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教案两课时 小石潭记教案及设计意图

小石潭记教案两课时 小石潭记教案及设计意图

小石潭记教案两课时小石潭记教案及设计意图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石潭记》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2.分析和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品味语言美。

2.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主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柳宗元及其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作者的敬意和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小石潭记》的背景,了解作者写作心境。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

三、内容解析1.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

2.着重讲解文章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用法。

3.讲解重点句子,品味语言美。

四、情感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心情。

2.分析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复习,深化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课堂讨论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写作训练1.以“小石潭”为题材,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2.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五、设计意图1.通过两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理解《小石潭记》的内容和主旨。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同理心。

4.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本教案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小石潭记》的内容和主旨。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背诵全文。

2、概括小石潭的特点,学习文章写法。

3、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词语,背诵全文。

2概括小石潭的特点,学习文章写法。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作者作品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

柳宗元与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

2.文体、背景介绍.关于文体“”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

《小石潭记》是《》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3.字音、字形、词语自学提示一:请大声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并在空行处写出本课你遇到的读音障碍。

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自己还不会读的字--------自学提示二:(1)结合课本注释和其他工具书,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石潭记》一等奖创新教案

《小石潭记》一等奖创新教案

10《小石潭记》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石潭记第一课时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多篇文言文,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这些都是学习本文的有利因素。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极富生活个性,作者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光影、游鱼等景物,着力渲染出了凄寒幽邃的神韵,抒发了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传神的描写、巧妙的比喻、精炼的语言、情景交融的写法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学习。

二、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

2.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掌握本文的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情景激趣新课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我们曾跟随郦道元领略过三峡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曾追随着陶渊明的脚步探索神奇的桃源山水,今天,我们将继续跟随柳宗元游览小石潭,感受它不一样的清幽秀美。

第二板块【预习检测疏通字词】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下列生字注音。

篁竹()清冽()卷石底()坻()屿()嵁()俶尔()佁然()翕忽()悄怆()幽邃()寂寥()明确:huánɡlièquánchíyǔkānchùyǐxīchuànɡsuìliáo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篁竹:②怡然:③俶尔:④居:⑤二小生:明确:①篁竹:竹林②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③俶尔:忽然④居:停留⑤二小生:两个年轻人第三板块【文学常识素养积累】·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古文。

文章通过描绘小石潭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诗意。

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感悟的情感体验还不够丰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3.朗读背诵: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记忆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要预习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之前学过哪些古文?它们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引入本课《小石潭记》。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课文描述,想象小石潭的美景。

同时,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小石潭记》集体备课教案

《小石潭记》集体备课教案

《小石潭记》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小石潭记》全文,感受柳宗元散文的艺术魅力。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领悟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感悟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背诵课文。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3.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柳宗元及其散文创作特点。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柳宗元散文,如《黔之驴》、《永州八记》等。

2.文本解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

(2)教师提问:文章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3.写作特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4.情感表达领悟(1)教师提问: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小石潭记》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分析写作特色、领悟情感表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小石潭记》的艺术魅力。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作业布置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柳宗元的其他散文作品,比较其创作特点。

2.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活动,观察自然景物,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4.鼓励学生参加文学创作比赛,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柳宗元散文选集。

3.环保教育相关资料。

4.文学创作比赛相关信息。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3.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

4.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八年级下语文《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八年级下语文《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小石潭记》全文。

2.感受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之美,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的写作特色。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小石潭记》,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文本中的写作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小石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3.课堂讲解(1)小石潭的位置和环境;(2)小石潭的水质和游鱼;(3)小石潭周围的景物和氛围;(4)作者的情感表达。

4.课堂讨论(1)作者为什么选择小石潭作为写作对象?(2)作者在小石潭中感受到了哪些美好事物?(3)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5.背诵课文学生集体背诵课文,教师进行指导。

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四、课后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并背诵《小石潭记》,对作者的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学生反馈学生反映本节课生动有趣,课堂讨论环节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3.教学改进(1)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思考和表达;(2)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背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小石潭记》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课堂导入利用图片展示小石潭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对小石潭的印象。

二、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三、课堂讲解1.小石潭的位置和环境讲解小石潭的位置和环境,引导学生感受小石潭的幽静之美。

2.小石潭的水质和游鱼讲解小石潭的水质和游鱼,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领会作者按照游踪移步换景的写法。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4.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2.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用名句“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介绍XXX及其代表作《小石潭记》。

二、熟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节奏。

三、整体感知:1.小石潭是课文描写的地方,作者围绕小石潭写了不同的内容,让学生概括各段的段意。

2.学生仔细默读全文,找出作者描写的小石潭的景物,如水、石、树、鱼、源、岸、环境。

3.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语,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例如“清”、“青”、“幽”。

四、细读课文,落实重点实词:找出描写“石”的句子,如“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

五、总结: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小石潭景物的特点,如“幽静清幽”。

小石潭景色清幽、凄美,但却被遗弃在荒野之中,无人赏识。

XXX为什么给它取名“小石潭”?学生可以自行思考或老师给予启示。

改写后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领会作者按照游踪移步换景的写法。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4.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2.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小石潭记》重难点讲解

《小石潭记》重难点讲解

《小石潭记》重难点讲解
1、重点精讲:
写景抒情,寓情于景。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文中先写所见景物,再以特写镜头描画游鱼和潭水,然后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形交融的佳作。

全文孤寂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势。

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亮,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2、写法精讲: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该如何明白得这看似矛盾的一乐一忧?
在那个地点,乐成了忧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然而,这种欢乐如何说是临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悲伤悲凉的心境又显露了出来。

3、难点精讲: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如何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如何样的心情?
文中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寂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域。

在这种境域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楚心情。

《小石潭记》教案和说课稿

《小石潭记》教案和说课稿

《小石潭记》教案和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特别是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掌握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让学生尝试进行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
引导学生珍惜生命,保持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特别是“冽”、“坻”、“屿”、“篁”、“彻”、“怆”等字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来提高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小石潭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

2. 初步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纠正自己的读音、断句等。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划出不懂的句子或段落。

4. 小组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5. 品读欣赏:选读课文中的美段佳句,进行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

第10课《小石潭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分作五段,层次清楚。

第一段寥寥数语便颇有情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

第二段暗写潭水清澈,明写游鱼活泼,鱼之乐,亦人之乐,情景交融,物我合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

然而不久,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生机盎然,趣味横生,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与此同时,作者的情感也由此前的“乐”,渐渐转化成“悲”,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久谪荒远的凄凉之情。

本文描写景物生动逼真,语言精炼优美。

作者观察细致,综合运用了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借景抒情、巧妙比喻等表现手法,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读来如在眼前。

文章句式灵活,以四字句为主,杂用三五七字句,造成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极有韵味。

结合单元说明,学习本课,除了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之外,难点有二:其一,本文写景历来为人称道,如何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小石潭的美景,则需要一边赏一边读,通过语言描绘、背景音乐,营造特定的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

其二,学生对于柳宗元的了解知之甚少,究其感情变化的深层原因,需要知人论世,结合柳宗元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对柳宗元的了解越深,越能体会柳宗元内心无处安放的悲凉。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疏通文意,理解并掌握文言知识。

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理解并掌握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教师板书题目,投影出示课题),从题目中,你能看出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呢?(“记")2.你能解释一下“记”这种文体吗?屏显:“记"即“游记”,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

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

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小石潭记》全文。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重点句子。

3.感受作者对小石潭景色的描绘,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柳宗元及其《小石潭记》的背景。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柳宗元及《小石潭记》的知识。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认读。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文背诵学生分组背诵课文,互相检查。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熟练书写生字词。

课下阅读《小石潭记》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但在分析景物描写方面还有待提高。

2.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较为牢固,但造句能力还需加强。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小石潭记》的主题班会,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开展户外实践活动,观察身边的景物,进行写作训练。

3.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生对景物描写技巧的运用能力。

4.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七、教学资源1.课文教材。

2.生字词卡片。

3.《小石潭记》全文。

4.互联网相关资料。

八、教学建议1.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2.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篇一:《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古实词。

3、通过阅读文章激发酷爱自然的情感,培育审美情趣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尝小石潭的特点2、细致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难点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2、品尝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课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 学生依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状况及文章写作背景(困居永州的十年永州,在唐时僻远荒芜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其在永州的十年,是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然而不幸的遭受,却使柳宗元的才思得到了剧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等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永州八记》,《段太尉逸事状》,《三戒》,《捕蛇者说》等篇章都作于此)(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山水游记,书胸中愤郁的散文由于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故称《永州八记》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古代称熨斗为钴鉧,钴鉧潭河床底面都是自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课堂学习】1、复习提问依据读文请简要讲解并描述课文内容。

(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四周景物。

其次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写作者巡游感受。

)2、导入我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呈现在我们面前。

今日,们就一同观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3、学习过程(精讲内容)(1)研讨下列问题①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缘由是什么?(嘹亮悦耳的水声,带来的内心的喜悦,憧憬是伐竹的动力)②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化领悟文意)③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视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水声、游鱼)④作者对本次巡游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深化文本,细读小石潭,研讨下列问题①作者发觉小石潭的经过怎样?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用了哪些精确的动词?请找出来(循声而至,砍竹成路,下见小谭;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②从“伐竹”这一细微环节中你感悟到了那些?(发觉了这里人迹罕至无路可走;发觉了作者喜悦之高、爱好之大,克服重重困难也要觅得小潭)③小石潭的全貌怎样?(潭底为整块石头,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四周突出水面的巨石,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态)④(发觉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4、练习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视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作者对本次巡游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请你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出课文是按找怎样的巡游依次来写的?5、反馈训练1.说明下列加框的字(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2)青树翠蔓(3)日光下彻(4)其岸势犬牙差互(5)以其境过清2.翻译下列句子(1)如鸣珮环,心乐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小石潭记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小石潭记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小石潭记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小石潭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文学知识。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教材《小石潭记》。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小石潭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小石潭是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类似的自然景观吗?你觉得自然景观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Step 2 学习课文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3 分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于小石潭的话题,例如:小石潭的生态环境、小石潭的保护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展示方式。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观点。

《小石潭记》教学简案

《小石潭记》教学简案

《小石潭记》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 学习本文生动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 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景物描写方法及作者的情感变化。

2. 难点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自然山水图片,引出课题。

2. 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 精读课文
梳理字词,讲解重点实词、虚词。

分析小石潭的景物特点(水、石、树、鱼等)。

探讨作者的情感变化(乐—忧)及原因。

4.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忆其他描写山水的文言文。

谈谈对自然山水的感受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6. 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短文。

五、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景:清、奇、动
情:乐—忧。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寄情山水、抒发哀愁的情感。

2.领悟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学习生字词,积累文言文词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柳宗元及其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柳宗元作品,如《江雪》等。

2.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划分段落,理解段落大意。

3.精讲课文(1)分析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2)分析第二段:写小石潭的来历和名字的由来。

(3)分析第三段:写小石潭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

(4)分析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感慨和离别的情感。

4.课堂讨论(1)讨论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和方法。

(2)讨论作者在小石潭的感受,如何抒发自己的哀愁。

5.拓展延伸(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石潭的景色。

(2)让学生谈谈自己观察景物的方法和感受。

(1)回顾课文内容,梳理作者情感变化。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家乡景物的短文,注意观察顺序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分析,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作者的情感。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石潭的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1)介绍柳宗元,让学生了解其文学成就和作品风格。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柳宗元作品,如《江雪》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指导学生划分段落,理解段落大意,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精讲课文(1)分析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引导学生理解小石潭的位置和周围环境,感受作者对小石潭的喜爱。

(2)分析第二段:写小石潭的来历和名字的由来。

2024年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

2024年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

2024年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小石潭记》。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1.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2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1.2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2.2深入解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1.2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导入新课《小石潭记》。

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学生勾画出生僻字词,查找注释,理解词义。

3.合作探讨3.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2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4.课堂讲解4.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2讲解课文结构,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5.课堂练习5.1让学生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

5.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6.拓展延伸6.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自然景观的感悟。

6.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柳宗元的作品。

四、作业设计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2.学生在合作探讨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

3.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提高了写作能力。

4.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自然景观有更深的感悟。

5.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生僻字词的理解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小石潭记语文课件教案

小石潭记语文课件教案

小石潭记语文课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课文。

(3)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课文。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对课文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景观描写,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作文。

3. 调查周围环境污染情况,提出环保建议,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3. 拓展活动:评估学生在环保调查和作文创作中的表现,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4. 综合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拓展活动的表现,给予综合评价。

六、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巩固已学的知识点。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小石潭记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石潭记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石潭记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小石潭记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准备】文章以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教师可以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辅之以多媒体手段,将配乐范读、录像画面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

【设计思路】《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虽是游记,却不能当作一般游记来读。

试想,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其心情又当如何?恐怕是苦中作乐者多。

本文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景色写得多么美,技巧多么高,也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情景交融,而在于人在景中,情在心中。

“闻水声”固然能使“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异步和反差。

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

因美景而生感伤,于高潮处戛然收束。

心情的猛然触动,使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而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否则,便无法解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复杂内涵。

当然,这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但却是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悲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时的悲凉、悲怆的情感。

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腻,充满诗情画意。

因为只有一课时,没有太多的时间,所以我主要抓住本文写景的特点进行设计,通过对《小石潭记》中美好景物的赏析,引导学生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具体安排如下: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和自己认为值得积累的重点字词;3、利用网络或书籍,搜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是啊,永州的山山水水,正是有了柳宗元,有了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才被人们所熟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记》,去领略柳宗元笔下的永州美景。

二、读文,感知1、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听读、评议、正音。

(多媒体显示)篁(huáng)竹珮(pâi)环为坻(chí)为嵁(kān)卷(quán)石底翠蔓(wàn)参差(cēn)(cī)佁(yǐ)然俶(chù)尔翕(xī)忽斗(dǒu)折寂寥(liáo)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听句子停顿。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三、赏文,探美1、学生自由读前三段,思考:小石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教师作定性评价并板书明确。

水(清)石(奇)鱼(欢)树蔓(青翠)2、找出你最心神向往的景物,展开想象,抓住景物特点,加以描绘,与组内同学交流,再润色,加工,然后全班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4、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学习文章精准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高山流水的旷远让我们深深陶醉其中,我们不得叹服大自然的神奇。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一起去探访一处曾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让我们一起见证一种远离俗世的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生齐读课题,明确本文文体。

记:古代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走近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第四篇《小石潭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 游记散文的宗师”。

3、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篁竹(huáng)卷石底(quán)为坻(chí)
为堪(kān)参差披拂(cēn cī)佁然(yǐ)
俶尔(chù)往来翕忽(xī)悄怆(qiǎo chuàng)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读,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后分男女生比赛读,最后齐读。

三、合作交流,研读赏析
1、师点拨明确:作者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景物特点:水清、石奇、树美、鱼乐、溪身蜿蜒、岸势参差,展现了小石潭的清幽美。

①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闻声绘形”“移步换景”的写法,在移动变化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看到了奇形怪状的石头,青翠葱郁的树,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

只用了四十个字,就下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生活灵活现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游鱼的活泼可爱。

②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明确:除了游鱼动静相宜一会“怡然不动”一会“俶尔远逝”生动活泼外。

就小溪本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③文中的“对比”与“烘托”
明确: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鱼的活泼。

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这状具有实感。

四、重难点创新教学:
(一)“景中看小”,这是教学中的第一处突破。

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说说哪些内容体现了石潭之小。

1、“下见小谭”直接点明这是一处小水潭。

2、“全石以为底”。

用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这种情况极为罕见,而且是浑然天成的。

根据这种客观情况可以推断石潭面积很小。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游鱼总共有一百多条,作者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而且谭中游鱼的静态、动态也能尽入眼底,由此可以断定石潭面积很小。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这句话的描写对象是一条小溪,这是石潭唯一的水源所在。

根据“斗折蛇行”的意思:“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我们可以断定小溪非常狭窄,流速很慢,流量很小,今儿推断出石潭面积很小。

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根据“寂寥无人”的意思是“非常寂静,没有人们往来,”我们可以推断,石潭在作者一行到来之前,没有游人,没有行人,甚至没有永州百姓到过。

一是因为石潭地处荒僻之地,二是因为石潭面积很小,再加上“四面竹树环合”,所以就不容易被人们发现。

这一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从“小”字入手,把石潭之景串联起来,一方面把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处,由表层的“看景”,到深层的悟景;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构思的精妙,形散神聚,似断实连。

(二)、“小中悟理”,这是教学中的第二处突破。

思考:作者的心情由快乐到忧伤的转变似乎过于突然,请同学们结合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它能否为作者情感变化起到铺垫作用?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在思考的同时,打上PPT,这篇文章的背景材料:
公元805年,柳宗元加入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为革新派主要成员之一,这次革新仅仅146天,即因遭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对而惨败。

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学生借助写作背景,可以对第三自然段做出比较有深意的分析:
“斗折蛇行”,表面是写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也暗指作者的政治命运,人生经历也像这小溪一样坎坷曲折。

“明灭可见”表面上之小溪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也暗指作者对未来的一种张望,有时明朗,有时灰
暗,隐隐约约,模模糊糊。

“其岸势犬牙差互”,表面写小溪的两岸像狗的牙齿那样交相错杂,也暗指官场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争斗,或者指社会关系的盘根错节。

“不可知其源”,一方面指作者不知道这种官场的明争暗斗何时才能结束,另一方面指作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自己的出头之日。

学生有了这样的通事悟理,再来理解第四自然段作者情感的变化也就比较顺畅自然了。

小溪和它两岸弯曲不平的自然环境,触动了作者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他试图压抑住的内心隐痛慢慢泛起,弥散开来。

小石潭地处荒凉、荒僻、荒寂的荒山野林当中,无人问津,虽为奇景,却被世人抛弃。

作者又想到自己,政治改革失败后被朝廷舍弃,被世人疏远,被命运捉弄,这种境遇和小石潭何等的相似。

潭就是我,我就是潭啊!作者面对“竹树环合”的小石潭,凄凉忧伤之情油然而生,不能自己。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想促使学生的思考与感悟从自然向人生过渡,从情感向哲思迈进。

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再试表层的浮动,儿时深向的挖掘。

(三)、“小中看大”这是对文本主题传统解读的一种改造和提升,这是我的第三处教学突破。

思考:很多人把文章的主题确定为“作者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自己怨愤悲凉的心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仅仅依据上面的理解与分析,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会赞同这种看法,在学生谈完自己的认识之后,我又用PPT出事柳宗元在永州著书立说的资料:
柳宗元在永州十年,面对逆境,不懈追求,深刻地思考哲学、政治、历史、人生等问题,写下了《封建论》《天对》《天说》等著作。

一“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文学开创了中国游记散文的先河。

中华书局出版的《柳宗元集》共收录其诗文678篇,其中约有500篇是他写于永州的。

他用激情与智慧铸造的一篇篇美文是对永州山水、永州人民的回报与感恩。

通过这则材料,大多数学生可以感觉到,柳宗元并没有因为自己政治多舛而郁郁寡欢,消极避世,他能够战胜自己时起时伏的负面情绪,借助游历永州的奇山异水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写出了诸多传世之作。

透过小小的石潭,学生看到了柳宗元大大的文学情怀!
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出文本主题常规解读的狭小圈子,体会柳宗元内心从纠结逐渐走向解脱的历程。

学生不再局限于作者灰暗的人生色调,儿时用柳宗元渐行渐亮的人生光彩来教育自己,激励自己。

五、课外拓展
1、请搜集有关古代文人被贬官后创作的诗文作品。

2、模仿本文手法,写一篇景物描写的短文。

(3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游踪特点(寻)发现小谭:树美石奇(观)谭中景物:水清鱼乐(望)小谭源流:蜿蜒参差(感)谭中气氛:凄寒幽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