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频数分布 公开课教案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学设计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多。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1
6.7≤x<7.0
正正
10
7.0≤x<7.3
2
7.3≤x<7.6
一
1
合计
100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仔细观察上面的表和图,这组数据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2cm至7.0cm之间,其他区域较少。长度在5.8≤x<6.1范围内的麦穗个数最多,有28个,长度在4.0≤x<4.3,4.3≤x<4.6,4.6≤x<4.9,7.0≤x<7.3,7.3≤x<7.6范围内的麦穗个数很少,总共只有7个。
400×22%=88(人)
(三)应用新知
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表(单位:cm):
6.5
6.4
6.7
5.8
【教学设计】《数据的频数分布》(沪科版)-1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学设计从本科开始,同学们将初次接触数据的统计分析。
我们先从较简单的数据直观印象上分析,比如说,数据统计出来大致是什么样的,这就用到了本节课所学内容——数据的频数分布。
即我们要知道统计的数据大致是怎么样分配的,哪一部分的数据较多,哪一部分的数据较少。
并能用图形(直方图、扇形图)表示出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了解做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步骤和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统计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寓复杂于简单、寓深奥于浅显,寓纷繁于严谨的辩证统一的数学美。
【教学重点】频率分布的概念及其获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列频率分布表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明确目标前面我们学习了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波动大小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方差等。
它们从某一项侧面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情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知道这些情况还不够,还需要知道数据在整体上的分布情况.例如,对于班组的一次代数考试情况,不仅要知道平均成绩,还要知道90分以上的占多少,80分与90分之间的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
因此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做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
这样以旧拓新,设疑置问地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起到了渗透教学目标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前面学习的平均数与方差,反映了样本和总体的两个特征:平均水平和波动大小。
但是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这些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其分布规律,以便能全面掌握样本和总体的情况,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市.获得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是:计算极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决定分点、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三)教学过程•6月20日腾讯网对南非世界杯“我最喜爱的球队”进行了评选,统计数据如下:请问:南非世界杯有几支球队参加?最受欢迎的队有几支?为了参加全校各个年级之间的广播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探究1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几个步骤?应注意什么?画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数据在100个以内时通常分5---12组直方图画法1.先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并加上箭头。
1 数据的频数分布 一等奖创新教案_1
1 数据的频数分布一等奖创新教案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学目标:能说出频数、频率的意义,知道频数与频率都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能对一组数据正确地分组、列出频数分布表和绘制频数直方图.2. 经历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3. 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和频率,能对一组数据正确地分组、列出频数分布表和绘制频数直方图.4. 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发展频数和统计观念.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和频率.教学难点:对一组数据正确地分组、列出频数分布表和绘制频数直方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在七年级我们曾经研究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习了普查与抽样调查、总体与样本,请同学们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普查?什么是抽样调查?(2)什么是总体?什么是个体?什么是样本?什么是样本容量?(3)样本的抽取需要注意什么?(一是样本的大小要适当;二是样本要具有代表性;三是样本要具有广泛性)2.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单位:厘米):158 167 154 159 166 169 159 156 166 162 159156 166 164 160 157 156 160 157 161 158 158153 158 164 158 163 158 153 157 162 162 159154 165 166 157 151 146 151 158 160 165 158163 162 161 154 163 165 162 162 159 157 159149 164 168 159 153我们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反映了这些学生的平均身高.但是,有时只知道这一点还不够,还希望知道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也就是说,希望知道这60名女学生的身高数据在各个范围内所占的百分比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据的频数分布(板书课题)二、新课探究1.分析一组数据的步骤问题(教材P108问题2,用多媒体出示):某校体卫组想对该校八年级全体学生一周内平均每天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单位:min)有所了解,从中随机抽查了40名学生,结果如下:40,21,35,24,40,38,23,52,35,62,36,15,51,45,42,40,32,43,36,34,53,38,40,39,32,45,40,50,45,40,50,26,45,40,45,35,40,42,45,40.为了了解这批数据反映的情况,可以对它进行怎样的分析呢?师生共同分析,完成后,再强调分析数据的一般步骤,并板书如下:(1)计算这批数据中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决定分点;注意:分点要比原数据多取一位小数,并把第一组的起点比最小的数据稍小一点.(4)列频数分布表;(5)画频数直方图.2. 频数和频率频数:我们把一批数据中落在某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称为这个组的频数;频率:如果一批数据共有n个,而其中某一组数据是m个,那么就是该组数据在这批数据中出现的频率.注意:给出这两个概念后,要求学生加以强化理解记忆.3. 从频数直方图中获取信息(1)横轴表示分组,纵轴表示每组的频数;(2)小长方形的高形象地表示这组中的数据的频数;(3)每组频数的和就是这批数据的总数;(4)每组的频数除以这批数据的总数就是每组的频率.三、应用举例例1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健康.某执法部门最近就食品安全抽样调查某一家超市,从中随机抽样选取20种包装食品,并列出下表:食品质量优良合格不合格有害或有毒食品数量0 2 3 n 4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抽样调查中,“食品质量为合格以上(含合格)”的频率为__0.25__;(2)若这家超市经销的包装食品共有1300种,请你估计大约有多少种包装食品是“有害或有毒”的.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后,可由学生自己完成.做完后师生共同总结:(1)怎样求某一组的频率?(2)是否可以用样本的相应的频率去估计总体的相应的频率?例2 [呼伦贝尔中考] 八(1)班同学为了解2015年某小区家庭月均用水情况,随机调查了该小区部分家庭,并将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如下表.月均用水量x(t) 频数频率0<x≤5 6 0.125<x≤10 0.2410<x≤15 16 0.3215<x≤20 10 0.2020<x≤25 425<x≤30 2 0.04图20-1-2(1)把上面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直方图补充完整;(2)求该小区月均用水量不超过15 t的家庭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百分比;(3)若该小区有1000户家庭,根据调查数据估计,该小区月均用水量超过20 t的家庭大约有多少户.分析:(1)根据0<x≤5中的频数为6,频率为0.12,则调查总户数为6÷0.12=50,进而得出在5<x≤10范围内的频数以及在20<x≤25范围内的频率;(2)根据(1)中所求即可得出月均用水量不超过15 t的家庭总数,进而求出不超过15 t的家庭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百分比;(3)根据样本数据中超过20 t的家庭数,即可得出1000户家庭中超过20 t的家庭数.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教材P111练习第1,2题.2.教材P112习题20.1第1~5题.六、教学反思。
20.1 数据 的频数分布-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说课稿(沪科版)
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说课稿(沪科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频数、频率和频数分布的概念;2.掌握构建频数分布表的方法;3.能够根据频数分布表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4.运用频数分布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频数、频率和频数分布的概念;2.构建频数分布表的方法;3.频数分布表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数据的频数分布。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学习如何构建频数分布表,并运用频数分布表解决实际问题。
3.1 频数、频率和频数分布的概念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频数、频率和频数分布的概念。
频数是指某个数或某个范围内的数在数据中出现的次数。
例如,一组数据中有5个4,那么4的频数就是5。
频率是指某个数或某个范围内的数在数据中出现的相对次数,通常以百分数或小数表示。
例如,一组数据中有5个4,总共有20个数,那么4的频率就是5/20=0.25或25%。
频数分布是将数据按照不同数值或范围进行分类,并统计每个分类的频数和频率。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3.2 构建频数分布表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如何构建频数分布表。
1.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数据的范围间隔(也称为“组距”)。
组距应根据数据的大小和分布情况来确定,一般选择整数作为组距。
2.然后,我们将数据按照组距进行分类,并统计每个组的频数。
3.最后,我们可以计算每个组的频率,即将频数除以总个数。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示例:数据范围频数频率0-10525%10-20840%20-30735%总计20100%3.3 频数分布表的应用最后,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频数分布表解决实际问题。
频数分布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分析数据。
例如,根据频数分布表,我们可以判断某个数值或范围的频数是否较高或较低,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此外,频数分布表还可以用于数据的展示和比较。
通过绘制频数分布图,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分布情况和趋势。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下册《频数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与频数分布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例如,分析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时间,探讨阅读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频数分布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频数分布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5.请同学们撰写一篇短文,阐述频数分布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以及学习频数分布对自己数据分析能力提升的帮助。
作业要求:
1.作业需独立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问,可随时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误,按时提交。
在练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解答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我会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频数分布的概念、构建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然后,强调频数分布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频数分布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客观、理性的看待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上册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对本章节频数分布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
4.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
20.1 数据 的频数分布-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沪科版)
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沪科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概念;2.掌握绘制频数和频数分布表的方法;3.能够利用频数分布表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计算频数和绘制频数分布表;2.如何根据频数分布表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教学素材、黑板、彩色粉笔;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直尺。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与引入•教师用教学素材呈现一组数据,例如20个学生的身高数据,并询问学生是否能够从中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学生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想法和建议。
4.2 讲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概念•教师讲解频数的定义:指某个数值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频数的重要性,并引入频数分布的概念;•教师讲解频数分布的定义:指将一组数据按照数值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个组间,并统计每个组间数据的频数。
4.3 计算频数和绘制频数分布表•教师给出一个示例,引导学生一起计算频数和绘制频数分布表的步骤和方法。
例如,给出一组考试成绩数据,让学生计算每个分数段的频数并绘制频数分布表。
•学生在黑板上绘制频数分布表,并与教师和同学一起核对答案。
4.4 频数分布表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频数分布表,让学生从中发现数据的特点和规律,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分析学生考试成绩的频数分布表,学生可以知道有多少人及格、不及格、优秀等。
•学生试着通过频数分布表回答一些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一组数据的频数计算和绘制频数分布表的练习。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进行讨论。
六、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解答。
七、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并收集一组数据,并按照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计算频数和绘制频数分布表。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示例和实际案例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概念,以及计算频数和绘制频数分布表的方法。
数据的频数分布 教案
第20章 数据的初步分析20.1数据的频数分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频数分布表和频率的意义.2.会画频数直方图.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频数分布表的意义,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画频数直方图. 【教学难点】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画出频数直方图.复习提问请你说出各个统计图的特点: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图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30405060809020406080100195719741987199920252050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亚洲北美洲欧洲拉美/加勒比非洲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问题引入:某班(40人)一次月考数学成绩如下:63,70,91,50,70,81,61,69,91,78,75,81,80,67,76,81,79,94,61,69,89,69,84,87,81,86,90,88,85,67,71,82,87,75,87,95,53,65,74,77.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否直接看出哪个分数段的人数较多?哪段较少?分数又是怎样分布的呢?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某校学生在假期进行“空气质量情况调查”的课题研究时,他们从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今年上半年的资料中,随意抽取了30天的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数据如下:30、77、127、53、98、130、57、153、83、3240、85、167、64、184、201、66、38、87、4245、90、45、77、235、45、113、48、92、243根据国家环保局公布的《空气质量级别表》如何分析这列数据?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1.把数据分成0-50、51-100、101-150、151-200、201-250共5组,进行整理,得出下表:空气污染指数分布表问题1:说说这30天空气质量的分布情况.学生通过表格可知:当地空气质量有9天优,12天良,3天轻度污染,3天中度污染.问题2:你能估算该地今年(365天)空气质量达到优级的天数吗?学生:365/30×9≈110(天)问题3:面对大量的数据,如何获得它的整体分布情况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应仿照《空气污染指数分布表》对数据进行分组、列表.2.某校体卫组对八年级学生一周内平均每天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进行了抽查,结果如下:(单位:min)请同学们两人一组结合课本第108——110页内容对以下问题中的数据进行分组、列表和整理进而获得它的整体分布情况3.通过以上探究,请同学们总结画频数直方图分析数据的一般步骤?(1)计算这批数据中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由此可知这批数据的变动范围(2)决定组距和组数组距是指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间的距离.(3)决定分点.把表示分点的数取为比原数据多一位小数,就可避免数据在分点上.(4)列频数分布表.一组数据中落在每个小组内的个数就是这个组的频数,可采用唱票记录.如果一批数据共有n个,而其中某一组数据是m个,那么mn就是该组数据在这批数据中的出现的频率.(5)画频数直方图.要注意与条形图的区别.三、示例讲解,掌握新知例某校为了了解七年级350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从该年级任意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单位:分)93,92,75,77,72,73,84,67,95,84,86,71,96,84,85,89,92,74,73,83,40,68,81,98,94,89,92,99,70,82,72,93,68,85,86,75,83,78,92,60,89,52,96,83,92,86,67,77,57,77.(1)请你完成下面的频数分布表:(2)画出频数直方图:(3)试估计该校七年级有多少名学生数学成绩在80分(含80分)以上.【分析】(1)题目中给出了分数段和人数,可以依此确定分组和频数后直接画出直方图;(2)各分数段的人数之和即为参加本次竞赛的同学的总数;四、练习反馈,巩固提高1.某记者抽样调查了某校一些学生假期用于读书的时间(单位:分钟)后,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从左到右的前5个长方形相对应的频率之和为0.9,最后一组的频数是15,则此次抽样调查的人数为_____人.(注:横轴上每组数据包含最小值不包含最大值)2.为了解某校九年级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从中随机抽查了50名女生参加测试,被抽查的女生中有90%的女生次数不小于30次,并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那么仰卧起坐的次数在40~45的频率是_______(每组可含有最小值不含最大值)3.八(1)班同学为了解某小区家庭月均用水情况,随机调查了该小区部分家庭,并将调查数据进行如下整理.请解答以下问题(1)把上面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2)该小区用水量不超过15t的家庭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百分比;(3)若该小区有1000户家庭,根据调查数据估计,该小区月均用水量超过20t的家庭大约有多少户?答案1. 150 2. 0.623.解:(1)如图所示:根据0<x≤5中频数为6,频率为0.12,则6÷0.12=50,50×0.24=12户,4÷50=0.08,故表格从上往下依次是:12户和0.08;(2)6121650++×100%=68%;(3)1000×(0.08+0.04)=120户,答:该小区月均用水量超过20t的家庭大约有120户.3.(中考·曲靖)某初级中学数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年龄情况,随机调查了该校部分学生的年龄,整理数据并绘制如图所示不完整的统计图:依据以上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求样本容量;(2)直接写出样本的平均数;(3)若该校一共有1 800名学生,估计该校年龄在15岁及以上的学生人数.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还有哪些想法或疑惑?【课后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案
第五章数据的频数分布5.1频数与频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频率的概念;2、理解样本容量、频数、频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会计算频率;3、了解频数、频率的一些简单实际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作出合理的决策,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决策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字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数学方法。
二重点:频数、频率的概念难点:将数据分组过程比较复杂,往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三教学方法启发教育四课型新授课五工具希沃PPT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①求数1,2,2,4,6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什么。
②我们已学过哪些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特征数?——表示数据集中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表示数据离散的统计量:方差、标准差;③平均数与方差分别反映数据的什么特征?(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2)计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各占总数的比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现“正面朝上”的频数是频率为出现“反面朝上”的频数是频率为可以发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频数之和为实验总次数;而这两种情况的频率之和为1.2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疫情突发,席卷全国。
开学来,为了掌握同学们的健康状况,学校每天都给我们测量体温,并进行登记。
下表是某班级20名学生某一天的体温测量情况登记:36.5 36.6 36.5 36.6 36.4 36.5 36.7 36.6 36.5 36.436.5 36.5 36.6 36.5 36.4 36.6 36.5 36.8 36.5 36.6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三)例题解析小芳参加了射击队,在一次训练中,她先射击了15次,教练对其射击方法作了一些指导后,又射击了15次. 她两次射击得分情况如下表所示:(2)分别求出前15次和后15次射击得分的平均数(精确到0.01),比较射击成绩的变化.(四)当堂检测1 在频数分布表中,各小组的频数之和( )A .小于数据总数B .等于数据总数C .大于数据总数D .不能确定3 对某校八年级(1)班50名学生的年龄进行了调查,其中15岁的有2名,14岁的有45人,13岁的有3人,则14岁的频数为 频率为4 某校八年级(2)班在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分数段在90~100分的学生有15人,频率为0.3,则该班有 人。
《数据的频数分布》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沪科版 (3)
《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学目标1.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3.通过统计数据,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4.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把数字信息、图形和语言之间相互转化,并作出合理推断.教学重点频率与频数的概念,选择数据表示方式.教学难点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各自优缺点.教学方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并探讨了抽样调查时要注意的问题.〔1〕样本的大小.〔2〕样本的代表性.〔3〕样本的广泛性.使所抽取的样本尽可能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初步中反映数据出现频繁程度的两个量频数与频率.二、讲授新课1.例题讲解一个样本:27,23,25,27,29,31,27,30,32,21,28,26,27,29,28,24,26,27,28,30.列出频数分布表,并绘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32-23=9〔2〕决定组距为2,因为9/2=4.5,所以组数为5〔3〕决定分点:22.5~24.5,24.5~26.5,26.5~28.5,28.5~30.5,30.5~32.5.列频数分布表:数的比值为频率〔relative frequency〕.三、课堂练习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科目是哪科,为什么喜欢?分析:先列表,再统计,调查探讨喜欢的原因.调查不爱学的那门科目的原因.〔课后完成〕列表如下[师]这种图叫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不可以用频率分布来表示,[师]随着统计页数的增加,这两个字出现的频率是如何变化的?[生]频率在0.05至0.06之间变化的字是“的〞字.“了〞字的频率在0.005至0.015之间变化.[师]你认为该书中“的〞和“了〞两个字使用的频率哪个高?[生]我认为是“的〞字.小结:整理数据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决定分点4.列频率分布表.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对各种数据的统计表的处理.四、课时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1.频数与频率两个根本概念.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并会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来表示数据.例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扇形区域分布图等表示所收集的数据情况.五、活动与探究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内、外多让学生去观察分析自己身边的事情.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写一些实习作业,逐步掌握统计里的实习作业的问题如何表述,完成的步骤、实习报告的写法.例如要了解当地初中八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过程]具体要求包括:〔1〕如何选取样本、样本容量多大.〔2〕计算哪些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频数、频率等〕.〔3〕数据如何整理.〔4〕如何估计总体情况.[结果]具体步骤包括:〔1〕确定抽取样本的对象.在统计里,所要了解的情况涉及的范围往往很大,为了使样本对总体的估计更加精确,所确定的抽取样本的对象力求具有代表性.例如想要了解一个城市的初中某年级某门学科的学习情况,如果要选一个学校作为抽取样本的对象,那么这个学校不应是学习成绩较好或较差的学校,而应是成绩较为适中的学校.可见抽取样本对象确实定直接关系到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2〕确定抽取样本的方法并抽取样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3〕计算和分析数据,写出书面报告.为了保证所得结论具有参考价值,所以要求数据来源于实际且真实,计算准确无误.为此,必须提高学生的责任心,用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身边每一个细小的问题,以小见大,逐步提高自身能力.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那么,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北师大版《频数分布》教学设计 公开课
北师大版《频数分布》教学设计公开课北师大版《频数分布》教学设计公开课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频数分布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本课,学生将学会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利用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
教学目标- 理解频数分布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学会使用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 培养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频数分布的概念和意义- 介绍频数分布的定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频数分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授学生如何收集合适的数据;- 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指导学生如何整理数据,包括数据的分类和编码。
3. 频数分布表的构建和分析- 讲解频数分布表的构建方法;- 示范学生如何根据已收集的数据制作频数分布表;-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频数分布表。
4. 直方图的绘制和分析- 介绍直方图的定义和绘制方法;- 指导学生使用已有的数据绘制直方图;-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频数分布的直方图。
5. 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 引导学生利用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分析问题;-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向学生介绍频数分布的概念和方法。
- 演示法:示范给学生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绘制直方图。
- 实践法: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绘制直方图。
- 问题解决法: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评估- 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面的能力;-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教师提供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通过提问,评估学生对频数分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PowerPoint课件:用于讲解频数分布的概念和方法;- 数据收集表格:供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作业纸:让学生完成个人作业。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在实践中研究频数分布的概念和方法,并培养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下册20.1数据的频数分布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20.1数据的频数分布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一. 教材分析《新版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1节主要介绍了数据的频数分布。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学基础之后,进一步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频数分布的概念,掌握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并能够运用频数分布表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频数分布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学基础,对数据处理和分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频数分布的概念理解不深,对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频数分布的概念,熟练掌握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频数分布的概念,掌握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
2.能够运用频数分布表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频数分布的概念。
2.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
3.频数分布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和练习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频数分布的概念,掌握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数据进行分类和计数。
例如,给出一批学生的身高数据,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和计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频数分布的概念和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频数分布的概念,掌握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给出一批数据,要求学生编制频数分布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20.1数据的频数分布-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频率、频数、频率分布等相关概念;2.能够描述数据的频数分布特征及其意义;3.能够通过频数分布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频数、频率、频率分布的概念及其计算;2.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的绘制。
难点1.同时理解和运用频率、频数、频率分布等相关概念;2.运用频数分布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内容1.复习数据统计中的基本概念;2.频率、频数、频率分布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数据的频数分布特征及其意义;4.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观察一组数据给定一组数据:5,7,2,8,6,5,4,3,5,9,7,2,8,6,7,3,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1. 该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 2. 该组数据的极差是多少? 3. 这组数据有哪些众数?步骤二:引入频数、频率、频率分布的概念1.通过步骤一的数据,引入频数的概念:对于一个数据集,某一数值出现的次数称为这个数值的频数。
2.通过步骤一的数据,引入频率的概念:某一数值的频数除以数据总数的比值称为这个数值的频率。
3.通过步骤一的数据,引入频率分布的概念:将数据按照一定的区间划分,统计每个区间的频数(或频率),并记录下来,这个统计结果即为频率分布。
步骤三:使用频率分布进行数据分析1.给定一组数据:5,7,2,8,6,5,4,3,5,9,7,2,8,6,7,3,首先将其按照区间划分为02、24、46、68、8~10五个区间。
2.统计每个区间内数据的频数,并计算出每个区间的频率。
3.通过步骤二中引入的频数和频率概念,记录下每个区间的频数和频率,构成频率分布表格。
区间频数频率0~2 2 0.1252~4 2 0.1254~6 4 0.256~8 5 0.31258~10 3 0.18754.通过分析频率分布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区间内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出一组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数据的频数分布》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
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
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
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
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
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学目标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教学重点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2.数据收集与处理.教学难点1.决定组距与组数.2.数据分布规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2.收集有关数据.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大家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首先应开展调查.统计一下李大爷每天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二、讲授新课这是小丽统计的最近一个星期李大爷平均每天能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根据小丽的统计结果,请你为李大爷设计一个进货方案.A、B 两种雪糕卖出的较多,可以多进些,D 种雪糕卖出的少,可以少进些. A 多进多少?B 多进多少?D 进多少?如何通过比例确定?A 占总数的25%,B 占总数的35%,C 占总数的13%,D占总数的8%,E 占总数的19%. 如何确定进货的总数,还应考虑哪些因素?还应考虑当天气温情况,天气凉,气温低时少进货.天气热,气温高时多进货,即进雪糕总数应考虑当天气温变化.不能每天都进518支雪糕.小结.我们在收集到一些数据后,一定要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表示所收集的数据.常用表格与图表两种方式.何时用哪种方式,应根据我们研究问题的侧重点来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生搬硬套,应多总结、提炼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不要一味去模仿.只要多动脑去思考.我相信同学们会创新出更好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某商场对今年五.一节这天销售A 、B 、C 三种品牌电脑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绘制如图6和图7所示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哪一种品牌电脑的销售量最大? (2)补全图6中的条形统计图.(3)写出A 品牌电脑在图7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4)根据上述统计信息,明年五.一节期间该商场对A 、B 、C 三种品牌的电脑如何订货? 请你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图 7图 6四、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1.如何整理所收集的数据.2.将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1)表格形式.(2)频数分布直方图.(3)频数分布折线图.3.各种统计图、表的优缺点.4.根据统计图表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一些统计知识,一些图表的制作.例如频率分布直方图,以及它的意义.五、活动与探究1.将一批数据分组时,每个小组的频数与频率各指什么?2.分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本课教学反思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
1.理解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重点) 2.会对数据进行分组,制作频数分布表和频数直方图.(难点)
一、情境导入 某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 63 84 91 53 69 81 61 69 91 78 75 81 81 67 76 81 79 94 61 69 89 70 70 87 88 86 90 88 85 67 71 82 87 75 87 95 53 65 74 77 若想了解大部分同学处于哪
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如何?你应该怎么做?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频数与频率 某校对初三年级1600名男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身高(单位:m)在1.58~1.65这一小组的频率为0.4,则该组的人数为( ) A .640人 B .480人 C .400人 D .40人 解析:根据“频率=频数
÷数据总数”,得“频数=数据总数×频率”,将数据代入即可求解.根据题意,得该组的人数为1600×0.4=640(人).故选A. 方法总结:此题考查频率、频数的关系:频率=频数÷数据总数.能够灵活运用此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探究点二:频数分布表 今年3月份,我市教育局倡导中小学开展“4312”(即“四操”“三球”“一跑”“二艺”活动的简称)艺体普及活动.某校学生会为了了解全校同学对“4312”中部分项目的喜爱情况,随机调查了200名同学(每名同学仅选一项最喜爱的项目)据调查结果列出了频数分布表:
(1)请补全频数分布表; (2)在这次抽样调查中,喜爱哪个体育项目的同学最多?喜欢哪个体育项目的同学最少? (3)根据以上调查,试估计该校1620名学生中最喜爱健美操的同学约有多少人?
解析:(1)题由各项频率之和为1可得健美操的频率为15%;因为喜欢篮球的频率为28%,样本容量(频数的和)为200,所以喜欢
篮球的人数为200×28%=56(人),喜欢健美操的人数为200×15%=30(人);(2)题根据
频率或频数可以直接得到各个体育项目的
喜欢情况;(3)题从抽样调查可看出喜欢健美操的频率为15%,可以用调查中的频率估计总体中的喜欢健美操的频率也为15%.
解:(1)56,30,15%; (2)喜欢篮球的同学最多,喜欢跑步的同学最少; (3)1620×15%=243(人). 答:估计该校1620名学生中最喜爱健美操的同学约有243人.
方法总结:能够熟练地运用频率和频数的公式,并把数据代入公式中求出每组数据的频数和频率.
探究点三:频数直方图
统计武汉园博会前20天日参观人
数,得到如下频数分布表和频数直方图(部分未完成): 武汉园博会前20天日参观人数的频数
(1)请补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直方图;
(2)求出日参观人数不低于21.5万的天
数和所占的百分比;
(3)利用以上信息,试估计武汉园博会
(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数.
解析:(1)根据表格的数据求出14.5~
21.5小组的组中值,最后即可补全频数分布
表和频数直方图;(2)根据表格知道日参观人
数不低于22万的天数有两个小组,共9天,
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出所占的百分比;(3)利用
每一组的组中值和每一组的频数可以求出
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数.
解:(1)14.5~21.5小组的组中值是(14.5
+21.5)÷2
=18
,3÷20=0.15.
武汉园博会前20天日参观人数的频数
分布表
(2)依题意得日参观人数不低于21.5万
有6+3=9(天),所占百分比为9÷20=45%;
(3)∵园博会前20天的平均每天参观人
数约为
11×5+18×6+25×6+32×3
20=
409
20
=20.45(万人),∴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
的参观总人数约为20.45×247=5051.15(万
人).
答: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的参观总
人数约为5051.15万人.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运用样本估计总体
的思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频数分布直
方图和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板书设计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对一组数据
进行分析、分组、统计整理,进一步培养学
生统计思想方法.经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
统计、整理等活动,感受统计的实用性和科
学性,体会统计思想方法应用的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