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体骨骼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颅底
颅底可分为颅底内面和颅底外面。
(1)颅底内面观:颅底内面从前向后形成了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颅前窝可见筛板、筛孔和鸡冠。颅中窝中央部上面的浅窝称为垂体窝。颅后窝中部有枕骨大孔。
(2)颅底外面观:颅底外面中央部有一枕骨大孔,孔的前外侧有一对隆起,称为枕骨髁。枕骨髁前外侧有一细长突起,称为茎突。枕骨外面中央有一隆起,称为枕外隆突,其两侧有弧形的骨嵴称为上项线(图3-11)。
成人共有骨206块,其中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包括3对听小骨),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一)骨的形态
骨的形态各异,但一般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及不规则骨等四种。
1.长骨
长骨呈中空管状,多位于四肢,如肱骨、股骨等。其中部细长,称为骨干或骨体。两端膨大,称为骺,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
2.短骨
短骨一般呈立方形,位于连接牢固并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如手腕的腕骨和足的跗骨等。
骨髓中段有滋养孔通髓腔,为骨的血管和神经的通路。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纤维,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为无机盐类,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随人的成长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幼儿的骨质,所含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约各占一半,所以弹性较大,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弯曲变形。成年人的骨质中有机物逐渐减少,无机物逐渐增多,约为3:7,这样的比例,使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很大的硬度。老年人的骨无机物占更大的比例,约为2:8,因而骨的脆性较大,容易骨折。
三角为上角、下角和外侧角。外侧角有卵圆形微凹的关节面,称为关节盂。
肩胛骨的前面微凹陷,称为肩胛下窝;后面有横行高起的骨嵴,称为肩胛冈。肩胛冈的外侧端扁平而宽,为肩部的最高点,称为肩峰。后面被肩胛冈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图3-15)。
(三)肱骨
肱骨位于上臂,可分为两端一体。
上端偏后上内侧有半球形的关节面,称为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关节面周缘的环形浅沟,称为解剖颈。上端外侧的突起,称为大结节,前面较小的突起,称为小结节。大小结节之间的纵沟,称为结节间沟。肱骨上端与体相接处稍细,称为外科颈。
(三)颅的整体观
1.颅顶
颅顶的额骨与顶骨之间有近于横位的冠状缝。左右两顶骨之间有矢状缝。枕骨与左右顶骨的后缘,连接成人字缝。
2.侧面观
颅的侧面可见颞骨乳突,乳突的前方有外耳门,外耳门前方,有一弓状的骨梁,称为颧弓。颧弓上方的凹陷称为颞窝。在颞窝内侧壁,冠状缝与蝶骨大翼上缘的交点,称为翼点。
3.前面观
2.软骨内成骨
在胚胎早期,从间充质形成软骨,此时软骨已初具成年骨的雏形。在软骨中心布有钙盐沉积,为初级骨化中心,由此中心向两端增长,与此同时,
新生骨质表面骨膜的膜下成骨细胞不断地增加骨质,使骨不断增粗,同时,原有的骨质又不断地被破骨细胞破坏和吸收,形成空腔,即髓腔。出生前后,骨两端软骨出现次级骨化中心,形成骺的骨质。在骺和骨干间留有骺软骨。出生后,骺软骨不断增生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成年后,骺软骨全部骨化,骨干、骺之间融合形成一条骺线(图3-2)。骨的长度停止增长,人也不会再长高了。
主要面颅骨的结构分述如下:
1.上颌骨
上颌骨构成颜面下方的大部,可分为体和四个突起。
(1)上颌体:为上颌骨的主要部分,呈三面锥体形,里面的腔隙,称为上颌窦。
(2)额突:为体的上内侧突起,其上端与额骨相接。
(3)颧突:为体的上外侧突起,与颧骨相接。
(4)牙槽突:为体向下的弧形突起,下缘有牙槽。
(5)腭突:为体向内发出的水平骨板,与对侧的腭突结合,构成硬腭的前大部(图3-9)。
3.扁骨
扁骨宽扁,呈板状,主要构成容纳重要器官的腔壁,起保护作用,如头颅的顶骨和骨盆的髋骨等。
4.不规则骨
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如椎骨和某些颅骨等。
(二)骨的构造
骨包括骨质、骨膜和骨髓等部分(图3-1)。
1.骨质
骨质是骨的主要部分,分为密质和松质两种。密质致密坚硬,耐压性较大,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分布于骨的表层。松质层海绵状,弹性较大,由互相交织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密质和松质的分布,因骨的种类而异。长骨的密质在骨干形成厚的骨管壁,管腔称髓腔。在长骨的骺、短骨和不规则骨的表面均为一薄层密质,其内部则是松质。
颅的前面上部为颅骨的鳞部。在眶上缘内侧段的上方,有弓形的隆起,称为眉弓。中部是一对上颌骨,上颌骨与两侧的颧骨及其上方的脑颅骨构成眶。两侧上颌骨之间是骨性鼻腔。在下部,上颌骨与下颌骨构成骨性口腔。
眶的上缘和下缘分别称为眶上缘和眶下缘。
骨性鼻腔位于面部中央,上至颅底,下达硬腭,由鼻中隔分为左右鼻腔,前有梨状孔,后有鼻后孔。侧壁有三片卷曲的薄骨片,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在上颌骨、额骨、筛骨和蝶骨内的含气腔隙称为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2.下颌骨
下颌骨呈蹄铁形,两侧后方向上的部分为下颌支,其余部分为Fra Baidu bibliotek颌体。
(1)下颌体:弓突向前,上缘有牙槽,称为牙槽缘。下缘厚而钝,为下颌底。下颌体外面正中向前隆起,称为颏部。两侧各有一颏孔。
(2)下颌支:为自体后方向上后方突出的方形骨板。其后缘与下颌体相交处为下颌孔。每一下颌支都有两个向上的突起,前为冠突,后为髁突。后者上有关节面与颞骨的下颌窝相关节(图3-10)。
(1)鳞部:位于外耳门上方的鳞状骨板,构成颅腔的侧壁及颅底的一部分。
(2)鼓部:为围绕外耳道前、下方的骨板。
(3)乳突部:为外耳门后方的锥状突起。其前内侧有一尖端向前下方的锥状骨刺,称为茎突。
(4)岩部(锥体部) :为三角棱锥状的骨突,位于颅底内面。骨内有位听器官(图3-7)。
6.顶骨
顶骨一对,呈瓦状分列于颅顶两侧。顶骨外侧面最凸的一点,称为顶结节。
3.蝶骨
蝶骨形如展翅的蝴蝶,位于颅底的中央部,前接额骨与筛骨,后接枕骨,
两侧与颞骨相接。蝶骨可分为四个部分,即蝶骨体、一对小翼、一对大翼和一对翼突。蝶骨体位于中央,体内部有两个腔隙,称为蝶窦,体的上面有一小的浅窝称为垂体窝。由体向两侧伸出两对翼,前方的一对为小翼,后方的一对为大翼。体和大翼相接处向下伸出的一对骨突,称为翼突(图3-6)。
(四)新生儿颅骨的特征
新生儿颅骨没有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的间隙较大,其颅顶各骨之间的间隙,由结缔组织充填,称为囟。矢状缝前端有菱形的前囟,矢状缝与人字缝相交处有后囟。后囟在出生后不久闭合,前囟在一岁半左右闭合(图3-12)。
三、上肢骨
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和手骨(图3-13)。
(一)锁骨
第三章人体骨骼学
一、骨学绪论
骨是一个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及骨基质构成,坚硬而有弹性,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具有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的机能,并有破坏、改建及创伤愈合、修复再生的能力。骨基质中含有钙盐,磷酸盐,为人体钙与磷的贮备仓库,并参与钙、磷的代谢与平衡。骨髓有造血的功能。
(四)骨的发生和生长
骨起源于中胚层的间充质。在胚胎6周左右,间充质先形成膜状,为膜性阶段。以后有的在膜的基础上直接形成,称膜内成骨。颅顶骨和面颅骨即以此方式形成。有的先经过软骨阶段,然后再形成骨,称为软骨内成骨。颅底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即以此方式形成。
1.膜内成骨
在膜的中心点处先有钙盐沉积,称为骨化点,由此点向四周作放射状增生,形成海绵状骨质。在新生骨质的表面有骨膜,膜内的成骨细胞不断产生新的骨质,使骨不断加厚;而已成的骨质,也不断地被破骨细胞破坏和吸收,不断地改变着形态。
(二)面颅
面颅由15块颅骨构成。在鼻腔两侧,口腔上方,左右各有一块上颌骨,上颌骨上部的内侧,有一对长方形的鼻骨,鼻骨的后方,有一对小的呈方形的泪骨。两上颌骨外上方各有一块高起呈菱形的颧骨。上颌骨的后方接腭骨。上颌骨的内侧面有一对薄而卷曲的下鼻甲。
在鼻腔的正中有一块斜方形的犁骨,它构成鼻中隔的下部。舌骨一块,位于喉的上方,借韧带与颅底连接。下颌骨一块,位于面颅的前下方(图3-8)。
肱骨体外侧面的中部有一较大的粗糙面,称为三角肌粗隆。体后面中部有一条由上内向下外的螺旋状浅沟,称为桡神经沟。
下端有两个关节面,内侧的呈滑车状,称为肱骨滑车;外侧的呈半球形,称为肱骨小头。在滑车的前上方,有冠突窝,在其后上方有鹰嘴窝。下端向两侧各有一突起,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图3-16)。
(四)尺骨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可分为两端一体。
2.骨膜
骨膜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薄而坚韧,层淡红色,紧贴在骨的表面。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成骨细胞等。对骨的营养、生长和感觉有重要的作用。
在骨的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具有减少摩擦,增强关节灵活性的功能。
3.骨髓
骨髓是富有血液的柔软组织,分布于髓腔和骨松质内,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红骨髓有造血功能。胎儿和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所代替,成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长骨的骺、短骨和扁骨的松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
二、颅骨
颅由23块颅骨和3对听小骨构成。颅骨对头部器官起着保护和支持作用。颅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略呈卵圆形并围成颅腔,容纳并保护脑。面颅为颅的前下部,形成颜面的基本轮廓,并参与构成口腔、鼻腔和眶。
(一)脑颅
脑颅由8块颅骨构成,其中单块的从前向后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位于颅的中间部,双块的位于两侧,有颞骨和顶骨(图3-4)。
上端细小,有圆柱形的桡骨头。头的上面有桡骨小头凹,头的周缘为环状关节面。头下方较细的部分,称为桡骨颈。颈下方的前内侧,有一粗糙面,称为桡骨粗隆。
体为三棱柱状。
下端的下面有凹陷的腕关节面,内侧有凹形的尺骨切迹,外侧有向下的突起,称为桡骨茎突(图3-17)。
4.枕骨
枕骨位于脑颅后下方,轮廓近似四边形,内面凹,外面凸。中央有一大孔,称为枕骨大孔。以枕骨大孔为中心,枕骨可分为基底部,外侧部和鳞部。基底部位于枕骨大孔前方,外侧部位于枕骨大孔两侧,鳞部位于枕骨大孔后方。外侧部的下面有枕骨髁,鳞部外面中央的隆突称为枕外隆突。
5.颞骨
颞骨一对,位于脑颅的侧部,介于蝶骨和枕骨之间,其形状不规则,以外耳门为中心,可分为四部分: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呈S形,内侧2/3弓向前,外侧1/3弓向后。上面平滑,下面粗糙。内侧端粗大,与胸骨柄相接,称为胸骨端。外侧端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端相关节,称为肩峰端(图3-14)。
(二)肩胛骨
肩胛骨贴附于胸廓后外侧,介于第二至第七肋骨之间,是三角形的扁骨,有三缘,三角及两面。
三缘为内侧缘、外侧缘和上缘。上缘的外侧端有一呈曲指状的突起,称为喙突。
(五)解剖学的方位术语
为了说明人体各部结构的位置关系,特规定标准姿势、方位、轴和切面的术语。
1.标准姿势
标准姿势又称为解剖学姿势,为身体直立,两眼向前方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的姿势。
2.方位术语
以标准姿势为准,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近腹者为前,或腹侧,近背者为后,或背侧。
以身体正中面为准,距正中面近者为内侧,远者为外侧。
1.额骨
额骨位于额部,其后上部的弯曲骨板称为额鳞,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称为眉弓。
2.筛骨
筛骨位于颅前窝的中央部,左右眶之间,可分为三部分:
(1)筛板:具有许多小孔的狭长水平骨板,其上有一骨突,称为鸡冠。
(2)筛骨垂直板:为筛骨下面正中,向下垂的骨板,构成鼻中隔的上部。
(3)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的两侧,内有许多含气的骨腔隙。左右迷路的外侧壁为薄骨板,构成眶的内侧壁,称为眶板。迷路的内侧壁有两个卷曲的骨片,即为上鼻甲和中鼻甲(图3-5)。
上端粗大,有两个突起,后方较大的称为鹰嘴,前下方较小的,称为冠突。二者之间的凹陷,称为半月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上端外侧面有微凹的关节面,称桡切迹。冠突下方有一粗糙面,称为尺骨粗隆。
体为三棱柱状。
下端细小,有圆形的尺骨头,头的后内侧有向下的突起,称为尺骨茎突(图3-17)。
(五)桡骨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可分为两端一体。
在四肢根据距离躯干的远近,有远侧和近侧的区别。
3.切面术语
解剖学上常用的切面有三种,即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
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人体切为左右两部,其断面即为矢状面。若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半,该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其断面即冠状面。
水平面:与矢状面、冠状面相垂直,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的面称为水平面(图3-3)。
颅底可分为颅底内面和颅底外面。
(1)颅底内面观:颅底内面从前向后形成了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颅前窝可见筛板、筛孔和鸡冠。颅中窝中央部上面的浅窝称为垂体窝。颅后窝中部有枕骨大孔。
(2)颅底外面观:颅底外面中央部有一枕骨大孔,孔的前外侧有一对隆起,称为枕骨髁。枕骨髁前外侧有一细长突起,称为茎突。枕骨外面中央有一隆起,称为枕外隆突,其两侧有弧形的骨嵴称为上项线(图3-11)。
成人共有骨206块,其中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包括3对听小骨),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一)骨的形态
骨的形态各异,但一般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及不规则骨等四种。
1.长骨
长骨呈中空管状,多位于四肢,如肱骨、股骨等。其中部细长,称为骨干或骨体。两端膨大,称为骺,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
2.短骨
短骨一般呈立方形,位于连接牢固并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如手腕的腕骨和足的跗骨等。
骨髓中段有滋养孔通髓腔,为骨的血管和神经的通路。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纤维,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为无机盐类,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随人的成长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幼儿的骨质,所含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约各占一半,所以弹性较大,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弯曲变形。成年人的骨质中有机物逐渐减少,无机物逐渐增多,约为3:7,这样的比例,使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很大的硬度。老年人的骨无机物占更大的比例,约为2:8,因而骨的脆性较大,容易骨折。
三角为上角、下角和外侧角。外侧角有卵圆形微凹的关节面,称为关节盂。
肩胛骨的前面微凹陷,称为肩胛下窝;后面有横行高起的骨嵴,称为肩胛冈。肩胛冈的外侧端扁平而宽,为肩部的最高点,称为肩峰。后面被肩胛冈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图3-15)。
(三)肱骨
肱骨位于上臂,可分为两端一体。
上端偏后上内侧有半球形的关节面,称为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关节面周缘的环形浅沟,称为解剖颈。上端外侧的突起,称为大结节,前面较小的突起,称为小结节。大小结节之间的纵沟,称为结节间沟。肱骨上端与体相接处稍细,称为外科颈。
(三)颅的整体观
1.颅顶
颅顶的额骨与顶骨之间有近于横位的冠状缝。左右两顶骨之间有矢状缝。枕骨与左右顶骨的后缘,连接成人字缝。
2.侧面观
颅的侧面可见颞骨乳突,乳突的前方有外耳门,外耳门前方,有一弓状的骨梁,称为颧弓。颧弓上方的凹陷称为颞窝。在颞窝内侧壁,冠状缝与蝶骨大翼上缘的交点,称为翼点。
3.前面观
2.软骨内成骨
在胚胎早期,从间充质形成软骨,此时软骨已初具成年骨的雏形。在软骨中心布有钙盐沉积,为初级骨化中心,由此中心向两端增长,与此同时,
新生骨质表面骨膜的膜下成骨细胞不断地增加骨质,使骨不断增粗,同时,原有的骨质又不断地被破骨细胞破坏和吸收,形成空腔,即髓腔。出生前后,骨两端软骨出现次级骨化中心,形成骺的骨质。在骺和骨干间留有骺软骨。出生后,骺软骨不断增生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成年后,骺软骨全部骨化,骨干、骺之间融合形成一条骺线(图3-2)。骨的长度停止增长,人也不会再长高了。
主要面颅骨的结构分述如下:
1.上颌骨
上颌骨构成颜面下方的大部,可分为体和四个突起。
(1)上颌体:为上颌骨的主要部分,呈三面锥体形,里面的腔隙,称为上颌窦。
(2)额突:为体的上内侧突起,其上端与额骨相接。
(3)颧突:为体的上外侧突起,与颧骨相接。
(4)牙槽突:为体向下的弧形突起,下缘有牙槽。
(5)腭突:为体向内发出的水平骨板,与对侧的腭突结合,构成硬腭的前大部(图3-9)。
3.扁骨
扁骨宽扁,呈板状,主要构成容纳重要器官的腔壁,起保护作用,如头颅的顶骨和骨盆的髋骨等。
4.不规则骨
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如椎骨和某些颅骨等。
(二)骨的构造
骨包括骨质、骨膜和骨髓等部分(图3-1)。
1.骨质
骨质是骨的主要部分,分为密质和松质两种。密质致密坚硬,耐压性较大,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分布于骨的表层。松质层海绵状,弹性较大,由互相交织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密质和松质的分布,因骨的种类而异。长骨的密质在骨干形成厚的骨管壁,管腔称髓腔。在长骨的骺、短骨和不规则骨的表面均为一薄层密质,其内部则是松质。
颅的前面上部为颅骨的鳞部。在眶上缘内侧段的上方,有弓形的隆起,称为眉弓。中部是一对上颌骨,上颌骨与两侧的颧骨及其上方的脑颅骨构成眶。两侧上颌骨之间是骨性鼻腔。在下部,上颌骨与下颌骨构成骨性口腔。
眶的上缘和下缘分别称为眶上缘和眶下缘。
骨性鼻腔位于面部中央,上至颅底,下达硬腭,由鼻中隔分为左右鼻腔,前有梨状孔,后有鼻后孔。侧壁有三片卷曲的薄骨片,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在上颌骨、额骨、筛骨和蝶骨内的含气腔隙称为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2.下颌骨
下颌骨呈蹄铁形,两侧后方向上的部分为下颌支,其余部分为Fra Baidu bibliotek颌体。
(1)下颌体:弓突向前,上缘有牙槽,称为牙槽缘。下缘厚而钝,为下颌底。下颌体外面正中向前隆起,称为颏部。两侧各有一颏孔。
(2)下颌支:为自体后方向上后方突出的方形骨板。其后缘与下颌体相交处为下颌孔。每一下颌支都有两个向上的突起,前为冠突,后为髁突。后者上有关节面与颞骨的下颌窝相关节(图3-10)。
(1)鳞部:位于外耳门上方的鳞状骨板,构成颅腔的侧壁及颅底的一部分。
(2)鼓部:为围绕外耳道前、下方的骨板。
(3)乳突部:为外耳门后方的锥状突起。其前内侧有一尖端向前下方的锥状骨刺,称为茎突。
(4)岩部(锥体部) :为三角棱锥状的骨突,位于颅底内面。骨内有位听器官(图3-7)。
6.顶骨
顶骨一对,呈瓦状分列于颅顶两侧。顶骨外侧面最凸的一点,称为顶结节。
3.蝶骨
蝶骨形如展翅的蝴蝶,位于颅底的中央部,前接额骨与筛骨,后接枕骨,
两侧与颞骨相接。蝶骨可分为四个部分,即蝶骨体、一对小翼、一对大翼和一对翼突。蝶骨体位于中央,体内部有两个腔隙,称为蝶窦,体的上面有一小的浅窝称为垂体窝。由体向两侧伸出两对翼,前方的一对为小翼,后方的一对为大翼。体和大翼相接处向下伸出的一对骨突,称为翼突(图3-6)。
(四)新生儿颅骨的特征
新生儿颅骨没有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的间隙较大,其颅顶各骨之间的间隙,由结缔组织充填,称为囟。矢状缝前端有菱形的前囟,矢状缝与人字缝相交处有后囟。后囟在出生后不久闭合,前囟在一岁半左右闭合(图3-12)。
三、上肢骨
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和手骨(图3-13)。
(一)锁骨
第三章人体骨骼学
一、骨学绪论
骨是一个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及骨基质构成,坚硬而有弹性,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具有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的机能,并有破坏、改建及创伤愈合、修复再生的能力。骨基质中含有钙盐,磷酸盐,为人体钙与磷的贮备仓库,并参与钙、磷的代谢与平衡。骨髓有造血的功能。
(四)骨的发生和生长
骨起源于中胚层的间充质。在胚胎6周左右,间充质先形成膜状,为膜性阶段。以后有的在膜的基础上直接形成,称膜内成骨。颅顶骨和面颅骨即以此方式形成。有的先经过软骨阶段,然后再形成骨,称为软骨内成骨。颅底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即以此方式形成。
1.膜内成骨
在膜的中心点处先有钙盐沉积,称为骨化点,由此点向四周作放射状增生,形成海绵状骨质。在新生骨质的表面有骨膜,膜内的成骨细胞不断产生新的骨质,使骨不断加厚;而已成的骨质,也不断地被破骨细胞破坏和吸收,不断地改变着形态。
(二)面颅
面颅由15块颅骨构成。在鼻腔两侧,口腔上方,左右各有一块上颌骨,上颌骨上部的内侧,有一对长方形的鼻骨,鼻骨的后方,有一对小的呈方形的泪骨。两上颌骨外上方各有一块高起呈菱形的颧骨。上颌骨的后方接腭骨。上颌骨的内侧面有一对薄而卷曲的下鼻甲。
在鼻腔的正中有一块斜方形的犁骨,它构成鼻中隔的下部。舌骨一块,位于喉的上方,借韧带与颅底连接。下颌骨一块,位于面颅的前下方(图3-8)。
肱骨体外侧面的中部有一较大的粗糙面,称为三角肌粗隆。体后面中部有一条由上内向下外的螺旋状浅沟,称为桡神经沟。
下端有两个关节面,内侧的呈滑车状,称为肱骨滑车;外侧的呈半球形,称为肱骨小头。在滑车的前上方,有冠突窝,在其后上方有鹰嘴窝。下端向两侧各有一突起,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图3-16)。
(四)尺骨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可分为两端一体。
2.骨膜
骨膜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薄而坚韧,层淡红色,紧贴在骨的表面。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成骨细胞等。对骨的营养、生长和感觉有重要的作用。
在骨的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具有减少摩擦,增强关节灵活性的功能。
3.骨髓
骨髓是富有血液的柔软组织,分布于髓腔和骨松质内,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红骨髓有造血功能。胎儿和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所代替,成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长骨的骺、短骨和扁骨的松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
二、颅骨
颅由23块颅骨和3对听小骨构成。颅骨对头部器官起着保护和支持作用。颅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略呈卵圆形并围成颅腔,容纳并保护脑。面颅为颅的前下部,形成颜面的基本轮廓,并参与构成口腔、鼻腔和眶。
(一)脑颅
脑颅由8块颅骨构成,其中单块的从前向后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位于颅的中间部,双块的位于两侧,有颞骨和顶骨(图3-4)。
上端细小,有圆柱形的桡骨头。头的上面有桡骨小头凹,头的周缘为环状关节面。头下方较细的部分,称为桡骨颈。颈下方的前内侧,有一粗糙面,称为桡骨粗隆。
体为三棱柱状。
下端的下面有凹陷的腕关节面,内侧有凹形的尺骨切迹,外侧有向下的突起,称为桡骨茎突(图3-17)。
4.枕骨
枕骨位于脑颅后下方,轮廓近似四边形,内面凹,外面凸。中央有一大孔,称为枕骨大孔。以枕骨大孔为中心,枕骨可分为基底部,外侧部和鳞部。基底部位于枕骨大孔前方,外侧部位于枕骨大孔两侧,鳞部位于枕骨大孔后方。外侧部的下面有枕骨髁,鳞部外面中央的隆突称为枕外隆突。
5.颞骨
颞骨一对,位于脑颅的侧部,介于蝶骨和枕骨之间,其形状不规则,以外耳门为中心,可分为四部分: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呈S形,内侧2/3弓向前,外侧1/3弓向后。上面平滑,下面粗糙。内侧端粗大,与胸骨柄相接,称为胸骨端。外侧端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端相关节,称为肩峰端(图3-14)。
(二)肩胛骨
肩胛骨贴附于胸廓后外侧,介于第二至第七肋骨之间,是三角形的扁骨,有三缘,三角及两面。
三缘为内侧缘、外侧缘和上缘。上缘的外侧端有一呈曲指状的突起,称为喙突。
(五)解剖学的方位术语
为了说明人体各部结构的位置关系,特规定标准姿势、方位、轴和切面的术语。
1.标准姿势
标准姿势又称为解剖学姿势,为身体直立,两眼向前方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的姿势。
2.方位术语
以标准姿势为准,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近腹者为前,或腹侧,近背者为后,或背侧。
以身体正中面为准,距正中面近者为内侧,远者为外侧。
1.额骨
额骨位于额部,其后上部的弯曲骨板称为额鳞,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称为眉弓。
2.筛骨
筛骨位于颅前窝的中央部,左右眶之间,可分为三部分:
(1)筛板:具有许多小孔的狭长水平骨板,其上有一骨突,称为鸡冠。
(2)筛骨垂直板:为筛骨下面正中,向下垂的骨板,构成鼻中隔的上部。
(3)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的两侧,内有许多含气的骨腔隙。左右迷路的外侧壁为薄骨板,构成眶的内侧壁,称为眶板。迷路的内侧壁有两个卷曲的骨片,即为上鼻甲和中鼻甲(图3-5)。
上端粗大,有两个突起,后方较大的称为鹰嘴,前下方较小的,称为冠突。二者之间的凹陷,称为半月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上端外侧面有微凹的关节面,称桡切迹。冠突下方有一粗糙面,称为尺骨粗隆。
体为三棱柱状。
下端细小,有圆形的尺骨头,头的后内侧有向下的突起,称为尺骨茎突(图3-17)。
(五)桡骨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可分为两端一体。
在四肢根据距离躯干的远近,有远侧和近侧的区别。
3.切面术语
解剖学上常用的切面有三种,即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
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人体切为左右两部,其断面即为矢状面。若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半,该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其断面即冠状面。
水平面:与矢状面、冠状面相垂直,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的面称为水平面(图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