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孝的思想有着深刻的阐述,他认为孝是人伦之本,是道德修养的基础,是一种尊敬父母、尊重长辈的行为。
下面我们来看看《论语》中关于孝的一些重要句子。
《论语·雍也》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是孔子对于孝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孝是仁的本源,是仁心的根本。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是一种道德的起点,是一种立身处世的基础,只有懂得孝顺父母,尊重长辈,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不要远离父母,即使外出游玩也要有所规划,要时刻顾及父母的感受。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常怀孝心,不要因为自己的快乐而忽略了父母的感受,要时刻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另外,《论语·子路》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是孔子对于孝顺父母的再次强调,他认为孝顺父母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准则。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我们行为的准则,不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尊敬父母,顾及他们的感受。
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父母年高,不可以不知,知和而不孝,知孝而不和,是为孝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不仅仅是尊敬他们,更重要的是要和睦相处,要和睦家庭关系。
孝顺父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尊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关爱他们,要和睦相处,让父母晚年能够享受天伦之乐。
总的来说,《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虽然不多,但每一句都是孔子对于孝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孔子认为孝是仁的源泉,是一种道德的起点,是人伦之本。
他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教导我们要时刻怀着孝心,尊敬父母,和睦相处。
这些句子不仅仅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怀着孝心,尊敬父母,和睦相处,让孝道之风在我们身边永远飘扬。
论语中的孝道
论语中的孝道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3.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子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7.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在中国古代伦理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直以来被历代文人们大加赞扬的。
在孔子的思想中,孝道是组成其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天地君亲师,古老的祖训与名言,代代传承,直至今天。
古人怀着对天地对自然的敬仰,在今天,似乎已经被渐渐地忽视,由于人类的能力在不断地增强,人们对自然界的征服之心日盛,这些暂且抛开不提。
君,今天看来,国,似乎更加切合实际。
再往下,就是亲,此处的“亲”,自然指的就是双亲,是父母。
那么,究竟什么是孝道?古老的时代,孝道是“父为子纲”的强权,孝也是“卧冰求鲤”的感人诗篇,孝道也还是杀子救母的荒诞,那么今天呢?今天的世界,需要怎么样的孝,才是真正契合时代的孝呢?即使圣贤如孔子,在不同的人问及孝时,给的都是不同的答案,与其说是后人所解释的,孔圣人因材施教,倒不如说是,因为孝本身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
对于初识世事的孩童,孝就是乖乖听话,不让父母生气;对于开始读书的学子,孝就是好好读书,不让父母担心;对于奔波在外的青年,孝就是照顾自己,经常打电话或回家问候一下父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现状,不叫他们过分牵挂;对于知命之年的中年人,孝顺就是无违了,这个时候父母老了,可能会变得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让人担心,要人照顾,这个时候,做儿女的就应该好好地尊重父母的意思。
关于孝的名言名句
关于孝的名言名句关于孝的名言名句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简洁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孝的名言名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孝的名言名句1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5、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出自《劝报亲恩篇》。
7、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出自《劝报亲恩篇》。
8、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9、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自《劝报亲恩篇》。
10、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出自《劝报亲恩篇》。
11、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12、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13、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出自《名贤集》。
14、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出自《三国志·魏书》。
15、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出自(春秋)。
《孟子·离娄上》。
16、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7、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18、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9、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出自(明)《增广贤文》。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孝的句子论语关于孝的句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句子吧,不同类型的句子具有不同的作用。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句子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关于孝的句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1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2、大孝终身慕父母。
唯孝顺父母能够解忧。
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世上最崇高的名字,就是您——母亲。
呼唤母亲就是呼唤新生;母亲就是未来世界的象征。
5、孝敬和判逆之间,介子推为母而死,选择光荣;李魁只身劈虎报母仇,选择德昭后世;香九龄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
孝敬能够帮忙你成就很多很多。
做个有价值的,无愧生命无愧社会的真正的人,人们也会赠与你回报。
6、孝顺是什么?孝顺是太阳,给人带来温暖;孝顺是大山,给人带来依靠;孝顺是宝石,是一笔财富。
7、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8、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9、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10、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
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11、父母的爱是崇高的爱——只是给予,不求索取。
不溯既往,不讨恩情。
12、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13、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用行动传达孝的信息,让我们用行动将中华民族的这种美德传承下去;同学们,让我们用行动,为孝撑起一片新的蓝天,我们的孝心,绝不能被时代的潮流所冲走;我们的孝心,只能与时俱进,变得更加坚固!14、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
15、尊重他人的有职责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16、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
1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8、母爱是世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
论语里仁孝亲敬老的句子
论语里仁孝亲敬老的句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关于仁孝亲敬老的句子。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代表着人道、仁爱、仁心。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美德之一,代表着对父母的尊敬与孝顺。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从他人身上学习仁德的品质。
仁者关注于他人的需求,并以爱心对待他人。
这样的品质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别人而逐渐培养起来。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强调了仁者不应该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经历的事情。
仁者要体谅他人的感受,避免伤害他人,以此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3.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对父母的关心和尊敬。
他认为,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了解父母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可以根据情况让他们感到快乐,也可以避免他们遭受不必要的困扰。
4.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句话强调了孝顺和弟道是仁爱之本。
孝顺父母和尊重兄长是培养仁爱品质的基础。
只有通过孝道和弟道的实践,才能真正体现出仁爱之心。
5.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强调了孝顺和友爱的重要性。
孝顺和尊敬长辈是做一个好学生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这些美德,才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
总的来说,《论语》中关于仁孝亲敬老的句子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
这些句子提醒人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尤其是对待长辈和父母,以及要孝顺和尊重他人,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论语·里仁 孝亲敬老的句子
论语·里仁孝亲敬老的句子
1、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里仁》
解读:父亲虽然去世了,但父亲在世时的教诲,父亲所坚持的原则,所定下的规矩,还能牢记于心,不轻易改变,这就算已经尽到孝道了。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解读:这个世界上,最关心牵挂自己的人,就是父母,所以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轻易出远门。
如果有重要的事,必须要出门,那就把家里安排好,做到后顾无忧。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论语.里仁》
解读:作为子女,也应该把父母的生日牢记在心,看到父母逐渐变老,喜的是父母健康长寿,忧的是父母年事越来越高,随时都可能离开我们。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8、父母,唯其疾之忧。
9、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10、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谢谢.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导读:经典句子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父母之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中有孝道的句子
论语中有孝道的句子论语中有孝道的句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句子吧,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你所见过的句子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中有孝道的句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学而》)4.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5.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6.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7.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1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里仁》)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12.子曰:“孝哉,闵子骞。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先进》)。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
论语中对于孝的句子
导读:本文是对于论语中对于孝的句子,假如感觉很不错,欢
迎评论和分享!
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堪称孝矣。
2、父亲母亲之年不行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3、父亲母亲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孝就是不要违反礼。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8、父亲母亲,惟其疾之忧。
9、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认为孝乎。
10、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中孔子多次回答关于孝道的问题的句子
论语中孔子多次回答关于孝道的问题的句子
以下是《论语》中孔子多次回答关于孝道问题的句子:
1.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
2. 樊迟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3.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4.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些回答都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对待父母应该持有的态度和行为。
孔子的回答不仅涉及到了物质方面的供养,更是强调了对父母的尊敬和敬爱之心。
这些回答深刻地阐述了孝道的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孝的重要性进行了多次阐述,他认为孝道是人们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论语》中关于孝的一些重要句子。
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表明了孔子认为孝道是仁爱之本,是修养人格的基础。
他认为孝道是君子修身立命的重要内容,也是仁爱之源。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孝,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于人生各个阶段的规划和要求,其中耳顺和从心所欲的部分,也是在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因为只有在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之后,才能真正做到孝顺父母。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以忠信为主,而孝道也是忠信的一种表现。
孝顺父母,就是要忠于自己的亲情和家庭责任,这也是君子修身立命的重要内容。
在《论语·子罕》中,孔子说,“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是孔子对孝道的具体要求,他认为孝顺父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恭敬,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尊重父母的意愿和教诲,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君子安其身,俭其用,敬其事。
”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孝,但其中的敬其事也是在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孝顺父母不仅仅是在言语上的尊敬,更重要的是要在行为上尊重父母的意愿和教诲,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在《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是孔子对于弟子修养的要求,其中的入则孝,出则弟,也是在强调孝道和弟道的重要性。
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是孔子对于人们修身立命的重要要求。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8、父母,唯其疾之忧。
9、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10、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孝”的语句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学而》)4.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5.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6.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7.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1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里仁》)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12.子曰:“孝哉,闵子骞。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先进》)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解答的有关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有哪些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抽出时间好好的学习和掌握一下,相信大家会有所收获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是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论语为政第二【原文】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注释】(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2)无违:不要违背.(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4)御:驾驭马车.(5)孟孙:指孟懿子.【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评析】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原文】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注释】(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评析】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原文】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注释】(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2)养:音yàng.【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评析】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原文】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注释】(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评析】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关于孝的名言
关于孝的名言1、“尊不是任欢喜,孝不是任取舍。
”——《论语·南容》2、“孝弟能养,憎义能报。
”——《诗经·国风·七月》3、“孝子不养,弗孝也;爱贤不用,弗智也。
”——《论语·季氏》4、“孝,一以养之,以此贵之。
”——张衡《思过录》5、“孝慈以养,有功无过。
”——《老子》8、“孝养,国以兴;忠义,贤能任。
”——《论语·公冶长》9、“孝养行在尺蠖之中,而德行及万里之外。
”——司马光《旧五代史》10、“孝,孝养父母,及宗亲之亲,行其恩义。
”——《书经·韩札》11、“孝养父母,明令而不言,顺行而不怠,笃敬而有成。
”——《论语·滕文公》12、“无孝不礼,不孝者不冠;无感恩之心,谓之无慈悲。
”——《大学》13、“孝养听命,以尊事父母,而以礼职以立子孙。
”——《诗经·士燮》14、“易之子,孝敬父母,居庙堂,安叔鬼神。
”——易经《彖传》15、“孝子于祭,报平其分,报厚其干。
”——《礼记·曲礼上》16、“孝,养哉兄弟;尊,尊哉父母。
”——《荀子·行赏》17、“事父母孝,男女有别,宠CS博。
”——《诗经·国风·游山》18、“孝友无疆,报义绵长。
”——《诗经·小雅·孝大比》19、“奔走孝弟,自入书壁,古今英望,并世英豪。
”——《洪范》20、“早孝,遂终之心;仁义,然后死不谢。
”——《论语·子罕》。
论语学而、为政 、里仁,照出谈论孝的句子
论语学而、为政、里仁,照出谈论孝的句子(8句)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里仁》点评:父亲虽然去世了,但父亲在世时的教诲,父亲所坚持的原则,所定下的规矩,还能牢记于心,不轻易改变,这就算已经尽到孝道了。
二、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点评:即使在孔子时代,也有很多人都认为,孝顺父母,就是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让父母有吃有喝就行了。
但对于犬马,也照样被人养得好好的,如果对父母不恭敬,那养父母和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三、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论语.为政》点评: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违反父母的意愿,就是尽孝了。
孔子的回答,也是因人而异,对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
四、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点评:孟武伯问孔子孝道,孔子说,最能令父母忧愁的事,就是子女生病,所以孝顺父母,就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
五、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点评:子夏问老师什么是孝道。
孔子回答说,在饮食起居上侍奉父母,并不困难,最难的是,与父母相处时,心中能够自然和顺,对父母能够和颜悦色,养父母之心。
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点评:这个世界上,最关心牵挂自己的人,就是父母,所以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轻易出远门。
如果有重要的事,必须要出门,那就把家里安排好,做到后顾无忧。
七、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论语.里仁》点评:子女的生日,父母都记得清清楚楚,但父母的生日,有几个子女记着呢?作为子女,也应该把父母的生日牢记在心,看到父母逐渐变老,喜的是父母健康长寿,忧的是父母年事越来越高,随时都可能离开我们。
八、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论语.为政》点评:父母在世时,为人子女的,应该以礼侍奉父母,照顾父母的衣食住行;当父母去世时,就要以礼办理丧葬之事,比如棺椁墓地、丧礼等等,都要合乎礼制。
孝顺老人句子论语
孝顺老人句子论语
1、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2、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3、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5、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
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7、孟武伯问孝的含义,儿子回答说:为父母生病而担忧。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9、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年迈而担忧。
10、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
”——《论语·为政》
第 1 页共1 页。
论语说 父母的句子
论语说父母的句子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父母的句子,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例子:
1.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2.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3.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4.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5.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
6.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这些句子表达了孔子对孝道的理解和重视,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责任。
在儒家文化中,孝道被视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