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分类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可打印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可打印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一、数字与数的认识1. 自然数概念在一年级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开始接触数字和数的概念。

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门牌号码、手指数量等,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数的概念。

学生需要能够认识和书写从1到100的自然数。

2. 数的顺序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简单的数字顺序,包括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概念。

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学生可以培养数的概念。

3. 数的比较学生需要能够进行简单数字的比较,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来进行比较。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数字比较的练习。

二、认识和书写数字1. 数字的认读学生需要掌握从1到100的数字认读,包括认读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

2. 数字的书写一年级学生需要通过书写练习,掌握数字的正确书写方式。

老师可以教导学生注意数字的横竖撇捺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简单的加减法1. 加法学生需要学会进行10以内的简单加法运算,如3+5=8等。

老师可以通过教具、实际物品等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2. 减法一年级学生需要学会进行10以内的简单减法运算,如7-2=5等。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减法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原理。

四、认识简单的图形1. 直线、曲线学生需要认识直线和曲线的基本概念,老师可以示范和展示不同的直线和曲线,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感知。

2. 2D图形学生需要认识一些简单的二维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和实际物品,让学生辨认和分类不同的图形。

五、长度、重量、容积1. 长度学生需要学会使用简单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并能够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2. 重量一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简单的重量概念,学会使用千克、克等简单的重量单位进行概念的认知。

3. 容积学生需要了解简单的容积概念,如升、毫升等,并能够用简单的容器进行容积的测量。

总结:一年级上册数学涉及了数字和数的认识、数字的书写、简单的加减法、认识简单的图形以及长度、重量、容积等基本的数学知识点。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汇总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汇总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一、准备课1. 数一数-通过观察主题图,能数出物体的数量,建立数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从1 开始数,认识1 - 10 各数,如1 个太阳、2 朵白云、3 只小鸟等。

-能按一定的顺序数数,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培养有序观察和数数的能力。

2. 比多少-掌握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通过一一对应法比较物体数量,如把小兔和胡萝卜一一对应,若没有剩余则同样多,若有剩余则多出来的一方数量多。

-会用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如“小猪比木头少”“苹果和梨同样多”。

二、位置1. 上、下、前、后-以自己或物体为中心,确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例如,在教室里,黑板在教室的前面,书包在桌子的里面(上)。

-能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如“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小红在小明的后面”。

2. 左、右-认识左、右方向,通过自身的肢体(如左手、右手)来建立直观的概念。

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辨别左、右,如走路时靠右边走。

-能根据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如从左数第几个物体是什么,在某物体的右边是什么。

三、1 - 5 的认识和加减法1. 1 - 5 的认识-理解每个数所表示的含义,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 - 5 的物体,会读写1 - 5 各数。

例如,3 可以表示 3 个气球、3 朵花等。

-掌握1 - 5 的数序,知道相邻数,如2 的前面是1,后面是3。

认识数的基数和序数意义,如第 3 个和 3 个的区别。

2. 比大小-学会比较1 -5 各数的大小,会用“>”“<”“=”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如3>2,2<3,3 = 3。

3. 第几-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理解“第几”的含义。

如从左数,第2 个是红色的球,强调序数是指物体所在的位置顺序。

4. 分与合-掌握2 - 5 的分与合,理解数的组成与分解的关系。

如3 可以分成2 和1、1 和2;2 和1、1 和2 可以合成3。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等活动加深理解。

5. 加法-理解加法的含义,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精创知识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四、分类-知识点(北师大版)

【精创知识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四、分类-知识点(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分类
一、分类的含义
分类:把具有同一属性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分类方法
1.分类标准是指不同物品所具有的共同属性。

2.分类时先判断所给的物品中哪些具有相同的特征、用途等,再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三、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将多个物品进行分类时,可能会有多个分类标准。

2.确定分类标准的方法要寻找某些物品的共同属性。

3.将物品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也不同。

4.确定的分类标准必须包含了所有物品,没有遗漏的。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数的认识1. 认识数字1-10,能够正确读写。

2. 理解数的顺序,能够比较大小。

3. 掌握基本的数数技能,包括正数和倒数。

4.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二、加减法1. 掌握1-10的加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2. 掌握1-10的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3.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

4.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数量。

三、图形与空间1.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 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3. 掌握基本的空间方位词,如上、下、左、右。

4. 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拼接和分割。

四、时间和金钱1. 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如今天、昨天、明天。

2. 学会认识钟面上的整点。

3. 理解金钱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

4. 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交换和计算。

五、数据与概率1. 理解数据的收集和分类。

2. 学会用图表表示数据。

3.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可能和不可能的事件。

六、生活中的数学应用1.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数学兴趣。

3. 培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请注意,这个概要是为了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所变化。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此外,为了确保文档的可编辑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使用Word或其他文字处理软件来创建文档,并保存为兼容的文件格式,以便在需要时进行修改和打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数的认识在数数活动中,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数的方法,同时也能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此外,通过数数活动还可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比多少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学生可以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第二单元:空间方位感在认识上下和前后方位时,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在认识左右方位时,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并且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第三单元:数的加减在1-5的认识中,学生可以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研究的乐趣。

比多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可以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同时,这也有助于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几和第几的认识中,学生可以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这有助于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在分与合的认识中,学生可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加法的认识中,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同时,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培养仔细计算的良好惯。

在1~5的加法中,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且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六、减法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七、0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2、0的读法:0读作:零3、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第五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2、“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如:10+5=15 17-7=10 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9、解决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练习题一、填空1、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19里面有1个()和9个().3、一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5、被减数是16,减数是7,差是().6、15=7+(),5+8=()+5,13-()=10.7、在8、11、18、12、15、20、16中,共有()个数,从左数第6 个数是(),从右数,15排在第()个;其中比12大数有(),比18小的数有().8、将7、10、9、11、5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9、12连续减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一个十和4个一组成();10个一和1个十组成();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11、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12、被减数是18,减数是5,差是().二、在()里填上“〉”、“〈”、“=”或“+”、“-”.11()6=17 , 17()8=9 , 7+6()13 , 7-2()4.三、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3 6 4 8 11 18 20四、把左边的7 个●圈起来,再从左边数,把第9个●圈起来.●●●●●●●●●●●五、用7、9、16三个数写出四个算式.六、应用题;1、桌上有16个皮球,拿走了9个,还剩几个?2、小华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9个,他们两人共吃了多少个?3、学校图画组有18个同学,有9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4、老师做了10面小红旗,奖给同学7面,还剩几面?5、小红吃掉8个苹果后,还剩下3个,小红原来有几个苹果?6、停车场停了9辆汽车,开走几辆后还剩下6辆,开走了几辆车?7、小华做了7面小红旗,小红做的和小华同样多,两人一共做了几面小红旗?8、有一些小鸟落在2棵树上,先飞走7只,又飞走6只,两次一共飞走多少只?9、8个小朋友做花,做了9朵红花,做的黄花和红花同样多,一共做了多少朵花?10、植树节里,三(2)班第一小组6个小朋友栽了8棵小树,第二小组7个小朋友栽了9棵小树.两个小组一共栽了几棵小树;;;。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数的认识】1. 数数:掌握数数的顺序、方法和技巧,从1到20的数数。

2. 数的比较:掌握数的大小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3. 数的读法:掌握0-20的基本数字的读法,并能读出其中缺少的数字。

【加法与减法】1. 加法的认识:认识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 加法的运算:计算1-9的数的简单加法,包括正序和倒序。

3. 加法的应用:运用加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两个数的和等于多少等。

4. 减法的认识:认识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5. 减法的运算:计算1-9的数的简单减法,包括正序和倒序。

6. 减法的应用:运用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两个数的差等于多少等。

【形状与图案】1. 形状的认识:认识各种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形状的分类:能够将不同的几何形状进行分类。

3. 图形的拼接:认识各类图形的基本要素,尝试将它们拼接成新的图案。

4. 图形的认知:辨认和描述不同的图案,如找出相同的图形。

【排序与比较】1. 数字的排序:能够按照一定规则将一组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 图形的排序:能够按照一定规则将一组图形进行排序,如按大小、形状等排序。

3. 数的比较: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4. 图形的比较:认识和辨认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图形。

【数的认识】1. 数数:掌握从1到100的数的读法和书写。

2. 数的顺序:熟练掌握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数的排列顺序。

3. 数的组成: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能够将两位数拆分成十位数和个位数。

4. 数的比较:能够比较和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加法与减法】1. 加法运算:掌握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包括进位运算。

2. 加法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加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减法运算:掌握两位数的减法运算,包括退位运算。

4. 减法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梳理

五、 加减法(二)
1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 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
读数和写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是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 “10”就是十个“1”
如:A: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2根据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可以把小数加大数转化成大数加小数
(如:5+8=8+5=13)
3会写出和相同的几个加法算式、差相同的几个减法算式
如;6+7=( )+( )=( )+( )=( ) 15-7=( )-( )=( )-( )=( )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
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数学知识点梳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
学习思维导图一
一年 级数 学上
认数与计 算
空间与图 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单数:1、3、5、7、9······双数:2、4、6、8、10······(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

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小学数学】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比多少】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拟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2、填“>〞或“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巩固提升 第3讲 分一分(苏教版含详解)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巩固提升 第3讲  分一分(苏教版含详解)

第3讲分一分知识点一:分类的意义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的方法:把同一类事物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可以根据事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功能和用途(如衣、食、住、行)等对事物进行分类。

选择不同的标准把物体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

考点一:物体的比较、排列和分类【例1】按分类填入序号。

【分析】茄子、白菜是蔬菜,裙子、上衣、帽子是衣物,铅笔是文具。

据此分类即可。

【解答】解:如下图所示:【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常用的生活常识。

1.把每组中不同类圈出来。

【分析】第一组前三个分别是碟,筷子和碗,它们属于厨房用品,第四个是帽子,属于衣帽类;第二组前三个分别是裤子、上衣和鞋子,属于服饰类,第四个是杯子,属于日用品;第三组分别是海豚、兔子、鱼和小鱼,其中海豚、大鱼和小鱼属于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兔子属于生活在陆地的动物。

【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体的分类,要学会辨别。

2.圈出会飞的动物。

【分析】蜜蜂、晴蜓、鸟会飞;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蜜蜂、晴蜓、鸟会飞。

如图:【点评】本题考查分类知识点,根据小动物们的特征即可选出会飞的小动物。

3.圈出不是同一类的物品。

【分析】菠萝、樱桃和苹果是水果,白菜是蔬菜,所以圈白菜。

【解答】解:如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体的分类,关键注意分类的标准。

一.选择题(共6小题)1.跟图不同类的是()A.B.C.【分析】图中画出的是鱼,据此选择即可。

【解答】解:跟图不同类的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体的分类,比较简单。

2.下面()是会飞的动物。

A.B.C.【分析】根据常识我们知道,鱼在水里游,蜗牛在地上爬,蝴蝶在空中飞。

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选项A,小鱼是在水里游,不符合题意。

选项B,蜗牛是在地上爬,不符合题意。

选项C,蝴蝶是在空中飞,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体的分类,需要联系生活常识来解答。

3.下面不是蔬菜的是()A.B.C.【分析】根据三个选项所对应的种类,找出符合题意的即可。

一年级知识点数学上册

一年级知识点数学上册

一年级知识点数学上册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与计算:
2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 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 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 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5. 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6. 其它概念:
10以内的基本计数单位是1,10是10个一。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

个位的前面写数学字,个位的后面写语文字。

比较大小多少等概念。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