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新疆喀什2022届高三三模)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新疆喀什2022届高三三模)](https://img.taocdn.com/s3/m/548c20d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b.png)
新疆喀什地区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选自《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0.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王安石散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王安石散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3067b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b.png)
王安石散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王安石的散文《游褒禅山记》中,作者游览褒禅山时,首先到达的地方是:A. 褒禅山下B. 褒禅山顶峰C. 褒禅山半山腰D. 褒禅山的寺庙答案:A2. 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提到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其含义是:A. 山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山中是否有仙人居住。
B. 只要山中有仙人,山就会出名。
C. 山的高低并不决定其名声,重要的是山中的风景。
D. 仙人的存在让山更加出名。
答案:D3.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哪种情感?A. 敬畏B. 欣赏C. 好奇D. 冷漠答案:B4. 王安石的散文《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对司马光的批评态度是:A. 完全接受B. 坚决反对C. 部分同意D. 未置可否答案:C5.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提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表明他认为:A. 文章和诗歌应该反映时代精神。
B. 文章和诗歌应该为政治服务。
C. 文章和诗歌应该表达个人情感。
D. 文章和诗歌应该追求艺术美。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王安石的散文《________》是其政治改革思想的体现。
答案:《答司马谏议书》2. 《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通过游览褒禅山,表达了对________的向往。
答案:自然美景3. 在《________》中,王安石批评了司马光的保守思想。
答案:答司马谏议书4. 王安石在散文中提倡“________”,强调文章应该具有现实意义。
答案:文章合为时而著5. 《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对褒禅山的描写体现了他对________的热爱。
答案:自然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案:《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游记散文,主要描写了作者游览褒禅山的经历。
文章通过描写褒禅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游褒禅山记答案
![游褒禅山记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95938ea0116c175f0e4857.png)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而卒.葬之(死)(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南面)(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拿着<火把>)(4)不出,火且.尽(将要,就要)(5)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6)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情享受)(7)夫夷.以近(平坦)(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另外三项的一项是:B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另外三项的一项是:D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 独其为文犹可识C.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D. 其孰能讥之乎4.下列句子在句式特点上不同于另外三项的一项是:AA.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B.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C. 此余之所得也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游褒禅山记同步测试卷(附答案)_0
![游褒禅山记同步测试卷(附答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072c6530ce2f0066f4332213.png)
游褒禅山记同步测试卷(附答案)《游褒禅山记》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A.唐宝塔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4.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下列句中“不雅”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不雅,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B.大王见臣列不雅C.此则岳阳楼之大不雅也D.古人之不雅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成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不雅,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8.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9.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D.此所以学者不成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试卷答案:1.C(“胜”应读“shēng”。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7a7afb783e0912a2162af7.png)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及答案《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A.今言华(hu ) 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 nɡ)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 nɡ)之。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⑥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⑦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3.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选出对下列句中者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4)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3)不同,(2)与(4)相同。
《游褒禅山记》的习题附答案
![《游褒禅山记》的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77666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4.png)
《游褒禅山记》的习题附答案《游褒禅山记》的习题附答案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庐冢(zhǒng)何可胜道(shèng) B.窈然(yǎo)有碑仆道(pū)C.音谬(miù)既往不咎(jiū)D.王深回父(fǔ)无物以相之(xiāng)答案:D2.选出加点“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不知老之将至C.后世之谬其传 D、仰观宇宙之大答案:D3.选出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例:火尚足以明也A.素善留侯张良 B、秋毫不敢有所近C.不知东方之既白 D、以乱易整,不武答案:D4.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B、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答案::B5.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答案:D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沛公欲王关中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答案:D7.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死生亦大矣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答案:A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于是余有叹焉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答案:A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词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北通巫峡,南极潇湘B、唐浮图慧褒站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卒起不意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旦日飨士卒C、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不能名其一处也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答案:D10.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中“所以”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亲贤人,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所以游目骋怀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着急高义也答案:C11.选出句中“者”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答案:A。
《游褒禅山记》精选课后习题(附参考答案)
![《游褒禅山记》精选课后习题(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38fe27d1f34693dbef3e66.png)
《游褒禅山记》精选课后习题(附参考答案)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2.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3.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中“所以”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亲贤人,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着急高义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惜B.夫夷.以近夷:平安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D.共孰.能讥之乎孰:怎么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8. 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盖音谬也。
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B.有志者,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D.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10.“此予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高二语文下册第17课《游褒禅山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下册第17课《游褒禅山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2cd9c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a.png)
高二语文下册第17课《游褒禅山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基础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碑仆.(pū)道B.有穴窈.(yǎo)然C.褒之庐冢.(zhǒnɡ)也D.盖音谬.(mù)也解析:D项,“谬”应读miù。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而无物以相.之D.沛公军.霸上解析:C项,“相”:帮助。
本身就是动词,没有活用现象。
A、B、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解析:C项,指识其本名,A、B、D三项,都指命名。
答案:C4.下列加点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此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解析:B项,“而”为转折关系的连词,A、C、D三项“为”为并列关系。
答案:B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B.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②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①往往有得.②此予之所得.也D.①余于仆碑.②有碑.仆道解析:A项,①观察,②景观;B项,均为转折关系的连词;C项,均为“心得”;D 项,均为“石碑”。
答案:A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①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②于是..予有叹焉③古人之观于……往往..有得④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⑦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③⑤⑦解析:②于是:对于这种情况;④非常:非同寻常;⑤至于:到;⑦十一:十分之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试题答案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0231d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c.png)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试题答案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试题答案《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该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12年后(1070年)罢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高二】游褒禅山记同步测试卷(附答案)
![【高二】游褒禅山记同步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a9471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7.png)
【高二】游褒禅山记同步测试卷(附答案)《游褒禅山记》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错在()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从山上五到六英里的地方,当然有穴位(Yǎo)。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对于黑暗、迷茫和没有东西,它就像席龙龙。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a、回族对唐代浮雕的赞美始于其所在地。
它也被称为华山之阳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选择与“可以嘲笑它”中“气”具有相同含义和用法的一个()a.距其院东五里b、凭借其深刻的思考,也不例外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个是什么意思?可以重复吗?4.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如果一个人靠近野蛮人,就会有很多游客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我和四个人拥抱火焰进入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在下面的句子中,“关”这个词有一个不同的字符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b、国王看到了他的大臣和列官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古人对天地、山川、昆虫、鱼类、鸟类和动物的看法往往是成功的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因此,学者们不能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认真对待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的华山洞也被称为华山之阳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单词使用不灵活()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如果你有意愿,不要放弃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黑暗、混乱和无可匹敌8.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今天,所谓的慧眼佛寺赞美吕墓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如果它出来了,它可能会受到指责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9.在下列句子中暂停。
不正确的项目之一是()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b、呵呵!老师的方式已经很久没有传播了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d、因此,学者们不能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认真对待试卷答案:1.C.(“赢”应改为“施ēng”。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https://img.taocdn.com/s3/m/deb4d1f43186bceb19e8bb91.png)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褒禅(bǎo)庐冢(zhǒnɡ)奴仆(pú)荒谬(miù)B.华实(huā)窈窕(yǎo)懈怠(dài)瑰丽(ɡuī)C.蛮夷(yí)负咎(jiù)迷惑(huò)幽暗(yōu)D.渔父(fù)谨慎(shèn)罕至(hǎn)梵语(fàn)2.下列句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3.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下之欲疾其君者C.不若与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可得闻与闻寡人之耳者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所以遣将守关者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5.《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符合文意的一组是A.两个:有志,不随以止B.三个:有志,有力,有物相之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D.五个,志,力,物,已不悔,人不讥6.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②毋从俱死也③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④而君幸于赵王⑤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⑦此亡秦之续耳⑧夫晋,何厌之有?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① / ②④ / ③⑧ / ⑤ / ⑥⑦⑨B.①⑦/ ②⑤ / ③⑧ / ④ / ⑥⑨C.①⑦/ ②⑤ / ③ / ④⑥⑧ / ⑨D.① / ②⑤⑦ / ③⑥⑧/ ④⑨7.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会晤wù数载zài指摘zhāi孜孜求学zīB.商榷què殷勤yīn聘请pìnɡ砥砺德行dǐC.訾詈zǐ弭谤mǐ造诣yì道义相勖xùD.切磋cūo肄业yì敷衍yǎn能裨实用pí8.下面所列各句划线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9.下面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讲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其孰能讥之乎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C.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D.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也不相同10.对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碑仆道仆:倒跌倒B.其文漫灭漫:淹C.盖音谬也盖:大概D.何可胜道也哉胜:胜利二、现代文阅读11.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
语文二练习: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
![语文二练习: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2bb75b69dc5022abea00b9.png)
第10课游褒禅山记(一)一、夯基训练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坟冢.(zhǒng)梵.语(fàn)退避三舍.(shě)舍.己为人(shě)B.禅.院(chán)封禅.(shàn)褒.衣博带(bāo)无物以相.之(xiàng)C.谬.误(miù)窈.然(yǎo)咎.由自取(jiù)便.宜从事(biàn)D。
讣.告(fù)仆.道(pū)长吁.短叹(xū)风尘仆.仆(pú)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则其至.又加少矣往往有得.B。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常在于险远..D.火尚足以明.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此余之所得也B。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当其欣于所遇D.而今安在哉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宋]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游褒禅山记练习及答案解析
![游褒禅山记练习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e5110ef111f18583d05a90.png)
游褒禅山记练习(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1分)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始舍于其址.(山脚) 其至又加.(更加)少矣B.褒之庐冢.(坟墓)也华山之阳.(山的北面)C.悲.(感叹)夫古书之不存非常之观.(景象)D.拥.(拿着)火以入火且.(将要)尽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3分)(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其”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距其.院东五里5.请将下面句中横线处补充完整。
(3分)(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6.翻译下列句子。
(6分)(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鉴赏(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3d7ee565ce050876321393.png)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一、语言基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慧褒.(bāo) 庐冢.(zhǒnɡ) 仆.道(pū) B .谬.其传(miù) 咎.其欲出者(jiù) 随以怠.(dài) C .好.游者(hào) 窈.然(yǎo) 瑰.怪(ɡuī) D .何可胜.道(shènɡ) 王回深父.(fù) 无物以相.(xiànɡ) 答案 D解析 D 项,胜shēnɡ,父fǔ。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明者,何可胜道也哉B .古人之关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C .既其出,则或究其欲出者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答案 D解析 A 项,明—名;B 项,关—观;C 项,究—咎。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之也 B .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 C .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D .其好游者不能穷.(贫困)也 答案 B解析 A 项,阳:山的南面。
C 项,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D 项,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其.孰能讥之乎 A .①和②用法相同,③和④用法也相同B .①和②用法相同,③和④用法不同C .①和②用法不同,③和④用法相同D .①和②用法不同,③和④用法也不同答案 B解析 ①②中的“观”都是名词,景象。
③中的“其”是代词,自己。
④中的“其”是副词,表反问,难道。
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距其.院东五里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D.⎩⎨⎧独其为.文犹可识于人为.可讥 答案 C解析 C 项,两个“乃”字都意为“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演练题库
【跟踪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知识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北宋人,字临川,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王安石生封荆国公,故世称之为“王荆公”,又因卒谥“文”,故又称为王文公。
C.古人称谓一般不直呼其名,而可称籍贯、字号、官名、排行等,如“庐陵萧君圭君玉”就含有籍贯、姓氏、官名和字。
D.古人之所谓“浮图”和“庐冢”即为和尚和寺院。
2.下列几组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B.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何可胜道.也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C.独其为文.犹可识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其文.漫灭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3.下面句中的“其”都作代词用的一组是:
①然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③其熟能讥之乎
④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⑤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⑦云霏霏其承宇
⑧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A.①②⑤⑧B.①③④⑥C.②③⑤⑦D.④⑥⑦⑧
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三句是:
①然力足以
..至焉,于人为可讥,…
②于是
..余有叹焉
③古人之观于……往往..有得
④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
⑤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
..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⑦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③⑤⑦
二.填空题
5.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音______义
________
②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音
______义________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音______义________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音______义________
⑤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音
______义________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和在句中的含义: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
③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窕然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
④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
⑤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
⑥不出,火且尽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
⑦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
⑧火尚足以明也______活用为________,含义_______
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活用为_______,含义_______ ⑩尽吾志而不能至者______活用为______,含义_______【提高试题】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
其求思之深而为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
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
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下列各各组加点的词解释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此余之所得也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吾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B.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9.对上面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托古言事,更增加了立论的力度。
这一点和韩愈《师说》中开头便言“古之学者必有师”有相似之处。
B.文中以景喻物,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某种最高成就的境界。
而这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D.这两段文字紧相承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0.下列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四.阅读下面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完成11-14题: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
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
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
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
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
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本文是王安石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写给反对派司马光(字君实)的第二次回信。
两人通
信主要是争论变法改革的问题。
11.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某启:昨日蒙教/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B.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邹忌修八尺有余
D.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12.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
B.“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这一句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话。
C.“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这一一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
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表明王安石因工作很忙而不能与司马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