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说和做》教案(共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 主要内容,能运用全新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 生作为学者、革命家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 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3、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学习散文不陌生,只是能在自学基础上梳理课文主要事件,理清思路,难点是 学习这篇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还有品析生动形象,富于感情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 了解闻一多先生和作者臧克家。
2. 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表现。
评价任务 : 针对目标 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朗读课文,能圈点勾画出闻一多的两种身份和事迹,通过小组
合作讨论,能说出闻一多的身份、事迹,能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二、 由视频引入本课。预习检测
赫然 h è 函寄 h án 漂白 pi ǎo 衰微 shu āi 钻探 zu ān 锲而不舍 qi è 兀兀穷年 w ù
警报迭起 迥乎不同 ji ǒng
慷慨淋漓 k ǎi 气冲斗牛 d ǒu 无暇 目不窥园 ku ī 仰之弥高 m í 炯炯目光 ji ǒng 沥尽心血 l ì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结合课下注释和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弥高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地壳 qi à o 校补
ji ào 卓越 zhu ò 深宵 xi āo di é 潜心贯注 qi án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顾及 xi á
2、解释下列词语
三、了解作者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1932 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被誉为“农民诗人”。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 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 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 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四、听读课文,结合以下问题圈画出相关信息。
臧克家笔下的闻一多具有两重身份,这两重身份分别是什么?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其主要成就是什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主要做了什么事?
2、在这两种不同的事业中,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关系的?
3、课文在结构上,前后两个部分构成了艺术上的什么手法?
五、限时训练
1、(5年中考,3年模拟)下列加红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 、函寄
(
hán)硕果(shuò)锲而不舍(qì)
B 、弥高(ní)校补(xi ào)迥乎不同(ji ?ng
)
C 、潜心(qi án)迭起(dié)沥尽心血(l ì)
D 、赫然(hè)凝结(níng)气冲斗牛(dòu)
2、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学习本文,要在品味生动形象语言的基础上,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深入领会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4、学情分析赏析词句虽然一直是文章解读的必要环节,方法、格式已经能初具模式,但因为思考单一,对生活的体验不深,往往只知其一,思考不严谨,答题不全面。文章的写作手法选题时可切入的角度比较多,学生还不能一眼明了,做出精准的判断,即使所用手法判断准确,能写出一言中的的答案仍有待于训练。
学习目标
通过品读语言,能说出人物形象,并能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能说出人物形象,并能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语言,能说出人物形象,并能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2)“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 年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