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校企合作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著名学者青木昌彦把校企
合作定义为“通过分属不同领域的两个参与者———
大学与产业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来提高
大学与产业各自潜能的过程
世界产学合作教育协会秘书长彼得·杰·弗兰克斯对现存的各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做了几点概括很有代表性:()l这是一种应用型学习;(2)这种应用型学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完成;(3)制定一个合作教育计划,结合工作场所的学习,使之成为一种更为完整的教育;(4)通过合作教育计划,建立起大学与社会更为密切的联系;(5)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掌握了实际的生产技术或工作本领,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校企合作在国外很早就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校企合
作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关于校企合作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的研究和组织模式类型的研究两个方面。
英国的弗里曼(Freeman)教授于1987年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
验》一书中指出校企合作是一种国家行为,这种国家行为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显示出了巨大的作用。换句话说,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跨越、追赶中,依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和以往自发的校企合作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政策干预和制度支持,以保证企业和国家长期战略的实施。这一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校企合作本质特征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明确了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对校企合作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6]
。
国外学者(Bolton&Robert)列举了校企合作关系的几种类型:(1)促成产
业界的主要科学家回到大学校园,向大学的学生们介绍他们感兴趣的新思想、新技术;(2)大学生在课余和暑假期间到企业的实验室工作,这不仅可以为他们带来可观的收入,而且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提供经验;(3)当大学准备发展一些新的研究计划时(例如设立一些商业课程),听取产业界人士的建议,以符合企业发展要;(4)企业使用大学暂不使用的实验场地和设施,一方面大学获得场地的
租金,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雇佣一些学生作为实验助手;(5)校企之间建立咨询关系,这往往是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的起点,以后会逐渐扩大合作的内容;(6)大学学者到产业界参观或做报告;(7)企业为大学的研究或教学提供各种仪器和设备[7]
。
国外学者(Senker)提出学术界与产业界合作密切增加的理由:(1)大学寻求
除政府补助之外的其他渠道资源的需求;(2)市场的快速变化造成企业竞争更加激烈,研发过程缩短,其转向科学界寻求研发创新成果比自身独立研发更有利;
(3)由政府主导支持的研发,能获得较大的回收(政府支持的科技项目属于共同性技术,其研发成果具高度外溢和扩散性)
[8]
。
《滑铁卢大学提高教育与职业服务的经验》一书中指出:1957年,滑铁卢
大学在加拿大首创了合作教育这种形式。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该校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开设合作教育的高等学校,每年有10000多名学生参加合作教育。加拿大高校校企合作模式集中体现在高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合作。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同实际工作相结合,是加拿大校企合作模式的一大特点,也是产学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加拿大模式特别重视产学合作中“学”的位置,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职能”在合作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根据OECD秘书处的报告(OECD,1999a,1999b),各会员国的校企合作方式
和程度均不同,大致而言,OECD国家,大学和企业界的合作关系主要可分为下列七种:(1)一般性合作研究计划(general research support);(2)非正式
之个人合作研究计划(informal research collaboration);(3)契约型合作研
究(contract research);(4)知识移转和训练计划(knowledge transfer and trainings plans);(5)参与政府补助之共同研究计划;(6)研发联盟(research consortia);(7)合作研究中心(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
[10]
。
Atlan(1987)将产校企合作分为6大类:(1)一般性资助研究;(2)合作
研发;(3)研发中心;(4)产学研发联盟(Consortia);(5)大学中的业界协调单位(Industrial affiliate program);(6)创业孵化中心(Incubator)与科
学园区
[11]
。
美国在《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中强调通过组织校企合作这样一个新的合作、竞争
和生产模式来适应今天持续多变、无法预料的市场变化,强调校企合作是利用已有的社会、
技术基础实现敏捷制造的重要手段。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美国政府对校企合作给予
了极大的扶持,其扶持力度居世界第一位,美国大学与工业的合作形式及规模也居世界之
首。
[英l阿什比著《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美l伯顿·克拉克主编《高
等教育新论》,唐奇荣《美国高等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等著作。
对于校企合作的认识,大部分学者持肯定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对校企合作的
历史、背景、发展进程、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Timpane和McNeill(1991) 在自己的研究报告中详细讲述了20世纪美国校企合作的历史,描述了校企合作的模式特征,对校企进一步合作所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分析;Arthu:和
Elizabeth(1992)撰文分析了校企双方为什么需要合作,双方为发起和维持这种合作所共同或者单独可以采取的步骤,以及这种合作所带来的好处等。
但是,DeronBoyles(1998)是少数在对校企合作一片赞扬声背后站出来提
出异议的人之一,他认为在目前的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把公立学校作
为自己的培训基地,把学校变为市场,让学生成为没有鉴别能力的消费者。他还
揭示了企业打着合作的幌子所举办的一些活动背后不可告人的动机,认为这种合
作不是平等意义上的合作,对于公立教育没有多少积极的意义。更多的学者、研究机构是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来发现校企合作当中存在的问
题,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为今后的校企合作工作提供参考。例如,oEcDS在1992年出版的一份关于校企合作的报告中,详细记录了OECD国家内部24个校
企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案例,从合作背景、合作进程以及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
比较与评价。UNESCO1995年的一篇项目总结报告详细介绍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校企合作的经验,并从师资、经费等各方面为合作进一步开展提出了
宝贵意见。VictorCallan和PetaAshworth(2004)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NCVE进行的校企合作项目的情况,通过分析参与者的背景、动机、参与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方向。
美国产学合作教育搞得好是与其产学研理论的超前性研究分不开的。早在1971年,美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就组织编写了《合作教育手册》,对于推动美国的产学研相结合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