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机制与行为主体
• (一)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
– 1)供给或者需求的要素完全同质,供给者对于需求者 或者需求者对于供给者双方都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 易决策,一视同仁、互不歧视; – 2)要素的供给者或需求者的数目无限多,个人的销售 量或购买量仅占总供给或总需求的极小部分,从而个 人无法影响总成交量和价格; – 3)要素的供给者和需求者拥有关于市场的充分信息; – 4)要素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皆可自由出入市场,因而, 在这类市场中,任何单个的买者或卖者都无法通过操 纵要素成交量和价格以得到额外的利益。
第三节 国际投资理论
• 一、当代西方国际投资主要理论
– (一)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
• 创立年代:20世纪60年代初 • 创立者:美国人海默(Stephen H. Hymer)和金德尔伯格 (Charles P. Kindleberger) • 理论内容:对外直接投资与部门的垄断程度较高有关。 • 垄断优势的种类: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来自要素 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来自规模经济的垄断优势;来自政府 干预的垄断优势。
• (二)完全垄断的要素市场
– 1)市场上仅有一个要素的供给者(需求者),因而要素供给量 (需求量)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他的行为,其个人的供给量(需求 量)就是整个市场上的总供给量(总需求量); – 2)某类要素具有特殊的,难以为其他要素所替代的性质; – 3)垄断性供给者(需求者)可独自决定要素的价格; – 4)根据自己利益的需要,供给者(需求者)会在不同的市场中制 订不同的价格,以求获得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现在我们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模型来说明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见表2.3:
二、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
– (一)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赫—俄模型的基本内容是:各种生产要素彼此是不能 完全代替的,所以生产不同商品对各种要素在量上 有不同的要求。根据商品包含的要素密集程度不同 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和 技术密集型等不同类型的商品。一个国家将生产并 出口用自己相对丰富、密集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 品,将进口用自己相对稀缺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各国应按各自生产要素的丰富与稀缺进行分工,能 使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价格,增加生产,通过自由贸易各国均可获利。
• (三)垄断性竞争的要素市场
– 在现实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大多数的要素市场属于这 种类型。这一类市场介于上述两类极端市场之间,并 且同时具备上述两类市场的某些特征。卖(买)方垄 断性竞争市场的主要特征在于:卖(买)方数目非常 多以至无法对各自的竞争者产生影响,这一点与完全 竞争市场相似;然而,每一个卖(买)者所供给(需 求)的要素在性质上很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其他要 素可部分地而非完全地替代,这一点显然又与垄断市 场相近。
现在我们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简单模型来说明斯密的绝对利益理
论,见表2.1和2.2:
• 表2.1 分工之前
– (二)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 其主要内容是:在任何产品上均有优势的一国专门生 产其相对优势最大的产品,而另一国则放弃生产其 相对劣势最大的产品而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的产 品,一国即使生产率在任何一种产品上都处于绝对 不利地位,仍有与他国进行生产分工的可能,并从 分工中获得利益。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 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是比较利益(比较成本), 并且把比较利益作为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
• 产品生命周期说明的是产品与生物一样 具有诞生、发展、衰亡的生命周期,要 经历
创新期(Introduction Stage) 成长期(Growth Stage) 成熟期(Maturing Stage) 衰退期(Declining Stage)
• 在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国家的企业行 为、生产和出口有着不同的特征。
百度文库
第二节 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 一、生产要素的概念和种类
– 概念: 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而从事 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所必备的一切投入,即 构成复杂的社会生产力系统诸多因素。即,生 产要素是指使具体的生产过程得以正常进行所 必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
– 种类:
• • • • • • 资本 劳动力 技术 土地 经济信息 经济管理
保罗·萨缪尔森(1915~2009)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国际分工理论的 新发展
– (一)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于1953年利用他 所创立的投入产出分析法,针对美国 实际情况,对赫—俄模型进行了经验 检验。结果出乎大家的预料,美国出 口的竟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进 口的却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这与 赫—俄的理论推论正好相反,被称为 里昂惕夫之谜。
本章主要内容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国际分工理论 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国际投资理论 国际相互依赖理论 经济一体化理论
第一节 国际分工理论
• 一、早期的国际分工理论
– (一)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 其主要内容是:一国所生产的 商品应该是具有绝对优势的 产品,所消耗的成本绝对低 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 动生产率上占绝对优势,通 过自由交换,彼此都可以获 得绝对利益。
里昂惕夫的检验结果
– (二)新要素学说
一是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结合而 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 二是研究与开发说。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 素,而研究与开发投入的多少可以改变这个国 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战后最有影响的国际分工理论之一 , 是美国学者维农和威尔士提出的 。
– (二)萨缪尔森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学 说 萨缪尔森认为,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 是国际间生产要素流动的代替物。由 于每个国家出口的商品生产中,都密 集地使用了它所拥有的丰富的生产要 素,当生产要素在各国间不能直接移 动的情况下,各种要素相对价格会有 差异,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也会有差 异,贸易将继续扩大,而贸易的扩大 将会减少两国间要素价格的差异。贸 易将会持续下去直至两国国内各种商 品的相对价格完全均等化为止。同样, 两国国内的要素相对价格也将平均化, 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 价格和绝对价格的平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