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总结
微生物实验的心得体会
微生物实验的心得体会微生物实验的心得体会1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学习,我们首先了解了分子生物学常用的载体,即质粒载体的制备及宿主细胞的感受态的制备。
这些都让我们在学过书本状的知识以后有了一个亲手操作,更深一步所学的知识的机会。
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如果只有单纯的理论课上的讲解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操作,跟的无法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所学的那些如转导转化之类究竟是怎样操纵的。
至于PCR基因扩增、RT-PCR、蛋白质印迹这些实验操作技术的学习对我们以后生物化学大实验、生化技术原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学习都奠定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帮助我们对这一系列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有了很好的了解和掌握的。
相配套的理论课的学习与实验操作上是非常必要,我觉得分子实验课的时间安排就相当合理,在我们学理论课的同时就进行实验课的操作,这样相辅相承的学习,才能促进我们的进一步提高。
微生物实验的心得体会2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本科生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培养实验能力的实验课,它不同于我们在大二开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实验课。
在这些课上,主要以制备样品并观察样品的形态、结构特征为主,这是由于我们当时正值大二,专业知识还远不够。
随着以后理论课学习的深入,我们开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学习,这无疑对于深刻巩固我们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是有帮助的,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如启动子的概念、类型、PCR的原理等。
另外,在实验课中,我们掌握并学会如何运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如质粒的提娶总RNA的制备、PCR技术等。
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通过亲身接触实验过程并亲自设计一些实验得到了提高,使我们不再象刚开始做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时候照搬实验指导上的实验步骤,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思考,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对原有的步骤作必要的改进。
此外,通过这门实验课的学习,我们形成了严谨的态度,如有时得出的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我们渐渐养成了仔细分析实验结果的习惯,查找在实验设计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理论知识认识得更清楚。
微生物实验员工作总结范文
微生物实验员工作总结范文微生物实验员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微生物实验员,我在实验室工作了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理解了微生物实验员的工作职责和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总结,希望能够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首先,作为一名微生物实验员,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微生物的培养、鉴定和检测。
这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实验室工作中,我们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环境条件的控制,确保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在鉴定和检测微生物时,我们要运用各种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作为微生物实验员,我们要具备良好的实验室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验室工作中,我们要做好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管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整洁。
我们要与同事们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与其他部门和单位的合作中,我们要积极沟通,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作为一名微生物实验员,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微生物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我们要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微生物实验员,我们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具备良好的实验室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为微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的经验总结能够对同行们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努力,共同推动微生物学领域的发展。
微生物实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微生物实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微生物篇1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发病,院内感染不断增加。
细菌由于人类不断婪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不断增加,这些都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病原微生物在实验室潜在对实验室人员的威胁也日趋严峻。
生物安全的宣教必不可少,怎样把只有基本微生物知识的学生,与临床实验室大量面对病人标本的采集、运送、接种、培养、观察、鉴定、药敏、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实践结合起来,由基础知识向专业技能有效转化,把基础理论知识在实习中有效发挥,与实践相结合使之升华,是培养合格检验人才的关键。
现就微生物室的实习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重视标本送检前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每天都收到来自病房,门诊病人送检的大量标本,有痰、中段尿、伤口分泌物、生殖道拭子、血培养、脓液、术中临时所采集的标本等等。
标本的采集、运输和处理是否得当及时对试验结论有直接影响。
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学生全面认识标本采集与处理的全过程及影响因素,才能确保检验结论的准确性、有效性。
1.1标本的采集例如中段尿的采集,应告知学生尿道内是人体无菌的腔道,尿道外则是有菌的部位。
所以采集中段尿时必须对外阴进行彻底消毒,排出前一段尿液,以便冲洗外尿道或外阴,留取中段尿于无菌杯中送检。
如痰标本的采集,应嘱病人于清晨嗽洗口腔,咳出深部的痰液于无菌杯中送检,如是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检测,则应留取女性宫颈拭子或男性尿道拭子,因为支原体和衣原体都只寄生在宫颈或者尿道的柱状上皮细胞内。
1.2标本的处理学生应知道,标本的及时处理接种对微生物的成活率至关重要,例如淋病奈瑟氏菌,需要保温,保湿送检,提倡床边接种,培养基应先预温,接种后放36℃温箱、5%co2环境,保湿培养。
又如痰标本应接种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沙基,嗜血流感巧克力平板上,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主要观察病人痰标本里的基础菌群的生长状态。
沙基主要观察是否有念珠菌生长,嗜血流感巧克力平板主要是观察是否有嗜血流感杆菌属的生长,此平板在配制时加入了针对性抗菌药物,能够抑制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的生长,只适合于嗜血杆菌属的生长。
大二下--微生物学实验总结
⼤⼆下--微⽣物学实验总结实验⼀、常⽤培养基配制⼀、器⽫清洗1、试管、培养⽫、三⾓瓶、烧杯等玻璃器⽫的清洗⽤瓶刷或海绵沾上洗⾐粉等洗涤剂刷洗,然后⽤⾃来⽔充分冲洗⼲净。
热的肥皂⽔去污能⼒更强,可有效地洗去器⽫上的油污,去离⼦⽔润洗,倒置晾⼲或烘⼲。
2、全⾃动实验室玻璃器⽫清洗机预清洗洗涤剂清洗⾃来⽔冲洗纯⽔冲洗 135℃⾼温⼲燥消毒3、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器⽫应先将其刮去,然后洗涤。
带菌的器⽫在洗涤前先浸在2%煤酚皂溶液(来苏尔)或0.25%新洁尔灭(苯扎溴铵)消毒液内24⼩时或煮沸半⼩时,再⽤上法洗涤。
带病原菌的培养物最好先⾏⾼压蒸汽灭菌,然后将培养物倒去,再进⾏洗涤。
⼆、载玻⽚与盖玻⽚的清洗⽤过的载玻⽚与盖玻⽚如滴有⾹柏油,要先⽤皱纹纸擦去或浸在⼆甲苯内摇晃⼏次,使油垢溶解,再在肥皂⽔中煮沸5~10分钟,⽤软布或脱脂棉花擦试,⽴即⽤⾃来⽔冲洗,最后⽤蒸馏⽔润洗数次,待⼲后浸于95%酒精中保存备⽤。
使⽤时在⽕焰上烧去酒精。
三、器⽫包扎1、培养⽫的包扎培养⽫常⽤⽜⽪纸密密包紧,⼀般以5~8套培养⽫作⼀包,包好后进⾏灭菌。
2、试管和三⾓烧瓶等的包扎试管和三⾓瓶盖上铝帽或者塑料帽后⽤⽜⽪纸包扎,进⾏灭菌。
包纸的⽬的在于保存期避免灰尘侵⼊。
四、器⽫清洗和包扎⼩结微⽣物学实验室所⽤的玻璃器⽫的质量要求硬质玻璃,能承受⾼温和短暂烧灼⽽不致破损;器⽫的游离碱含量要少,否则会影响培养基的酸碱度;对玻璃器⽫的形状和包扎⽅法的要求,以能防⽌污染杂菌为准;洗涤⽅法不恰当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在实验准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要求洗涤实验器⽫。
包扎并灭菌后备⽤。
五、培养基配制⽜⾁膏蛋⽩胨培养基(培养⼀般细菌⽤)⽜⾁膏 3g 蛋⽩胨 10g NaCl 5g 琼脂 15~20g ⽔ 1000ml实验原理: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要加⼊⼀定量琼脂作凝固剂。
琼脂在常⽤浓度下96℃时溶化,在40℃时凝固,通常不被微⽣物分解利⽤。
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根据琼脂的质量和⽓温的不同⽽有所不同。
微生物室实习总结_食品微生物室个人工作总结
微生物室实习总结_食品微生物室个人工作总结在食品微生物室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了微生物检测的基础知识,学习了各种微生物检测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了多项实验。
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工作,认真对待每项任务,下面总结一下我的实习经历。
一、对各种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学习在实习前,我已经对微生物检测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验室中,我得以更深入地学习各种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例如菌落计数法、涂片技术、培养基制备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微生物检测的基本操作,与实验老师互动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
二、参与微生物实验工作在实验工作中,我参与了大量的微生物实验,例如乳制品中的菌落计数、微生物鉴定、微生物快速检测等。
在实验中,我全力配合同事完成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同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多次参与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查找与整理微生物相关的文献为了更好地了解微生物检测的相关知识,我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查找文献,积极与同事们交流微生物的学习和应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已有的检测方法。
四、加强卫生安全意识在实验室中,每一个人的卫生安全都是最重要的问题。
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根据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每一项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我还积极参与实验室定期消毒和清洁工作,为实验提供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
五、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验室中,团队合作是必须的。
在与同事的合作过程中,我们热情帮助彼此,合作应对各种挑战。
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在实验过程中搭建起了良好互动平台。
综上,这次实习经历是我成长的一次机会。
在实习中,我学会了应对各种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加强了对安全卫生的重视,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历一定会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微生物室实习总结7篇
微生物室实习总结7篇第1篇示例:在微生物室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也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微生物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会了很多实验操作技巧。
在这里,我将总结我在微生物室实习期间的所学所获,希望能够对我的未来有所帮助。
我深刻理解了微生物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微生物是生物体中最微小的生命体,但却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循环利用,维持生态平衡;也可以产生各种有益物质,如抗生素、酶等,对生物体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在微生物室的实验中,我亲眼见识了微生物的种类之多,功能之广,这让我对微生物更加敬畏与热爱。
在微生物室实习期间,我的实验技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通过观察老师和同学们的操作,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无菌操作、菌落计数、鉴定微生物种类等实验技能。
虽然一开始有些生疏,但通过不断练习,我渐渐掌握了这些技巧,并且在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验技能在微生物学中的重要性,也为我之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学习实验技能,我在微生物室实习期间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在多人合作的实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只有团队紧密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实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学们共同讨论问题,共同解决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不仅增强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培养了我的沟通技巧,让我更好地融入集体,与他人共同进步。
通过这次微生物室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是一个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在微生物室实习期间,我将课堂上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才发现其中的不足和差距,也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实践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也是提升自己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这次微生物室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对微生物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会了更多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微生物实验知识总结与实践应用经过这学期学习和实验操作,我对《微生物实验》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也从中学习到了有用的知识。
《微生物学实验》是要求我们掌握实验知识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初步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与迅速发展的科学前沿接轨。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我将我这学期学到的微生物学知识,结合生活和工业当中的一些应用,归纳如下:在吾尔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
(1)无菌操作技术: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微生物在转接过程中,一般再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已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做实验时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以后的实验中多数操作都必须再火焰旁进行。
(2)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自然界中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是不同的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不同类别的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一般不同。
(3)消毒与灭菌:灭菌是用理化方法杀死一定物质中的微生物的微生物学基本技术。
灭菌的彻底程度受灭菌时间与灭菌剂强度的制约。
微生物对灭菌剂的抵抗力取决于原始存在的群体密度、菌种或环境赋予菌种的抵抗力。
灭菌是获得纯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中必需的技术。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
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称为无菌区域。
(4)平板分离与活菌计数:平板分离计数法是将待测菌液经适当稀释,涂布在平板上。
经培养后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计算出样品中细胞密度。
微生物实验工作总结
微生物实验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微生物实验,旨在深入探究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生态分布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不仅对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还在实践中提升了我们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目的和目标我们的实验目的主要是观察微生物在各种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理解微生物代谢途径和机制,以及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
目标则是希望通过这些实验,获得微生物学方面的实际经验,加深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并提高我们的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和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实验方法,包括培养基制备、微生物接种、显微镜观察、生化测定等。
实验原理主要基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规律、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的检测和分析方法。
这些原理和方法的选择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目的和目标。
三、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我们进行了多种微生物的培养,包括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观察了它们的生长过程、菌落形态和代谢产物的变化。
同时,我们还利用显微镜观察了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以及通过生化测定了解了微生物的代谢特性。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各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基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情况。
我们还发现,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机制具有多样性,不同微生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此外,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生化测定,我们获得了大量关于微生物形态、结构和代谢特性的数据。
五、结果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微生物的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培养基的成分、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
我们还发现,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机制与它们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在讨论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六、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微生物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和代谢机制,它们不仅参与了地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还在食品工业、医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实习心得
微生物实习心得
在微生物实习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微生物的知识,也获得了实验操作的经验。
以下
是我在实习中的心得体会:
1. 实验操作技巧:在实习中,我学会了许多实验操作的技巧,比如无菌技术、培养基
的制备、菌落计数等。
这些技巧对于进行微生物实验非常重要,能够保证实验的准确
性和可重复性。
2. 微生物的观察和鉴定:在实习中,我学会了观察和鉴定微生物的方法。
通过显微镜
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此外,在进行培养和鉴定时,也
需要注意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色素等特征。
3. 实验结果的分析:在实习中,我学会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例如,通过菌
落计数可以了解细菌的密度,从而比较不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差异。
同时,还可以
通过生物化学试验等方法,对微生物的代谢特性进行分析。
4. 安全操作意识:在实习中,我深刻认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意外发生。
5. 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了许多实验项目。
通过互相协作,我们共同解决了实验中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实习中的团队合作经验,对于以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这次微生物实习,我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知识,还宝贵了实践经验。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小生物的科学,它涉及到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生理、生态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微生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微生物的繁殖规律和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我们选择了常见的细菌和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中使用的培养基包括富含营养的琼脂培养基和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选择性培养基。
实验器材包括培养皿、试管、移液管等。
2.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将培养皿分成不同的区域,分别涂抹不同的微生物样本。
然后,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和湿度,观察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接下来,我们将微生物样本接种到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选择性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情况,以了解微生物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
实验结果在琼脂培养基上,我们观察到细菌和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迅速生长。
细菌呈现出白色或黄色的菌落,而酵母菌则呈现出乳白色的菌落。
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我们发现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有所不同。
例如,某些细菌只能在含有特定氨基酸的培养基上生长,而在其他培养基上则无法繁殖。
讨论与分析微生物的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
在实验中,我们控制了温度和湿度,使其处于适宜的范围,从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微生物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这与微生物的代谢特性有关。
不同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需求差异导致它们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不同。
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和适应性使其在自然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们参与了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循环,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生物工程和医学领域。
例如,利用细菌进行基因工程,可以生产出许多重要的药物和化学物质。
然而,微生物也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某些微生物会引起传染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
此外,微生物还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影响因素。
细菌接种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细菌接种实验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接种,我们可以研究细菌的生长、代谢、形态和生理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学习细菌接种技术,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了解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目的1. 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建立无菌观念。
2. 熟悉细菌的接种、分离培养方法和接种环的制作方法。
3. 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了解细菌的生理特性。
4. 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技能。
三、实验方法1. 准备培养基:本实验选用三种培养基,分别为琼脂培养基、含有抗生素的琼脂培养基和富含糖分的琼脂培养基。
2. 细菌接种: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斜面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和穿刺接种法进行细菌接种。
3. 观察与记录: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板划线分离法:通过连续划线接种,将混合菌分离成单菌落。
观察发现,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各异,表明分离效果良好。
2. 斜面接种法:用接种环取单个菌落,从培养基斜面底部向上划一条直线,然后从底部向上作连续曲线划线。
观察到菌落生长均匀,斜面顶端菌落较密集。
3.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接种环取菌少许,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接处的管壁上轻轻研磨,使细菌混合于培养液中。
观察到菌液均匀,无沉淀物。
4. 穿刺接种法:用接种针取细菌少许,从半固体培养基中央,平行于管壁垂直刺入,接近管底但不可接触管底,然后接种针沿原路退出。
观察到菌落生长良好,无细菌扩散。
五、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通过学习细菌接种技术,了解了不同接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观察了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4.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实验操作中的不足,如接种环消毒不彻底、培养基制备不规范等,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了改进方向。
2024年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制作个人总结范本
2024年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制作个人总结范本个人总结:2024年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制作在2024年的微生物实验室中,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培养基制作的实验,通过该实验我对微生物培养和培养基的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将对我在这次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首先,制作培养基的关键是要准确选择适合培养目标微生物的基本成分,并合理调配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常用的琼脂糖培养基,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适宜的氮源、碳源和矿质盐等物质。
通过合理的配比,我们成功制作出了一种适用于培养多种微生物的培养基。
其次,制作培养基的操作技术也非常重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杀菌处理,采用高温高压的方法将培养基独立杀菌。
接下来,我们将适量的各种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并用自动分装器分装到培养基瓶中。
最后,我们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器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这一系列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对于获得高质量的培养基非常关键。
此外,我在实验中还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我们应该严格按照配方比例操作,以免因误操作而影响培养基的质量。
其次,在灭菌处理中,我们可以采用更先进的灭菌技术,如紫外线灭菌等,以提高灭菌效果。
最后,在培养基制作完后,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质量检验,如pH值的测定、无菌性测试等,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
通过这次实验,我收获了很多关于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制作的知识和经验。
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细节,以提高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另外,我还希望能够学习更多与培养基制作相关的知识,如其他类型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和应用等,以拓宽我的实验技能和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通过参与2024年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培养基制作实验,我深刻了解了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和制作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我相信这次实验对我的实验技能和知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也为今后的实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将会继续保持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和热情,不断学习和探索,为科学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微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微生物实验教学总结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总结6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微生物实验教学总结1光阴荏苒,一个学期的历史就在一节节课的流逝中瞬间堆成了。
现在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本学期的工作,意义非同凡响。
本学期我主要承担了初一和初二级各三个班的教学工作。
初一级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七年级生物下册。
三年前我就已经将这本教材上的第一节课的内容都已经做成了课件。
今年是第三次使用了。
由于去年修改时变动比较大,已经基本上定型了。
因此,今年在初一级的教学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比较小。
第一节课的课件我仍然都有改动,不过改动的地方比较少。
但是我一直坚持每节课后都批改学生手中的《新课程学习辅导》。
在中段考以后,还要求学生将《新课程学习辅导》中做错的题目重新在作业本上认认真真做一遍,并且一样每次批改。
在批改的过程中我坚持一贯的原则:每次都是自己动手全批全改!在学期的初一级教学工作中唯一留的遗憾是:由于中途有些课程被挤占了,因此初一(2)班和初一(12)班的学生没有能够按照我精心设计好的课件《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总复习课件》复习完。
初二的学生本学期面临着生物竞赛和生物中考,由于我今年是第一次带初二的学生参加生物竞赛和生物中考,在这些方面都没有经验,因此,在本学期我在初二级的教学和竞赛辅导方面花的时间精力就要多一些。
下面我就按照常规教学、辅导竞赛、中考复习三个方面来进行分类总结。
先说常规教学,由于上学期的教学时间不够,因此,八年级生物下册还留下第七单元第二章的三节新课没有上完。
因此,我先按照上学期的习惯,在上课之前分别花了一些时间和精力将这三节课的课件制作好。
这同时意味着,我自己历时两年半的初中生物教学系列课件也初步制作完成。
对我来说,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
再说辅导竞赛,本学期从开学第一周的第一天起,我就通知全部参加生物竞赛辅导的学生到三楼的老地方开始参加培训了。
微生物学实验总结
1.抗“O”试验(ASO test):链球菌侵入体内产生SLO,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ASO,当两者中和后,再加入SLO 乳胶试剂,因病人血清中ASO量很多,未被中和掉的抗体与乳胶试剂反应,产生清晰凝集,为阳性;无凝集,为阴性。
原理:中和试验方法:间接凝集结果:效价大于400单位为阳性意义:链球菌感染指标或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2.肥达试验Widal test原理: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用途: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结果:考虑正常人群抗体水平动态观察:恢复期效价增加≥4倍O IgM,出现早,维持时间短,特异性差H IgG,出现迟,维持时间长,特异性强O高 H高肠热症可能性大O低 H低排除O高 H低早期或有交叉反应的其它沙门菌感染O低 H高预防接种或曾患过伤寒3.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 :以5%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再用3%盐酸酒精脱色,然后用美蓝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物质为蓝色(-)。
4.结核菌素试验定义: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Ⅳ型变态反应)的一种试验材料:旧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PPD )方法:前臂皮内注射PPD5单位结果:注射后72h,红肿硬节≤5mm 阴性→未感染;> 5mm 阳性→已感染(接种BCG等)≥ 15mm 强阳性→活动性感染假阴性:感染初期、严重结核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麻疹、AIDS、肿瘤、免疫抑制剂) 应用:①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和测定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或补种卡介苗②作为婴幼儿(尚未接种过卡介苗者)结核病的辅助诊断③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结核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人群自然感染率④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5.外斐反应: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本质:交叉凝集试验,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6.革兰染色法:制片→涂片→干燥→固定→染色初染(结晶紫1min)→媒染(碘液1min)→(95%酒精 30sec)→复染(稀释复红30sec)→印干→油镜镜检。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内。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是疾病的致病因子,也可以是药物的生产者。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探索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一:细菌培养和鉴定在实验室中,我们首先收集了一些样本,包括空气、水、土壤和人体表面的皮肤。
然后,我们将这些样本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结果显示,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
而水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单细胞的微生物。
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包括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人体表面的皮肤样本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这些细菌通常是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
通过鉴定这些细菌,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些细菌在人体中可能引发感染和疾病。
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益的细菌,如乳酸菌和酵母菌。
这些细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制药工业中。
实验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用的抗生素,并将它们分别加入到含有细菌的培养基中。
然后观察细菌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有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高度敏感,而对另一种抗生素则不敏感。
这表明了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杀菌效果不同。
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病例,以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三:微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微生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细菌分别暴露在高温、低温、酸性和碱性环境中,观察其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有些细菌对高温和低温环境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而对酸性和碱性环境则较为敏感。
这可能是因为细菌在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生理和代谢特性。
了解细菌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助于我们预测和控制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和传播。
2023年微生物实验的心得体会
2023年微生物实验的心得体会2023年微生物实验的心得体会1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学习和观察等实践环节对我们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形成科学素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此,从我们开始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开始,就不断有生物实验课程,锻炼我们各式各样的能力。
但是,也的确是上过各式各样的生物实验课,我才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次做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首先,我一定得提的,便是金卫华老师,还有金老师给我们提出的实验要求。
独到的实验安排,让我听后为之一震,因为从初中开始,甚至是大学的前两年间,没有一位老师有提过,要求我们在学校安排好的实验课时间以外也能来实验室做实验,当然这大概也与我们的生物技术试验的内容安排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直以来,我们都循规蹈矩的准确服从着课程表给我们定下的规则,而金老师却轻描淡写,扬手舞舞便打破了笼罩着我们多年的“囚笼”。
有时,我甚至会暗想,伴随着这种思维限制的打破,是否也会激发出我们名为想象力的翅膀,让我们能够在知识的世界中翱翔呢?好好,不能扯太远,还需要拉回我心得的主题——实验!老师在第一次课上,对我们详尽的讲解了我们此学期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实验。
其中全是环环相扣,嵌合紧密,有点一招即失,满盘皆输的压力,不过我们更多的是怀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激动,恨不得立马动手,靠着自己学来的知识,认真的完成这套实验,并且还能看到最终那令人欣喜的结果。
就这么妄想着妄想着,我们从第二周开始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漫长旅程。
由于,老师没有硬性的要求实验时间,我们便是一有空闲就往实验室里钻,也就少了以前实验课上出现的,因为部分实验仪器的数量缺少,同学们每次做实验都是你推我嚷的,造成了实验兴趣的流失。
以至于做实验的态度越来越涣散,甚至只是简单的走下过场而已,几次实验课下来,热情全无。
但按照金老师的提议来,大家来实验的时间不同,使得对仪器使用的时间错开,减少了为争抢仪器或是药品而嘈杂不堪的场面,实验也变得顺利了许多。
浅谈微生物实验心得(精选10篇)
浅谈微生物实验心得浅谈微生物实验心得(精选10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微生物实验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微生物实验心得篇1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实验往往是几个知识点的结合,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运用于实际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就比如现在我们正在做的紫外诱变,就是融合了我们正在学的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技术,这不仅使我们空空的课本知识有了及时的实践,也能在实验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遇到问题时,通过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然后再进行验证试验时提高对理论的理解能力,无疑,这是一个互惠的过程。
以前经老师讲解过使用说明后,脑海中觉得这些仪器的使用也挺简单的,只有进入实验室自己真正动手操作过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就像移液枪的使用:用大拇指将按钮按下至第一停点,然后慢慢松开按钮回原点(吸取固定体积的液体)。
接着将按钮按至第一停点排出液体,稍停片刻继续按按钮至第二停点吹出残余的液体,最后松开按钮。
可是在我真正第一次在实验室使用时就出错儿了,所以,想法永远比不上行动,事不在小,但一定要去做。
在当今社会,只有技术型、实践型人才才能顺应时代潮流。
纸上谈兵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到了实际中总会受到内在、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只有通过一次次试验、一次次证明、一次次优化,最后才能投放入市场、造福人类。
我想,有技术才能站得住脚,肚子里有墨水才可以创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运筹帷幄。
经过暑期的微生物实验动手操作技能的锻炼,在接下来的组培教学实验中总能比很多人做得得心应手,我想这也是提高自己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吧!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要会说,也要会做。
浅谈微生物实验心得篇2对于生命科学领域,实验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这在微生物学中显得更加重要,随着对生命现象的不断探索研究,越来越多的生物资源被开发利用,而微生物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现今所发现的不过是九牛一毛,微生物具有体积小、数量大、繁殖快、易变异等特点,优于动植物细胞成为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最新微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
最新微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微生物样本的综合分析,加深对微生物多样性、生理特性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行为的理解。
实验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以及对特定环境因素的响应研究。
二、实验材料1. 微生物样本:包括土壤、水体及空气样本。
2. 培养基:营养琼脂、选择性培养基等。
3. 实验仪器: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离心机、pH计、无菌操作台等。
4. 化学试剂:包括染色剂、消毒剂等。
三、实验方法1.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分离法对不同来源的微生物样本进行分离。
- 根据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 记录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时间、pH值等。
2. 微生物的鉴定- 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 对于未知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确定其分类地位。
3.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设计实验,研究温度、pH、盐度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长情况,分析环境因素的具体作用。
四、实验结果1. 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结果- 描述不同样本中分离出的微生物种类及其在特定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微生物鉴定结果- 列出已鉴定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特征。
- 对于新发现或难以鉴定的菌株,提供详细的鉴定过程和结果。
3. 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展示实验数据,包括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生长速率等。
- 分析并讨论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五、讨论与结论1. 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微生物特性及其环境适应性。
2. 分析实验结果对微生物生态学和应用微生物学的意义。
3. 提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六、参考文献列出实验报告中引用的所有文献,按照学术规范进行格式化。
七、附录包括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记录、实验操作的详细步骤、以及实验中使用的表格和图表等。
兽医微生物学实习报告总结
兽医微生物学实习报告总结兽医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在兽医领域中的分布、特性、作用及其与动物健康关系的学科。
通过兽医微生物学的学习与实践,我对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生理特性、病原性以及微生物实验室的操作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兽医微生物学实习的总结。
首先,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微生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等。
微生物具有广泛的生活习性,既有腐生、寄生、共生、自养等多种生活方式,也有需氧、厌氧、兼性厌氧等不同的生活环境。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各异,如细菌的形态、繁殖、芽孢形成等,真菌的菌丝结构、孢子形成等,病毒的无细胞结构、依赖宿主繁殖等。
这些知识为我今后研究兽医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学习了微生物病原性及其与动物健康关系。
微生物病原性是指微生物引起动物疾病的特性。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感染途径、致病机制等因素,微生物病原性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各种微生物病原体的特点,如细菌的内毒素、外毒素,病毒的复制、装配、释放等。
同时,我也认识到微生物病原性与动物免疫、生长发育、饲料营养等因素密切相关,为兽医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再次,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实验室是兽医微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基地。
在实验室中,我学会了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计数等基本操作。
此外,我还掌握了微生物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诊断方法,以及PCR、基因测序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这些技能为我今后从事兽医微生物学研究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最后,实习过程中,我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在微生物实验室实习过程中,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拓宽了知识视野。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责任感的重要性。
微生物实训报告成果
一、实训背景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农业、医药、环保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微生物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微生物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同学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分类特征。
2. 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学习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掌握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技能,如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
3. 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进行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如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发酵实验、代谢产物的检测等。
4. 微生物的鉴定:学习微生物鉴定的基本方法,如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5. 微生物的污染控制与防制:了解微生物污染的来源、途径和防制措施,掌握消毒、灭菌等基本方法。
三、实训过程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我们首先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然后通过观察不同微生物的染色切片,了解了它们的形态结构。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
2. 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种、培养等。
通过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我们成功分离出纯化的微生物。
3. 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我们进行了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测定、发酵实验和代谢产物检测等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了解了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代谢特点。
4. 微生物的鉴定:我们学习了微生物鉴定的基本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鉴定出几种常见的微生物。
5. 微生物的污染控制与防制:我们学习了微生物污染的来源、途径和防制措施,掌握了消毒、灭菌等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微生物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实验总结
高熹
1120152430
时间如清风般从你我指间滑过,无声无息,快得我们都不曾驻足一望,莫然回首间,本学期的微生物学实验已接近尾声。
一学期的时间虽短,但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们的良好配合和严格的实验操作,都将为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众所周知,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与理论高度结合的科目,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需要我们不断地做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分析相应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要做好微生物学实验要有以下的四个能力:
1、独立思考能力
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感悟就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当在试验中发现与预料过程所不符,那么必定是过程中出现错误,而寻找并解决的这个过程是书本中无法给予的。
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
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2、突破创新能力
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
试着通过自己现有的知识,多想,多做,多总结,我想首先是作为一个求知者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必须坚守的原则,其次就是要敢于突破,我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踮起脚尖即使触不到天空,也可以更加拓宽自己的视野。
3、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在微生物学实验学习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中难以完成的实验等。
我们在研究改进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学习。
4、动手能力
动手操作对激发微生物学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微生物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是微生物学这样一种学科,动手能力的强弱与知识的掌握其实是同等重要的。
如果动手能力太弱,所学习到的知识就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真正组织起来,那么学到的知识就只是输入而没有输出,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对于这样一门学科,这样的缺陷是致命的,而这样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
本学期我们一共完成了十个实验,分别是: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和微生物的显微镜计数法、培养基的制备、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观察以及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细菌鉴定中常
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微生物的诱变育种、水中大肠菌群的计数—MPN法、乳酸菌发酵实验、甜酒酿发酵实验、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啤酒实验。
通过这些微生物学实验,不仅是对我理论课程的加深,更是对我实验能力的
一个显著的提高。
其中,做实验的过程中,我认为以下的几点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科研具有重大意义:
1、严格的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由于空气和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所以很可能造成培养基的污染,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所以实验中,无菌操作尤为重要。
各种实验用具要严格高温灭菌,防止用具本身污染。
实验时,接种环、接种针、移液管口和涂布器等要在酒精灯下灼烧彻底,防止其上面附着着的微生物污染。
在微生物实验操作时,有条件要在超净工作台下操作,降低被污染的概率,相关操作也要在酒精灯附近进行。
使用超净工作台时要严格紫外灭菌和打开排风扇,手和相关器材进入操作台前要用酒精仔细擦拭,清除表面的微生物。
无菌操作往往能决定着一个实验的成败,学会无菌操作尤为重要。
2、微生物实验中仪器的使用,我学会了高压灭菌锅的使用,以前的实验从未接触过,并且还复习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分析天平等仪器的使用,使我更加熟练。
3、微生物实验中,平板划线和涂布是最重要的两项操作,平板划线要注意画的连续性和可分辨性,平板涂布要涂均匀,否则都会影响后期的实验观察和结果。
另外实验中其他操作,比如称量准确性,移液管的使用都很重要,所以操作要十分规范。
4、实验中的部分思想对未来的科研工作尤为重要,比如每一步都要设立空白对照组,在实验结果中做出比较讨论,这在未来的自我进行的实验设计中,这种思想的培养尤为重要。
5、另外,实验中模式菌的学习和使用为未来科研打好良好基础,比如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典型的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是实验室的常用菌,如果未来还要从事微生物相关工作,这几种模式菌都必不可少。
6、实验结束后要及时观察结果,过了两天才去观察,结果部分平板已长出菌苔,对实验结果的观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结果观察同实验操作一样重要。
与实验操作相比,本学期的微生物学另一个重要的是学会团队的重要性,每个实验凭借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而一个团队就可以游刃有余。
本学期的实验让我最感动是我们一个小组四名成员的精妙配合,造就了这学期的良好的微生物学实验的结果
总之,这学期的实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最后,谢谢老师一学期的辛苦付出,为我未来的微生物学的学习和科研打好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