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2019年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赞可夫说:“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当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世纪时,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语文课堂要一改传统的机械、沉闷和程序化,要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的释放。因此,投入和参与、关注和思考,是我们每一个献身于这个行当、热爱这个行当的人应尽的责任。面对种种新生的思想和具有冲击力、震憾力的声音,我们似乎不应该只有一味地盲从和冲动,冷静的理性思考也是不可或缺的。
思考之一:到底怎样选取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孙子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认势。”意思是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努力创造有利的态势。教学也是如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寻找、发现切入教学内容的突破口,让学生发现一个豁然开朗的天地,徜徉于其妙无穷的知识海洋中,有所顿悟、体会、收获。
课文的切入,从内容上看,开的口子宜小,内涵宜丰。口子小,有利于切入轻松自如;内涵丰,有利于教学的扩展延伸,这样,令人咀嚼回味的东西就多。从策略上看,选择的切入点应力
求新奇,出其不意,也就是孙子所说的“攻而必胜者,攻其所不守也”。因为只有注重新颖奇妙,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潜能。从方法上看,可以由教师自己“挑起事端”,引出话题,指挥学生对教学目标突施“攻击”。如执教《中国石拱桥》,可以赵州桥之四拱与拱桥的关系为突破口,先让学生画赵州桥的结构简图,并让学生用文字说明大拱和小拱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心有所思,口不能言”、表达不清晰的情况下,因势顺导,研读课文,很自然地掌握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使没有生动情节的说明文也显得趣味盎然。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它的弱点。其表现之一是它从教师的视角来切入教学的主体目标,不能充分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思维状况。尤其是现在,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因而层次更大、难度更大的一种切入方法就是由学生的视角切入教学的主体目标,引导他们去发现、研究问题。这种方法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偶然性,它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组织能力。只有具备这些因素,才能发现学生中出现的思维“火花”,捕捉到有利的“战机”,也就能有效激活课堂,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更投入地参与课堂的探讨研究,求得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如执教《在烈日和暴雨下》时,首先要求学生围绕课文题目就“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为什么干”用一句话回答,学生们迅速看书,找到了答案:“祥子在烈
日和暴雨下为了生计而拉车”。随后,笔者问道:“你们觉得这人怎么样?”学生纷纷发言:“有点傻,大热天竟还出去拉车;祥子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拼死拼活拉车真令人同情。”笔者又问:“你们猜猜,老舍怎么看祥子?”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舍认为祥子像骆驼!”一语惊四座,同学们大笑。笔者抓住契机,要求学生查字典,了解到骆驼是一种耐饥渴、适于在沙漠中负重远行的动物,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拉车,像骆驼一样供人驱使,不正和骆驼相似吗?”然后,笔者又引导学生思考:“祥子未来的命运如何?”同学们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生活的特定环境,进而洞察人物的必然命运,发挥小说“生活的教科书”的作用。实际教学中由于笔者从学生的学习视角入手,以“祥子――骆驼”为切入教学主体的突破口,引导巧妙,切入自然,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思考之二:怎样正确看待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厚度性问题?
语文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自觉、直接地参与教学过程,积极参与讨论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语文能力,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有厚度,把阅读、写作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反馈,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平时,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有了一定的收获。如教《我的叔叔于勒》,设计的题目是:假如于勒在船上认出了菲利浦夫妇,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假如于勒发财回来了,情景如何?假如你是若瑟夫,请以我眼中的爸爸妈妈为题作文……这一个个假如,有别于一般课堂上的单向假设式的提问设计。单向假设式提问设计,只是为了课堂阅读教学的需要,作为活跃教学气氛的一种手段,作为能力迁移的一项训练,而这一个个“假如”问题的设计,是单项式的重叠,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扩展训练,给学生作文“找米下锅”,给学生送“聚宝盆”。这种教学设计,增加了课堂教学设计的厚度,符合新课程标准。
从教学形式看,这种教学设计融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于一体,既是一种“课文作文”形式,也是一种创境作文形式。叶老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理解分析文章,都是为了从各方面积累素材,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课文不仅为学生阅读提供了一个范本,同时也为学生说、写训练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
从思维训练上看,这种教学设计不仅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多向性,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学生根据课文具体情景进行创造想象,既读课文,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合乎情理的创造,思维品质也能得到良好的训练。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创造力就强,就能把自己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种种新形象。课文中的人物神态、场面气氛、未尽之
情、言外之意都可以成为学生想象创造的例子。
从教学效率看,这种教学设计都能充分调动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作欲,教学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表达。不同角度的假设,将他们引进课文,引起联想和想象,在思想上受到感染与熏陶,引起情感的共鸣与体验,有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又将他们带出课文,带进思绪飞驰的王国,进行再创造,在充满欢悦和求知意趣的气氛中取得最佳效果。
思考之三:到底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要立人。”语文教育应该返璞归真,回到人本身上来,因为文学是人学。“做一盏灯,照亮学生的一生”,这才是语文课堂的精神。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活
动方式,以人为本的教学则是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把人教“活”,就是以人为本的教的根本。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生为本,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尊重、关心、信任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的要义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心理内部机制,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意识、情感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不断开发潜能,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因此,面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新时代的教师,面对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做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学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