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法-(1-2)

合集下载

红外光谱分析法

红外光谱分析法

第一节 基本理论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与表示法
1. 测定方法 红外光谱测定时所需样品极少,一般为1~5mg。 *固体样品有三种处理方法:
1)配成溶液, 2)与饱和烃如医用石蜡油研成胡状 3)与粉状溴化钾压片,一般用1~2mg样品,与200mg溴化 钾压制成片,可避免溶剂干扰。 *液体样品处理方法: 若不配成溶液,一小滴就够,可直接放在两片吸收池窗板中 间进行测定,叫液膜法。
图2-5正辛烷的红外光谱 (Ⅰ):2960~2850cm-1; (Ⅱ)-CH2-的剪式振动:1465cm-1; (Ⅲ)δ -CH3 (对称):1380cm-1; (Ⅳ)的平面摇摆振动:~725cm-1
43
CH3
(21)375CcHm-1两CH个3:强度当接分近子的中吸出收现带异,丙基时,甲基的1380cm-1带分裂为1385、 (3) -C(CH3)3:叔丁基与异丙基相似,也使1380cm-1带发生分裂,
另一部分光透过,若将其透过的光用单色器进行色散,就可以得到
一带暗条的谱带。若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百分吸收率为纵坐
标,把这谱带记录下来,就得到了该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图,获得红
外振动信息。
14
红外吸收光谱的图谱多以波长(或波数 )为横坐标,以表示吸收峰的位置;若 用吸收百分率(adsorption%)表示吸收 强度时,吸收峰向上,但是通常以透射 百分率(transmittance%)表示。
振动或称伸张振动),常用符号“S”或
“ν”表示。
H
H
H
H
C
C
对称伸缩振动(νSCH2)
非对称伸缩振动(νasCH2)
2、弯曲振动:
面内弯曲振动 面外弯曲振动 (1)面内弯曲振动:分为剪式和平面摇摆弯曲振动两种。

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
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的发展
Discovery of infrared Light
William Herschel
红外吸收光谱法
▪ 在未知物结构解析中有重要应用 ▪ “四大波谱”技术之一 ▪ 利用物质分子对红外辐射(0.78-40 μm)的特征吸收鉴别物质分子结构或定量分析
分子振动 分子转动
O=C=O
不对称伸缩振动
分子的振动类型
分子基团的振动频率(双原子分子)
1 k 2
虎克定律
伸缩振动频率的计算
▪ H-Cl为例
1 k 2
k 5.1N / cm
m1 m2 35.51.0 0.97
m1 m2 35.5 1.0
H Cl
1
2
k
2993 cm1
基频吸收峰
红外振动频率的分类
分子的振动类型
分子振动方式
伸缩振动 变形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不对称伸缩振动 面内变形振动
面外变形振动
剪式振动 面内摇摆振动 面外摇摆振动 面外扭曲振动
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Symmetric stretching
不对称伸缩振动 Asymmetric stretching
弯曲振动
剪式振动 Deformation
面外摇摆振动 Wagging
面内摇摆振动 Rocking
扭Hale Waihona Puke 振动 Twisting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3N个自由度 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
由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平动自由度=3 由N个原子组成的线形分子:转动自由度=2 由N个原子组成的非线形分子:转动自由度=3

红外光谱-1

红外光谱-1
就大。峰强度可用很强(vs)、强(s)、中 (m)、弱(w)、很弱(vw)等来表示。
键两端原子电负性相差越大(极性越大),吸收 峰越强。
对称性差,偶极矩变化大,吸收峰强度大 红外吸收峰强度比紫外吸收峰小2~3个数量级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内部因素
偶极场效应 振动的偶合
氢键
空间效应
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长关系的曲线,即为红 外光谱,所以又称之为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光区的划分
红外光区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波 长范围约为0.78-1000μm,为了便于描述, 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波数。
波数:σ,波长的倒数,每厘米的波长个 数,单位 cm-1
σ=1/(cm) = 104/ (m)
(2)与偶极矩的变化大小相关
原子的电负性:两原子电负性,峰强
偶极矩
振动形式: as s , 分子对称性:分子对称度高,振动偶极矩小。
1、红外吸收峰位置
小结
1 1 k 1307 k
c 2c

2、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1)、幅射体系发射的能量满足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分子在振动过程中有偶极矩的变化
c 2c

K - 力常数, - 折合质量
红外吸收光谱法—原理
振 动
E

h

E

h m

h
2
k

的 量
1 k 2c


cm1 1307 k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 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K与键长、键能的关系 1 1 k 1307 k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1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1

波长和波数
红外区光谱用波长和波数( 红外区光谱用波长和波数(wave number) 波长和波数 ) 来表征 ; 波长多用m做单位; 做单位; 波长多用 做单位 波数: 表示, 波数:以σ表示,定义为波长的倒数,单位 表示 定义为波长的倒数, cm-1,其物理意义是每厘米长光波中波的数 目. σ=1/λ(cm)=104/λ(m)=υ/c 用波数表示频率的好处是比用频率要方便, 用波数表示频率的好处是比用频率要方便,且 数值小. 数值小. 一般用透光率 波数曲线或透光度-波长曲线 透光率-波数曲线 波长曲线来 一般用透光率 波数曲线或透光度 波长曲线来 描述红外吸收光谱. 描述红外吸收光谱.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2 基本原理 3.2.1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1) 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 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相等. 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相等. 2)辐射与物质之间有耦合作用. )辐射与物质之间有耦合作用.
条件一: 条件一:辐射光子的能量应与振动跃 迁所需能量相等
红外光谱的特点-1 红外光谱的特点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于研究不饱和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于研究不饱和 有机物, 有机物,特别是具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 合物; 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在振动中 合物;而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在振动中 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 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 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如Ne, , 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如 ,He, O2,H2等之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 等之外, 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 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 一般只要结构上不同, 一般只要结构上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红 外光谱图. 外光谱图.
红外光谱的特点-2 红外光谱的特点
红外谱图吸收带的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 红外谱图吸收带的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 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 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 定基团,定结构; 定基团,定结构; 谱带的强度与分子组成以及含量有关 与分子组成以及含量有关, 谱带的强度与分子组成以及含量有关, 可以用来进行定量分析及纯度的检查; 可以用来进行定量分析及纯度的检查; 红外光谱分析特征性强,气体, 红外光谱分析特征性强,气体,液体和 固体样品均可以测定,并且具有用量少, 固体样品均可以测定,并且具有用量少, 分析速度快和不破坏样品等特点. 分析速度快和不破坏样品等特点.

实验1 红外光谱法鉴定聚合物的结构特征

实验1 红外光谱法鉴定聚合物的结构特征

实验1 红外光谱法鉴定聚合物的结构特征1.实验目的(1)了解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初步掌握红外光谱样品的制备和红外光谱仪的使用。

(3)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和谱图的分析方法。

2.实验原理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它是研究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本手段之一。

红外光谱分析具有速度快、取样微、高灵敏并能分析各种状态的样品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聚物领域,如对高聚物材料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高聚物的序列分布,研究支化程度,研究高聚物的聚集形态结构,高聚物的聚合过程反应机理和老化,还可以对高聚物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

红外光谱属于振动光谱,其光谱区域可进一步细分为近红外区(12800~4000cm-1)、中红外区(4000~200cm-1)和远红外区(200~10cm-1)。

其中最常用的是4000~400cm-1,大多数化合物的化学键振动能的跃迁发生在这一区域。

图2.18为典型的红外光谱。

横坐标为波数(cm-1,最常见)或波长(μm),纵坐标为透光率或吸光度。

图1 聚苯乙烯的红外光谱在分子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振动,其振动与原子数有关。

含N个原子的分子有3N 个自由度,除去分子的平动和转动自由度外,振动自由度应为3N-6(线性分子是3N-5)。

这些振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使键长发生变化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用υ表示。

这种振动又分为对称伸缩振动(υs)和不对称伸缩振动(υas)。

另一类是原子垂直键轴方向振动,此类振动会引起分子的内键角发生变化,称为弯曲(或变形)振动,用δ表示,这种振动又分为面内弯曲振动(包括平面及剪式两种振动),面外弯曲振动(包括非平面摇摆及弯曲摇摆两种振动)。

图2为聚乙烯中-CH2-基团的几种振动模式。

图2 聚乙烯中-CH2-基团的振动模式分子振动能与振动频率成反比。

为计算分子振动频率,首先研究各个孤立的振动,即双原子分子的伸缩振动。

可用弹簧模型来描述最简单的双原子分子的简谐振动。

红外光谱_2

红外光谱_2


振动能 小
能级差 (eV) 1-20
0.05-1
吸收的辐射能 光谱
可见光和紫外 电子光 谱
11 中红外区
振动光
三、红外吸收产生的原理
辐射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红外光谱 官能团 分子结构 分子的振动所需的能量远大于分子的转动所需的 能量,因此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也有差异:
远红外区:波长长,能量低,对应分子的转动吸收
一个整体,其运动状态可分为平动、 f总=f振+f平+f转=3N
转动、振动三类。分子总自由度应
该等于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 f振=3N -f平-f转
总和,即:
26
三、红外吸收产生的原理
每一种振动形式都会产生一个基频峰,即一个 多原子分子所产生的基频峰的数目应该等于分子所 具有的振动形式的数目。无论是线形分子还是非线 形分子其平动的自由度都等于3。
2
dx 则 m d t2 = - kx(1)
c c
1k
v = 2π m
(3)
x = A cos (2π v t + Ф) (2) 1k
用波数表示 = 2πc m
(波数)与K成 正比; 与原子质量成反比
对双原子分子来说,约合质量
m1 m2 μ=
代替m: =
m1+m2
1 2πc
k μ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
样品吸收红外辐射的主要原因是: 分子中的化学键
因此, IR可用于鉴别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可 对分子结构进行推测。既适用于结晶质物质,也 适用于非晶质物质。 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定性: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定理:特征峰的强度
6
二、红外光区的划分

手把手教你红外光谱谱图解析

手把手教你红外光谱谱图解析

手把手教你红外光谱谱图解析一、红外光谱的原理[1]1. 原理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是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减弱,透过率T%对波数或波长的曲线,即为红外光谱。

辐射→分子振动能级跃迁→红外光谱→官能团→分子结构2.红外光谱特点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几乎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特征性强,可定性分析,红外光谱的波数位置、波峰数目及强度可以确定分子结构;定量分析;固、液、气态样均可,用量少,不破坏样品;分析速度快;与色谱联用定性功能强大。

3.分子中振动能级的基本振动形式红外光谱中存在两类基本振动形式: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图一伸缩振动图二弯曲振动二、解析红外光谱图1.振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是分子独立的振动数目。

N个原子组成分子,每个原子在空间上具有三个自由度,分子振动自由度F=3N-6(非线性分子);F=3N-5(线性分子)。

为什么计算振动自由度很重要,因为它反映了吸收峰的数量,谱带简并或发生红外非活性振动使吸收峰的数量会少于振动自由度。

U=0→无双键或环状结构U=1→一个双键或一个环状结构U=2→两个双键,两个换,双键+环,一个三键U=4→分子中可能含有苯环U=5→分子中可能含一个苯环+一个双键2.红外光谱峰的类型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红外线,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峰,基频峰的峰位等于分子或者基团的振动频率,强度大,是红外的主要吸收峰。

泛频峰:分子的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二振动激发态、第三振动激发态等高能态时产生的吸收峰,此类峰强度弱,难辨认,却增加了光谱的特征性。

特征峰和指纹峰:特征峰是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对应于分子中某化学键或基团的振动形式,同一基团的振动频率总是出现在一定区域;而指纹区吸收峰特征性强,对分子结构的变化高度敏感,能够区分不同化合物结构上的微小差异。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
和键力常数之间的关系:
υ=
1
2
(1)
1
105 N
= 2c = 2c
Cm-1 (2)
K为键力常数,其含义是两个原子由平衡位置伸长0.1nm(lA0) 后的回复力,单位是 dyn/cm。
μ’ 为折合质量。 μ’=m1m2/(m1+m2) (m为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用相对原子量代替:
m1=M1/N, m2=M2/N 。
举例:
例:由元素分析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其4H结6构O2。,测得红外光谱如图,试推测
解: 由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 = 4-6/2+1= 2
特征区:3 070cm-1有弱的不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与1 650cm-1的vc=c 谱带对应表明有烯键存在,谱带较 弱,是被极化了的烯键。
1 76பைடு நூலகம்cm-1强吸收谱带表明有羰基存在,结合最强吸收 谱带1 230cm-1和1 140cm-1的C-O-C吸收应为酯基。
跃迁的几率与振动方式有关: 基频(V0→V1)跃迁几率大,所以吸收较强; 倍频(V0→V2)虽然偶极矩变化大,但跃率几率很低, 使峰强反而很弱。
3、振动的量子化处理
根据量子力学,其分子的振动能 E=(υ+1/2)h v振
在光谱学中,体系从能量E变到能量E1',要遵循 一定的规则,即选择定则,谐振子振动能级的选择定则 △υ=±1。由选择定则可知,振动能级跃迁只能发生在 相邻的能级间 。
2.基本概念
a..偶极矩:当化学键两端的电子电负性不同时,电中性的 分子便产生负电中心的分离,成为极性分子,极性大小用 偶极矩μ衡量,μ=r×q,即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r和 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
b.基频:常温下分子处于最低振动能级,此时叫基态,V=0。 从基态V0跃迁到第一激发态V=1,V0V1产生的吸收带

2红外光谱

2红外光谱

C-H (2000-1667cm-1)
-(CH2)n- (900-600cm-1)
一、红外光的区划
红外线:波长在0.76~500μm (1000μm) 范围内的电磁波
近红外区:0.76~2.5μm 主要用于研究O-H、N-H、C-H键的倍频吸收或组
频吸收,此区域吸收峰强度较弱。
中红外区:2.5~25μm (400-5000cm-1) 振动、伴随转动光谱主要研究
基本形式 伸缩振动: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键长变化但键角不变的振动。 变形振动:基团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但键长不变的振动。又称 弯曲振动或变 角振动。 下图给出了各种可能的振动形式(以甲基和亚甲基为例)。
HH C
对称伸缩振动 s
symmetric stretching
HH C
面内弯曲振动或剪切振动 s
红外吸收强度
红外吸收强度由振动时偶极矩变化的大小决定。 分子中含有杂原子时,其红外谱峰一般都较强。
如C=C,C-C因对称度高,其振动峰强度小;而C=X,C-X,因对
称性低,其振动峰强度就大。峰强度可用很强(vs)、强(s)、 中(m)、弱(w)、很弱(vw)等来表示。
五 、红外谱图解析
红外吸收波段
面内弯曲振动 ✓ 特点:吸收峰密集、难辨认→指纹 ✓ 注:相关峰常出现在指纹区
• 经典力学导出的波数计算式为近似式。因 为振动能量变化是量子化的,分子中各基 团之间、化学键之间会相互影响,即分子 振 动的波数与分子结构(内因)和所处的化 学环境(外因)有关。
六、影响吸收峰位的因素
1.内部因素: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不仅与其性质有关, 还受分子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因素影响。相同基团的特 征吸收并不总在一个固定频率上。 (1)诱导效应(吸电效应): 使振动频率移向高波数区

红外光谱总结

红外光谱总结

C-O-C 基团的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不对称伸缩振动的谱带强、宽且稳定,称为
酯谱带。特征:甲酸酯 1180cm-1,乙酸酯 1240cm-1,丙酸以上的酯 1190cm-1,甲酯 1165cm-1
5. 酰胺:
'.
.
酰胺的特征频率: 酰胺结构中既有羰基又有氨基。酰胺的特征频率主要是 ν(N-H)伸缩振 动:
红外光谱可以应用于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测定、未知物鉴定以及混合物成分分析。
2.1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2.1.1 红外吸收光谱
1. 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
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
(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
(2)振动能级跃迁时,偶极矩的变化:根据量子理论,红外光谱的强度与分子振动时 偶极矩变化的平方成正比。同样,基频振动(v0→1),偶极矩的变化越大,吸收峰也越强。
(3)与振动形式有关:吸收峰强度:反对称伸缩振动>对称伸缩振动>>变形振动 (4)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通过影响化学键偶极矩的大小影响吸收强度 共轭效应:使π电子离域程度增大,极化程度增加,使不含饱和键的的伸缩振动强度增 加。 (5)氢键的影响:氢键作用会提高化学键的极化程度,伸缩振动吸收峰加宽、增强。. 红外吸收峰强度比紫外吸收峰小2~3个数量级; (6)振动耦合:使吸收增大。指分子内有近似相同振动频率且位于相邻部位的振动基 团产生两种以上的基团参加的混合振动。 (7)费米共振:使倍频或组频的吸收强度显著增加。指一个化学键的基频和它自己或 与之相连的另一化学键的某种振动的倍频或合频的偶合。
面内 OH

红外吸收光谱法(IR)

红外吸收光谱法(IR)

• 3、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基团的特征峰与相关峰 1、特征峰与相关峰 特征峰——具有能代表某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 度的特征频率的吸收峰。可用以鉴定官能团。 相关峰——某基团的一组特征峰构成该基团的 相关峰。 2、红外光谱的分区 常见有机物基团在4000~670cm-1有特征基团频 率。红外光谱划分为6个区域:
有些因素使红外吸收峰增多 (1)倍频和组合频的出现 (2)振动耦合 (3)费米(Fermi)共振 振动耦合——当两个基团位置相邻,且振动频率相近,有一个 公用原子连接,相应的特征峰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峰。 费米共振——泛频峰与基频峰的耦合 影响吸收峰强弱的因素:分子在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概率和振 动过程中的偶极矩的变化。 A、分子由基态振动能级(0=0)向第一激发态(1=0)跃迁的 概率较大,因此基频峰较强,倍频峰较弱或很弱。 B、极性基团(O-H、C=O、N-H 等)振动时,偶极矩变化 较大,有较强的吸收峰; 非极性基团(C-C、C=C等)的吸收峰较弱;分子越对称, 吸收峰越弱。
偶极矩() =分子所带电量(q)正负电荷中心距离(d) 非极性双原子分子(N2、O2、H2): 分子完全对称(d=0),无红外吸收。 极性分子( 0): 由于分子中的振动使d的瞬时值不断变化,从而不 断变化,有一个固定的变化频率。当照射的红外光 的频率与分子的偶极矩的变化频率相匹配时,分子 的振动(红外活性振动)与红外光发生振动偶合而 增加振动能,振幅加大,即分子由振动基态跃迁到 激发态。——吸收红外光
• (2).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简介 原理:检测器得到一个干涉强度对光程差和红外光频率的函 数图,经过电子计算机进行复杂的傅立叶变换,得到普通的 吸光度或透光率随波数变化的红外光谱图。
(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1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1
在倍频峰中,二倍频峰还比较强,三倍频峰以上,因 跃迁几率很小,一般都很弱,常常不能测到。
由于分子非谐振性质,各倍频峰并非正好是基频峰的 整数倍,而是略小一些。
HCl的基频峰和倍频峰
基频峰(V0→1) 二倍频峰( V0→2 ) 三倍频峰( V0→3 ) 四倍频峰( V0→4 ) 五倍频峰( 0→5 )
折合质量μ的影响
对于相同化学键的基团,波数与折合 质量μ平方根成反比。例如C-C、C-O、 C-N键的力常数相近,但折合质量不同。
μ : C-C < C-N < C-O 1430 cm-1 1330 cm-1 1280 cm-1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2 基本原理 3.2.3 多原子分子振动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还有振动能级由基 态( V =0)跃迁至第二激发态( V =2)、第三激 发态( V =3),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除此之外,还有合频峰(1+2,21+2,),差 频峰( 1-2,21-2, )等,这些峰多数很弱, 一般不容易辨认。
倍频峰、合频峰和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
通过试样后的红外光在一些波数范围减弱,在 另一些波数范围内仍然较强,用仪器记录该试 样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 析。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2 基本原理 3.2.2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同时伴有转动能级跃迁) 而产生,即分子中的原子以平衡位置为中心作周期性振动,其振 幅非常小。这种分子的振动通常想象为一根弹簧联接的两个小球 体系,称为谐振子模型。这是最简单的双原子分子情况,如下图 所示。
EL=hL 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第一条件为:
EL =△Ev hL = △Vh 即 L= △V

第二章红外光谱 (1)

第二章红外光谱 (1)

2. 振动偶合
分子中如果两个基团相邻而且它们的振动频率相近时,会 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原有基团振动的频率、吸收强度发生 变化,这种相互作用称为振动偶合。
3. 费米共振
当倍频或组频与某种基频接近时,会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强 的吸收带或发生峰的裂分,这种相互作用称为费米共振。
费米共振
C--H C=O
图2.7 正戊醛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CH3 CH3CCH2CH2CH3 CH3
CH3的弯曲振动
弯曲
伸缩
CH2CH3
CH2
CH3
小结
分析烷烃主要3000-2800,和1460,1380 cm-1 结构类型主要依据1460 cm-1和1380 cm-1两个谱带: 1. 1380 cm-1是单峰且峰高相对较小,可能为直链; 2. 1390 cm-1、1380 cm-1双峰,则有-CH(CH3)2 或-C(CH3)3 结构; 3. 1380 cm-1为强峰与1460 cm-1 相当,结构含支链多;
结论:
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 1. 红外辐射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 当,才能满足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 量,而产生吸收光谱。 2. 必须是能引起分子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 能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几个概念
1. 跃迁类型
基态向高能态的跃迁可分为几种类型:
⑴ 基频跃迁
一般情况下分子的振动能级处于基态(=0),根据跃迁 条件,只有=0 → =1的跃迁才是允许的。这种跃迁称 为基本跃迁,跃迁时相应的吸收频率称为基频。
OO C CCH CH 3 3 CH CH 3 3
C=O (cm-1)
1663
1686
1693
H3C
O
H3C
O CH3

实验报告1 红外光谱法推测化合物的结构

实验报告1 红外光谱法推测化合物的结构

实验项目: 红外光谱法推测化合物的结构【实验题目】红外光谱法推测化合物的结构【实验目的】1.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掌握使用红外光谱的一般操作;2、掌握用压片法来鉴定未知化合物的一般过程, 学会用标准谱图库进行鉴定;3.学会如何用红外光谱法测出苯甲酸的结构。

【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是研究分子振动和转动信息的分子光谱。

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的不同吸收, 可以反映分子化学键的特征吸收。

因此, 可用于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定量测定。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常用方法有已知物对照法和标准谱图查对法。

在相同的制样和测定条件下, 被分析样品和标准纯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数目及其相对强度、弱吸收峰的位置等完全一致时, 可认为两者是同一化合物。

【主要仪器与试剂】主要仪器: Spectrum One FI-IR Spectrometer(Perkin Elmer)红外仪器光谱仪、油压机、压片模具、玛瑙研体、溴化钾窗片、样品架、液体池、红外干燥灯、吹风机、镊子。

试剂: KBr(A.R.);无水乙醇;脱脂棉;苯甲酸【实验内容与步骤】(压片法)1.开启空调机, 使室温维持在24℃左右,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2.制作KBr压片背景将研钵和压片器具用无水乙醇洗干净, 烘干后再进行使用。

在红外干燥器中取200mg干燥的溴化钾粉末于玛瑙研钵中, 并在红外干燥灯照射下研磨并压片, 测定红外光谱。

(KBr粉末防御干燥器中以防吸水或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 研磨时靠近红外干燥器, 减少误差。

)3.制两个苯甲酸压片并测定取2.6mg苯甲酸固体样品, 平分两份分别研磨, 并分别与200mg干燥的溴化钾粉末混匀研磨, 用压片器压成透明的薄片, 测得两组红外谱图。

(苯甲酸不可过多, 压片要小心, 防止片过薄易破裂或不均匀, 最好是KBr压片与苯甲酸压片厚度相近, 可减少误差。

)3、测绘出的苯甲酸红外谱图, 扣除溴化钾背景。

将扫到的红外光谱与已知标准谱图进行对照, 找出主要吸收峰的归属, 保存谱图。

红外光谱1

红外光谱1

C≡C
0.116
836.8
15.6
2100~2600
μ :μ ↓,(v)↑,红外吸收信号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注 意:
双原子分子并非理想的谐振子, 经典力学导出的波数 计算式为近似式。

原因:振动能量变化是量子化;
分子中各基团之间、化学键之间会相互影响,即分子 振动的波数与分子结构(内因)和所处的化学环境(外因)
决定峰强的因素
(1) 基频峰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振动过程中 的偶极矩的变化。
偶极矩的影响因素: 原子的电负性 化学键的振动形式 分子的对称性:对称性高,峰强大 氢键的形成:变强变宽 与偶极矩大的基团共轭:增加峰强 振动耦合和费米振动:增加峰强
(2)倍频峰的强度主要取决于跃迁几率。
简正振动的数目称为振动自由度,每个振动自由度
相当于红外光谱图上一个基频吸收带。
设分子的原子数为n, 对非线型分子,理论振 动数=3n-6 如 H2O 分子,其振动 数为3×3-6=3 对线型分子,理论振 动数=3n-5 如 CO2 分子,其理论 振动数为3×3-5=4
注 意:
实际上,绝大多数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图上出现的峰数远小
分子质心保持不变, 整体不转动,每个 原子都在其平衡位 置附近做简谐振动, 其振动频率和相位 都相同,即每个原 子都在同一瞬间通 过其平衡位置,而 且同时达到其最大 位移值。
16
伸缩振动
沿轴振动,只改变键长,不改变键角
对同一基团,不对称伸缩振动的频率要稍高于对称伸缩振动。
变形振动(又称弯曲振动或变角振动)
3.2.3 吸收谱带的强度和形状
宽峰 吸收峰的形状
尖峰
肩峰 双峰
峰强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测试方法

红外光谱测试方法

红外光谱图是定性鉴定的依据之一,要想做出一张高质量的谱图,必须要用正确的样品制备方法。

选择制样方法,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被测样品实际情况。

液体试样可根据沸点、粘度、透明度、吸湿性、挥发性以及溶解性等诸因素选择制样方法。

如沸点较低、挥发性大的液体只能用密封吸收池制样。

透明性好又不吸湿、粘度适中的液体试样,可选毛细层液膜法制样,此法简便,容易成功,是一般液体最常选用的方法。

能溶于红外常用溶剂的液体样品可用溶液吸收池法制样。

粘稠的液体可加热后在两块晶片中压制成薄膜,也可配成溶液,涂在晶面上挥发成膜后再进行测试。

固体试样常采用的制样方法是压片法和糊状法。

凡是能磨细、色泽不深的样品都可用这两种方法。

如有合适的溶剂也可选用溶液制样法,但并不常用,因为所得的光谱存在溶剂对吸收的干扰,且制样较麻烦。

低熔点的固体样品可采用在两块晶片中热熔成膜的方法。

气体样品在通常情况下用常规的气体制样法。

长光程气体吸收池适用于浓度低但有足够气样的场合。

2、实验目的。

例如红外光谱实验,当希望获得碳氢信息时,绝对不能选用石蜡油糊状法。

如果样品中存在羟基(有水峰),不应采用压片法。

如果要求观察互变异构现象,或研究分子间及分子内氢键的成键程度,一般需要采用溶液法制样。

某些易吸潮的固体样品可采用糊状法,并在干燥条件下制样,其作用是用石蜡油包裹样品微粒以隔离大气中的潮气,达到防止吸潮的目的。

以下是在红外光谱测试的过程中一些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一、溴化钾压片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因溴化钾在中红外区域是透明的且没有吸收, 溴化钾是最好的载体。

但实际上有些批号的分析纯溴化钾在中红外区域有杂质吸收。

为了防止杂质干扰,在购买不到色谱纯溴化钾时,可买些碎的溴化钾单晶或分析纯溴化钾,进行重结晶,并检验其在中红外区域的吸收,方可使用。

溴化钾压片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固体粉末样品, 除去常用工具, 还应准备一组小锉刀。

固体粉末可直接与溴化钾粉末混合研磨,对于已成型的高分子材料可用小锉刀挫成细粉后研磨,一般1-2mg 样品加100-200mg 溴化钾,在玛瑙研钵中研成1-2g 的细粉,研磨时,不断用小不锈钢铲,把样品刮至研钵中心,以便研磨得更细,避免颗粒不均匀产生散射,造成基线不平。

第1章红外光谱详解

第1章红外光谱详解
第一章 红外光谱
一、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
1.1 红外光: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光。 中红外光区

x紫外光区
近红外光区 可见光区 远红外光区
0.005 nm 0.1nm
4nm 400nm760nm
2.5µ m
25µ m
1000µ m
13000cm-14000cm-1 400cm-1 25cm-1
d. 费米共振:基频和它自己或与之相连的另一 化学键的某种振动的倍频或合频的偶合。
e. 振动偶合:当分子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 基团与同一原子连接时,其振动发生分裂, 形成双峰,有伸缩振动偶合,弯曲振动偶合, 伸缩与弯曲振动偶合。
举例:
苯甲酰氯(
O C Cl
)的吸收谱带上有两个1773 cm-1和1736
振动。
(1). O-H
醇与酚:游离态--3640~3610cm-1,峰形尖锐中等强度
缔合--3300cm-1附近,峰形宽而钝 羧 酸:3300~2500cm-1,中心约3000cm-1,谱带宽
S,对应醇、酚、羧酸、胺、亚胺、炔烃、烯烃、
(2) . N-H
胺类: 游离:3500~3300cm-1, 缔合—吸收位置降低约100cm-1
面内弯曲振动的频率>面外弯曲振动的频率
甲基的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 甲基: 对称 υs(CH3) 2870 ㎝-1 不对称 υas(CH3) 2960㎝-1
弯曲振动
甲基:
对称δs(CH3)1380㎝-1 不对称δas(CH3)1460㎝-1
1.5 小结
红外振动分为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伸缩振动频率高于弯曲振动,对称振 动频率低于不对称振动频率,只有偶 极距变化的振动才有红外吸收,反之 则无。键的振动频率与键常数、折合 质量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50:34
(2)三键和累积双键区:2500-2000 cm-1
在该区域出现的峰较少; (a)RC CH (2100 2140 cm-1 ) RC CR’ (2190 2260 cm-1 ) R R’ 时,无红外活性
(b)RC N (2100 2140 cm-1 )
非共轭 2240 2260 cm-1 共轭 2220 2230 cm-1 仅含C、H、N时:峰较强、尖锐; 有O原子存在时;O越靠近C N,峰越弱;
—CC — > —C =C — > —C — C — 15 17 9.5 9.9 4.5 5.6 4.5m 6.0 m 7.0 m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 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22:50:34
例题: 估算C=C键的伸缩振动频率
22:50:34
亚甲基的振动形式

形 振 动 伸缩振动
22:50:34
甲基的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 甲基: 对称 νs(CH3) 2870 ㎝-1 变形振动 甲基 对称δ s(CH3)1380㎝-1
22:50:34
不对称 νas(CH3) 2960㎝-1
不对称δ
as(CH3)1460㎝
-1
2.峰位、峰数与峰强
22:50:34
3. 红外光谱中的重要区段
(1)X-H伸缩振动区(氢键区):4000-2500 cm-1
(a)—O—H 3700 3100 cm-1 确定 醇、酚、酸
在非极性溶剂中,浓度较小(稀溶液)时,峰形尖锐,强 吸收;当浓度较大时,发生缔合作用,峰形较宽,频率降低。
22:50:34
(b)—N—H
因此应选(B)
22:5化学基团虽然处于不同 分子中,但它们的吸收频率总是出现在一个较窄 的范围内,吸收强度较大,且频率不随分子构型 变化而出现较大的改变。这类频率称为基团频率 ,其所在的位置一般又称为特征吸收峰。 ������ 多数情况下,一个官能团有数种振动形式, 因而有若干个相互依存而又相互佐证的吸收谱带 ,称为相关吸收峰。

1307 k



1 2 c


k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为双原子的折合质量 =m1m2/(m1+m2)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 原子的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 特征。
22:50:34
表 某些键的伸缩力常数(10-2牛顿/埃)
键类型 力常数 峰位
(1)某些振动方式为非红外活性,不伴随偶极矩的变化 (Δ μ=0) 例如:CO2的vs=1388cm-1,实际光谱中没有该吸收峰。 (2)振动方式频率相同,发生简并现象。
如CO2的面内和面外弯曲,667cm-1
(3)仪器分辨率不高,有的吸收峰不在仪器的检测范围内
22:50:34
三、红外吸收峰强度
intensity of Infrared absorption bend
偶极子在交变电场中的作用示意图
22:50:34
2. 分子振动
以双原子分子简谐振动为例,化学键的振动 类似于连接两个小球的弹簧
分子的振动能级(量子化):
E振=(V+1/2)h
V :振动量子数。
:化学键的 振动频率;
22:50:34
任意两个相邻的能级间(Δ V=±1,基频)的能 量差为:
E h 1 h 2 k k
22:50:34
二、红外光谱的表示
一般用T- 或T-σ曲线表示红外光谱,纵坐标为吸收强 度(用透光度T(%))表示,横坐标为波长λ ( m )或 者波数σ( =1/λ ,cm-1)。
特点: (1)吸收峰向下 ,波谷向上,不 同于紫外光谱; (2)可用峰数, 峰位,峰形,峰 强来描述光谱。
T-σ
一、红外吸收光谱法的 定义 二、红外吸收光谱产生 的条件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 三、分子中基团的基本 振动形式 troscopy,IR 四、红外吸收峰强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 分析法
introduction
22:50:34
一、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定义
利用物质的分子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得到与分子结构 相应的红外光谱图,从而来鉴别分子结构的方法,称为红 外吸收光谱法。
例 某晶体材料有可能有以下两种结构中的一种
N
C NH2
HN
C H
NH
HC
C
O
CH2
CH2
(A)
OH
(B)
已知该材料在3330cm-1和1600cm-1处有尖锐的 吸收峰,而在2300cm-1和3600cm-1处无吸收,试 说明上面哪种结构更可能试该材料的结构组成
22:50:34
N
C
NH2
HN
C H
3500 3300 cm-1 (m)
-NH2:双峰; -NHR:单峰; 脂肪胺:峰强中等; 芳香胺:峰强,尖锐
(c)饱和碳原子上的—C—H 不饱和碳原子上的—C—H
<3000cm-1 3300-3000cm-1
注意:醛基(C=O)上的C-H伸缩振动呈现弱双 峰~2820和~2720 cm-1,鉴别醛基的特征频率。
NH
HC
C
O
CH2
CH2
(A)

OH
(B)
解:比较(A)和(B),3330cm-1和1600cm-1处尖 锐的吸收峰应分别源于结构(B)中VN-H和VC=O。 也可以从该材料在2300cm-1和3600cm-1无吸收 峰看出。因为2300cm-1和3600cm-1处吸收分别 对应-CN和-OH的伸缩振动峰
H 3C
Br
22:50:34

课堂练习
一种含有多个氯原子的氯苯在900-600cm-1区域 中无吸收带,试推断其可能结构。 解答:根据苯环中C-H面外弯曲振动的吸收峰在 900-600cm-1区域的光谱特征,说明苯环上的所有 氢都被氯取代了,所以该氯苯为六氯苯
Cl Cl
Cl
Cl
Cl
Cl
22:50:34
负性相差越大(极性越大),吸收峰越强
例2 CO2分子
(有一种振动无 红外活性)
(4)基频峰、倍频峰 由基态跃迁到振动第一激发态,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 基频峰; 由基态直接跃迁到振动第二激发态,产生一个弱的吸收 峰,倍频峰。
22:50:34
问题:每种简谐振动都有特定的振动频率,理论上 讲,红外光谱图中吸收峰的数目应等于简正振动数 (也即振动自由度),但是,实际光谱中吸收峰数 目远小于简正振动数目,为什么?
T-λ
22:50:34
思考: 比较紫外线可见光谱与红外光谱的异同? (从产生的途径及过程,譜图形状) 解: 相同点:
1.都属于分子光谱。 2.都是由于分子中的能级跃迁产生的。 3.利用这两种光谱都能进行定性,定 量和结构分析。
22:50:34
不同点:
1. 产生机理不同: 紫外也称电子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跃迁 所产生的,且能级差大; 而红外光谱称为振转光谱 是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能级差小。 2. 从研究对象和使用范围上 紫外光谱图形简单、特征少,只能分析不饱 和有机化学物。特别是有共轭体系的化合物及少 数无机物。红外谱图复杂,特征性强,适用于分 析那些分子振动偶极矩变化不为0的所有化合物。
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定性: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定量:特征峰的强度
三个波长区
近红外 0.78 ~ 2.5 μm 中红外 2.5 ~ 50 μm 远红外 50 ~ 1000 um 注:2.5 ~ 15 μm , 应用最广泛,分子指 纹区
22:50:34
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振-转光谱 辐射→分子振动能级跃迁→红外光谱→官能团→分子结构
22:50:34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condition of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 二、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 动形式 troscopy,IR basic vibration of the group in molecular 第二节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三、红外吸收峰强度 intensity of infrared principle of IR absorption bend 四、基团频率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 分析法
22:50:34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1. 满足条件
(1)分子振动时,必须伴随有瞬时偶极矩的变化 (2)照射分子的红外辐射频率与分子某种振动频率相同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 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 无红外活性。 如:N2、 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 矩,红外活性。
22:50:34
苯的取代基位置
根据苯衍生物的泛频带16502000cm-1 和指纹 区900~~650cm-1的光谱来确定苯的衍生物的取代类型
双峰
单峰
三峰 单峰
苯环上C-H面 外的泛频峰
22:50:34
常见基团的红外吸收带
=C-H O-H C-H CC C=C C=O C-C,C-N,C-O C-X
O-H(氢键) S-H P-H CN
N-O N-N C-F C=N
N-H
C-H,N-H,O-H 3500
22:50:34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指纹区
500
特征区
例题 一种分子式为C7H7Br 的溴甲苯在801cm-1处 有一单吸收峰,试说明该溴甲苯的准确结构。 解答:根据苯的取代衍生物900-650cm-1区域光谱 特征,容易判断该取代类型为对位取代,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