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命题思维有哪些
2020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2020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与方法方法1 图解法1.方法概述将解题的思考过程用简单图示表现出来的方法,就是图解法。
图解法的突出特点是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降低思考的强度和难度,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还能避免因思维不严密造成的失分。
在解答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地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这种方法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2.增分策略利用图解法解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思维模板:(1)绘图法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绘图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
绘图法能将试题中一些抽象的文字叙述、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用简单的图显示出来,从而提高考生的解题效率。
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先根据题意,作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形状、位置、性质,综合图像的特征,得出结论。
【例1】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
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2)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B.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解析】(1)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与方位知识。
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位于晨线上,此时中山站(69°S)为极夜,依此信息可作图如下,图中AB为晨线,AB与赤道交点O所在的经线NS时间为6时,再结合甲、乙日出时刻,可大致画出甲、乙的位置如图,则甲位于乙的西北方位。
(2)中山站出现极夜,说明南半球为冬半年,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
墨西哥湾热带气旋在夏半年活动频繁,故D项正确。
【答案】(1)B(2)D【特别提醒】(1)本题解题关键是要依据材料信息,绘制太阳光照图(一般首选侧视图)。
关键信息有:南极中山站为极夜、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可画出晨线且甲乙都位于晨线上。
另外还要明确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6时。
(2)题干中有“这段时间”字眼,首先要依据材料信息确定具体时间或季节。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2020版)
2020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高考地理五类常见问题答题思维模型一措施类
高考地理常见问题答题思维模型——措施类一、设问形式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二、思维建模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6分)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答出其中1项得2分,答出其中3项即可得6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6分)三、解答措施类设问的一般思路➢遏制全球变暖的措施【课本表述】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世界很多国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另一方面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课本分析】含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高考答题】技术措施:①新型能源技术,如核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②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固碳技术工程措施:建设海岸防护堤坝防止海水入侵生物措施:①种树种草;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有计划地逐步培育农作物新品种。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套路(2020版)
2020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高考地理复习经验之十种思维方法
高考地理复习经验之十种思维方法高考地理复习经验之十种思维方法1、聚合思维法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2、逆向思维法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
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3、假设思维法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
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发散思维法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8、演绎思维法这是由一般地理原理推断个别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的思维方法。
如地中海式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非洲大陆西南角属地中海式气候,所以这里必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9、归纳思维法归纳思维是由一系列具体地理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导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北方的黄河,海河,辽河等河流,除了它们各自的特性之外,都具有含沙量大,水位变化大,冬季结冰等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加以归纳,即可得出中国北方河流水文的一般特征。
10、选言排除法选言排除法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
如世界地势最低的国家是:(1)芬兰(2)瑞士(3)冰岛(4)荷兰,本题用选言排除法,确定答案为(4)。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维模式与技巧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维模式与技巧一、地理综合题答题思维模式与技巧(1)内容突出综合性:加强知识点的联系(2)方式重视区域性:重视区域地理复习(3)方式侧重探究性:注重分析能力培养(4)目的反应实践性:关注生活中的地理(5)功能体现时代性:密切联系现实热点二、综合题解答中常见的问题1、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导致答非所问。
2、审题不透彻,读图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3、不能准确认识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
4、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透彻,不会灵活应用,不能准确的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答题要点不清晰,导致条理不清,表述欠妥当。
三、综合题一般答题思路1、仔细审题,弄清楚题目要求关键是抓住试题中的“中心词”、“限定词”、“指令性动词”等,明确各部分对答题的指示作用。
“中心词”指示答题方向“限定词”指示答题范围“指令性动词”指示答题方式例1:试评价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评价是指令性动词,农业生产是中心词,自然是限定词。
例2:根据地形地势,对比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异同地形地势是限定词,异同也是限定词,对比是指令性动词,水文特征是中心词常见指令性动词的答题要求2、认真解读材料和图表,有效的获得地理信息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图表中的信息提取主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读标题(2)读图表(3)读注释3、回归教材,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中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对题目信息进行解读,根据题目创设的新情境,启动原有知识储备,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联系,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将知识迁移应用。
4、构建一些答题模板(1)特征描述类(地形)(2)成因分析类(3)对策措施类(4)地理事物判断类(5)比较类(6)意义影响类(7)辩证评价类5、规范答题,合理组织答案规范性表述应注意以下几点:地理语言——运用学科术语,避免大白话。
【高中地理】常用的五种地理解题思维
【高中地理】常用的五种地理解题思维1、聚合思维法它指的是从不同的来源和方向探索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
例如,中国气象学家朱克珍教授通过对温度、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长期观测,以及对冰的初始冻结、融化和物候现象的仔细观察,获得了近500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的规律。
2、逆向思维法这是一种偏离传统现象,从结论中推断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
例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貌。
如何解释这种异常现象?根据青藏高原目前的自然条件,喀斯特地貌无法形成。
但是,如果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中找到答案,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3、联想思维法这是一个从已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其他地理概念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
联想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垂直比和水平比。
纵向比较是指对地理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历史,可以比较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生物的不同演化阶段。
横向比较是指这一地理事物与另一地理事物之间的比较,例如马达加斯加自然带与中国台湾自然带之间的比较。
4、归纳思维法归纳思维是从一系列具体的地理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地理原理,或从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中推断出一般的地理原理的思维方法。
除此之外,辽河和中国北方所有河流的含沙量都有各自的特点,如黄河和辽河的冬季含沙量变化大。
总结这些特征,可以得出中国北方河流水文的一般特征。
5、选言排除法析取排除是指根据已有材料做出一系列假设,以找到正确答案,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设。
剩下的答案是正确的。
例如,世界上最低的国家是:(1)芬兰(2)瑞士(3)冰岛(4)荷兰。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
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高考地理解题中的创新思维方法
高考地理解题中的创新思维方法高考地理解题中的创新思维方法高考地理试题突出力量立意,重视对同学的素养和潜能的考查,尤其是对同学的制造力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思维方法的把握显得格外重要,把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能够机敏机动地快速寻求最佳思维,最简便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使难点迎刃而解。
一、反弹琵琶,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制造性的求异思维,提高逆向思维力量,对于提高同学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学习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
由于经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建心理过程的方向,这在肯定程度上增加了正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
有些试题的解答,假如顺向思维,应用常规思维方法或依据思维定势来考虑,往往云雾袅绕,百思不得其实,难以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而假如能换个角度进行逆向思维,就简洁拨开云雾、茅塞顿开。
例1,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冬季状况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海洋,空白部分为均质裸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B、D两处的风向分别为。
[答案]西北风、东南风。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同学读图力量以及在新情景下应用气压的有关学问和热力环流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此题考查了同学规律推理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此题的解答假如用常规思维显得有困难,但是假如能够反其道而行之,通过逆向思维,则难点可迎刃而解。
要知道B、D的风向,就应当知道同一水平面上B、D两侧的气压凹凸,而要知道B、D两侧的气压凹凸,也就必需知道B、D两侧的气流方向,而B、D两侧的气流方向可依据题目“阴影部分为海洋,空白部分为均质裸地”这一信息来推断,由于此地区为北半球中纬度,依据冬季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可得出,同一纬度冬季海洋温度比陆地高,由此,可得出此地区的热力环流示意图,通过这种逆向的推导思维,其实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难点也就破解了,由于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从而不难得出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西北风、东南风。
高考题命题常用的思维方法
高考题命题常用的思维方法1。
对比法在选择题中,常常是对同一种地理事物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事物进行对比。
读图题中经常考到不同区域之间的对比,如日本和英国,中国和美国西部,德干高原和云贵高原,凡是有某一地理要素能粘得上边的,都可能成为对比的对象,如高原、岛国、西部等等。
自然的和社会经济的都是比较对象。
没办法,考纲规定的国家或地区,区域特征还是需要重点掌握。
2.综合法:刚开始几年感觉有政史地综合的趋向,不过现在看来条件还不够成熟,不过最近几年,历史和地理的结合倒还不少。
毕竟要讲历史就需要落实到地点,要把地理讲清楚也需要通过分析历史来实行,所谓史地是一家吗!地理学科内的综合就更加明显,自然和经济的结合。
3.局部整体法最常见的是区域定位时,现在整体的小比例尺图比较少了,一般是比例尺较大,取整体中的一部分来考查学生对经纬度、河流、山脉、海陆位置等特殊定位事物的整体分析。
局部地区更有利于考查特殊性和灵活性。
常见的还有光照图。
从内在的局部与整体性的关系来看,如工业区位的布局与选择,就是要处理好各种工业与城市总体的布局的关系。
4.发散思维法(迁移法)这种方法是以某一热点或情景为中心,发散开去。
如关于欧元区的各个国家的各种地理事物;中亚盐尘暴的发生和原因;诺曼底登陆考冬夏气压差和风的变化。
5.运动和发展观。
天体系统的运动造成的风向、温度的变化。
季节、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
以回溯历史的居多,这可能是从严出卷的缘故的,因为以前发生过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了定论,以后的事情就很难说或很难预测,那么就只能考以前的东西了。
如燕京城址选择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区位的变化考的就比较多的,东北的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变化,总体工业布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变化。
要求考生以发展和运动的观点来看问题。
6.逻辑法很多的问答题,各小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逻辑。
如中亚的气候、土壤盐碱化、白尘暴。
东南季风区、地形特征、土地利用的潜力等。
这类题在全国各套试题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实也就是考查了学生的过程思维能力。
最简单实用的2020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
1.农业特点:农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农业地域类型、生产规模、科技水平、机械化程度、商品率等
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畜牧业(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
2.工业特点:工业结构、主要部门、工业产值等
3.交通特点:重点掌握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地质灾害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等)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火山喷发
岩浆沿地表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与地震带分布相似,都在板块交界处,印尼最多
滑坡
植被类型:植被种类及形态特征受制于地理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在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下,
其类型和特征差异巨大,一般规律:从赤道向两极,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寒带苔原-冰原。
植被形态特征:热带雨林—种类丰富、枝叶茂密、主干高大、滴水叶尖、板状根等;热带草原—稀树草原,树干粗大如瓶,可储存水分,如非洲的猴面包树、南美的纺锤树;热带荒漠—植物稀少、耐旱;如枣椰树、仙人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根系发达,叶子细小、厚实、坚硬,有蜡质光泽可反射太阳光等,如橄榄树;温带荒漠中,骆驼刺叶子退化,叶小而硬,根系发达,地下部分往往是地上的几倍甚至是数十倍。苔原—低等植物,以苔藓、地衣为主等等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沛;
④河流流量大、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珠江水系横贯东西,上游水能丰富,中下游水
高三地理答题思维模式与技巧
2.作答:
图文信息+地理原理、规律等 =答案要点
影响等温线因素
纬度、地形、海陆、洋流
描述等温线走向
纬度:东西走向 地形:东北-西南走向
东段和西段呈东西走向—纬度; 中段南北走向—地形
16 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10℃等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
地形 ——以低山丘陵为主 自然地理 特征的五 大要素
水文 ——河流短小密集 生物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 ——以红壤为主(地带性土壤为红壤)
综合题答题思维模式与答题技巧
例3:描述气候特点的思维模式
气温 降水 其他
最高、最低月均温;气温日/年 较差 年降水量;降水的时间变化 日照等
气候特 点的描 述思路
盐场蒸发 •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 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 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 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2)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 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成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以高 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降水变 化影响
例6:河流航运价值的区位条件分析(评价)的思 维建模
气候(结冰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自然 条件 河流航运 价值区位 条件分析 社会 经济 条件 地形、地势 河网密度、河海联运 人口密度 经济发展水平 多种运输方式联运
无锡 昆山 苏州 上海 长江口
⑤
太湖
嘉兴
杭州湾跨海大桥
浙江省2020年7月新高考地理命题思路与试题评析
地理地理学科组试卷按照《考试说明》的考核要求、内容分布和题型结构命制,既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并适度引导中学教学。
试卷保持总体稳定,难度适中。
具有如下特点:一、聚焦核心价值,彰显育人目标试题情境选择体现我国区域发展、共同富裕、民生改善等时代性事例,如试题选择的“地摊经济”情境,关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各地适时提出关心百姓日常生活的创新之举;又如选择浙江省与青海省海西州扶贫协作的成功案例,体现我国全面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壮举。
另外,西部大开发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带来的积极影响,不仅改善了广西等地的生态环境,而且通过产业转型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些时代特色鲜明的试题,有助于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时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凸显素养考核,顺应课改方向试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考查考生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
如我国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氧化亚氮的增温效应、两极地区海冰面积变化、大气污染和泥石流发生、西江流域输沙量减少等素材,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试题以不同尺度的区域为载体,既有较大尺度的区域,如青藏高原、欧洲西部等;也有较小尺度的区域,如德国进口天然气,青藏高原某气象测站,通过地图将位置关系、气候要素、天然气管道建设等地理信息与考核问题有机结合。
考查考生立足区域,从中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试题突出对地理事象成因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如从位置、地形等要素分析比较安阳、南阳的大气污染天气差异;从气温、降水等地理要素变化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原因;综合地方农作物种植面积、水利工程建设等分析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试卷通过设计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地貌景观识别、气象探空气球观测等,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三、注重能力考核,提倡主题研究试题注重学生地理基本概念、基本事象、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掌握。
高考地理五类常见问题答题思维模型一探讨类
高考地理常见问题答题思维模型——开放探讨类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J261)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
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
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
图J261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4分)赞同。
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等。
不赞同。
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6)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电开发技术难度大,投资成本较高(投资成本是煤电的1.7倍)。
在现有技术和施工条件下,盐城市沿海具有开发1470万千瓦风电的潜力。
2020届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与解题思维
2020届高考地理解题技巧与思维一、高考地理考什么1.能力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解题的前提。
(2)调动和运用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高考地理测试的核心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答题得分的能力。
(4)论证和探讨问题——最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
2.素养要求(四大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
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2)综合思维——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
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3)区域认知——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
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4)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
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
二、如何解题1.五步操作程序:评价“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①②③..。
不利:①②③..分析“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语言格式:有利:①因为..所以(导致)..②..。
2020高考地理解题的基本思维框架3
21、洋流分布 看纬度,东西岸相反 22、洋流与等温线的结合 凸向即流向 23、涉及到洋流类考题的题眼 气温、降水、盐度、渔场、性质定南北半球、季节和顺水、逆水等 24、河流水系特征 性质+流向+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形状+水文特征 25、河流水文特征 径流量+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补给形式和汛期+流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资源+航运价值 26、河流的开发 水能+农业(林、畜牧、渔业养殖、种植业)+工矿业+航运+旅游 27、河流的治理是 上游+中游+下游 28、河流类选择题 (1)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快、含沙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以侵蚀作用为主。
(2)河流下游地势起伏小、流速慢、含沙量小、航运价值大、以沉积作用为主。
(3)河流沉积地貌:冲积扇(出山口处)、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出海口处) (4)三角洲地貌=侵蚀+沉积+顶托 29、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总结: (1)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2)比较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或差异。
30、水循环类的题型 即为降水、下渗、径流,这也是解此类题型的突破口,具体涉及延伸考题有 (一)区分水循环环节的技巧 一般情况下,海陆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主要有两个环节(蒸发、降水)。
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都可能发生水汽输送,只不过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是最主要的输送方向,径流输送在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都存在。
分析环节时要分清空间区域和箭头方向,一般箭头向上为蒸发,箭头向下为降水。
(二)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思路 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 (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卷·知识| 无差异不命题——2020高考地理命题思维有哪些2019年的全国1卷,最突出的特点是“变”:村村冒烟(变)到抱团飞地;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变化);铁路废弃(变化);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澳大利亚本土汽车生产演变;板块运动导致里海的变迁;安仁古镇今年来游客不断增多;芝加哥水质变化等。
充分体现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各要素空间分布、空间关系、空间变化的科学,高考试题也主要从地理各要素时空差异来命题。
与2018年高考地理题相比,第三组题改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把2018年第五组问答题改为选择题),第五组题改为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与2015年高考36题卤虫的命题思维大致相同),其他题组基本没变,36题和37题分别突出了人文地理的产业活动和自然地理的地理过程,相比2018年来说,试题结构更合理,做题时考按“知识是方向,差异得选项”的方法答题。
对于不少人关心的高考试题难度,教育部考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海波介绍,今年将以“稳”字当头,科学施策、精准施策,高考的命题将保持试卷结构、题型题量,以及考试难度的相对稳定。
现我就2019年高考题的研究谈几点浅见:01人类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材料中每一小段话的关键词来找差异:例如:80年代、长江三角洲、涌现、“村村冒烟”、“抱团飞地”、县、镇统筹、股份合作形式(抱团)、优越的城镇(飞地)等。
第一题考整体差异:“村村冒烟”与(不)“村村冒烟”的差异(有时找差异可到前面加“不”字);第二题考内部差异:“抱团”与“飞地”的差异;第三题考差异存在的体现。
推测2020年第一组题的题型可能继续从人类发展方面考差异,命题思维估计跟2019年第一组题的命题思维差不多,还是从整体差异、内部差异及差异形成的原因或带来的影响出题。
做题时建议同学们从知识与差异角度去解题。
02人类活动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4-5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文字材料与图中的时空差异:例如:2015年、欧盟籍和非欧盟、图中年龄分布差异等。
第一题考人口结构差异: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的人口结构;第二题考差异持续加大带来的影响。
推测2020年第二组题的命题思维跟2019年第二题的命题思维差不多,还是从差异与差异带来的影响出题(但可能从城市或交通等方面命题)。
0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分布D.山麓分布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文字材料中每一小段话的关键词和图例来找差异:例如:东北某区域、年代较早、近些年、图例山脉、河流、铁路等。
第一题考分布空间差异:分布:找参照物和方位词分析;第二题考铁路运输差异:结合空间差异分析;第三题铁路运输的时间差异变化:可联系第二题解题。
推测2019年第三组题还是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是对聚落(例如丽江)的影响。
其命题思维从时空差异的变化来命题。
04地理现象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深,河床加深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文字材料中每一小段话的关键词和图例来找差异:例如:支流汇入、动频繁、冲淤变化、堆积性游荡、图例河流、摆动范围等。
第一题考成因差异:结合知识分析;第二题内部区域差异:可与上段和下段相比;第三题推测渭河洪峰带来的水文差异变化:结合知识分析。
推测2020年第四组题还是考自然现象,可能还是从自然现象形成差异、内部差异及推测差异的时空变化。
05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图5).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菜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8分)(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8分)(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分)(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文字材料中每一小段话的关键词和图例来找差异:例如:地广人稀、发达、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图例城市、交通等。
第一题考空间差异:结合东南沿海与其他地方的差异考工业区位;第二题区位要素变化差异:结合材料分析区位要素的时间变化;第三题区位要素变化带来的影响:结合时空差异分析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第四题从整体性角度表明态度:结合知识分析某一要素变化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推测2020年第五组题可能还是按2019年的命题思维进行命题。
例如从农业角度可以考农业区位的时空变化差异,第一题考农业区位要素;第二题考某区位要素变化的差异;第三题考要素变化带来的影响;第四题表明态度考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保护环境)。
建议学生做题时一定注意审题,注意材料中关键词和图例的应用,答题时原因(原因为材料中的关键词)加结论。
06自然地理过程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6分)(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6分)(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4分)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文字材料中每一小段话的关键词和图例来找差异:例如:板块北移、末次冰期晚期、淡水湖、进一步转暖、冰川大幅消退、咸水湖、图例山脉、湖泊等。
第一题考空间变化差异:与山脉“不”隆起相比进行分析找差异;第二题考时间变化差异(里海形成的第一个过程):结合“冰期”和“晚期”找差异分析淡水湖的形成;第三题补给类型变化带来的影响(里海形成的第二个过程):结合补结类型差异分析咸水湖的形成原因。
第四题考海与湖泊的差异:结合知识分析差异。
推测2020年第六组题可能还是按2019年的命题思维进行自然地理过程命题。
做题时从时空差异进行分析,注意材料中关键词和图例的应用,答题时原因(原因为材料中的关键词)加结论。
07旅游地理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39千米,距大邑县城85千米。
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公馆27座、现代博物馆30余座,在全国同类小镇中首屈一指,素有“中国博物馆小镇”之称,近年来,安仁古镇开展了以博物馆为特色的观光旅游,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存在游客很少留宿古镇的现象。
简述游客在安仁古镇很少留宿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古镇提出合理建议。
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文字材料中每一小段话的关键词和图例来找差异:例如:距成都、距大邑、“中国博物馆小镇”、博物馆为特色等。
本题分两部分答题:第一部分考空间差异:与成都、大邑相比考很少留宿的差异第二部分针对差异提建议:结合差异进行分析。
08环境保护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图7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文字材料中每一小段话的关键词和图例来找差异:例如:水质、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图例中的城市、河流、湖泊等。
知识角度:对环境的影响差异:结合该工程进行分析。
命题思维:2020年的选修题还是会从自然和人文地理角度,一难一易来考查学生选题能力,选择比努力重要,建议学生考试时选择能从材料中归纳答案的人文地理选修题做,有利于提高选修题的得分率,做题的方法跟问答题差不多,结合差异进行分析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