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

合集下载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第一章:电荷的概念1.1 静电荷与动电荷静电荷:物体在摩擦或其它方式作用下产生的电荷。

动电荷: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的移动。

1.2 电荷的性质电荷是量子化的,即电荷量是基本电荷的整数倍。

电荷具有正负两种性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第二章:电荷的守恒定律2.1 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2 电荷守恒定律的证明与应用通过实验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在电容器、电池等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第三章:电荷的测量3.1 电荷量的单位库仑(C):电荷量的基本单位。

微库仑(μC)、纳库仑(nC)等:电荷量的衍生单位。

3.2 电荷量的测量工具静电电荷计:利用电荷与质量的比值来测量电荷量。

电荷流式计: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点的电荷量来确定总电荷量。

第四章:电荷的积累与释放4.1 电荷的积累物体在摩擦或其它方式作用下积累电荷。

电荷在导体表面的积累。

4.2 电荷的释放电荷通过放电现象从物体表面或内部释放。

放电的方式包括:尖端放电、火花放电、接地放电等。

第五章:静电场与电荷相互作用5.1 静电场的基本概念静电场:由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

电场强度、电势差等静电场的基本物理量。

5.2 电荷在静电场中的相互作用电荷在静电场中的受力分析。

电荷在静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第六章:静电场的基本计算6.1 电场强度的计算电场强度的定义:在某一点的电场力对该点的单位正电荷。

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E = F/Q,其中E为电场强度,F为电场力,Q为测试电荷。

6.2 电势差的计算电势差的定义: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电势差的计算公式:U = W/Q,其中U为电势差,W为电场力所做的功,Q为测试电荷。

第七章:静电场中的电荷分布7.1 静电平衡状态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为零,电荷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描述电荷的产生及分类;2. 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电荷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3. 能够理解电荷守恒定律对电路中电荷变化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兴趣,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电荷的概念和产生- 电荷的分类:正电荷、负电荷、电中性- 电荷的守恒2.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电荷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或观察现象引入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提出问题(5分钟)在导入的基础上,提出“电荷守恒定律是什么?为什么电荷是守恒的?”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3. 理论学习(25分钟)通过讲解、示范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电荷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和数学表达。

4. 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练习运用电荷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加深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5. 练习与讨论(15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加强对电荷守恒定律的掌握和理解。

6. 实验与观察(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荷在电路中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探讨电荷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

7. 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守恒定律的实际意义和拓展内容,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欲望。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3. 教学实物模型4. 教学练习题册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自行检查掌握情况,做出自我评价。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电荷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电荷的相互作用;2. 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式描述电荷守恒定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2.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电荷的定义和分类;2. 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1. 电荷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推导;2. 电荷守恒定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1. 塑料棒;2. 丝绸;3. 玻璃棒;4. 金属箔;5. 验电器;6. 电池;7. 小灯泡;8. 导线。

教学工具:1. PPT;2. 黑板;3. 粉笔。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1. 利用PPT展示自然界中的电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的存在和性质;2. 提问:什么是电荷?电荷有哪些分类?环节二:探究电荷的相互作用1. 分组实验:每组用塑料棒和丝绸进行摩擦,观察塑料棒带电现象;2. 提问:电荷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种电荷和异种电荷之间有何不同?环节三:电荷守恒定律的发现1. 讲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实验现象;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发现电荷守恒定律;3. 提问:电荷守恒定律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环节四: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1. 举例说明电荷守恒定律在简单电路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运用电荷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 提问:电荷守恒定律在复杂电路中如何应用?环节五:总结与拓展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荷的定义、分类和电荷守恒定律;2. 布置课后作业:运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实际电路问题;3. 引导学生关注电荷守恒定律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总结电荷的定义、分类和电荷守恒定律;2. 运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实际电路问题;3. 探究电荷守恒定律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评价目标:1. 学生对电荷定义和分类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电荷守恒定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3. 学生在实验和问题解决中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包括电荷的基本性质、电荷量的守恒定律以及电荷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电荷的基本特性、守恒定律的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2. 理解电荷量的守恒定律;3. 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电荷的概念和性质;2. 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示波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等;2. 实验材料:小球、绝缘棒、毛刷等;3. 教学投影仪:用于播放相关实验视频;4. 文字材料: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教科书及相关教学资料;5. 实验室环境:清洁整洁、安全无隐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使用实验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电荷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荷的兴趣,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橡皮梳梳头后可以吸引纸片?”“为什么电子在原子内不会互相排斥?”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电荷的性质。

2. 讲授(1) 介绍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正电荷、负电荷、电荷的载体等内容;(2) 理解电荷量的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和文字讲解,让学生明白电荷的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基本定律;(3) 探讨电荷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规律、电阻的连接方式等。

3. 实验操作(1) 使用实验工具和材料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荷实验,如用绝缘棒摩擦后带电小球的吸引、带电小球的推开等;(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如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等。

讲解相关知识点,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并展望本课程的继续学习。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理解原子带电的本质和电荷是带电粒子的基本特征。

b. 学会计算物体带电后电荷的大小和符号。

c. 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b. 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c. 培养学生遵守科学规范的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电荷的本质。

2. 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电荷及其本质a. 让学生了解物体带电的基本概念。

b. 介绍原子带电的本质和带电粒子的基本特征。

c. 引导学生了解电量的量纲及其计算方法。

d. 通过实验展示电荷对物体的影响及其基本性质。

2. 电荷守恒定律a. 介绍电荷守恒定律及其研究历程。

b. 探讨电荷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应用方法。

c. 借助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d. 引导学生应用电荷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介绍电荷的基本概念以及电荷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展示电荷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探究电荷的本质和规律。

3. 讨论法:利用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

4. 问题解决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电荷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1. 电荷及其本质a. 讲述电荷及其量纲:5分钟b. 实验展示电荷对物体的影响及其基本性质:20分钟c. 介绍原子带电的本质和带电粒子的基本特征:10分钟d. 计算物体带电后电荷的大小和符号:10分钟2. 电荷守恒定律a. 讲述电荷守恒定律及其研究历程:10分钟b. 探讨电荷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应用方法:15分钟c. 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重要性:20分钟d. 引导学生应用电荷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五、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和材料:静电发生器、金箔片、平衡杆、带电体等。

2. 实验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3. 讲义、PPT等电子教学资源。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高中物理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高中物理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高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电荷的概念,能够区分正电荷和负电荷。

o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能解释相关现象。

o了解常见的带电方法和电荷的相互作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o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和总结,自主构建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荷的概念、电荷守恒定律。

2.教学难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静电发生器、各种带电体、验电器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如衣物贴身、静电电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o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新课内容讲解o电荷的概念:介绍正电荷和负电荷,以及电荷的单位 库仑)。

o电荷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演示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现象,总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o电荷守恒定律:阐述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总量是守恒的。

3.实验探究o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静电发生器、验电器等器材,观察电荷的转移和守恒现象。

o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

4.课堂练习与讨论o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o组织学生讨论电荷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防护、雷电现象等。

5.课堂小结o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荷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o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电荷及其守恒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6.布置作业o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o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资料或案例,下节课分享交流。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了解电荷量的概念。

(2)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3)能运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经历探究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发现历程,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教学难点(1)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

(2)对电荷守恒定律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用具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验电器、金属箔、枕形导体、起电机等。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闪电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闪电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荷。

(二)新课讲授1、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1)演示实验: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分别将它们靠近悬挂的轻质小球,观察现象。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量(1)介绍电荷量的概念,指出电荷量是表示电荷多少的物理量,单位是库仑(C)。

(2)通过举例,让学生对电荷量的大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摩擦起电(1)演示摩擦起电实验,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电。

(2)引导学生思考: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3)讲解摩擦起电的实质: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4、感应起电(1)演示感应起电实验:将枕形导体放在起电机旁,先不接触,然后分别将导体的两端接地,观察导体带电情况。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的概念和特性;2. 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3. 掌握电荷守恒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电荷守恒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材:《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电荷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通过展示电荷实验装置的图片,引出电荷守恒的问题。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电荷守恒的实验;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 让学生探究实验中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实验讨论(10分钟)1.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结论;2.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原因,并提出改进实验方法的建议。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布置电荷守恒定律的巩固练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 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并进行讲解和订正。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之间的关系;2. 鼓励学生拓展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领域。

七、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和思维拓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实验环节过程掌控不够,可能需要增加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

还可以增加一些实例和故事,引起学生对电荷守恒定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精品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精品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明白两种电荷及其彼此作用.明白电量的概念.2.明白摩擦起电,明白摩擦起电不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明白静电感应现象,明白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明白电荷守恒定律.5.明白什么是元电荷.(二)进程与方式一、通过对初中知识的温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二、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互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育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熟悉物体带电的本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在初中咱们学过一些电的知识,咱们先来回忆一下初中学习的内容:一、一样情形下物体不带电,如何使物体带电?——摩擦能够使物体带电,很多物体通过摩擦以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咱们就说它带有电荷二、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它们是谁命名的?——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命名的,他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3、它们间的彼此作用又是如何的呢?——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彼此吸引。

一、电荷一、物体带电很多物体通过摩擦以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咱们就说它带有电荷二、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3、电荷间的彼此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彼此吸引。

(二)进行新课:二、起电方式一、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微观说明:组成物质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所带正电量的总数与核外所有电子的负电量总数是相等的,且正电荷、负电荷散布的中心(常称电荷中心)重合.因此,在通常情形下,整个原子呈电中性(所谓不带电).通常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受到的束缚较弱,当原子因某种缘故(如摩擦、受热、化学转变等),失去电子时,原子就显为“带正电”,取得电子时,就显为“带负电”.因此,实质上物体的带电进程确实是电子的得失进程.比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正电荷,实质上确实是由于二者摩擦,组成玻璃棒的原子上的若干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使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而丝绸取得电子带负电.(1)本质: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取得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2)规律:两个彼此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介绍金属导体模型,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如下图:在金属内,排列着的正离子只能在自己的平稳位置周围振动而不移动,而带负电的电子能够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咱们把它们称为自由电子,正是因为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因此金属能够导电。

高中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优秀教案高中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优秀教案第一章静电场学案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______电荷和________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____________电荷,毛皮带__________电荷.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______电荷,丝绸带______电荷.3.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表现为________.金属中距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________________.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____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________在移动.4.把带电体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远离的一端带________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________起电.常见的起电方式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5.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____到另一部分.6.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7.最小的电荷量叫________,用e表示,e=________.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e的____________.电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质量之比叫做电子的________.答案1.正负排斥吸引2.负正正负3.电中性自由电子正自由电子4.异号电荷同号电荷感应摩擦起电接触起电5.转移转移6.电荷量库仑C7.元电荷1.6×10-19C整数倍比荷一、电荷[问题情境]在干燥的冬天,当你伸手接触金属门把的一刹那,突然听到“啪”的一声,手麻了一下,弄得你虚惊一场,是谁在恶作剧?原来是电荷在作怪.1.这些电荷是哪里来的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3.除了摩擦起电,还有其它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吗?答案1.来自原子内部;物质由原子组成,而原子则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2.金属中距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的自由活动是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3.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要点提炼]1.摩擦起电的原因: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____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____电.2.感应起电的原因: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电荷,远离的一端带____电荷.3.常见的起电方式有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________的转移.答案1.负正2.异号同号3.电子[问题延伸]感应起电现象中实验物体必须是导体吗?答案必须是导体,因为导体中有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二、电荷守恒定律[问题情境]现代生活中电无处不在,北京市一天的耗电量可达千万度,那么,电荷会不会像煤和石油一样总有一天会被用完呢?1.电荷是摩擦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吗?2.在电荷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是否守恒?答案1.电荷不是创造出来的,它是物体组成的一部分2.守恒[要点提炼]1.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2.“电荷的中和”是指电荷的种类和数量达到等量、异号,这时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________,而不是正、负电荷一起消失了.答案2.零[问题延伸]怎样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中“电荷的总量”答案“电荷的总量”可理解为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例1 如图1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图1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了负电,在B端出现了正电,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金箔上带电相斥而张开.选项A错误.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B端不是最远端了,人是导体,人的脚部甚至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正确.用手触摸导体时,只有A端带负电,将手和C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A端所带负电便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均张开.选项C正确.以上分析看出,选项D也正确.答案BCD名师点拨本节要求知道三种起电方法的特点,接触起电带同种电荷,摩擦起电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则是近异远同,注意用手触摸最远端是脚或地球.变式训练1如图2所示,A、B、C是三个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金属体,其中C球带正电,A、B两个完全相同的枕形导体不带电.试问:图2(1)如何使A、B都带等量正电?(2)如何使A、B都带等量负电?(3)如何使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答案见解析解析(1)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B,则在B端感应出负电荷,A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把A与B分开后再用手摸一下B,则B所带的负电荷就被中和,再把A与B接触一下,A和B就带等量正电荷.(2)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B,则在B端感应出负电荷,A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再用手摸一下A或B,则A所带的正电荷就被中和,而B端的负电荷不变,移去C以后再把A与B分开,则A和B就带等量负电荷.(3)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A,则在A端感应出负电荷,B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马上把A与B分开,则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例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6.4×10-9C和-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解析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QA′=QB′=QA+QB2=1.6×10-9C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球带QB′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QB+QB′=3.2×10-9C+1.6×10-9C=4.8×10-9C 转移的电子数N=ΔQe=3.0×1010个答案见解析名师点拨对于两个带电小球电荷量重新分配的问题,如果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同性则总量平均分到一半,如异性则先中和,剩下的平均分配.如果未讲明相同的小球,不一定平均分配.变式训练2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A=________C,qB=________C,qC=________C.答案0.5×10-50.75×10-50.75×10-5【即学即练】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就是质子C.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D.元电荷就是自由电荷的简称答案C解析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被创造B.摩擦起电是由于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C.感应起电是由于电荷从带电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D.感应起电是电荷在同一物体上的转移答案BD解析摩擦起电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而感应起电则是物体内部电子的转移.3.如图3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图3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答案B解析导体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正电荷是原子核,不能移动.4.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0×10-17C答案A解析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1.6×10-19C的整数倍.1.下列关于电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的异种电荷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电子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显正电性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的异种电荷消失答案BCD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自由电子的转移现象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产生的正电荷和电子C.感应起电是自由电子的转移现象D.金属导电是由于导体内有可以移动的正电荷答案AC解析摩擦起电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感应起电则是物体内部电子的转移,所以A、C正确,B错误.金属导电是由于导体内有可以移动的自由电子,而不是正电荷,D项错.3.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小段距离,发现两小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带电情况可能是( ) A.A和B原来带有等量异种电荷B.A和B原来带有同种电荷C.A和B原来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D.A和B原来只有一个带电答案BCD解析当A和B带有等量异种电荷时,接触一下后电荷被中和.A 项错误.4.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如图4所示,下列几种方法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图4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一球,再把两球分开D.棒带的电荷量如果不变,不能使两导体球带电答案AC解析A项正确,这是感应起电的正确操作步骤,B项错;C项正确,描述的是接触起电的操作步骤;D项错误,在感应起电中可以做到“棒带的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都带电”.5.如图5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 ) 图5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C.金属球A可能带正电D.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答案AB解析由题意可知验电器是带电的(因箔片有张角),当不带电的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时,由于感应起电,金属球A会带上异种电荷,因异种电荷相吸,所以验电器上带的电荷会更多的聚集到小球B上,箔片上聚集的电荷会减少,故张角减小,A项正确;当金属球A带负电时,同样因异种电荷相吸,使得箔片上聚集的电荷减少,张角减小,B项正确.6.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6所示,现使b带正电,则( )图6A.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B.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D.b立即把a排斥开答案B7.M和N是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了M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C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答案C解析由电荷守恒可知C项正确.8.某人做静电感应实验,有下列步骤及结论:①把不带电的绝缘导体球甲移近带负电的绝缘导体球乙,但甲、乙两球不接触.②用手指摸甲球.③手指移开.④移开乙球.⑤甲球带正电.⑥甲球不带电.下列操作过程和所得结论正确的有( )A.○1→②→③→④→⑥B.①→②→④→③→⑥C.○1→②→③→④→⑤D.①→②→④→③→⑤答案C解析○1→②→③→④→⑤是做静电感应实验的正确步骤.9.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6×10-8C的电荷量,另一个带-2×10-8C的电荷量.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分别带电多少?答案两球都带正电且均为2×10-8C解析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要平均分配电荷量,故两球均带q=(q1+q2)/2=[(+6×10-8)+(-2×10-8)]/2C=2×10-8C,带正电.10.如图7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钟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C的电荷量,求:图7(1)电子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答案(1)5×107(2)5×103s解析因每个电子的带电荷量为-1.6×10-19C,金属瓶上带有-8×10-12C的电荷量,所以电子瓶上收集到的电子个数为n=(-8×10-12C)/(-1.6×10-19C)=5×107个实验的时间为t=(5×107)/104s=5×103s。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电荷是表示物质微观结构的基本物理量,它的正负性决定了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在教学中,学生对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理解往往比较抽象,因此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荷的定义和性质;(2)了解电荷的守恒定律;(3)能够运用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教学、示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组织实验、观察电荷守恒的现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电荷的定义和性质;2. 电荷的守恒定律。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教学内容: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通过捏玻璃棒摩擦丝绸带,使其带电,然后把两者相近,观察它们的相互作用,引出电荷的概念。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电荷的存在及其性质。

2. 对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讲解(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电荷的概念、电荷的守恒定律,让学生了解电荷的性质和守恒定律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守恒的条件。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电荷的守恒条件展开讨论,并总结出电荷守恒的规律。

4. 实验展示(25分钟)安排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比如使用摩擦法使物体带电,再观察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荷守恒的规律。

5. 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荷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阐述电荷守恒在静电场的应用。

6. 总结与复习(10分钟)由教师做总结,并对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2. 实验仪器:万用电表、玻璃棒、丝绸布等;3. 教学案例。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学习态度;2. 学生的课堂表现;3.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设计的特色与创新1.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的概念,了解电荷基本性质和电荷的单位;2. 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3. 能够运用电荷守恒定律解决与电荷有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电荷的性质和单位;2. 电荷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实验报告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组简单的例子引入电荷的概念,如戴帽子摩擦头发、摩擦气球等,询问学生是否注意到了一些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电有关。

2.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如原子的组成、电子带电等,准备进一步学习电荷的概念。

二、电荷的概念及性质(10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电荷的概念,解释电荷的意义和作用。

2. 介绍电荷的性质,如电荷的两种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

三、电荷的单位(10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电荷的单位,即库仑(C),解释电荷单位的定义和关联。

2. 利用实例计算一些常见物体携带的电荷,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电荷守恒定律(10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电荷守恒定律的表述和原理。

2. 介绍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五、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成小组讨论,老师提问一些与电荷守恒有关的问题,如:如果一个物体获得了电荷,那么哪些物体可以失去电荷?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实验操作(15分钟)1. 针对电荷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如:用毛刷摩擦物体,然后将物体靠近带正电的塑料棒,观察物体的现象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记录在实验报告本中。

七、实验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总结电荷守恒定律的实验规律,并与课堂所讲的理论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

八、课堂练习和答疑(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将答案写在笔记本中。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教案标题: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科:物理年级:高中教案目标:1. 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原理并能够应用。

3. 学会使用公式计算电荷守恒问题。

教案内容和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电荷吗?电荷有哪些性质?”2. 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对电荷的性质进行讨论和总结。

知识讲解:3. 通过教师讲解或呈现多媒体资源,介绍电荷的基本概念和单位,例如电荷的定义、正负电荷、电荷表达式(q = ne)等。

示例实验:4. 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实验:使用手电筒和聚焦镜,照射阳光在一个电磁荧光屏上,观察荧光屏上的颜色变化。

5.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与电荷的性质和运动相联系。

电荷守恒定律:6. 介绍电荷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解释电荷守恒的含义和意义。

例如: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不会发生变化。

应用练习:7. 提供一些简单的电荷守恒问题,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和计算。

a. 若一个物体带有3C的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有5C的负电荷,两个物体接触后,每个物体的电荷分别是多少?b. 若两个物体带有相同的电荷,一个物体的电荷为-2μC,另一个物体的电荷为-5μC,经过接触后,两个物体的电荷分别是多少?展示和总结:8. 小组展示和讨论学生的解题方法和答案。

9. 教师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

作业:10. 布置相关的作业题,巩固学生对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11. 设计一些评估问题,考察学生对于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理解。

扩展:12. 向学生介绍一些与电荷守恒定律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静电现象、感应现象等。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手电筒、聚焦镜和电磁荧光屏- 相关的教材、练习册扩展资源:- 实际静电现象的观察和讨论- 外部专家或学术资源的邀请注意事项:- 确保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解答问题。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荷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2)理解电荷的分布和电荷守恒定律;(3)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1. 电荷的基本概念2. 电荷的分布3. 电荷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引入电荷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5分钟)介绍电荷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荷的正负性、电荷的量子化、电荷的分布等内容,并通过示意图进行讲解。

3. 情境教学(20分钟)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研究电荷的分布规律,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总结电荷的分布规律。

4. 定律讲解(15分钟)讲解电荷守恒定律的概念、表达式和应用,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6. 合作讨论(15分钟)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一个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观点,互相交流、思考和总结,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7. 提问互动(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六、教学辅助手段1. 实验器材:电荷仪、电子天平等;2. 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讲解和示范;3. 教学实例:提供一些真实案例和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电荷的概念及其种类;(2) 掌握电荷守恒定律;(3) 能够运用电荷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电荷守恒定律;(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2. 教学难点:(1) 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理解电荷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兴趣,激发学习欲望)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哪些与电荷相关的现象?例如静电粘附、电子设备使用等。

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授电荷的概念及种类(基础知识讲解)通过示意图、简单动画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正电荷、负电荷、电子、质子等概念,让学生建立对电荷的基本认识。

3. 实验演示(直观呈现电荷现象)老师进行静电吸引、静电排斥实验演示,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感知电荷的存在和作用。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电荷守恒定律)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一个系统在封闭的条件下,电荷总量保持不变。

5. 教学练习(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巩固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守恒定律在哪些具体的物质变化中起作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电荷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7. 总结提高通过复习、总结,加深学生对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电荷是电学的基础,电学是探究物质内部基本粒子的力学规律,分析物质的性质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将介绍电荷的基本概念,电荷的性质及其守恒定律,在把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定律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理解电磁学和电路等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电学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基本方法和应用;3.能够理解电荷守恒原理在电路中的应用;4.能够将电荷守恒定律与物质的相对论联系起来。

三、教学重点五、教学内容和步骤A.教师介绍1.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讲,物质由构成它的基本粒子组成,其中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2.电子是负电荷微观物体。

3.对基本粒子进行带电粒子的分类;B.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质子是带正电的粒子,电子是带负电的粒子,电子与质子相等而相反的电荷;2.如果物体上带有多个带正电的粒子,该物体带有正电量;如果物体上带有多个带负电的粒子,则该物体带有负电量;3.引导学生探究物质内部的基本粒子和电荷的关系。

C.教师讲解2.三种带电粒子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电荷守恒定律2.教师以选手接力的形式为例子,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带电的状态及其变化。

2.教师以天平等实验器材为例,演示电荷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带领学生探究电荷守恒定律的研究方法。

1.电荷守恒定律为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六、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快速领会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电荷守恒定律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2.案例解析: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经典的电学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3.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使学生有机会灵活运用电荷守恒定律来探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七、评价方式2.给学生以简单的测试来评估他们的理解能力;3.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积极性,评价小组合作能力等。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电荷的概念、性质以及守恒定律的内容与原理;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与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荷的概念、性质以及守恒定律的理解;2. 教学难点:守恒定律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节:电荷的概念与性质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电荷有关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存在与重要性;2. 导入:对“电荷”一词进行解释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3. 讲解:讲解电荷的概念、正负性质以及它与物体的引力、斥力的关系;4. 实验观察:a. 实验1:用橡皮布擦过的毛刷靠近小纸片,观察小纸片的运动;b. 实验2:将一个带电的橡皮球放在金片电荷仪上,观察金片的运动;c. 实验3:电场力线实验。

第二节:电荷的守恒定律1. 导入:通过案例引出电荷守恒定律的概念;2. 讲解:讲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与原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3. 实验设计:a. 实验1:用两个相同的金属球A和B,A带正电,B带负电,将它们放在一个封闭的导体箱中,离开箱子后重新测量A和B的电荷量;b. 实验2:将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A放在一个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观察A带电量的变化;c. 实验3:剪下一段金属丝,并用胶条将一端粘在玻璃杯上,另一端靠近带电体,观察金属丝的运动。

四、教学评价方式1. 在实验中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记录的准确度;2.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电荷概念、性质以及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3. 综合考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分析判断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板书设计1. 电荷的概念与性质- 电荷的概念:电荷是微观粒子所带的物理量;- 电荷的性质:正负性质、引力、斥力。

2. 电荷的守恒定律- 定律内容:一个系统内总电荷量守恒;- 原理解释:电子的特殊性质、电荷的转移与转化。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教案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教案

1.1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量意义、符号、单位和元电荷的概念;
(2)知道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感受人们认识电现象的初始过程,通过学习元电荷,认识实验是重要的学习物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观察、分析各种静电现象和实验,培养透过现象揭示物理规律的意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同时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物理现象的习惯;
(2)收集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关“静电的防范和利用”的事例,了解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趋利避害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静电实验中的电荷泄漏及验电器的检验功能;通过静电现象挖掘静电现象产生的本质
重点:了解静电现象,理解电荷量、元电荷的概念
三、实验器材准备:雷电图片、辉光球、高压放电仪器、雅各布天梯视频、玻璃棒、橡胶棒、
毛皮、丝绸、验电器、手摇感应起电机,气球、铝罐,塑料薄膜扎带
四、教学过程
板书
第八章电场
A 静电现象元电荷
一、静电现象: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二、产生静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

实质:电子的转移。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三、电荷量:反映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用Q或q表示)
单位是C(库仑),微库——μc 1μC=10-6C
元电荷:最小电荷量e叫做元电荷
元电荷就是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即e=1.6×10-19C
四、静电的产生和测量设备
(1)产生设备:手摇感应起电机、超高压电源、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等(2)测量设备:验电器、电荷量表、静电电压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
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1).可以看
到A ,B 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 ,B 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 移走,A 和B 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 和B 分开,然后移开C ,可以看到A 和B 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 和B 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 和B 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
【板书】(4)、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原因?
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 移近金属导体A 和B 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 和B 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板书】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练习3
3.元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 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 表示.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等于e 的整数倍。

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电荷量e 的值:e =1.60×10-19C
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 和电子的质量m e 的比值,为
111076.1⨯=e
m e C/㎏ 【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