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麻醉方法与术后体位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程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程一基础麻醉麻醉前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操作,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区别是,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而后者则以不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适应症】1.需要手术而又难以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能力者。
【基本操作原则】1.基础麻醉必须由麻醉科医师实施,并有麻醉记录。
2.基础麻醉可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前或在手术室内进行。
3.注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稳定。
4.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其他有创性操作或麻醉操作时,应由麻醉科医师观察病人。
二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的周围,阻滞其传导冲动,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一)颈神经丛阻滞【适应症】颈部手术的麻醉,颈部肿瘤或神经性疼痛治疗。
【禁忌症】呼吸道梗阻,不能合作者。
【操作方法】1.病人仰卧,头向对侧偏转并向后仰,常规皮肤消毒。
2.颈浅丛阻滞。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做一皮丘,于皮肤平面垂直进针达筋膜处,回吸无血液即注入局麻药5-10ml。
3.颈深丛阻滞。
现多采用改良颈深丛阻滞法。
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皮肤平面垂直方向进针,当穿刺针达颈3或颈4横突后,将针稍后退离开骨质并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后,注入局麻药5-8ml,即将该侧的颈深丛阻滞。
【并发症】1.颈交感神经阻滞导致霍纳综合症。
2.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有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危险。
3.局麻药毒性反应。
4.误入蛛网膜下隙引起蛛网膜下腔阻滞。
5.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二)臂神经丛阻滞1.肌间沟阻滞法【适应症】肩部和上肢手术,但对前臂及尺侧阻滞效果稍差。
【操作方法】1)病人仰卧,前臂下垂,头转向对侧。
2)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治疗巾。
3)在环状软骨(颈6)水平,胸锁乳突肌外侧触及前斜角肌,再往外可触到一凹陷,即为肌间沟。
4)穿刺针向背、尾方向刺入,由穿破鞘膜感和异感出现,证明定位正确。
麻醉技术操作常规
麻醉技术操作常规----资中县人民医院麻醉科蛛网膜下腔阻滞操作常规(一)适应症预行下腹部、盆腔、会阴部及下肢手术患者。
(二)麻醉前准备1、病人常规禁食禁饮6-8小时,软饮料禁饮4小时。
2、准备螺纹管、面罩、检查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及气源。
监测病人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开放静脉通路。
3、局麻药:1%普鲁卡因或0.5%利多卡因;准备急救药品;阿托品、麻黄素和肾上腺素等。
(三)操作步骤1、体位:侧卧位或坐位。
(1)侧卧位:侧卧,背曲,北部靠近手术床边缘。
(2)坐位:臀部、肩部与手术床边缘相齐,两足踏于凳上,两手置膝,头下垂,腰背部向后弓出。
2、穿刺点:一般选用腰3-4或腰2-3棘突间隙穿刺。
3、消毒范围: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椎,两侧至腋后线,上、下距穿刺点15-20厘米。
4、穿刺方法:直入法和旁入法(1)直入法Ⅰ.在选定脊突间隙中点处用1%普鲁卡因或0.5%利多卡因作皮丘,再作皮下及肌肉浸润。
Ⅱ.固定穿刺点皮肤,将穿刺针在脊突间隙中点,与病人背部垂直,针尖稍向头侧作缓慢刺入。
Ⅲ.当针穿过黄韧带时,阻力突然消失,继续推进有第二个突破感,并且有脑脊液流出,提示已进入蛛网膜下腔。
Ⅳ.缓慢注药(1毫升/5秒)(2)旁入法患者取侧卧位,于棘突间隙中点向下旁开1—1.5cm处作局部浸润。
穿刺针与皮肤成35°—45°角。
其余同直入法。
(四)注意事项1、麻醉前应常规检查麻醉机及抢救器械、药品是否齐全、随时备用。
2、配药前核对药名、浓度、药量。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穿刺间隙成人不得高于腰2-3间隙,小儿不得高于腰3-4间隙。
5、注药后应调整麻醉平面直至固定,血压下降至基础血压20%-30%以下时,应静注麻黄素,并加快输液速度。
硬膜外穿刺置管操作常规(一)适应症预行胸壁、中下腹部、盆腔、会阴部及下肢部位手术者。
(二)麻醉前准备1、病人常规禁食禁饮6-8小时。
2、准备螺纹管、面罩、检查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及气源。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范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范基础麻醉麻醉前是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操作,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区别是,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而后者则以不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适应证】1、需要手术而又难以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能力者。
【基本操作原则】1、基础麻醉必须有麻醉科医师实施,并进行麻醉记录。
2、基础麻醉可在病人进入手术室或手术室内进行。
3、主要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稳定。
4、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其他有创性操作或麻醉操作时,应有麻醉医师观察病人。
【常用药物】氯胺酮3-5mg/kg,肌内注射。
用于儿童。
咪达唑仑常用于成人,0.07-0.15mg/kg,肌内注射。
如进入手术室,0.01-0.03 mg/kg,静脉注射。
局部麻醉一、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1、局部麻醉一般由手术者实施。
因此,术者应熟悉所用局麻药的药理性质和不良反应,应具有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2、麻醉前病人应禁食8h、禁饮4h以上。
对于不能合作而又必须行局部麻醉者,可在基础麻醉下施行。
3、麻醉前应询问病人对局麻药有无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局麻药及其浓度和用量。
用药前应经至少有两人对药物名称和浓度进行核对。
4、麻醉应完善,完全阻滞疼痛传导径路以达到无痛和避免刺激引起的全身反应。
5、麻醉前或麻醉期间可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以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二、局部麻醉方法和临床应用(一)表面麻醉局麻药直接粘膜接触后,穿透黏膜作用与神经末梢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适应证】眼、耳鼻喉、气道等部位黏膜麻醉。
不同部位选择不同药物浓度,如:角膜选用低浓度的药物。
【给药方法】用喷雾器喷于黏膜表面;以棉球涂抹在黏膜表面;以棉球或纱条填充。
为达到完善的麻醉作用,需多次给药,一般2-3次,每次间隔5分钟。
2﹪-4﹪利多卡因,1﹪-2﹪丁卡因。
【不良反应】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部组织刺激、过敏反应等。
骨科手术常见的麻醉方法
骨科手术常见的麻醉方法骨科手术麻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技术,可以让患者在手术期间感到最少的疼痛和不适,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科普一下骨科手术常见的麻醉方法有哪些?一、骨科手术麻醉的方法1、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简称全麻.麻醉的给药途经有两种:(1)呼吸道吸入给药,如乙醚,氯仿,氯乙烷,乙烯醚,环丙烯等,均为易挥发气体的麻醉药,可随呼吸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呈暂时性的抑制,从而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2)静脉内注射给药,肌肉注射给药及肛道灌注给药,临床最常用的是静脉内给药,如硫喷妥钠最为常用.2、局部麻醉的方法局部麻醉通常会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手术部位周围的神经组织中来实现。
这种方法可以让患者在手术期间保持清醒,但不会感到疼痛。
局部麻醉通常可以使用局部麻醉剂、神经阻滞剂和局部浸润麻醉剂等不同的药物来实现。
(1)局部麻醉剂局部麻醉剂是一种能够麻醉手术部位的局部麻醉药物,这种药物可以通过注射或喷洒到手术部位来实现麻醉效果。
(2)神经阻滞剂神经阻滞剂是一种通过阻止神经信号的传递来实现麻醉效果的药物,这种药物通常会通过注射到手术部位周围的神经组织中来实现麻醉效果。
(3)局部浸润麻醉剂局部浸润麻醉剂是一种能够通过浸润到手术部位周围的组织中来实现麻醉效果的药物,这种药物通常会通过注射或喷洒到手术部位周围的组织中来实现麻醉效果。
3、椎管内麻醉方法(1)蛛网膜下隙阻滞蛛网膜下隙阻滞方法是将局部麻药注射到患者的蛛网下腔阻滞脊神经当中,将蛛网下腔阻滞脊神经所控制的肌肉进行放松,通常称之为腰麻。
蛛网膜下隙阻滞方法的优点在于起效快,使用少量的麻药就可以达到麻醉的效果。
缺点是术后并发症会使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或是恶心头痛的情况。
蛛网膜下隙阻滞不适用于有精神问题不能配合的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脊柱有损伤的患者、循环功能不稳定会出现休克的患者、活动受限无法正常摆出麻醉体位的患者。
(2)硬脊膜外阻滞硬脊膜外阻滞方法是将局部麻醉的药物注射到患者的硬膜外间隙当中,从而干扰一部分脊神经传导功能,让这部分神经所控制的肌肉丧失感觉与运动能力。
全身麻醉患者手术后两种不同体位的临床比较
全身麻醉患者手术后两种不同体位的临床比较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患者术后回病房最佳体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舒适度。
方法:将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全麻术后予去枕平卧6个小时、心电监护、吸氧等处理;实验组30例患者术后予抬高10~15°的低枕卧位、心电监护、吸氧等处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头晕、呕吐的发生及患者舒适度、伤口疼痛(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术后比较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异常和头晕、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实验组的体位不适、伤口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术后取低枕卧位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让患者更好地度过全麻复苏期。
关键词:卧位;应用;全麻术后随着经济和医学的发展,医疗上更体现人性化治疗,所以临床上为了减少患者痛苦的全身麻醉应用也逐渐增多,麻醉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全身麻醉应用的麻醉药基本能在手术结束后,即被停止使用,麻醉医师在确认病人的意识将逐渐恢复,病人进入复苏期,此时患者回到病房,病人大多数都是嗜睡状,患者生命症状还是处于不稳定状态,仍要持续监护,此时临床上患者的体位常规取去枕平卧6h,但该体位患者容易发生刺激性咳嗽和不舒适,体位耐受时间有限,腰背部、臀部疼痛,同时对预防误吸的效果也不尽理想。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最佳全麻术后体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年龄在20~65岁的胆囊切除术全麻手术病人60例,男性18例,女性42例。
病例选择为ASAⅠ-Ⅱ级成年全身麻醉、麻醉清醒、术后返回病房即测量生命体征,选择生命体征正常、嗜睡状的病人,若生命体征不正常则筛除。
患者自身没腰椎、背部、头颈部疾病,无心血管疾病,均为择期手术患者,术后不使用镇痛泵。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是术后常规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实验组是术后垫枕头部抬高10~15°的改良低卧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均衡可比。
麻醉手术体位的摆放
体位摆放七原则
体位固定要简牢固介舒适
保持呼吸道畅通 铺单要平整、干燥、柔软 大血管、神经无挤压 上臂外展不超过90° 下肢约束带勿过紧 四肢勿过分牵引 病人体表勿接触金属
仰卧位摆放方法及要点
简介
安置时约束带固定于患者膝关节上5cm处
仰卧位摆放方法及要点
简介
上肢不需要外展者将其固定于体侧,并安装托手板以利于保护上肢及各种管 道,注意脚跟悬空。
侧卧位应用范围
90°胸部手简术介侧卧位
适用于胸科手术,如肺叶切除和食管癌、颅脑(颞、 顶部偏于后头部)等手术
90°肾脏手术侧卧位 用于肾脏、肾盂、上段的输尿管结石等手术
因此,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必须掌握各种手术体位 的摆放。
体位摆放的标准
不影响呼吸
简介1
A
B
3
C
不压迫外周神经
D
不影响循环 2
4
皮肤压力最小化
体位摆放的标准
无肌肉骨骼的 过度牵拉
5
A
B
便于麻醉Biblioteka 7CD手术野暴露
6
清楚
满足个人需要 8
常用体位摆放
01 仰卧位
02 侧卧位
03 俯卧位 04 截石位
仰卧位应用范围
一般仰卧位:适用于头颈部、颜面部、胸腹部、
简介
四肢等手术。 头(颈)后仰卧位:适用于口腔、颈前路、腭裂修补、 全麻扁桃体摘除等手术。 头低脚高仰卧位:适用下腹部手术,如子宫、附件等 手术。 头高脚底仰卧位:适用于上腹部手术,如胆囊、肝脏、 脾脏及心脏等手术。
麻醉科手术室病人体位调整技巧
麻醉科手术室病人体位调整技巧在麻醉科手术室中,病人体位调整是手术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体位能够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同时降低手术风险。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病人体位调整技巧,以帮助麻醉科医生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一、俯卧位调整技巧俯卧位常用于背部手术、腹部手术和泌尿科手术等。
在调整病人进入俯卧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护头部:为了避免头部靠下造成呼吸道受阻,可以使用专用的头垫或毛巾卷起来的垫子垫在病人下颚下方,保持气道通畅。
2. 保护手臂:有时病人长时间处于俯卧位可能导致手部末梢神经受损,为了避免手臂被压迫,可以在床边放置两个软垫,使手臂自然悬垂。
3. 垫高髂嵴:对于腹部手术,可以将一个柔软的垫子放在病人的髂嵴下方,使腹部暴露更多,便于手术操作。
二、仰卧位调整技巧仰卧位常用于颈部手术、胸部手术和神经外科手术等。
在调整病人进入仰卧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护头部:为了保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可以在头部下方放置一个适当的枕头,避免头部后倾。
2. 肩关节位置:在仰卧位调整时,应将病人的双肩置于同一水平线上,可以使用护士站在床边调整病人的双肩位置。
3. 骨盆调整:在颈部和胸部手术中,为了使手术区域暴露更多,可以使用特殊的抬腰垫将病人骨盆抬高。
三、侧卧位调整技巧侧卧位常用于关节手术、脊柱手术和耳鼻喉手术等。
在调整病人进入侧卧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护侧腿关节:为了避免术中脱臼,可以使用一个小枕头或者专用的支具将病人的侧腿关节固定。
2. 脊柱保持正常曲线:应注意保持病人侧躺时脊柱的正常曲线,适当在病人的肩部和髋部下方垫一些柔软的垫子。
3. 避免侧压:为了避免压迫术中使用的导管或者插管,可以将腹部或者背部的柔软垫子垫高,使胸部和腹部不受压迫。
四、坐卧位调整技巧坐卧位常用于眼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等。
在调整病人进入坐卧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舒适度:为了让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舒适,可以在床上放置一个贴身垫子,减轻病人的脊柱压力。
常用手术体位图
常用手术体位操作流程平卧位操作流程<一>腹部手术1、安置体位前核对手术患者信息及手术部位2、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戴手术帽(避免头发外露),头下垫薄软枕3、盆腔手术时骶尾部垫软垫将臀部稍抬高4、肝、胆、胰、脾手术时,术侧垫软枕,必要时将术侧手术床摇高15°5、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中单固定或按需要将手臂外展固定于托手板上,双下肢伸直,双腘窝下垫软垫,约束带固定膝部6、整理用物,物归原处适应证:妇产科手术,前列腺、膀胱手术,肝、胆、胰、脾手术,胃、肠手术,头面部手术。
注意事项:1、若手臂外展不可超过90°,远端关节高于近端关节;2、手术时间过长,足跟须有保护措施。
<二>胸部手术1、安置体位前核对手术患者信息及手术部位2、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戴手术帽(避免头发不外露),头下垫薄软枕3、乳腺手术时,患侧肩下垫一中长软垫。
患肢外展于托手架上或手部专用手术台上,健侧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一侧,中单固定。
4、纵行劈开胸骨行纵隔或心脏手术时,背部纵向垫一小软垫。
双手臂置于身体两侧或外展于托手板上5、双下肢伸直,双腘窝下垫一软垫,约束带固定膝部6、整理用物,物归原处(图1)适应证:前纵隔、心脏、乳腺手术。
图1注意事项:1、手臂外展不可超过90°,以免损伤臂丛神经;2、若手术时间过长,足跟部须有保护措施;3、关体腔前将体位垫取出。
<三>垂头仰卧位手术1、安置体位前核对手术患者信息及手术部位2、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戴手术帽(避免头发外露),头下垫薄软枕,左手抬起患者头部,右手将肩垫置于双肩下(平肩峰)颈下垫长圆垫,保持头后仰且不悬空3、头部垫头圈或软垫,头板降低,头后仰4、放置托盘或麻醉头架于头部,距下颌上方5~6cm5、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中单固定6、双腘窝部垫软垫,约束带固定双膝部7、整理用物,物归原处适应证:甲状腺、颈前路术、腭裂、扁桃腺、气管异物、食管异物等头面部及颈部手术。
常见手术体位的安置
常见手术体位的安置手术体位是指术中患者的位式,由患者的卧姿、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纵3部分组成。
正确的手术体位,可获得良好的术野显露(尤其是深部手术),防止神经、肢体等意外损伤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反之,则可造成手术操作困难,可能导致重要器官的损伤、大出血或严重后果。
因此,必须熟练掌握手术体位的摆放。
1体位摆放的七原则体位固定要牢固舒适保持呼吸道通畅铺单要平整、干燥、柔软大血管、神经无挤压上臂外展不超过90°,下肢约束带勿过紧四肢勿过分牵引病人体表勿接触金属2体位摆放的标准不影响呼吸不影响循环不压迫外周神经皮肤压力最小化无肌肉骨骼的过度牵拉手术野暴露清楚便于麻醉满足个人需要3 手术常用体位(1)仰卧位仰卧位是最常见的手术体位,包括水平仰卧位、垂头仰卧位、斜仰卧位、侧头仰卧位、上肢外展仰卧位。
1、水平仰卧位适用胸、腹部、下肢等手术。
方法及步骤:1)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2)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中单固定肘关节部位;3)双下肢伸直,双膝下放一软垫,以免双下肢伸直时间过长引起神经损伤;4)约束带轻轻固定膝部。
注意:1)肝、胆、脾手术,术侧垫一小软垫,摇手术床使患侧抬高15°,使术野显露更充分;2)前列腺摘除术,在骶尾部下面垫一软垫,将臀部稍抬高,利于手术操作;3)子宫癌广泛切除术,臀下垫一软垫,摇低手术床头背板20°、腿部下垂30°,肩部置肩托并用软垫垫好,防止滑动,充分显露术野。
2、垂头仰卧位适用甲状腺、颈前路术、腭裂修补,全麻扁桃体摘除,气管异物,食管异物等手术。
方法及步骤:1)双肩下垫一肩垫(平肩峰),抬高肩部20°,头后仰;2)颈下垫一圆枕,防止颈部悬空;3)头两侧置小沙袋或头圈,固定头部,避免晃动,术中保持头颈部正中过伸位,利于手术操作;4)放置器械升降托盘(代替头架)。
其余同“水平仰卧位”。
3、斜仰卧位(45°)适用前外侧入路、侧胸前壁、腋窝等部位手术。
我国常见手术体位安置方法[1]
• (4)头颈两侧各置一小沙袋,以固定头颈 于正中位。 (5)手术托盘置于头端,位于下颌上方约 5cm,腿部再放一托盘,手术床应保持头高 脚低位(约15度~20度)。
要点: 头高脚低位15度-20度 头后仰成60度-70度角
正确的体位
错误的体位
3、胸部手术
( l )纵劈胸骨行纵隔或心脏手术:背部纵向
眼科手术:枕部垫一海绵头圈。婴幼儿需在 肩下垫一个宽10 cm左右软垫,使其头颈后仰,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乳突手术:枕部垫一海绵头圈,头部转向一 侧,患耳向上,肩胛下垫一小软垫。
2、颈部手术 (垂头仰卧位)
(l)用清洁治疗巾包裹头部或戴手术帽,并放 置肩垫。常见于颈伸仰卧位。 (2)颈下可垫一长圆形颈枕,以抬高颈部,使 头后仰,充分暴露颈部,以保持体位舒适。 (3)枕部垫一头圈或蔗哩头圈,根据病人脖 颈长短在肩下垫软垫使颈根部抬高,或将进口 床的背板抬高,头板降低,使颈伸直,头后仰 。
肩肘成90度
•俯卧位摆放要点: 远端关节低于近端关节!!
双上肢 舒适的摆放
错误的体位摆放
侧卧位Ⅰ
适用胸部手术
要点: 腋下垫起,保持肩、髋不受压。 肩、髋成一直线,保持髋部直立,以免 前倾和后仰。 手部自然弯曲在面前。
仰卧位
旋前位 手掌向下 手臂内弯45度
手臂装置位于 肩部下方
肩部抬高手臂 外展90度
•
仰卧位摆放要点:远端关节高于近 端关节,手臂在身体前方。
膝关节下垫半圆型软垫.
如手术时间长,足跟部应垫软垫
1 、头部手术
颅脑手术:病人向上移,在方凳上放 一中号软垫用以放置头部,待麻醉后, 移去方凳.安装脑外科头架,用消毒头 钉或头托固定头部,托盘放于头端,头 部侧偏>45度时需在一侧肩下垫一薄软 垫.
常见麻醉方法与术后体位参考
常见麻醉方法与术后体位参考麻醉是在手术或其他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来暂时减轻或阻断病人疼痛的方法。
麻醉的目的是使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同时确保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麻醉方法以及术后应采取的体位参考。
一、局部麻醉方法局部麻醉是在手术部位直接应用药物,使神经传导受阻,达到麻醉效果。
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 局麻药膏:将含有局部麻醉药物的膏剂涂抹于手术部位,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达到局部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小型手术或者有病人对注射感到不适应的情况。
2. 局麻药注射: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部位周围的组织或者神经,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达到局部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局部手术,如皮肤切除、皮肤穿刺等。
二、全身麻醉方法全身麻醉是通过给病人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使病人失去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意识,达到全身麻醉效果。
常见的全身麻醉方法有以下几种:1. 静脉全麻:通过静脉输注来给病人注射麻醉药物,使其迅速进入深度麻醉状态。
这种方法常用于需要迅速实施手术的情况,如紧急手术或局部麻醉无效的情况。
2. 吸入全麻:通过病人呼吸吸入麻醉药物,使其逐渐进入麻醉状态。
这种方法常用于拟长时间手术或需要维持深度麻醉状态的情况。
三、术后体位参考术后体位的选择对于手术恢复和病人健康至关重要。
不同手术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体位来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术后体位参考:1. 腹部手术:腹部手术术后,患者需采取半坐位,用枕头垫高上体,以减少腹压,促进通气和消化功能恢复。
2. 脊柱手术:脊柱手术术后,患者需采取仰卧位,用专用枕头支撑脊柱,以维持手术部位的稳定,减少创伤。
3. 頭部手术:頭部手术术后,患者需采取平卧位,避免头部受压,减少出血和其他并发症。
4. 关节手术:关节手术术后,患者需采取舒适位,按照术后医嘱保持髋关节或者其他关节的特定角度,促进康复。
总结:麻醉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同手术需要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和术后体位,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
麻醉科中的术中体位与固定技术
麻醉科中的术中体位与固定技术近年来,随着麻醉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术中体位与固定技术在麻醉科临床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术中体位与固定技术的正确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从术中体位的选择与要求,固定技术的方法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术中体位的选择与要求在手术操作中,良好的术中体位是成功完成手术的重要保障。
术中体位的选择需要根据手术的特点、手术部位、患者的病情等多个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术中体位应满足以下要求:1.安全可靠:术中体位应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出现滑落、压迫神经、导致肢体脱位等意外情况。
2.舒适合理:患者的体位应尽量减少身体不适感,避免术中位置造成患者疼痛或不适。
3.手术区域可展示:术中体位应使手术区域充分暴露,便于外科医生实施手术操作。
4.保护呼吸道通畅:术中体位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防止因体位造成气道梗阻等问题。
二、常用的术中体位在麻醉领域中,常见的术中体位包括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等。
具体的体位选择应根据手术部位、手术难度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来确定。
1.仰卧位:适用于腹部、胸部以及头颈部等手术。
患者平卧,面朝上,四肢自然舒展。
这种体位可以减少腔内压,便于外科医生操作。
2.侧卧位:适用于侧卧位手术,如侧卧头颈部手术、侧卧肩膀手术等。
患者侧卧,以手术侧为上侧,下肢自然屈曲。
这种体位可以保护患者呼吸道,减少麻醉药物对呼吸的抑制。
3.俯卧位:适用于背部手术,如背神经根手术、脊柱手术等。
患者俯卧,面朝下,头部侧向一侧,四肢自然下垂。
这种体位可以充分展示手术区域,方便外科医生进行手术。
三、固定技术的方法与应用除了正确的术中体位选择外,固定技术也是术中安全的重要环节。
固定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患者体位的稳定性,防止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移动或滑动。
1.乳胶贴带固定:将乳胶贴带固定在患者肌肤上,使之与手术台或床面紧密贴合,防止身体滑移。
各种手术体位的摆放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在满足手术需求的前提下, 尽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
少不必要的体位变动。
便于麻醉管理
体位应便于麻醉医生进 行麻醉操作和术中管理
。
02 仰卧位摆放及注意事项
仰卧位基本摆放方法
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头部枕于头枕 上,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中单 固定。
约束带轻轻固定膝部,防止术中患者 下肢移动。
肘关节屈曲,手放于头部两侧 或自然下垂。
下肢自然分开,膝关节微屈, 用约束带固定。
足尖自然下垂,避免接触金属 物品,以免电灼伤。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预防
俯卧位摆放前需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确保安全 。
01
摆放过程中需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拽 等粗暴动作。
02
04
术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皮肤受压情 况,及时调整。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预防
01
02
03
04
定期检查患者体位,避免长时 间保持同一姿势。
注意保暖,避免暴露部位过多 导致低体温。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预防压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的发生。
04 俯卧位摆放及注意事项
俯卧位基本摆放方法
患者俯卧于手术台上,头偏向一侧。
双下肢自然分开,用约束带固定于手 术台两侧。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 体征,及时发现并 处理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
03 侧卧位摆放及注意事项
侧卧位基本摆放方法
01
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上, 背部与手术台边缘相齐 。
02
头部放置头圈,避免耳 廓受压,保持呼吸道通 畅。
03
双上肢自然屈肘,分别 放置于托手板上,并用 约束带固定。
04
双下肢自然分开,前侧 用长垫垫高,保持身体 稳定。
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来降低病人感受疼痛或意识的过程。
它在医疗手术和疼痛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常见的麻醉方式及其注意事项:1.局部麻醉:局麻是在手术部位使用麻醉药物进行麻醉。
它通过阻止神经传递疼痛信号来减轻或消除局部部位的疼痛感。
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小手术或局部疼痛管理。
局麻一般分为局麻注射和局麻喷雾两种方式。
局麻的注意事项:-在局麻前要确保患者对该药物没有过敏反应。
-麻醉区域的准备应该十分干净,并且完全无菌。
-在注射药物前应先行进行皮肤测试。
-麻醉部位应该远离器官和主要血管。
2.表面麻醉:这种麻醉方式是直接将麻醉药膏、喷雾或凝胶涂在皮肤表面,然后通过皮肤吸收来达到麻醉效果。
表面麻醉通常用于小手术或皮肤测试。
表面麻醉的注意事项:-麻醉药剂应该正确使用,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来使用。
-在麻醉药剂还未完全吸收之前,应该避免有任何摩擦或刺激。
3.通用麻醉:通用麻醉是一种深度的麻醉方式,它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气体来使患者完全失去意识。
通用麻醉通常用于大手术或需要全身麻醉的情况。
通用麻醉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通用麻醉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够承受麻醉药物的影响。
-麻醉器材应该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检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等)应该被密切监测和记录。
4.脊麻:脊麻是通过在脊椎间隙注射麻醉药物来实现的,从而阻断神经传递疼痛信号。
脊麻通常用于剖宫产手术、大手术和疼痛管理。
脊麻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脊麻之前,必须仔细考虑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脊麻需要防止麻醉物质的过量或错误注射,以免导致不良反应。
-在进行脊麻前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总结:麻醉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麻醉师来操作。
在接受麻醉之前,患者应与麻醉师进行详细的沟通和评估,以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效益,以及麻醉的类型和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发症
1.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 2.躁动 3.全麻后苏醒延迟 4.术后恶心与呕吐 5.支气管痉挛
为了减少反流和误吸的可能性,手 术患者常需要术前禁食水,通常禁 食6~8小时,禁饮4小时,小儿可 以控制在2小时。
6.低氧血症和通气不足
7.急性肺不张
硬脊膜外腔与蛛网膜下腔
全麻:没有特殊情 况(气道风险、呼 吸抑制、神志不清) 神志清楚者,带枕 平卧、斜卧位、侧 卧位均可,只要患 者自己觉得舒服。
硬麻:不存在脑脊 液外漏的问题,带 枕头平卧不存在任 何风险,情况运行 者可斜坡卧位。
腰硬联合:现在所 用的腰硬联合腰穿 内针相比单纯的腰 穿针要细的多,在 正常穿刺情况下, 脑脊液外漏比以前 小太多,带枕平卧 完全没有问题。
术后饮食
术后如无不适(头晕、恶 心、呕吐等),可少量饮 水,无呛咳、恶心、呕吐 可进米粥、面条等易消化 饮食。
术后第二日进食清淡,多 食含钙较高的食物,蛋类、 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忌 食生冷、油腻、辛后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头 痛,主要是低压性头 痛。原因是腰麻穿刺 刺破了硬脊膜和蛛网 膜,硬脊膜血供较差, 穿刺孔不易愈合,脑 脊液不断从穿刺孔漏 入硬膜外间隙,使颅 内 压下降,颅内血管 扩张引起血管性头痛, 所以为避免头痛应在 麻 醉术后去枕平卧4 〜6h。
常见麻醉方法 与术后饮食及体位
关节外科 刘兰兰
全身麻醉
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
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 暂时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 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对中 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药物浓度有 关,并且可以控制和调节。这种抑制是完全 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 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
管扩张及心肌抑制)
呼吸停止、甚至意识丧失(硬膜外阻滞所用的局麻药全部
或大部分注入蛛网膜下腔,即可导致全部脊神经被阻滞)
神经损伤(因穿刺困难或不慎损伤脊神经根)
特点
起效慢,可以连续给药,适合较长时间的手术 不引起麻醉后头痛反应(对硬脊膜无损伤) 硬脊膜外腔不与颅腔相通,注药水平可高达颈椎,不会麻痹 延髓生命中枢 如果置入导管,重复注药可以延长麻醉时间
适应症
麻醉效果是躯体某一段,可以通过不同位置穿 刺,适用于横膈以下的各种腹部、腰部、盆腔 和下肢的手术,颈部、上肢和胸壁浅表手术。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 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使操作技 术水平增加。起效迅速;效果确 切;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局麻药 用量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 术后硬膜外镇痛;真正的腰麻 “不接触”技术。
特点、适应症
起效快、效果确切,但一般很少连续给药,不适合 长时间手术
腰麻的麻醉效果是整个下半身,适用于3小时内下 腹部盆腔、下肢和肛门会阴部手术。
硬脊膜麻醉
硬麻:将药液注入硬脊膜外
腔(位于硬脊膜和黄韧带之 间的潜在腔隙),扩散的麻
药将此腔内穿出椎间孔的神
经根麻醉。
并发症
血压下降(硬膜外麻醉可以将交感神经麻醉,导致外周血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腰麻:将麻药经第四和第五 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 (位于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 的实体腔隙,充满脑脊液), 以阻滞该部位的神经根.
并发症
血压下降,心跳过缓(交感神经被阻滞) 麻醉后头痛(由于硬脊膜被穿刺,使脑脊液渗漏,造成颅内压力降 低。术中应积极补液,术后令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 神经损伤(穿刺操作不当时,损伤脊神经根或脊髓) 心跳呼吸骤停(蛛网膜下隙与脑室相通,麻醉平面过度上升将会导 致延髓生命中枢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