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营养代谢支持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护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护理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使用机器人辅助护理、远程护理等新兴技术,提高 护理效率和病人舒适度。
智能化护理系统的应用
通过智能化护理系统,实现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加精准的护理方案 。
个性化护理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
术中护理配合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病人的 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确保营养供给
根据手术需要,合理安排营养供给 方式,如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等, 确保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协助医生完成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与医生密切配合, 协助完成手术操作,确保手术顺利 进行。
术后护理与观察
等。
外科营养支持的方式与途径
方式
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 或鼻饲的方式给予营养物质;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输注的 方式给予营养物质。
途径
肠内营养的途径包括口服和鼻饲;肠外营养的途径包括中心 静脉和周围静脉。选择合适的途径取决于病人的具体情况和 医生的判断。
02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原则
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护 理服务。
THANK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护理经验总结
01
02
03
04
加强术前评估和术后观察,及 时发现并处理营养风险。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 支持途径,确保安全、有效。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确保营养液配置和管理的
准确性。

第四章_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的相关护理_【PPT课件】

第四章_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的相关护理_【PPT课件】
质。脂肪乳用量:1~2g/kg·d;高代谢状态下还可
以适当增加。
• 其他——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
二、营养支持途径
肠外营养——经静脉点滴等胃肠外途径 供给病人营养的方法。
肠内营养——用口服或经胃肠道途径管 饲供给病人营养素的方法。
第二节 营养代谢支持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了解病人有无相关病史:进食不足或不能;高代谢 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三)外科病人营养的需求
机体必需营养素: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水和无机盐。
• 糖——占总供能量的大部分,供给充足可降低体
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稳定体内代谢平衡。( 100~150g/d)
注意:机体利用葡萄糖能力有限(5mg/kg*min) ,应激状态下还会下降,过快过多输入可能导致 高血糖、肝损害、高渗性非酮症功能
附: 链激酶
链道酶
白色念株菌
0.1ml 前臂皮内
结核菌素
植物血凝素
24~28小时测皮肤硬结直径>5mm为阳性,两种以上 抗原阳性者为细胞免疫有反应。营养不良时反应 低下。
3、氮平衡测定
氮平衡(g/d)=24小时氮摄入量(g/d)-( 24小时尿素氮+3g)
×0.314 正常:男性22.8~27.8cm;女性20.9~25.5cm
(三)心理-社会状况 治疗时间长,费用较高,需要评估病人 及家属的认知程度及接受能力。
(四)辅助检查
1、血浆蛋白测定 营养评价的重要指标
2、免疫功能测定
①周围血总淋巴细胞计数——反映机体免疫状态
<1.5*109/L提示营养不良。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营养不良: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过度消耗的 因素有关。

外科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 ppt课件

外科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  ppt课件

ppt课件
27
2、感染性并发症 (1)误吸和吸入性肺炎:肠内营养最严重的 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原因: 喂养管移位 体位不当致营养液反流 胃排空延迟 咳嗽和呕吐反射减弱或消失 精神障碍 应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及镇静剂
ppt课件 28
(2)急性腹膜炎:多见于经空肠造瘘输注营养 液的患者 (3)肠道感染
ppt课件 50
ppt课件
51
ppt课件
49
护理措施:




导管护理,每天消毒穿刺部位、更换敷料 ,加强局部护理 若出现感染征象,应通知医生及时拔出导 管,并作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避免经导管采血或输血,输液结束后用肝 素盐水封管,防止导管内血栓形成 营养液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配置,24h内输完 病情允许,尽早经口饮食或肠内营养
ppt课件 42
空气栓塞发生原因 可发生于穿刺过程中 导管塞脱落 连接处脱离 并发症处理 气胸:疑似气胸,立即通知医生 血管损伤,立即退针并压迫穿刺部位 胸导管损伤:立即退针或拔出导管
ppt课件
43
空气栓塞: ①锁骨下静脉穿刺时,置患者于头低平卧位、 屏气,使上腔静脉充盈,便于置管 ②及时连接输液管道,牢固连接 ③输液结束应旋紧导管塞 ④怀疑有空气栓子,左侧卧位,头低脚高
ppt课件 37
[肠道外营养输注的途径]
周围静脉营养 适应于营养支持在2周以内或肠内营养不足 需辅以静脉营养的病人 缺点:易引起静脉炎 中心静脉营养 适应于营养支持在2周以上或需要的热量高 而难以由周围静脉营养提供时应用 优点:对血管内膜损伤小
ppt课件
38
ppt课件
39
[输注方法]
ppt课件 45

外科护理学第三章营养支持PPT课件

外科护理学第三章营养支持PPT课件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 述
(三)实验室监测
1.内脏蛋白:是营养评定的重要指标 血清清蛋白(白蛋白):浓度降低是营养不良最明显 生化特征 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能反应短期营养状态变化是营 养不良早期诊断和评价营养支持效果的敏感指标
第一节 概 述
2.氮平衡:动态反映体内蛋白质的平衡情况 氮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为正氮平衡,反之为负氮平衡 氮平衡计算公式:
第二节 肠内营养
2.以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为主的制剂 蛋白质源为乳清蛋白水解产物、肽类或结晶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源为低聚糖、糊精 脂肪源为大豆油及中链甘油三酯 含有多种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不含乳糖和膳食纤维,渗透压较高。适应于胃肠道 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者。
第二节 肠内营养 (二)肠内营养的给予途径
氮平衡=氮摄入量(静脉输入氮量或口服蛋白质(g/6.25)-氮 排出量(尿中尿素氮+4g)
食物中每6.25g蛋白质含1g氮 正常情况机体蛋白质分解后基本以尿素氮形式排出
3.免疫指标:营养不良常伴有免疫功能降低 ①周围血液淋巴计数:低于1.5×109/L常提示营养不 良 ②延迟型皮肤超敏试验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肠内营养
【适应证】
1.胃肠道功能正常 ①不能正常经口进食者:意识障碍、口腔、咽喉、食 管疾病 ②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者: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 ③慢性消耗状态者:结核、肿瘤 ④肝、肾、肺功能不全及糖不耐受者 2.胃肠道功能不良 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
第二节 肠内营养
第二节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的实施】
①注意观察喂养管在体外的标记 ②输注前确定导管的位置是否恰当
第二节 肠内营养
2.提高胃肠道耐受性 (1)加强观察: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 (2)输注环节的调控:注意营养液的浓度、速度及温度 ①经胃管给予:开始可用全浓度(20%-24%)滴速约 50ml/h,每日给予500-1000ml,3-4日内逐渐增加滴速至 100ml/h,达到1日所需总量2000ml。 ②经空肠管给予:先用1/4-1/2全浓度(即等渗液)滴速 宜慢(25-50ml/h),从500-1000ml/d开始,逐日增加滴 速、浓度,5-7日达到病人能耐受和需要的最大输入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7
四、营养代谢支持途径 1、肠内营养
2、肠外营养
编辑版ppt
8
肠外与肠内营养应用比例
20% EN
PN 80%
20% PN
EN 80%
70年代
90年代
编辑版ppt
9
肠内营养的适应证
凡有营养支持指征、有胃肠道功能并可 利用者都可接受。包括:
(1)吞咽和咀嚼困难者;
(2)意识障碍或昏迷、无进食能力者;
编辑版ppt
18
(4)高分解代谢状态,如严重感染、 手术、创伤及大面积灼伤病人;
(5)抗肿瘤治疗期间
必须注意:病人伴有严重水电解质、 酸碱失衡、出凝血功能障碍或休克, 应先予纠正,待内环境稳定时再考虑 PN。
编辑版ppt
19
第二节 营养代谢支持患者的护理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一)肠内营养 (二)肠外营养 健康教育
12
经肠营养用膳食的分类
1、大分子聚合物 包括自制匀浆膳和 大分子聚合物制剂 2、要素膳
3、特殊配方制剂
4、组件配方(调节性制剂)
编辑版ppt
13
肠内营养投给方法
• 口服 • 分次投给 • 重力持续滴注 • 机械连续输注(推荐方法)
编辑版ppt
14
编辑版ppt
15
肠内营养泵及肠 内营养剂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10
(3)消化道疾病稳定期; 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炎性肠疾病和
胰腺炎等;
(4)高分解代谢状态,如严重感染、手术、 创伤及大面积灼伤病人;
(5)慢性消耗性疾病编辑版ppt Nhomakorabea11
肠内营养的禁忌证
肠梗阻、活动性消化道出血、严重肠道 感染、腹泻及休克均为其禁忌证;
吸收不良者当慎用。
编辑版ppt
外科营养代谢支持患者的护理
编辑版ppt
1
第一节 概 述
一、外科代谢特点及营养需求
编辑版ppt
2
1、禁食、饥饿时的代谢变化
内分泌代谢变化
饥饿 血糖 胰岛素
糖原分解
胰高血糖素
儿茶酚胺
糖异生
++
蛋白质分解
长期
_
脂肪水解供能
糖生成
编辑版ppt
3
2、创伤、感染后的代谢特点
编辑版ppt
4
(二)营养需求
1、能量需求 2、蛋白质需求
编辑版ppt
5
二、营养不良的分类
1、成人干瘦型营养不良
2、低蛋白血症性营养不良
3、混合型营养不良
编辑版ppt
6
三、营养状态的评估 身高 体重 体重指数 皮褶厚度 上臂围 临床生化指标
理想体重: 身高>165cm
身高(cm) -105 身高<165cm
男性:(身高-105) ×0.9
女性:(身高-100) ×0.9
16
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肠外营养:
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 全胃肠外营养
当病人被禁食,所需营养素均经过静脉途径 提供时,称之为全胃肠外营养
编辑版ppt
17
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凡出现下列病症而有胃肠道不能 充分利用时可考虑PN。 包括
(1)营养不良; (2)胃肠道功能障碍; (3)因疾病或治疗限制不能经胃 肠道摄食或摄入不足;
编辑版ppt
20
编辑版ppt
21
编辑版ppt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