累累、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是的,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大作家,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吧。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8* 列夫·托尔斯泰(出示课件3)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文中重点人物、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本课的作者,了解他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5)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以及人物描绘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学作品人物塑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深邃、肖像、犀利、凝视、洞察等;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文学上的成就;
(3)分析课文写作特色,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细腻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绘手法,创作一个简短的人物描写。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疑问,并及时给予解答。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一环节的设置表示满意。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让学生们进行自我总结,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典型事例的选择和细腻描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列夫·托尔斯泰性格的复杂性,我会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和作品中的相关内容来帮助大家理解。
部编八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统编教材八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规划【单元教学内容】《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写作教学:学写传记【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内容安排】二、单元知识点共性分析(一)了解回忆性散文特点,掌握阅读方法1.都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
2.都以刻画人物为主,作者往往抓住人物富有特色的细微之处,进行细腻的描绘。
(二)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尝试写作运用1.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绘来突出人物品格。
2. 作者通过对具体、典型事例的回忆来展现人物形象,叙述、议论、抒情等多表达方式相结合。
(三)从人物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生活体验1.本单元的课文从内容主题看,都与“生活的记忆”“重要的他人”有关。
2.本单元的课文都能体现主人公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节操。
三、单元活动设计(提示:单元活动主要指自主性、体验性活动,如写作、综合学习、名著阅读等)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口语交际活动综合学习活动(一)谈话导入1.回忆一下自己的阅读经历,你读过哪些传记?(学生交流)2.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以写人为主的作品,其中《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是长篇传记的节选。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撰写一篇小传。
设计说明:从单元整体内容入手,由阅读延伸至写作,明确课堂内容。
(二)了解传记1.什么是传记?PPT出示:传记,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设计说明:了解传记基本特点,为写作打好基础。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美丽的颜色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美丽的颜色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3.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居里夫人的精神品格。
(2)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本课有关镭和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的故事和有关镭的知识。
2.了解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和人物传记的主要特点;初步掌握引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居里夫人是一位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她和丈夫本可以凭借自己的科研成果致富,但他们却放弃申请专利,毫无保留地将科研成果公之于众,造福全人类。
今天,我们通过《美丽的颜色》这篇传记来走近这位伟大的女性。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9*美丽的颜色(出示课件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课文主要人物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4)艾芙·居里(1904—2007)居里夫妇的次女,《居里夫人传》的作者,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5)这篇文章节选自《居里夫人传》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有删改。
本书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三年后写成的。
这本书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同时也介绍了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
书中引用了许多居里夫妇的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等,是一本优秀的人物传记。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传记的基本概念,掌握传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传记的写作。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传记的定义、特点、结构、写作技巧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传记这一文种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对传记的定义和特点把握不清,写作技巧运用不熟练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传记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传记的写作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传记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传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实例,分析传记的写作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传记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传记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传记的写作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践,引导学生理解传记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传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教案、PPT、传记作品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前置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置知识,如散文、小说等文种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传记的定义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传记作品,让学生阅读并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事件叙述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传记的结构,如开头、结尾、过渡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传记的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确定传记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然后,学生根据讨论结果,独立完成一篇传记的写作。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对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共37页)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巧妙介绍本文的时代背景,为理解本文的主题奠定基础。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他在儿时鲁迅的心中是“质朴、方正、博学”的宿儒,但鲁迅先生却在回忆中说,“在他所认为他的老师之中,最使他感激,给他鼓励的一个却是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那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先生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藤野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教案序号:课题:5、藤野先生(第一课时)
时间:年班: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文章的创作背景,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主题奠定基础。
(3)默读全文,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结构。
(4)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线的词语注音。
挟( xié)绯红(fēi )宛如(wǎn ) 顿挫(cuò )畸形 (jī )
不逊(xùn )匿名( nì)诘责( jié )凄然( qī ) 教诲( huì )
油光可鉴( jiàn )杳无消息( yǎo) 深恶痛疾( wù)
(二)解释下列词语。
(二)幻灯片出示鲁迅先生生平及文章的背景资料。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活动,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人物通讯、故事;2. 第二单元:诗歌、散文、小说;3. 第三单元:说明文、议论文、演讲稿;4. 第四单元:成语、俗语、谚语。
二、教学目标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2. 教学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的文体特点、写作技巧、阅读方法;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文体特点、重点知识点、典型例题;2.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板书空间,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2)结合所学,仿写一篇新闻、散文、议论文等;(3)积累本节课所学的成语、俗语、谚语,并了解其含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 确保文体多样,涵盖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2. 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3. 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补充说明:针对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进行详细讲解,结合例文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技巧,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报告《芦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2.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秋天的怀念》《背影》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4. 第四单元:诗歌鉴赏《望岳》《钱塘湖春行》5. 第五单元:文言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6. 第六单元: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诗歌的鉴赏方法。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课文预习笔记。
课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新闻、故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精讲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技巧、表达手法等。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文及作者。
2. 课文结构及重点句子。
3. 解题思路及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模仿课文写作风格,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
作文范文及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与课文重点的把握。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与实现。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针对性教学。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清晰度。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评价
正直热忱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勤劳简朴 宽厚仁慈 目光犀利 情感丰富 精神世界深邃
居里夫人
法国女物理学家、放 母女 射化学家
坚韧执着 献身科学
第二课段 理层次 析形象
任务一:通读《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 泰》、《美丽的颜色》四课文。 任务二:梳理每篇文章的结构层次 任务三:通过细节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所表现的人物的形象特征。。
《美丽的颜色》“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的工作。她的丈 夫在棚屋里专心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 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了居里夫妇在科研中注重 效率,懂得分工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居里夫人任劳任怨的精神品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居里夫人对实验的专注,她热爱科学、用于为科学献身的形象也更加丰满。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
人性的光辉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目录
一 二
单元设计理念 单元目标
三
单元教材解读
四
课时安排
3
一 单元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
课 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 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
传记文学属于文学范 围,多用形象化方法, 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 生活经历、精神面貌 及历史背景,以史实 为根据,但不排斥文 学描写。
13
1.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 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写 作
学写传
记
(1课时)
2.传记要求真实可信。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 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 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比如茨威格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5 藤野先生【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及其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1.揣摩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学习抓住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理解藤野先生严谨治学、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和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必求良师益友。
关于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
重温一下,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极方正、质朴、博学、严格,有点迂腐的儒生,令童年的鲁迅信服、敬畏。
那么藤野先生呢?让我们进入课文,去认识鲁迅眼中的藤野先生。
二、资料助读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曾在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
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
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
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有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
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精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第二单元《藤野先生》教案【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
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2.联系背景深刻理解文中含义隽永的语句,解读本文的主旨。
3.学习藤野先生高尚品格,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深刻理解文中含义隽永的语句,解读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但要领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就必须让学生通过朗读获得体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回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
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曾说过“在我所认为我之师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个日本人——藤野先生。
那藤野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什么让鲁迅如此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吧!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fēi)发髻(jì)畸形(jī)不逊(xùn)匿名(nì)诘责(jié) 喝采(hè) 杳无消息(yǎo)瞥见(piē) 深恶痛疾(wù)2.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课文,在文体上为回忆性散文、传记,在内容主题上与“生活的记忆”“重要的他人”有关:或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
比如,《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在记叙典型事例时,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品格;《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夹叙夹议,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回忆来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凸显母亲的伟大;《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在描绘托尔斯泰的外貌时,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层层蓄势,形成文章张力,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美丽的颜色》一文中,作者则将叙述与引用相结合,刻画出饱满、感人的人物形象。
这四篇课文的语言也各有特色,或多次运用反语,呈现出辛辣讽刺的效果(如《藤野先生》);或质朴无华,蕴含着真挚深沉的爱与怀念(如《回忆我的母亲》);或运用各种形象的比喻、奇妙的夸张,让读者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快感(如《列夫·托尔斯泰》);或在平实客观的记述中,洋溢着一份诗意、温情的色彩(如《美丽的颜色》)。
阅读这些作品时,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语言,以提高其语言赏析能力。
教学本单元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旁批、点评、赏析;适当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推荐类文,进行拓展对比阅读;指导学生借鉴运用课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学写传记;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中学生。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6.藤野先生 2 1.了解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
2.引导学生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选取那些产生较大影响,能够引起更多人共鸣的事件进行记录。
3.指导学生体会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赏析能力。
7.回忆我的母亲 28.列夫·托尔斯泰 19.美丽的颜色 1写作学写传记 1 综合性学人无信不立 16 藤野先生【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2.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感受他高尚的品格,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之情。
3.了解“我”在日本的求学经历,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4.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感知文意,抓住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品格。
2.梳理文章线索,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默读屏幕上的文字。
课件出示: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以上是我们七年级学过的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我”的启蒙老师寿镜吾的描写。
童年的鲁迅对寿镜吾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十分信服、敬畏。
但鲁迅曾说过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中的“他”指的却是另一个人——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能让鲁迅如此感念呢?下面就让我们沿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吧!(板书:藤野先生鲁迅)【设计意图】由所学导入,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温故而知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触摸“伟大”1.预学展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字词积累。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背景链接”“字词清单”栏目)【设计意图】以黑板板书、屏幕显示等形式,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2.初读感知(1)抓住外貌描写,获取有效信息。
师:大家能分清图片上哪个是鲁迅,哪个是藤野先生吗?文中是怎样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的?课件出示:预设右图为鲁迅、左图为藤野先生。
文中第6段: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设计意图】根据图片区分鲁迅和藤野先生,实际上是让学生关注文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在感知语言的过程中抓住有效的信息。
(2)请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评价一下藤野先生。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简要说感受)提示: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动作、神态、语言等的描写,围绕“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这句话进行理解。
预设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严谨、尊重他人、富有人情味、有探究求实的精神等。
【设计意图】一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整体感知,一词立骨,抓住人物内核“伟大”一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梳理内容师: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写到了哪些地点。
预设东京→仙台→北京。
师补充:本文是按“东京→仙台→北京”的地点转换顺序行文的,着重记述了“我”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的见闻和感受。
2.概括事件师:文章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哪几件事?预设初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告别藤野先生。
师小结:写人物不要仅局限于一个时间点、一件事,可以围绕这个人物写一段时间内的几件事。
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饱满。
3.分段概括师:请同学们在梳理内容、概括事件的基础上,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述各部分大意。
预设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分别,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设计意图】本文篇幅较长(38段),从查找故事发生的地点入手,通过跳读,概括人物事件,进而概括全文大意,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四、表情朗读,以声传情(选读片段,指点学生朗读)师小结:课件出示:1.读对“清国留学生”装束的描述时要用嘲讽的口吻。
2.读“日暮里”与“水户”处要流露出深沉而忧虑的感情。
3.读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之处要表现出对藤野先生的敬意。
4.读“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时要表现出强烈的愤慨。
5.读“告别”部分要表现出不得不惜别的师生深情。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重视朗读,教师更要从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方面引导学生根据文字内容,把握语感,读出情感,从而实现“以读促悟”。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根据具体事件,把握人物形象,感受藤野先生的品质。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自然引入过渡语: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内容,初步了解了藤野先生的大致形象以及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几件事。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文本,进一步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理解作者在特定时期的情感,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二、以事知人,体会“伟大”1.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师:选择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事,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初识藤野先生:不拘小节、比较随性、生活简朴、治学严谨。
添改讲义:认真敬业、平等待人、真正的教育者的胸襟、没有民族偏见。
纠正解剖图:要求严格、一丝不苟、和蔼可亲、严而有道。
关心解剖实习:关注学生、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有探究求实的精神。
师点拨:本文的目的不是叙事,而是为了把人物放到特定的事件中去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应围绕人物,选择最能突显人物性格的典型材料。
2.侧面衬托的作用师: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是否有跑题之嫌?资料助读:课件出示:大背景:日本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后,国富兵强,青年受的是军国主义教育,有一种民族狂热,在他们眼中,那时的中国是弱国。
小背景:在仙台医专中,有些人认为中国人笨,是低能儿,学西洋医学不可能及格,他们不能容忍一个中国人学习成绩在一百多名日本学生中居中,因此对藤野先生精心辅导中国学生心生不满。
预设这两个事件中虽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但是通过日本学生会干事的言行反衬出了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
藤野先生作为教师,对“弱国”的学生没有歧视和偏见,而是表现出热情和关心,他是正直善良的,他的这种品质难能可贵。
师补充:正是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鲁迅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本来去日本学医,是希望学成后可以疗治国民的体魄,而这些经历,使他意识到比体魄更需要疗治的是国人的灵魂,他认为必须要唤醒民众麻木的思想,所以,他决定弃医从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探究,旨在教学生一招:在写人物时,可以直接写这个人,也可以用对比、衬托、侧面描写来表现这个人。
三、咬文嚼字,品味语言1.情境还原读课件出示: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原句)“我叫藤野严九郎……”(改句)师:改句看起来更合常理。
你们怎么看?预设原句比较口语化,能体现出藤野先生随和的性格特点。
通过学生演读,体会藤野先生的亲切随和。
2.抓副词重读课件出示:(1)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
(2)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3)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师:作者用词特别讲究,你如何理解句中加点的词?预设(1)一个“便”字,写出了藤野先生修改讲义的速度之快。
(2)“都……也都……”表明藤野先生修改得非常仔细,不仅涉及医学知识的修改,还涉及日语语法错误的修改,实在令人感动。
“一一”“一直”,表明藤野先生的修改是细致入微的,而且持续的时间非常长。
这些词语的运用,不夸张,不华丽,却非常深刻地表现出老师的严谨、细心、真诚。
(3)“总算”一词,写尽了藤野先生对“我”的担忧和关心。
3.删改句子读课件出示: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原文)“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改文)师:原句语言啰唆,改句更简明得体。
你们怎么理解?预设原句中“你看”是用商量的语气和鲁迅对话。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