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学案(最新版)

合集下载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7.1_溶液的酸碱性学案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7.1_溶液的酸碱性学案
(2)取所选花汁少许分别滴入上述四种物质,请将所显颜色填入下表中:
试验物质
食盐水
肥皂水
汽水
石灰水
所显颜色
五、检测反馈:
1.下列日常所见的溶液中呈酸性的是()
A.肥皂水B.石灰水C.雪碧D.蔗糖水
2.柠檬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由此可知柠檬汁()
A.显酸性B.显碱性C.显中性D.无法确定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课堂
学习
课堂
学习
课堂
学习
一、预习评测:
(1).初三化学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区别稀盐酸和食盐水,一般选用。
(2).将氨气、食盐、二氧化碳分别溶于水中,向所得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依次为、、。
(3).下列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
A.水B.酸果汁C.氯化钠溶液D.纯碱溶液
二、自学互助:
8.维生素C(C6H12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⑴取三片维生素C,压碎后溶于10mL水中,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性。
⑵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容易被破坏。请你想一想,如何食用黄瓜,才能充分利用2.指示剂和溶液混合后变色的是哪种物质,是溶液还是指示剂?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四、发展提高:
1.向无色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
〖提出问题〗该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提出假设〗(1)该溶液可能显性;
(2)该溶液也可能显性。
7.1溶液的酸碱性
班级姓名
学习
目标
1.知道溶液的酸性和碱性、酸碱指示剂;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6.1.2_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案【推荐】.doc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6.1.2_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案【推荐】.doc

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学习目标】 1. 了解部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2. 记住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的性质,并能借此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 记住大部分溶液都具有导电性的性质,并能说出其中的原理,记住部分不导电溶液的名称。

【学习重点】部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学习难点】部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电解水时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其中显示电性的是哪个?3、溶液的特征有哪些? 【新知导学】:1、稀硫酸是将硫酸溶于水形成的,且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请分别写出阴阳离子的符号?下列物质也是由离子构成的,试写出其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设计实验:现有试管、玻璃棒、温度计,探究NaOH 、NaCl、NH 4NO 3三种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固体用量:约一药匙,水的体积:约15ml 。

)【联想与启示】1、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3、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 ;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 。

(原因是)【归纳】1、凝固点降低 2、沸点升高 3、导电性增大【探究】是否溶液的导电性都增大?【演示实验】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水、食盐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结论】能导电的是食盐水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导电的是水、蔗糖水溶液【分析】食盐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Na+、Cl-、稀硫酸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所以能够导电;蔗糖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分子,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

【交流与讨论】1、你能对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现象做出解释吗?2、许多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低,沸点比纯水高,一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导学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导学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全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

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与比较,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善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二、学习重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预习导航:1、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古代我国()的制造,()的冶炼与应用,()的发明,()的烧制都是举世文明的。

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 )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3、当前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的发展。

4、你能说出那些自然资源。

五、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演示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

从而带领学生从此刻起真正进入化学的学科殿堂,展现化学的独有魅力。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2、讨论结束有小组共同展示讨论结果3、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完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学案(最新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学案(最新版)

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名【学习目标】1.帮助人们科学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摆脱愚昧和无知,抵制愚昧和伪科学,提高科学素养;2.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重点】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难点】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课前预习】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每个写两遍)氢元素碳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钙元素硫元素铁元素2.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富创造性的科学,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已有相当的成就。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名的。

3.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带来了,为___ 带来了,还为带来了。

4.当前人类面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5.化学科学是一门极富魅力的科学。

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交流与讨论〗(1)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推荐使用中国的传统厨具—铁锅。

铁锅相对其他烹饪用具有哪些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烟对人体健康到底存在哪些危害?这些危害又是如何造成的?〖观察与思考〗实验一加热碳酸氢铵实验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保存碳酸氢铵化肥要注意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钢铁的使用十分普遍,但世界上每年有将近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的钢铁因锈蚀而损失。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新)化学学案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新)化学学案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化学学科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讲预案一、自主先学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宏观上,物质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微观上物质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和离子。

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蔗糖在热水中溶解较冷水中_______(填快或慢),说明温度越高,微粒运动的速率就越_________。

3.微粒之间有空隙(1)将 5 mL酒精加到 5 mL水中,得到的酒精溶液体积小于10 mL。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取2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封闭针筒吸入口后,用力推动活塞。

吸入(填空气或水)的那支注射器活塞易被压缩。

这说明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填大或小),所以体更易被压缩。

(3)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体积膨胀,因为微粒之间的空隙变 __ 。

二、合作助学实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

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后变红。

实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

现象:溶液A逐渐变红原因: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

(交流与讨论)A中浓氨水滴入后溶液变红。

为什么实验B中两杯溶液并没混合,而酚酞试液也变红?从这个实验说明了微粒具有什么特性?(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的运动的。

(讨论)举出日常生活中说明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的事例?实验2:30cm长的玻璃管中先放一半水,然后再放一半酒精,充分混合后,观察液面变化。

【提问】为什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之和?实验3:用注射器压缩水和空气。

【提问】为什么水不易被压缩,而空气很容易被压缩(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固体、液体微粒间的间隙较小,而液体微粒间的间隙较大,所以,空气易被压缩,在而水不易被压缩。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新)化学学案3-2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2)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新)化学学案3-2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2)

化学学科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学讲预案一、自主先学1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查阅课本,在下列空白处填出符合要求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人体最容易缺乏的常量元素是钙。

它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是、、等。

(3)人体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

例如:缺铁会引起______________;缺_______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二、合作助学活动探究:下列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根据组成元素种类把它们分成两组。

水、氢气、氧气、氧化铜、铜、铁、氯化钠、二氧化锰、碳酸氢铵。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如;氢气、氧气、铜、铁、等。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如:水、氧化铜、氯化钠、二氧化锰、碳酸氢铵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活动探究:根据所给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出相应的元素填入下表,并写出对该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的认识。

二. 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读一读:阅读课本内容,结合模拟图了解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指出: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依次是氧、硅、铝、铁、钙;海水中主要元素含量依次是氧、氢、氯、钠;人体中主要元素含量依次是氧、碳、氢、氮、钙;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

三. 元素与人体健康讨论交流: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

举例说明人体缺少哪些元素会导致哪些疾病?提示:有些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虽然较低,但缺少时会导致许多疾病。

这些元素称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补充这些元素时要注意不能过量,否则会导致中毒。

如微量的硒可以防癌,如果摄入过量则会致癌。

如:缺钙可能造成骨骼疏松,畸形,但如果钙吸收过多会导致白内障、动脉硬化等;锌可能造成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甚至侏儒症;缺碘会的甲状腺肿大,吸收过多也容易形成甲亢;缺铁、钴易得缺铁性贫血症等。

三、拓展导学人体有害的元素: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人体有害的元素,主要是铅、汞、砷等。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一册学案(新版)沪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一册学案(新版)沪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学案(新版)沪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列举化学与社会、与生活关系的事例,收集资料,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3.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4.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学习使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3.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4.体会化学科学对社会的贡献,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1.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学习过程引入:“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知识点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举出你所知道的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的实例。

2.加热碳酸氢铵实验。

文字表达式:现象:知识点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3.铁丝生锈实验。

4.关于“白色污染”的问题。

5.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知识点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6.青霉素的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的发现。

基础巩固1.学习化学能在三大方面给我们提供帮助:(1)化学帮助我们;(2)化学指导人类;(3)化学促进。

2.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固体物质,试管口有大量,产生气体,澄清石灰水。

3.如右上图所示,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3mL~4mL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红色的水中,2 min~3min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铁丝,红墨水,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4.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小烧杯中加入2mL~3mL浅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

取两根含硫的火柴,点燃,迅速伸入上面的烧杯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下方的烧杯,观察发生的现象色的高锰酸钾溶液颜色。

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含硫火柴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拓展提高1.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NaHC03受热分解的实验。

最新初三化学全册教案(沪教版)-全套教学设计.docx

最新初三化学全册教案(沪教版)-全套教学设计.docx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目标: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口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X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帝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夭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虽。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來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钱的分解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钱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彼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岀,闻到刺激性气味。

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现彖: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夭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初三化学教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初三化学教案(全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我思我学】议一议:研究化学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化学在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较突出的贡献?想一想:为什么说材料是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举例说明。

查一查:仔细观察课本第8-9页上的8张图,结合相关资料,谈谈他们的主要用途。

【同步导学】一、评价要点1.知道:中国古代化学工艺著名成就:青铜器、钢铁冶炼、火药、瓷器。

2.知道:碳酸氢铵具有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3.知道:钢铁年产量的1/10因锈蚀而损失掉。

4.理解:探究铁生锈消耗氧气实验的原理。

5.了解:验证含硫火柴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实验方法。

6.知道:佛莱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二、方法指引1.我国在化学工艺方面的显著成就有哪些?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作出过重大的贡献。

像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青铜器、春秋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比欧洲早1900年,战国时期,掌握了炼钢工艺,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的性能,为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大量应用于军事和农业生产创造了技术条件。

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和制火药这两大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项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另外瓷器制造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

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

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

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2.简述研究化学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其中的大多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册教案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目标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教学过程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阅读学生分析推测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交流化学科学的发展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练习与实践P9 1 2 3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概念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3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参与交流与讨论观点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重点与难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形成教与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讨论化学研究的对象提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为什么会生锈焰火为什么如此艳丽石灰岩洞是怎样形成的等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介绍观察的内容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物质的状态与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形成烟或雾和放出气体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火焰边的蜡烛熔化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蜡烛燃烧变少了吹熄蜡烛后有一缕白烟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变化熔化-气化-燃烧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矿石粉碎酒精挥发海水晒盐食物腐败碘升华火药爆炸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的现象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能根据这些判断某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这些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活动探究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总结不同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成分--元素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微粒构成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学生讨论生产生活实际中产品的使用了解物质的用途以及制备的重要作用交流自己的看法化学史的教学了解化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发明发现成果交流与讨论化学的重要现实意义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学习化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研究是学习化学的最重要方法为了简便地描述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规律还要使用化学符号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2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能进行区别3了解排水集气法的基本原理4简单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气的污染和污染防治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判断空气的组成2能区别简单的混合物和纯净物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2初步了解简单仪器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3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气污染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愉悦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交流与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探究空气的成分纯净物混合物概念的形成教学方式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你对空气了解多少2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3你能捕捉到空气吗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积极发言的习惯一探究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氦氖氩等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讲解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一种有多种成分的气体且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不相同的1观察红磷燃烧现象2观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归纳小结整理知识引出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讲述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学生实验捕捉空气的实验提问怎样把一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捉到另一只集气瓶中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二氮气和稀有气体讲解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对空气中主要成分氮气用途有所了解植物吸收氮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并讲解讲述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和它在生产和科研中的用途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知识面形象直观地了解稀有气体三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提问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被污染后空气会造成哪些危害3怎样防止空气被污染设计意图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日报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小结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其它火柴教学过程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红磷的燃烧实验问题引入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确认目标这节课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一认识氧气的性质问题讨论描述氧气物理性质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不易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阅读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白光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回答二氧化碳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阅读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阅读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集气瓶中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提问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在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阅读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将小半截蜡烛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中点燃2把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现象剧烈燃烧蜡烛很快就燃烧完了集气瓶内壁有小水珠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现象石灰水变浑浊提问集气瓶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了什么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回答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结论蜡烛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由此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思考并回答更剧烈活泼阅读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木条燃烧起来了提问为什么残存火星的木条会再次燃烧起来思考并回答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可助燃支持燃烧问题讨论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抻入气体中若木条燃烧复燃则证明此气体为氧气结论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支持燃烧助燃讲述我们说一种物质的性质决定了他的用途那么氧气有哪些用途二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助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木炭硫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三氧气的获得教学目的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其它火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教学意图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阅读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教学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阅读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教学意图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阅读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教学意图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催化剂2加热高锰酸钾教学意图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2.收集方法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教学意图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问题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答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教学意图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实验操作的关系问题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如何检验氧气3.操作要求 4.验满方法 5.检验方法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记录并加深理解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学习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2学会通过观察实验从中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3使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4了解二氧化碳的循环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教学难点对两种反应的理解和区别教学用具烧杯试管导管酒精灯集气瓶等教学过程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教师活动讲解二氧化碳的循环图讲述温室效应学生活动说说你已经知道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实验将二氧化碳倒入平衡杆上的右边袋子中观察是否还保持平衡现象不平衡右边向下倾斜说明右边比左边重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2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就是人们常说的干冰雪花状的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3 实验利用一瓶汽水讲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探究活动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灌适量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观察现象现象塑料瓶瘪了说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了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演示实验现象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后红色又变成紫色提示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时生成了酸性物质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式二氧化碳水碳酸CO2 H2O H2CO3碳酸二氧化碳水H2CO3 CO2 H2O3学生实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现象澄清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式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Ca OH 2 CO2 CaCO3 H2O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2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3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判断下列反应是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镁氧气氧化镁木炭氧气二氧化碳三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换气在进入一些可能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该检验那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看是否会威胁到人的健康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对人体的影响 1 感到气闷头晕心悸4~5 感到气闷头痛眩晕 6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学习目标认识水的组成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知道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认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习惯和意识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知道过滤操作的目的学习过滤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教学设计教师活动一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情景导入P47我们知道水既普通又宝贵那么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实验 1 电解水 2 氢气的燃烧水氢气氧气氢气氧气水H2O H2 O2适当讲解 H2O2 H2O交流讨论上述实验说明水的组成是怎样的水的沸腾过程与水的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有人说水可以开发成能源你是怎样想的天然水矿泉水自来水海水等在成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二水的净化教学目标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4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6.1.1_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案【推荐】.doc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6.1.1_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案【推荐】.doc

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与实验探究,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2.了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乳化现象3.通过探究影响物质溶解的可能因素等实验,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

【学习重点】溶液的概念和特征、乳化现象。

【学习难点】溶液的特征的微观理解。

【教学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纯净物是由______种物质组成的,有固定的组成,如、混合物是由______种物质组成的,没有固定的组成,如、2、高锰酸钾溶液______色,硫酸铜溶液______色,硫酸亚铁______色【新知导学】1、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请把你所知道的填写到下表中的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物质在水中分散实验1:取少量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和食用油,分别放入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并放到试管架上静置,填写下表:小组合作:1、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消失的原因吗?2、你认为以上物质分散于水中所形成的体系可以怎样分类?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2)冰水混合物是溶液。

(3)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食盐溶液变稀了。

(4)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5)物质只有分散到水中才能形成溶液。

(6)一种溶液中只能有一种物质被分散。

(7)物质只要分散到水中就能形成溶液。

(8)只有溶液对生活有帮助,悬浊液、乳浊液对生活无用处。

活动二、乳化现象2、加了乳化剂后形成的是溶液吗?为什么?生活中的乳化现象有哪些?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怎样才能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建议:①;②;③。

2.选择一条建议,设计你的实验验证方案:(文字或画图形式均可)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1、一杯食盐水,测得上层溶液的密度为 a g/cm3,下层溶液的密度为 b g/cm3,则a和b的关系()A、a=bB、a﹥bC、a﹤bD、无法确定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NaCl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 NaCl将 ( )A、会沉降下来B、不会分离出来C、会浮上水面D、不能确定3.以下做法不能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速度的是()A.搅拌 B.加入食盐 C.用细盐代替粗盐 D.升高温度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是无色、均匀、稳定、透明的液体B、物质只有分散于水中才能形成溶液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多种物质不能分散到一种物质中形成溶液5.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课后训练】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白醋 C.啤酒D.汽水2、下列液体放置较长时间,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A.用面粉和水和成的混合物B.生理盐水 C.碘酒 D.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4、下列操作能将物质完全..分散成分子的是()A.在研钵里用杵研磨粒状胆矾 B.将蔗糖溶于水C.把植物油滴入水中用力振荡 D.加热高锰酸钾5.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汽油和蒸馏水(闻气味) B.FeCl3溶液和KNO3溶液(观察颜色)C.硬水和软水(称量或过滤) D.食盐水和双氧水(MnO2)6.可能分散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7、将一定量食盐投入到一杯水中,食盐固体逐渐减少,最终仍有少量食盐不溶解,水变咸了,若将水温提高,食盐能继续溶解,且溶解速率加快,通过上述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微观粒子间没有间隔的B.温度升高微观粒子运动速度加快C.溶解前后,水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D.温度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一定不发生变化8、将下列物质混合并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酒精与水 B.硫酸铜与水 C.植物油与水 D.奶粉与水9、为探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小红设计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硫酸铜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硫酸铜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形态对其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形态对其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10、把下列物质:①面粉②二氧化锰③植物油④葡萄糖⑤高锰酸钾⑥酒精⑦细沙⑧汽油⑨硫酸铜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有,乳浊液的有。

(60页)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章节含习题)

(60页)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章节含习题)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概念。

2.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

3.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

4.了解乳化作用的原理及生活中常见乳化作用的运用。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溶液概念的建立、溶解过程。

(2)溶液的基本特征。

2.难点:(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提问】1.以上图片中的物质从类别上看,属于哪一类物质?2.茶水放置一段时间后,会不会分层?碳酸饮料呢?农药倒入水中为什么在使用时需要搅拌?【过渡】所有这些图片都是物质分散在水中的,这些也正是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的一种混合物——溶液。

推进新课【设问】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吗?它们形成的混合物各有什么用途?【板书】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活动与探究】实验药品:高锰酸钾、蔗糖晶体、食盐、泥土、食用油。

实验内容:在盛有少量上述五种药品的五支试管中,加入约1/4试管的水,振荡,观察现象。

【提问】经过实验,你观察到哪些现象?静置后的(1)~(5)支试管中的液体又有什么变化?【多媒体】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过程【讲解】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将食盐投入水中后,水分子会将氯化钠晶体表面的Na+和Cl-解离出来,并扩散到水中,最终形成稳定的液体。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于水的过程都会和氯化钠的溶解过程一样呢?【多媒体】蔗糖溶解的微观过程【讲解】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

当把蔗糖投入水中,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脱离蔗糖晶体表面,分散到水中,最终形成稳定的液体。

【师生归纳】把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讲解】我们把物质分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如:食盐水、蔗糖水等;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如:泥土、粉笔灰等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合物;物质以细小的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油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合物。

【K12学习】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K12学习】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备课本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1第六章溶解现象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食盐、蔗糖、食用油、泥土分散到水中的现象。

2、讨论掌握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不同特征,掌握溶液概念。

3、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知道为什么食盐、高锰酸钾、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

4、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发生的热量变化。

5、通过活动探究,了解水溶液与纯水的性质是不同的,知道固体物质溶解于水后水的沸点、凝固点的变化;导电性的变化。

6、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观察、归纳、类比的能力和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溶液的基本特征,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水溶液与水性质的不同。

2、难点:物质的溶解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课题教师活动提出问题:1、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引入课题中? 2、请根据布置的家庭小实验来谈一谈“物质在分散于水的过程中有哪些现象?” 5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教学设想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着手,从家庭小实验着手引入新课,可调动学生的兴趣,也符合认知规律。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师演示P151[实验1]、[实验2] 观察、思考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通过实验、课件创设情景,学生探究、讨论、分析得出两物质的溶解过程提出问题:1、哪些物质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透明的体系?这此物质有什么共同性质?2、泥土、食用油分散到水中能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体系吗?这两种物质性质上有何共性?3、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晶体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4、怎样理解均匀、稳定? 2看课件、讨论、回答。

个概念,同时总结出溶液的基本特征。

实验→学生分析讨论→结论,浅入深,小结知识拓展总结学生回答,引出物质的溶解及溶液概念;能形成溶液的条件。

展示课件,分析乳化作用的过程。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导学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导学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课方案(全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课方案(全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教案(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术目标:〔1〕知道为何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加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

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四周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建立环保意识和可连续展开意识。

4〕初步认识化学对促使科学技术展开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资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奉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察看思虑与比较,培育察看能力、思想能力和剖析能力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擅长思虑,团结协作的精神二、学习要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建立环保和可连续展开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建立环保和可连续展开的意识。

四、预习导航:1、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古代我国〔〕的制造,〔〕的冶炼与应用,〔〕的创建,〔〕的烧制都是举世文明的。

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快速展开,对促使社会生产展开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第1页共146 页展供给了更多的( )和〔〕;为农业生产供给了〔〕;为人类战胜疾病供给了〔〕。

3、目古人类面对着诸多问题,如〔〕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的展开。

4、你能说出那些自然资源。

五、学习过程:第2页共146 页〔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演示几个兴趣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显现化学学科的奇特与魅力。

进而带着学生从现在起真实进入化学的学科殿堂,显现化学的独有魅力。

〔二〕合作研究,显现沟通:学习任务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沟通议论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你所知道的现在世界面对的与化学有关或依靠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2、议论结束有小组共同显现议论结果3、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达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

九级化学全一册教案沪教版

九级化学全一册教案沪教版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记忆化学反应的类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我通过图表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反应类型的区分不够清晰。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调反应类型的特点和区别,并通过更多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其次,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验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实验仪器时不够规范,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2. 化学反应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特点和条件。
过程:
讲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包括其要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等。
详细介绍每种反应的特点和发生条件,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或作用。
3. 化学反应案例分析(20分钟)
5. 学习方法拓展:
- 学生可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研究具体的化学反应案例,深入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 学生可运用实验法,通过设计并实施化学反应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 学生可采用讨论法,与同学或老师进行深入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
1. 课堂评价:
2. 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例如,在布置关于化学反应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问题解答或研究报告等。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还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实验操作规范性以及报告的撰写质量。通过认真批改和详细点评,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此外,我在课堂上发现,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更多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名【学习目标】1.帮助人们科学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摆脱愚昧和无知,抵制愚昧和伪科学,提高科学素养;2.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重点】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难点】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课前预习】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每个写两遍)氢元素碳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钙元素硫元素铁元素2.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富创造性的科学,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已有相当的成就。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名的。

3.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带来了,为___ 带来了,还为带来了。

4.当前人类面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5.化学科学是一门极富魅力的科学。

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交流与讨论〗(1)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推荐使用中国的传统厨具—铁锅。

铁锅相对其他烹饪用具有哪些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烟对人体健康到底存在哪些危害?这些危害又是如何造成的?〖观察与思考〗实验一加热碳酸氢铵实验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保存碳酸氢铵化肥要注意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钢铁的使用十分普遍,但世界上每年有将近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的钢铁因锈蚀而损失。

〖观察与思考〗实验二:铁的锈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1)氮气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防止钢铁生锈可采取的一条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活动与探究〗对材料的分析【当堂训练】1.下列社会问题与化学有关的是()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②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③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④汽车新能源燃料电池的开发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煤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常温下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有毒,点燃可以燃烧。

结合生活实际,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在炉子上放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B.当闻到有刺激气味时,表示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C.如夜晚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电灯,检查漏气情况;D.如煤气泄漏时,应关闭总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3.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我们义务。

结合生活知识,下列各项中你认为属于伪科学的是()A.干冰可用来人工降雨 B.人发功可将银变成金C.用石油为原料制得汽油D.基因工程的发展,羊等一些动物可以被克隆。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B.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C.利用化学,可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D.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5.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

其主要原因是()A.价格便宜B.生铁中含其他物质C.温度变化慢,保温性能好D.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血红蛋白所需要的铁元素。

6.“绿色化学”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将成为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据此思考判断,下面不属于“绿色化学”考虑内容的是()A.尽可能通过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益B.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很小C.探求新的、更安全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D.尽可能采用可再生原料,且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副产物或废料最小化【课后提升】完成时间分钟1.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A.白色烟尘B.白色粉末C.塑料袋、塑料饭盒等塑料垃圾D.所有白色物质2.上海被列为全国36个水质型缺水城市之一,并被联合国预测为21世纪洁净饮用水严重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

造成水质型缺水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上游水源污染较严重 B.淡水资源短缺C.降雨量不均衡D.取水点远离城市。

3.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汽车排放的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是粮食增产的主要方法;C.不随意丢弃废旧塑料制品是减少白色污染的重要措施;D.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4.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某些化学工艺发明较早,并闻名于世的是()A.造纸、指南针、制火药B.造纸、制火药、烧瓷器C.烧瓷器、制火药、指南针D.造纸、制火药、制青铜器。

5.目前我国年产垃圾总量约5亿吨,其中约2/3的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为了增强我市市民的环保意识,变废为宝,节约资源,我市近期更换了一批分类垃圾箱。

以下物质应该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箱的是()A.废旧报纸B.烂菜叶、果皮C.铝制易拉罐D.塑料材质饮料瓶6.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会对人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

如在生活中尽量少用铝锅,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些受限制的应用还可能包括:(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碳酸氢铵是一种色粉末状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时,在试管口闻到一股的气味,说明有产生;管口可看到有,说明有产生;同时还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说明有生成。

8.铁的生锈是因为铁在空气中与_________ _________物质的接触,所以铁制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处。

【中考链接】1.资源、能源、材料和环境问题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做法中与对应试图解决的问题的连线正确的是()A.从2008年6月1日起,全国实行了“限塑令”──能源问题B.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人造卫星天线──材料问题C.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环境问题D.奥运会期间,北京实行了汽车“单双号”通行──资源问题2.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吃水果蔬菜,多吃含蛋白质的肉类,更能增强体质B.购物时减少使用或不用塑料袋,是为了减少“白色污染”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收获反思】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名【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3)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的现象。

(4)理解观察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1.化学研究的内容①研究物质的和②研究物质的和③研究物质的和2.观察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观察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物质原来的、。

②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例如发光、、、等③变化后生成物的、等。

3.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活动与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解释(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外壳制成(2)点燃前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色态(3)点燃蜡烛①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分层。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层。

②取一根牙签,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秒钟后取出火焰的层温度最高,层温度最低。

层温度最高,加热时用的是层③用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少量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石灰水变。

蜡烛燃烧生成了和。

④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如图1-14所示方式置于火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4)熄灭蜡烛①将蜡烛熄灭观察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有;白烟。

小结:蜡烛燃烧时先有状态转变成状态,冷却后又从状态变成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变化。

而后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和。

有新物质生成,这是发生了变化一、物质的变化(1)什么是物理变化?特征:(2)什么是化学变化?特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提示】化学变化中,我们将变化的物质,也就是随着反应的进行量在减少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新物质,也就是随着反应的进行量在增加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因此,我们可以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什么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什么新物质,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碳酸氢铵加热;②蜡烛燃烧;【交流与讨论】书P11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