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3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构建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

1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以安全保障措施为视角,从智慧城市安全战略保障、智慧城市安全技术保障、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保障、智慧城市安全建设运营保障和智慧城市安全基础支撑五个方面给出了智慧城市安全要素,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a)智慧城市安全战略保障智慧城市安全战略保障要素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标准规范。
通过智慧城市安全战略保障可以指导和约束智慧城市的安全管理、技术与建设运营活动。
b)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保障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保障是实现智慧城市协调管理、协同运作、信息融合和开放共享的关键。
本标准参考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结合智慧城市特征,梳理出智慧城市安全管理要素,包括决策规划、组织管理、协调监督、评价改进。
c)智慧城市安全技术保障智慧城市安全技术保障以建立城市纵深防御体系为目标,从物联感知层、网络通信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及服务融合层以及智慧应用层五个层次采用多种安全防御手段实现对系统的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以应对智慧城市安全技术风险。
智慧城市安全技术保障的功能要素包括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
——物联感知层安全涉及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例如,天气、水、电、气、交通、建筑等重要控制系统中感知设备和执行设备的安全。
∙感知设备安全是保证智慧城市应用于实现基础设施、环境、设备和人员的识别和信息采集与监控的设备,保证信息采集安全,实时为上层提供准确感知数据。
∙执行设备安全是保证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设备和人员等要素管理和控制过程的执行设备按照既定的指令提供正常的功能。
——网络通信层安全包含了互联网、电信网、卫星通信网络以及多网融合的网络设施和通信传输的安全,还包含了智慧城市用户网络接入安全。
——计算与存储层安全包括计算资源安全、软件资源安全以及存储安全。
∙计算资源安全是指可提供数据计算能力物理的计算机、服务器设备和虚拟化安全。
∙软件资源安全是指可为上层数据和应用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和资源管理软件等的安全。
智慧城市ppt课件

利用Wi-Fi、蓝牙等技术,实现设备间 无线通信,方便智慧城市各项服务的 开展。
光纤网络
构建城市光网,实现高速宽带接入, 满足智慧城市大数据传输和处理需求 。
物联网技术应用
01
02
03
传感器技术
通过部署各类传感器,实 时监测城市环境、设施状 态等信息,为智慧城市提 供数据支持。
RFID技术
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城 市各项资产进行标识和管 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多模式交通衔接
实现公共交通与共享单车、出租 车等交通方式的顺畅衔接,提供
便捷的换乘服务。
无人驾驶汽车及共享出行模式创新
无人驾驶技术研发
01
加大投入,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道路交通的
安全性和效率。
共享出行模式创新
02
鼓励企业开展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共享出行服务,满足市民
多样化出行需求。
政策法规支持
实现局部范围内的能源自给自足和优化配置,提高能源供应可靠 性。
节能减排政策与技术措施
节能减排政策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节能减 排措施,促进绿色发展。
节能技术
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优化工艺流程等,降低能源 消耗和排放。
减排技术
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废气废水治理技术等,减少 污染物排放。
环境监测与治理手段
03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无人驾驶汽车和共享出行模式的
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04 智慧能源管理与 环境保护
智能电网及分布式能源应用
智能电网技术
实现电网的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安全 性。
分布式能源应用
利用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等,构建分布式能源系统,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
智慧城市ppt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智能化手段优化能源消耗和排放管理。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数万亿美元。
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创新,智慧城市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大数据技术
01
数据收集
通过数据感知设备,实时收集城市运行数据,如交通流量、空气质量、人口分布等。
02
数据处理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将城市基础设施资源进行虚拟化,实现弹性伸缩和高效利用。
基础设施云化
通过云计算平台提供各类应用服务,满足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完善基础设施
城市生态环保建设
城市规划问题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应构建综合性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包括医疗、教育、交通、政务等。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
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某些地区或领域。
智慧城市
xx年xx月xx日
目录
contents
智慧城市概述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持智慧城市的经济效益智慧城市的挑战和对策智慧城市的未来展望
01
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是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来改善城市的交通、能源、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
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1.概述1.1 目的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方案,以确保智慧城市的安全性、可用性和韧性。
本框架将包括各个环节的安全需求和对应的安全解决方案,为各相关方提供指导并促进城市的安全发展。
1.2 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智慧城市面临着许多安全威胁和挑战,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和基础设施漏洞等。
因此,建立一个强大的智慧城市安全体系对于保障城市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2.安全要求2.1 数据安全要求智慧城市中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存储。
为保护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具体要求包括:- 数据的机密性:确保数据只能被授权的个人或组织访问。
- 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损坏。
- 数据的可用性:保证数据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访问和使用。
2.2 系统安全要求智慧城市的系统包括各种信息系统、通信网络和物联网设备。
为确保这些系统的安全,需满足以下要求:-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限制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使用系统。
- 安全审计和监控:对系统和网络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
- 应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应对突发的安全事件。
2.3 基础设施安全要求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涉及供电、供水、交通等多个领域。
为保障这些基础设施的安全,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设备的物理安全:防止设备被非法拆卸、破坏或盗窃。
- 供电和网络的可靠性:确保供电和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 物理灾害的防范:采取措施防范地震、火灾、洪水等物理灾害对基础设施的影响。
3.安全解决方案3.1 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数据加密技术:采用强大的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
- 访问控制策略: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限制对数据的访问权限。
- 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并建立恢复机制,确保数据不会因为灾难事件而丢失。
智慧城市-课件讲义

智慧城市是一个新的概念和理念,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
这里,不妨以提出“智慧地球”的IBM公司的定义来分析。
在此基础上,IBM认为的智慧城市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感知、分析、整合,并智能地响应在其管辖范围内市民关于环境、安全、城市服务、民生及当地产业的活动和需求,从而创造一个更好的城市来生活、工作、休息及娱乐;(2008年11月智慧地球)◆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协同运作;◆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作支持。
总结一下,智慧城市的核心内容是:环绕着如何建立一个由新工具、新技术支持的覆盖政府、市民和商业组织的新城市生态系智慧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并对城市管理和服务、工商业活动、居民生活等各层次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2.国内的智慧城市的动态上海市把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分三个阶段:当今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城市网络和城市联盟。
针对这个网络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物联网可以帮助政府、企业、个人更好地做出决策。
而物联网信息的城市,物联网是传感网、通信网和应用系统相结合的产物,连接“物与物、人与物”的通信网凭借其可移动性、信号无处不在等功能,使得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只要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就能高速上网,每个人都将5.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智慧城市由云计算中心、传输网络和感应识别末梢组成,昭示着智慧城市背后的核心技术包括智能识别、移动计算、云计算和信息融合。
(络的相互结合,为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广泛、便捷的展示和应用。
移动计算是随着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库、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技术。
它使计算机或其他信息智能终端设备在无线环境下实现数据传输及资源共享。
它的作用是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提供给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客户。
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2024版《智慧城市》课件

《智慧城市》课件•智慧城市概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政务与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智慧交通与物流体系完善•智慧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智慧产业与创新创业环境营造•总结:未来智慧城市发展挑战与机遇目录CONTENTS01智慧城市概述智慧城市定义与发展历程智慧城市定义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发展历程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逐渐从概念走向实践,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智慧城市核心特点及优势特点智慧城市具有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智能融合、持续创新等特点,能够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优势智慧城市可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
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发展现状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同时,智慧城市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趋势未来,智慧城市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推动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和发展路径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
02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与推广物联网技术概述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和应用领域。
智慧城市中的物联网应用详细阐述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如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家居等。
物联网技术推广策略分析物联网技术的推广难点和关键点,提出针对性的推广策略和建议。
03云计算服务模式创新探讨云计算服务模式在智慧城市中的创新应用,如政务云、教育云、医疗云等。
01云计算平台概述介绍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和服务模式。
02智慧城市云计算平台建设详细阐述智慧城市云计算平台的搭建过程、技术选型和运营管理。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建设方案ppt课件

建设运营招投标短期资金投入不足一定期限内由城市运营商投资建设和运营,收回投资到期移交政府
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务专网或涉密领域政府具有充裕的建设资金,较强的建设、运营管理能力
国家大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的方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具体落实,将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战略制高点。根据IDC研究,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108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150亿美元,13-15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
云计算平台: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各委办局、企业可动态按需申请云计算中心的资源能够实时调节资源配置硬件资源采用虚拟化后,相比传统方式可减少65%的设备投资,极大节约数据资源中心的能源和成本有利于智慧城市应用的快速低成本开发和部署。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释放生产力,创造力聚焦业务,有利于创新快速重新部署灵活度可被监控与量测的服务
智慧城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平台:政府与企业的运作信息、物联网世界中的传感器信息,互联网世界中的人与人交互信息、位置信息等,将产生海量数据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采用Hadoop集群技术通过一个高度可扩展的分布式批量处理系统,对大型数据集进行扫描,以产生其结果,实现海量数据的运用支持城市中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盘活数据资产,使其为城市治理、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服务深入开拓挖掘企业和城市的竞争优势
《智慧城市》课件

智能化、信息化、高效化、绿色 化、人性化。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 发展,开始出现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实 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 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建设 进入成熟阶段,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 重要趋势。
21世纪初,各国政府和企业开始加大 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推动智慧城市 的快速发展。
智能公交系统
实时显示公交车到站时间 ,提供多路线查询,提高 公共交通效率。
智慧安防
视频监控
利用高清摄像头和智能分 析技术,实现实时监控和 异常检测。
智能门禁系统
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 等技术,确保小区、楼宇 的安全。
智能消防系统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 测火警信息,提高火灾扑 救效率。
智慧环保
空气质量监测
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去中心 化、可追溯和安全的数据管理方式。
区块链技术将促进智慧金融领域的发 展,支持智能合约、数字货币等应用 ,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风险。
区块链技术将应用于智慧政务领域, 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和透明管理,提 高政府效率和公信力。
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中的发展前景
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满足市民 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提升 生活品质。
公共服务智能化有助于缩小城 乡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 均等化。
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智慧城市的建设带动了新一代信 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如物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等。
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 产业附加值和创新力,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
智慧城市成为新动能,吸引创新 企业和人才聚集,提升城市竞争
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ppt课件

大数据技术应用
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完善技术支持体系,包括技术咨询、 技术培训、技术维护等服务,确保智 慧城市各项应用的稳定运行和持续优 化。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 和分析,为城市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
2024/1/26
12
03
公共服务领域创新应用
2024/1/26
13
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及实践案例分享
27
个人隐私保护在智慧城市中实践探讨
2024/1/26
完善个人隐私保护法规
建立健全的个人隐私保护法规体系,明确个人隐私的保护 范围、责任主体等。
加强个人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积极研发和应用个人隐私保护技术,如数据加密、匿名化 处理等,确保个人隐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得到充分保障。
提升公众隐私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升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的认识和意 识,引导公众正确使用和保护个人隐私。
22
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治理方案研究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
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节水技术和设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加强水资源保护
划定水资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确保水资源安全。
2024/1/26
推进水环境治理
加大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 处理率。
23
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推广
28
2024/1/26
THANKS
感谢观看
29
20
05
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举措
2024/1/26
21
大气污染防治策略部署
2024/1/26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超标排放企业 依法进行处罚。
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 ppt课件

吉林 新疆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宁夏 青海 陕西 西藏 四川 山西 河南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上海 辽宁
南京等
•由政府指导、电 信运营商建设
无线上海
湖北
•以世博会为契机, 在2010年前建设覆 盖上海的无线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山东、四川、天 津、青岛、武汉、南京、杭州、扬州、厦门 等已经明确了无线城市计划,正在建设当中。 从地域分布来看,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 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目前住建部共公布193个试点城市。
用户申报 信息维护 内容管理 政务门户 综合办公 公文审批 移动办公 政务办公 呼叫受理 政务咨询 统计分析 政务一号通 电子邮件 即时通讯 … 功能扩展
平安城市 数字城管 应急指挥 电子政务 其他应用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 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 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 互联网和无线网络上实现政府 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 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 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 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 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应急联动
居住 安全 自然灾害事件防控指挥 市政突发事件防控指挥
社区警务平台 其它联动机构
城市管理
交通 安全
交通安全防控指挥
应急联动中心
云平台 感知与网络
移动应急指挥
卫生 安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指挥
其它联动机构
社会 安全
其它联动机构
生产 安全 安全生产防控指挥
反恐与刑事案件防控指挥
消防安全防控指挥
电子政务
缺乏统一的城市信息化标准体系 不同部门组织制订的信息化标准之间不协调
缺乏合适的运行管理模式
缺乏科学、实用的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 缺乏适合不同类型城市使用的建设与运行模式
智慧城市PPT(完美版)

7
先进通信技术
5G/6G网络技术
提供高速、低延时的数据传输,支持智慧城市各项应 用。
光纤网络覆盖
构建城市光网,满足大容量数据传输和多媒体业务需 求。
无线通信技术
利用Wi-Fi、蓝牙等技术,实现设备间短距离通信。
2024/1/28
8
物联网技术应用
1 2
传感器网络
部署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城市环境、设施状态 等。
2024/1/28
5
国内外典型案例
国内案例
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智慧城市 建设,涵盖了智能交通、智慧安防、 智慧环保等多个领域。
国外案例
新加坡的“智慧国家”计划、美国的 “智慧城市挑战”计划等,展示了不 同国家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和 实践。
2024/1/28
6
02
基础设施与智能化技术
2024/1/28
包括交通、能源、水务、环保等基础设施 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级,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和居民生活质量。
智慧应用
创新生态
涵盖政务、教育、医疗、文化等各个领域 的智慧化应用,推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 的智能化水平提升。
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扶持等措施,营造良好 的创新生态,吸引和培育创新人才和企业, 推动智慧城市的持续发展。
医药电商
搭建医药电商平台,提供 药品信息查询、在线购药 等服务,方便群众购药。
13
交通出行便捷性改善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
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 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 案,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2024/1/28
公共交通优化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 术,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 班次,提高公共交通服务 水平。
共享出行服务
智慧城市PPT(完美版)
(2024年)《智慧城市》PPT课件

CHAPTER
2024/3/26
22
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
智慧课堂建设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 造高效、互动的智慧课 堂,提升教学质量。
2024/3/26
在线教育资源整合
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实 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
教育大数据应用
通过收集和分析教育数 据,为教育政策制定、 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发展趋势
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将更加注重人 性化、生态化和智能化发展,推动 城市向更高层次的智慧化迈进。
6
02
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持
CHAPTER
2024/3/26
7
物联网技术应用
设备接入与数据采集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和生产设备的广泛接入,实 时采集各类数据。
远程监控与管理
智能化应用场景
开发和部署。
数据存储与处理
03
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挖掘数
据价值。
9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01
02
03
数据整合与清洗
对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 进行整合和清洗,提高数 据质量。
2024/3/26
数据可视化呈现
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 数据以图表、图像等形式 呈现,便于理解和分析。
数据挖掘与应用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手 段,实现城市各项功能的智能化、信 息化和网络化,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 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发展历程
从数字化城市到智能化城市,再到智慧 城市,经历了技术不断升级和理念不断 创新的过程。
2024/3/26
4
智慧城市特点及优势
智慧城市安全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智慧城市安全系统的构建与优化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倡导城市科技普及,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整体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智慧城市的安全系统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智慧城市安全系统的构建与优化入手,探讨智慧城市安全系统的实现路径以及技术手段。
一、智慧城市安全系统的构建1、智能化监控网络智慧城市的安全建设需要依托于智能化监控网络,这是智慧城市安全保障的必备平台。
智能化监控网络由监控设备、传感器、通信设备等组成,可通过多种网络协议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
无论是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等方面,都需要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来实现对城市的全方位监控。
2、多维度安防控制智慧城市建设中,安防控制需要从政府部门到个人层面,实现多维度的安全防控模式。
政府部门负责对全市行业安全进行监管,可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事业单位需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依托于智慧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个人层面,需借助智能手机、智能手环等设备,可以进行卫生防疫、交通出行、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安全预警。
3、技术创新市场化构建智慧城市的安全系统需要结合技术创新和市场化的理念,实现产业协同和创新发展。
政府部门可以引导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投资安全领域相关产业,共同构建智慧城市生态体系。
二、智慧城市安全系统的优化1、优化大数据分析智慧城市安全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和资源配置。
在优化智慧城市安全系统的大数据分析时,可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对大数据的更深层次挖掘和精准应用。
2、强化信息共享智慧城市的安全建设需要实现多部门和多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
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实现信息的全面监管和共享,提高安全防控的有效性和协同性,提升智慧城市的整体安全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认证对于中间人攻击和假基站攻击是很难进行预防的。 再次,GSM中使用的加密密钥长度是64bit,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被破解。 最后,用户信息与信令信息缺乏完整性认证。因此,整个信息的传送即使被攻击者窃听、修改也
等。安全框架主要有SPIN(包含SNEP和uTESLA安全协议)、Tiny Sec、参数化跳频、Lisp(名址 分离网络协议,)、轻量级扩展认证协议(LEAP)。 采用RFID技术的网络涉及的主要安全问题有:(1)标签本身的访问缺陷。任何用户(授权以及未 授权的)都可以通过合法的阅读器读取RFID标签。而且标签的可重写性使得标签中数据的安全 性、有效性和完整性都得不到保证。(2)通信链路的安全。(3)移动RFID的安全。主要存在假冒 和非授权服务访问问题。目前,实现RFID安全性机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密码机制 以及二者结合的方法。
物联网信息安全的分类
从保护要素的角度来看,物联网的保护要素是可用性、保密性、可鉴别性与可控性。 可用性是从体系上来保障物联网的健壮性、可生存性; 机密性是要构建整体的加密体系来保护物联网的数据隐私; 可鉴别性是要构建完整的信任体系来保证所有的行为、来源、数据的完整性等都是真实可
信的; 可控性是物联网最为特殊的地方,是要采取措施来保证物联网不会因为错误而带来控制方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安全层次模型及体系结构
1. 物联网安全的总体需求
图9-7 物联网安全层次模型图
《物联网技术》
感知层安全
物联网感知层其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低功耗 路由等。 目前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基本安全框架、密钥分配、安全路由和入侵检测和加密技术
《物联网技术》
处理层的安全需求和安全框架
2. 处理层的安全架构
为了满足物联网智能处理层的基本安全需求,需要如下的安全机制: 可靠的认证机制和密钥管理方案; 高强度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服务; 可靠的密钥管理机制,包括PKI和对称密钥的有机结合机制; 可靠的高智能处理手段; 入侵检测和病毒检测; 恶意指令分析和预防,访问控制及灾难恢复机制; 保密日志跟踪和行为分析,恶意行为模型的建立; 密文查询、秘密数据挖掘、安全多方计算、安全云计算技术等; 移动设备文件(包括秘密文件)的可备份和恢复; 移动设备识别、定位和追踪机制。
系相结合的复杂系统,一般不会考虑内容安全方面的问题。但是,在物理安全、运行安 全、数据安全方面则与互联网有着一定的异同性,这一点需要从物联网的构成来考虑。
《物联网技术》
信息安全的概念与分类
物联网的构成要素包括传感器、传输系统(泛在网)以及处理系统,因此,物联网的安全 形态表现在这三个要素上。 物理安全而言,主要表现在传感器的安全方面,包括对传感器的干扰、屏蔽、信号截获等。 运行安全而言,则存在于各个要素中,即涉及到传感器、传输系统及信息处理系统的正常运
量,信息的可用性涉及面广,主要有硬件可用性、软件可用性、人员可用性、环境可用性。 (四)可用性
可控性指能够控制使用信息资源的人或实体的使用方式。主要包括信息的可控、安全产品 的可控、安全市场的可控、安全厂商的可控、安全研发人员的可控。
《物联网技术》
信息安全的概念与分类
(五)不可否认性 不可否认性也称抗抵赖性,是防止实体否认其已经发生的行为。包括原发不可的安全需求和安全框架
3. 统一安全管理平台
物联网要有统一体系架构。物联网不缺乏单个应用,要把它规模发展必须要有统一的架构做 基础,需要构建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 物联网必然需要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如何对物联网机器的日志等安全信息进行 管理成为新的问题,并且可能割裂网络与业务平台之间的信任关系,导致新一轮安全问题的产 生。 物联网应用层充分体现物联网智能处理的特点,其涉及业务管理、中间件、数据挖掘等技术。
不会被察觉。
《物联网技术》
网络层安全
1. 移动通信安全
②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的安全 3G的安全建立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基础上,采纳了第二代系统内已经证明是必要的和 加强的安全元素,并确定和校正了第二代系统中已认识到的缺点。相对于2G系统,3G系统主要进 行了如下改进: 实现了双向鉴权认证。不但提供基站对MS的认证,也提供了MS对基站的认证,可有效防止伪 基站的攻击和抹机盗打现象发生。 提供了接入链路信令数据的完整性保护。 密钥长度增加为128bit,改进了算法。 3GPP接入链路数据加密延伸至无线接入控制器RNC。 3G的安全机制还具有可拓展性,为将来引入新业务提供了安全保护措施。 3G能向用户提供安全可视性操作,用户可随时查看自己所用的安全模式及安全级别。
面的灾难。包括控制判断的冗余性、控制命令传输渠道的可生存性、控制结果的风险评估 能力等。
总之,物联网安全既蕴含着传统信息安全的各项技术需求,又包括物联网自身特色所面 临的特殊需求,如可控性问题、传感器的物联安全问题等。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安全层次模型及体系结构
1. 物联网安全的总体需求 物联网安全的总体需求就是物理安全、信息采集安全、信息传输安全和信息处理安全的综合, 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网络的容错性,因此结合物联网分布式 连接和管理(DCM)模式,物联网的安全层次架构如图9-7所示。
1 .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 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它是一 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论等多种学 科的综合性学科。国际标准化组织已明确将信息安全定义为“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 密性和可靠性”。
《物联网技术》
网络层安全
2. Wi-Fi安全
① Wi-Fi安全威胁 与有线网络相比,WLAN由于传输媒介的开放性、用户的移动性,经常遇到各方面的威胁:
广播监听 MAC欺骗 拒绝服务(Dos)攻击 AP伪装 ② Wi-Fi的无线加密方式 Wi-Fi的无线加密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WEP协议 WPA协议 WPA2协议
不可否认。 (六)可追究性
可追究性指确保某个实体的行动能唯一地追溯到该实体。
《物联网技术》
信息安全的概念与分类
2.物联网信息安全的分类
物联网是一种广义的信息系统,因此物联网安全也属于信息安全的一个子集。就信息 安全而言,通常分为四个层次: 物理安全,即信息系统硬件方面,表现在信息系统电磁特性方面的安全问题; 运行安全,即信息系统的软件方面,表现在信息系统代码执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数据安全,即信息自身的安全问题; 内容安全,即信息利用方面的安全问题。物联网作为以控制为目的的数据体系与物理体
《物联网技术》
1. 移动通信安全
网络层安全
拒绝服务 否认 非授权访问服务 资源耗尽
威胁 方式
窃听 伪装
流量分析 破坏数据的完整性
《物联网技术》
网络层安全
1. 移动通信安全
① GSM的网络安全 GSM的鉴权过程。 GSM的加密过程。 GSM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GSM系统采取了安全与加密措施,但也存在着安全缺陷。 首先,加密不是端到端的,只在无线信道部分加密。在固定网中没有加密(采用明文传输),给攻
行,这方面与传统的信息安全基本相同。 数据安全也是存在于各个要素中,要求在传感器、传输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信息不会出
现被窃取、被篡改、被伪造、被抵赖等性质。 传感器与传感网所面临的问题比传统的信息安全更为复杂,因为传感器与传感网可能会因
为能量受限的问题而不能运行过于复杂的保护体系。
《物联网技术》
完整性指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更改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偶然或 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和丢失的特性。主要因素:设备故障、误 码、人为攻击、计算机病毒等,主要保护方法:协议、纠错编码方法、密码校验和方法、数字 签名、公证等。
《物联网技术》
信息安全的概念与分类
(三)可用性 可用性指信息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目前没有理论模型,是综合性的度
其次,针对域名服务器(DNS)的攻击仍将继续存在,而且在IPv6网络中提供域名服务的DNS更容 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第三,IPv6协议作为网络层的协议,仅对网络层安全有影响,其他 各层的安全风险在IPv6网络中仍将保持不变。此外采用IPv6替换IPv4协议需要一段时间,向 IPv6过渡只能采用逐步演进的办法,为解决两者间互通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将带来新的安全风险。
《物联网技术》
处理层的安全需求和安全框架
1. 处理层的安全挑战和安全需求
处理层的安全挑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来自于超大量终端的海量数据的识别和处理; 智能变为低能; 自动变为失控(可控性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灾难控制和恢复; 非法人为干预(内部攻击); 设备(特别是移动设备)的丢失。
《物联网技术》
网络层安全
1. 移动通信安全
②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的安全 在密钥长度、算法选定、鉴别机制和数据完整性检验等方面,3G的安全性能远远优于2G。但3G
仍然存在下列安全缺陷: 没有建立公钥密码体制,难以实现用户数字签名。随着移动终端存储器容量的增大和CPU处理 能力的提高以及无线传输带宽的增加,必须着手建设无线公钥基础设施(WPKI)。 密码学的最新成果(如ECC椭圆曲线密码算法)并未在3G中得到应用。 密钥产生机制和认证协议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物联网技术》
网络层安全
物联网的网络层按功能可以大致分为接入层和核心层,因此物联网的网络层安全一方面体现 在来自物联网本身的架构、接入方式和各种设备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体现在物联网的网络核心 层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接入层采用移动互联网、有线网、Wi-Fi、WiMAX等各种无线接入技术。接入层的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