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现状及对策

学完《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课外探究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观察几种动物,并用科学日记记录下来。一个星期后,调查的结果令笔者十分失望,全班53人中只有10人认真观察,完成科学日记。课外探究活动的真实参与率低,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于是引起笔者思考。

一、原因何在

为了查找原因,笔者和其他科学老师、家长、学生进行了交流,发现很多问题。

1.缺乏课外探究活动的时间

笔者随意抽取几位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访谈:

师:为什么没有进行观察、记录?

生:不是我不喜欢观察动物,是因为我没有时间,下午5点左右回到家吃完晚饭后,还要完成语、数等作业,做完作业后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

师:其他同学呢?

生:平时语、数作业很多,双休日还要学习书法和钢琴,我们一点多余的时间都没有。

……

由此可见,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科学探究,是一个客

观存在的事实。

2.缺乏探究活动必需的材料

课外探究活动需要一定的材料,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等实际原因,在材料的准备和实验的设计开展等方面都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然而,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老师无暇顾及到那么多学生,学生课后又独自分散在家中,身边的材料很难满足课外探究活动的需求。比如养蚕,全校只有十多个同学找到了蚕种,养到最后也只剩几个,而很多学生连桑叶长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改养菜青虫后,学生也未能真正动起来。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很难找到相关材料,导致课外探究活动开展不尽如人意。

3.缺乏探究活动的毅力

由于学生年龄小,兴趣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做事不易持久,大部分学生在课外探究活动中不能克服困难,不能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等。如“观察月相”活动需要持续很长时间,并要坚持写日记。结果全班只有8位学生坚持观察并记日记,大部分学生说忘了,还有的说下了三四天雨,看不见月亮就没有继续观察。

4.缺乏家长对探究活动的支持

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把科学课归为“副课”,往往把孩子们的课外探究活动看成跟学习无关的事,认为不该把时间花在这个上面,并用这样的思想教育孩子,影响他

们课外探究的积极性。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用“坛坛罐罐”做实验,认为孩子是贪玩,不专心做功课;看到孩子们玩弄科技类玩具或科学老师布置的课外探究活动,认为是“不务正业”的行为。例如,在开展课外探究活动中,就有学生诉苦:家长不让捉昆虫,理由是“蝴蝶翅膀上的灰有细菌”,“养兔子在家中不卫生”等。我们孩子的课外探究活动在家长眼里只是胡闹而已,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探究热情必将被扼杀在家长的指责声中,也使得孩子们的许多课外探究活动半途而废。

5.缺乏对探究过程的监管

许多科学教师对后续活动缺乏过程管理和监督,有的只是给学生一个参与课外探究的提醒,导致课外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如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观察蚯蚓、蚂蚁、金鱼等小动物后,我们总不忘叮嘱:“请大家课外继续观察和饲养,了解

它们更多的秘密”。让孩子们课外继续观察,究竟观察了没有?回家饲养,究竟做了没有?有没有遇到困难,有什么新发现?……老师就再没有下文,探究活动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像这样的课外延伸已经成了很多老师的“习惯”。这样的课

后延伸原本应该有助于孩子成长,在我们科学老师的随意对待下,却变成了不断麻痹孩子积极性的无效延伸活动。

二、出路何在

通过对科学教材、科学课堂、学生实际情况的深入考察

和分析,笔者和同事们尝试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探究活动,并积极探索有效的组织策略,努力使科学课外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1.统筹安排――有效

我们一方面争取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密切支持与配合,减少语、数学科教师布置的大量机械重复性作业,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探究活动;另一方面,把科学探究活动中写观察报告、写小论文与语文学科写作文、记日记结合起来。科学老师指导学生怎样去观察,语文老师指导学生怎样写。这样一来,不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了,写作能力提高了,而且使学科之间有了真正的融合。

2.材料提供――有偿

饲养小动物是小学生乐于从事的实践性活动,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饲养蚕宝宝,并了解蚕宝宝的习性,观察它们的一生变化。蚕卵孵化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环节,对于从来没有饲养过蚕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难以下手。于是我们经过多方联系,由蚕农提供蚕种,为了提高蚕的孵化率,绝大部分蚕卵孵化由蚕农来完成,桑叶也由蚕农提供,每个星期送两次桑叶到学校,由教师分发给学生。蚕农对我校三年级的学生养蚕活动进行有偿服务(每生二元)。由于材料得到了保障,养蚕这一项课外探究活动就得以顺利开展。

3.活动过程――有趣

只有让学生对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探究才会有动力。在执教《放大镜下的晶体》后,笔者做了一个食盐晶体让学生欣赏,实验中的有趣现象使同学们兴趣倍增,于是鼓励孩子们根据教材的制作方法在课外去做,结果做出许多又大又漂亮的晶体,更是令同学们兴奋不已。我们还鼓励学生收集身边的废弃物等简易材料搞科学小制作,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操作技能和情趣。在课堂上讲清原理后,实践制作作为课外探究活动,学生兴趣盎然。

4.家校合作――有戏

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大部分时间在家里进行,因此,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学生把蚕、蚯蚓带回家饲养,在家里找材料搞小制作等,如果没有了家长的支持,探究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为了得到家长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好沟通工作。如开展养蚕活动前,我们给每位家长写了一封简短的书信,说明课外探究活动的意义,并希望家长能督促、帮助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没想到,家长竟然也捎回了意见,赞同孩子们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有的家长还利用工作之便找来了彩蚕,也有许多家长主动承担了采摘桑叶的任务。我们专门设立一个课外探究奖,颁发给在课外探究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同学,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奖励,更是对家长工作的肯定。这样一来,家长的观念逐渐地发生了转变。

5.活动指导――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