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及治疗进展(完整版)

合集下载

《肝脏疾病衰竭诊治指南(2023年版)》要点

《肝脏疾病衰竭诊治指南(2023年版)》要点

《肝脏疾病衰竭诊治指南(2023年版)》要

肝脏疾病衰竭诊治指南(2023年版)要点
疾病概述
肝脏疾病是世界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的肝脏疾病会导致肝
功衰竭。

肝脏疾病衰竭是由于肝脏因急性或慢性原因无法完成正常
生理功能引起的,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诊断要点
诊断肝脏疾病衰竭需要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化验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常见的化验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凝血
功能检查和电解质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等。

分类与分级
肝脏疾病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是指
在6个月内由结构性肝脏疾病引起的,疾病进展迅速,常常伴随着
肝性脑病。

慢性肝衰竭是指由慢性肝病进展到最终阶段,需要肝移
植才能生存。

治疗原则
治疗肝脏疾病衰竭的原则是尽可能消除病因、支持病人脏器功能,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并尽可能早期的施行肝移植治疗。

诊疗流程
肝脏疾病衰竭的诊疗流程包括急性诊疗和慢性诊疗。

急性诊疗
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命、尽可能缓解症状、寻找并消除病因。

慢性
诊疗的治疗目的则是减缓病程、维持生命等。

预后和护理
肝脏疾病衰竭的预后与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等因素有关。

护理
包括病人营养支持、感染控制等方面,保证患者安全并快速恢复。

结论
肝脏疾病衰竭是一种严重且令人担忧的疾病,准确及时的诊断
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指南提供了一些较为详细的诊断、治疗流程和护理建议,希望能对诊治肝脏衰竭的医生有所帮助和参考。

肝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与新药研发

肝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与新药研发

肝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与新药研发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导致肝脏功能损害严重,甚至死亡。

目前,药物治疗成为肝衰竭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药物治疗进展以及新药研发两个方面来探讨肝衰竭的药物治疗现状。

一、药物治疗进展1. 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急性肝衰竭是肝功能在短期内迅速丧失的状态,需要尽快采取治疗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对于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早期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供体有限和手术风险较高,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目前,乙酰半胱氨酸(NAC)作为肝衰竭的首选治疗药物,通过提供谷胱甘肽,促进肝细胞内还原剂的合成,减轻氧化应激,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

此外,肝素和肝素类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中,它们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减少凝血功能异常。

然而,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现有的治疗手段。

2. 慢性肝衰竭的治疗慢性肝衰竭是肝功能逐渐丧失的过程,长期使用药物来控制疾病进展成为必要。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抗纤维化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

抗病毒药物是慢性肝衰竭患者治疗的首选,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减轻肝脏受损程度。

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衰竭。

抗纤维化药物如利巴韦林和去甲肾上腺素则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相关的慢性肝衰竭,通过减少肝脏纤维化程度,改善肝功能。

此外,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也被应用于慢性肝衰竭的治疗中,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来减少肝脏损伤。

二、新药研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药的研发成为改善肝衰竭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正在研发或已经上市的新药:1. NLRP3抑制剂NLRP3炎症小体在肝脏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药物可能成为治疗肝衰竭的新途径。

目前,一些NLRP3抑制剂如络菌素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潜力。

2. miRNA药物微小RNA(miRNA)在肝功能异常时表达异常,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来影响肝脏病变。

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
Ⅰ度(前驱期)为反应迟钝、情绪改变 Ⅱ度(昏迷前期)为瞌睡和行为不能自控 Ⅲ度(昏睡期或浅昏迷期)为嗜睡,但尚可唤醒 Ⅳ度(昏迷期)为昏迷不醒,对刺激无反应,反射逐渐消失,常伴有呼吸、循环等方面的改变 3.肝臭:呼气常有特殊的甜酸气味(似烂水果味),可能为肝的代谢功能紊乱,血中硫醇增多引起 4.出血:纤维蛋白原和肝内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DIC或消耗性凝血病,可出现皮肤出血斑点、注 射部位出血或胃肠出血等
急性肝衰竭
一、诊断标准
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①既往无肝炎病史,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 ②起病后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伴明显的恶心、呕吐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③迅速出现Ⅱ度以上(按Ⅳ度划分)的肝性脑病 ④出血倾向明显,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timeactivitypercentage,PTA)≤40%, 且排除其他原因 ⑤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表明肝细胞存在大面积坏死,与预后直接有关) ⑥病人黄疸急剧迅速加深,起病初期可能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上述表现者应考 虑本病
3.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给予H2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预防与应激相关的胃肠道出血;避免使 用肾损害药物以预防肾损伤;预防和治疗ARDS
三、治疗
4.预防感染:应全身使用广谱抗生素 5.肝性脑病的治疗 ①脱水:建议用甘露醇(0.5~1.0g/kg)为一线治疗药物;②低温:将核心体温降至34~35℃ 为宜;③自身免疫性肝炎引起的肝性脑病可考虑使用激素 6.人工肝支持:可通过灌流、吸附和透析作用,清除肝衰竭病人血中有害物质 7.肝移植:肝移植是治疗AHF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适用于经积极内科和人工肝治疗疗效欠佳者
二、临床表现
6.实验室检查:①转氨酶升高,但大面积肝坏死时可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此时胆红素持续升 高,而转氨酶不升高。②血胆红素增高。③血小板常减少,白细胞增多。④血肌酐或尿素氮可 增高。⑤血电解质紊乱。⑥酸碱失衡,多为代谢性酸中毒。⑦发生DIC时,凝血时间、凝血酶 原时间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可减少,而其降解物(FDP)增多,优球蛋白试 验等可呈阳性

2024肝衰竭诊治的进展与挑战

2024肝衰竭诊治的进展与挑战

2024肝衰竭诊治的进展与挑战肝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其病死率极高,多年来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

各国学者不断探索其定义、病因、分类、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

其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作为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失代偿并伴有器官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其短期病死率尤为突出。

目前,〃三早一体系〃的全程管理模式已成为肝衰竭治疗的基本策略。

尽管近年来肝衰竭的临床诊疗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进一步加强临床和基础研究。

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的争议与共识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以肝脏和/或肝外器官衰竭和短期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的复杂综合征。

ACLF的定义一直是国内外有争议的问题,全球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ACLF定义与诊断标准包括:欧洲肝病学会ACLF标准(EASL-ACLF)、中国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小组ACLF标准(COSSH-ACLF)、亚太肝病学会专家共识(APASL-ACLF)、北美终末期肝病研究联盟ACLF诊断标准(N ACSELD-A CLF)、美国胃肠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指南》和中国肝衰竭诊治指南等。

2022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指南》综合APASL x EASL-CLIF X NACSELD,提出具有包容性的定义。

ACLF是发生在伴或不伴肝硬化的慢性肝病基础上的一种具有潜在可逆性的疾病,在缺乏基础肝病治疗、肝脏支持系统治疗或肝移植的情况下,可导致多器官衰竭,3个月内病死率高。

ACLF通过慢性肝病、胆红素升高和INR延长来识别,肾脏、呼吸、循环或脑功能衰竭支持诊断的建立。

脏器衰竭的严重程度可以采用EASL-CLIF或NACSELD脏器衰竭评分来评估。

我国《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版)》中将ACLF定义为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竭表现的综合征,伴或不伴随肝外器官衰竭。

2024年肝衰竭课件

2024年肝衰竭课件

肝衰竭课件引言: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之一,负责多种生物化学反应的调节和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肝脏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导致肝功能衰竭。

本课件旨在介绍肝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严重疾病。

一、病因:肝衰竭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或毒素中毒、酗酒、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最常见的病毒性原因,而药物或毒素中毒和酗酒则是最常见的非病毒性原因。

二、病理生理:肝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复杂,主要涉及肝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形成。

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会释放出各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损伤肝细胞。

同时,肝脏内的炎症细胞也会释放出更多的炎症介质,形成恶性循环。

肝细胞损伤还会导致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化,进一步影响肝脏的功能。

三、临床表现:肝衰竭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

其中,黄疸是肝衰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腹水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蛋白合成减少,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液体从血管渗出到腹腔。

肝性脑病则是由于肝脏不能正常代谢氨,导致血液中氨水平升高,影响大脑功能。

四、诊断:肝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毒素接触、酗酒等。

然后,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有黄疸、腹水等表现。

医生会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肝功能指标、病毒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

其中,血液肝功能指标如ALT、AST、总胆红素等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五、治疗:肝衰竭的治疗取决于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医生会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病毒治疗、停用有害药物、戒酒等。

医生会给予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控制感染等。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与治疗研究现状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与治疗研究现状

・194・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7月第14卷第19期China Prac Med,Jul2019,Vol.14,No.19•综•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与治疗研究现状苏毅[摘要】急性肝功能衰竭(肝衰竭,ALF)常见于临床,病情凶险,预后差。

各种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诱发的肝损害等是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为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出现黄疸,由于凝血功能异常可导致身体各部位岀血,可迅速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除中毒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者可用解毒药治疗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无特效疗法,病死率高,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病因学治疗、并发症治疗、肝脏移植、肝脏干细胞移植及人工肝支持治疗等。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肝脏移植;肝脏干细胞移植;人工肝支持D0I:10.14163/ki.11-5547/r.2019.19.106我国《肝衰竭诊疗指南》将肝功能衰竭定义为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障碍⑴。

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关于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定义:原来不存在肝硬化的患者26周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和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⑵。

急性肝功能衰竭属临床常见病,其病情凶险,预后差。

各种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诱发的肝损害等是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为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出现黄疸,由于凝血功能异常可导致身体各部位出血,可迅速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除中毒引起者可用解毒药外,无特效疗法。

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⑶有多种诱因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但是也有少部分病例经过详细的检查也不能确定病因。

本文就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因、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因1.1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引起。

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约占7%,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约占3%⑶如果同时罹患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将极大的增加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风险。

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
消化道病症不断加重,也是AHF有别于一 般急性肝炎之处。食欲低下,甚至厌食、 频繁恶心、呃逆或呕吐,腹胀明显,或 开展为鼓胀。
黄疸出现后,消化道病症不断不缓解,而 且日趋严重。
偶见剧烈腹痛,酷似外科急腹症,有时误 诊为胆囊炎,但无外科急腹症的体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黄疸:
黄疸出现后,血清胆红素迅速上升,每日 上升幅度往往超过19~38 mol/L。
〔3〕内毒素血症与感染:
①内毒素血症:
63%~100%的患者发生肠源性内毒素血 症,加重肝脏进一步损害,形成恶性循 环。
②感染:
并发感染的发生率高达80%,有20%~ 25%的病人有菌血症,约40%的感染为 致死性。
〔4〕代谢紊乱: ①低氧血症/组织缺氧: ②低血糖:
③电解质平衡紊乱:
④酸碱平衡失调:
〔5〕高动力循环综合征与低血压: 高动力循环综合征是AHF的主要特征之 一,表现为心输出量增加,常高出正常 者2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由此引起平 均动脉压〔MAP〕降低。
〔6〕心肺功能异常: 心功能异常:
肺功能不全与肺水肿:AHF患者常伴有肺 功能不全或水肿。
〔7〕肾衰竭: AHF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0%~75
病,亦未出现腹水。 PTA≤40%~ 30% ②中期:有Ⅱ度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 倾向〔出血或瘀斑〕,PTA ≤ 30%~ 20%;③晚期: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 综合症、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
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 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 PTA ≤ 20 %。
七.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 键。综合治疗包括:①根底治疗:维持 水、电解质、酸碱及热量平衡;②去除 致病因素;③减少毒物生成〔如内毒素、 氨〕,纠正代谢紊乱;④改善肝脏血循 环及提高供氧;⑤促进肝细胞再生;⑥ 防治一切可能或已出现的并发症,如出 血、感染、脑水肿等;⑦肝移植。

2020急性肝衰竭的并发症和管理

2020急性肝衰竭的并发症和管理

2020急性肝衰竭的并发症和管理急性肝衰竭(ALF)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全身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是由坏死的肝细胞、内皮细胞和白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和损伤性关性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即组织或细胞受到损伤、缺氧、应激等因素刺激后释放到细胞间隙或血液循环中的一类物质)导致的。

不过,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些介质的特异性抑制剂的临床研究。

因此,本文要论述的是针对急性肝衰竭并发的全身系统性症状,该如何进行内科综合管理。

一、低血压在ALF患者中,多器官功能衰竭通常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lldmme,SIRS)和血流动力学异常为先兆。

AL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为全身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减少,大部分患者会因为血容量不足而发生全身系统性低血压。

因此,第一步干预措施应包括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持续性低血压(平均动脉压<60 mmHg),即使血容量正常,也应立即使用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已被一致认为是首选的初始升压药。

对于用升压药抗休克疗效不佳的ALF患者给予生理剂量的氢化可的松效果如何,目前仍不明确。

氢化可的松不能降低患者病死率,但可以减少升压药的剂量需求。

接受升压药治疗的ALF患者,由于微循环血管的持续性收缩,可能无法可靠地增加外周氧的输送,从而可能继续发生终末器官(end-organ,神经传导通路末端的一类小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缺氧和乳酸酸中毒;针对这一问题,血管扩张剂(如依前列醇)可能是有用的。

二、肝性脑病和脑水肿ALF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为肝性脑病和脑水肿伴颅内高压(ICP),它们在临床上可重叠出现。

肝性脑病早期,颅内压升高通常不明显,但若患者从昏迷发展至深度昏迷,则无论患者是否存在去脑强直状态(3-4级脑病),其都处于存在脑水肿的高危状态。

肝性脑病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人们对其发病机制仍知之甚少。

肝衰竭诊治指南

肝衰竭诊治指南

肝衰竭诊治指南引言: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功能失调或衰竭对整个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提供关于肝衰竭的诊治指南,包括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肝衰竭的相关问题。

一、病因与分类肝衰竭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感染、药物中毒、酒精滥用、肝癌等。

根据病程的严重程度,可将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通常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病情进展迅速。

慢性肝衰竭则是指肝功能逐渐下降,通常是由长期的肝疾病引起。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 临床表现肝衰竭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黄疸、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肝性脑病、意识障碍、腹水等症状。

2. 诊断肝衰竭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体检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评估、病毒标志物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病变和排除其他病因。

三、治疗原则肝衰竭的治疗旨在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尽可能恢复其肝功能。

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密切监护和维持生命支持对于重度肝衰竭患者,密切监护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监护,并进行生命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凝血功能异常等。

2. 去除病因针对导致肝衰竭的具体病因,及时去除或治疗病因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衰竭,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3.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是肝衰竭患者的基础治疗,包括口服或静脉途径给予充分能量和营养支持,调整营养成分的比例,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必要时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4. 肝移植对于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控制病情恶化的患者,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肝移植可提供正常的肝脏功能,使患者恢复健康。

四、并发症的处理1. 肝性脑病肝衰竭患者常伴有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等。

治疗包括控制血氨水平、肠内外清洁以减少氨的生成等。

2. 感染肝衰竭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较低,易发生各种感染。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急性肝功能衰竭可发生在慢性肝病、肝中毒、其他系统器官衰竭等过程中。

肝有弥漫性病变,合成、转移、储存、解毒等相关功能降低,严重影响全身。

1.病毒性肝炎(A、B、C等):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是肝炎和坏死病变。

它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的法定乙类传染病;部分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为慢性,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

目前已确定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其中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

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可表现为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2.化学中毒:乙酰氨基酚、甲基多巴、硫异烟胺、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氟烷、四氯化碳、水杨酸、黄磷等,可引起急性肝衰竭。

3.手术疾病:急性肝衰竭可发生在手术、创伤、休克等患者中,常发生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肝功能障碍。

4.其他:妊娠(多在后3个月)Wilson急性肝功能衰竭也可发生在疾病等过程中。

1.肝性脑病:这种疾病主要是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主要是意识障碍。

最根本的原因是急性肝衰竭或门衰竭-身体分流,使肠道毒性物质不能被肝脏解毒或清除,或通过侧支循环直接进入身体循环,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导致脑功能障碍。

它通常发生在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自发或人为引起的门分流的基础上,也可发生在原发性肝癌、妊娠急性脂肪肝和严重胆道感染的基础上。

2.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胆,是血清中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一些肝病、胆囊病和血液病常引起黄疸。

3.肝臭:如果患者呼气或观察尿液时闻到烂苹果和臭鸡蛋的混合气味,或者鱼腥味带有甜味,那就是肝臭。

肝臭是严重肝病患者,尤其是肝昏迷患者在肝功能衰竭时的独特特征。

4.出血:可出现皮肤出血斑、注射部位出血或胃肠道出血等。

5.其他器官系统并发性功能障碍:常见的是肾功能减退、尿量减少,甚至急性渗功能衰竭。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及预后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及预后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及预后王晓今作者单位35 上海南京军区临床肝病研究中心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 LF )临床并非罕见,其结局难以预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具备熟练的医疗技术及谨慎的工作态度。

A LF 中约50%系由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APAP)中毒所致,12%由药物特异质反应所致,但后者往往更为致命。

过去临床常见的乙型肝炎目前已较少引起A LF (7%);甲型肝炎则更为罕见。

A LF 多数预后不良,但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所致者总体预后较好,进行肝移植的比例亦较低。

A LF 患者中仅有约26%接受肝移植,未接受肝移植的患者生存率为44%。

本文献荟萃重点论述其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

A LF 多发生在以往身体健康的人群,由于肝功能急剧恶化而引起患者神志改变及凝血功能障碍。

诱发A LF 的原因各异,但临床表现颇为相似,目前引起这种爆发性发作的机理尚不清楚。

发生A LF 患者的年龄一般较为年轻,其肝功能迅速恶化。

从起病到发生肝衰竭(脑病)的时间间隔各异,有超急性发作者,发生时间短于1周;也有6~8周时才发作者,后者往往与药物特异质反应有关。

做出A LF 的诊断通常要求判断凝血功能状况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 NR )>1.5及具备某种程度的肝性脑病。

患者发生A LF 后意识模糊甚至意识丧失,不能详述病史,因此应对患者进行仔细体检。

通过检查,有可能找出近期服用过的具有潜在肝毒性的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其他毒素(包括伞型毒菌)或其他处方药物。

雷米封、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中毒倾向,如果患者3~6周前曾使用过,则这些药物往往是引发A LF 的病因。

对某些患者而言,找到病因就意味着找到合适的解毒剂,病因对预后至关重要,应引起关注。

脑水肿是A LF 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 OFS )的特征性表现,其他引起病情急剧恶化的因素包括感染、肾功能衰竭及出血。

急性肝衰竭能治好吗

急性肝衰竭能治好吗

急性肝衰竭能治好吗
一、急性肝衰竭能治好吗二、急性肝衰竭如何预防三、急性肝衰竭怎么检查
急性肝衰竭能治好吗1、急性肝衰竭能治好吗
急性肝衰竭能治好的,而且我们需要知道,这个疾病的治疗方法其实是以对症处理为主,的而且急性肝昏迷这个疾病的重点在于治黄,也就是治疗黄疸的。

而且同时需要配合软肝的药物,需要去正规医院治疗。

急性肝衰竭的病人需要软脾的治疗,而且需要利尿剂等去起到一种消除腹水的作用的,而且需要在治疗中注意改善凝血机制,同时不要给病人吃高蛋白的食物,而且从输液的方面去加强营养治疗。

急性肝衰竭的病人需要卧床休息的,而且建议病人需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要对自己的疾病有信心的,而且如果经过医生的同意,那么病人可以适度服用五味子等中药,因为这可是护肝新要素。

2、急性肝衰竭病因
缺氧性肝损伤如持续一定时间的心力衰竭、休克所致的肝瘀血、缺氧。

毒物中毒如毒蕈中毒、臭米面中毒、四氯化碳中毒等。

各型病毒性肝炎如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

也可由两种或两种肝脏以上的肝炎病毒混合或重叠感染引起。

其他如急性威尔逊氏病等。

慢性肝衰竭:多发生于慢性重症肝炎、各型肝硬化等疾病过程中。

3、急性肝衰竭怎么分类
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可被分为四类:急性肝。

肝衰竭诊治指南(完整版)

肝衰竭诊治指南(完整版)

肝衰竭诊治指南(完整版)肝衰竭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感染、药物或毒物中毒、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疾病、肝血管疾病等。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肝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其中以乙型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此外,药物或毒物中毒也是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一些含有对肝脏有毒性的成分的中药或保健品。

酒精性肝病是发达国家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但在我国,由于饮酒文化的不同,其发病率相对较低。

2肝衰竭的分类和分型2.1分类根据肝衰竭的发生时间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三种类型。

其中,急性肝衰竭是指在健康的肝脏或有慢性肝病的基础上,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肝功能迅速恶化,出现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多在2周内出现;亚急性肝衰竭是指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肝功能迅速恶化,但病程较急性肝衰竭慢,多在2-12周内出现;慢性肝衰竭是指由于长期的慢性肝病导致肝功能逐渐恶化,出现肝功能衰竭的一种类型。

2.2分型根据肝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和病程,可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其中,按照病因可分为病毒性肝衰竭、药物或毒物性肝衰竭、酒精性肝衰竭、自身免疫性肝衰竭、代谢性肝衰竭、肝血管性肝衰竭等;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黄疸型、肝肾综合征型、肝性脑病型、出血型等;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

3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3.1诊断肝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其中,临床表现包括黄疸、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出血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氨等指标;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

在诊断肝衰竭时,还需排除其他肝疾病,如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3.2治疗肝衰竭的治疗应根据病因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中,急性肝衰竭的治疗重点是保护肝细胞、纠正代谢紊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同时可考虑实施肝移植等手段;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治疗则主要是治疗原发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并采取相应的支持性治疗措施,如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急性肝衰竭诊断与治疗PPT

急性肝衰竭诊断与治疗PPT

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损伤
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脏 导致的肝损伤
遗传性肝病:某些遗传性疾病导致的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其他原因:如脂肪肝、肝硬化、胆道疾病等
肝功能急剧下降,表现为黄疸、肝 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衰竭, 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
注意事项:密 切监测电解质 水平,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急性肝衰竭的预防 与预后
避免饮酒过量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
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期进行体检,及 时发现并治疗肝病
预后评估的重要性:预测患者病情发展,制定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的方法: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预后评估的因素: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肝功能状态等 预后评估的结果:良好、中等、差等,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症状:意识模糊、行为异常、昏迷等 原因: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血液中氨含量升高 治疗:使用降氨药物,如乳果糖、谷氨酰胺等 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酒、滥用药物等
原因:急性肝 衰竭导致肝功 能受损,电解
质代谢异常
症状:低钾血 症、低钠血症、
低钙血症等
处理方法:补 充电解质,纠 正电解质紊乱
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等
寄生虫感染: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处理方法:根据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或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
出血原因: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障碍 出血类型: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处理方法:输血、止血药物、内镜下止血等 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肝衰竭的治疗进展

肝衰竭的治疗进展

㊃消化专栏㊃[收稿日期]2023-03-20[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2019Z D X M 004)[作者简介]王粤(1998-),女,重庆合川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师,医学学士,从事传染病学研究㊂肝衰竭的治疗进展王 粤(综述),辛小娟(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重庆400016) [摘要] 肝衰竭是由各种病因导致的肝功能严重损害,可出现肝性脑病㊁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衰竭患者最常见的病因,最常导致的肝衰竭类型是慢加急性肝衰竭㊂目前对于肝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为肝移植,但其应用因供肝资源匮乏㊁价格高昂等因素受到一定的限制㊂近年来,人工肝㊁肝细胞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等新型治疗方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针对肝衰竭的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㊁一般支持治疗㊁并发症的治疗等也很重要㊂本文将对肝衰竭的治疗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参考㊂[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肝移植;肝,人工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7-3205.2024.02.011 [中图分类号] R 57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05(2024)02-0183-08肝衰竭是肝炎病毒㊁药物㊁酒精㊁自身免疫性肝病㊁肝豆状核变性等多种原因引起肝脏解毒㊁合成㊁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损害,其主要表现包括黄疸㊁肝性脑病(h e p a t i c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H E )㊁凝血功能障碍㊁肝肾综合征(h e p a t o r e n a l s yn d r o m e ,H R S )等,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㊂引起肝衰竭的病因在不同地区有明显差异,在欧洲和北美以酒精㊁药物为主,在亚太和非洲地区以乙型肝炎病毒(h e pa t i t i sB v i r u s ,H B V )为主㊂H B V 在我国中度流行,是我国肝衰竭患者最常见的病因(66.24%),最常导致的肝衰竭类型是慢加急性肝衰竭(a c u t e -o n -c h r o n i c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A C L F )[1-2]㊂目前,对肝衰竭进行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旨在对其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希望能对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㊂1 肝移植目前,肝移植仍是治疗肝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方法㊂根据中国肝移植登记中心数据库,肝衰竭患者在肝移植术后1年㊁3年和5年的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83.9%㊁79.4%和75.4%,且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4.7%㊁80.3%和76.4%㊂A C L F 患者肝移植术后90d 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6.6%和82.7%,慢性肝衰竭(c h r o n i c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C L F )患者肝移植术后90d 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92.5%和90.0%[2]㊂评估肝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确定肝移植优先级的主要依据是终末期肝病模型(m o d e lf o re n d -s t a ge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M E L D )评分,评分为15~40分是肝移植治疗的最佳适应证㊂A C L F 患者的 移植窗口期 很短,短期病死率高,器官衰竭的发生对其预后的预测非常重要[1]㊂对于A C L F 患者,慢性肝衰竭联盟A C L F (c h r o n i c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c o n s o r t i u mA C L F ,C L I F -CA C L F )评分比M E L D 评分更能预测生存率㊂在C L I F -C A C L F 评分系统中,A C L F2~3级(2个及以上肝外器官衰竭)患者需优先考虑肝移植,并建议在诊断A C L F 后3~7d 行肝移植术[2]㊂Z h a n g 等[3]研究发现,对登记于肝移植等待名单中的C L I F -CA C L F3级患者,无论供体器官质量如何,在登记后第1周内行肝移植术患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在名单中再多等待1d 行肝移植术的患者(P <0.001)㊂该研究强调了早期进行肝移植,而非等待最佳的供体器官或衰竭器官数量的改善,可最大限度地提高A C L F3级患者的生存率㊂此外,还有研究使用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A C L F (C h i n e s e G r o u p o n t h e S t u d y o f S e v e r e H e pa t i t i s B -A C L F ,C O S S H -A C L F )评分系统对H B V 相关A C L F (H B V -r e l a t e d A C L F ,H B V -A C L F )患者进行分级,发现在诊断后第3~7天A C L F 2级或3级和诊断最初A C L F 3级的患者中,接受肝移植者28d 生存率为93.3%,未接受肝移植者为6.8%(P <0.001)[4]㊂然而,在诊断后第3~7天A C L F 0级或1级的患者中,行肝移植者的28d㊃381㊃第45卷第2期2024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45 N o .2F e b . 2024存活率为100%,未行肝移植者为91.5%(P= 0.236)㊂该研究发现,在H B V-A C L F患者诊断后第3~7天重新评估C O S S H-A C L F分级可指示紧急肝移植的情况,这对H B V-A C L F的肝移植治疗具有指导意义㊂因此可以认为,在患者入院明确诊断A C L F后3~7d内应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通过C O S S H-A C L F评分系统对H B V-A C L F进行分级,或通过C L I F-CA C L F评分系统对非H B V所致的A C L F进行分级,做出是否需行肝移植的治疗决策,对需行肝移植的患者,早期肝移植可能会最大程度地提高其生存率㊂W a c k e n t h a l e r等[5]研究通过分析肝移植前行腹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y, C T)的C L I F-C A C L F3级患者,根据脾肿大(5分)㊁肝萎缩(5分)和腔静脉直径比<0.2(12分)提出一个简单的预后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评分> 10分)和低危组(评分ɤ10分),1年生存率分别为27%和67%(P<0.001)㊂该研究表明肝移植前的腹部增强C T可预测A C L F3级患者移植后的1年生存率,对肝移植患者的选择具有显著意义,特别是预后不确定的患者㊂P i c a r d等[6]研究发现44%登记于高紧急肝移植名单的急性肝衰竭(a c u t e l i v e r f a i l u r e,A L F)患者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 r a n s c r a n i a l d o p p l e r,T C D)检查,他们的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更严重,其中51%的患者T C D异常(即搏动指数> 1.2)㊂与T C D正常患者相比,T C D异常患者发生颅内高压更频繁(45.8%v s.13.0%,P=0.02),需要镇静剂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加量也更频繁㊂该研究提出T C D在高紧急肝移植名单的A L F患者中可作为检测和管理颅内高压有效且无创的工具,并指导肝移植术后镇静剂的停用㊂总之,肝移植时机评估㊁患者筛选及术后管理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还需更多研究来提高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生存率㊂目前,由于供肝资源稀缺㊁费用高昂㊁术后需长期服用抗排斥药,肝移植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有限㊂2人工肝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是通过一个机械㊁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体内胆红素㊁氨㊁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补充凝血因子等必需成分,暂时替代部分肝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作为肝移植前的桥梁,分为非生物型㊁生物型和混合型三种㊂非生物型人工肝(n o n-b i o a r t i f i c i a l l i v e r,N B A L)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肝衰竭患者有一定疗效㊂M a i w a l l 等[7]研究发现血浆置换(p l a s m a e x c h a n g e,P E)能改善A C L F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延缓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展㊂与分级血浆分离和吸附相比,P E提供了显著的生存获益,且不良反应更少,可能是A C L F 患者首选的N B A L㊂C h e n等[8]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表明,基于P E的N B A L可显著改善H B V-A C L F患者短期(28d㊁90d和1年)结局,对于C L I F-C A C L F2级或M E L D评分为30~40分的患者可能获益更大,从而减少患者对肝移植的依赖㊂此外,增加P E的频率可能为H B V-A C L F提供更大的益处㊂上述两项研究均表明P E能改善A C L F患者生存率,但有研究发现,与单一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相比,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P E能更有效地改善A C L F患者的肝功能,然而在改善患者生存率方面没有优势,故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P E 治疗的生存获益[9]㊂T a k i k a w a等[10]新开发出一个在线连续血液透析滤过系统并应用于A L F患者,8例患者中有7例(87.5%)在10d内恢复意识,在统计学上高于历史对照组(47.1%)㊂这表示与现有的血浆净化治疗相比,新开发的系统在恢复A L F患者的意识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并显示出极佳的治疗安全性㊂L i等[11]发现在行肝移植术的H B V-A C L F患者中,接受N B A L治疗患者的肝移植术后4周和12周生存率明显高于未接受N B A L治疗患者(91.7%v s.80.7%,87.2%v s.73.7%,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 B A L治疗是降低患者肝移植术后4周死亡率的独立保护因素㊂该研究表明术前N B A L治疗联合肝移植有效提高了H B V-A C L F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短期生存率,且N B A L安全有效地延长了肝脏捐献㊁术中失血和术后恢复的等待时间,未来还需要进行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N B A L对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的有益作用㊂N B A L在肝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还需要更多研究来明确不同N B A L模式对肝衰竭患者疗效㊁生存率的影响,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㊂生物型人工肝(b i o a r t i f i c i a l l i v e r,B A L)是通过体外肝细胞来替代肝脏解毒㊁合成㊁代谢㊁生物转化功能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混合型人工肝是将N B A L 与B A L两者相结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㊂B A L和混合型人工肝尚未应用于临床,主要存在肝细胞来源和生物反应器方面的问题㊂近年来,体外肝细胞的主要来源包括人原代肝细胞㊁猪肝细胞㊁人肝癌细胞㊃481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2期系㊁永生化人肝细胞系和人多能干细胞㊂人原代肝细胞受限于器官来源,难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应用于B A L㊂猪肝细胞存在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包括异种免疫排斥反应和动物源性病毒感染㊂人肝癌细胞系和永生化人肝细胞系的优势是能在体外无限增殖,但它们的功能严重受损,且有潜在的致瘤风险,这限制了它们应用于临床[12]㊂人胚胎干细胞或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肝细胞样细胞在临床的应用受到完全分化细胞产量低㊁小规模培养㊁收获困难和免疫移植排斥的限制㊂为解决这些缺点,X i e等[13]利用藻酸盐微囊开发出一个新的三维分化系统,用于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且能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感染,该系统培养出的肝细胞样细胞能代谢吲哚菁绿㊁有更好的氨清除能力,细胞成熟度和功能均优于二维培养㊂B A L的临床应用还受限于缺乏适当的生物反应器㊂近年来,W e n g等[14]使用纤维支架生物反应器对原代猪肝细胞进行高密度㊁三维培养,构建出B A L,将其应用于A L F猪模型中,能增强肝再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和肝外器官(肾㊁脑)的损伤,从而延长生存期,可能是A L F患者潜在的治疗方法㊂开发新型生物反应器,需重点关注其细胞培养㊁保持细胞存活和功能的能力,以更好实现细胞与生物反应器之间的相容㊂B A L和混合型人工肝因有体外肝细胞的参与,不仅能清除有毒物质,还可提供合成㊁代谢和生物转化的肝脏功能,如能攻克肝细胞来源㊁生物反应器方面的难题,有望在未来取代N B A L,改善患者预后㊂3肝细胞移植(h e p a t o c y t e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H T)和干细胞移植肝细胞/干细胞移植是将肝细胞/干细胞植入体内,以恢复或重建肝脏功能的治疗方式㊂H T的细胞来源通常是不适合移植的人体肝脏,肝细胞主要通过门静脉内㊁脾内或腹腔内注射的方式植入机体㊂目前,H T的临床安全性和短期疗效已得到广泛证实,然而还需解决诸如分离肝细胞的活力和/或功能降低㊁细胞移植不足和缺乏长期疗效等问题,以使H T能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5]㊂S h i b u y a等[15]分离小鼠肝细胞并通过悬滴法形成肝细胞球状体(h e p a t o c y t e s p h e r o i d s,H S s),H S s显示出白蛋白㊁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㊁葡萄糖-6-磷酸㊁α-1-抗胰蛋白酶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㊁凝血因子和载脂蛋白E (a p o l i p o p r o t e i nE,A p o E)的信使核糖核酸表达显著高于二维培养的肝细胞㊂H S s(3.6ˑ106个细胞)或单个肝细胞(3.6ˑ106个细胞)通过门静脉移植到A p o E敲除小鼠的肝脏中,H S s移植后小鼠的血清A p o E浓度高于单个H T后小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该研究表明H S s是一个潜在的单个肝细胞替代物,并可应用于H T,但还需更多的研究进一步明确H S s移植和单个H T之间的差异㊂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㊁高度增殖㊁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通过静脉内㊁门静脉内㊁腹腔内注射等途径植入机体,在肝衰竭(尤其是A L F)中的应用是当前重要的研究领域㊂间充质干细胞(m e s e n c h y m a l s t e mc e l l s,M S C s)由于其资源丰富㊁免疫原性低㊁无伦理学限制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于研究,其通过分化成肝细胞样细胞㊁调节免疫细胞和分泌治疗因子以发挥有效治疗A L F的作用,但M S C s 在A L F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16]㊂肝细胞核因子4α(h e p a t o c y t e n u c l e a rf a c t o r4α, H N F4α)是核转录因子家族的一员,对于维持肝细胞特性和恢复肝功能至关重要[17]㊂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 m a nu m b i l i c a l c o r d M S C s,h UM S C s)易于获取,具有高度增殖㊁分化潜能,被认为是优良的遗传载体㊂Y u等[17]成功构建了过表达H N F4α的h UM S C s(h UM S C s w i t h 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H N F4α,H N F4α-h UM S C s)和无过表达H N F4α的h UM S C s(h UM S C s w i t h o u t 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H N F4α,C O N-h UM S C s),用H N F4α-h UM S C s处理的A L F小鼠中丙氨酸转氨酶㊁天冬氨酸转氨酶㊁肿瘤坏死因子α㊁白细胞介素1β的血清浓度显著低于用C O N-h UM S C s处理者,且H N F4α-h UM S C s 疗法较C O N-h UM S C s疗法能显著减少A L F小鼠肝组织的坏死面积㊂总之,H N F4α-h UM S C s对A L F的疗效明显优于C O N-h UM S C s,为A L F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㊂干细胞移植不受肝脏资源稀缺的影响,细胞来源广泛,在肝衰竭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㊂此外,还有研究将肝细胞和干细胞进行联合移植㊂Y a m a n a等[18]将肝细胞和脂肪干细胞联合移植到同系先天性无白蛋白大鼠的肾包膜下或门静脉内,结果显示这两个移植部位的联合移植组中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单一H T组(P<0.001),在肾包膜下模型中还发现肝细胞和脂肪干细胞的临近是发挥这种作用必需的条件㊂该研究表明肝细胞和脂肪干细胞联合移植可改善移植肝细胞的植入,这种效应可能是基于脂肪干细胞分泌的关键因子,如㊃581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2期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㊂肝细胞和干细胞联合移植可能比单一细胞移植对肝衰竭的治疗更有效,未来需要更多研究以进一步明确㊂4其他治疗方法4.1病因治疗4.1.1 H B V 对于H B V相关肝衰竭患者,应予以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㊁具有高耐药基因屏障的恩替卡韦(e n t e c a v i r,E T V)㊁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 e n o f o v i rd i s o p r o x i l f u m a r a t e, T D 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 e n o f o v i r a l a f e n a m i d e f u m a r a t e,T A F)被推荐为抗H B V的一线治疗药物[19]㊂目前,E T V㊁T D F和T A F三者在H B V-A C L F患者中的疗效比较尚存在争议㊂彭文婷等[20]研究发现T A F与E T V在改善H B V-A C L F 患者肝功能和降低病毒载量方面疗效一致,但T A F 对肾功能的保护更具优势,且可降低肝衰竭前期患者的肝移植率㊁病死率㊂H o s s a i n等[21]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接受T D F治疗的H B V-A C L F患者3个月生存率显著高于接受E T V治疗的患者,提示T D F治疗H B V-A C L F的近期疗效优于E T V㊂然而,L i等[19]前瞻性研究发现接受T A F㊁T D F和E T V治疗的H B V-A C L F第4周时在病毒学和生化应答方面显示出相似的有效性,且非肝移植患者的48周生存率也相似,表明三者治疗H B V-A C L F 的近期疗效㊁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均无明显差异㊂因此,E T V㊁T D F和T A F在H B V相关肝衰竭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还需更多的大型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来进行评估,以更好地选择抗病毒药物㊂4.1.2药物怀疑因药物导致的肝衰竭,需追溯近半年内服用的任何处方药㊁非处方药㊁中草药㊁毒品等药物的相关信息,并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药物㊂在对乙酰氨基酚(a c e t a m i n o p h e n,A P A P)相关A L F 的治疗中,N-乙酰半胱氨酸(N-a c e t y l c y s t e i n e, N A C)通过补充谷胱甘肽储存㊁增加氧输送和消耗㊁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而延缓肝损伤,已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㊂因A P A P相关A L F表现为超急性肝损伤模式,并可能在72h内迅速进展至死亡,故在确诊或疑似A P A P相关A L F患者中应立即予以N A C,美国肝病研究协会认为即使在摄入A P A P后48h或更长时间给药亦有效[22]㊂然而,N A C在非A P A P相关A L F治疗中的生存获益仍存在争议,因N A C有极佳的安全性,可以考虑在非A P A P相关A L F患者中使用N A C[22],但还需更多研究来明确其是否能改善生存率㊂4.1.3酒精当酒精性肝炎(a l c o h o l i ch e p a t i t i s,A H)处理不当,病情进一步进展,可能会导致A C L F㊂A H的首要治疗方法是戒酒,不管病情严重程度如何,都应辅助患者完全戒酒㊂重症A H患者除了戒酒外,其一线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 s,G C s),首选泼尼松龙,且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患者食欲可,肾功能良好,无激素使用禁忌症;②选择冲击疗法(M a d d r e y判别函数ȡ32分,起始剂量ȡ80m g/d泼尼松龙);③及时进行疗效评估;④预防激素不良反应[23]㊂此外,抗氧化治疗在A H的治疗中具有理论意义㊂N A C能限制氧化应激,被用于重症A H的研究,虽然N A C较标准药物并没有明显改善重症A H患者生存率,但法国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N A C联合泼尼松龙能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感染㊁H R S的发病率[24]㊂因此,抗氧化的N A C与G C s联合使用可能是治疗A H的良好方案㊂4.1.4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指由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所致的一类肝脏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 u t o i mm u n eh e p a t i t i s, A I H)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 r i m a r y b i l i a r y c h o l a n g i t i s,P B 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 r i m a r y s c l e r o s i n g c h o l a n g i t i s,P S C)[25]㊂在急性或慢性A I H中,可使用G C s单药或G C s联合硫唑嘌呤(a z a t h i o p r i n e,A Z A)治疗,如果诱导缓解完成,G C s 应逐渐减少至有效的最低剂量或停药,继续A Z A 联合低剂量G C s或A Z A单药维持治疗㊂对于急性重度A I H,由于A Z A有潜在的肝毒性,应选择大剂量G C s单药治疗[26]㊂P B C的一线治疗药物为熊去氧胆酸(u r s o d e o x y c h o l i c a c i d,U D C A),其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还能延缓组织学进展㊁提高非肝移植生存率[25]㊂在U D C A不完全应答患者中,奥贝胆酸显示出约50%的治疗应答,此外,在U D C A 的基础上加用苯扎贝特可显著延缓P B C的自然病程,改善非肝移植生存率[26]㊂目前尚无药物治疗可以延缓P S C的病情进展,且高剂量的U D C A有增加P S C患者不良结局的风险[26-27]㊂4.2一般支持治疗肝衰竭患者病情严重,应加强监护,动态评估,予以支持治疗㊂患者因肝功能严重受损,常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㊁低蛋白血症㊁电解质紊乱等,需根据具体病情予以不同类型的护肝药物,以减轻肝组织损害,促进肝细胞修复及再生㊂此外,㊃681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2期输注冰冻血浆㊁冷沉淀以改善凝血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㊂营养不良的问题在肝衰竭患者中较常见,高达80%的重度肝衰竭患者会发生营养不良,其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㊁病死率增加相关[28]㊂因此,对于营养不良的肝衰竭患者需进行营养支持,推荐热量摄入至少为30k c a l㊃k g-1㊃d-1,蛋白质或氨基酸摄入量维持在1.2~1.5g㊃k g-1㊃d-1,还应预防低血糖发生,并补充维生素㊁微量元素锌㊂此外,为保证营养消耗与供应平衡,可在夜间进食碳水化合物或支链氨基酸以缩短禁食时长[29]㊂4.3并发症的治疗4.3.1 H E H E在A C L F患者中是常见的,且与全身炎症㊁多器官功能衰竭㊁肝功能差和高病死率独立相关[30]㊂对于隐性H E患者可考虑使用乳果糖治疗,这能改善认知和生活质量评分,且需在6个月内监测患者是否会发生显性H E㊂乳果糖和乳糖醇被推荐作为治疗显性H E的一线药物,也能预防显性H E复发[31]㊂F u等[32]一项纳入了7项随机对照试验数据的荟萃分析显示,与单用乳果糖相比,乳果糖联合利福昔明治疗H E患者可增加有效率,并降低死亡风险㊂L-鸟氨酸L-门冬氨酸不仅能降低血清氨,还可使显性H E患者更快恢复并缩短住院时间㊂由于锌是氮代谢的辅助因子,锌制剂可能有益于H E合并缺锌的患者,但不应作为单药治疗[31]㊂此外,补充支链氨基酸能降低脑血氨水平,并改善H E患者的精神状态及预后[29]㊂聚乙二醇3350有快速导泻的作用,A h m e d等[33]研究发现,该药可使H E早期持续消退,并改善28d生存率,对A C L F 并发急性H E的患者安全且合适㊂4.3.2感染感染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㊁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较常见,病原体以细菌为主,真菌很少见㊂细菌感染(b a c t e r i a l i n f e c t i o n s,B I s)作为A C L F 的诱因和常见并发症,会使A C L F患者的临床病程恶化,导致不良预后㊂L i u等[34]通过对H B V-A C L F 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B I s的发生率与A C L F 分级(P=0.003)和临床病程(P=0.003)呈正相关,存在B I s患者的90d无移植生存率低于无B I s 患者(P<0.001)㊂与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相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B I s发生率更低,无移植生存率更高(P=0.046)㊂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其他抗生素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8),因此被确认可用作预防性抗生素㊂I g n a 等[35]研究发现,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ȡ2300n g/L和降钙素原ȡ0.9μg/L可作为早期诊断肝硬化合并A C L F患者感染发生的无创工具,以降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㊂评估所有入院的肝硬化合并A C L F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及早期抗感染是治疗成功和逆转A C L F的关键㊂4.3.3出血门静脉高压性出血者,治疗首选生长抑素类似物或特利加压素以降低门静脉压力,加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㊂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者,治疗方法除药物外,还包括三腔管压迫㊁内镜下止血㊁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㊂T r e b i c k a 等[36]研究发现,A C L F是急性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再出血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预先(早期)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可以提高A C L F伴急性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生存率㊂4.3.4H R S-急性肾损伤(H R S-a c u t e k i d n e yi n j u r y,H R S-A K I) H R S-A K I常见于A C L F,血管收缩剂(尤其是特利加压素)和白蛋白是H R S-A K I 的推荐治疗药物㊂K u l k a r n i等[37]前瞻性入组了116例接受特利加压素治疗的A C L F并发H R S-A K I患者,65%的患者对特利加压素有反应,整个队列患者的90d无移植生存率为57.8%(67/116)㊂21%的患者出现特利加压素相关的不良反应,这些患者的90d无移植生存率仅为1/3㊂该研究发现存在特利加压素相关不良事件的A C L F患者预后不良,特利加压素无应答可预测A C L F并发H R S-A K I患者的病死率㊂W o n g等[38]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将A C L F并发H R S-A K I患者随机分配至特利加压素组或安慰剂组(2组均含白蛋白),通过C L I F-CA C L F评分系统进行A C L F分级,发现特利加压素组A C L F1~2级患者呼吸衰竭(r e s p i r a t o r y f a i l u r e,R F)的发生率为9.4%,A C L F3级患者R F的发生率为30%(P<0.001)㊂在安慰剂组中没有观察到这种差异㊂在A C L F3级患者中,特利加压素组与安慰剂组的R F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㊂特利加压素组和安慰剂组A C L F1~2级患者的90d生存率相似(分别为55.5%和56.6%),但A C L F3级患者的90d生存率较低(27.55%v s.50.0%,P=0.122),主要与R F相关㊂因此,A C L F3级并发H R S-A K I患者应慎用特利加压素㊂4.4肠道微生态治疗肝脏和肠道的生理和解剖关系密切,大多数肝损伤会破坏肠道屏障和肠-肝轴的稳态,肠道屏障的破坏反过来又会使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肝门静脉循环,加重肝损伤,最终引㊃781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2期起内毒素血症和全身炎症㊂肠道菌群失调的程度与肝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㊂益生菌可以抑制病原菌生长,减少细菌移位,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并改善肝功能和宿主的免疫及代谢功能㊂近年来,很多研究将益生菌应用于A L F,发现青春双歧杆菌C GM C C 15058㊁瑞士乳杆菌R0052㊁罗伊氏乳杆菌D S M17938㊁长双歧杆菌R0175均能在A L F大鼠模型中起到减轻肝损伤的作用,都是具有治疗A L F前景的益生菌[39]㊂Z h u g e等[40]认为直接口服益生菌具有一定缺陷,比如胃肠道中的消化液㊁酶和胆盐会使益生菌的活力降低,因此他们使用藻酸盐-果胶微凝胶来封装唾液乳杆菌L I01㊂结果发现,微凝胶封装的L I01通过减轻炎症反应㊁保护肠道屏障功能以有效减轻肝损伤,并显著提高A L F大鼠的生存率㊂此外,与游离L I01相比,微凝胶封装的L I01能免受胃肠道恶劣环境的影响,并在抗炎细胞因子的上调和黏液保护方面表现更优㊂目前益生菌种类很多,疗效各异,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未能应用于临床中A L F的治疗,随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是A L F治疗的新方法㊂4.5免疫调节治疗系统性免疫反应的激活和系统性炎症被广泛认为是肝衰竭发病的关键,这使得免疫调节药物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41]㊂G C s能迅速抑制过度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被应用于肝衰竭治疗已有多年,其可行性仍未达成一致㊂J i a 等[42]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试验表明,对于H B V-A C L F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1.5m g㊃k g-1㊃d-1(第1~3天)㊁1m g㊃k g-1㊃d-1(第4~5天)和0.5m g㊃k g-1㊃d-1(第6~7天)]静脉滴注7d的方案可提高患者6个月生存率,且H B V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水平未见明显差异㊂G C s理论上能在A C L F的早期阶段控制过度的系统性炎症,在晚期阶段加重免疫瘫痪,虽有研究发现G C s未改善H B V-A C L F患者生存率,但总的来说,在核苷(酸)类似物作为H B V-A C L F的基础治疗上,加用低剂量㊁短期G C s对早期H B V-A C L F 患者是安全有效的[41]㊂胸腺肽α1是一种免疫调节多肽,能发挥免疫增强作用,并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大多研究表明将其应用于肝衰竭患者的治疗可改善预后㊂C h e n等[43]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对于H B V-A C L F患者,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能显著提高90d无肝移植生存率,且H E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示胸腺肽α1治疗H B V-A C L F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相关研究对其应用于A C L F的生存获益方面存在争议㊂T o n g等[44]一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表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为H B V-A C L F患者提供了生存获益,且能促进单核细胞的抗炎/促修复表型(M2样)转变,可能有助于A C L F的恢复㊂然而,E n g e l m a n n等[45]一项多中心对照试验显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A C L F 患者没有重要的有益影响,不应作为A C L F的标准治疗㊂这两项临床试验的结论完全相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A C L F中的治疗作用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㊂5结语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及时进行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㊂目前,对于肝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为肝移植,但其应用因供肝资源匮乏等因素受到一定的限制㊂近年来,人工肝㊁肝细胞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等新型治疗方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如能解决应用安全性㊁生物工程技术㊁医学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有望未来在临床中实现广泛应用,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㊂[参考文献][1] L iX,Z h a n g L,P uC,e t a l.L i v e r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i nA c u t e-o n-C h r o n i c l i v e r f a i l u r e:T i m i n g o f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a n ds e l e c t i o no f p a t i e n t p o p u l a t i o n[J].F r o n t M e d(L a u s a n n e),2022,9:1030336.[2] L i n g S,J i a n g G,Q u eQ,e t a l.L i v e r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i v e r f a i l u r e:T w e n t yy e a r s o f e x p e r i e n c e f r o m C h i n a[J].L i v e r I n t,2022,42(9):2110-2116.[3] Z h a n g S,S u e n S C,G o n g C L,e ta l.E a r l y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m a x i m i z e ss u r v i v a l i ns e v e r ea c u t e-o n-c h r o n i cl i v e rf a i l u r e:R e s u l t s o f a M a r k o vd e c i s i o n p r o c e s sm o d e l[J].J H E P R e p,2021,3(6):100367.[4] Z h a n g X,Y i n g Y,Z h o u P,e ta l.A s t e p w i s ee v a l u a t i o no fh e p a t i t i s B v i r u s-r e l a t e d a c u t e-o n-c h r o n i c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t oo p t i m i z e t h ei n d i c a t i o nf o ru r g e n tl i v e r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J].D i g D i s S c i,2021,66(1):284-295.[5] W a c k e n t h a l e rA,M o l ièr eS,A r t z n e r T,e ta l.P r e-o p e r a t i v eC Ts c a nh e l p s p r e d i c t o u t c o m ea f t e r l i v e r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f o ra c u t e-o n-c h r o n i c g r a d e3l i v e r f a i l u r e[J].E u rR a d i o l,2022,32(1):12-21.[6] P i c a r dB,S i g a u tS,R o u x O,e t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r a n s c r a n i a lD o p p l e ru s e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l i v e rf a i l u r el i s t e df o re m e r g e n c y l i v e r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J].C l i nT r a n s p l a n t,2023,37(6):e14975.[7] M a i w a l l R,B a j p a i M,C h o u d h u r y A K,e ta l.T h e r a p e u t i cp l a s m a-e x c h a n g e i m p r o v e s s y s t e m i c i n f l a mm a t i o n a n d㊃881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2期。

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指南

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指南

急性肝衰竭是指既往无肝硬化和其他肝病的患者发生伴有肝性脑病和肝脏合成功能受损的严重急性肝损伤。

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病程不一样,常以疾病持续时间小于26周为界限,国内分为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治疗原则类似。

以下,本文针对近年的国内外治疗指南要点做相应的解析。

一、一般治疗措施发生急性肝衰竭患者,首先要确定所在的医院有合适的技术条件使患者接受治疗,并且有能力监测肝衰竭是否发生恶化,同时能提供并发症的治疗和营养支持等。

二、急性肝衰竭的实验室检测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情变化,必须实时监测,每日监测一次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每隔3~4天监测凝血指标、血常规、代谢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同时也要注意监测感染、血糖和电解质等情况。

三、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急性肝衰竭最常见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是体循环血管阻力低,加上患者经口摄入减少和液体外渗至血管外间隙,患者可能出现血容量不足,大多数患者需要液体复苏。

对于低血压患者,可用生理盐水复苏,合并酸中毒者可用碳酸氢钠,低血糖要注意补充葡萄糖。

在补液的时候,要注意避免水中毒,以免加重脑水肿。

四、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治疗。

对氨基酚中毒引起的肝衰竭,是欧美国家的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可能不太受重视。

如果明确和对乙酰氨基酚有关,推荐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

用法是:初始负荷剂量每公斤体重每小时150毫克,持续一小时;随后,每公斤体重每小时12.5毫克,持续4小时;在剩下的67小时,以每公斤每小时6.25毫克的剂量持续静脉输注。

五、凝血功能障碍引发出血的预防肝衰竭时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减弱,容易发生严重的凝血紊乱和出血,对于有凝血因子缺乏的人来说,可谨慎使用新鲜冰冻血浆,但要防止引起液体过剩。

消化大出血的防治,可用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来预防应激性溃疡。

六、防止感染感染是急性肝衰竭病情加重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需要积极诊断和治疗感染。

最常见的是呼吸道、尿路和血液的细菌感染,同时也要注意真菌感染的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及治疗进展(完整版)摘要急性肝衰竭(ALF)常用来描述出现或发展为肝功能异常的急性发作,是一种少见但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常会导致黄疸、凝血病和肝性脑病以及多器官衰竭。

ALF的病因广泛,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

随着专科诊疗及重症监护水平逐步提高,ALF的预后有了显著改善。

目前ALF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免疫治疗、人工肝和肝移植等。

本文将对ALF的病因进行总结,并就ALF的最新治疗进展展开论述。

在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中,由于肝细胞坏死,导致肝功能严重障碍,患者常在短期内出现黄疸、昏迷等症状,并迅速发展为肝-肾综合征和肝性脑病等临床综合征,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ALF的临床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而确定。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急性肝衰竭处理指南》中认为,有任何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或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为急性肝炎的患者,均要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和神志的评估,一旦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4~6 s或INR ≥1.5都要高度怀疑是ALF。

ALF的早期管理有助于优化肝脏再生条件和治疗并发症。

1. 流行病学ALF的病因因地理区域和人群而异。

在发展中国家,病毒性肝炎依旧是造成ALF的最常见原因。

而在发达国家,公共卫生措施,包括改善的卫生设施和疫苗接种计划,大大降低了病毒性肝炎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

所以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APAP)所致的肝细胞损伤是发达国家发生ALF的主要原因。

一项澳大利亚单一中心研究报道了2002~2017年169例ALF患者,其中APAP是最常见的原因,占ALF病例的50%。

除此之外,仍有较多ALF患者病因不明。

2.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ALF的病因主要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包括APAP过量所致肝损伤、病毒性肝炎、肝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妊娠相关损伤以及非APAP类药物、中药和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等。

确定患者ALF 的病因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评估肝移植的必要性和预测结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病毒性肝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是发展中国家发生ALF的主要原因。

嗜肝病毒(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均具有发展为ALF的风险,这取决于病毒的不同特定类型。

其他原因(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所致爆发性病毒性肝炎往往发生在特殊患者群体(妊娠、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而由丙型肝炎引起的ALF非常少见。

2.2 对乙酰氨基酚APAP具有剂量依赖性肝毒性,在摄入后不久即在血浆中存在并可检测,但APAP半衰期很短,因此只有大约一半的急性肝损伤或ALF患者能检测到。

APAP过量继发的肝损伤可在摄入后8~12h内开始导致转氨酶急剧升高。

与ALF的其他病因相比,APAP过量继发的肝损伤不需肝移植的自发恢复率更高。

2.3 缺血性肝炎缺血性肝炎是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的原因之一。

引起缺血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动脉血氧不足和(或)由于肝淤血、循环衰竭和(或)低心输出量导致的肝灌注不足。

治疗通常包括对基础疾病的管理,最常见的是针对心血管系统。

通过恢复血管内容量,可以迅速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所以由缺血导致的ALF在及时处理后短期预后良好,但如果导致血液动力衰竭的根本原因不可逆,缺血性肝炎的长期预后难以预测。

2.4 自身免疫性肝炎由自身免疫性肝炎引起的ALF表现为急性至亚急性肝损伤,常常难以确诊。

若ALF的患者同时存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应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炎为导致ALF的病因。

这种类型的患者通常存在球蛋白分数升高及自身抗体阳性,同时常始于隐匿性肝损伤,可能需要进行肝活检以确定诊断。

由自身免疫性肝炎引起的ALF预后尤其差,通常需考虑肝移植。

2.5 其他病因导致ALF的其他病因包括中暑、妊娠相关损伤(如妊娠急性脂肪肝和溶血-肝脏转氨酶增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威尔逊病、非APAP类药物所致肝损伤、静脉阻塞性肝病和弥漫性浸润性恶性肿瘤等。

在这些病因中,可以根据病因特点进行特定的治疗或干预。

3. 急性肝衰竭的治疗ALF病情严重,临床症状复杂,病死率高,预后较差。

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综合治疗手段包括:(1)基础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及热量平衡并加强监护;(2)清除致病因素;(3)减少内毒素、氨等毒物生成,纠正代谢紊乱;(4)改善肝脏血循环及提高氧供;(5)促进肝细胞再生;(6)防治一切可能或已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脑水肿等;(7)人工肝脏支持治疗;(8)肝移植等。

3.1 支持治疗应为ALF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支持治疗,以解决可能涉及的多个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支持治疗的总体目标是稳定新陈代谢、优化肝脏再生的条件、预测和预防并发症,同时还要不断评估天然肝的恢复情况和潜在的移植需求。

患者所需的监测水平取决于临床情况,如有凝血功能障碍、脑病和(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重症监护环境中进行监测。

同时应充分利用心血管监测功能,评估患者对液体和血管活性药物的需求,还要动态监测动脉血气,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ALF患者的代谢特征包括肝摄取葡萄糖的量增加、肝糖酵解增加、糖异生受损以及乳酸清除受损等。

营养不良在肝衰竭患者中普遍存在,且是影响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强调对ALF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与其他重症患者一样,营养不良的ALF患者应立即开始肠内营养和(或)肠胃外营养。

无营养不良的ALF患者如在5~7d内无法恢复正常进食,则应提供营养支持。

在治疗过程中,如何选择肠内和肠外营养,主要基于对胃肠道整体功能的判断。

在必要时应补充适量营养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但需注意的是,一方面ALF患者能量需求增加,但另一方面,高热量饮食可能会诱发高血糖和高血脂症等并发症。

因此,在营养支持中需要注意避免营养不良和并发症。

对于并发肝性脑病的患者,在补充蛋白的同时应经常测量血氨水平,对于存在高氨血症恶化或颅内高压高风险患者,应在短期内降低蛋白负荷。

3.2 病因治疗ALF病因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病因治疗主要针对诱因和发病原因两类。

治疗时应首先考虑去除诱因,如重叠感染、各种应激状态、饮酒、劳累、药物影响、出血等。

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1)妊娠急性脂肪肝和溶血-肝脏转氨酶增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所致ALF以及妊娠晚期出现先兆子痫和肝损伤的ALF患者应立即分娩,一般预后良好,若终止妊娠后病情仍继续进展,则应考虑行人工肝和肝移植治疗;(2)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ALF患者应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3)因药物肝毒性所致ALF,应停用所有可疑的药物并追溯过去数月的药物史。

对于过量服用APAP所致肝损伤的患者中,静脉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被公认为是有效的,并已被证明可提高肝损伤患者在服药后早期和晚期的存活率。

3.3 全身并发症的处理3.3.1 心肺功能障碍在患有ALF的患者中,多系统器官衰竭通常表现为一系列受影响的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

由于呕吐和血管扩张引起的口服摄入不足和液体流失,有效血液量在初期可能较低,从而导致出现与低血容量性休克相符的一系列症状。

因此,需要维持有效的循环量(主要是晶体)来保持肾脏和大脑的灌注。

ALF患者的心血管支持方法与其他重症患者的心血管支持方法没有明显不同,其重点是早期恢复循环量、全身灌注和氧气输送。

在尽管容量增加但仍持续低血压的患者中,去甲肾上腺素是首选的升压药。

在ALF中,肺损伤的患病率相对较低,但是,对于躁动或昏迷的患者,建议进行气管插管和镇静,以更好地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并预防吸入性肺炎。

3.3.2 脑水肿和肝性脑病ALF患者脑水肿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目前尚未完全弄清。

高氨血症是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导致脑水肿的关键驱动因素。

由于星形胶质细胞占大脑体积的很大部分,所以即使颅骨刚性区域内脑脊液的少量增加也会导致颅内压升高,严重时可能导致脑干疝的发生。

肝性脑病是ALF的重要表现,其特征表现为意识水平降低和神经传递改变,病程中有起伏的趋势,并可能从轻微意识丧失发展为深度昏迷,其他表现包括头痛、呕吐、躁动、反射亢进和阵挛等。

脑水肿引起的颅内高压导致脑疝是晚期肝性脑病的潜在致命性后果。

其预防需要对风险分层进行临床评估,并实施相应神经保护支持措施,以降低脑水肿的发生率。

目前使用的神经保护干预措施包括:(1)镇静和气道支持,控制PaCO2水平为30~45 mmHg(1mmHg=0.133kPa);(2)将床头抬高至30°,并使颈部保持中性旋转,以促进脑部静脉引流;(3)避免发热、低血糖和高血糖;(4)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甘露醇或高渗盐水治疗;(5)旨在降低脑部代谢活性的中枢低温疗法等。

3.3.3 急性肾损伤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取决于ALF的病因。

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加、APAP引起的ALF、低血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感染等。

预防急性肾损伤发展的策略包括:纠正低血压、及时治疗感染、避免肾毒性药物和合理使用需要静脉造影的放射检查。

ALF患者的治疗应包括恢复平均动脉压以及肾脏替代疗法。

治疗的关键原则是尽早开始肾脏替代治疗。

对于血清氨浓度超过150~200μmol/L、血清氨浓度升高或已出现脑水肿的患者,无论血清肌酐如何,都应考虑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3.3.4 感染ALF患者发生感染、败血症和败血性休克的风险增加。

感染性并发症是ALF死亡的主要原因。

ALF患者存在多种免疫改变,并且对有创器官支持或监测的需求增加,这导致多药耐药细菌的定居和院内感染的发展。

这些感染主要是由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其中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和厌氧菌感染占比较少。

因此,首先应根据患者具体感染情况选择相应抗生素。

其次,定期进行血液、尿液和痰液的检测培养。

再次,等待肝移植的患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避免因感染对移植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患有SIRS、难治性低血压或原因不明的肝性脑病病情进展恶化的ALF患者,应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

3.4 免疫治疗随着对ALF的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ALF的免疫治疗方法不断被挖掘:(1)ALF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是肝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

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和Kuppfer细胞的平衡有关,因此抑制未成熟巨噬细胞的浸润可能具有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2)除了抑制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之外,阻断促炎细胞因子是另一种治疗ALF潜在方法。

ALF患者的血清中,IL-4、IL-6、IL-10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