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本位论

合集下载

教育的主要理论

教育的主要理论
3、强调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和中心地位。他所提倡的“从做中学”、“儿童中心说”,从独特的视角去看待教育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关注学生的发展。
6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到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2).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服从于社会,教育的目的应该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而不是依据个人;
(3).教育对社会发挥的功能的好坏应该是教育评价的标准,离开社会的需要,就无法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价。
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开社会的教育目的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没有意义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这一学派没有看到: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有活力的个体,社会存在就是病态的;同时离开个体的生活幸福等目的,社会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社会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社会并不是个体存在的终极目的。因此,教育目的如果只看到教育对象存在的条件而对教育对象自身的需要不做足够的关照,就肯定是有失偏颇的。
教育是一个从客观文化价值到个人的主观精神生活转化的过程,也就是个人在接受文化、创造新文化的同事,内在地创造了掌握文化的新人
4
教育准备生活说
斯宾塞
斯宾塞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通过对孩子天性的透彻分析和妥善驾驭,他提出了:逃走教育,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从而揭示科学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引导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兴趣是学习和求知的最大动力,是孩子对事物的主动选择,而引导则能促进加强孩子的这种主动性,使兴趣变得持久,有目的。

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人物口诀

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人物口诀

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是哲学上的两种不同立场,关于对待问题时所采取的观点。

个体本位论指的是把个体的利益和幸福置于首位,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幸福,而社会本位论则强调整体利益,认为个体的利益应该服从于整个社会的利益。

这两种立场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取向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来探讨个体本位论。

个体本位论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身利益的追求。

它强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利益。

在个体本位论的观点下,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需求和价值,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在现代社会,个体本位论也表现为强调个体的和自由,主张个体应该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得到尊重和保护。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关注的是整体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

它认为个体的利益应该服从于社会的利益,个人的行为和选择应该考虑到整个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社会本位论主张个体应该为整个社会的利益和进步做出贡献,强调个体应该发扬奉献精神,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努力工作。

在现代社会,社会本位论也表现为强调公共利益和公益事业,主张个人应该为社会的福祉出一份力。

在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之间,人们会面临各种选择和冲突。

在某些情况下,个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可能存在冲突,需要进行权衡和取舍。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面临着个人选择和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思考和抉择。

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都有其正面意义和局限性。

个体本位论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个人的自我实现和发展,但如果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权利,就可能忽视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

而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但如果过分强调整体利益,就可能忽视了个体的权利和尊严。

对于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我个人认为在实际生活中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既要尊重个体的权利和需求,也要考虑到整体的利益和发展。

个体和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需要在平衡两者之间找到最恰当的方式。

《教育学》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教育学》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教育学》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高频考点——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一、个人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卢梭认为,人生下来是好的,可是一到了人的手中就变坏了。

因此,儿童的教育要远离腐化的上层社会生活,远离充满罪恶的城市,主张把儿童带到乡村大自然的淳朴环境中,把他们从社会的不良影响下挽救出来,在教育中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的发展。

永恒主义者赫钦斯说:“一个公民或一个国民的职能……在不同社会之间可能各不相同……但是作为人的职能,在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社会中都是一样的,教育制度的目的就是提高作为人的人。

”马利坦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

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

”二、社会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

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

涂尔干认为,社会才是真正的存在,“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孔德认为:“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个人本位论名词解释

个人本位论名词解释

个人本位论名词解释
《个人本位论名词解释》
一、个人本位论是什么
个人本位论(Individualism)是指一种观念,它认为个人的行为及思想,如主观主义、
独特性和个别权利,是建立社会的基础,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

它赞扬个人权利,也建议政府应该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坚决反对政府的干涉。

二、个人本位论的历史
个人本位论起源于17世纪欧洲,当时文艺复兴思想挑战传统宗教控制,将最大的重点放
在个人发展上。

当时,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如康德和莱布尼茨均强调个人发展在社会和政治事务中的作用,他们认为政府应以尊重和保护个人登上表格。

自17世纪末,以19世纪
初为顶点的“文艺复兴思想浪潮”将这些想法在美国、欧洲和其他地区推广开来,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意义也在不断增强。

三、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要素
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有下列几点:
1、尊重个人的自由。

个人本位论坚持解放思想的原则,强调个人的自由比集体利益更重要,认为个人首先有权利自由行使自己的意志,政府不得干涉。

2、否定政治集权。

个人本位论反对集权,坚持自由秩序,认为政府应该以个人的福祉为
中心,不要过度依赖少数政治霸权者。

3、重视个体的尊严。

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尊严的重要性,认为每个人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爱好而生活,政府不得违背个人意愿,把他或她当作牺牲品。

4、追求自由舒适。

个人本位论也强调以个人福祉为主导,认为人类活动应该朝着更大的舒适性、自由性和自由无拘束的目标升华,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物质利益。

总之,个人本位论将个人做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追求自由、尊严、自由无拘束等权利,反对政治集权、抑制人类活动等。

简述个人本位论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简述个人本位论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简述个人本位论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本位论价值取向是指以实现人们自我价值为重心来构建建筑物并服务于公众的
价值观。

它把人们的自觉权与社会意义放在第一位,并以满足这些需求为主导思想来打造建筑物。

它强调把人们的实际价值与理想价值以及现实环境相联系,注重解决与环境融合、部分实际需求以及传承文明的问题。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本质的实现。

在设计的过程中,本位论价值取向要求将建筑的空间服务于公众的实际的愿望,而强调的是功能上的服务与美学上的统一,追求有利于公众的长期愿望和实际需求。

除此之外,本位论价值取向还建议突出人性化的意义,强调人与建筑情感连接
以及丰富空间质量。

这意味着,在设计建筑物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人的考量,考虑到建筑内的活动性、室内朝向以及空间灵活性。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本位者要注重使用者的使用方式,进一步将人们的实际需求与建筑物的实际可能性联系一起。

本位论价值取向很好地表达了建筑物特征的可重复性,能够使建筑物在丰富人
们的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满足社会本质的需求。

它把人们的自我发展与社会文明统一起来,以更高的实现价值来促进人文关怀,这对建筑历久弥新有着巨大的价值。

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人物口诀

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人物口诀

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人物口诀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观点,它们对于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个体本位论个体本位论,即以个体为中心的观点,强调个体的权益和自由。

它认为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意愿,应该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发展。

个体本位论重视个体对于社会的贡献和价值,主张个体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在个体本位论中,个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自主决策和行动的主体。

个体本位论人物口诀:1. 主张自主性: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的意愿和选择为准则,追求个人的幸福和发展。

2. 强调个体权益: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意愿,应该享有平等的权益和自由。

3. 重视个体贡献:个体对于社会的贡献和创造是不可替代的,应该受到重视和尊重。

个体本位论的核心观点是个体自主性和个体权益的重要性。

它认为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

个体本位论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发展,强调个体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自由的选择权。

在现实中,个体本位论的观点在人权保护、民主制度和个人发展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即以社会为中心的观点,关注社会的利益和共同价值。

它认为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是依赖于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整体的利益和公共利益,主张个体应当为社会的繁荣和良好运作做出贡献。

在社会本位论中,社会是个体行为的边界和约束。

社会本位论人物口诀:1. 关注社会整体:个体的利益应当与社会的利益相协调,追求共同的进步和发展。

2. 强调社会责任:个体应当为社会的繁荣和良好运作做出贡献,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3. 注重社会关系: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是依赖于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它们互为因果。

社会本位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整体的利益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它认为个体应该将自身的权益和利益与社会的利益相结合,追求共同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本位论注重社会关系和社会责任,强调个体应该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名词解释个人本位论

名词解释个人本位论

名词解释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是指与社会本位论相对。

以个人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的理论。

最早的提倡者是古代希腊的智者派。

他们否定一切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的束缚,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教育的根本不在于谋求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和造就个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18 世纪个人本位教育盛行于西欧,以卢梭为代表,强调尊重和爱护儿童善良的天性,让儿童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和社会偏见及恶习的影响,自然地、自由地成长。

1.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洛克、福禄培尔、康德、萨特等。

2.主要观点:
①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

②人的本性在于“自然性”,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③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

④教育的效果以人的个性自由的发展程度来衡量。

3.评价:个人本位论充分倡导人的自由与个性,提升了人的价值与地位,但它过于强调人的价值,而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1。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讲课讲稿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讲课讲稿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第一部分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高度推崇个人的价值与尊严。

所谓个人的价值与尊严,用康德的话来讲,就是把个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仅仅把个人看作是满足其他个人或群体意志的手段与工具。

其反面就是认为个人微不足道,个人只是社会集体中一个无关紧要的分子或零部件。

个人为什么享有价值与尊严呢?理由主要有三点:其一,一切社会活动,一切政治法律制度,最终都必须与个体福利的满足联系起来,才能得到解释与说明。

所谓公共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具体个体的身上,否则,这些利益就是空洞的、虚无的。

其二,由于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内在潜能与独特的个性品质,包括独特的气质,性格,才能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等,这就使得每个个体的存在具有独一无二性、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独特的存在价值使得我们不可能将个体简化,还原为社会总体的多少分之一。

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其三,虽说个人生活中绝大部分东西来源于社会,受制于社会,但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因素,是社会进化的种子或原因。

如果没有个性的歧异与多样化,没有个人的标新立异与创新实践,就不会有社会的改良与进步。

社会本位论高度推崇社会的价值与尊严,所谓社会的价值与尊严,主要是指将社会的生存,延续与发展,社会总体利益的满足与提升作为目的来追求。

社会的价值与尊严主要源于一下三方面:其一,生活在社会和集体中的个人比脱离社会与集体的个人更能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目的与需要。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其二,个体的发展是以人类整个种族的进化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离开了社会共同体世代积累起来的文化遗产,文明成果或客观知识世界,任何个体想要有所发明和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其三,正如社会本位论者所看到的那样,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人生活的大部分来源于社会,依赖于社会,个人只有生活于人群中,参与社会生活才能成为人。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第一部分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高度推崇个人的价值与尊严。

所谓个人的价值与尊严,用康德的话来讲,就是把个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仅仅把个人看作是满足其他个人或群体意志的手段与工具。

其反面就是认为个人微不足道,个人只是社会集体中一个无关紧要的分子或零部件。

个人为什么享有价值与尊严呢?理由主要有三点:其一,一切社会活动,一切政治法律制度,最终都必须与个体福利的满足联系起来,才能得到解释与说明。

所谓公共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具体个体的身上,否则,这些利益就是空洞的、虚无的。

其二,由于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内在潜能与独特的个性品质,包括独特的气质,性格,才能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等,这就使得每个个体的存在具有独一无二性、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独特的存在价值使得我们不可能将个体简化,还原为社会总体的多少分之一。

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其三,虽说个人生活中绝大部分东西来源于社会,受制于社会,但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因素,是社会进化的种子或原因。

如果没有个性的歧异与多样化,没有个人的标新立异与创新实践,就不会有社会的改良与进步。

社会本位论高度推崇社会的价值与尊严,所谓社会的价值与尊严,主要是指将社会的生存,延续与发展,社会总体利益的满足与提升作为目的来追求。

社会的价值与尊严主要源于一下三方面:其一,生活在社会和集体中的个人比脱离社会与集体的个人更能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目的与需要。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其二,个体的发展是以人类整个种族的进化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离开了社会共同体世代积累起来的文化遗产,文明成果或客观知识世界,任何个体想要有所发明和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其三,正如社会本位论者所看到的那样,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人生活的大部分来源于社会,依赖于社会,个人只有生活于人群中,参与社会生活才能成为人。

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也离不开社会。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第一部分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高度推崇个人的价值与尊严。

所谓个人的价值与尊严,用康德的话来讲,就是把个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仅仅把个人看作是满足其他个人或群体意志的手段与工具。

其反面就是认为个人微不足道,个人只是社会集体中一个无关紧要的分子或零部件。

个人为什么享有价值与尊严呢?理由主要有三点:其一,一切社会活动,一切政治法律制度,最终都必须与个体福利的满足联系起来,才能得到解释与说明。

所谓公共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具体个体的身上,否则,这些利益就是空洞的、虚无的。

其二,由于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内在潜能与独特的个性品质,包括独特的气质,性格,才能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等,这就使得每个个体的存在具有独一无二性、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独特的存在价值使得我们不可能将个体简化,还原为社会总体的多少分之一。

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其三,虽说个人生活中绝大部分东西来源于社会,受制于社会,但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因素,是社会进化的种子或原因。

如果没有个性的歧异与多样化,没有个人的标新立异与创新实践,就不会有社会的改良与进步。

社会本位论高度推崇社会的价值与尊严,所谓社会的价值与尊严,主要是指将社会的生存,延续与发展,社会总体利益的满足与提升作为目的来追求。

社会的价值与尊严主要源于一下三方面:其一,生活在社会和集体中的个人比脱离社会与集体的个人更能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目的与需要。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其二,个体的发展是以人类整个种族的进化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离开了社会共同体世代积累起来的文化遗产,文明成果或客观知识世界,任何个体想要有所发明和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其三,正如社会本位论者所看到的那样,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人生活的大部分来源于社会,依赖于社会,个人只有生活于人群中,参与社会生活才能成为人。

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也离不开社会。

论高等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的辩证关系

论高等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的辩证关系

论高等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的辩证关系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问题,涉及教育发展的多个维度,包括社会、个人等方面。

在讨论高等教育目的时,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是两种主要的观点。

社会本位论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而个人本位论则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这两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辩证的关系,彼此之间有互补性和相互制约的特点。

首先,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相辅相成。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社会对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不断变化,高等教育需要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为社会输送所需的专业人才。

而个人本位论则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个人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需要得到尊重和支持,在高等教育中获得充分的发展。

其次,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互为制约。

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需求并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需求,但也需要尊重个人的发展需求。

如果高等教育过于偏重社会本位,忽视个人的兴趣和发展,可能导致教育的功利性和僵化性,削弱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相反,如果高等教育过于偏重个人本位,缺乏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关注,可能导致教育的脱离现实和内向性,不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此外,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也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为各行各业输送优秀的人才和创新能力,而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促使高等教育关注培养具备社会需求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促使高等教育关注提升个人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在高等教育目的中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形成了一个辩证而有机的关系。

总之,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是两种主要的观点。

它们既相辅相成,又互为制约,同时又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辩证关系。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第一部分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高度推崇个人的价值与尊严。

所谓个人的价值与尊严,用康德的话来讲,就是把个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仅仅把个人看作是满足其他个人或群体意志的手段与工具。

其反面就是认为个人微不足道,个人只是社会集体中一个无关紧要的分子或零部件。

个人为什么享有价值与尊严呢?理由主要有三点:其一,一切社会活动,一切政治法律制度,最终都必须与个体福利的满足联系起来,才能得到解释与说明。

所谓公共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具体个体的身上,否则,这些利益就是空洞的、虚无的。

其二,由于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内在潜能与独特的个性品质,包括独特的气质,性格,才能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等,这就使得每个个体的存在具有独一无二性、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独特的存在价值使得我们不可能将个体简化,还原为社会总体的多少分之一。

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其三,虽说个人生活中绝大部分东西来源于社会,受制于社会,但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因素,是社会进化的种子或原因。

如果没有个性的歧异与多样化,没有个人的标新立异与创新实践,就不会有社会的改良与进步。

社会本位论高度推崇社会的价值与尊严,所谓社会的价值与尊严,主要是指将社会的生存,延续与发展,社会总体利益的满足与提升作为目的来追求。

社会的价值与尊严主要源于一下三方面:其一,生活在社会和集体中的个人比脱离社会与集体的个人更能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目的与需要。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其二,个体的发展是以人类整个种族的进化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离开了社会共同体世代积累起来的文化遗产,文明成果或客观知识世界,任何个体想要有所发明和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其三,正如社会本位论者所看到的那样,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人生活的大部分来源于社会,依赖于社会,个人只有生活于人群中,参与社会生活才能成为人。

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也离不开社会。

社会本位论、个体本位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社会本位论、个体本位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社会本位论、个体本位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个体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的目的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

东方世界,老子就强调个人修养的完善,更好理解“道”。

西方世界,雅典的自由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的源头。

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的目的作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东方世界,孔子认为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记》中记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所需人才、同时形成社会道德风尚,维护社会秩序。

西方世界,斯巴达的军事教育是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的源头。

评述教育目的上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评述教育目的上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评述教育目的上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一、概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未来发展和个体的成长。

在教育目的上,存在着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述,探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二、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强调以个体的发展为教育的根本目的。

支持者认为,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思想和价值观,教育应该以个体的需求和个性发展为中心。

个人本位论强调培养个体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实现能力,倡导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并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然而,个人本位论也存在一些问题。

过分强调个体可能导致教育忽视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稳定发展。

个人本位论可能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将个体脱离出社会环境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实践,缺乏对社会责任的关注。

三、社会本位论相对而言,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的社会目的和功能,认为个体的发展应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和发展服务。

支持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社会公民,传承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倡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社会本位论也存在一些问题。

过分强调社会整体可能导致教育忽视了个体的需求和发展,使教育过于功利化。

社会本位论可能忽视了个体的多样性和独立性,将个体过分融入社会整体,导致个体失去了独立的思考和选择能力。

四、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结合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各有其优缺点,但都不能独立成为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教育目的应该在个人和社会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个体的发展应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而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也需要个体的自主与创新。

教育目的既要关注个体的多样性和独立性,也要关注社会的整体需求和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既具有积极的个人特质,又能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教育者和社会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个人素养和社会责任的优秀公民。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第一部分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高度推崇个人的价值与尊严。

所谓个人的价值与尊严,用康德的话来讲,就就是把个人瞧作就是目的,而不就是仅仅把个人瞧作就是满足其她个人或群体意志的手段与工具。

其反面就就是认为个人微不足道,个人只就是社会集体中一个无关紧要的分子或零部件。

个人为什么享有价值与尊严呢?理由主要有三点:其一,一切社会活动,一切政治法律制度,最终都必须与个体福利的满足联系起来,才能得到解释与说明。

所谓公共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具体个体的身上,否则,这些利益就就是空洞的、虚无的。

其二,由于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内在潜能与独特的个性品质,包括独特的气质,性格,才能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等,这就使得每个个体的存在具有独一无二性、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独特的存在价值使得我们不可能将个体简化,还原为社会总体的多少分之一。

每个个体都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其三,虽说个人生活中绝大部分东西来源于社会,受制于社会,但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因素,就是社会进化的种子或原因。

如果没有个性的歧异与多样化,没有个人的标新立异与创新实践,就不会有社会的改良与进步。

社会本位论高度推崇社会的价值与尊严,所谓社会的价值与尊严,主要就是指将社会的生存,延续与发展,社会总体利益的满足与提升作为目的来追求。

社会的价值与尊严主要源于一下三方面:其一,生活在社会与集体中的个人比脱离社会与集体的个人更能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目的与需要。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其二,个体的发展就是以人类整个种族的进化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离开了社会共同体世代积累起来的文化遗产,文明成果或客观知识世界,任何个体想要有所发明与创造都就是不可能的;其三,正如社会本位论者所瞧到的那样,人就是社会的产物,个人生活的大部分来源于社会,依赖于社会,个人只有生活于人群中,参与社会生活才能成为人。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第一部分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高度推崇个人的价值与尊严。

所谓个人的价值与尊严,用康德的话来讲,就是把个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仅仅把个人看作是满足其他个人或群体意志的手段与工具。

其反面就是认为个人微不足道,个人只是社会集体中一个无关紧要的分子或零部件。

个人为什么享有价值与尊严呢?理由主要有三点:其一,一切社会活动,一切政治法律制度,最终都必须与个体福利的满足联系起来,才能得到解释与说明。

所谓公共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具体个体的身上,否则,这些利益就是空洞的、虚无的。

其二,由于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内在潜能与独特的个性品质,包括独特的气质,性格,才能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等,这就使得每个个体的存在具有独一无二性、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独特的存在价值使得我们不可能将个体简化,还原为社会总体的多少分之一。

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其三,虽说个人生活中绝大部分东西来源于社会,受制于社会,但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因素,是社不可或缺的。

当然,两者的统一是有条件的。

在以下这几种情况下,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个人的尊严与社会的尊严往往发生矛盾与冲突:1 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其表现是毫无节制地追逐个人的目的,为了实现个人的利益,可以致他人的正当利益或社会的公共利益于不顾;2 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其表现是只要管好自己就够了,别的可以一概不管,抱有这种生活态度的人,往往对现实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不闻不听,袖手旁观,听之任之,这实际上是对社会丑恶现象的纵容与默许;3 专制主义与极权主义的社会,这种社会与民主主义社会相对。

在这种社会里,普通个体基本的人权常常得不到保障,普通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常常受到贬低与蔑视。

整个社会等级森严,社会只追求和保障少数特殊阶层的利益。

在上述三种情况中,前两种表明个人没有尽到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最后一种表明社会没有尽到对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相反,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主张的基本内容:(1)教育是培养完整人格的事业,学校应该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宗旨;(2)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获得充分的发展,即“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所处的社会中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种人”;(3)个人对社会负有义务和责任。

1、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要满足社会需求,而且也要符合个人需求,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只顾及社会需求而忽视了个人的发展,这样的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反之,如果片面强调个人的发展而牺牲或损害了社会利益,则更谈不上什么正确的教育目的。

2、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它首先应当遵循人类生产劳动的规律,其次才是按照教育的规律来办事。

从某种角度说,人类生产劳动的规律乃是一切教育现象背后的根本原理,离开了人类生产劳动的规律,一切教育活动将变得毫无意义。

3、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往往是把人作为主体、客体或手段加以考察的。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把人看做客体,或称为外部对象,这显然与。

对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看法

对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看法

对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看法示例文章篇一:《我对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看法》我呀,在学校里学到了好多有趣的东西呢。

最近就接触到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这可让我想了好多好多。

社会本位论,就像是把我们每个人都当成是一个大机器里的小零件。

在这个大机器里,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任务,都是为了让这个大机器能够顺利地运转。

比如说,在我们的城市里,有警察叔叔,他们每天都在大街小巷巡逻。

这就是社会本位论的一种体现呀。

警察叔叔们不能只想着自己舒舒服服地休息,他们得为了整个社会的安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就像一颗螺丝钉,紧紧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护着整个机器。

我有时候看到警察叔叔在大太阳底下还站得笔直,指挥交通,我就想,这就是社会本位论在起作用呢。

那社会里还有医生呀。

医生们也很伟大呢。

当有传染病爆发的时候,那些医生就像勇敢的战士一样,冲向最危险的地方。

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可能会被传染吗?当然知道啦。

可是他们还是去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要让整个社会的人们都健健康康的。

这时候,他们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整个社会的健康状况。

这就好比是一群小蚂蚁在搬家的时候,有些蚂蚁负责搬运最重的东西,虽然很累,但它们知道这是为了整个蚁群能够顺利地搬到新的家呀。

可是,个人本位论呢,就有点不一样啦。

个人本位论就好像是在说,我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呢。

就像我有时候特别想玩我最喜欢的玩具,我就不想管别的事情了。

我就想自己开开心心地玩个够。

这时候我心里想的就是我自己的感受。

还有啊,有些画家,他们画画的时候,可能就是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来画。

他们不管别人会不会喜欢这幅画,他们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把内心的情感和想法通过这幅画表达出来。

这就像是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它在天空中飞翔的时候,只想着自己要飞到哪里去,要看到什么样的风景,才不管别人怎么想呢。

我就想啊,这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是不是有点像拔河呢?一边是整个社会的利益,一边是个人的利益。

有时候我会觉得很纠结呢。

教育目的比较(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教育目的比较(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教育目的比较(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一)个人本位论这是一种主张教育目的观应从个人自身出发,根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应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它反对不顾儿童特点,强制儿童接近违背其天性的教育,把促进人完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持这种观点的思想家主要有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卢梭.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力倡人性,呼吁关注和尊重人.反映在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上,他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以培养"自然人"作为教育目的.他认为,不能同时把人培养成"人"与"公民",并对此做了区分:"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是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同他自己和他的同胞才有关系.公民只不过是一个分数的单位,是依赖于分母的,它的价值在于他同总体,即同社会的关系."他激进地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并据此提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顺从儿童的自然本性,使人的天赋才能得到和谐发展.在他看来,尊重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必然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诸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第斯多惠等人都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裴斯泰洛齐站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立场上,认为教育应适应人的自然本性,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和力量,使每个人的各种内在力量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他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每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福禄贝尔认为,在每个儿童的身上潜伏着"自动"的本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为儿童这种"自动"的本能提供使其得以流露的自由的,自动的和自觉的条件.他提出,教育是一种内在本性向外展开的活动.它必须顺应儿童发展本性,适应儿童的性格,能力和生活的情景,保护和引导儿童柔弱的力量.在他看来,除了自然赋予人的那此本能外,教育是不可能再有什么新东西的.所以,教育只能以个人的天赋力量和能力为目的,以游戏,作业等方法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发展人的自动性,使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和指导者.教育的任务不是使人去适应现存的状况,而是激起人们去改革现存状况.综上所述,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点是:1.倡导人性本性,强调教育的价值.持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的学者均认为人性本善.因此,它就为教育价值的展现留下了空间,使人接受后天的教育有了可能.同时,人性本善论也为诸如教育目的的厘定,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认识提供了价值取向的引领. 2.尊重人的自然本性.作为对中世纪哲学及其文化思想的反叛,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以尊重人的自然本性为主要志趣,认为教育目的不能是指向于个人之外的某个因素,而是要关注人的自然本性的和谐,健康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地使它不受后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3.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作为个人主义者,持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论者普遍重视个人的价值地位,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个人本位论突出了个人的独立性与能动性,强调了个体的自然属性的价值,这对于正确地认识教育在培养人方面的功能,提高人的价值等是有价值的,同时,它在揭露封建教育的落后,腐朽,批判了封建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束缚摧残,要求尊重人的价值,给人以发展的自由.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对我们认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准确地把握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二)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志趣.这种观点认为,个人的发展依据赖于社会,受社会制约.人是社会的产物,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为此,要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规范和已有的人类文化遗产.除此之外,教育不再有别的目的.这一观点的鼎盛时期主要是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期,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的那笃普(P.Natorp,1854-1924),凯兴斯泰纳(Geog Kerschensteiner,1854-1857),法国的孔德(te,1798-1857),涂尔干(E.Durkheim,1858-1917)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凯兴斯泰纳.凯兴斯泰纳对于以培养个人主义,使学生发展缺乏社会性的教育进行了批判.他主张:"我以为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有用的公民."他认为,个人是绝对属于国家的,每一个人都要作为国家的公民而存在,无论其政治信念,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如何.为此,公民教育由两方面构成,即性格陶冶和职业训练.他认为,国家是引导人们进入道德生活的一种人类团体.理想的国家既要保持独立,以增进国民的幸福,也要充当道义的团体.那笃普,孔德,涂尔干在持与凯兴斯泰纳一样或相近的观点,强调社会本位观.那笃普就坚定地认为:"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任何的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能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只是社会化,因为社会化而使一个民族的整个生活道德化."在他看来,个人的发展需要依赖于社会,除了社会目的以外,教育再也没有其它的了.涂尔干则指出:"教育对社会而言只是一种手段,只是社会为了在儿童内心形成自身存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而采取的手段."因此,"社会应当在刚产生的利已主义和不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格中,通过最快的途径,添上能够适应道德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另一种人格.这就是教育的使命.""塑造社会化,这就是教育的目的."他认为,追求个体的和谐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令人向往的,但却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它与人的一生必须献身于某一项特定而有限的任务的行动准则相矛盾. 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是一种"外铄"观,主张人的价值是通过后天的社会和教育获得,并是在社会中展现的.它的基本特点是:1.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站在社会的立场,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价值与利益的至高无尚性,重视每个人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义务,并以此来规定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功能,因此, 在它的视野中,教育承担着重大社会职责,适应现实社会教育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2.重视培养公民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持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者多是国家主义者,重视公民教育,普遍认为,作为国家公民,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服务于国家利益.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要指向于国家利益和公民培养,并据此来满足社会需要,是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的.但是,它的不足也是明显的.主要在于它过分夸大了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并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工具化,这是不足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在这种理论看来,首先,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完善和最理想的发展,因此,他们否定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对个人的约束,强调个人自由权利至高无上,认为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出来的人,其本性就会被抹杀掉。

他们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为其人。

其次,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他们认为,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教育就一定有利于社会发展,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不一定有利于个人发展,评价教育价值也应当以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为标准。

因此个人本位论也就有了以下几个特点:重视人的价值、个性的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当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

个人本位论的价值取向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中,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家卢梭、英国的洛克、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和法国的萨特等。

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涂尔干、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

以涂尔干为代表的“社会学派”认为,社会才是真正的存在,“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因此,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应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首要目的,教育的一切都应服从于社会的意志。

其他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类似观点:
孔德:“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那笃尔普:“在事实上个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只是因为他生活在人群之中,并且参加社会生活。


这种观点1、打破了人生来就天然地具有真善美品质的神话,认为个人的发展都是后天
社会化的结果;
2、在某些方面割裂了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内在联系,一味强调个人发展是社会化的结果,而忽视了社会要求还必须通过个体的认知和内化才能真正转化为个体的社会素质。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的社会本位论比较极端
认为国家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造就公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