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设计了如下教案,以帮助学生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量长度。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6页的例1、例2以及“做一做”1~3题。
我会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和分米,然后引入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和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并能够进行长度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尺子(厘米和米两种尺子)2. 铅笔3. 练习本4. 数学书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并试着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分米来量一量。
2. 新课导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我会引出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并让学生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
3. 例题讲解:我会用尺子作为教具,讲解如何用厘米来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厘米尺量身边的事物,如自己的手指、铅笔等,并记录下来。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用厘米量长度的经验和感受,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厘米尺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2. 请用厘米尺量一量家里的大门、窗户等,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厘米来量长度,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 长度单位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
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并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难点是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
由于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该部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经常遇到,但是1厘米、1米分别具体有多长,学生并不清楚,也不能实际应用。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等来认识厘米和米,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理解知识,掌握概念。
1.让学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科书介绍了用庹、拃和脚长作为测量长度单位的情况,由于用人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其单位的实际长度并不统一,测量结果很可能不一致。
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体会,以引发其认知冲突,从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其他长度单位,这个过程不仅很有趣味,更有深刻的数学、社会学价值(当然这里不强制要求学生了解);并通过尝试用这些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让学生切身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结合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厘米尺很常见,用起来很方便。
同时,厘米尺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厘米”表象、体会测量含义的最好工具。
因此,教学长度单位“厘米”时,要结合厘米尺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画、比较、测量等活动,认识1厘米、几厘米的长度,建立厘米的长度表象,积累测量经验。
教学“米”的认识也应如此。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
2. 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和记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
2. 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难点:1. 让学生理解厘米与实际长度之间的联系。
2. 培养学生准确测量和记录长度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品,如绳子、铅笔等。
2. 准备尺子和直尺。
3. 准备记录表格。
学生准备:1. 准备好课本和相关学习用品。
2. 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
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并板书课题。
2. 探究:教师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讲解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拿出尺子和直尺,试着测量一下课本的长度,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厘米与实际长度之间的联系。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一的物品,让学生用尺子和直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让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看看谁测量得最准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观察家里的物品,用厘米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用厘米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加深对厘米概念的理解。
2. 邀请家长参与测量活动,增进家校合作。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同学们拿出一张小纸条,试着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长度。 应该怎么量呢?
(。
知识提炼
知识点:1.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在厘米尺上,每相邻
两个数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应以刻度0为起点, 物体的末端对着尺子的哪个刻度,那么物体的长 度就是几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 。
在很久以前,人们用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1庹(tuǒ)
把展开两臂后两手之间的 最大距离作为长度单位, 叫做“庹(tuǒ)”。
1拃(zhǎ)
以张开手掌后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最大距离作为长度 单位,叫做“拃(zhǎ)”
以脚掌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 同时,尝试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测量 物体的长度。(重点)
2.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难点)
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培养合作 意识,探索、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因为我和老师手的大小不一样。
不同人的拃长短可能不同,用它作单位 去量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数值不够准确。 要想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值,就需要统一 长度单位。
知识提炼
知识点: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这样才能得到同样的 测量结果。
小试牛刀
估一估。
2 5 2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 一的长度单位。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人教版(15张PPT)
巩固拓展
下面这把尺子上有4个刻度,它可以直接量
出哪几种长度?
0厘米
2
6
9
2厘米、 4厘米、 3厘米、 6厘米、9厘米、 7厘米。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在厘米尺上, 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 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 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一方正,
第二个问题:要买1个笔记本和1支带橡皮的铅笔共需要3.7元,因为剩的3.2元小于需要的3.7元,所以小丽的钱不够。
2、据答板书: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谁能来说说1红3蓝的规律:即使有个别小组的红球数和蓝球数比较接近,当摸球的次数足够多时,摸球的这个不确定事件还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那就是:摸到红球的次数远远少 于摸到蓝球的次数。 教师:用你的慧眼,仔细观察线段图,并找出等量关系式和方程吧! (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答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三、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分享出来的错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让学生先通过独立训练、检查、思考,再引导学生归纳注意事项,提高辨析能力。】 每个盒子中球的总数一样,你为什么不选择②号和③号盒子呢?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找准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新知
例3.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把尺子的刻度0 对准纸条的左端。
纸条的右端对着“5”, 纸条的长度就是5厘米。
5厘米
探究新知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
度,应当注意什么?
9白1黑、8白2黑、7白3黑、6白4黑。 生2:10元减6元8角等于3元2角,也就是3.2元。 难点:根据提供的素材,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经典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经典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思路:1、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皮亚杰)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
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2、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
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注重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块。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纸条若干条、1角硬币每人一个、回形针若干个、小刀若干把。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
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9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具和教具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二、新授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2.发展性练习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四、归纳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布置作业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用厘米量cm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量法: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教案点评:导入时先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随后通过一个“为什么结果都不一样”的提问很自然地引出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教学内容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二节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主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计者:米河镇东竹园小学曹喜辉目标制定的依据: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厘米的感知。
然后例题分别教学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
教量长度时,课本上呈现一幅直观图,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掌握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教学画指定长线段时,则结合示范介绍了基本的画法。
3、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并且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学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尺子,知道用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但这些孩子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是不清晰的,表象也没有建立。
学生不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厘米为单位)来测量。
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厘米,了解厘米的概念。
2. 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理解厘米的概念,熟练运用厘米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厘米标尺、实物模型等。
2. 学具:每人一套测量工具(尺子或厘米标尺)、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引入本课的主题——认识厘米。
2. 讲解厘米的概念:介绍厘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厘米与米、分米的关系。
3. 演示测量:教师用厘米标尺测量实物,如书本、桌子等,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测量过程。
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用厘米标尺测量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椅子等。
5.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测量长度的方法,总结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厘米标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2. 完成练习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或选择题。
六、课后作业:1. 用自己的尺子或厘米标尺,测量家里的家具长度。
2. 画一画,用厘米表示家庭里的物品长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八、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2. 第二课时:巩固厘米的认识,进行测量练习。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二)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三)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具和学具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投影片若干张.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铅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币一个.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4 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4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学习新课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学生动手操作1.请同学们将你事先准备好的三张纸条拿出来,量一量,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每量完一条,把量得的结果写在上面.2.看一看这支铅笔长________厘米.从图中看出铅笔长8厘米,如果让我们去量削尖的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取整厘米数)由学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铅笔,实际量一量,从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来量.3.量一量一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因为每个同学手掌宽度和一长度不尽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三)巩固反馈1.基本练习(1)每人拿出一根绳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给相邻的同学看,把每次量出的绳子互相比一下,如3厘米的绳子一样长.(2)量一量①量一根没削过的铅笔,长()厘米.②量数学课本,长()厘米,宽()厘米.③量装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厘米.2.发展性练习量一量下面两个图形每边的长度.3.思考性练习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8).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课堂教学设计说明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厘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由于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的数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实际需要用统一单位的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课堂设计中,通过从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教师在尺子上画出1厘米的长度,图钉的长,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目的都是为了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具体长度.在指导学生量物体的长度时,除了老师示范外,充分让每个学生操作,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板书设计(略。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公开课教学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
2. 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感知厘米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爱护工具、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
2. 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难点:1. 理解厘米长度,能够准确地用厘米测量物体。
2. 熟练掌握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尺子、直尺、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2. 准备一些实际物体,如书本、铅笔等,用于学生测量实践。
学生:1. 准备尺子、直尺等测量工具。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测量数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它们的长度。
2. 探究厘米:介绍厘米的概念,让学生感知1厘米的长度。
3. 实践测量: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实物长度,并用厘米作单位记录数据。
4. 交流分享:让学生展示测量成果,分享测量方法和心得。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厘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家中的某些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
2. 思考如何运用厘米测量更精确,提高测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厘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测量活动,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厘米长度和测量方法。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能用尺子进行正确的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重点难点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学案导案知识梳理一、复习导入。
老:请同学们用我们上节课用的方法来量一下桌子的长?(请用拃来量)学生量出来是拃,老师量出来是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老师的手大)总结:因为长度单位不一样,所以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更好的学习具体长度,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
(引入今天学习内容)提示:(1)一拃是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距离。
(2)注意总结基础练习二、新知探究(1)观察尺子(2)认识、感受1厘米(cm)“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从起点开始跑,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
(4)认识几厘米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刻度“3”到刻度“6”是3厘米(5)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和一拃的距离(小组合作)三、知识运用看课件做题四、总结尺子上每邻相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1)注意提醒学生从刻度0开始。
(2)让学生量自己指甲盖、田字格,了解1厘米的距离。
(3)第5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课堂检测一、课本上第8页练习一,第一题二、20厘米—5厘米=厘米10厘米—3厘米=厘米8厘米+6厘米=厘米3厘米+4厘米=厘米当堂检测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思考每个问题,正确填空。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2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具和教具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二、新授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2.发展性练习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四、归纳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布置作业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3一、说教材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xx版新课程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与反思
1长度单位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
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并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难点是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
由于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该部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经常遇到,但是1厘米、1米分别具体有多长,学生并不清楚,也不能实际应用。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等来认识厘米和米,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理解知识,掌握概念。
1.让学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科书介绍了用庹、拃和脚长作为测量长度单位的情况,由于用人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其单位的实际长度并不统一,测量结果很可能不一致。
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体会,以引发其认知冲突,从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其他长度单位,这个过程不仅很有趣味,更有深刻的数学、社会学价值(当然这里不强制要求学生了解);并通过尝试用这些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让学生切身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结合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厘米尺很常见,用起来很方便。
同时,厘米尺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厘米”表象、体会测量含义的最好工具。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第一章:认识厘米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和意义。
使学生能够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1.2 教学内容厘米的定义:厘米是长度的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
厘米的符号:cm使用厘米进行测量:使用尺子或卷尺等工具,将物体的长度、宽度等测量出来,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表示。
1.3 教学步骤1. 引入厘米的概念,向学生解释厘米的定义和符号。
2. 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用厘米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第二章:用厘米量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准确的测量。
2.2 教学内容测量工具的选择:尺子、卷尺、直尺等。
测量方法的掌握:将测量工具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读取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的记录:用厘米作为单位表示测量结果。
2.3 教学步骤1. 介绍测量工具的选择,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场景。
2. 演示测量长度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测量并记录长度。
第三章:用厘米量宽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厘米量宽度。
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准确的测量。
3.2 教学内容测量宽度的方法: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将尺子与被测物体的宽度紧密接触,读取测量结果。
测量宽度的注意事项:保持测量工具的垂直度,避免误差。
3.3 教学步骤1. 引入宽度测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测量宽度的方法。
2. 演示测量宽度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测量并记录宽度。
第四章:用厘米量面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面积的方法。
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准确的测量。
4.2 教学内容测量工具的选择:尺子、卷尺等。
测量方法的掌握:测量长和宽,计算面积。
测量结果的记录:用平方厘米作为单位表示测量结果。
4.3 教学步骤1. 介绍测量面积的工具选择,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场景。
2. 演示测量面积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长度单位cm
0
1厘cm米 2
3
4
5
6
7
8
“0”表示测量的起点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 厘米
0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像这样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在尺子上除了0到1之间的长度 是1厘米,你们还能说说从哪 到哪是1厘米。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虽然都是用拃量,但每个人的拃长度不同,量的结果也就 不同。只有用相同的计量单位去量相同的物体才会得出相同的 结果。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教材P3 例2] 请你认真观察尺子,看 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1庹(tuǒ)
点击图片跳转到P7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将手张开,把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长度作为测量 长度的单位,叫一拃。
1拃(zhǎ)
点击图片跳转到P8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把脚的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点击图片跳转到P9
介绍了这么多,你知道下面这些物体的长度吗?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长度单位
0
厘cm米
“0”表示测量的起点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六、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七、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填一填。[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P1]
这根木棍大约有( 4 )把
长。
这根木棍大约有( 6 )把
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具和教具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二、新授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2.发展性练习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四、归纳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布置作业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从0开始
到5结束
( 5 )厘米
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 左端,再看纸条右端对 着几。
认识刻度尺
0刻度
刻度
尺子上每相 邻的两个数 之间的长度 都是1厘米。
(1)把物体放正-----------------------------------一放正 (2)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二对0 (3)读出物体的右端所对的刻度数-----------------三读数
5-1=4(厘米)
二看结 束刻度 二看结束刻度
2个1厘米就是2厘米 4-2=2(厘米) 3个1厘米就是3厘米 5-2=3(厘米)
小试牛刀 看看那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4厘米
5厘米
3.下面的测量方式对吗?不对的指出错误的原因。
错因:没从0刻 度开始。
错因:刻度尺没 放正。
夯实基础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认识直尺 我们可以用尺子 来量物体的长度。
0厘米 1
2
34
5
6
7
8
9
10 11
观察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直尺 观察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0厘米 1
2
34
5
6
7
8
9
10 11
数字
0刻度
刻度
刻度线
探究点 2 认识厘米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厘米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纸条长( 4 )厘米。
纸条长( 5 )厘米。
铅笔长( 7 )厘米。
2.量一量 (选题源于教材P8第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情景导入
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一、情景导入
试一试
请同学们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教室内某一物体 长度。
二、探究新知
那么要准确的测量出这张桌子的长度,应该怎么办?
统一单位长度
பைடு நூலகம்
1、认识测量工具
直尺
1、认识1厘米
你从从间能直刻厘的找尺度米长到上0的度到生找物就刻活到体是度中刻吗11长度厘,?度“米这0,”为,中,1
2、认识几厘米
小结: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3、用厘米量
5
把直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 的右端对着几。
三、巩固练习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