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教案(提高篇)

合集下载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本章复习理解提升
(一)易错易混概念
思考2、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小车重力是什么关系?
如何证明?要用到刚才的哪些规律?
牛顿运动定律解动力学问题的程序:
审题——选研究物——受力分析运动分析——求合力——列方程——求解并检验
思考4、车顶上用轻绳挂一个小球,
的运动,那么小球会向那边偏?
匀加速呢?
思考6、我们做这个实验时装置是怎样的?
其中,我们是如何测出小车加速度?
如何测出小车的合力的?
如何根据数据说明a
综合函数图象类的问题——
D.2.5h。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 教案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  教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新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复习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受力分析。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二)本章复习思路突破Ⅰ物理思维方法l、理想实验法: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

“理想实验”不同于科学实验,它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层次的抽象思维过程。

惯性定律的得出,就是理想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

2、控制变量法:这是物理学上常用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其中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确定F、m、a三者关系时,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3、整体法:这是物理学上的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整体法是把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隔离法是把系统中的某个物体单独拿出来研究。

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将有助于简便解题。

Ⅱ基本解题思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2、选取研究对象。

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

人教版物理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复习)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物理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2. 详细内容: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含义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并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掌握惯性的概念,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惯性的理解和运用;2.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思考哪些物体表现出惯性现象。

2. 知识讲解:(1)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讲解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现象。

例题1:乘坐公交车时,车辆突然刹车,乘客会向前倾倒,为什么?解答: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车辆突然刹车,乘客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倾倒。

练习1: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为什么还能继续向前飞行?答案:铅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继续向前飞行。

5. 课堂小结:强调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例子:踢足球时,为什么足球被踢出后还能继续滚动?(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并简要说明原理。

2. 答案:(1)足球被踢出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继续滚动。

(2)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车辆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拍打衣服,灰尘脱落等。

牛顿运动定律高考复习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高考复习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高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牛顿运动定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牛顿运动定律的概述(1)牛顿运动定律的定义;(2)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 牛顿第一定律(1)惯性的概念及其性质;(2)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判断;(3)外力作用下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3. 牛顿第二定律(1)力与加速度的关系;(2)质量的概念及其作用;(3)矢量合成的方法。

4. 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教学难点:(1)牛顿运动定律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2)矢量合成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4.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规律;2. 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分析实际问题,讲解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牛顿定律复习教案3

牛顿定律复习教案3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tv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运动状态难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有所区别。

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 =0时的特例。

二、牛顿第三定律1.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共同点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而平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后,另一个可能仍然存在。

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和功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个过程中(同一段时间或同一段位移)的总冲量一定为零,但作的总功可能为零、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这是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时间一定是相同的,而位移大小、方向都可能是不同的。

三、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的表述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既F =ma (其中的F 和m 、a 必须相对应)特别要注意表述的第三句话。

因为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它们的关系除了数量大小的关系外,还有方向之间的关系。

明确力和加速度方向,也是正确列出方程的重要环节。

若F 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 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牛顿运动定律高考复习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高考复习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一、知识网络二、知识要点概念1、牛顿第一定律⑴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①牛顿第一定律不像其他定律一样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它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总结出来的.②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一定律是独立规律,绝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③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⑶牛顿第一定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①定律的前一句话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对于所说的物体,在空间上是指所有的任何一个物体;在时间上则是指每个物体总是具有这种属性.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没有这种属性的物体.这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简而言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②定律的后一句话“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实际上是对力下的定义: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③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其实,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是不存在的.当物体所受到的几个力的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和不受外力的情况相同,这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应该注意到,不受任何外力和受平衡力作用,仅在运动效果上等同,但不能说二者完全等同,如一个不受力的弹簧和受到一对拉或压的平衡力作用的同一个弹簧,显然在弹簧是否发生形变方面是明显不同的.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⑷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性质,而不是力.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典型例题1、桌上放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中间有一个气泡,如图所示,用手推一下瓶子,气泡将__________,如果使瓶子在桌面上匀速运动时,气泡将__________。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力和运动的综合题,重点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为使物体变为某一运动状态,应选择怎样的施力方案;
二是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命题,重点考查获取并处理信息,去粗取精,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的
能力。
§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看,要求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加深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熟练掌握其应用,尤其是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理
解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解超重和失重。本章内容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对本章内容
单独命题大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趋向于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活、科技、生产实际问题。经常与电场、
磁场联系,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运动学的知识往往和牛顿运动定律连为一体,考查推理能力和综合分
45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张建设编写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点说明 (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 (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 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 (5)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 (6)应注意: 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 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 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惯性不存在了 C.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冲力 D.物体的惯性仅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 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仅由质量决定,与它的受力状况与运动状况均无关。一切物 体都有惯性。答案:D 例 2. 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空气阻力不 计),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人一个向前的力,这力使他向前运动 B.人跳起时,车厢对人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力使人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下落后必定向后偏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距离太小,不明显而 已。 D.人跳起后,在水平方向人和车水平速度始终相同 解析:人向上跳起,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所以水平方向与车速 度相同,因而人落回原处。 答案:D 例 3.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D.物体的位移方向一定与所受合力方向一致 解析: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但处于这些状态时不一定不受外力作用,所以 A 错; 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是看其受力是否为零,而不是看它的速度是否为零,如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

高中物理复习课的教案

高中物理复习课的教案

高中物理复习课的教案课题: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 掌握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公式推导。

3.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2. 牛顿第二定律和公式推导;3. 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推导;2.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备好课件、板书工具、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牛顿运动定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运动时会有变化。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2.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推导和应用;3. 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三、案例分析(20分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相关问题,并向全班汇报解答过程。

四、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一个与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牛顿定律的应用,加深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内容,并要求按时交。

六、总结(5分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物理知识。

七、课堂延伸若时间允许,可对其他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探讨,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2.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高三物理总复习教案+牛顿定律

高三物理总复习教案+牛顿定律

高三物理总复习教案三、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课时:牛顿运动定律一、知识要点:1.牛顿第一定律:①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一切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

(是物体的固有属性)③惯性只决定于物体的质量,而与物体受力和运动无关。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方向相同。

表达式:F 合=ma (F 合与a :统一于同一物体、同时产生、相同方向)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

物体的加速度就是这几个加速度的矢量和。

3.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一定是同一种性质二、例题分析:1.火车在水平的长直轨道上匀速运动,门窗紧密的车厢里有一位旅客向上跳起,结果仍然落在车厢地板上的原处,原因是:【 】A.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使他与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他一个向前力,使他与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在跳起前、跳起后直到落地,沿水平方向人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D.人跳起后,车仍然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回地板后确实偏后一些,只是离地时间短,落距离太小,无法察觉而已2.用F=99N 的力向上提重G=100N 的物体,如图所示,没有提动。

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合力为1N ,方向向下,所以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B.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1ND.物体受到的合力为1N ,产生的加速度太小,人们察觉不出来3.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三个水平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

现使水平向右的力F 1逐渐减小到零,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和方向,而其余力保持不变,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并指出何时加速度最大?何时速度最大?4.轻弹簧连两个小球A 、B 质量分别m 1为和m 2,用细线悬挂而静止,(1)线中及弹簧中的拉力分别为多大?(2)剪断细线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5.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为使质量为m 的物块与斜面相对静止共同向右匀加速运动,则斜面的加速度应为多大?此时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多大?三、巩固练习:1.一个质量为0.5kg 的质点,在几个恒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教案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教案

课题:牛顿运动定律类型:复习课目的要求:解决力与运动的关系,会全面准确的受力分析的运动过程分析,深刻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会用假设法分析不确定的力。

重点难点:教具:过程及内容: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第1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3)直至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的量度是物体的质量.(5)应注意: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③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例1】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②③①④B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说明: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有的同学总认为“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大,惯性大,速度小,惯性就小”,理由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大,不容易停下来,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是把“惯性大小表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理解成“惯性大小表示把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的难易程度”,实际上,在受到相同阻力的情况下,速度大小不同的质量相同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减小量是相同的,这说明它们的惯性是相同的,与速度无关。

高三物理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精品教案

高三物理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精品教案

必修一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对应学生用书P37牛顿第一定律Ⅱ(考纲要求)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牛顿第三定律Ⅱ(考纲要求)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总结为“三同、三异、三无关”.(1)三同⎩⎪⎨⎪⎧ 同大小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同性质(2)三异⎩⎪⎨⎪⎧ 反向异体不同效果(3)三无关⎩⎪⎨⎪⎧ 与物体的种类无关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与另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1.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 .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 .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 .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 .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解析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逐渐停下来,故A 、B 、C 均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有D 中说法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反.答案 D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B .汽车速度越大刹车后越难停下来,表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 .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D .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解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 错误;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质量,与其速度的大小及运动的时间无关,B 错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失去的不是重力,更不是质量,而是物体对悬挂物或支撑物的弹力为零,C 错误;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由于它的质量小,即惯性小,D 正确,本题答案为D.答案 D3.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 .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C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 .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一定相同解析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合力不为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改变,A 错误、B 正确;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错误;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合力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D 错误.答案 B4.关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不同时产生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效果会相互抵消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力的性质一定相同,由于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故A对,B、C、D错.答案 A5.图3-1-1如图3-1-1所示,杯子放到水平桌面上时,下列关于F1和F2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F1就是杯子的重力B.力F1和力F2是一对平衡力C.力F1和力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力F1的大小大于力F2的大小解析力F1和F2分别是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是平衡力,故C对,A、B、D都错.答案C对应学生用书P38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2.揭示了力的本质牛顿第一定律对力的本质进行了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3.揭示了不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外力但所受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都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典例1】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图3-1-2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3-1-2所示,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原来水和小车相对静止以共同速度运动,水突然向右洒出有两种可能:①原来小车向左运动,突然加速,碗中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故相对碗向右洒出.②原来小车向右运动,突然减速,碗中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相对于碗向右洒出,故B正确.答案 B——用惯性解释运动现象的思路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惯性相关的运动现象,如人乘车时的前倾后仰、跑步时的跌跟头、用铁锤钉钉子等,运用惯性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的思路是:(1)明确要研究的是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它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2)确定外力作用在此物体的什么位置,物体在此位置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由于惯性的原因,物体上没受力的部分保持原运动状态.(4)物体的不同部位运动状态不同,引起了惯性现象的出现.【变式1】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变小了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转弯的目的解析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可以提高车速,但功率的大小与惯性无关.只要质量不变,惯性就不变,故A错;惯性与运动时间无关,故B错;摘下或加挂车厢,会使列车的质量增大或减小,惯性发生变化,故C对;摩托车转弯时,身体稍微向里倾斜是改变其受力情况,惯性与力无关,故D错.答案 C考点二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典例2】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解析作用力、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时间相等,故A、B错;对两小孩分开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所以a=μg,因为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故加速度相同,D错;分开后,甲、乙都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下,由2as=v2,s甲>s乙,得v甲>v乙,C对.答案 C——此题容易错选D.误认为:两人的推力一样,作用时间一样,分开时的速度一样,由2as=v2得出a甲<a乙的结论.实质上在推开的那段时间内,虽然力相同但两人的质量不同,加速度会不同,导致分离时的初速度不同.【变式2】如图3-1-3所示,图3-1-3我国有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叫做“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大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其自身的受力情况决定的,只有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不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其效果可以不同.甲加速前进的原因是甲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大于绳子对甲的拉力;乙加速后退的原因是绳子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但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D正确.答案 D对应学生用书P397.考查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阅卷教师揭秘(1)命题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方面的命题虽然不多,但做为基础题出现也需引起高度重视.试题主要考查惯性的概念、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例如2010广东20题,2011浙江14题,2011上海4题等.(2)主要题型:选择题(3)卷面错因①思维定势作用造成审题不清.②不能正确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与一对平衡力.③不能正确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认为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运动.(4)解决方法①正确理解牛顿三个运动定律.②注意审题,提取有用信息.③弄清要判断的问题属于牛顿的哪个定律所解决的范畴.【典例】(2011·浙江卷,14)图3-1-4如图3-1-4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 .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 .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教你审题 关键点:冰面隐含光滑甲拉绳,乙也拉绳甲与绳、乙与绳之间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对);绳受甲、乙的拉力(一对平衡力)牛顿第二、三定律及s =12at 2 ,讨论自己试一试!解析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A 错误.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B 错误.设绳子的张力为F ,则甲、乙两人受到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均为F ,若m 甲>m 乙,则由a =F m 得,a 甲<a 乙,由s =12at 2得在相等时间内甲的位移小,因开始时甲、乙距分界线的距离相等,则乙会过分界线,所以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故选项C 正确.收绳速度与“拔河”比赛胜负无关,故选项D 错误.答案 C对应学生用书P39一、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考查(低频考查)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磁悬浮列车能高速行驶是因为列车浮起后惯性小了B .卫星内的仪器由于完全失重惯性消失了C .铁饼运动员在掷出铁饼前快速旋转可增大惯性,飞得更远D .月球上物体的重力只有在地面上的16,但是惯性没有变化 解析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A 、C 不正确;失重或重力加速度发生变化时,物体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所以B 错D 对.答案 D二、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考查(中频考查)2.(2010·广东理综,20)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②太阳系中的行星均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 ③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所受引力的方向不变 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解析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①错误;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都要受到太阳的引力,且引力方向沿着两个星球的连线指向太阳,②正确、③错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④正确.答案 D3.(2011·上海综合,4)在日常生活中,小巧美观的冰箱贴使用广泛.一磁性冰箱贴贴在冰箱的竖直表面上静止不动时,它受到的磁力( ).A .小于受到的弹力B .大于受到的弹力C .和受到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 .和受到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 因磁性冰箱贴静止不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磁力与弹力,应为平衡力,所以D 正确,A 、B 、C 错误.答案 D。

牛顿运动定律高考复习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高考复习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高考复习教案第一章:牛顿运动定律概述1.1 牛顿运动定律的定义和意义1.2 牛顿运动定律的发现和发展历程1.3 牛顿运动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1 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和理解2.2 惯性的概念和性质2.3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和实例分析第三章: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3.1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和理解3.2 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3.3 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和应用3.4 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第四章: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4.1 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和理解4.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和性质4.3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和实例分析第五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5.1 牛顿运动定律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5.2 牛顿运动定律与其他物理学定律的关联5.3 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案第六章:非惯性参考系和牛顿定律6.1 非惯性参考系的定义和重要性6.2 惯性力和非惯性力的概念6.3 牛顿定律在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应用第七章:牛顿定律与曲线运动7.1 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条件7.2 牛顿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7.3 实例分析: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第八章:牛顿定律与动力学系统8.1 动力学系统的概念和分类8.2 多自由度系统的牛顿定律应用8.3 外力作用下的动力学系统分析第九章:牛顿定律与碰撞9.1 碰撞的基本概念和类型9.2 牛顿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的应用9.3 碰撞的规律和能量守恒第十章:牛顿定律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应用10.1 相对论与牛顿定律的关系10.2 牛顿定律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10.3 牛顿定律在其他物理学领域的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定义和意义难点解析: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普遍性和适用范围,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难点解析:理解和解释惯性的本质,以及惯性在实际情境中的体现。

三、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难点解析: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以及在复杂情境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教案(提高篇)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教案(提高篇)

课题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5、学会用整体隔离法解决物理问题,联系第二章的内容能够做综合性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再现和复习,体验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运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展示伽利略用理想实验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方法。

使学生感悟到理想实验是物理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4、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中体会如何使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并进一步理解用图像处理数据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体验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和思维推理能力。

2、通过对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归纳、总结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实验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受力分析,整体隔离法的应用教学资源多媒体、学生实验录像、课堂讲义教法设计讲授探究式、合作探究式、实验探究式、自主探究式、讲授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投影下面的知识框架)本单元知识结构(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相结合或在课前印成复习提纲让学生填写)二、本章复习思路突破(一)物理思维方法1.理想实验法: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伽利略是通过什么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课前要求学生进行全章知识总结,初步完成知识结构图。

课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并根据自己的总结进行讲解,带领全班一起进行归纳,将知识结构图完善。

得到全章的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回忆实验过程并进行叙述。

使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初步的复习再现实验激发学生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教案(提高篇)牛山一中罗微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这个实验。

多媒体再现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教师指出: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

牛顿定律复习性教学设计

牛顿定律复习性教学设计

牛顿定律复习性教学设计牛顿定律是经典力学中非常重要的物理定律之一,通过该定律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

在复习牛顿定律时,我会设计一堂复习课,帮助学生巩固对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和内容;2.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和计算方法;3. 能够根据牛顿第一、二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4.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

二、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若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为零,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3.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对其作用力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选择让学生在桌上放置一个小球,然后用手轻轻推动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在没有力的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者如果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会发生运动。

2. 教学过程:a. 牛顿第一定律: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用力学实验进行验证。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更深入理解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原理。

b. 牛顿第二定律: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讲解公式F = ma,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c. 牛顿第三定律: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如,坐船划水时,人的手向后用力划水,船就会向前移动。

d. 理解和应用:通过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牛顿定律。

可以选择一些计算问题,让学生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或力的大小等。

3. 拓展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练习。

比如,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物体在火箭发射时会向后推力,并且用牛顿定律进行说明。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牛顿定律的内容以及应用。

可以提供一个小结表格,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2.能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3.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公式和单位。

教学准备:1.教学幻灯片或板书,用于介绍和总结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2.运动学实验装置或视频,用于演示运动实例;3.复习题目,用于巩固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兴趣,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运动案例,例如扔出的物体自由落下、小车行驶等。

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扔出的物体会掉落,小车行驶的速度和力的关系等。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处于平衡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其受合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ma。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实例演示(20分钟)1.使用实验装置或播放视频,演示一些简单的运动实例,例如小车拉绳、放射性衰变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中的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2.引导学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这些实例中的运动问题,例如求物体的加速度、合力大小等。

四、概念巩固(20分钟)1.出示牛顿运动定律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分别应用第一、二、三定律解决问题,并解释答案的原因。

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引入其他实际应用,例如汽车运动、物体在倾斜面上滑动等,让学生尝试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更复杂的运动问题。

2.分组讨论或小组竞赛的形式,比赛解决一些运动问题,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总结反思(10分钟)1.小结牛顿运动定律的要点,强化学生对这些定律的记忆和理解。

2.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提问:通过学生对概念的回答和问题的解答,评估他们对牛顿运动定律的掌握程度。

高中物理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一、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前面对运动和力分别研究的基础上的延伸——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建立起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力学中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正确地理解惯性概念,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的学习要求,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本章还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整体法与隔离法,以及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

对这些方法要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为了更扎实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本章第二节安排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提供了参考案例,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控制变量法在此得到了实践。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的研究引入了传感器――计算机的组合,现代气息浓厚,实验效果很好。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后两节就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该图像可以发现图像为直线且过原点,能不能看

出,该直线的斜率代表什么含义?
如果图像是这样的呢?
[例2]物体A、B、C均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
分别为mA 、mB 、mC,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
μB、μC,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物体A、B、C,所
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线如图所对应的直线甲、乙、
1、知道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3、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 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物体受力情况一般不变,即 受恒力作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常用的运动学公 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如 等
(四)课堂练习 1、质量为2.0 kg的物体在9.8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 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后,0.5s时的速度是多大?若要 使该物体由静止开始在1.0 s内运动5.0 m,则作用在物体上 的水平拉力应多大? 2、质量为0.8 kg的物体在一水平面上运动,如图所示 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体受到水平拉力作用和不受拉力作 用的v-t图线.则图线b与上述的 状态相符.该物体所受到的 拉力是 N.
m1
m2
θ1
θ2
[例5]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2 kg,在水平恒 力F推动下开始运动,4 s末它的速度达到4 m/s,此时将F撤
去,又经6 s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 变,求F的大小.
解析: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分为两段,前4 s物体做匀 加速运动,后6 s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前4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①
丙所示,甲乙两直线平行,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μA < μB mA= mB B、μA> μC mB>mC C、μB=μC mB
>mC D、μA <μC mA > mC
甲乙 丙
a
0
F
3.整体发、隔离法 整体法:这是物理学上的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整体 法是把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隔离法:是把系统中的某个物体单独拿出来研究。 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将有助于简便解题。 通过这道例题我们能不能总结出一套应用牛顿运动定 律解题的一般步骤呢? (二)基本解题思路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 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 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 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 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 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 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 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 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 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三、知识要点追踪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 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受到大小为 20 N,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时沿水平面 做匀加速运动,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g取10 m/s2)
设摩擦力为Fμ,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②
后6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③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④
由②④可求得水平恒力F的大小为 小结: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受力分析是关键,对物体 运动情况的分析同样重要,特别是像这类运动过程较复杂 的问题,更应注意对运动过程的分析. 1.物体的受力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是力学知识中的基础,也是其重要内 容。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主要依据力的概念,分析物体 所受到的其他物体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1、明确研究对象,即首先要确定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 力情况。 2、隔离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分 析周围物体对它都施加了哪些作用。 3、按一定顺序分析:先重力,后接触力(弹力、摩擦 力)。其中重力是非接触力,容易遗漏,应先分析;弹力 和摩擦力的有无要依据其产生的条件认真分析。 4、画好受力分析图。要按顺序检查受力分析是否全 面,做到不“多力”也不“少力”。 2.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在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时,一定弄清整个运动过程中 物体的加速度是否相同,若不同,必须分段处理,加速度 改变时的瞬时速度即是前后过程的联系量.分析受力时要注 意前后过程中哪些力发生了变化,哪些力没发生变化.
5、整体牛二定律
整体牛二定律应用:F合=m1a1+m2a2+m3a3+……+mnan 正 交分解则有
F合x=m1a1x+m2a2x+m3a3x+……+mnanx
F合y=m1a1y+m2a2y+……+mnany
[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块放在水平地面, 质量为m1,m2的两个滑块分别以a1,a2的加速度下滑,三 角形木块保持不动,求:1、地面对三角形木块的静摩擦力 大小2、地面对三角形木块的支持力大小 ?
课余作业:复习本章内容,准备章节过关测试。
板书设 计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
一、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二、物理思维方法
1.理想实验法: 2.控制变量法 3.整体发、隔离法 4.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三、知识要点追踪 1.物体的受力分析 2.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教案(提高篇)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F=(2m+m)a a=F/3m 取B为研究对象,其水平方向只受A的作用力F1,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知: F1=ma 故F1=F/3 教师点评:对连结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问题, 通常先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然后再根据要求的问题 3.图像 构建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图像,三个量选择不同的横 纵坐标,体会各个量之间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课题 教学目 标
教学重 点 教学难 点 教学资 源 教法设 计 教学过 程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 位。 5、学会用整体隔离法解决物理问题,联系第二章的内容能够做综合性 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再现和复习,体验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运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3、展示伽利略用理想实验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方法。使学生感悟到 理想实验是物理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4、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中体会如何使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并进一步理解用图像处理数据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体验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学生敢于创新的精
牛山一中 罗微 F 0 m a 0 F 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度a
运动学公式 运动情况 第一类问题 受力情况 加速度a 另一类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学公式
4、如图,A、B两条直线是在A、B两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F 拉量分别为质量分别为
mA和mB的两个物体得出的加速度a与力F
之间的关系图线,分析图线,分析图线可
知:1、比较两地的重力加速度,有 gA >
gB2、比较两物体的质量有mA<mB 3、比
较两地的加速度,有gA = gB 4、比较两物
体的质量,有mA>mB ( )
5、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 拉住,如图,人的质量70kg,吊板的质量为10kg,绳及定 滑轮的质量,摩擦均不计,当人以440N的力拉绳时,人与 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 ) A、a=1.0m/s², F=260N B、a=1.0m/s²,F=330N C、a=3.0m/s²,F=110N D、a=1.0m/s²,F=50N
A、2、3 B、1、2 C、1、4 D、3、4
a
AB
0
F
4、如图所示,质量m=2 kg的物体与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 数μ=0.5,物体受到一个跟水平方向成53°角的推力F作用 后,可紧靠墙壁上下滑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g取 10 m/s2,sin3°=0.8,cos53°=0.6),求:
神和思维推理能力。 2、 通过对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归纳、总结能力和严
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受力分析,整体隔离法的应用
多媒体、学生实验录像、课堂讲义
讲授探究式、合作探究式、实验探究式、自主探究式、讲授式
教师活动
一、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投影下面的知识框 架)
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建 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F沿两坐标轴方向分解,则两坐标轴上 的合力分别为
物体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则x轴方向上 的加速度ax=a,y轴方向上物体没有运动,故ay=0,由牛 顿第二定律得
所以 又由滑动摩擦力 以上三式代入数据可解得 物体的加速度a =0.58 m/s2 点评:当物体的受力情况较复杂时,根据物体所受力 的具体情况和运动情况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利用正交 分解法来解.
(1)若物体向上匀加速运动,推力F的大小是多少? (2)若物体向下匀加速运动,推力F的大小是多少?
5、小车质量M为2.0kg,与水平地面的阻力不计,物体的质 量m=0.5kg,物体与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1)小车在 外力作用下以1.2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物体受的摩擦 力多大?(2)欲使小车产生3.5m/s2的加速度,给小车需提 供多大的水平推力 (3)若要使物体脱离小车,至少应向小车提供多大的水平 推力?(4)若小车长L=1m,静止小车在8.5N水平推力作用 下,物体由车的右端向左端滑动,滑离小车需多长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