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03ec8d580216fc710afd3c.png)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X Y Z Q反应前质量/g82405反应后质量/g待测248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②Y、Q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1:9③Z是反应物,X、Y、Q均为生成物④反应后X的质量为0 ⑤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4A.①②④B.③④C.④⑤D.②④⑤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读数为 a mL;随后又倒入部分该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b mL,则该学生第二次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是( )A.大于(b-a)mL B.等于(b-a)mL C.小于(b-a)mL D.无法确定3.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4.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X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A.X2Y5B.X2Y3C.XY2D.X2Y5.下列示意图与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A.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B.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C.氯化钠的形成D.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D.一定质量的木炭在密闭容器中燃烧8.蜡烛(足量)在如图所示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0a5dc77fd5360cbb1adb67.png)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某露置于空气中的CaO固体,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10g该CaO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
正确的说法是( )A.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没有气泡产生B.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和Ca(OH)2C.生成CaCl2的质量为11.1gD.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H)2和CaCO3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3.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
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A.A B.B C.C D.D4.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W X Y Z反应前质量g222340反应后质量g240待测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5.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7.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表示()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8.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9.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C2H4B.CH4O C.CH4D.C2H4O10.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1ff9f5336c1eb91b375d26.png)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为原料的“C1化学”成为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
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图为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2、H2按照质量比1:3合成氨气B.用Fe2O3.H2O除去H2S,生成物中含硫元素的物质有1种C.该流程中可参与循环的物质有Fe2O3·H2OCH+2H O=CO+HD.反应①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略去):42222.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质量1010102(g)反应后质量待测2212(g)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3.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4.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A.A B.B C.C D.D5.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判断:a.可能是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3个C.4个D.5个6.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现象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③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③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除去CO2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③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A.A B.B C.C D.D7.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A.A B.B C.C D.D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9.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通常情况下丙是气体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10.出取34克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CO2和18克水,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碳氢元素②一定不含氧元素③可能含有氧元素④一定含有氧元素⑤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⑥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①④⑤11.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A.2:1 B.1:2 C.3:4 D.3:812.1932年,美国化学家H.C.尤里等发现了一种质子数与氢原子相同,但中子数比氢原子多一个的新原子,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08007c2f60ddccda38a0bc.png)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 )A.B.C.D.2.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D.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4.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5.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A.B.C.D.6.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A + B ═ C + 2D B.A + 2B ═ 2C + DC.A + 2B ═ C + 2D D.2A + B ═ 2C + D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8.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②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A.①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9.有 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0% B.45% C.30% D.22.5%10.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则y表示的是A.高锰酸钾的质量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D.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1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a1f4f033687e21ae45a9a0.png)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如图所示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电解水一段时间B.加热氯酸钾制氧气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D.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2.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质量1010102(g)反应后质量待测2212(g)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3.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4.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5.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6.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7.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5.3 B.X、Z 是反应物,Y、W 是生成物C.Z 为化合物D.反应中 Y、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8.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1)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3b7a99a7375a417876f8f3d.png)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1)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出取34克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CO2和18克水,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碳氢元素②一定不含氧元素③可能含有氧元素④一定含有氧元素⑤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⑥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①④⑤2.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
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A.9.2g B.6.9g C.4.6g D.2.3g3.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4.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5.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6.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62.3% B.63.2% C.36.8% D.37.7%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7.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8.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现象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③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③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除去CO2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③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A.A B.B C.C D.D9.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5d22fdc850ad02df8041b6.png)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出取34克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CO2和18克水,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碳氢元素②一定不含氧元素③可能含有氧元素④一定含有氧元素⑤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⑥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①④⑤2.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3.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4.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5.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现象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③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③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除去CO2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③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A.A B.B C.C D.D6.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l0 g。
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X∶Y的比值可能为()序号反应前A的质量反应前B的质量反应后A3B2的质量①8 g 2 g 6 g② 4 g 6 g 6 g③X g Y g9 gA.1∶1B.2∶1C.1∶4D.3∶27.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c90df133687e21ae45a938.png)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电解水B.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2.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B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C碳酸钙粉末(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D硫酸铁溶液(硫酸)加入足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4.完全燃烧2. 8g某有机物,生成8. 8gCO2和3. 6gH2O。
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B.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D.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5.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表示()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6.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62.3% B.63.2% C.36.8% D.37.7%7.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C.水的电解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9.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l0 g。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abcba00b4e767f5bcfce98.png)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下列性质与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通常可用于灭火B.氮气含有氮元素,因此可用于生产氮肥C.氧气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做火箭燃料的助燃剂D.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因此可作保护气2.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B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C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A.A B.B C.C D.D3.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4.已知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点燃气体,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壁上有浑浊出现。
那么对该混合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合理的是()A.可能是H2和CH4B.可能是CO2和COC.一定含有CO2D.一定含有CO5.如图所示为硫化氢(H2S)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硫、氢元素质量比为1:2B.丙代表的是纯净物C.34g硫化氢完全燃烧至少需48g氧气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2:1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7.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G,其中C为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C.气体E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D.红色固体G可由金属Ag与CuSO4溶液直接反应得到8.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丙是氧化物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14617158f5f61fb63666b0.png)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表中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类分类标准A 类别一:硅、氧气、铁类别二: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B 类别一: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类别二:中子、分子、原子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C 类别一:铁、铜、镁类別二:水、二氧化碳、氢气类别三:氯化钠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D 类别一:试管,蒸发皿类别二:集气瓶、量筒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A.A B.B C.C D.D2.在反应X + 2Y → M + 2N中,已知M和N的摩尔质量之比为,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M。
则在此反应中Y和N的质量之比为A.B.C.D.3.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2 C.+4 D.+64.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B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C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A.A B.B C.C D.D5.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1.4B.X的化学式为CO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2O2点燃CO2+H2O+CO6.下列4 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 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分解B.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7.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A.Al2O3B.CuO C.CaO D.Fe2O38.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9.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736bf8852458fb760b565b.png)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B.加热的饱和溶液的KNO3和饱和溶液的Ca(OH)2(不考虑溶剂的蒸发)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2.在反应X + 2Y → M + 2N中,已知M和N的摩尔质量之比为,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M。
则在此反应中Y和N的质量之比为A .B.C.D.3.现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若再加入C物质5g,A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A.3:2B.3:1C.1:1D.2:34.硅(Si)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SiO +2CSi+2CO 高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C .在此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 .该反应体现了碳的可燃性5.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 B 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 C 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 在空气中灼烧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A .AB .BC .CD .D6.已知一个SO 2分子的质量为nkg ,一个SO 3分子的质量为mkg 。
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1/32 做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32m/(m-n ) B .32n/(m-n ) C .32n/(3n-2m ) D .32n/(3m-2n ) 7.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B .用水吸收COC .验证氧气已收集满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8.小希设计如图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 1 处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铜丝,白磷燃烧,铜丝变黑,可见白磷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操作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 1/5C.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D.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9.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G,其中C为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
西安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西安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25751da8956bec0875e339.png)
西安市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有关图象中不正确的是A.图①是一定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B.图②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图③是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图④是活性炭与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D.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3.下列4 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 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分解B.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4.气体由CH4、C2H4、C2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气体可能含有CH4B.该气体可能是由C2H4和C2H2组成C.该气体- -定含有C2H4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25.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A.B.C.D.6.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A +B ═C + 2D B .A + 2B ═ 2C + D C .A + 2B ═ C + 2DD .2A + B ═ 2C + D7.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 、Cu 2O 。
称取14.4g 仅含Cu 、O 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图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 增重4.4g 。
查资料可知:碱石灰由NaOH 和CaO 组成,其作用是吸收H 2O 和CO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B 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 2O 和CO 2 B .若缺少装置C ,则实验所得Cu 、O 个数比偏高 C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 2OD .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 2,打开K 1,让CO 通一段时间 8.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32CaCO CaO+CO 点燃。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393bdb1eb91a37f0115c37.png)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分离酒精和水过滤B吸收一氧化碳将一氧化碳通入水中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D证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在等质量的碘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或汽油A.A B.B C.C D.D2.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A.B.C.D .3.硅(Si )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SiO +2CSi+2CO 高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C .在此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 .该反应体现了碳的可燃性4.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 .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 .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 .Na +、Mg 2+、Cl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 .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5.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 和b ,只向b 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A.A B.B C.C D.D7.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X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A.X2Y5B.X2Y3C.XY2D.X2Y8.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B.用水吸收COC.验证氧气已收集满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9.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7ab922dd88d0d232d46a4d.png)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将5.6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的质量为()A.6.4g B.15.2g C.16.0g D.30.4g2.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1.4B.X的化学式为CO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2O2点燃CO2+H2O+CO3.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燃烧的条件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氧气验满4.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5.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6.如图所示为硫化氢(H2S)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硫、氢元素质量比为1:2B.丙代表的是纯净物C.34g硫化氢完全燃烧至少需48g氧气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2:17.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生活中的化学B安全常识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②用生石灰吸附水中的异味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②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C化学规律D物质的鉴别①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A.A B.B C.C D.D8.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G,其中C为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1)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3cef19d4028915f814dc251.png)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1)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 CO2CO将混合气体点燃C Cu C在氧气中灼烧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 B.B C.C D.D2.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1.4B.X的化学式为CO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2O2点燃CO2+H2O+CO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A.A B.B C.C D.D4.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A.B.C.D.5.某元素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M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M在此氧化物中的化合价为A.+6 B.+4 C.+2 D.+16.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
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图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
查资料可知:碱石灰由NaOH和CaO组成,其作用是吸收H2O和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和CO2B.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C.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D.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7.小希设计如图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 1 处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铜丝,白磷燃烧,铜丝变黑,可见白磷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操作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 1/5C.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D.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9.下列示意图与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A.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B.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C.氯化钠的形成D.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10.对于化学反应a+b→c+d,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c、d为盐和水,则反应可能属于中和反应B.若c、d为单质和化合物,则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C.若a、c均为金属,则b和d可能为可溶性盐溶液D.若a、b为金属和盐酸,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g 碳和80g 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92g二氧化碳B.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C.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1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099b843968011ca30091ea.png)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则y表示的是A.高锰酸钾的质量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D.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
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
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3.现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若再加入C物质5g,A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A.3:2B.3:1C.1:1D.2:34.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kg ,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kg。
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1/32 做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32m/(m-n)B.32n/(m-n)C.32n/(3n-2m)D.32n/(3m-2n)5.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读数为 a mL;随后又倒入部分该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b mL,则该学生第二次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是( )A.大于(b-a)mL B.等于(b-a)mL C.小于(b-a)mL D.无法确定6.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A.Al2O3B.CuO C.CaO D.Fe2O3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8g,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其质量增加了9. 6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2. 8gB.4. 4gC.5.2gD.7.2g8.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A.A B.B C.C D.D9.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②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A.①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10.有 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0% B.45% C.30% D.22.5%1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比较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D.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12.在一耐压的密闭容器中有一定量的炭粉和过量的氧气,对该容器加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相关量之间关系的是()A.A B.B C.C D.D13.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1)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8b3e324e6c175f0e7dd13717.png)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1)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22B.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和O2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2.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
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30g B.50g C.100g D.150g3.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A.CO B.CH4C.H2和CH4D.H2、CO和CH4 4.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5.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6.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现象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③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③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除去CO2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③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A.A B.B C.C D.D7.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西安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I)卷
![西安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I)卷](https://img.taocdn.com/s3/m/b82d1d51f111f18583d05aff.png)
西安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17·黔东南) 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 可燃冰燃烧B . 铁钉生锈C . 矿石粉碎D . 光合作用2. (2分)(2011·南宁)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 . 二氧化碳是化合物B . 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C . 二氧化碳是氧化物D .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3. (2分) (2018九下·临河月考) 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A . 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 . 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气——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D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4. (2分)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很广泛的用途。
下列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 . 蒸馏水B . 碘酒C . 石灰浆D . 植物油5. (2分)(2017·重庆) 加压或降温可将氧气变成液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液氧是一种氧化物B . 液氧中的分子停止了运动C . 加压使分子间间隙减小D . 氧气和液氧由不同种分子构成6. (2分)走进化学实验室,同学们能够学会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A . 读取液体体积B . 倾倒液体C . 过滤D . 制取二氧化碳7. (2分) (2019九上·安丘期中)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B . 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到3种氧化物C . 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D . 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 (2分) (2018九上·北京期中) 下列关于S+O2 SO2的说法错误的是()A . 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B . 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C . 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 .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9. (2分) (2017九上·天桥期末)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气体CO2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B Na2CO3溶液NaOH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C CaO固体CaCO3加水溶解,过滤D CuO Cu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A . AB . BC . CD . D10. (2分)(2017·无锡模拟) 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B .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 4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较大D . 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二、选择填充题 (共5题;共5分)11. (1分)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1)指出装置图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 .(2)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________ .(3)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导致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12. (1分)(2018·广东) 下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某密闭容器中有X、O2、CO2和 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X O2CO2H2O反应前的质量/g 1.68 2.2 1.8反应后的质量/g0 1.6待测 5.4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B.表中“待测”数据为 4.4C.反应中的X 与 O2变化的质量比是 1:4 D.X可能是乙醇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3.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4.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5.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6.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 7.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A.A B.B C.C D.D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C.水的电解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9.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l0 g。
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X∶Y的比值可能为()序号反应前A的质量反应前B的质量反应后A3B2的质量①8 g 2 g 6 g② 4 g 6 g 6 g③X g Y g9 gA.1∶1B.2∶1C.1∶4D.3∶2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N、Q、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M N Q 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x的值为13C.反应中 N、P 的质量比为5:4D.物质 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1.下列四种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电解一定量的水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12.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C.D.13.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B .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C .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D .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2Al+3H OAl O +3H 一定条件14.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 2 + O 2 = mCaSO 4,则m 的值是( ) A .1B .2C .3D .415.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 48g 乙充分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 44g 丙和 27g 丁。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有( )个 ①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 23g ②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 2:3 ③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1 ④参加反应的甲与丙的质量比为48:44⑤甲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在2A+B=2C 的反应中,24g 的A 完全反应生成40g 的C ,若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②鉴别CO 、H 2、CH 4 三种气体的方法是观察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③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一氧化碳可将混合气体点燃④一定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96g 氧气,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36g 水,则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且该物质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7.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A .2:1 B .1:2C .3:4D .3:818.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甲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7.24.4aA .表中a 的值为2.6B .X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X 可能含有氢元素D .若增加氧气量,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19.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来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2MnO Δ2KCl +3O 2↑现对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 .B .C .D .20.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下列有关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1.在硫酸亚铁()4FeSO 和硫酸铁()243Fe SO ⎡⎤⎣⎦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46%B .31%C .66%D .无法确定2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投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时刻 甲 乙 丙 丁 起始 80g 5g 100g 5g t 1 a 55g 60g 5g t 2bc40g5gA .甲是反应物,乙是生成物B .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a = 70g ,c = 80gD .该反应可能是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23.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反应前 反应后 质量变化(不含容量质量)34.3g32.7g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 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24.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25.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26.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28.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7.6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2NaHCO3Na2CO3 + H2O + CO2↑)A.33.6% B.40% C.47.3% D.60%29.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B.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C.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分子 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30.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C2H4B.CH4O C.CH4D.C2H4O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31.某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不适合选用下列哪种物质_____;A汞 B磷 C铜 D木炭②用甲、乙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充足、装置不漏气)。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有关分析合理的是_____;A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只有氮气B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C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D实验结束时未冷却到室温,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③利用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加热使红磷反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反应前后各数据及结论如下。
玻璃管中原有空气的体积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结论反应前反应后_____ml40ml30ml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32.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①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