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波长法

合集下载

双波长在连续监测法测定中的应用

双波长在连续监测法测定中的应用

双波长在连续监测法测定中的应用
1 双波长技术
双波长技术是一种用于连续监测的测量技术,能够基于长波段和
短波段的特殊交互作用,提高一般观测技术的性能。

这种技术是将红
外和可见光束进行并行控制,并结合分析其中间的特定现象,来测量
遥远的天体。

该技术可以精确地监测到大气污染物的层面和天性,测
量与地表环境有关的物质,并有助于预测物质的变化趋势。

2 双波长在连续监测中的应用
双波长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连续监测中。

这里面监测的是大气中
短期和长期变化的气体含量,以及大气和水体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和混
合情况。

结果可以用来评估空气污染的潜在健康风险,也可以作为监
管部门的基础数据。

此外,由于双波长技术可以增加特定频段的能见度,其结果也可以用于卫星数据分析,如陆地覆盖度和海上表层模型
这些日常应用。

3 双波长技术的优点
双波长技术具有很多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比传统方法更快
更准确地实现测量工作。

这成就了一个更强大的系统,可以用来获取
更准确的数据,也可以创造更明确的图像,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表面
地貌。

此外,双波长技术还可以形成结构,从而增强可靠性和准确度,减少处理数据的时间。

4 小结
双波长技术在连续监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人类测量的实时准确性和可视性。

由双波长技术提供的精确准确数据和清晰的图像,不仅有助于提高水平服务质量,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个地球表面地貌,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

§2.2 双波长和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2.2 双波长和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2和K1分别为在λ2和 λ1处的放大系数;组分A和B 在λ2和 λ1处的吸光度分别为
A B A B A 、 A 和 A 、 A 2 1 1,则 2
S=K2 A2+K2 A2-K1 A1-K1 A1
调节仪器中的信号放大 器,使干扰组分B在波长λ2 和λ1处的信号相等,由此得 系数倍率K为:
第二节 双波长和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一.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在传统的单波长分光度法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单波长分光光度法要求式样本身透明,不能有混 浊,如果是试样溶液在测量过程中逐渐产生浑浊便无法正确 测定。对于吸收峰相互重叠的组分或背景很深的试样分析, 也很难得到准确的结果。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波长 法的局限性,扩展了分光光度法的应用范围,在选择性、灵 敏度和测量精密度等方面都比单波长法有进一步的改善和提 高。
二.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
1.基本原理
如图所示,在任一吸 收曲线上,可以在任意选 择的三个波长处测量吸光 度。根据三角形和三角形 相似,可推导出在上述三 个波长处测量的吸收度具 有下列函数关系: 三波长法原理图
式中,m和n分别表示(2 -1)和(3 -2)的数值。1、2和3 分别为待测物在三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C为待测物的摩尔浓 度;b为光程。方程中的系数 可预先求得,A值 与待测物浓度成正比,因而可通过曲线求出样品中待测组分的 含量。 从上图可知,如选择的三个波长相应于吸收曲线上三点处 于一条直线上,则测得的A值为零。因此,当干扰组分的吸收 光谱为一直线(如浑浊产生的干扰),则在任选的三个波长处 测定,测得的值与干扰物浓度无关,如果干扰物为一吸收曲线, 只要在曲线上找到处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在此三点相应的波 长处测定,由于干扰物在此三波长处的值为零,故测得的只与 待测组分的浓度有关。

双波长分光度法原理

双波长分光度法原理

双波长分光度法原理
双波长分光度法是一种在化学和生物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利用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性质来定量分析。

其原理如下:
1. 波长选择:选择两个不同的波长,一般一个波长用于测定待测物质的吸光度,另一个波长则用作基准。

这两个波长的选择应保证待测物质在其中一个波长下的吸光度较大而在另一个波长下的吸光度较小。

2. 校正基准吸光度:在基准波长下测量样品吸光度,并用其作为基准吸光度。

这一步骤旨在消除样品中其他物质的干扰。

3. 测定待测物质吸光度:在测定波长下测量样品吸光度,其绝对值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将所得吸光度减去基准吸光度,可以消除其他物质的干扰,使吸光度仅与待测物质有关。

4. 构建标准曲线: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中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一系列吸光度值。

将这些吸光度值与其对应的标准溶液浓度绘制在坐标图上,通过拟合曲线可以建立标准曲线。

5. 样品浓度测定: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可以得到对应的浓度。

双波长测定实验报告

双波长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2. 学习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3. 通过实验测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特定波长处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关系的定量分析方法。

该方法通过选择两个特定波长,分别测定待测物质在这两个波长下的吸光度,从而消除共存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实验原理如下:A1 = ε1c1λ1A2 = ε2c2λ2式中,A1、A2分别为待测物质在波长λ1、λ2处的吸光度;ε1、ε2分别为待测物质在波长λ1、λ2处的摩尔吸光系数;c1、c2分别为待测物质在波长λ1、λ2处的浓度。

通过联立上述两个方程,可以消去ε1、ε2,得到待测物质的浓度:c = (A1λ2 - A2λ1) / (λ1λ2)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锥形瓶、比色皿、洗耳球等;2. 试剂:待测物质标准溶液、参比溶液、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溶液: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待测物质标准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定容至一定体积,配制成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标准溶液;2. 配制参比溶液: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参比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定容至一定体积;3. 测定吸光度: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选择两个特定波长,分别测定标准溶液和参比溶液的吸光度;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通过线性回归得到线性方程,代入待测样品的吸光度,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2. 线性回归:对吸光度-浓度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线性方程;3. 待测样品浓度计算:代入待测样品的吸光度,根据线性方程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操作误差和试剂误差。

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 双波长选择: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中,选择合适的波长对消除共存物质干扰至关重要。

双波长

双波长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指 导 老 师 :孙杰 研究生姓名:郑许光
2015年6月10日
提纲
一、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四、双波长法的应用
一、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概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当 前用途最广泛、应用最普遍的 仪器分析方法之一。自1829 年伯格提出,数年后由郎伯发 表“伯格---郎伯定律”,以及 1852年比耳提出“比耳定律” 后,为吸光度法奠定了理论基 础。分光光度法不仅用于溶液 中有色成分的定量分析而且可 在紫外光区对许多有机化合物 作定量和定性分析,此外还可 以作络合物(络合比)测定, 及有关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
谢谢! 请老师批评指正!
可采用作图法选择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波长组合。
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可进行浑浊试样的分析。 通过适当的波长组合,可进行双组合或三组合混合物的同 时测定。 当波长相差1~2nm时,使双波长同时扫描,可记录一阶导 数光谱。 采用一波长固定,另一波长扫描,记录吸收光谱。可消除 浑浊背景的影响。 采用双笔记录器,可记录溶液中发生的两种现象。 从原理上讲,单波长法和双波长法的不同之处是:双波长 用二个单色器,得到二个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测量的是两个 波长处的吸光度差,使用一个吸收池,取消了参比池。
二、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光路示意图
2、双波长工作原理示意图
3、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分析 3.1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εbc
3.2 测量波长λ2和参比波长λ1的选择与组合 以两组分x和y的双波长法测定为例: 设:x为待测组分,y为干扰组分,二者的 吸光度差分别为ΔAx和ΔAy,则该体系的总 吸光度差ΔAx+y为: ΔAx+y=ΔAx+ΔAy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 5-Br-PADAP的解离常数
邹 晓 菊




前言
实验原理 实验部分
结果与讨论
结论
前言
5- Br - PADAP 是一个性能优良的杂环偶氮指示 剂。已被用于铁、锰、镍、锌等微量金属离子 的测定,有关此试剂的性能及应用已有报道。 测定解离常数的方法有电位滴定法,分光光度 法,电导率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
Y=0.3794pH-4.0195;R2=0.9713 Y=0.3848pH-4.0700;R2=0.9633 Y=0.3292pH-3.5870;R2=0.9563 Y=0.4177pH-4.3413;R2=0.9623 Y=0.5285pH-5.4789;R2=0.9690 Y=0.5549pH-5.6193;R2=0.9705
10.59 10.58 10.90 10.39 10.37 10.13
表3 本文结果与文献值的比较
离解常数 测量值 文献值
pKa2 2.37 2.39
pKa3 10.59 11.64
结论
1、由于测量时溶液与文献值测量时条件不同,而且未 在实验条件及操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采取多做几组取 平均值的方法,因而测量值与文献值有所不同。 2、 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的pKa值时无需知 道供试液的准确浓度,只要求各份溶液的浓度相等, 因此操作较为方便和迅速。本文虽控制离子强度为一 定值,但在离子强度确定的情况下,酸解离常数仍然 会受有机溶剂的影响,由此可 A2
(5)
-1)则
Y= pH-pKa (6)
若其酸式体的摩尔吸光系数相等,即 εHL1 =εHL2 。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类似的数学推导,可以得 到下式: AHL1 AHL 2 lg( -1)=pKa-pH (7) A A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建立在Lambert—beer定律基础上的单波长分光光度分析技术,应用极为广泛,但由于单波长法存在混浊试样对光的散射和比色杯背景吸收等难以克服的缺点,它在高精度测量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解决浑浊试样对分光光度测定的干扰问题,美国的B.Chance于1951年制成了用振动镜使两束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交替通过待测溶液的双波长分光光度计(Double Wavelength Spectrophotometer),从而奠定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双波长分光光度分析技术已日臻完善,与先进的后分光技术相结合,在生化自动化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出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1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在传统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理论基础是差吸光度和等吸收波长。

它与传统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两个不同的波长即测量波长(又叫主波长λp,Primary Wavelength)和参比波长(又叫次波长λs, SecondWavelength)同时测定一个样品溶液[1,2],以克服单波长测定的缺点,提高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早期的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在测定时,两束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经斩光器(Chopper,一种用于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中使光束按一定周期反射,遮断或通过的装置)处理后,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交替照射[1]比色杯,经待测溶液吸收后,再照到光电管上,产生两个不同的吸光度,再将这两个吸光度相减,就得到了差吸光度ΔA。

根据Lamber—Beer定律, 得:Aλp=ελpLC+Ap (1)A λs=ελsLC+As (2)式中Aλp 、 A λs—分别为待测溶液在主波长和次波长处的吸光度,ελp 、ελs—分别为待测溶液在主波长和次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L—光径C—待测溶液的浓度Ap 、As—分别为待测溶液在主波长和次波长处的散射或背景吸收当λp 、λs相差不太大时,由同一待测溶液产生的光散射吸光度和背景吸光度大致相等,即Ap=A s,将(1)式-(2)式得:Aλp-A λs=ΔA=(ελp-ελs)LC (3)对于同一待测溶液来说,ελp-ελs是一常数K,在光径L不变的情况下,(3)式可简化为:ΔA=KC (4)(4)式说明,待测溶液在λp与λs两个波长处测定的差吸光度ΔA与试样中待测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

激光测量中的双波长技术与数据处理技巧

激光测量中的双波长技术与数据处理技巧

激光测量中的双波长技术与数据处理技巧激光测量作为一种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双波长技术作为激光测量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双波长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数据处理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双波长技术的原理双波长技术是利用激光器发射两个或多个不同波长的激光束,通过对待测目标的反射光的不同波长的衰减来测量目标的距离或形态。

根据介质的吸收谱特性,选择两个波长处于不同吸收谱的位置,可以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

通常情况下,红光波长(如635nm)和近红外光波长(如785nm)是常用的双波长选择。

双波长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对于多相介质中的测量,传统的单波长技术可能受到散射、吸收等因素的影响,而双波长技术则能够通过测量两个波长的反射光的比值,消除这些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二、双波长技术的应用双波长技术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制造领域,双波长测量技术被用于精密加工中的尺寸测量、光学元件的形貌测量等。

在环境监测领域,双波长技术可以用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测量、水质污染监测等。

在医疗领域,双波长技术可应用于眼底疾病的诊断、皮肤病变的测量等。

以药物制剂颗粒的测量为例,利用双波长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颗粒的大小和分布。

通过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可以区分颗粒的反射特性以及光在颗粒之间传播的情况。

通过测量反射光的强度和波长比值,可以得到颗粒的大小信息。

三、数据处理技巧在双波长技术中,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于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技巧。

1. 比值法比值法是双波长技术中最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之一。

通过计算两个波长的反射光强度的比值,可以消除光源强度的不均匀性和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差异,从而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2. 插值法插值法是一种通过线性插值或非线性插值方法,根据不同波长的衰减特性来得到目标的精确距离或形态信息。

通过采集多组数据,根据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对比,建立衰减模型,从而实现目标参数的计算。

双波长和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和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一. 基本原理
A lc
dA cl d d d
d n A cl d n
dn
dn
从上式可以看出各阶导数始终和试液浓度C呈直线关系,这是 导数分光光度定量分析的基础。
a: 吸收光谱; b-d: 一至四阶导数光谱
描述导数曲线的方程式可由朗伯-比尔耳定律推出。
式(1)中I0,I分别为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强度,为摩尔吸光系 数,为吸收池厚度,C为待测组分浓度。假定入射光强度在整个 波段范围内保持定值,对式(1)作一次微分处理得到一阶导数 方程,
光器使两单色光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交替通过同一吸收池,并被
光电倍增管交替接收,测得吸光度差A。当光强度为Io的两
单色光λ1和 λ2交替通过同一吸收池时,根据比耳定律,对λ1
波长:
A 1
lg
IO I 11
1bc As1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光路示意图
1. 光源,2、3 . 两个单色器,4 . 斩光器,5 . 样品池,6 . 光电倍增管。
在实际工作中,三波长法中的波长选择和计算比单波长法麻烦而费时,但 测定的准确度、精密度比解联立方程组分析混合组分的方法高。随着计算机 技术的普及,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分光光度计的广泛应用,已设计出三波长 法的专用计算程序,岛津UV-240、UV-260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就 是具有这种功能的仪器。可对样品溶液中待测组分的三波长自动 测定并进行结果计算,操作简便快速。
S K2 A2 K1 A1
式中,K2和K1分别为在λ2和 λ1处的放大系数;组分A和B 在λ2和 λ1处的吸光度分别为
AA 2
、AB2
和AA1、AB1,则
S=K
2
AA2+K
2
AB2-K1

双波长法测定混合物

双波长法测定混合物

双波长法测定混合物
双波长法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含量。

该方法利用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特性来进行定量分析。

在测定混合物时,可以利用双波长法来区分和测定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浓度。

首先,双波长法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特性来进行测定。

通过选择适当的波长,可以使得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在不同波长下具有不同的吸光度,从而可以利用这种差异来进行定量分析。

其次,双波长法通常需要使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或者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来进行测定。

这些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样品在两个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并利用吸光度的差异来计算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

双波长法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通过在两个不同波长下进行测量,可以减小由于样品浓度、溶剂影响等因素引起的误差,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另外,双波长法还可以用于测定混合物中多个成分的含量,因
为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波长来测定不同成分的吸光度,从而实现对多个成分的同时测定。

总的来说,双波长法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含量。

通过选择适当的波长和使用合适的仪器,可以实现对混合物中各成分含量的准确测定。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精)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精)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应用分光光度法对共存组分进行不分离定量测定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双波长法,三波长法,导数光谱法、差谱分析法及多组分分析法等方法,其快速,简便的优点使这些方法在实用分析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以双波长法的应用为最多,该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要高于其它方法,是对共存组分不分离定量测定的有效方法之一。

实用中的双波长法主要采用等吸收波长法和系数倍增法两种分析方法,下面就其基本原理和应用作以介绍:一、等吸收波长法1、基本原理图 1是同一组分三个不同浓度供试液的吸收光谱图,经典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测定通常是在被测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处进行测定,根据兰伯一比耳定律,其吸光度值与被测组分的浓度 C 成正比,即:依(3式测定被测组分 a ,则可完全消除 b 组分的干扰,达到共存组分不分离进行定量测定的目的。

2、影响因素(1测定波长和组合波长的选择应使被测组分的△A 值尽可能大,以增加测定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2测定波长和组合波长应尽可能选择在光谱曲线斜率变化较小的波长处,以减小波长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干扰组分等吸收波长(组合波长的选择必须精确,只有其△A 值等于零时才能完全消除干扰,否则会引入测定误差。

为此,在实用分析中,都是先配制一个干扰组分b 的供试液,在仪器上准确找出等吸收波长 ,然后再对样品进行测定。

3 应用实例等吸收波长法的一个典型应用实例为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抗菌消炎药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含有磺胺甲噁唑(SMZ 和甲氧苄(TMP 两个成分,其吸收光谱见图 3。

当测定 SMZ 时,选择其最大吸收波长 257nm 为测定波长,可以在干扰组分 TMP 的光谱曲线上 304nm 附近找到等吸收波长为组合波长消除其干扰;当测定 TMP 时,选择 239nm 为测定波长,可以在干扰组分 SMZ 的光谱曲线上 295nm 附近找到等吸收波长为组合波长消除其干扰,分别对 SMZ 和 TMP 进行含量测定。

总氮双波长

总氮双波长

总氮双波长什么是总氮双波长?总氮双波长是一种用于水体中总氮检测的方法,它利用了不同波长下测量的光学数据来确定水样中的总氮含量。

总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有机物的污染程度。

总氮双波长方法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波长下水样的吸光度,可以准确快速地测量水体中的总氮含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总氮双波长的原理总氮双波长的原理是基于水样中的总氮与两种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氮与特定波长下水样的吸光度呈线性相关关系。

通过同时测量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就可以得到水样中总氮的含量。

总氮双波长的优点总氮双波长方法相比传统的总氮分析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快速准确:总氮双波长方法采用光学测量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准确的总氮含量数据,实现快速检测。

2.高灵敏度:总氮双波长方法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总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这对于水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非常重要。

3.无需试剂:总氮双波长方法采用光学测量原理,无需添加任何试剂,避免了传统分析方法中试剂的使用和处理过程。

4.操作简便:总氮双波长方法仪器简单易用,操作过程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样品处理步骤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5.可在线监测:总氮双波长方法可以实现在线监测,实时获取水样中总氮的含量变化,对于水质管理和处理工艺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总氮双波长的应用领域总氮双波长方法在水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领域包括:1. 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总氮是评价水源地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总氮双波长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水源地中总氮的含量,为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总氮是水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总氮双波长方法可以实现对水体中总氮含量的在线监测,及时了解水体受污染的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污水处理与排放监管总氮是评价污水处理工艺效果以及污水排放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双波长测定新计算法测定银黄口服液的含量

双波长测定新计算法测定银黄口服液的含量

双波长测定新计算法测定银黄口服液的含量双波长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在药学领域中,银黄口服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具有抗炎、抗菌、消炎等功效。

因此,准确测定银黄口服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对于药物质量控制和治疗效果的评估都非常重要。

传统的测定方法是通过化学分析仪器进行的,复杂且耗时。

而双波长测定方法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波长下吸光度的差异来测定其含量,简便快捷且准确可靠。

在进行银黄口服液的有效成分测定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波长进行测定。

通常可以通过实验确定适合的波长。

一般情况下,银黄口服液中的有效成分的吸光度在特定波长范围内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选择两个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

确定了合适的波长后,接下来就是建立测定模型。

在双波长测定方法中,可以通过构建标准曲线来进行测定。

标准曲线是通过测量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然后根据吸光度的变化确定出有效成分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外推这个关系,就可以根据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值来确定其有效成分的浓度。

在进行双波长测定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对银黄口服液进行预处理。

可能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稀释、过滤等。

通过预处理可以消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需要对标准曲线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合理可靠。

可以通过测定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有效成分的标准溶液来验证标准曲线的准确性。

通过外推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有效成分的浓度。

在进行双波长测定之前,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方法验证和精密度和重复性的实验。

方法验证是确保所选择的测定方法符合分析要求的一个重要步骤。

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主要是对测定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

双波长测定方法的优点是简便快捷,并且可以减少样品处理的复杂性。

通过合适的波长选择和标准曲线的建立,可以准确测定银黄口服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双波长测定方法只能用于成分含量较低的样品,对于含量较高的样品可能会出现线性范围超限的问题。

双波长分光光度分析法

双波长分光光度分析法

§6.4.3 双波长分光光度分析法
不需空白溶液作参比;但需要两个单色器获得两束单色光(λ1和λ2);以参比波长λ1处的吸光度Aλ1作为参比,来消除干扰。

在分析浑浊或背景吸收较大的复杂试样时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

灵敏度、选择性、测量精密度等方面都比单波长法有所提高。

ΔA = Aλ2-Aλ1 =(ελ2-ελ1 ) b c
两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差值ΔA与待测组分浓度成正比。

ελ1和ελ2分别表示待测组分在λ1和λ2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关键问题是测量波长λ2和参比波长λ1的选择与组合。

以两组分x和y的双波长法测定为例:
设:x为待测组分,y为干扰组分,二者的吸光度差分别为ΔA x和ΔA y,则该体系的总吸光度差ΔA x+y为:
ΔA x+y = ΔA x + ΔA y
如何选择波长λ1、λ2有一定的要求。

选择波长组合λ1、λ2的基本要求是:
1.选定的波长λ1和λ2处干扰组分应具有相同吸光度
即:ΔA y = ΔAyλ2-ΔAyλ1 = 0
故:ΔAx+y = ΔAx=(εxλ2-εxλ1)bc x
此时:测得的吸光度差ΔA只与待测组分x的浓度呈线性关系,而与干扰组分y无关。

若x 为干扰组分,则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测定y组分。

2.在选定的两个波长λ1和λ2处待测组分的吸光度应具有足够大的差值
可采用作图法选择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波长组合。

双波长法

双波长法

双波长法测定混合物中的铬和钴的浓度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波长法测定离子浓度
2掌握标准曲线法
二实验原理
设有二吸光物质X和Y,其吸收光谱部分重叠,要在同一溶液中对x和Y同时测定,如选择x的测定波长为λ1,参比波长λ1’,此时对Y物质而言在两波长
下的吸光度相等,即A
λy=A
λ’
y,在上述两波长下二物质产生的吸光度差值为△A
只与X 的浓度有关且为线性关系,上式即为测定x的定量依据,同理选择一对Y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为λ2和λ2’,使在此二波长下有关系Aλx=Aλx,则二混和物在λ2和λ2’波长下的吸光度差值△A只与Y的浓度有关.
三仪器与试剂
UV一330型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
0.5 mg·mL 钴标准溶液
0.5 mg·mL 铬标准溶液
四实验步骤
分别取铬和钴的标准溶液于系列25 mL比色管
中,各加入氨基酸3.0 mL,H2O2 1.0 mL,NaOH 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5 min,用1 cm 比色皿,以蒸馏水做参比,测定600nm和610.0nm处的吸光度之差做为铬的定量信息,而500nm和500.0nm处的吸光度之差做为钴的定量信息.
五注意事项
1酸度的影响
2试剂用量及加入顺序
23456
400
450
500
550
600E /m v pF。

双波长法波长的选择条件

双波长法波长的选择条件

双波长法波长的选择条件我记得那时候在实验室里,周围的仪器都冷冰冰地站着,灯光惨白惨白的,照在那些玻璃管子和金属架子上,泛着一种让人发慌的光。

我就盯着那些设备,眼睛瞪得老大,就盼着能从里面看出点儿什么门道来。

旁边的老李还一个劲儿地跟我嘟囔:“这波长啊,可不好选,就像挑媳妇,选错了可就麻烦喽。

”我不耐烦地回他:“你可别瞎扯了,这能跟挑媳妇一样吗?”咱先得说这个波长之间得有合适的间隔。

就好比两个人走路,不能离得太近,太近了就容易撞一块儿,也不能离得太远,太远了就互相够不着了。

这两个波长啊,它们得能把我要测的东西给区分开,就像两个人各干各的事儿,互不干扰,但又都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我能看得清清楚楚。

我有次把两个波长选得太近了,那结果出来啊,就像一团乱麻,啥都看不出来。

我当时那个懊恼啊,脸皱得像个苦瓜,眉头紧紧地锁在一起。

我就对着那堆数据骂骂咧咧的,说:“你们这些数字啊,就不能给我老实点儿,给我个明白话儿。

”这时候老张过来了,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慢悠悠地说:“你看你,急啥,这波长选错了,重新选就是了。

”我没好气地说:“你说得倒轻松,这都浪费多少时间了。

”还有啊,这波长得和我要检测的物质有特殊的关系。

这就像两个人之间得有缘分似的。

我得找到那个能让物质“听话”的波长,就像找到一把能打开宝藏箱子的钥匙。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个寻宝的人,在无数个波长的数字里翻来翻去,找那个最对的。

而且啊,这个波长还得考虑到背景的干扰。

这背景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鬼,总是想捣乱。

我得找那种能把小鬼给镇住的波长,让我的检测能顺顺利利的。

我曾经试过一个波长,那背景干扰就像一阵妖风,把我的数据吹得乱七八糟的。

我当时就想啊,这到底是我在做实验,还是这实验在捉弄我呢?我那眼神里满是无奈和愤怒,在实验室里走来走去,像只被困住的野兽。

双波长法名词解释

双波长法名词解释

双波长法名词解释
双波长法是一种测量物质波长的方法,它利用两种不同波长的信号,在测量仪器上进行干涉,从而判断出物质的物质性质。

在双波长法中,被测物质与测量仪器通过一个光源(例如激光)进行干涉。

当两种不同波长的信号在同一路径上时,会发生干涉。

干涉条纹的出现表明了在路径上发生了不同波长的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双波长法可以测量物质表面的形变,如硬度、韧性等。

因为它可以利用不同波长的信号对物质表面的形变进行区分和测量,所以双波长法在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波长法测定混合物中的铬和钴的浓度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波长法测定离子浓度
2掌握标准曲线法
二实验原理
设有二吸光物质X和Y,其吸收光谱部分重叠,要在同一溶液中对x和Y同时测定,如选择x的测定波长为λ1,参比波长λ1’,此时对Y物质而言在两波长
下的吸光度相等,即A
λy=A
λ’
y,在上述两波长下二物质产生的吸光度差值为△A
只与X 的浓度有关且为线性关系,上式即为测定x的定量依据,同理选择一对Y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为λ2和λ2’,使在此二波长下有关系Aλx=Aλx,则二混和物在λ2和λ2’波长下的吸光度差值△A只与Y的浓度有关.
三仪器与试剂
UV一330型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
0.5 mg·mL 钴标准溶液
0.5 mg·mL 铬标准溶液
四实验步骤
分别取铬和钴的标准溶液于系列25 mL比色管
中,各加入氨基酸3.0 mL,H2O2 1.0 mL,NaOH 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5 min,用1 cm 比色皿,以蒸馏水做参比,测定600nm和610.0nm处的吸光度之差做为铬的定量信息,而500nm和500.0nm处的吸光度之差做为钴的定量信息.
五注意事项
1酸度的影响
2试剂用量及加入顺序
23456
400
450
500
550
600E /m v p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