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第五章.
《传播学》第五章
第二节 传播媒以从相应的物质手段、信息复制和扩散的能 力、单向性等多个方面去分类。有报纸、广播、电视、 杂志、电影、书籍。有大众传媒、群体传媒、人际传 媒。有石质的、木质的、泥质的。有人体及其各部分, 有各种物体等。中国的有碑刻、亭台、剧场 、照壁、 祠堂、对联等。在中国,当前特别应关注对群体传媒 的研究。尤其是对初级群体的传播媒介的研究。
第三节 主要媒介理论评析
不足:“首先,它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大量的信息是直接从传播媒介流 向媒介使用者而无需通过中间人的。”“其次,认为社会是区分为领导者和追 随者,或者说主动的和被动的参加者这样两个部分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特罗 尔达尔在底特律市发现,曾经在选举过程中向别人,不论是向‘舆论领袖’还 是向其他什么人请教过的人,为数是比较少的。„„没有十分令人信服的材料 能够证明,‘舆论领袖’在进行社会说服教育中是特别活跃的力量。”“第三, 农村社会学家已经表明,有可能采取一项新的想法或一种革新项目的人,更可 能在这个过程的很早的阶段„„先寻求或接受大众媒介传来的信息,然后,在 他们感兴趣而且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特别是别人使用的经验的时候,才在 采用过程的较晚的阶段去向懂行而且受到尊重的人请教。另外,在他们打定主 意以后,他们还可能再从传播媒介寻求支持以克服不情愿的心理。” “最后, 关于意见领袖的观点本身也已证明是过于简单了。认为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叫做 舆论领袖的单一的角色的设想,是无法令人满意地找到了解实际情况的办法 的。” (威尔伯•施拉姆 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第131-135页)。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类型分析
三、主要传媒分析 邵培仁教授在其《传播学》一书中把媒介的类型分为:书写 媒介、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互动媒介,并分析了其 各自的特点。 (一)书写媒介(如泥板、石头、树皮、甲骨、简、帛、纸、笔、 墨、砚、刀等)的特点(邵培仁著:《传播学》第153页)。 (二)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的特点(邵培仁著:《传 播学》第154页)。 (三)广播媒介的特点(邵培仁著:《传播学》第155页)。 (四)影视媒介(电影、电视)的特点(邵培仁著:《传播学》 第156页)。 (五)互动媒介的特点:“电脑作为互动媒体,一问世即备受青 睐。”它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点(邵培仁著:《传播学》第 156-157页)。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导论一、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类型: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
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本文由吉福整理)二、传播学研究范围和对象范围:包括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范围十分广泛。
对象:层次:1、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第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自我传播的传播者与接受者是合为一体的,它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2、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则包含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3、群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4、组织传播:是一种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的权威越高,传播的信息越被人信赖,反之,传播的信息越可信,组织的权威越高。
有三种传播渠道,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传播。
5、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对广泛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与人际传播的区别: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
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受众是匿名的、大量的、各相干的。
是信息的意向流动,受众的信息反馈是有限的。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是由组织或职业传播者发由的,而不是个人发布。
三、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关系:1、广义的说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狭义的说传播学即是大众传播学。
2、从理论体系说,传播学是大概念,大众传播学是小概念。
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1、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
2、形容方法不同。
3、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者,而传播学研究则遍及传播媒介、受众、传播的全过程。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05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表象是感觉和知觉信息在人头脑中的在现。我 们见过西瓜,吃过西瓜之后,在听到西瓜或想 起西瓜的时候,我们头脑中会复现出西瓜的形 状、颜色、味道。这就是表象。
(一)人内传播的结构要素
人内传播主要要素: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判断是对事物之间的练习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 维活动。它是在驾驭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的基 础上产生的,意味着个人对思考的对象做出断 定或结论,这是人们决定态度和行为决策的基 础。
(一)人内传播的结构要素
人内传播主要要素: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信息的理解(通过语句解析 知识等来理解信息主旨)
信息主旨的创成
信息表现媒介
情境 ,空 图表的 语句的
间再认 再认
再认
物体的 图形的 单词的
再认
再认
再认
要素的 文字的 音节的
再认
再认
再认
音场的 再认
音源的 再认
因素的 再认
语言讯息 的生成
非语言讯 息的生成
单词的 生成
信息表现 单位生成
发语的 笔记,描绘 表情的 动作指令 动作 指令 动作指令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 第一节 人内传播 ? 第二节 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四、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
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 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传播学概论
四、培养理论 该理论认为:电视内容可以培养受众的世界观。对
受众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来说,如果媒介对客观世界 进行客观的、真实的、全面的反映,提供正确的信息, 就可以对培养受众健康全面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积极作 用;另一方面,如果媒介对客观世界进行了偏颇的描 述,就会歪曲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形成不正确 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香农-韦弗模式的对传播过程研究的启发性在于 (1)导入了噪音的概念。
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 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于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 的重要因素。 (2)香农-韦弗模式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者 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
(三)赖利夫妇系统模式
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 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 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 们所提示的环境
拟态环境及培养理论对受众的影响 1、受众容易将拟态环境与真实环境相混淆,从 而对真实环境产生错误性判断。特别是对意见领 袖的看法,更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看法的缩影。 2、拟态环境与培养理论能对大众传播受众的思 想及意识形态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3、拟态环境中的意见领袖,会引起受众的模 仿,并由此产生相关的活动。
1、电视画面上凶杀和暴力的内容与社会犯罪之间的诱发 关系。 2、这些凶杀和暴力的内容对人们认识社会现实的影响, 持续看凶杀和暴力增加了人们的不安全感 3、电视对犯罪的表现导致了儿童的盲目模仿,许多劫机、 抢劫等行为模仿电视内容。如果这种暴力得到奖励,更 会引起模仿 4、人们在接触暴力活动后,情绪会变得非常兴奋、激 动,这种生理反应会强化观看之后的感情反应,如果这 时遭遇挫折,会转化成愤怒的情绪并导致攻击行为。 5、观看者在观看电视中的暴力画面,尤其是看到一定情 况下合理的或被社会认可的暴力内容时,原来反对实施 暴力的观念和价值观会淡化,攻击性更强。
传播学概论第五章 传播的社会功能
功能失调的误译和隐功能与所谓"负功能"的区别 A、"功能失调"是指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 果,被误译为"负功能"。 B 、人们进行某一社会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同该活动实际上产 生的后果不完全是一回事。默顿把意图达到的后果称为显功能, 未能达到的后果称为隐功能。 C、 隐功能强调其功能是否是社会成员所愿望的和所认识的。而 所谓"负功能"侧重于对社会体系有利或不利。
B、 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 (1) 社会:回避矛盾,妨碍社会变革; (2) 个人:削弱个人判断能力,影响受众主动精神; (3) 统治阶级:信息筛选过度,妨碍其对真实情况的了解,导 致判断不准确; (4) 文化:筛选不当,解释有误,影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 鉴。
C、 文化传递功能失调 大众文化传播内容千篇一律,大同小异, 多样性、创造性丧失。 网络转载 D、 娱乐的功能失调 增加受众被动性,降低审美情趣,无助于提 高公众鉴赏力。
娱乐功能 具体内容:(1)对社会而言: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 (2)对个人而言:精神调节; (3)对统治阶级而言:把权力扩展到生活领域; (4)对文化而言:形成大众文化、 削弱了高雅文化。
第四节 传播的功能和功能失调
传播的功能 1、 结构、功能 (1) 含义、特点:结构是系统的内在构造,是横向的、相对静 态的;功能是结构与环境 相互联系时所表现出的属性、能力、作 用和结果,是纵向的、动态的。 (2) 相互关系:不全是一一对应关系。一种结构可以有多种功 能,叫“一构多功”;而同 样的功能也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结构之中, 叫做“同功异构”。 一构多功:电视——新闻 广告 电影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环境监测功能 1、 含义:通过传播,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了解 足以影响社会进程的机遇或威胁,作为人们决策或付之行动的依据。 2、 具体内容: (1)对社会而言:灾害战争警告、信息股市流通、巩固社会规范等; (2)对个人而言:提高地位、赢得声誉等; (3)对统治阶层而言:巩固地位、控制舆论等; (4)对文化而言: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
《传播学概论》课堂笔记
《传播学概论》课堂笔记传播学概论其他笔记考试的题型:1、名词解释(4-5个,30分)2、简答题(3x10)3、问答题(2x20)最后两个问题要联系理论和实践例如效果理论:议题设置理论、Xxx理论……结合实际符号的概念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大众传播的4种功能李普曼的两个环境理论第6章媒介与社会按照经典的范式,传者把一定的信息传给了受者第一节媒介的自由与责任【应然的问题和是然是对立的】科学和时政的研究多为是然的问题带有价值判断的哲学问题,应然的问题·你认为媒介对政治的影响?八十年代初为什么媒体很活跃?——新闻改革是政治改革的突破口,但是89带来了xxx 前苏联的解体也是媒介的影响媒介和政治之间最核心的东西反映在舆论上。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合法性的问题中国的转型,权力的变化·媒介和经济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呢?经济的信息在媒介上的传播有可能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例如保定的房价一下翻了好几倍。
·媒介和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规范性义务的来源·规范理论:·权力和责任·人们对媒介为个人和社会创造利益的期待需不需要对媒介进行规范?规范是一定要的,只是程度的问题。
·社会政治理论:任何一个政党在社会当中都需要合法性。
十七大重要的贡献就在于修改了党章。
直接重要的影响·新闻专业理论和实践·作为公民的大众(舆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媒介是构建公共领域的重要机构·作为受众的大众·媒介市场·国家及其机构·社会中的利益团体二、媒介与公共利益关于公共利益的主要标准和要求:·出版自由·媒介所有权的多元化·信息、观点和文化的多样化·对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的支持·广泛的(近乎普遍的)覆盖范围·公众可以获得高质量的信息和文化·对民主政治体系(公共空间)的充分支持·对个人和普遍人权的尊重·避免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伤害和侵犯【自贸区的管理是按照负面清单管理的】【中宣部52个不准】三、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议题·媒介规范理论,媒介结构、行为准则或表现的角度·媒介系统如何构建以及运行:·媒介自由·所有权多元化·信息、观点和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大家只关注内容对于消息来源无所谓服务于公共利益:对维持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的支持对民主进程的支持提供高质量的文化内容履行国际义务禁令性:媒介避免可能造成的各种伤害:尊重个人权利对社会的危害对个人的危害四、媒介的四种规范理论·规范性媒介理论:四种模式·自由-多元市场模式·社会责任或公共利益模式·专业主义模式·其他媒介模式《媒介的四种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自由主义媒介理论几个基本的原则:1、独立性原则独立于政党2、市场化原则3、法制化原则结合实际的社会标准自我的修正洛克:君权民授论权力有代理的机制社会责任论:·媒介要承担社会责任公共信托形式广播的出现发生世界大战当权者-媒介-受众政府要管媒体如果这个媒介实在是有问题的话政府要管受众要去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专业主义与媒介伦理公共服务广播的主要目标第六章媒介与社会我们怎么看待技术技术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性?做这一次pre希望大家对技术有了解“脸萌”开放-互联(web1.0和web2.0之间的区别)从互联的角度我们要去考虑它形成了什么样的网络——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一级传播-两级传播-多级传播数据分析发现,基本上是两级传播,而不是爆发式的多级传播第二节媒介的内容生产技术是在和社会的互动当中形成的综合影响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媒介的自由和责任问题第三节把关人理论中国的特殊性政策性报道——计划生育——的分析一、把关概念的提出卢因1947 “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决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
传播学概论-第五章传播媒介
第五章传播媒介本章重点: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本章难点:媒介偏倚理论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教学课时:3大众传播是一个由媒介组织向观众提供和传播信息,由观众选择、使用、理解影像与信息的过程。
任何大众传播研究的核心都是媒介。
媒介组织向大量不同的观众传送影响和反映社会文化的信息,使媒介成为塑造社会制度力量的一部分。
第一节传播媒介的概念与特点一、媒介的概念1、对媒介的不同解释“媒介”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
在这里,“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在英语中,“media”一词大致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含义是指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
“媒介”含有“调解”的意思。
因为它处于观众与世界之间。
丹尼斯·麦奎尔为这一概念提出了几个暗喻:媒介是使我们看到身外世界的窗口;是帮助我们领悟经历的解说员;是传送信息的站台或货车;是包括观众反馈的相互作用传播;是给予指示和方向的路标,是去伪存真的过滤器,是使我们正视自己的明镜;是阻止真理传播的障碍。
乔舒亚·梅罗维茨又加了三个比喻——媒介亦如管道,又如语言,还如环境。
(1)、传播媒介有别于传播符号(2)、传播媒介不同于传播形式(3)、传播媒介有异于传播渠道2、媒介作为社会机构媒介对传播信息来说不只是简单的工具,而是复杂的组织和重要的社会机构。
麦奎尔提供了几种主要的媒介联系:社会力量范围中的媒介组织这里,媒介本身处于中心,包括管理功能、专业人员和技术面。
媒介与各种不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组织,并和整个社会发生的事件及观众产生相互关系。
媒介与不同的社会机构产生着关联,由此产生出相关的理论:此图表明,媒介与社会机构的联系只能通过媒介与观众的交流来实现,而媒介与观众的联系如果脱离观众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机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1、物体 如书契、布帛、骨头等2、符号 如文字、画面等 (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符号学) (2)机构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结构和文化 (3)个人联系 (网络和扩散理论) (1)媒介内容 和结构(4)文化结果(功能理论)(培植理论)(沉默螺旋) (5)个人结果 (效应研究) (议程设置) (使用和满足理论)(依从理论)组织模型听众3、信息三、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由以上构成要素我们可以看出,传播媒介具有:1、实体性它有质地、形状、重量,可见,可触、可感。
长春理工传播学概论第五章
外延意义:外延是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外延 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体系中所固有的与客观事物有代表性 关系的意义。 (人----) 内涵意义:内涵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 括。(人----) 内蕴意义,是指人们在运用语言符号时所表达的与客观 事物无直接联系的评价性意义。
现象用简单的方式加以表示,简 单明了,易于理解,但征兆是一 种“未经预谋和加工、未经授意” 的信号。(云是雨的征兆,烟是 火的征兆。)
征兆反映的是因果关系的一 对一的表示对象,具有自然显示 的特点,本身不含有目的性和密 写性的信息。
2020年5月31日11时52 分
第一节 符号概述
3.符号类别 符号分为信号与象征符
2020年5月31日11时52 分
第二节 符号与意义
四、编码与译码
编码位于传播者一端,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 接受的符号或代码。 译码位于受传者一端,指的是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 播者所传达的那种信息或意义。 艺术编码经历四个步骤 (1)事物以感知符号为中介内化为物象;(凤凰) (2)物象以表象符号为中介升华为意象; (3)意象以艺术符号为中介物化为形象; (4)形象以认知符号为中介内化为典象。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 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 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是形式, 信息是内容。
第一节 符号概述
*语言 *文字 *动作 *表情 *体态 *音声
2020年5月31日11时52 分
第一节 符号概述
图片
2020年5月31日11时52 分
第一节 符号概述
影象
2020年5月31日11时52 分
字水 平
1、作为原子运动过程中的轿车分解水平线
传播学概论课件
是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
二、人际传播的动机
1、为了满足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 需求。 2、为了与他人建立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开放区域 盲目区域 秘密区域 未知区域 ⑴人知我知的“自我”,即开放区域。 ⑵自不知人知的“自我”,即盲目区域。 ⑶自知人不知的“自我”,即秘密区域。 ⑷自不知人不知的“自我”,即未知区域 4、为了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各种精神和心理需 求。
3、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流言是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 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正规的传播渠 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 特点: 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2、流言信息的回流和恶性循环。 3、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谣言是指有意凭空 捏造的消息或信息。
“八卦”新闻在口耳相传之后,通常就会走样。于 是,一个消息从甲传到乙,再传到丙丁,和最先的版本 已是大不相同。 小赵因为感冒,吃了些抗感冒药,昏昏欲睡。早上 在上班途中,被路过的摩托车撞了一下,干脆趁机回家 休息算了。 小赵于是打电话请假:“钱科长,我有点感冒,刚才 又被别人的摩托车撞了,大腿擦伤点皮,走路一拐一拐 的。我想请两天假。” 钱科长向孙经理汇报:“我们科室的小赵今天早上给 摩托车撞伤了腿,好像有点严重,请假不上班。” 孙经理回去跟老婆李阿姨说:“你的电大同学小李给 摩托车撞伤了大腿,挺严重的。”
群体感染指的是在集合行为中,某种观念、情绪或 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速度蔓延开来的过 程。 首先,紧张使某一集体的成员非常容易相信稀奇古 怪的传说和谣言; 其次,在朋友之间蔓延比在陌生人之间快得多; 最后,感染或行动在那些具有共同信念、态度和价 值观的人中间迅速蔓延。 心理学认为,“感染”是群众性的模仿,意思是感 情 或者行为从一群人中的一个参加者蔓延到另一个参加 者。 当所有参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特定的人或事物 上面时,情绪感染便加剧了。 ——如在集会上,人们被一强有力的领导者深深打 动。 人群中的成员能相互刺激并相互强化反应,直到他 们达到狂热的一定程度为止。
周庆山《传播学概论》笔记
库利(1864-1929):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对传播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传播与人际关系、传播的社会心理功能,以及印刷媒介与近代社会、舆论的形成过程等重要问题做了深刻的论述。在这个意义上,其可谓最早系统研究传播现象并进行理论化尝试的一位重要学者。两个影响深远的概念——“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未给予充分关注,这与其对大众媒介的营利性感到不满有一定关系。
20年代后四大奠基人
拉斯韦尔(1902-1980)的宣传与传播研究: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宣传研究领域有很大影响。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对一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刺激了两次大战之间的宣传研究。(宣传——运用象征符号来控制人们的群体态度,广义上就是运用种种表态方式以影响人们的行动的技术,这种表态的方式可多样)在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并考察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将其解析为五个主要环节(5“W”)。这一过程模式虽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缺陷,却明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重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理论框架有重要意义。1980年还出版了《世界历史上的宣传与传播》
传播学概论课件(新版)
原先赞同此讯息的人
原先反对此讯息的人
教育水平低者
教育水平较高者
返回
5.威尔伯·施拉姆(宣伟伯) (Wilbur L. Schramm)
(1)创建了4个高水平的传播学研究机构。①1934 年建立衣阿华民意调查中心。②1948年建立伊利 诺斯大学传播研究所。③1955年建立斯坦福大学 出传播研究所。④1973年建立夏威夷东西方中心 传播研究所 。
(1)他首创了“群体 动力论”和“场论”
(2)提出“把关人” 等概念
返回
4.卡尔·霍夫兰 (Carl I. Hovland)
(1)一是对战争期间拍摄的连续影片《我们为何而战》 的放映效果的评价。
(2)另一著名成果是“一面理”和“两面理”理论:
只说一面的讯息
两面都说的讯息
(对于以下受众非常有效)(对于以下受众非常有效)
(2)他编写出版了近30部著作,从而建立了完整
的传播学理论体系。①第一类是传播学教材 。②
第二类是传播理论研究著作。③第三类是专门研
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尽快发展传播事业并通过传媒
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著作。
返回
二、传播学的发展
(一)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军事因素 4.技术因素
二、经验性方法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经验性方法论有三个基本前提 1.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这
些客观性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加以揭示; 2.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之客
观性的科学方法; 3.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够通
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因此,经 验性方法论与社会科学中的实证立场是联系在 一起的。
三、研究传播学,为社会发展服务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新祥旭教育.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仅有前11章)名:传播学概论作者: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翻译:李启,周立方目录序言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 (1) "传播"的含义------------------------- (2)传播的开端--------------------------- (5)语言的产生--------------------------- (7)文字的产生--------------------------- (10)大众媒介的产生----------------------- (14)第二章传播起什么作用-------------------- (20)人类传播--三位心理学家的看法--------- (25)传播的社会功能----------------------- (31)小结传播对人类的功能--------------- (38)第三章传播过程-------------------------- (40)信息的性质--------------------------- (41)传播关系----------------------------- (45)传播关系的双向性质------------------- (48)传播契约----------------------------- (49)传播行为----------------------------- (54)电路和行为--------------------------- (58)小结传播怎样起作用----------------- (62)第四章传播符号-------------------------- (65)符号的性质--------------------------- (67)非语言符号的性质--------------------- (74)第五章传播代码-------------------------- (86)语言符号和代码及沃夫--萨皮尔假设----- (89)语言的若干问题----------------------- (94)第六章传播途径:谁同谁谈话-------------- (104) 广角镜------------------------------- (106)传播途径的几种型式------------------- (108)为什么要这些途径--------------------- (111)有关选择的公式包会什么内容?--------- (116)第七章传播媒介:大众与个人的------------ (121) 渠道的朴素心理学--------------------- (123)两级传播论--------------------------- (130)麦克卢汉学说------------------------- (135)结论--------------------------------- (141)第八章大众媒介的深广度------------------ (143)大众媒介的结构与功能----------------- (146)媒介的财源--------------------------- (149)媒介的延伸:知识产业----------------- (155)第九章发送者、接收者与挑选过程---------- (160) 新闻的选择--------------------------- (161)大众传播的传播对象------------------- (166)生活中的特定方式--------------------- (166)趣味的表现形态----------------------- (171)教育与媒介的利用情况----------------- (174)第十章社会控制与大众传播---------------- (179) 有关控制的实际问题------------------- (189)社会控制的某些其他侧面--------------- (195)第十一章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一)---------- (198) 第十二章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二)--------- (219) 亚里斯多德模式。
传播学概论总结归纳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1.1946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二、问答: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答: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
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
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1.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2.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传播学概论》第五章
在新媒体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有时传统媒体的 新闻报道不会直接导致相关舆论的生成,而是 通过各种新媒体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被继续传播, 附带上情感和倾向,从而形成关于某个问题的 舆论。尤其是关于食品安全的局部事件的新闻, 这类信息关涉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在传播科 技迅速发展的情形下,加上社会心理因素的作 用,可能很多身在其中的当事人也无法料到最 终的结果。
人类登陆月球
1969年,全世界7亿多观众同时收看了美国通过电视 对全球直播的阿波罗11号登月实况,当月球的电视图 像穿越了种族和国界,第一次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时候, 再没有人能够否认电视直播那无可比拟的巨大震撼力。 时间:1969年7月16日—24日 乘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乐德林 1969年7月20日。飞行时间为8天3小时,首次载人月 球登陆行动,首次在月球行走。“体斯顿,宁静基地 报告,鹰已降落。” 降落地点:静海。月球表面行走时间21.6小时,绕月 球轨道飞行30次。登月舱的上升阶段舱留在了月球轨 道,共采集了20公斤的物质。 太空行走时间2小时31分钟,树起了旗帜、安放了仪 器,在登陆处树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人类首 次月球登陆处,1969年7月。我们是为了全人类带着 和平之意而来。” 阿姆斯特朗:“这一步对我个人来说,是一小步;对 人类来说,是一大步。”
II、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 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 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符号互动。
大仲马: 大仲马:自得其乐
有一次,大仲马到德国一家餐 馆吃饭,他想尝一尝有名的德国 蘑菇,但服务员听不懂他的法语。 他灵机一动,就在纸上画了一只 蘑菇,送给那位服务员。 服务员一看,恍然大悟,飞奔 离去。 大仲马拈须微笑,自得其乐, 他想:“我的画虽不如我的文字 传神,但总算有两下子,行!” 一刻钟后,那服务员气喘吁吁 地回来,手里拿了一把雨伞对他 说:“先生,你需要的东西,我 给你找来了!”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传播概述【名词解释】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
人际传播:至少两人之间进行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
工具性传播:人类进行传播是为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展开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相关的一切行为。
麻醉作用: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耗费现代人大量时间,使之越来越疏于行动,并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
即沉溺于被动的信息积累。
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
类似“自我达成的寓言”,即如果个人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之成为现实。
【简答题】传播的本质形态多样性(使用符号不同)、时空遍布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行为伴随性(实物传播、贯穿性)、极端重要性(传播的本质)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其主要优点为:快、广、多、好(清晰度、保真度)。
传播的四大功能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地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的变动协调社会各部分——以【论述题】传播的定义(一)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额分享(二)影响说:强调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三)“仪式”说:强调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四)“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拉斯维尔的5W模式5W: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5W,传播结构(过程)中的5个要素和环节: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5W,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5W模式的问题:(1)单向/双向(无反馈):线性模式,将传播堪称是单向传达信息、呈直线形态的过程。
但传播使双向的。
(2)孤立/联系:割裂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的联系(3)静止/变动:“讯息”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e.g.噪音)(4)环节/要素:“效果”并不一定出现,传播可能无效,因此只是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际传播的动机/功能
1、罗洛夫认为,人际传播是一种社会交换,社会交换的 主要是六种资源: 物品 金钱 服务 信息 地位 爱
人际传播
2、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
3,库利的“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 他人对我是明镜,其中反映我自身。这就是"镜 中我"的概念,包括三个要素: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 感。
一、人际传播的形式和使用的符号
1、面对面 口语、类语言、身体语言、人际距离、穿着、实物符号等 2、借助听觉媒介如电话 口语、类语言等 3、借助视觉媒介如书信、网络的即时交流工具等 书面语、绘画语言等 有效率的人际传播,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和符号。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
1、直接性 2、意性强 3、保密性强 4、反馈迅速 5、可控性强
五、人际传播的符号互动过程 施拉姆循环模式
讯息
个 人 生 活 经 验
编码 解释者 解码 讯息
解码 解释者 编码
人际传播情境
个 人 生 活 经 验
六、如何进行良好的人际传播
1、掌握尽可能多的符号及其意义,熟练进行编码、解码 2、注意生活经验的不同 3、注意传播情境的制约
理解自我传播: ① 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 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 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 ② 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 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 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③ 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 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④ 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II、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 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 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符号互动。
大仲马:自得其乐
有一次,大仲马到德国一家餐 馆吃饭,他想尝一尝有名的德国 蘑菇,但服务员听不懂他的法语。 他灵机一动,就在纸上画了一只 蘑菇,送给那位服务员。 服务员一看,恍然大悟,飞奔 离去。 大仲马拈须微笑,自得其乐, 他想:“我的画虽不如我的文字 传神,但总算有两下子,行!” 一刻钟后,那服务员气喘吁吁 地回来,手里拿了一把雨伞对他 说:“先生,你需要的东西,我 给你找来了!”
(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 (三)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 吾日三省吾身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自我传播的主要特性
自我传播既有传播的一般特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以下 三点: ①隐蔽性,这种传播的互动过程仅限于自身,常常不要求、 不希望与其他人共享。 ②内动性,自我传播即人的自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 我信息沟通,这一切的传播活动都是发生在由自己开拓的内 心世界的“小天地”里。 ③短途性,传播作为信息交流的过程,总是从甲流到乙,并 从乙流动到甲,而自我传播就是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达到主 我和客我的信息交流和对话,瞬息之间就完成了一个自我的 传播过程。
第五章
传播的基本类型
“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 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 受到影响,怎样互相影响,……要研究传播学, 应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威尔伯· 施拉姆
I、自我传播 又称内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 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自我传播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和 外在表现,它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是一切社 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自我传播的形式: 1,感觉和知觉 2,记忆 3,思维 4,想象 5,情绪和感情
感觉:包括“五觉”,是人通过眼、耳、鼻、 舌、身等感官对事物的个别信息属性如颜色、 形状、声音、气味、软硬、凉热等作出的反映, 这是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知觉: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 物的分散的个别信息属性进行的综合。知觉的 过程,就是对事物整体的感性信息进行综合把 握的过程。
4、约哈里之窗
自己了解
开放区域
自己不了解
盲目区域
他人了解
个人资料,如名字、 缺乏自知之明的那 一部分 相貌、身份、职业 等
秘密区域
未知区域
潜质、潜能
他人不了解
隐私,或者尚未公 之于众的东西
5、普遍而言,人际传播的动机如下:
(1)认识自我 (2)建立人际关系 (3)控制周围环境 (4)进行情感沟通
达摩祖师:面壁思过
河南嵩山少林寺五乳峰中峰的上 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 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约3米, 深约有7米。方方的洞门,正好 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 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 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 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双眼闭 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 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 达摩在石洞里面壁了9年,当他 离开石洞的时候,坐禅对面的那 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他面壁姿态 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 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 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 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为"达摩面壁 洞"。始至今日,遗址犹存。
大江歌罢掉头东, 遂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有 意 义 的 象 征 符
主我 I
客我 Me
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乔治· 赫伯特· 米德 [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美国社会学家、社 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他出生于美国 马萨诸塞州的南哈德利(South Hadley)的一个新教牧师家 庭,因心力衰竭逝于美国芝加哥。 主要著作: 当代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Present. 1932 心灵,自我与社会:Mind, Self, and Society. 1934 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 Movements of Thought in the 19th Century. 1936 行动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act.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