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3单元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质量检测习题(包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质量检测习题一、选择题1.右图是雍正帝还是雍亲王时命人绘制的《耕织图》(局部),图中站在田边的正是雍正。
从中可以看出( )A.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新型耕作工具曲辕犁产生C.开垦荒田缓解了人口压力D.稻麦复种技术得到了推广2.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这就是( )A.棉花、烟草B.大豆、玉米C.甘薯、玉米D.西红柿、马铃薯3.清朝流行的歌谣“苏杭丝,松江棉,景德瓷,扬州盐,武昌木材成都茶”反映了( )A.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的繁荣D.商业都市的兴起4.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这些机户生活在( )A.北京B.江宁C.长安D.洛阳5.清朝前期,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大城市不包括( )A.北京B.江宁C.扬州D.盛泽镇6.清朝时, 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A.吴江县的盛泽镇B.湖北的汉口镇C.北京D.江宁7.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
以下能反映当时商业繁荣景象的是( )A.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成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B.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市舶之利”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C.“苏湖熟,天下足”D.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8.清朝前期如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已经名闻天下,被称为“四大镇”,其中汉口镇又有“船码头”之称。
这些属于清朝商业网中的( )A.农村集市B.城镇市场C.区域性市场D.全国性市场9.清朝前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些“商帮”包括( )①京商②晋商③徽商④浙商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10.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B.环境改善C.商业发达D.医学进步11.清朝前期,造成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B.开垦荒田C.手工业发展D.商业的发展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8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含答案)
2018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I.明朝未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国之大计”应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C.改革科举制度D.加强思想控制2.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
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A.南京B松江C.广州D.景德镇3.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该图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商业市镇兴盛B.边境贸易繁荣C城市中坊市分置D.出现了农村集市4、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5.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A.交通拥堵问题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问题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D.就业就医问题二、非选择题6.徽商是明清时代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商帮。
他们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代以微商为代表的客帮商人,他们以巨大的商业资本,經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并介人生产领城、支配手工业者的生产活动,还经营典当等金融行业,谋取高额利润。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大致用于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等的费用占其利润比例。
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左右。
其中多数人回乡购地,也有落户經商之地,息商归田。
------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微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能”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持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下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A.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C.就业就医问题 D.交通拥堵问题2、清朝前期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的丝织业中心是()A. 扬州B. 苏州C. 景德镇D. 松江3、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民屯田 D.改进生产工具4、在日益繁忙的商业活动周明清时期遇见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其中比较著名的是()A. 苏商粤商B. 晋商微商C. 浙商苏商D. 苏商微商5、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行的政策是()A. 发展海外贸易B. 推行垦荒政策C. 招募农民屯田D. 改进生产工具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 B.边境贸易繁荣C.城市中坊市分置 D.商业市镇兴盛7、乾隆时出现的在全国各地开设的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便于货币流通的机构是()A.“票号” B.银号 C.银行 D.钱庄8、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A.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B. 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C. 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D. 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9、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这一繁盛的景致出现在清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10、下列作物中哪一个不是明代从国外引进的()A. 玉米B. 甘薯C. 水稻D. 马铃薯11、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表现的是()A. 耕地面积扩大B. 治理黄河等河流,兴修水利工程C. 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的发展D. 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作物12、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填空题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重视生产,推行政策,使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概况(1)耕地面积增加;对、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治理。
(2)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3)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和产量的增加,也对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4.手工业发展(1)清朝前期,、、、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等。
5.商业发展(1)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出现了一批及商业大城市。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商帮,如山西的晋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人口的增长6.增长: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7.问题: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开荒垦田导致严重,地力下降。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选择题1、.清朝前期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表现有( )①推广种植高产作物②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④形成一些大的商帮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清朝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该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推广种植高产作物,那么,当地推广种植的高产粮食作物有①玉米②甘薯③甘蔗④棉花⑤茶叶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②④⑤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商帮的活动D.商品贸易的兴盛4、清朝前期,农业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开垦荒地②兴修水利③改进种植技术④引进优良品种⑤风调雨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5. 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民屯田D.改进生产工具6.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 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A.纺织业B.采矿业C.运输业 D.餐饮业8. 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农村集市②区域性市场③城镇集市④全国性市场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④②③①D.①③②④9. 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农业是“国之大计”,下列哪些帝王在此范围( )①顺治②康熙③雍正④乾隆⑤嘉庆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2.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祖父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全部供皇室使用,收入归市场3. 清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 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调整生产关系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C.加强经济掠夺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4. 谚语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
谚语由“苏湖熟,天下足”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说明了( )A.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B.宋元时期商业繁荣C.古代北方经济的发展D.古代南方成为工业中心5.清朝前期的商业发达,逐渐组成的商业网包括( )①农村集市②城镇市场③区域性市场④全国性市场⑤大型超市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6.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陆路、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不属于此类叙述.......的是( )A.舟楫塞港,街道肩摩B.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C.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D.商贾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7.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发展海外贸易B.推行垦荒政策C.发展手工业D.改进生产工具8.下列有关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耕地面积不断扩大B.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了治理C.引进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并推广种植D.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9.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晋商和徽商。
下面关于晋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晋商的活动区域遍及全国各地B.晋商的兴起说明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晋商的兴起是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反映D.晋商的兴起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0. 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④18世纪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11.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的棉纺织织工超过50 000人,这些说明( )A.清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B.清初的农业有了较大发展C.清初的商品经济繁荣D.清初的海外贸易发达12. 康熙、乾隆统治时期,我国人口增长迅速,但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1.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清朝商业的繁荣,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和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
4.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材料题5. 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因此大力 ( B )A.发展海外贸易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民屯田D.改进生产工具6.文物承载着历史,清朝开荒执照(右图)是清朝政府将州县卫所无主荒地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发给垦荒者的印信执照,它说明清朝( B )A.商业发达B.重视农业的发展C.手工业发展D.商帮兴起7. 下列粮食品种中在清朝前期被大力推广种植的是( A )A.玉米、甘薯B.玉米、水稻C.小麦、水稻D.棉花、茶叶8.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D )A.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B.兴修水利,耕地面积不断扩大C.形成了一些商业资本雄厚的商帮D.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9.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D )A.南京B.松江C.广州D.景德镇10.清朝前期,商业贸易十分繁荣,各种商品行销海内外,四方流通联系更加密切。
其中,“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反映的繁荣市镇是( C )A.佛山镇B.汉口镇C.盛泽镇D.景德镇11.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D )●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工商业市镇兴起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2.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D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见后)一、选择题1. 清朝前期,农业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①开垦荒地②兴修水利③改进种植技术④引进优良品种⑤风调雨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2. 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民屯田 D.改进生产工具3.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 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A.纺织业 B.采矿业C.运输业 D.餐饮业5. 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农村集市②区域性市场③城镇集市④全国性市场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6. 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该图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出现了农村集市A.B.边境贸易繁荣C.城市中坊市分置D.商业市镇兴盛7. 清朝前期著名的商业城市不包括()A.北京 B.上海C.江宁 D.广州8. 清朝时期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经营活动的商帮是()A.晋商 B.徽商C.粤商 D.闽商9. 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
《胡雪岩》《乔家大院》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
这两个著名商帮来自()A.浙江广东 B.安徽山西C.山西江苏 D.广东福建10.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清朝前期出现了()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康乾盛世” D.“同光中兴”11. 清朝时期人口过快增长的后果是()A.反映了经济的繁荣B.社会发展稳定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2. 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从康熙时的1.5亿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A.1/2 B.1/3C.1/4 D.1/513. 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改善B .经济发展A.C.商业发达 D.医学进步14. 山西人擅长经商。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对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B.对手工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C.对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D.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2.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表现的是()A.耕地面积扩大B.治理黄河等河流,兴修水利工程C.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的发展D.引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作物3.据历史学家研究,清朝前期,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商业发展情况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B.乾隆时期的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C.农业的发展不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出现大商帮,比较著名的有晋商、徽商等4.苏州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下列明清经济的哪一特点()A.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B.工商业市镇繁荣C.人地矛盾突出D.海外贸易的兴盛5.★右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6.★《胡雪岩》和《乔家大院》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最著名的商帮分别来自()A.浙江广东B.安徽山西C.山西江苏D.广东福建二、材料分析题7.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1、图2、图3和康乾盛世局面有关,该局面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哪几位皇帝统治时期?(2)观察上图,指出这一“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更崇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 .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史实与推论完全正确的一项A.AB.BC.CD.D2 .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
在他看来,“诀窍”是A.政治开明社会安定B.中国农业精耕细作C.政府大力扶持农业D.中国人民勤劳勇敢3 .唐太宗说:“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
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反映出()A.国家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民贵君轻的思想C.社会上商人地位低下D.农业为本的思想4 .清初,一度出现福建棉商不至,苏州棉区农民生活无着的现象,“门里妻孥相向啼“;康熙五年(1666年),闽中棉商又挟重资到苏州太仓,举州叹为祥瑞,这表明当时5 .史书中记载“番薯(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情况,最早可能出现于A.魏晋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6 .农业是民生之本。
下列我国古代农业成就按时代排序正确的是①玉米、甘薯的种植②曲辕犁和简车发明③占城稻引进A.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②①7 .明时,佛山冶铁业分“炒铸七行:即铸锅行、铁灶行、炒铁行、铁线行、铁锁行、农具行,铁钉行”这体现了佛山冶铁业()A.历史悠久B.远销海外C.分工细化D.产品精美8 .明中后期,出现“富者动连阡陌(田间小路),贫者地鲜力锥”的局面。
这一社会现象是指当时()A.出现财政危机B.土地兼并严重C.征赋苛捐杂税D.官宦舞弊专权9.清代广东政府规定,采矿业主只要向政府申报注册,定期纳税,就可以取得合法的权益。
这一规定将使广东地区的()A.地方商业税收日益减少B.矿主不受地方政府监管C.采矿业能获得更大发展D.自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10 .清朝前期,出现的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的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十九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明朝未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国之大计”应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C.改革科举制度D.加强思想控制2.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 发展海外贸易B. 推行垦荒政策C. 发展手工业D. 改进生产工具3、清朝时期,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手工业部门齐全B.产品质量精良C.品种花色繁多D.手工工场发达4、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该图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商业市镇兴盛B.边境贸易繁荣C.城市中坊市分置D.出现了农村集市5.据记载,至乾隆时某座城市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该城市是()A.盛泽镇B.汉口镇C.苏州D.扬州6.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如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已经名闻天下,被称为“四大镇”。
这些属于清朝商业网中的( )A.农村集市B.城镇市场C.区域性市场D.全国性市场7.清朝前期,人数众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A.苏商和粤商B.晋商和徽商C.鲁商和晋商D.晋商和浙商8.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的是( )A.吴江县盛泽镇B.湖北汉口镇C.北京D.江宁9.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主要集中在()A. 纺织业B. 采矿业C. 运输业D. 餐饮业10.乾隆年间,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的商帮是()A.晋商B.徽商C.苏商D.浙商11.清朝前期,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大城市不包括( )A.北京B.江宁C.扬州D.吴江县盛泽镇12..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 A.交通拥堵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问题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D.就业就医问题13.材料题:材料一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下初一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含解析)(1)
5.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判断清朝前期人均耕地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B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清朝年号 年代 人均耕地数(亩)
B.人口快速增长
康熙二十年 1681
27.92
C.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D.土地兼并严重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6.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许多问题,包括( D ) ①人口密度过大 ②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③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④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促进经济发展 B.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C.人口的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D.人口的增长,加重了社会负担,阻碍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边疆地区 经济的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 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 . 原 因 : __顺__治____ 、 康 熙 、 ___雍__正___ 、 乾 隆 诸 位 帝 王 , 都 重 视 __农__业____生产,推行__垦__荒____政策,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 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观察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中情景出现的原因。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农业的发展 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依据所学知识,谈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3)农业:耕地面积增加,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 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 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手工业:清朝前期,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 工业工场。商业: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 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在商业活动中,形成商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时练(包含答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清朝前期重视农业发展的帝王不包括...( )A.皇太极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2、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祖父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3、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发展海外贸易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民垦田D.改进生产工具4、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的是( )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贸易的兴盛D.商帮的活动5、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商业很发达,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也有了很大增长。
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A.首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6、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A. 发展海外贸易B. 推行垦荒政策C. 招募农民屯田D. 改进生产工具7、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 )A.3亿亩B.5亿亩C.7亿亩D.9亿亩8、清朝前期,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大城市不包括...( )A.北京B.江宁C.扬州D.吴江县盛泽镇9、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这些机户生活在()A.北京B.江宁C.长安D.洛阳10、山西人擅长经商。
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
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11、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2024年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素养达标
13. 学科素养·史料实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起清王朝,大多数人就想起了清朝晚期被西方国家随意 欺辱的时代。其实1840年之前的清王朝还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这个时候英国还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所以说在人力耕种的时代中, 清王朝在人力上还是有着很大的优势。在康乾盛世的清朝,中国的 国内生产总值还是非常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的。
13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 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 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 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 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 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8 9 10 11 12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1.[2023•石家庄裕华区期末]乾隆五十年(1785年),八十高龄的陈 世元受政府委派,前往河南传授种植红薯之法,途中逝世。乾隆帝 闻讯,特意给陈世元追赠一个国子监学正职衔。此事折射出( D ) A.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B.清朝统治的吏治腐败 C.红薯在清朝传入中国 D.清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1234567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3.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 亿。顺治十八年(1661年),全国耕地面积549万余顷,到乾隆三十 一年(1736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741万余顷。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 A)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训练1.明朝中后期,一些实力雄厚的商帮在上海外冈、枫泾、南翔诸镇投重资开设棉布字号,收购棉布。
同时,开设染坊并雇佣工匠加工,亦工亦商。
材料反映商帮的经营活动A.促进了投资方式的改变B.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C.标志着资本主义的产生D.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2.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这有利于A.手工业的发展B.彻底解决温饱问题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D.经济重心南移3.明朝实行“开中制”(开中,即召商输粮而与之盐),山西有幸成为“试点之区”,加上巨大的市场需求,晋商发展势头迅猛。
材料反映出晋商()A.经营的商品范围较为狭窄B.借助国家政策调整的契机而勃兴C.崛起得益于巨大的市场需求D.在长途贩运贸易中起到引领作用4.明成化七年,朝廷开始在芜湖设置推关交税,四面八方的商人和船队齐聚芜湖,带来了丰富的商品和先进的经营理念,推动了芜湖工商业的发展。
这体现出影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是()A.国家政策B.交通便利C.经济重心的南移D.生态环境5.康熙年间,苏南地区每亩地价银四五两,米每升钱七文。
到乾隆中后期,地价增至七八两至十余两,米价上涨四至五倍。
康乾时期地价、米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快速增长B.闭关政策推行C.官僚机构臃肿D.君主专制强化6.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的发展B.手工业生产的发展C.商业市镇的发展D.人口数量的增长7.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氏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联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
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下列属于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的是()A.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B.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量增加C.江南地区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D.商帮活动日益频繁2.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乾隆末年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大约增加了( )A.1亿亩B.2亿亩C.3亿亩D.4亿亩3.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列顺序反映了“四民”的社会地位。
到了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崛起,雍正皇帝发现,山西人中最聪明能干的都去做商人,稍次一点的才去官府里当差。
商人地位的提高反映出当时( )A.商业的发展B.社会的倒退C.人们观念的陈旧D.具有反抗精神4.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著名城市是( )A.北京B.扬州C.杭州D.苏州5.乾隆末年中国人口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A.三分之一B.四分之一C.五分之一D.八分之一6.《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着明清时期苏州机工的状况:“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开始使用机器生产B.机户和机工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C.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7.据统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
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和“陡绝之地”。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铁制农具的发展 B.水利灌溉的进步C.人口的快速增长D.统治者的政策推动数字在乾隆二十一年8.在官方史籍中,清代人口数字在乾隆二十一年(1766)突破了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了3亿,道光十四年(1834年)突破4亿。
这种所谓的“人口爆炸”( )A.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B.对农业社会形成较大压力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D.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9.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9课 [练习-素能拓展]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清初,顺治帝颁布了一道法令:“督抚按一年内垦至二千顷以上者记录;六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卫所官员垦至五十顷以上者记录;一百顷以上者加升一级。
”这项法令体现了清初统治者()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B.实行合理的官吏升迁制度C.大规模兴修水利D.对边远地区的开发2.明朝末年,人口锐减;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C.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D.形成大的商帮经营存款业务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 500家,织工超过50 000人。
材料二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材料三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概括当时手工工场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的原因。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是开垦的荒地达到一定的数量,官员就能加升,这体现了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A项符合题意;根据开垦荒地的数量决定是否升迁,只是为了恢复生产的一种特殊政策,并不能体现清初合理的升迁制度,排除B项;C、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2016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9课_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
(2016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2.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A.南京B.松江C.广州D.景德镇3.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
”这反映了清朝()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4.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
与学习卡片内容相对应的选项是()A.社会风貌B.君权强化C.民族关系D.闭关锁国5.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A.重本抑末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鼓励海外贸易D.禁海政策6.1793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7.以下出现于清代的是()A.醴陵瓷B.蔡侯纸C.浏阳花炮D.铜官陶8.北宋时期发明的纸币﹣﹣交子,因为没有合适的土壤,所以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消亡。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A.明朝政治腐败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以农立国,轻视商业9.“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B.商业繁荣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1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加快发展陆路交通B.重视塞防忽视海防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积极培育国内市场11.鸦片战争前,有一位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中国销售,他抵达中国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市舶司B.军机处C.锦衣卫D.广州十三行12.某同学在自学“闭关锁国政策”这一内容时,自制了一张小卡片,请指出其中有几处错误()①自给自足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②该政策就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③该政策从根本上抵御了外国的殖民侵入④清朝实行该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A.1个 B.2个 C.3个 D.4个1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1.下列属于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的是()
A.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B.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量增加
C.江南地区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
D.商帮活动日益频繁
2.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乾隆末年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大约增加了( )
A.1亿亩
B.2亿亩
C.3亿亩
D.4亿亩
3.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列顺序反映了“四民”的社会地位。
到了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崛起,雍正皇帝发现,山西人中最聪明能干的都去做商人,稍次一点的才去官府里当差。
商人地位的提高反映出当时( )
A.商业的发展
B.社会的倒退
C.人们观念的陈旧
D.具有反抗精神
4.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著名城市是( )
A.北京
B.扬州
C.杭州
D.苏州
5.乾隆末年中国人口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八分之一
6.《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着明清时期苏州机工的状况:“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B.机户和机工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
C.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7.据统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
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和“陡绝之地”。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铁制农具的发展 B.水利灌溉的进步
C.人口的快速增长
D.统治者的政策推动
数字在乾隆二十一年
8.在官方史籍中,清代人口数字在乾隆二十一年(1766)突破了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了3亿,道光十四年(1834年)突破4亿。
这种所谓的“人口爆炸”( )
A.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B.对农业社会形成较大压力
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9.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
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①推行垦荒政策②精耕细作③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④不断扩大海外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年),南京城绸、绒各类织机多达3万台左右,至道光年间(1821-1850年),城内仅缎机就达3万台以上,纱、绸、绒、绫织机不在此数。
此类手工业基本是以个体家庭或小作坊为主,它的发展又推动着城市商业走向繁荣。
——摘编自陈忠平《明清时期南京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三:水力和蒸汽力的应用,工厂制度的确立,大大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1786年时曼彻斯特只耸立一个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但在十五年后,却有50个纱厂了。
1760年时,曼彻斯特人口不足10万,1851年时人口超过3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业城市。
——摘编自《厦门大学学报》(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时期南京丝织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3)分析材料二、三,比较18世纪中后期中国经济龙展水平与英国的发距。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道成中国逐渐落后的制度因素。
练习答案:
1.B
2.C
3.A
4.D
5.A
6.B
7.C
8.B
9.A
10.(1)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特别发达,商品经济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其综合国力在世界保持领先地位。
(2)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以个体家庭或小作坊为单位进行生产。
(3)差距:中国仍处于个体手工生产,英国已开始向工厂制的大机器生产发展。
因素: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