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请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以生态文明视角发现乡村的价值

①看待乡村,人们习惯用工业文明的视角,也就是以工业化、城市化标准衡量乡村,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规模效益。在这样的视角下,乡村的生产和消费似乎都变得不“经济”,也无法成为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场域。因此,在一些人看来,乡村只能依附于城市。然而,当我们换个评价体系,以生态文明的视角看待乡村时,就会发现它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

②事实上,跳出依附视角就能发现,乡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信仰与习俗,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乡村完全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而不是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伤害环境或“有水快流”的掠夺性农业。乡村生活,也可以相对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寻求与大自然更合拍的生活节奏,缔造有利于生态、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乡村具有传统文化的保存功能,可以成为刻板都市生活的精神后花园。

③如果说,工业文明理念让人们更注重生产结果,更追求财富,生态文明理念则给予生产和生活过程同等重视,因而更能发掘生命的意义,洞察生活的幸福。现在乡村建设的问题,不少是因为人们习惯于把城市文明机械地移植到乡村,诸如“用城市建设的思路改造乡村”“就地城市化”等想法,其实是把城市问

题复制到了乡村,甚至用一个存在问题的模式替代了乡村最美好的东西。

④比如,把城市的垃圾处置方式移植到乡村后,乡村生产与生活之间的有机循环被消灭了。在乡村,农民生产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生活垃圾以及动物的粪便,更可以变成有机肥回到农田。可惜,这一有机循环文化在错误的理念支配下被消灭了,于是出现了秸秆焚烧、动物粪便污染以及垃圾收集、运输、填埋等问题。

⑤乡村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去理解,乡村像是一座尘封的宝库。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对待它、体会它,就会发现其中不可替代的价值。1992年,1575名科学家曾发表了一份《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开头就说:“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这正与工业时代的过度索取有关。

⑥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承载了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始终哺育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理想。农民的明哲适度,似乎是永恒的。乡村的自然、自足、自养、自乐,是乡村生活的最大魅力;顺应自然、有限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智慧产业,则是乡村的最大财富。因此,新型的城乡关系,一定是尊重城乡差异基础上的互补关系。而美丽乡村建设,也正是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而不是用城市替代乡村,或在乡村复制城市。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文章有删改)

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的价值”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在各方面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

B.乡村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以此改进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掠夺性农业。

C.乡村生活,也可以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缔造与大自然一样慢的生活节奏。

D.农民的明哲适度似乎永恒,乡村的自然、自足、自养、自乐,应是乡村生活的最大魅力。

2.下列关于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先从反面指出以工业文明视角看待乡村的偏颇,再正面提出观点,自然而令人信服。

B.第三段先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理念进行了比较,之后指出了目前乡村建设存

在的问题。

C.第四段承接第三段,举例论证了若违背有机循环的文化理念会使乡村出现生态灾

难的观点。

D.第五段引用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警告”,旨在说明工业时代的过度索取也会影响

乡村文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不再只用规模效益的指标衡量乡村,那么或许会发现乡村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

B.一旦乡村具有的保存传统文化的功能丧失,那么刻板的都市生活就丧失了它的精

神后花园。

C.因为人们习惯于把城市文明机械地移植到乡村,所以常常把城市存在的问题也复

制到乡村。

D.建设美丽乡村,应该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而不是在乡村复制城市,或用城市替代乡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古镇陶心

杨安鸿

①路过铜川王益区时,听说附近有个村落因“陶炉陈列”得名,且是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耀州瓷曾伴随驼铃走向世界,不看看,我觉得是一种遗憾。站在塬顶远眺,入镇一条小路,忽下忽上、忽左忽右,路一边住人家,路那一边,平平的房顶,高高的烟囱。窑上叠窑,人家上有人家,是古镇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当时叫我极惊诧的,却是古镇的颜色。

②夏日的陈炉,不缺郁郁蓊蓊的绿色。可我感觉,有红地毯铺在地上,有红绸缎舞在塬上,有红灯笼挂在眼前,甚至有審火蔓延脚边。这里砌窑的红砖,长、宽、高都比别处要大,这让身体结实、祖业厚实、人心笃实的愿景,更加显眼更加强烈。然而,加重和放大红色的,却是肥嘟嘟,像极了腰鼓、水桶的一种物件。懂行人说,那叫匣钵。有人家用它砌成四面院墙,圆鼓鼓叠加红彤彤,宛若好客的笑脸四处绽放。也有人家用来装饰了门楣和窗棂,小日子看着热乎乎、暖烘烘的。最多见的,是填上泥土作了花盆,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