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文本:教材分析-精选教学文档
《慈母情深》的说课稿
![《慈母情深》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434791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f.png)
《慈母情深》的说课稿《<慈母情深>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慈母情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动容。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讲述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辛苦劳作、通情达理、支持孩子读书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是,对于文中母亲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学生可能理解得不够深刻。
此外,学生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魄、抑”等 10 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 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 18 个词语。
能理解“失魂落魄、怂恿”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母爱的深沉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和母亲挣钱的艰辛,感受母爱的深沉与伟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3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54b34e9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a.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母亲为了儿子能够在学校好好学习,不惜卖掉自己的嫁妆,体现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以及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但是,对于文中深层次的情感内涵,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慢慢体会。
此外,学生对于母爱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理解母爱的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亲的无私付出,学会珍惜母爱,培养感恩的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母爱的伟大;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感恩之心;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视频资料2.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等资料3.教学课件4.分组学习所需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资料,播放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9b224d6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c.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是一篇描写母亲深情的散文。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童年时与母亲的生活片段,展现了慈母情深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体会慈母情深、感悟母爱的伟大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和感悟母爱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母爱的伟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慈母情深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慈母情深。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感悟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朗读、讨论、写作等。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3.精讲细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慈母情深。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享对慈母情深的理解。
5.表达训练:让学生运用写作方式,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悟。
6.展示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7.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慈母情深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表达能力;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0502804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8.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一个慈母对儿子的深深关爱,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让人感受到母爱的力量。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处于第五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爱的教育”,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爱的力量,学会珍惜和回报爱。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慈母情深,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能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理解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引导他们感受慈母情深,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慈母情深,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学会珍惜和回报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慈母情深,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慈母情深。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3.朗读教学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慈母情深》教案【教学参考】
![《慈母情深》教案【教学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7469377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3.png)
《慈母情深》教案--【教学参考】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母亲在生活艰辛的情况下,仍然支持“我”读课外书的感人故事。
本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慈母情深的一幕,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慈母情深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母亲的形象,理解慈母情深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水平。
(3)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母爱的伟大,培养感恩之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母亲的形象,理解慈母情深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母爱伟大的一面。
(2)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慈母情深。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尊重、热爱、孝敬父母的品质。
3.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慈母情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对慈母情深的理解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体会慈母情深的特点。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021年整理〗《慈母情深》教材分析
![〖2021年整理〗《慈母情深》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a2e16d8762caaedc33d413.png)
《慈母情深》教材分析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
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
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描写了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
在角落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瘦弱的母亲!“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贫苦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通情达理的母亲。
这些地方突出表现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出对母亲深深地敬意与无比地热爱。
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
这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
学习这篇课文,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这句话是说,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
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 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2)对词语的理解。
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
震耳欲聋──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
形容声音很大。
龟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慈母情深》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慈母情深》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c639ac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9.png)
《慈母情深》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母亲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作者追求文学梦想的感人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他们热爱父母、珍惜家庭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体会母爱的伟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亲的无私付出,培养热爱父母、珍惜家庭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的无私付出,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母亲的付出。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3.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首关于母爱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母爱的向往。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勾画出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母爱的伟大。
4. 情感体验: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母爱故事,分享感受。
5. 朗读展示: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母爱的温暖。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珍惜家庭、热爱父母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朗读能力: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投入、语音语调准确性以及表达的自然流畅性。
2. 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作文中对母爱的描绘、情感表达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4. 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中的参与程度、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七、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辅助教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6e557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9.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
通过描述母亲在艰难环境下对子女的关爱和支持,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对母爱的感悟,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和感悟文章中的情感。
但是,对于母爱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来进一步体会。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生字词和新词汇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和新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体会母爱的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和新词汇。
2.难点:体会母爱的伟大,感悟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母爱的伟大。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2.生字词和新词汇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巩固。
3.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关键词句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母爱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或黑板,呈现课文关键词句和生字词、新词汇。
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些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的情感表达。
小学教案设计《慈母情深》
![小学教案设计《慈母情深》](https://img.taocdn.com/s3/m/f39a233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d.png)
小学教案设计《慈母情深》《慈母情深》教案设计1. 教材分析1.1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故事,反映了母爱的深沉与无私,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敬爱与感激之情。
1.2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篇课文处于小学语文教材的中高年级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素材。
课文中的描写细腻而真实,无论是对母亲工作环境的刻画,还是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都为学生理解母爱提供了丰富的文本依据。
同时,文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种特殊的句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层层递进。
2. 学情分析2.1 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文中所表达的深沉的母爱,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才能深刻体会。
他们在生活中虽然能感受到母亲的关爱,但这种情感多是日常的、较为浅层的,对于文中所描述的在艰苦环境下母爱的伟大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2.2 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字词学习方法,能够进行初步的文本分析。
然而,对于这篇课文中一些独特的写作手法,如反复的修辞、细节描写的作用等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详细讲解和引导。
例如,文中描写母亲工作环境的部分,学生可能只能表面地理解环境的恶劣,而难以将其与母亲的形象以及母爱联系起来。
3. 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目标3.1.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1.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龟裂”“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的含义。
3.1.3 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3.2.1 通过默读、朗读、批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慈母情深》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慈母情深》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cd0bf9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7.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慈母情深》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家境贫寒的男孩,为了买自己喜欢的书,故意弄丢了自己唯一的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母亲给他买书。
母亲在得知真相后,尽管心里很难过,但还是决定卖掉自己唯一的围巾,为儿子买书。
课文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展现了慈母情深的力量,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和珍惜母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中所展现的深层情感,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慈母情深的力量。
同时,学生对于感恩和珍惜母爱的主题,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慈母情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母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慈母情深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课文中的情感;通过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母爱的课文,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慈母情深的力量。
3.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情感。
4.情感体验:设置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恩和珍惜母爱。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慈母情深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慈母情深》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慈母情深》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3abe84bd64783e08122b40.png)
《慈母情深》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慈母情深》说课稿1 一、说教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名作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不顾同事的劝说,毫不犹豫地拿钱给“我”买课外书的故事,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二、说目标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抓住人物描写的重点语句,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披文以入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三个:1.认识3个生字理解“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2、本篇课文写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家境都很困难,“一元五毛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课前,我与学生交流,向学生介绍了时代背景,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说教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高年级略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合作交流、指导点拨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我借助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体会父母之爱在本篇课文的处理当中,我想借助一个“酸”字,引导学生从而母亲“瘦弱的背影、疲惫的眼神,忙碌的身影、坚定的话语”这个四个层面,寻找作者为何接过母亲的钱会鼻子一酸的原因通过品悟结合,多重朗读,比较学习的方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样式,在言意结合的过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
《慈母情深》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7dc73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2.png)
《慈母情深》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1.课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课文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缘由,第二部分(第6-34自然段)写出了向母亲要钱的经过,第三部分(第35-38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摘自《教师教学用书》这是一篇典型的长课文,又是一篇精读课文,有很多生字词需要学习。
教学参考书上建议提示学生依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文章层次,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最后试着整合三个部分的内容再说一说,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如果简单地按照上面的要求去教学的话,费时太多。
概括课文内容是学生体会慈母情深的基础,但不是学习的重点,如果耗时过多,就会主次颠倒。
而且,仅仅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梳理课文内容的话,学生得到的也只是一个故事的框架,对后面关于场景和细节的学习是没有任何助益的。
朱老师的设计很有魔力,他从文中精选了三组词语和一组数字进行教学。
第一组词语:失魂落魄怂恿,通过“谁因为什么而失魂落魄”“谁怂恿谁”两个问题,勾连出“我”的心理活动,这是故事的起因。
第二组词语:压抑颓败噪声缝纫,关联的是母亲恶劣的工作场景。
第三组词语:褐色疲惫龟裂,聚焦的是母亲工作时的形象,属于细节。
三组数字:①27元、31天、27天②1元/天③1.5X2,学生通过这些数字了解了母亲每月的工资27元,工作27天,每天赚1块钱;一本《青年近卫军》是1.5元,而水果罐头也是1.5元。
朱老师借助这三组词语,既完成了字词学习这个本体任务,又让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回顾中,初步建立起“场景”和“细节”的概念,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组数字有的源自课文,有的是朱老师增添的,它们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也促进了他们的思考。
学生在思考,在计算,在交流……慢慢地,他们清楚了母亲一天的工资和工作时间是多少,明白了一本《青年近卫军》的价格等同于一笔“巨款”,懂得了母亲在艰难的生活中支持“我”读书的不易……这三组数字构架出整个故事发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母亲要通过多么辛苦的劳动才能换来一本书啊!这个环节的教学用时12分钟,非常高效,为后面“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争取了时间。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052ba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6.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第【1】篇〗《慈母情深》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慈母情深》,我现按以下程序进行说课:一说教学分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策略;四说教学流程;五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以“情"立意,以“感受亲情”为人文主题,以“有感情的朗读和琢磨课文语言文字,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行文中透露出一股朴素而浓烈的母子情。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虽然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裕,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深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需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加以引导、点拨。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1、重点:以读为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母亲艰辛,从而感受慈母情深.2、难点:感受亲情无价,懂得珍惜、回报母爱。
依据以上的两个分析和重、难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塞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以读为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剖析课文,培养理解、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亲情无价,懂得珍惜、回报母爱。
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准备采取如下教学策略.三、说教学策略1。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以读为本、以读促学、以读悟情.以朗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自读自悟,潜心会文;细读品味,突破难点;感情朗读,突出重点;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7慈母情深》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7慈母情深》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1b021d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1.png)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7慈母情深》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7慈母情深》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语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慈祥的母亲为了支持儿子的学习,不顾自己的工作繁忙和生活的艰辛,毫不犹豫地给儿子寄去生活费的故事。
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课文旨在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亲情故事有较高的兴趣,并且能够产生共鸣。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可能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艰辛生活缺乏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去感受母亲的无私付出,理解母爱的伟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母亲的慈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理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母亲的慈爱之情。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母亲的生活艰辛,感受母爱的伟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丰富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图片等手段,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瞬间,从而引出课题《17慈母情深》。
2.学习课文(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母亲的形象。
(2)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母亲形象的理解。
(3)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课文中的孩子,感受母亲的关爱。
慈母情深说课稿(精选3篇)
![慈母情深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d84fadbe23482fb4da4cf2.png)
慈母情深说课稿(精选3篇)慈母情深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不顾同事的劝阻,给我钱买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课文篇幅较长,共有35自然段。
1-4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少年时的“我”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5-31 自然段,写了“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问母亲要钱买书,也是生平第一次目睹了母亲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辛苦劳累地挣钱,我很是震惊。
32-35节,写了“我”不忍心拿母亲的血汗钱买书,而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母亲数落了“我”后,又为“我”凑钱买书。
《青年近卫军》就是这样来的,它是“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包含着慈母深情,也成为“我”今后踏入文学殿堂的动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拜之情。
__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所以在教学时,我就紧扣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抓课文重点句感悟。
三、具体实施课前谈话通过对梁晓声的简单了解,学生感受到梁晓声是位着有多篇小说的著名作家,为本节课学习——感受作者的成功与“母亲的支持”分不开,作了铺垫。
一、整体感知课文,__情节性较强,学生能自己读懂内容。
所以我在让学生自读课文后,用几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从故事起因开始学习__,因为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并且是想得“失魂落魄”。
抓住词语体会买书欲望的强烈,感受家境的贫穷。
因为想到学生可能理解不了一元五角在当时是怎么一个数目,我补充当时经济背景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体会虽然家境的贫穷但我还是想买书为下文学习作铺垫。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637405b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a.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一篇描写母亲深沉爱意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一个母亲为了让孩子能够继续上学,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表现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这篇文章情感丰富,寓意深刻,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感受母亲的爱心,培养自己的感恩情怀,进一步理解父母的艰辛,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感悟文章中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理解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父母的关爱和付出有一定的了解,但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父母爱的理解,培养感恩之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母亲的慈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感恩,懂得珍惜父母的关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自己的感恩情怀;学会尊敬父母,关心父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慈爱之情。
2.难点:感悟母亲爱的伟大,培养感恩之心;学会尊敬父母,关心父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母亲的关爱。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感恩情怀。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教学。
2.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3.素材:收集一些关于母爱的故事或图片,用于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引出课题《慈母情深》。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为进入文章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7《慈母情深》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7《慈母情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072626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6.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7《慈母情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母亲为了支持儿子的学业,不惜忍受辛劳和艰难,省吃俭用,甚至卖掉自己的嫁妆。
课文通过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教育学生要珍惜母亲的辛勤付出,努力学习,回报母亲。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情感丰富的故事情节有较高的兴趣。
但他们对于文中的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情感可能还难以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同时,学生对于母爱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深入解读课文,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珍惜母亲的辛勤付出,培养感恩之心,努力学习,回报母亲。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入解读课文,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感悟母亲的辛勤付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母亲的辛劳和无私。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母爱的感悟和感恩之心。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辛勤付出,激发他们对母爱的思考。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字词。
3.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4.解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5.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母爱的感悟和感恩之心。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珍惜母亲的辛勤付出,培养感恩之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课文的主题“慈母情深”,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展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慈母情深》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3ab54b2e3f5727a5e96211.png)
以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3、结合阅读提示, 引导学生通过对母亲 外貌、语言描写的重 点句、段,体会母亲 的深情。
教学难点
1、认识13个生 字,会写文中生 词 2、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 段落。
教学重点
教 学 目 标
4、学习方法的迁移 ,运用“抓住人物 语言、外貌、动作 、神态等描写的句 子,体会情感”的 方法学习课文及拓 展篇目,体会父母 之爱。
识、技能的学习要求; 能够结合问题发现提出 问题,并积极尝试从不 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依据学段目标和年段目标制定
教材内容分析ຫໍສະໝຸດ 母爱的伟大。激 发我对母亲的热 爱 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 篇小说。(结果) 读准字音:龟裂、 数落、缝纫机是、瘦 弱、挣钱、塞在
会认字:
陷、碌、攥。
母亲给钱让我买书。( 经过)
课文
字词
慈 母 情 深
词语: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噪 声、疲惫、龟裂
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可家境贫寒(起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 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 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
《学会看病》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立面对 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 病。
《语文园地六》安排了词语盘点,日积月累,交流 平台,口语交际,课外书屋。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杉、矶”等28个字,会写“墟、昔 ”等2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 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 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 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指定的课文或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 课文中的词句,还要留心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e8dc6e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8.png)
《慈母情深》说课稿《慈母情深》说课稿(经典)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慈母情深》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慈母情深》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学段要求,本单元以“情”立意,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
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本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三、教学设计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为营造朴素、扎实的语文教学课堂,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和人文味,我紧扣目标,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简短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收拢学生的心。
课件出示名人歌颂母爱的两句名言:①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
②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模板)2024年《慈母情深》说课稿
![(模板)2024年《慈母情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1b9e64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d.png)
2024年《慈母情深》说课稿2024年《慈母情深》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内容简介:课文记叙了家境贫困的“我”喜爱读书,为一本《青年近卫军》失魂落魄。
当“我”下定决心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要买书的钱时,才发现母亲是在一种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辛苦劳作,在我震惊、痛苦和懊悔之际,母亲却慷慨地把买书的一元五毛钱给了“我”,“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用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没想到母亲却数落“我”一顿,又给我凑够了买书的钱。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课文着力要表现的是母亲工作的辛苦,赚钱的艰难和为子女、为家庭毫无怨言地付出全部。
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文本研读:课文篇幅较长,共有35小节。
__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以对话、抒情为主,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性的最美光辉,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作者对母亲的描写并没有浓笔重彩,只是抓住母亲的形:极其瘦弱的脊背,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龟裂的手指;抓住了母亲的行: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抓住了母亲的情: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母亲的形象就诉诸于作家笔端——那个时代,在物资的困乏使得精神的需求变得退而求次的境况下,就是这个瘦小羸弱,为生计疲于奔命的母亲,却始终在坚守着家庭的温暖,坚守着对儿女的希望,成为“我”今后踏入文学殿堂的动力。
这是多么博大而深沉、朴素而崇高的母爱!文中有三处细节描写和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细节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细节二:周围的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细节三: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数着。
镜头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道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者,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其中的“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将一位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镜头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倒装和反复的句式强调了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的背、脸以及眼睛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变化,她疲惫、劳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头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倒装的排比句式强调了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她疲惫、劳累。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如果“我”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不知道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镜头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本文是新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批文以入情”。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பைடு நூலகம்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课文篇幅较长,共有35小节。1-3节,交代了少年时的“我”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4-28节,写了“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问母亲要钱买书,也是生平第一次目睹了母亲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辛苦劳累地挣钱,“我”的心为之揪紧了。29-35节,写了“我”不忍心拿母亲的血汗钱买书,而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了“我”后,又为“我”凑钱买书。《青年近卫军》就是这样来的,它是“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包含着慈母深情,也成为“我”今后踏入文学殿堂的动力。
教材分析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慈母情深》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其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值得读一读,品一品。
镜头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抓紧工作,不辞辛劳。
作家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人间真情,三个镜头是课文的重点,只有通过仔细品味、朗读,方能体会作家笔下流淌着的真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