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钧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

合集下载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现象学社会学)【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现象学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现象学社会学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思想背景★★现象学社会学的共同思想背景是现象学,特别是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思想。

胡塞尔,德裔犹太哲学家,现象学宗师。

他自诩现象学将挑起为一切学术建立绝对基础的大梁,使哲学成为严格之科学体系,以拯救欧洲于学术危机。

表11-1 现象学社会学的思想背景考点二: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理论★★★★1.社会行动理论舒茨的社会行动理论是建立在对韦伯行动理论的深挖和批判的基础之上的。

行动理论既是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理论建构的起点,同时也是现象学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舒茨对于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批判①韦伯将“行动”界定为“有意义的行为”,此概念相当含糊。

②以“主观有意义”和“主观无意义”来区分行动和行为是毫无作用的。

③人们在常识事件中谈论“行动”与“行为”的区别时,认为前者是有意识的,后者的特征是“反应性”的,并以此把这两者区别开来,这种区分是肤浅的。

韦伯对于“行动”和“行为”的区别是不够的。

(2)赋予行动以意义的过程①在舒茨看来,韦伯将行动定义为“赋予意义的过程”是有问题的。

舒茨认为,行动是一个时间过程,行动者在行动时,无法对意识流内的经验赋予意义。

②在舒茨看来,必须检视意义的经验过程和结构。

“赋予意义”一词只是个比喻。

意义是个体注意自身经验中一点的某种方式,是指自我对自身绵延流的一种特殊的态度。

③对于意识流内经验的构成,舒茨认为当行动者处于行动的状态时,他就沉浸在绵延的时间流里。

一旦他意识到这一绵延,就使他脱离了这种时间流,借助时间的回溯,通过反思的态度,关注其体验,并区辨、挑选、勾画经验,从而使持续的意识流转化为冻结的、空间化的完成状态,将行动构成行事,从中构成行动的意义。

(3)行动的意义和动机与舒茨的行动理论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意义问题。

舒茨进一步区分了行动的“意义”和“动机”。

他认为,意义和动机都可以分成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具体内容见表11-2。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第一章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1.1 复习笔记一、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奧古斯特·孔德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被称为“社会学之父”。

1.实证社会学的提出(1)实证的含义孔德认为,“实证”一词具有五个方面的含义:①实证意味着真实。

“真实”,是指知识要注重研究我们的智慧真正所能及的事物,撇开虚幻神秘的东西。

②实证意味着有用。

“有用”,是指知识必须能够有益于不断改善我们个人和集体的现实境况,反对以知识去满足人的无用的空泛的好奇心。

③实证意味着肯定。

“肯定”,是指必须善于在个体中建立合乎逻辑的和谐,在整个群体中形成一致的精神,以免引起无穷的疑惑和无尽的争论。

④实证意味着精确。

“精确”,就是我们的知识与现象的性质相协调,并符合我们的需要所要求的精确度,抛弃模糊的认识和主张。

⑤实证意味着相对。

“相对”,是指知识具有相对的意义,必须反对以往哲学追求绝对知识的倾向。

(2)“三阶段说”孔德认为,人类智力的三阶段是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①神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人类智慧的必然出发点。

在这个阶段,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智力的特征是自由幻想,寻找事物现象的根源,探索万物的内在本质,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即要求获得绝对的知识。

于是,人们对自己所不能及的情况,便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神,用神学的思维方法来解释探究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原因。

②形而上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渡性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乞灵于抽象的实体,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来解释一切,以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

③实证阶段,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不再以虚构的超自然的主体或抽象的原则来解释经验现象,而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即发现它们的先后不变的关系和相似关系。

科学知识都是经验的、实证的知识。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第十六章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16.1 复习笔记一、布迪厄思想的主要来源1.马克思、韦伯的影响(1)马克思通过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各种压迫和剥削,后来韦伯也将经济作为权力支配的一种形式,这种思想被布迪厄充分地继承下来。

马克思著作中充满了一种自由和解放的信念,这在布迪厄的思想中也表现得特别明显,但韦伯对现代社会的悲观态度以及各种批判理论的缺陷与社会运动的盲目使得布迪厄变得更加实际,也更为克制。

(2)布迪厄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太过于将社会运行的枢纽赋予了物质经济运行,而忽视了文化。

(3)布迪厄充分发展了韦伯关于符号暴力的思想,并且更加紧密地将资本运行中的象征权力与支配联系在一起,特别强调了资本的象征含义,从而进一步扩展了关于意识形态和统治的理论。

(4)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对布迪厄的影响是深远的。

马克思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关注也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基础,布迪厄更加关注的是实践复杂的含义以及实践关系中主客体的辩证关系,并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现象学与结构主义的影响(1)通过现象学,布迪厄进一步丰富了关于社会世界的建构的观点。

社会现象学认识到在持续不断的社会过程中,世俗的知识、主观的意义和实践的能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一观点为布迪厄所充分吸收。

(2)布迪厄的“反思”思想也受到了现象学方法的影响。

但布迪厄认为,现象学的观点是反历史的,不能够帮助我们去追寻社会现象建构的过程。

(3)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方法对布迪厄的影响是深远的。

同结构主义一样,布迪厄认为世界是由各种关系构成,而不是由绝对的实体组成,因此科学研究应该持一种关系主义的方法。

(4)结构主义关注现象背后隐秘的建构原则,体现在布迪厄的研究中,就是要尽量去找出实践背后的各种生成图式和转换原则,找出资本的循环过程以及这种循环过程背后的基本生成规则。

3.法国认识论哲学的影响(1)巴什拉认为,认识的主体既是有理性的,又是富于想象的,这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主体也是实践的,富于创造性的,具有历史性的。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交换理论)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交换理论)

第九章社会交换理论9.1 复习笔记一、社会交换理论的简介与特征1.简介(1)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2)这一理论认为,分析、理解人际间大多数行为的最佳方法是将行为当作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商品和服务来交换。

这些商品和服务既包括食品、住房等有形之物,也包括社会认同、同情、怜悯之类的无形之物。

2.社会交换理论的重要特征(1)它直接借用了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交换概念并将其扩展到更大范围的社会活动当中;(2)它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混合体;(3)它把社会交换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表达。

二、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来源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交换思想以亚当·斯密等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认为,人的欲望的满足主要是通过交换过程实现的。

每个人都有期望从相互交换中得到报酬的倾向。

人是富有理性的,人在行动时,尽量选择只付出较小成本就能获得较大利润的行动方案。

2.人类学的交换思想20世纪上半叶,西方人类学对初民社会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摩斯、列维·斯特劳斯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在这些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中,交换被作为一种社会整合的要素受到关注,其成果为社会学的交换理论提供了一些基本思想。

3.行为心理学的影响行为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它以刺激—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原则。

行为心理学有许多代表人物,其中伯勒斯·斯金纳对交换理论的影响最大。

斯金纳依据鸽子所做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关于习得反应、条件强化、泛化作用等一系列行为规律。

这些有关行为的理论原则在社会交换理论家那里略作了修改,但其主要的理论命题却原封不动地被融进现代交换理论的某些形式中。

总之,社会交换理论是以古典政治经济学、人类学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把人的行为看成是一种计算得失的理性行为,认为人的一切互动行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满足而发生的交换。

三、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乔治·霍曼斯(GeorgeHomans,1910~1989),是现代社会交换理论的奠基人。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目录绪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0.1 复习笔记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一编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社会学古典时期的理解问题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略)第四章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曼海姆与知识社会学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现代社会学理论第七章功能主义理论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社会冲突论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社会交换理论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符号互动论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11.1 复习笔记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常人方法论12.1 复习笔记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编当代社会学理论第十三章新功能主义13.1 复习笔记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14.1 复习笔记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15.1 复习笔记1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16.1 复习笔记1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理性选择理论17.1 复习笔记1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八章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18.1 复习笔记1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与后现代主义社会学19.1 复习笔记1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章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关注的新问题20.1 复习笔记2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附录: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2017年北京大学654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654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5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65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648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646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647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部分详解2012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74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部分详解2011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73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源自益星学习网,获取真题押题视频全套资料。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侯钧生考研讲义笔记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侯钧生考研讲义笔记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侯钧生考研讲义笔记绪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动力(见表0-1)★★表0-1 西方社会思想背景考点二: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思想传统(见表0-2)★★★表0-2 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考点三: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整合趋势★★1微观—宏观的整合(1)早在古典社会学理论家那里,微观—宏观的关系问题就开始得到重视。

(2)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以库利和米德为代表的早期芝加哥学派注重微观层次的个人及个人之间的互动。

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帕森斯发展出了他的结构功能主义,从宏观层次上对社会结构或系统进行阐述。

(3)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开始关注美国社会学理论的这种微观与宏观的分裂。

(4)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瑞泽尔就开始寻求一种整合的社会学范式。

这一范式旨在从主观形式和客观形式中将微观层次与宏观层次相整合。

2能动—结构的整合(1)英国的吉登斯提出的结构化理论,将能动性和结构看成“二元性”,强调二者相互关联不能彼此分开。

(2)阿切尔则拒绝吉登斯的二元性主张,认为能动性和结构能够而且应该是分开的,为了区分这二者,我们要有能力去分析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3)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他的理论中以惯习和场域的关系来讨论能动和结构的主题。

惯习是一种内化的精神结构或认知结构。

场域是各种客观位置中的一种关系网络,场域的结构限制着能动者。

(4)德国理论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则是在“生活世界殖民化”的题目下讨论能动和结构这一主题的。

生活世界是一个人们互动与交往的微观世界,系统植根于这一世界、来源于这一世界,但是系统最终却发展出自己的结构特征。

3理论的综合(1)理论综合所涉及的是将两种或更多的不同理论进行综合,努力是普遍性的。

(2)这种综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为不同理论流派相互承认和吸取吸收对方的理论观点,而不是力图发展出大而全的社会学理论。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十五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15.1 复习笔记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主要是:试图以结构化理论和“双重解释学”解决能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二元对立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现代性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他的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武器,全面清理经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关于现代性及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性的各种思潮的研究。

从70年代开始到现在,吉登斯对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在不断地发展,从最初的“结构化理论”大纲到“现代性”问题的一系列研究,再到对全球化问题的关注,他的社会学理论视野在不断地扩大。

一、“双重解释学”与结构化理论1.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批判(1)对实证主义的批判①实证主义a.实证主义科学观念的核心思想是:科学的目标是对外部世界获得预见性和解释性的了解;要实现这一目标,就有必要建立理论,而理论是由表达发生在自然界之中的各种独立和分离的事件间的规则联系的高度概括的陈述所构成的,这些概括陈述或规则,使得我们能够预见和解释我们借助系统观察尤其是实验而发现的现象。

b.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孔德、涂尔干、韦伯(一定意义上的)、帕森斯、默顿,实证主义在当代出现了很多分流,最新的代表是:新功能主义、理性选择理论和交换理论,它们都通过显示出讲究实际、严格和科学来获得自己的合法地位。

c.实证主义把科学看做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理性的和客观的事业。

在这里,科学知识是累积起来的,低层次的规律从较高层次的规律中推演而来,科学逐渐使我们能越来越成功地预见、解释和控制外部世界。

②对实证主义的批判a.吉登斯明显不赞成实证主义忽视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各种认识构造活动的态度。

他认为在社会理论中必须做的是恢复具有认知能力的人类行动者的概念。

b.吉登斯认为,各种形式的实证社会学包含了一个关于何为自然科学的错误模式。

吉登斯认为自然科学模式在哲学上是有缺陷的。

c.实证主义错误地认为发现社会生活的规律是可能的,社会科学家错误地直接与自然科学中存在的那些规律进行类比。

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重点及笔记整理

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重点及笔记整理

西方社会学理论导言一、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目的通过学习社会学发展史上各个思想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理论,在自觉模仿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

二、社会学发展史(一)古典社会学理论(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大约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社会学的诞生和形成时期,主要特征是:1.社会学发展的重心在西欧,但20世纪初已经开始转向美国:孔德(Comte,法国人);斯宾塞(Spencer,英国人);滕尼斯(Tonneis,德国人);涂尔干(Durkheim,法国人);韦伯(Webber,德国人);马克思(Marx,德国人)、帕累托(Pareto,意大利人);齐美尔(Simmel,德国人);曼海姆(Mannheim,匈牙利人)。

社会学发展重心由西欧转向美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凡勃伦(Veblen),库利(Cooley),帕克(Park),米德(Mead),托马斯(Thomas). 2.使社会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尤其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确立了独特的学科地位,主要表现为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也有两种意见。

一种以社会研究方法的转向为标志,比如Garner就认为社会学起源于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的《君主论》(the Prince),until the renaissance, most books upheld general notions of normative behavior, were non-empirical, and did not observe,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actual human behavior. Machiavelli included into his book all the violent, fierce, savage, coercive, and even compassionate acts that the ruler implement in order to stay in power. The prince is based on reality-the observations of real people, not just moral ideals. 另外一种意见便是以“社会学”一词的提出为标志,那就是法国社会学家August Comte1838年,在他出版的阐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第十一章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11.1 复习笔记一、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思想的多重来源美国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舒茨是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创始人,其经典著作是《社会世界的现象学》。

1.韦伯的引导(1)对韦伯的赞同①同意韦伯关于“价值中立”和“理想类型”等重要概念的定义以及建立“理解社会学”的宏伟目标。

②赞同韦伯将“个体的行动”作为研究社会世界各种复杂社会现象最基本的起点。

(2)对韦伯的批判①舒茨认为韦伯将个体的意义行为作为社会学分析最基本的单位和要素是有问题的。

②韦伯没有指出“行为”与“行动”、行动之“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之间的区别。

③韦伯对于“行动者赋予其行动以意义过程”语焉不详。

2.柏格森之桥(1)柏格森对舒茨的吸引①柏格森对于科学的态度及其理论初衷与舒茨接近。

②柏格森对于传统哲学理性方法的批判吸引了舒茨。

③在康德和胡塞尔那里,舒茨没有发现其要寻求的问题的答案。

(2)柏格森对舒茨的影响①柏格森充当了从韦伯的理解社会学走向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的现象学之间的过渡桥梁。

②为舒茨以后的工作确定了一种方向:a.为在社会学的框架内处理意义与象征问题作了准备;b.为他的主体间性的理论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c.在语言学符号体系的帮助下开始思考主体间沟通的问题;d.在所有的方法中界定了社会学的空间。

3.以现象学为工具(1)以现象学为工具①在柏格森的框架内,舒茨通过“绵延”发现了概念化的科学思考的基础。

在此框架内,舒茨开始反思意识内意义建立的过程以及该意义客观化的过程。

②柏格森强调直觉是唯一可通达绵延内我们经验的基本内容的途径,而胡塞尔现象学反思的方法减少了柏格森直觉主义的系统化的不足。

③舒茨认识到胡塞尔关于意向经验的分析能够在哲学的层面上更好地替代他自己的研究,他便开始运用现象学作为其研究工具。

4.其他思想来源(1)舒茨到美国以后,非常注意从马克斯·舍勒、海德格尔和萨特等受胡塞尔现象学影响的哲学家那里吸收营养。

2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 侯钧生

2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  侯钧生

西方社会学理论导言一、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目的通过学习社会学发展史上各个思想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理论,在自觉模仿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

二、社会学发展史(一)古典社会学理论(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大约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社会学的诞生和形成时期,主要特征是:1.社会学发展的重心在西欧,但20世纪初已经开始转向美国:孔德(Comte,法国人);斯宾塞(Spencer,英国人);滕尼斯(Tonneis,德国人);涂尔干(Durkheim,法国人);韦伯(Webber,德国人);马克思(Marx,德国人)、帕累托(Pareto,意大利人);齐美尔(Simmel,德国人);曼海姆(Mannheim,匈牙利人)。

社会学发展重心由西欧转向美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凡勃伦(Veblen),库利(Cooley),帕克(Park),米德(Mead),托马斯(Thomas). 2.使社会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尤其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确立了独特的学科地位,主要表现为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也有两种意见。

一种以社会研究方法的转向为标志,比如Garner就认为社会学起源于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的《君主论》(the Prince),until the renaissance, most books upheld general notions of normative behavior, were non-empirical, and did not observe,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actual human behavior. Machiavelli included into his book all the violent, fierce, savage, coercive, and even compassionate acts that the ruler implement in order to stay in power. The prince is based on reality-the observations of real people, not just moral ideals. 另外一种意见便是以“社会学”一词的提出为标志,那就是法国社会学家August Comte1838年,在他出版的阐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关注的新问题)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关注的新问题)

第二十章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关注的新问题20.1 复习笔记一、女性主义问题1.女性主义的发展(1)在西方,“女性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

从一般意义上说,女性主义是“指称所有那些理论或理论家,他们认为性别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一方压制另一方,一方服从另一方的;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政治权力问题,而不是一种自然的事实;并且认为这一问题对于政治理论及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2)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

这一阶段以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为主要特征,强调生理性别的作用,即主要从生理差别上强调男女的不平等。

②20世纪60到80年代。

这一时期被视为西方女性运动发展的第二个高潮,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女性主义观点。

而且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强调社会性别的作用,提出造成性别不平等的因素,主要不在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而是社会文化上的差异。

③20世纪80年代至今。

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主要以“后现代主义的女性主义”为代表,对传统的女性主义的许多观念提出了挑战。

2.女性主义社会学理论(1)传统社会学对女性的研究的忽视,主要表现在:①社会学家的传统研究课题忽视了对妇女经验的研究;②社会学倾向于把社会作为一个单一性别(男性)构成的整体;③社会学家很少把社会性别作为重要的因素加以研究;④社会学家解释权力与地位现象倾向于维护现状;⑤某些方法论和研究情景会系统地阻碍某些信息的获取,而这些信息对于解释现象是不可或缺的。

(2)女性主义理论与社会学结合的优势:①社会学为研究社会中的妇女以及妇女角色和地位的变化提供了极有用的理论和方法;②由于把性别主义纳入社会等级化的理论以及认识到性别是不平等的根源之一,社会学也得到了丰富。

(3)女性主义社会学侧重研究的问题是性别关系中的不平等或差异性,故被称为性别社会学或“女性社会学”。

影响女性主义理论与一般社会学理论结合的因素有:①作为职业的社会学组织;②女性主义社会学理论与女性主义的关系;③社会学与女性主义所用词语和格调的不同。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 (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理论
教材
典型
重难点
复习

社会学
第版
名校
理论 真题

教程
题 笔记 理论
社会
考研
详解
内容摘要
本书是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 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 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分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 化读者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每章均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以及相关的典型题,并提 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所选考研真题和典型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 热点。
0 5
第十一章舒 茨的现象学 社会学
7.1复习笔记 7.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9.1复习笔记 9.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目录分析
0.1复证主义社会 学的创始人
第二章涂尔干的社会 学理论
第三章社会学古典时 期的理解问题
第四章西美尔的社会 学理论
第五章韦伯 的理解社会

第六章曼海 姆与知识社 会学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1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反思社会学★★★1.实践逻辑与学究式谬误实践理论是布迪厄社会认识论的基石,他正是借助实践理论不遗余力地反对认识论和方法论中的唯智主义或更为广泛的学究式谬误。

(1)唯智主义是指用理论的逻辑代替事物的逻辑。

实践是模糊的、现实的、紧迫的,在现实的时间流中持续进行而又指向未来的,但大众对实践的理论理解往往将理论上的偏见强加给现实。

①不论是客观主义的认识论还是主观主义的认识论都有唯智主义这样的问题。

结构主义和实证主义是这种客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萨特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以及社会理论中的理性选择理论是主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

②各种各样的主观主义也是唯智主义的体现,它们把人设想成为全能的理性机器,而所谓的各种规律便从这样的假定前提中推演出来,最终作为现实实践的描述与理论。

(2)学究式谬误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内容见表15-1。

表15-1 学究式谬误的表现形式2.学术场域与知识的社会属性布迪厄认为学术场域面临着两方面的力量:一是场域内部的;二是场域外部的。

社会学领域处于外部和内部的极大张力之中。

(1)在场域内部,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惯习。

在场域内部,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惯习,因为不同的理论或者观点方法的主张者所提供的知识是一种文化资本,这些不同的文化资本都有着被同行接受的强烈愿望,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各种利益,所以都极力想占据学术领域的支配权力,合法化、常规化,形成符号资本。

(2)在场域之外,可以发现公众的议题或者常识的观念往往是社会研究中相关研究问题甚至主要概念工具的来源,但对这些常识世界中的问题,社会学家们往往并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审查,而且现实实践中的各种紧迫性要求都在影响着社会学家们的研究,使得他们的研究工作变得短视并且违背学术的精神。

3.反思社会学的实践(1)反思,即与常识和既有知识的决裂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①学术事业和社会实践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理性选择理论)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理性选择理论)

第十七章理性选择理论17.1 复习笔记一、理性选择理论概述1.理性选择理论的经济学基础(1)核心内容:人以理性的行动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使其效用最大化。

(2)具体假设:①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②在特定情景中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行动者选择;③行动者在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④行动者在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

(3)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不同的物品、不同的行动方案对行动者来说具有不同的效益,一个理性的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益。

因此,有人也将理性选择理论简称为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理论。

(4)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对社会秩序的重新说明,它试图解释的是:在各类行动者有目的的行动之下,社会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2.理性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基础(1)从方法论上说,理性选择理论者所坚持的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从而与整体主义相对立,即强调对有目的的个体行动的研究。

(2)科尔曼曾经指出,他之所以采用个人主义方法论,主要有三个原因:①这种方法论可使反目的论者的批评失效。

因此理论的解释是非目的论的,它对系统行动的解释并非以最终目的为原因。

②社会科学与其研究对象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社会科学家本身是人,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动。

而在缺乏个人行动基础的理论中,行动的原因不是个人的目标、目的或意愿,而是个人之外的某些力量,或是个人未曾意识到的某种内在冲动。

③人是具有目的性和责任感的行动者。

如果社会理论也把基础置于个人具有目的性和责任感之上,社会理论的发展必将得益于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

3.理性选择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扩展及发展趋势(1)理性选择理论源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从20世纪中期开始,该理论的一些思路扩展到经济学以外的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内,并形成了一些新的学说和流派。

(2)关于理性选择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广泛扩展,要特别提到的就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在其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三章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1.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卡尔·马克思,思想家、哲学家、社会科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与涂尔干、韦伯并称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

其与恩格斯最主要的社会学著作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表3-1 马克思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概念2.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1)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辩证法意味着没有最终的或绝对的、神圣的事物。

正是基于这种批判的革命的精神,在批判中需自觉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

(3)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的很大部分是对他所处客观社会现实即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①马克思认为,认为资本主义自产生就处于矛盾和对抗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存在,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②当社会矛盾激化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释放时,社会主义作为新制度替代之。

③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不仅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以及产生的根源,还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新社会的因素,并据此做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考点二:社会结构理论★★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矛盾,人们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去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表3-2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考点三:阶级和阶级斗争★★1.阶级的本质(1)阶级斗争的理论基本上为马克思的社会学所独有。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认为,在社会的整个活动中,相互处于同样关系的个体和团体,亦即属于同一经济活动的范畴,都构成了一个阶级。

决定阶级的不是财产的多寡、收入的多少,或是职业的种类,而是经济活动的方式和由它决定的社会成员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

第十八章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18.1 复习笔记一、宏观社会学的微观基础1.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之间的关系由于受符号互动论的观点的影响,柯林斯在其《论宏观社会学的微观基础》一文中,柯林斯试图从微观分析人手,寻求社会学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之间的统一性。

柯林斯把这一研究称为社会结构研究的“微观转变策略”。

(1)柯林斯指出,微观社会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所做、所说和所思。

而宏观社会学主要研究的是大尺度和长时段的社会过程。

但长期以来,社会学的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实际上,二者之间是相统一的。

(2)对社会结构不但要从宏观过程去解释,更要从微观过程去理解。

(3)微观与宏观的区分只不过是偶然在一系列局部情景中所发生的相联系的实际存在的结构的不同方面。

因此可把宏观结构视为微观际遇在时间和空间的积累。

(4)柯林斯提出,微观现象与宏观现象之间是连续的,构成了连续统,而且宏观现象是以微观现象为基础的。

微观与宏观的区分在时空坐标上是相对的,它们实际是不同层次的连续性变量。

故微观社会学研究应是宏观社会学的基础。

(5)柯林斯认为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互动仪式链”。

这一互动链在时间上经由具体情境中的个人之间的不断接触而延伸,从而形成了互动的结构;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际遇过程,并使这些际遇发生的自然空间扩展之后,社会结构就变得更为宏观了(沿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发展)。

(6)柯林斯认为社会结构的最基本要素,就是人们之间的互动。

他提出,社会结构理论应该考虑这种在个人互动中存在的社会结构的“加能过程”。

即理论不仅限于对人们如何互动和处理事件的基本过程做出说明,还应提供给我们这样的原理,使我们知道互动通过怎样的过程,促使际遇链在时间上延伸以及不断增加的个体在空间上的聚集。

柯林斯认为社会学理论旨在揭示社会的最本质要素和结构,回答什么因素使社会结合在一起、思想观念和符号的来源是什么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2.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微观策略(1)把宏观现象转变为微观现象加以研究,即柯林斯所说的微观转变策略。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福柯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福柯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福柯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圣才出品】第十八章福柯的后现代社会理论1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学★★(1)后现代主义原仅指一种以背离和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具有类似倾向的思潮。

后结构主义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形式。

(2)后现代主义重要的共同之处是,反对、否定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二元论、本质主义、理性主义、个人主义、人类中心论、父权制、机械主义、经济主义、消费主义、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等共同的理论倾向。

(3)理解后现代主义有以下三个向度(见表18-1、18-2、18-3):①激进的后现代主义;②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③庸俗的后现代主义。

表18-1 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表18-2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表18-3 庸俗的后现代主义考点二: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见表18-4)★★★★表18-4 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考点三:后现代主义社会学★★★1.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的含义后现代主义社会学可以概括为两种倾向,即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研究社会问题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后现代主义。

(1)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研究社会问题,是用后现代的前提、概念、范式和方法,来讨论、研究社会问题,并对现代社会学理论提出质疑和反思,建立一种辩证性的、非还原的多向度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

(2)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后现代主义,是指把后现代性的问题和后现代主义纳入社会学的议事日程,作为社会学的一个科目,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2.后现代主义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见表18-5)表18-5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3.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的方法特征(1)后现代主义社会学反对整体化的倾向,放弃了在解释社会现象时寻找模式化的关系和宏观的历史规律的做法,认为研究者的学识是有限的,人生经历是短暂的,所能建立的理论范式是局限的,因而只能发现微观的小故事,即研究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段历史时期。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功能主义理论)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功能主义理论)

第七章功能主义理论7.1 复习笔记一、功能主义理论简介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和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社会具有生存发展所必须的一些条件,即功能先决条件。

对社会的各组成部分来说,它们的功能就是满足这些基本生存条件。

功能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系统的功能需要问题。

功能主义有时又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

二、理论来源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1)孔德孔德在其著作中,明确使用了典型的生物学概念去说明社会。

把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明确地分为家庭——它们是真正的要素或细胞,接下来是阶级或喀斯特——它们是其专门组织,最后是城市和社区——它们是实际器官。

(2)斯宾塞斯宾塞则预示了现代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

他明确提出,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其发展是从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从同质结构到异质结构的过程;结构各部分之间具有不同的功能并相互依存。

斯宾塞还初步提出了功能先决条件的思想。

(3)涂尔干涂尔干特别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并把它同因果解释做了区别。

他认为在解释社会事实(或现象)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1)拉德克利夫-布朗——英国现代社会人类学的创始人,是人类学中功能学派的主要代表。

①社会行为与社会a.受涂尔干的影响,主张社会人类学是社会学的一部分;他把自己视为“理论社会学家”或“比较社会学家”。

b.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的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

c.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或者说任何文化都构成了一个功能统一体或系统。

在这一功能统一体中,各组成部分以一种充分和谐、内部一致的方式发挥作用,避免无法解决或无法控制的冲突。

d.每一种文化都是普遍规律或功能在其中运作上相互联系的整体系统。

要想解释任何信仰、准则、习俗或制度,就要从功能方面对它们加以分析。

②社会结构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功能论还突出强调了社会结构概念。

侯钧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

侯钧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

西方社会学理论导言一、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目的通过学习社会学发展史上各个思想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理论,在自觉模仿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

二、社会学发展史(一)古典社会学理论(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大约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社会学的诞生和形成时期,主要特征是:1.社会学发展的重心在西欧,但20世纪初已经开始转向美国:孔德(Comte,法国人);斯宾塞(Spencer,英国人);滕尼斯(Tonneis,德国人);涂尔干(Durkheim,法国人);韦伯(Webber,德国人);马克思(Marx,德国人)、帕累托(Pareto,意大利人);齐美尔(Simmel,德国人);曼海姆(Mannheim,匈牙利人)。

社会学发展重心由西欧转向美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凡勃伦(Veblen),库利(Cooley),帕克(Park),米德(Mead),托马斯(Thomas). 2.使社会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尤其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确立了独特的学科地位,主要表现为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也有两种意见。

一种以社会研究方法的转向为标志,比如Garner就认为社会学起源于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的《君主论》(the Prince),until the renaissance, most books upheld general notions of normative behavior,were non-empirical,and did not observe,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actual human behavior.Machiavelli included into his book all the violent,fierce,savage,coercive,and even compassionate acts that the ruler implement in order to stay in power.The prince is based on reality-the observations of real people,not just moral ideals.另外一种意见便是以“社会学”一词的提出为标志,那就是法国社会学家August Comte1838年,在他出版的阐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侯均生_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1

侯均生_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1

侯均生_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10.1 复习笔记一、促进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与发展的知识力社会学理论是对旧的已有的社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1)柏拉图柏拉图描写的理想国家,特别强凋社会的有机统一性,明确规定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从属于它的整体。

他把社会看成是一个包含着分工和不平等的统一体,认为贤明的立法是保持社会昌盛和秩序的关键,私有财产和家庭作为社会的独立要素都应当为增强社会的统一性发挥作用。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不同,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种独立的要素在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人类社会性质的分析充满了社会学的见解,但是他仍没有摆脱传统的政治哲学的框框,没有分清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差别。

2.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作为同神律观念和宗教主权观念相对立的世界观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契约义务和社会关系的结构中探究社会起源的近代社会理论。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霍布士、洛克与法国的卢梭。

(1)主要理论观点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有“天赋权利”,社会发展是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不断进步的过程。

人们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天赋权利”。

“天赋权利”是人们生存的自由、平等、财产私有和享乐的权利,任何人和任何组织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人的这些权利。

社会契约论强调人性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社会是指超历史的过程。

(2)局限性社会契约论没有把社会看成是由不同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层次构成的复杂结构,也看不到社会的各个层次的客观运行规律。

3.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原则”的旗臶,鞭笞和批判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改革旧的社会政治结构,建立新的合乎自然秩序的理性王国。

他们认为,自由、平等和财产私有是一切幸福生活的基础,是自然法的灵魂。

其主要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

4.苏格兰的启蒙思想其代表人物是大卫〃休谟、亚当〃斯密、亚当〃佛格森、约翰〃米勒和威廉〃罗伯特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侯钧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西方社会学理论导言一、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目的通过学习社会学发展史上各个思想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理论,在自觉模仿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

二、社会学发展史(一)古典社会学理论(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大约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社会学的诞生和形成时期,主要特征是:1.社会学发展的重心在西欧,但20世纪初已经开始转向美国:孔德(Comte,法国人);斯宾塞(Spencer,英国人);滕尼斯(Tonneis,德国人);涂尔干(Durkheim,法国人);韦伯(Webber,德国人);马克思(Marx,德国人)、帕累托(Pareto,意大利人);齐美尔(Simmel,德国人);曼海姆(Mannheim,匈牙利人)。

社会学发展重心由西欧转向美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凡勃伦(Veblen),库利(Cooley),帕克(Park),米德(Mead),托马斯(Thomas).2.使社会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尤其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确立了独特的学科地位,主要表现为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也有两种意见。

一种以社会研究方法的转向为标志,比如Garner就认为社会学起源于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的《君主论》(the Prince),until the renaissance, most books upheld general notions of normative behavior, were non-empirical, and did not observe,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actual human behavior. Machiavelli included into his book all the violent, fierce, savage, coercive, and even compassionate acts that the ruler implement in order to stay in power. The prince is based on reality-the observations of real people, not just moral ideals. 另外一种意见便是以“社会学”一词的提出为标志,那就是法国社会学家August Comte1838年,在他出版的阐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虽然我们本课程的讲解从孔德开始,但是要是想理解社会学思想家的思想源流,还是要追溯得更久远一些。

3.此一时期的社会学思想形成了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论题,对以后的社会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modern sociological theory),大约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末,这是社会学的发展时期,其主要特征有:1.社会学的发展重心转移到了美国。

社会学的基本假设是human behavior is shaped by society and social environment;那么人的思想也是植根于社会条件中的。

2.围绕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展开,首先是帕森斯综合西欧的古典社会学理论,适应当时美国社会的需要建立了宏大的结构功能主义体系,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其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结构功能主义进行批判,形成了社会学理论在美国的“群雄并起”的局面,因此很多学者就把这一时期称为“帕森斯”和“反帕森斯”阶段。

3.在古典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基础上,各个理论家从不同的理论立场出发,发展完备了各个理论传统,形成了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等几大理论体系。

我们在讲解这一部分的时候,和上一部分的讲法有些区别,这一部分主要是按照不同的理论体系进行讲解。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指80年代以来各个理论家对社会学理论传统进行修正、综合的发展阶段。

其主要特征有:1.社会学理论在全球范围内遍地开花,仅过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世界各国慢慢地纳入了统一的世界体系,各个国家也接受了西方的各种社会学说,他们都遵循社会学传统开始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学研究。

所不同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学理论建立在对理论的继承、批判和发展基础上;而不发达国家更多地立足于本国实际,进行了社会学理论的“本土化”实践,更多地是针对本多的社会问题进行的应用研究。

2.突破了“帕森斯”和“反帕森斯”的对立思维,开始了理论的综合,出现了以吉登斯(Giddens)、哈贝马斯(Habermas)、布尔迪尔(Bourdieu)、科林斯(Collins)、卢曼(Lumann)、亚历山大(Alexander)、科尔曼(Coleman)为代表的综合理论价,由于吉登斯的综合性社会学理论的巨大影响,有人又把这一阶段成为“吉登斯时代”。

二、《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西方社会学理论史的几种写作方式(一)思想史,即对各类思想进行归类,按照各类分别讲解,如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2000年;(二)概念史,即根据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对社会学理论进行梳理,如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三)人物史,即根据社会学家的前后顺序分别讲解;如刘易斯•A.科塞,《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Tim Delaney, ClassicalSocial Theory: In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4。

当然国内外在讲解的过程当中,对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础讲解大都采取更为综合的方式,以人物思想是为基础,从中穿插一些思想史和观念史的内容,而到了研究阶段,则采取比较的方式着重对思想史和概念史的梳理。

George Ritzer, Sociological theory, McGraw-Hill, Inc, 1992。

三、课程的讲解结构和方法(一)古典社会学理论,按照人物讲解,这里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后来的社会学理论都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他们的社会学理论各有特点,也不能放在一起讨论。

现代社会学理论则按照流派史来讲解,即把各个理论家分为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和社会批判理论等四大流流派来讲解。

(二)完整的一个思想家的理论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2.社会学方法论,3.社会学理论,4.社会改革方案,(三)社会学课程的设想1.大一的《社会学概论》,在知识介绍方面,主要是介绍一些社会学领域的基本概念,比如说社会、社会互动、社会关系、社会群体、家庭、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等等;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是让同学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来描述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并学会做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一类的题目。

2.大二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在知识介绍方面,主要是全面地介绍各个思想家或思想流派的社会学理论,梳理社会学理论的主要理论视角和发展脉络;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是让同学们学会做文献综述,并运用理论分析当前的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看待社会问题的理论框架。

所以,这学期大家的作业便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概念或一个问题,写一篇文献综述。

3.大三的《城市社会学》,在知识介绍方面,主要介绍把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应用到城市问题研究中所产生的各种理论;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是在学会运用概念和做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能够具体地写出一篇专业论文来。

上学期,我也曾经尝试这么做,而且大家也做得非常好,只是各种原因未曾实施。

4.写文献综述的步骤:(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注意主题要鲜明;(2)收集资料,注意资料的完备性,多多益善;(3)系统地分析这些资料,主要是分类整理,然后找出各个类型的社会学理论的特点、优点、缺点及其使用范围;(3)综合各种观点,提出自己的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4)在实践中不断地应用这些框架,并修正、补充自己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孔德的社会学理论第一节生平和著述一、生平(life)孔德(1798——1857),法国社会学家。

他的父亲是一个政府官员,也是一个热心的天主教徒和保皇分子,极力鄙视革命。

像所有人一样,孔德在青年时代是激情而狂热的,他放弃了家庭的保守信念,树立了自由、共和的信念。

1817年,孔德认识了圣西门(60岁),并作为他的秘书和朋友工作了七年之久。

在合作的这段时间里,他受到了圣西门的巨大影响。

正是在圣西门的影响下,他开始由自由共和思想转向精英主义,而且把社会作为独特的研究对象来看待,并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因名义之争和政见不合,1824年孔德与他的导师分道扬镳,开始了孤独的研究生涯。

由于自己的成就,他又和密尔等人成了朋友。

孔德晚年沉迷于“人道教”(the Religion of Humanity)的建立,他再次陷入学术的孤独之中,但是他却开始和许多政界要人联系,来推销自己的人道教思想。

二、著述(works)1830至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1844,《论实证哲学的精神》;1851至1854年,《实证政治体系》;1848,《实证哲学概观》;等等三、社会背景(social context)1.孔德生活的法国处于社会和政治秩序紊乱的年代。

The belated coming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导致了法国社会的急速变迁,整个社会结构出现了迅速分化,不同的社会阶层为了取得政治地位,也促使一浪高过一浪的政治运动。

孔德一生便经历了七种政治体制和无数次的群众运动。

孔德出生于罗伯斯庇尔极端统治之后相对温和的热月政府时期;两年后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又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拿破仑莱比锡战败,路易十八又统治了法国;虽然拿破仑曾经历过100天的复辟,但路易十八和查尔斯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830年的七月革命。

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后路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政治运动背后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

在工业革命之前法国的主要阶层有封建主、手工业者、工艺制作者和农民;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法国出现了资本家和工厂工人。

各个阶层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也谋求获得政治地位;1789年法国大革命其实是资本家领导的推翻封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但1820年后的革命,主要是传统阶层和工厂工人不堪经济衰退带来的生活困境,起来反对现存的资产阶级封建主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