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常用的方法
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与数据分析处理流程
![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与数据分析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fd524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9.png)
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与数据分析处理流程一、背景介绍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地面的沉降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沉降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沉降进行观测和数据分析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二、沉降观测的方法为了准确监测地面沉降情况,一般采用测点布设的方式进行观测。
常用的观测方法包括测点设置、仪器选择和数据采集等。
1. 测点设置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点的布设范围和数量。
一般来说,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物或工程附近的地面上,以便实时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
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2. 仪器选择根据沉降观测的需要,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进行监测。
目前,常用的仪器包括测量仪器、自动化监测设备和全站仪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数据采集观测过程中,需要定期采集沉降数据。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需要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采集,并在数据采集后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备份。
三、沉降数据的处理方法沉降观测结束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一步骤旨在分析地面沉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并提供相关参考数据。
1. 数据清洗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包括数据的筛选和去除异常值等。
在清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留关键数据,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地面沉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图表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各个测点的沉降速度、沉降趋势和沉降规律等重要参数。
3.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对地面沉降情况进行解读。
解读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对沉降的影响程度和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四、沉降观测与工程管理的关系沉降观测和数据处理在工程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从而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沉降观测常用的方法
![沉降观测常用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47b9627fc4ffe473368ab4d.png)
1沉降观测1建筑物沉降观测常用的方法1,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作为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利用水准仪进行基谁点和沉降监测点的高程测量,根据沉降监测点各周期的高程变化,分析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
此法适合干不同类型、不同精度要求和不同施测条件的建筑物沉降监测,也是一种传统而可靠的方法。
1.2全自动测量法随着测量仪器的不断改进,全站仪在沉降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全自动跟踪测量仪的推广应用,为全天候、全方位、高精度的全自动监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自动测量法在大坝、桥梁等建筑物的沉降监测中得到了厂一泛的应用。
1.3数字摄影测量法数字摄影测量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特别适用于重要工程的变形和自动生产线的监测,弹体运动轨迹、炮口冲击波等不可接触物体的量测等。
利用该技术进行大型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时,无需接触被侧物体,并可同时提供多个点的瞬间三维空间信息,从而获得建筑物的沉降数据,侧定精度可达到24尸m。
1.4GPS测量法GPS作为一种全新的空间定位技术,从静态定位发展到动态定位,并具有很高的相对定位精度,因此,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了常规的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
应用GPs进行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可以实现全天候、实时、连续的高精度自动监测。
2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步骤设置永久观测点一埋设观测点一变形测量一内业计算一观测成果整理分析。
2.2注意事项(l)当高层建筑物附近没有永久性水准点或水准点个数少于3时,应建立永久性水准点。
永久性水准点应能长期保存,不易破坏及振动,应远离公路、铁路、严禁埋设在松软土内,其埋设深度应在最低地下水位及冻土层以下0.STn·(2)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点应沿建筑四脚、纵横墙的交接处和伸缩缝两侧布置,间距一般为15一30m。
沉降点的高度一般设在室外地坪以上500mm处,当高层建筑设有两层及两层以上地下室时,应在地下室基础底部以上500mm处设置沉降观测点。
沉降检测方法
![沉降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389b1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5.png)
沉降检测方法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沉降检测可有意思啦!
沉降检测呢,有好几种方法哦。
一种是用水准仪来检测。
水准仪就像一个小望远镜,能看到远处的东西。
把水准仪放在一个地方,然后看一个高高的杆子,杆子上有刻度。
通过看刻度的变化,就能知道地面有没有沉降。
比如说,我们先在一个地方做好标记,然后过一段时间,再用水准仪去看那个标记,如果标记变低了,那就说明地面沉降了。
还有一种是用全站仪来检测。
全站仪比水准仪更厉害呢!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东西。
把全站仪放在一个地方,然后瞄准一些目标点,比如建筑物的墙角呀,柱子呀。
通过测量目标点的位置变化,就能知道有没有沉降。
如果目标点的位置变低了,那就是沉降啦。
另外呢,还可以用沉降标来检测。
沉降标就像一个小柱子,插在地上。
随着地面的沉降,沉降标也会跟着一起下降。
我们可以定期去测量沉降标的高度,看看它下降了多少。
这样就能知道地面沉降的情况啦。
嘿,现在你们知道沉降检测是怎么回事了吧?沉降检测很重要哦,它可以让我们知道地面是不是安全,有没有危险。
如果发现地面沉降了,就要赶紧想办法解决,不然会很危险呢!。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8d035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3.png)
沉降观测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基工程也被广泛应用。
在地基工程中,沉降观测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沉降观测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方法、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1、沉降观测项目:沉降观测项目一般包括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等工程的沉降观测。
2、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应明确观测的地点、观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内容以及采用的设备和方法。
3、数据处理:沉降观测数据应进行有效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归档、存储和分析等。
二、沉降观测方法1、传统法:传统法主要指利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工作量较大,适用范围较窄。
2、测斜仪法:测斜仪法适用范围广,可以实现多点同时观测,测量数据准确。
3、GNSS技术:GNSS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进行大面积沉降观测,但精度相对较差。
三、沉降观测要求1、观测地点:选择观测地点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全面反映工程沉降情况。
2、观测时间:应当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时间规划和进度安排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3、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应根据工程特点、地理环境、监测目的等因素确定。
4、观测内容: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等数据。
5、设备和方法:应选择适量的设备和方法进行观测,并在观测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沉降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环境:应选取相对稳定、不受人为和自然干扰的观测环境。
2、数据传输和互相校验及保密: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并且数据应有完整性检查和一致性校验。
同时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3、防止损坏设备:要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损坏设备的发生。
4、观测记录和备份:应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备份以便于数据查询和分析。
总结: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测环境的选择、数据处理和保密、设备的保养和备份等各方面的细节问题,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ab120831126edb6f1a10d8.png)
沉降观测方法对于某一组沉降板,观测时打开管帽,将带连接杆的钢尺下到沉降板的孔内,从上往下到第一块沉降板下管管口附近时(从已有观测资料可大约知道此位置,因每次的沉降量不大),试着上提勾管口(较易实施),勾着后便可丈量此间的距离,往下依次丈量出每块沉降板下管管口至地面管口的距离。
往上提出钢尺时,再由下往上复测各个沉降板下管管口至地面管口的距离,两次观测结果满足精度要求,取平均值。
对地面管口进行抄平,根据此标高和测得的距离便可计算出观测时的每个沉降板的沉降值。
配合施工埋设沉降板和连接管时,当每次打开管口(沉降板的上管或连接管的)时均可进行沉降观测,方法同上。
由此得出施工过程中每个沉降板的沉降值和两沉降板之间的压缩变形。
四、组合式沉降板路基沉降观测的主要特点路基的沉降观测从技术上讲,应做到以下几点:1.观测设置的埋设、保管及施工过程中的观测要基本不影响路基的正常施工,使路基填筑的质量均匀和观测资料具代表性;2.可以观测到基底和路基的总变形,具有齐全的沉降资料,即包括施工期的沉降,而不仅仅是路基建成后的沉降;3.应能观测路基内和基底及以下某些部位的沉降,有利于路基沉降的分析;4.观测可以长期进行,能观测到最终的沉降。
组合式沉降板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主要特点是:1.沉降板等的埋设、保护、观测基本不影响路堤施工,平时沉降板等是隐蔽的。
2.对地基、堤身可观测到从填土加荷开始的总沉降值。
3.沉降板在堤身和基底中的布置位置(平面和深度)可灵活掌握,因此能进行需要部位的沉降观测。
4.沉降观测可长期进行,如10年以上。
5.观测方法是钢尺量测和抄平,精度稳定,可到mm。
它可应用于一般地区(非冻土地区)、细粒土填筑路堤的基底之下、基底和填土分层沉降观测。
如何进行沉降观测.doc
![如何进行沉降观测.doc](https://img.taocdn.com/s3/m/2ad5fd1d2b160b4e767fcfde.png)
如何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
其中,如何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有哪些方法?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如何进行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沉降观测实施方法:工作基点和观测点标志的布设工作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根据工程的沉降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而沉降施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布局特点、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
依据工作经验,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设三个基点,且与建筑物相距50m至100m间的范围为宜。
基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也可以在该区域内基础稳定、修建时间长的建筑物上设置墙脚水准点。
若区域内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可按相应要求,选在隐蔽性好且通视良好、确保安全的地方埋设基点。
所布设的基点,在未确定其稳定性前,严禁使用。
因此,每次都要测定基点间的高差,以判定它们之间是否相对稳定,并且基点要定期与远离建筑物的高等级水准点联测,以检核其本身的稳定性。
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
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
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图纸绘制沉降观测点布点图,以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工作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要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沉降观测的周期及施测过程沉降观测的周期应能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规律,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从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结果。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一般认为建筑在砂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已大部分完成,而建筑在粘土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只是整个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变化的。
沉降观测检测操作方法
![沉降观测检测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5b888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2.png)
沉降观测检测操作方法
沉降观测是一种常见的地质工程检测方法,主要用于监测建筑物、桥梁、道路等的沉降情况。
其操作方法一般如下:
1. 设定测点:确定被测物体(如建筑物)的支撑点,设立测点。
2. 安装测量设备:在测点位置安装沉降仪或倾斜仪等测量设备。
3. 进行基准测量:在建筑物建成后或设置测点之前,进行一次基准测量,获取建筑物的初始高程。
4. 进行定期测量:根据实际需要,定期进行沉降观测,记录建筑物的高程变化情况。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制作沉降曲线、沉降图等。
6. 判断测量结果:根据沉降曲线、沉降图等结果,判断建筑物是否存在沉降问题,以及问题的严重程度。
7. 提出沉降处理方案:根据测量结果,提出相应的沉降处理方案,进行修复或加固等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沉降观测操作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测量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沉降观测具体方法
![沉降观测具体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b0c55ba8956bec0975e366.png)
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造成误差积累。 (3)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的 误差影响。 八、垂直度的控制采用吊线坠法:
采用较重的特制线坠悬吊,以确定的轴线交点为准,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 (1)线坠的几何形体要规正,重量要适当(1~3kg)。 吊线用编织的和没有扭曲的细钢丝。 (2)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 线中间没有障碍,尤其是没有侧向抗力。 (3)线下端(或线坠尖)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当线左、线右投测小于 3~4mm 时, 取其平均位置,两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 2~3mm 时,再取平均位置,作为投测结果。 (4)投测中要防风吹和震动,尤其是侧向风吹。 (5)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如 5kg)每隔 3~5 层,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 校测。
九、 上部结构标高测法: ±0.00 以上的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部向上竖直测量,在四周共设三处,以便
于相互校核。施测要点: (1) 起始标高线用水准仪根据水准点引测,必须保证精度。 (2) 由±0.00 水平线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
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3) 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并采用铝合金直尺以硬铅笔划水平线,以确保精度。
四、取工程纵横向的主轴线作为现场控制网轴线,组成现场控制网。工程的其它轴线依据主 轴线位置确定。
五、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标高的测定,采用专人负责,随挖随测的方法。在接近基底时, 应将标高点引到基坑内,可在工程桩钢筋上做记号。作为底板施工阶段垫层浇筑、支底板模 板的依据。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https://img.taocdn.com/s3/m/e74832ac964bcf84b9d57bbf.png)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决定。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1)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灌、回填土、安装柱子、房架、砖墙每砌筑一层楼、设备安装、设备运转、工业炉砌筑期间、烟囱每增加15m左右等),均应进行观测;(2)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3)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观测。
工程投产后的沉降观测时间:工程投入生产后,应连续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沉降量大小及速度而定,在开始时间隔短一些,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对使用仪器的要求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2mm(有符合水准器的可放宽一倍)。
可以采用适合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
但精度要求较高的沉降观测,应采用相当于N2或N3级的精密水准仪。
4.确定沉降观测的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寻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
因此对观测点较多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
最后,应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图4-194),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沉降测量,不仅避免了寻找设置仪器位置的麻烦,加快施测进度;而且由于路线固定,比任意选择观测路线可以提高沉降测量的精度。
沉降观测内容及方法
![沉降观测内容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e69b74fad6195f312ba67c.png)
沉降观测主要内容及观测方法1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运粮河特大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的观测。
2 运粮河特大桥沉降变形观测2.1一般要求2.1.1桥梁墩台基础沉降观测:每个墩台均进行沉降观测。
2.1.2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观测:每30孔选择1孔进行(不足30孔应按30孔计,另每300孔增加3孔进行观测)。
2.1.3桥涵主体工程(包括架梁)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60天。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2.2观测点的布置2.2.1桥梁墩台基础沉降观测点布置:墩台沉降观测点按《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施工,承台上布置两个,墩身上布置两个,共计四个(目前承台已覆盖,线下部分只需对墩身部分进行测量,493座墩身)。
2.2.2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观测点布置:设置在箱梁四个支点和跨中截面两侧腹板梁顶处,每孔梁的测点数应共计6个,具体见《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我部现有536孔梁须进行沉降徐变观测)。
2.2.3变形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30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具体见《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
2.3观测精度: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竖直布置沉降观测点示意图水平布置沉降观测点示意图2.4观测频次2.4.1墩、台基础的沉降观测频次见表5.4.1表5.4.1 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备 注墩台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台回填时,测点应移至墩身或墩顶Ⅰ-Ⅰ截面及基础平面墩身侧面当墩高H 小于2.5m 时埋标示意图Ⅰ-Ⅰ截面及基础平面墩身侧面当墩高H 大于2.5m 时埋标示意图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预制梁桥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桥位施工桥梁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工程完工~无碴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0~3个月1次/月4~12个月1次/3个月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2.4.2预应力混凝土徐变上拱观测频次见表5.4.2。
沉降观测做法
![沉降观测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5ad60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5.png)
沉降观测做法
1.设立基准点:在工程结构周围或内部设置至少3个基准点,这些点应该稳固、不易移动,并且地面稳定。
可以使用金属桩、混凝土桩或者钢筋等作为基准点。
2. 安装测量仪器:在基准点周围安装测量仪器,例如全站仪、水准仪或倾斜仪等,根据需要来选择合适的仪器。
3. 进行观测:在工程结构的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观测,记录下各个基准点的位置变化、高程变化或倾斜角度变化等数据。
4. 分析数据: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异常情况,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调整。
5. 提出建议: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包括是否需要进行调整、调整的方式和时间等。
通过沉降观测做法,可以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 1 -。
如何进行沉降测量
![如何进行沉降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b1154f5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4.png)
如何进行沉降测量引言沉降测量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能够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了解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规划。
本文将探讨沉降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
一、沉降测量的基本原理沉降是指土地或建筑物由于外部力的作用而向下移动的现象。
沉降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点位的相对位置变化,来计算出土地或建筑物发生的沉降量。
在进行沉降测量时,一般会选择一些固定的点位,如测点或标志物,然后使用测量仪器对这些点位的位置进行测量和记录。
通过多次测量,可以获取到不同时间点的位置数据,进而计算出点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
二、沉降测量的方法1. 包线法包线法是一种常用的沉降测量方法。
它通过在被测土地或建筑物周围设置一条或多条包线,并在包线上设置一系列测点进行测量。
当土地或建筑物发生沉降时,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通过对这些测点进行测量,可以计算出沉降量。
包线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地或建筑物。
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测量垂直沉降和某些较小的沉降变化等。
2. 钢尺法钢尺法是一种传统的测量方法,它利用金属尺或钢尺等仪器,通过直接测量点位的高度变化来计算沉降量。
钢尺法的优点是测量简便,准确性高,适用于小范围的沉降测量。
然而,它也有一些缺点,如被测点位范围较小、无法同时测量多个点位、需要人工参与等。
三、沉降测量数据的处理在进行沉降测量后,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得出准确的沉降量结果。
1. 数据分析首先,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可以发现点位之间的位置变化情况。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2. 误差修正沉降测量中常常会受到各种误差的影响,如仪器误差、环境影响等。
为了减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需要进行误差修正。
误差修正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差值法、比较法等。
沉降观测_精品文档
![沉降观测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6e4e3c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7.png)
沉降观测1. 简介沉降观测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地质勘察手段,用于测量土地或结构物的沉降情况。
它是评估土地稳定性、工程建设影响以及结构物变形情况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
2. 基本原理沉降是指土地或结构物由于自身重量或外力作用而向下移动的现象。
沉降观测基于以下原理:•土体的应力与沉降变形之间存在关系;•观测点在观测时间内的移动量与沉降变形成正比。
沉降观测可以通过埋设水准标杆、地面测点或使用全站仪等设备进行。
观测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点位选择要广泛分布在被观测区域内,以全面了解沉降情况;•观测点要选择在地基上,以保证观测的准确性;•观测点应固定在稳定的基础上,以避免外力干扰。
3. 观测方法沉降观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基线测量基线测量是为了确定各观测点的位置关系,通常使用全站仪或测量仪器进行。
基线测量的准确性对后续沉降观测的结果影响很大,因此在选择基线测量点时要考虑观测的区域范围和地形地貌。
3.2 预览观测预览观测是指在正式观测前,对选择的观测点进行初步观测,判断观测点是否合适以及观测参数是否设置正确。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预测观测结果,提前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
3.3 正式观测正式观测包括测量观测点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倾斜变形等。
常用的观测仪器有水准仪、全站仪、倾斜仪等。
观测的频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通常建议在工程施工期间进行定期观测,以及工程竣工后的长期观测。
4. 数据处理观测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
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4.1 数据录入与校正将观测得到的数据录入计算机,并进行校正,消除仪器误差和人为误差。
在校正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去除异常值处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4.2 数据计算与分析根据观测数据的特点以及沉降观测的原理,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等间距法、浸入圆板法和曲面法等,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各观测点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
老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老建筑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3f542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b.png)
老建筑沉降观测方案老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引言老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教育和生态价值。
然而,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老建筑的沉降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沉降会对老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沉降观测,以了解沉降程度并采取适当的维护和修复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老建筑沉降观测的方案。
二、沉降观测方案1. 选择观测点位选择适当的观测点位对于准确了解老建筑的沉降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观测点位应尽量分布在老建筑的不同部分,包括建筑的四个角落以及中间部位。
同时,应考虑到观测点对建筑结构产生的影响,避免对结构造成额外的负荷。
2. 确定监测指标沉降观测的目的是了解建筑的沉降程度和速度。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来表征建筑的沉降情况。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建筑的垂直位移、建筑裂缝的变化以及地基沉降等。
3. 选择观测方法目前,常用的老建筑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测量法和监测法。
对于测量法,可以使用水准测量和全站仪测量等方法进行观测。
而监测法则是通过安装沉降监测仪器,如沉降仪和倾斜仪等,来实时监测建筑的沉降情况。
4. 观测频率观测频率是指进行沉降观测的时间间隔。
观测频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通常情况下,观测频率可以根据沉降的速度确定,即沉降速度越快,观测频率应越高。
5. 数据分析与评估观测到的沉降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以了解建筑的沉降状态。
对于数据分析,可以采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而对于评估,可以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对比和判断,如国家建筑规范等。
6. 报告和建议根据观测结果进行报告和建议,包括沉降的程度和速度、对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影响以及维护和修复的建议等。
同时,还需要在报告中提出沉降观测的继续和优化方案,以持续监测建筑的沉降情况。
三、总结老建筑的沉降观测是保护和修复老建筑的重要工作。
通过选择适当的观测点位、确定监测指标、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确定观测频率以及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可以准确了解老建筑的沉降情况,提出相应的维护和修复建议,从而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路基沉降观测钢球法
![路基沉降观测钢球法](https://img.taocdn.com/s3/m/be13a8a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e.png)
路基沉降观测钢球法路基沉降观测是对道路或铁路路基沉降情况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其中,钢球法是一种常用的观测方法之一。
钢球法通过在路基表面放置钢球,并测量钢球下沉的深度来判断路基的沉降情况。
下面是关于钢球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原理及测量步骤:钢球法的原理是利用钢球在路基表面滚动的特性,通过测量钢球下沉的深度来推算路基的沉降情况。
具体的测量步骤包括:1)选择适当的测量点位,保证测量的代表性和可比性;2)在路基表面放置钢球,并记录钢球的初始位置;3)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一定时间的观测,记录钢球的最终位置;4)测量钢球的下沉深度,计算沉降量。
2. 测量仪器和设备:一般情况下,进行钢球法测量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包括:1)测距仪:用于测量钢球的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之间的距离;2)水平仪:用于保证钢球放置的水平度;3)刻度尺或卡尺:用于测量钢球下沉的深度;4)记录表格或软件:用于记录和处理测量数据。
3. 测量注意事项:在进行钢球法观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代表性的测量点位,要涵盖路基的不同地质特征和工程条件;2)确保钢球放置的水平度,可以使用水平仪来校准;3)测量前需要将钢球位置和测量点位置标记清楚;4)测量时要避免外力的干扰,如人为压力、风力等;5)测量结束后要及时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4. 数据处理与分析:钢球法观测结束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路基的沉降情况。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1)计算单次观测的沉降量:根据测量的初始和最终位置,计算钢球的下沉深度;2)求取平均沉降量:根据多次观测的结果,计算平均沉降量,用于反映路基的整体沉降情况;3)分析沉降趋势:通过将观测时间与沉降量绘制成曲线图,可以分析沉降的趋势和变化情况;4)对比分析:将观测结果与设计要求或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以评估路基的稳定性和工程质量。
5. 应用范围与意义:钢球法是一种简便、经济且有效的路基沉降观测方法,广泛应用于道路和铁路工程中。
沉降观测名词解释
![沉降观测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4c7829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6.png)
沉降观测名词解释
沉降观测是一种技术用于对围护结构的结构性能进行评价的方法。
其目的是检测支柱、桩、架桥等围护结构的沉降情况,以便了解结构受到的压力程度。
沉降观测是通过物理测量来反映沉降变化的一种方法。
它最常用的是钢丝千分尺,即通过测量桩和桩顶之间的距离来评估桩沉降量。
此外,也有其他的沉降测量方法,例如激光干涉仪、激光测距仪、测斜仪等。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更小的变化,因此是更精确的沉降测量方法。
除了沉降测量外,还有其他一些技术可用于评价沉降情况。
例如,混凝土实体抽检法可以测试混凝土围护结构的结构性能,从而监测桩沉降情况。
另外,还有一些非物理测量方法可用于评估沉降情况,例如定期取样法、主基准观测法和必要量测量法。
定期取样法通过定期采集、分析振动参数检测沉降;主基准观测法是通过参考内部定位系统或外部定位系统,定期监测沉降情况;必要量测量法则根据桩头磨损情况来判断沉降量。
此外,还有一些计算技术可以用于评价沉降情况,包括结构动力学分析、地震分析和结构非线性分析等,这些计算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沉降情况。
总之,沉降观测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建筑物沉降情况,从而为我们提供有效的结构维护和维护。
通过采用合适的观
测方法和分析技术,能够提高结构性能评估的准确性,为建筑物的安全保驾护航。
沉降观测_??????
![沉降观测_??????](https://img.taocdn.com/s3/m/aabbe5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b.png)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是指对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连续或定期
的测量与监测。
沉降是地面或建筑物在时间内下降或下沉
的过程,通常是由于地下土层的压缩或膨胀导致的。
沉降观测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物的稳定性评估:对于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大
型工程,通过长期监测其沉降情况,可以评估其结构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2. 土地利用规划:对于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了解土
地的沉降情况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帮助确
定合理的土地使用方案。
3. 地质灾害预警:通过对地质灾害敏感地区进行沉降观测,可以提供预警信息,帮助减少地质灾害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水准测量、GNSS测量、测斜仪和压力计等。
这些观测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精度和时效的数据,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d258d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f.png)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现代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是一种类似测量学中其他地面破坏形式的技术手段,该方法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相对沉降法”和“绝对沉降法”,可以获得工程建设中地基沉降过程的观测结果。
相对沉降观测法是根据现场环境和施工工况,制定一个适当的可控制的对比点,根据对比点间距离的变化,推算出在沉降过程中地表的位移。
由于相对沉降法的实施、观测比较简便,在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实施,它常被用于施工期间地表附近的近处精确检测,这种方法的观测数据比较准确,便于沉降观测,比较适用于大型结构物。
在进行相对沉降观测的过程中,应确定控制点类型,选择沉降观测仪器及其安装方法,设计及布置观测网络,测量准确度及数据处理等。
(1)选择控制点类型通常有三种类型:无限尺度水浸控制点、特定尺度水浸控制点和垂直控制点。
①无限尺度水浸控制点指观测点的位移前后环境无改变的水浸观测点;②特定尺度水浸控制点指不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水浸观测点,但尺度有限;③垂直控制点指测量点的上下两个沉降点,两个沉降点之间的距离不受影响,但测量值受地表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测量精度较低。
根据施工条件和测量任务,可以选择合适的控制点类型,以保证相对沉降观测的准确性。
(2)选择沉降观测仪器沉降观测仪器的主要类型有弹簧桩、水准仪和经纬仪,可以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条件,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沉降观测仪器,满足实际工程施工要求。
弹簧桩是指一种自主连续分层电动桩,其原理是采用弹簧杆作为传动元件,将弹簧杆的位移变化投射到数字显示屏上,从而实时显示控制点的位移变化。
可以采用多个弹簧桩分布在拱度和地表附近进行沉降观测,但弹簧桩的仪器通常比较昂贵,且测量精度不够高。
水准仪是现代建筑物沉降中常用的仪器,其采用的是用水位计准晶体仪器原理进行观测的大地测量精密仪器,具有观测精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但水准仪原理较复杂,且应用价格较高。
经纬仪是一种三角测量仪,可以采用经纬仪进行定点测量,可以精确测定控制点及点位的位置,但精度生算在2mm~13mm的小精度,使用的仪器价格也比较贵,因此只能用于施工完成后的监测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e8964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0.png)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建筑物沉降是一种棘手的问题,其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所以必须采取行动来弄清楚建筑物的沉降程度以及引起这种沉降的原因。
为了观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有许多不同的观测方法可以使用,每种方法都有它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①地理示意图法(Geodetic Method)是一种用于观测建筑物沉降的经典方法,它需要采用精细地理学方法来精确测量建筑物的水平沉降和垂直沉降。
它采用加权平均多点测量来确保准确度,也可以采用较弱和较强的观测点来准确掌握建筑物沉降的状态。
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需要许多地理学知识和工具,而且成本也比较高。
②基础支撑测量法(Foundation Support Method)是另一种观测建筑物沉降的方法,它是通过为建筑物安装支撑结构来准确测量建筑物的偏移量并观察建筑物的变化情况。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观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而不需要复杂的精细测量就能取得精确结果,而且成本比较低,但是它只能用于测量沉降量,无法直接诊断建筑物沉降的原因。
③电波测量法(Radio Wave Method)是一种利用电波来观测建筑物沉降的新方法。
电波观测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远距离实时测量建筑物沉降的情况,而且准确度也比较高。
它利用特定的位置和特定的发射和接收器来测量建筑物沉降情况,在观测沉降情况时只要获得单方向电波波动的差异即可。
然而,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水内或者深地下建筑物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④水位观测法(Water Level Observation Method)是一种利用水位变化来观测建筑物沉降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在建筑物的水平面周围挖掘沟渠,在水位变化的情况下观察和记录沉降情况。
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水位变化来提高准确度,而且在决定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时,不需要考虑由于建筑物的自沉而造成的水位变化。
然而,这种方法对水文学知识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安装沟渠要求极高的工程量,成本也比较昂贵。
由于各种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劣势,针对不同的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结合的观测方法,以确保获得最准确、最有效的观测结果。
观测沉降的方法
![观测沉降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d5895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7.png)
观测沉降的方法
观测沉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最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之一。
它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来测量参考点和观测点之间的高差变化。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范围的沉降观测,并提供了高度准确的数据。
2.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量法:GNSS测量法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如GPS,来测量地面上不同点的坐标。
通过连续监测这些坐标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地面沉降的速率和方向。
GNSS在大范围监测和长期监测中非常有用。
3. 建筑物倾斜仪:建筑物倾斜仪是一种专门用于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仪器。
它可以监测建筑物的倾斜和位移,并提供即时反馈。
这对于高楼大厦等建筑物的安全至关重要。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进行观测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沉降观测
1建筑物沉降观测常用的方法
1,水准测量法
水准测量作为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利用水准仪进行基谁点和沉降监测点的高程测量,根据沉降监测点各周期的高程变化,分析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
此法适合干不同类型、不同精度要求和不同施测条件的建筑物沉降监测,也是一种传统而可靠的方法。
1.2全自动测量法
随着测量仪器的不断改进,全站仪在沉降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全自动跟踪测量仪的推广应用,为全天候、全方位、高精度的全自动监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自动测量法在大坝、桥梁等建筑物的沉降监测中得到了厂一泛的应用。
1.3数字摄影测量法
数字摄影测量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特别适用于重要工程的变形和自动生产线的监测,弹体运动轨迹、炮口冲击波等不可接触物体的量测等。
利用该技术进行大型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时,无需接触被侧物体,并可同时提供多个点的瞬间三维空间信息,从而获得建筑物的沉降数据,侧定精度可达到24尸m。
1.4GPS测量法
GPS作为一种全新的空间定位技术,从静态定位发展到动态定位,并具有很高的相对定位精度,因此,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了常规的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
应用GPs进行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可以实现全天候、实时、连续的高精度自动监测。
2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步骤
设置永久观测点一埋设观测点一变形测量一内业计算一观测成果整理分析。
2.2注意事项
(l)当高层建筑物附近没有永久性水准点或水准点个数少于3时,应建立永久性水准点。
永久性水准点应能长期保存,不易破坏及振动,应远离公路、铁路、严禁埋设在松软土内,其埋设深度应在最低地下水位及冻土层以下0.STn·
(2)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点应沿建筑四脚、纵横墙的交接处和伸缩缝两侧布置,间距一般为15一30m。
沉降点的高度一般设在室外地坪以上500mm处,当高层建筑设有两层及两层以上地下室时,应在地下室基础底部以上500mm处设置沉降观测点。
(3)每次观测结束后,都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侧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