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长江》教学设计2
《长江》教案
![《长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9cd97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5.png)
《长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掌握其基本地理知识。
2. 了解长江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中国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倡爱护长江,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内容1. 长江的地理位置和长度。
2. 长江的流经省份和重要城市。
3. 长江的主要支流。
4. 长江的经济价值和重要性。
5.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长江的了解和保护的意愿。
2. 知识讲解(15分钟)使用地图、图片和文字说明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流经省份和重要城市等基本信息。
3. 获取信息(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使用教材、课外资料、互联网等资源获取相关信息,了解长江的主要支流、经济价值和重要性以及流域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4. 学生交流(15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5. 概念解释(10分钟)解释关键概念和专有名词,如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确保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6. 教师讲解(15分钟)再次向学生总结和讲解长江的特点和重要性,强调长江对中国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长江的意识。
7. 学生实践(20分钟)让学生就自身或课程设计的相关主题,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或课外调研,例如设计小型模型、观察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或者就相关问题展开调查,调研长江的保护情况等。
8. 反馈与总结(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实践和调研的结果,进行展示,并进行思考和总结,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提出保护长江的建议。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通过小组交流和学生展示,了解他们对长江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3. 收集学生完成的实践活动或调研报告,评估其对长江保护意识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和景点,亲身感受长江的魅力和重要性。
最新《长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品)
![最新《长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3c0c615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4.png)
最新《长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品)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二年级语文课程。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长江的
起源、流经区域、支流以及丰富的文化遗产等方面。
本教案为精品
教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情境化教学法
本教案采用情境化教学法,将研究内容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探究式教学法
本教案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主动研究,探究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三、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本教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长江的地理分布、文化遗产和历史
沿革等方面的知识点,并融入了现代科技、城市发展等内容,让学
生获得更为广阔的知识面。
四、兴趣的引导性
本教案在知识的研究过程中,注重兴趣的引导,激发学生探究长江的热情,从而增强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五、手工制作环节
本教案设计了手工制作环节,本着学生自主创新、锻炼动手能力的原则,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体验长江风情。
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好评。
《长江》教学设计(2)
![《长江》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91bf65c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f.png)
《长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
2.品味本文感情浓郁的语言特色。
3.学习本文昂扬向上的风格,培养乐观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文中长江的形象,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播放《长江之歌》,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为学习本文奠定感情基调。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
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三、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齐读全文或指名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3.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读试划分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归纳: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描写长江很早就醒过来了。
第二部分(3-7)自然段,抒发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8)自然段,呼应开头,点明主旨。
四、互动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互动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明确: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
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互动2: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吗?明确:见课本互动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明确: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
市级优秀课程《长江》教学设计
![市级优秀课程《长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153d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d.png)
市级优秀课程《长江》教学设计1. 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长江》是一门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最长河流——长江的地理、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市级优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关于长江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1.2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全长及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掌握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了解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途径,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及分析能力;学会用地理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2. 教学内容2.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江的基本信息、地理特征及生态环境问题。
-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及分析能力,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2.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长江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全长及流域面积;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 教学难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方法。
2.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最长河流,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长江的基本信息。
3. 课堂讲解:讲解长江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全长及流域面积;分析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阐述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成因及治理方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议。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江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3. 教学评价-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及不足。
《长江》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教案)
![《长江》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1beecce009581b6bd9eb86.png)
《长江》教学设计一.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二.《长江》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内容。
它是接中国地形,气候之后更直观动态地综合反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内容,同时也与下章水资源和区域地理中的南方地区及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特征密切相关。
三.教材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包括“第一大河”、“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四、教学目标: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1)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源头、入海、长度、所经省区和地形区等概况,学会研究一条河流的基本方法。
2、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对照使用,分析长江在水能和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开发利用现状。
掌握使用多种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3、通过描绘长江干支流简图,培养学生学地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综合运用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长江干流纵剖面图等多种地理图表分析地理问题。
2、描绘长江干支流简图,将以往的读图发展成为读图、绘图、填图,形成多元化的地理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地图教学。
3、通过多媒体互动策略让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愉快,并且影响深刻。
4、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奔腾不息的长江的各方面的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长江风光的欣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而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五.学情分析1.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学生在前面已学过有关地图、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
在本章第一节中国的河流中,他们已初步掌握河流的分布和分类、水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节课是对前一节课知识的延续。
《长江》教案
![《长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ff75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9.png)
《长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长江》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学生能够掌握诗歌中的一些基本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长江》的创作背景及其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2)通过学习《长江》,使学生学会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通过学习《长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长江》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掌握诗歌中的一些基本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如何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和韵律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长江》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诗歌(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长江》,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师讲解:针对诗歌中的难懂之处,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等方面的问题。
3. 分析诗歌(1)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长江》与其他同类诗歌,分析其异同点。
(2)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总结《长江》中的一些基本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
(3)意象解析: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长江滚滚东流去”等。
《长江》教学教案
![《长江》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52dbb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9.png)
《长江》教学教案《《长江》教学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长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长江的概况(源头、注入的海洋、长度,主要支流、湖泊、城市,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及主要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划分及主要特征);知道长江是我国的“水能宝库”及水能的开发;知道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的原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绘画示意图、读水系图和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学会分析气候、地形等因素对河流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山河壮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长江的概况;他长江水能的分布。
2、难点;长江的水能分布及开发。
三、教具:教科书、地图册、教案。
四、教法:教学中将出现大量的地名,如支流名称、城市名称、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等,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但只要掌握一些方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本堂课的教法是通过绘画长江水系示意图,读长江水系图,读中国政区图,读中国地形图,读长干流纵剖面图等,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使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听《长江歌》导入这首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长江。
讲授新课:(一)、长江概况学生阅读教材教师画长江水系示意图1、我国第一长河,全长6300多千米,世界上居第三位,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逊河。
发源地: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峰注入的海洋:东海2、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占全国的1/3。
长江支流众多:沱沱河、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
湖泊: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位于我国南部湿润区,受季风的影响,区域内降水丰富,所以长江流域支流众多,湖泊密集,干支流水量很大。
3、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里。
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长江》优秀教学设计
![《长江》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3982e3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8.png)
《长江》优秀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长江》的优秀教学设计。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长江的重要性和美丽之处。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2. 掌握长、文化和环境;3. 感受长江的壮丽景色并激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4.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包括以下内容:1. 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沿线省份;2. 长和文化意义;3.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及其面临的问题;4.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长江的壮丽景色;5. 学生小组讨论长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本节课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沿线省份,并展示相关地图;2. 介绍长和文化意义,并使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加以说明;3. 分组讨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及其面临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4. 展示长江的壮丽景色的图片和视频,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感;5. 小组讨论长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就个人行动如何参与到环保中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对长江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意义的理解;2. 学生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及环境问题的认识;3. 学生对长江景色的观察和描述能力;4. 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思考和个人行动方案的提出。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长江的重要性和美丽之处,并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这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参与精神。
以上为《长江》优秀教学设计的大致内容和步骤,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长江》教学设计
![《长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73fd9f51e79b896802260e.png)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第五课——长江邹城市北宿煤矿学校李庆哲【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长江的源流概况、在全国的地位和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2、看图说出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地形区,记住主要支流。
3、读图说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4、理解长江黄金水道的含义。
5、利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对长江的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治理长江的措施。
【教学重点】长江概况和开发治理【教学难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思考、图导图练、边讲边练【教学过程】【引入】配画面播放《长江之歌》。
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华夏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
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
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
【授课】我国有许多河流,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投影】“我国主要河流比较”表【问题】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结论】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中国第一大河。
【活动】回忆思考(合作交流:互相提高,共同进步)回忆说出位居世界前四位的长河及所在的大洲。
【投影】我国第一大河【投影】“长江流域水系图”【问题】长江发源于哪条山脉?注入哪个海洋?【活动1】回答并在黑板“长江流域”空白图上,填注长江的发源地——唐古拉山脉和注入海洋——东海。
【讲解】长江的发源地是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海拔6621米,这里白雪皑皑,冰川广布,雪山和冰川的滴滴融水,构成了华夏第一条大河的发源地,所以说:“你从雪山走来”;长江最终汇入了我国东部的四大临海之一——东海,所以说:“你向东海奔去”,可见,歌词的写作都是以科学为依据的。
(出示动画演示投影,加深印象)【读图】“长江水系图”。
【活动2】在“长江水系图”中,填注宜昌和湖口,并说出它们所在的省份。
《长江》教案
![《长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d3d11c0b4c2e3f572763f3.png)
第二课时长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查图让学生了解,概括,包括流程、流量、流域面积等,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②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各方面在我国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③通过对长江的水文特征分析,认识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危害,并提出活理措施。
2、方法与能力目标:①强化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②培养学生根据了解的知识分析问题,以及根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通过对长江为世界著名的大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②通过学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长江、保护长江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1、长江的概述(流程、流量、流域).2、长江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3、长江的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活理措施。
【教学难点】1、长江的开发利用。
2、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
【教学方法】1、通过读图,学生自己找出长江的概况。
2、学生结合自己所见所闻,归纳长江的开发利用。
3、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分小组讨论分析长江的洪涝灾害成因以及具体的治理措施,教师加以整理纠正。
【教学过程】结论:由于长江在长度,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均为中国第一(板书)所以是我国第一大河流。
黄河呢?能不能叫做中国第二大河流?不能。
因为它的年径流量比较小排名中国第四位,黄河只能说是我国的第二大长河。
引导学生观察上中下游的地势地形特点:A、上游:从源头---宜昌(板书),跨了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河流落差大(达5000米),多急流峡谷,如虎跳峡,三峡等.B、中游:宜昌---湖口(板书):多支流,多湖泊、水量大。
荆江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C、下游:湖口---入海口(板书):江阔水深,水流缓慢,利于航运。
过渡: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对流域内的人们会带来哪些好处?通过学生的讨论过渡到下一个内容的学习。
教师总结,长江是我被誉为我国的母亲河,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长江》教案2篇
![《长江》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e619740b4e767f5bcfce08.png)
《长江》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Yangtze River《长江》教案2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长江》教案2、篇章2:《长江》教案篇章1:《长江》教案知识结构: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
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
“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
“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
“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展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
在介绍长江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长江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长江》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长江》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5d3ecbaeaad1f346933fb6.png)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长江》教案教学
设计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长江》教案教学设计
9长江
1 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印象。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杨基诗《长江万里图》、李之仪词《卜算子》。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之仪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李之仪的《卜算子》?
2、学唱《长江之歌》。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2巴山蜀水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上游诗。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了解长江上游是巴蜀之地。
欣赏赞美三峡的诗《渡荆门望楚》(唐陈子昂)、《上三峡》(唐李白)。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欣赏陈毅诗句。
三、活动广角。
1、对照地图查找三峡景区。
2、了解流来观的图片及对联。
3、整理描写三峡的古诗文。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长江》的教学设计
![《长江》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e6a70f16fc700abb68fcef.png)
小W形
立即拿出地形图并跟着老师画长江
认真听老师讲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马上集中精神记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
略
岷江
嘉陵江
汉江和乌江
湘江和赣江
讨论并认真画出长江的支流
认真的对照判断正确是否画对长江的支流
(能说出一两个)
思考
上游段
水能资源
长江中下游平原
平坦
水流缓慢,弯曲
明白了
结合歌曲和中国地形图讲解长江的发源地、注入地和长度,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掌握长江的概况
通过问答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画长江,能够集中学生的精神,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记住长江的支流和湖泊
快速记忆,调动学生的气氛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巧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快速记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
在中国地形图上落实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使学生明确长江支流的位置
让学生亲自找地形,活跃气氛
(展示PPT)
请看PPT,PPT所展示的就是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给大家10秒钟的时间记一下,看有哪位同学可以又快又准地记住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
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一下。
这么多的主要支流和湖泊,让大家一下子说出来,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大家能够快速地记住它们,老师给出一个巧记的方法:雅砻江和大渡河的山民骑着嘉陵摩托到汉乌镇买香柑。那么,这个巧记里蕴含了长江哪些主要支流呢?请大家跟着老师的脚步,一起来探讨一下。
对。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水能资源丰富。
接着看一下中下游段。主要流经的是哪个地形区?
平原有什么特点?
平坦的地区河流有什么特点?
很好。大家回答得都很不错。用一句话表示就是水深江阔、终年可通过大型的船舶,是著名的“黄金水道”。大家都明白了吗?
《长江》教学设计
![《长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46599ec850ad02df8041be.png)
《长江》教学设计一、教材、学生分析本课教材主要安排了“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开发与治理”三部分内容。
通过对长江基本情况的介绍和长江开发利用状况及其综合治理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和认识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各河段主要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我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但还需进一步提高。
长江是我国著名的大河,但学生都没有见过,只是通过书本、电视了解一些,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合作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
2、运用地图说出长江的源流概况及上、中、下游的主要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长江的航运价值、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4、通过对长江“利”与“弊”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使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各河段的主要特征及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2、难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四、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投影,图文结合,配以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长江之歌》并展示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雄伟壮观的景观,调动学生的激情,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板书:第5课长江一、我国第一大河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呢?这要通过比较才能知道。
首先,我们看课本40页表2.1中第一列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珠江、海河、淮河,请同学们在地图册第13、14页“中国地形”中一一找出。
小学语文《长江》教案
![小学语文《长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ee67e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8.png)
小学语文《长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长江》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起源、地理特点和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研究《长江》的地理特点和水文特征。
2.研究和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三、教学准备1.课文《长江》的课件或复印件。
2.地图或河流模型,以便展示长江的流程和流域。
3.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长江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导读课文1.与学生一起浏览课文《长江》,引导学生浏览标题和段落开头,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首次阅读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可以标记不懂的单词和短语,并在之后进行解释和讨论。
第二课时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2.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包括段落的划分和内容组织方式。
反复阅读和讨论1.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问题和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模仿写作1.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以描写长江为题,写一篇短文。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
作文分享1.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分享。
2.部分学生可以在班级上分享自己的作文。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深入了解长江的地理和生态特点,可以组织相关的实地考察活动。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倡节约用水的意识。
六、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学生的表现。
2.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3.学生对长江的了解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长江》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江》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eb4d3c8482fb4daa48d4bdc.png)
《长江》教学设计及反思《长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目的要求展示思考问题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阅读课文P74页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2、你能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中国地形图中分别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吗?看地图册“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地形区;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各组代表发言(突出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总结、扩展深化长江的水量为什么这么大?(地处亚热带,雨期长,降水多。
地理教学设计——《长江》
![地理教学设计——《长江》](https://img.taocdn.com/s3/m/1730792d58fb770bf78a558d.png)
△展示长江流域 图 : 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 区的
全称 、 简称f 、 青海 西藏 、 云南 、 四川 、 重庆 、 湖北 、 湖南 、 江
西、 安徽 、 江苏 、 上海) 1 。 ( 个) 1 △展示 长江流域 图 : 江干流流经 的地形 区f 长 青藏
高原 、 横断山脉 、 云贵高原 、 四川盆地 、 长江 中下游平原1 ( 4) 5 - 。
方面。
2 . 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 国生产 、 生活 中的巨大贡献 , 增强爱国之情 。
△展示长江的“ 、 、 。 长 大 广”
长度 :30k , 国最 长 , 6 0 m 我 世界 第 三 , 仅次 于尼 罗
河 、 马逊河。 亚
3使 学 生 了解 长 江 洪 灾 成 因及 其 治 理 , 学 生 . 使
用状况及其整治的分析 , 使学生 了解 和认识长 江在我 国 水系中的地位 、 长江的特征及其功与过。通过对长江 的
☆[ 引导 ] : 同学们 仔细阅读课文6 、4 师 请 3 6 页内容 ,
并思考这个问题 :
利与弊的分析 , 树立学生辩证 的观点 , 增强学 生的忧患
意识 , 练学 生学习 的方法 , 而提高学生分析地 理事 训 从 物的能力。
△展示长 江流域 图 : 江的发 源地 、 长 源头及注入 的
海洋。
【 教学方法 】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投影 , 图文结合 , 配以
教师的启发诱导 , 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问“ 合作学习” 的优势 , 通过开展小 组讨论来解决问题 , 体现了“ 学为主 , 教为辅 ” 的教学思路。
【 学法指导 】
(完整版)《长江》优秀教学设计
![(完整版)《长江》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25a85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d.png)
完整版)《长江》优秀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一份优秀的《长江》教学设计,该设计适用于小学中级阶段的知识传授。
通过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旨在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流域面积;掌握长江的起源、流向和主要支流;了解长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意识到长江对中国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1.地理位置与流经省份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并介绍长江流经的主要省份。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不同省份的特色和文化。
2.流域面积与流向通过简单的图表和文字说明,让学生了解长江的流域面积,并引导他们理解长江的流向。
学生可以绘制简单的流域图,加深对流向的理解。
3.起源与主要支流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起源,并介绍长江的主要支流。
可以通过PPT或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起源和支流的相关信息。
4.自然景观与人文景点通过图片和简短的描述,给学生展示长江流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
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考察,加深对景点的理解和感知。
5.长江的重要性与保护通过讲解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长江在中国经济、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长江的保护问题。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图片展示和地图展示:视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位置、景点等信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PPT或视频展示:用多媒体形式给学生直观的信息呈现;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让学生亲自感受长江的魅力和重要性;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学习和思考长江的重要性和保护问题。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设计的实施,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地图、图片和流域图:用于展示地理位置、景点等信息;PPT或视频:用于展示长江的起源、支流和景观等信息;案例分析:用于让学生思考长江的保护问题。
《长江》教学设计
![《长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89030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9.png)
《长江》教学设计第一篇:《长江》教学设计《长江》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本文是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也是本册的第一个主读课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重点语句分析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是学习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诗,把长江拟人化处理;先从描写长江“醒来”入手,然后从多方面猜想式的描写长江“醒来”后欢愉的原因,从而达到脉络清晰、层次清楚的借歌颂长江来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目的。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借歌颂长江来表达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主题。
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本文的文体知识可以不讲解,课堂上着重学习此文的内容,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本文的修辞方法以及表现手法等。
【思路设计】本文的题目是《长江》,长江客观的说就是一条大河,怎样将长江这一大河的内在美和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在意义,向读者传达出来。
是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
理解了这一重点,进而给学生一个启发:原来可以从这样的角度、从这些方面看长江,可以表达这么深刻的主题啊!从而给学生以后练习写作打开一个新的思路。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
2、体会本文通过长江的形象,表达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通过重点语句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播放《长江之歌》,说说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歌颂了长江,表达了赞颂祖国的感情。
同学们,你热爱祖国吗?热爱。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爱国,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算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大事,爱护环境,认真学习,乐于助人等等。
作为中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是: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大胆举手,踊跃发言等。
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
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教学设计双涧中学李少志一、教材、学生分析本课教材主要安排了“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开发与治理”三部分内容。
通过对长江基本情况的介绍和长江开发利用状况及其综合治理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和认识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各河段主要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我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但还需进一步提高。
长江是我国著名的大河,但学生都没有见过,只是通过书本、电视了解一些,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合作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
2、运用地图说出长江的源流概况及上、中、下游的主要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长江的航运价值、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4、通过对长江“利”与“弊”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使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各河段的主要特征及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2、难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四、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投影,图文结合,配以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长江之歌》并展示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雄伟壮观的景观,调动学生的激情,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板书:第5课长江一、我国第一大河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呢?这要通过比较才能知道。
首先,我们看课本40页表2.1中第一列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珠江、海河、淮河,请同学们在地图册第13、14页“中国地形”中一一找出。
(提示:松花江、辽河在东北,珠江在岭南,海河在北京附近)多媒体展示:表2.1 我国主要河流比较让学生对照课本表2.1讨论分析。
引导学生明确:长江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9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9513亿立方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因此是我国第一大河。
补充:从世界范围看,长江的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和非洲的刚果河,是世界第三大河。
板书:1、长江的源流概况。
多媒体展示小结:长江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让学生读图2.16“长江流域”小组合作完成课本41页读图1、2题。
1.指出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和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湖口的位置。
2.《长江之歌》里有句歌词:“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认为其中的“高山”是指什么?“大海”是指哪个海?多媒体展示:图2.16 “长江流域”找学生到屏幕前指出长江的发源地(唐古拉山)、入海口(在上海)和宜昌(在湖北省)、湖口(在江西省)的位置并指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找学生回答并明确:“高山”是指唐古拉山,“大海”是指东海。
(如有学生认为“大海”是黄海,就强调从长江入海口一直到台湾海峡都属于东海。
)多媒体展示小结: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自西向东注入东海,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到入海口为下游。
过渡:千里长江,蜿蜒流长,其干流都经过哪些地区呢?多媒体展示:1、请同学们在课本第8页图1.5“中国行政区划”或地图册第3、4页“中国行政区划”中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2、在课本第27页图2.4“中国主要地形区”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要求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多媒体展示:中国政区图动画,将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区版面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中国主要地形区动画,将长江干流流经的四大地形区版面也用不同颜色显示。
过渡:由于长江各河段流经的地形区不同,因此各河段的河流特征也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板书:2、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
多媒体展示:图2.16“长江流域”及相关景观图1、让学生结合课本第25页图2.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42页图2.18“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分析长江上、中、下游流经的地势阶梯,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的落差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长江上游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和第二阶梯,高差达5000多米,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落差较小,水流减慢。
2、让学生再结合地图册第13、14页“中国地形”,分析长江不同河段流经的地形情况,找出长江流经的著名峡谷、主要支流。
引导学生明确:长江上游主要流经高原山区,河水多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急流峡谷众多,其中以虎跳峡(40页左下角插图)和三峡(巫峡、西陵峡和瞿塘峡)最为著名,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等;中下游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有众多支流和湖泊汇入,水量很大。
主要支流有汉江(长江最大的支流)、沅江、湘江、赣江等,主要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还有我们安徽的巢湖等。
长江中游由于在三峡急流的惯性作用下左右摇摆,在平原地区形成了曲流,特别是从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读40页右下角插图和43页图2.19感受一下)。
下游江阔水深,水流缓慢,利于航运。
多媒体展示小结: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
中游:多支流,多湖泊,水量大,多曲流。
下游:江阔水深,水流缓慢,利于航运。
过渡:长江上游水能丰富,而中下游航运能力强,被称为我国的“黄金水道”。
板书:二、黄金水道多媒体展示:图2.17“长江航道”让学生读图2.17“长江航道”合作完成读图要求。
1.找出长江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
2.观察长江干流宜宾至上海河段通航能力的变化。
3.长江干流航道和支流航道的延伸方向有什么不同?这对航运有什么好处?找学生回答后指图明确。
多媒体展示:图2.17两幅景观图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中下游位于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高于0℃,不会结冰,无封冻期,可常年通航,航运条件优越。
长江流域因经济发达客运量和货运量都比较大。
多媒体展示小结: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水运网庞大,而且能够实行江海联运。
长江流域面积广大,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有很大的客运和货运市场。
长江航运价值巨大,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过渡:长江航道虽是“黄金水道”,但滚滚长江也阻隔了我国南北陆上交通,因此人们在长江上建设了多座桥梁。
多媒体展示:长江上的几座大桥阅读:“长江上的桥梁”找一位学生朗读,引导分析:长江上的大桥虽沟通了南北陆路交通,但同时也影响了一些大型轮船的通行。
因此,我们看待事物要考虑到它的“利”于“弊”。
过渡:我们刚才讲了长江的航运,那么长江的航运是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吗?当然是的。
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板书:三、开发与治理1、开发利用提问:长江哪些河段航运不发达,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这些河段呢?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教师总结。
让学生在40页图2.16“长江流域”中找出长江著名的水电站。
提问: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是否已经充分利用?水能开发中存在什么困难?应该继续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吗?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学生举手回答活动:让学生读43页上面4幅插图,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根据图片提示,说说人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长江?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小结:开发利用:发展航运、开发水能、引水灌溉、淡水养殖等。
引导学生补充:还有跨流域调水、发展旅游等。
过渡:长江虽具有航运、灌溉和水能之利,但由于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植被破坏等原因,也常常发生洪涝灾害。
多媒体展示:长江流域发生的几次洪涝灾害。
引导学生读图2.19和插图讨论、分析。
教师明确:为了防洪减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对长江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主要措施有培育防护林、修建蓄洪区、裁弯取直、加固大堤等。
板书:2、综合治理多媒体展示小结:综合治理:培育防护林、修建蓄洪区、裁弯取直、加固大堤等。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为什么要对长江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过渡:著名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不仅是对长江的开发利用,也是对长江的综合治理。
板书: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讲述: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它以防洪为首要目标,兼有发电、航运、灌溉等多种功能。
阅读:”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找一位学生朗读。
多媒体展示:三峡工程景观图。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长江的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主要特征、长江的航运价值、开发利用及综合治理措施。
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认识河流的主要方法,知道合理开发利用长江以及综合治理的重要性,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板书设计】第5课长江一、我国第一大河1、长江的源流概况2、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二、黄金水道三、开发与治理1、开发利用2、综合治理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