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茎的形态与结构2012

合集下载

茎的形态

茎的形态

2、茎的生长习性
• 由于适 应不同 的环境 而形成 不同的习 性 。 • 1 、直立茎:茎背地面而生,直立。 • 2 、缠绕茎:茎细长,柔弱,不能直 立,以茎本身缠绕它物上升。 • 牵牛,菜豆。
• 3、攀缘茎: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 以特有的结构攀援他物上升 • 1) 卷须:瓜类、葡萄、豌豆 • 2) 吸盘:爬墙虎
第二节 茎的形态、构造与功能
一、茎的形态
(一)茎的形态
相 邻 两 节 之 间 的 部 位 叫 做 节 间 竹子 示节和节间 玉米
茎 上 着 生 有 叶 , 叶 着 生 的 部 位 叫 做 节 。
叶片与枝条之间的夹角称为叶腋
茎的顶端和叶腋处都着生芽,分别称为顶芽和腋芽 (侧芽) 木本植物的枝条,其叶痕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叫叶痕。在 叶痕上维管束断裂留下的痕迹叫束痕。芽鳞脱落后留下的 痕迹叫芽鳞痕,根据芽鳞痕的数目可以判断枝条的年龄。
4、鳞芽和裸芽
鳞芽:芽的外面有鳞片包围的,叫做鳞芽。
鳞片为变态的叶,其外面覆盖绒毛或蜡纸,可增强保护作用,避免水分大量散失和机械损 伤。如木本植物中苹果、梨在冬季形成的芽,多属于鳞芽。
裸芽:有些植物的芽不具有鳞片,裸露于外面,叫做裸露。
草本植物及生长在热带潮湿气候的木本植物常形成裸芽。棉花、烟草、番茄的芽属于裸 芽。
• 4、匍匐茎: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 蔓延生长,节上生不定根,芽发育为新 植株。如草莓、甘薯
直立茎
缠绕茎
攀缘茎
匍匐茎
直立茎 (薄荷)
缠绕茎(五(野豌豆)
匍匐茎 (澎蜞菊)
(三)芽
实质上是枝条或花的原始体
茎的顶端叶腋处都生长着芽。枝条和花都是由芽开展后形成的。 1、顶芽和腋芽(根据芽在枝条上的着生位置)

(完整版)第5章茎的形态构造

(完整版)第5章茎的形态构造

茎枝表面隆起呈裂隙 状的小孔,是茎与外
界气体交换的通道
皮孔 冬芽 叶痕
苦楝[liàn]树
芽鳞痕
皮孔
(二)芽及其类型 芽(bud)是尚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 根据芽的生长位置、发育性质、有无鳞片包被及活 动能力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依芽的生长位置分
顶芽:生于茎技顶端的芽称顶芽。 定芽 腋芽:生于叶腋的芽称腋芽或侧芽。
葡萄的茎卷须
野葱的小鳞茎
四、茎的生理功能 茎的主要功能: 是输导和支持作用,还有贮藏和繁殖的功能。
第二节 茎的显微构造
一、茎尖的构造 茎与根的生长、分化过程基本相似。
茎尖也可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及成熟区。主要 不同之处在于:前端没有类似根冠的构造,而 存在能形成叶和芽的原始突起,称为叶原基 (leaf primordium)和芽原基(bud primordium) 。
有的植物此层细胞中含有许多淀粉粒而称之 为淀粉鞘(starch sheath),如马兜铃、蚕豆、蓖部分,
包括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髓射线和髓等。
1.初生维管束
初生维管束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束中形成层
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 细胞和初生韧皮纤维组成
分化成熟的顺序:外始式
(二)皮层 表皮内、维管柱外的几层细胞;分为皮
层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细胞。皮层厚角组织 在表皮下方,支持作用。皮层薄壁细胞常具 叶绿体,具光合和贮藏作用。
与根的皮层区别在于: 茎的皮层不如根的皮层发达。含有叶绿体, 能进行光合作用。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茎中的皮层最内一层细胞 仍为一般的薄壁细胞,而不象根在形态上可 以分辨出内皮层,故皮层与维管区域之间无 明显分界 。
次生木质部的组成
导管

第六章 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六章 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茎的形态特征种子萌发后,上胚轴和胚芽向上生长产生茎和叶。

茎端和叶腋内的芽活动生长,形成分枝。

继而新芽不断产生与生长,最后形成了繁茂的植株地上系统。

第一节茎的形态特征一、茎的发生茎是植物进化过程中早于根发展起来的营养器官,是植物适应陆生生活、向空中发展的标志性结构之一。

在植物(尤其是种子植物)的个体发育中,茎由胚芽和胚轴发育而来。

在漫长的系统演化进程中,植物的茎沿着从草本到木本、从木本到草木本共荣的方向发展。

最初植物的茎是多细胞束状聚集的、无组织分化、由外而内不能分清结构层次的“假茎”;随着生存质量的改善和环境的选择作用,组织进化和发展起来;于是,不同组织间的分工协作,使真正意义上的茎得以进化形成,植物便能更好地利用环境、适应环境、保护和繁衍自身。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相应地应运而生、进化出现。

由于木本植物的茎可塑性小,适应力差,生活周期长,结实率相对较低,所以,古生代的鳞木、封印木等高大的乔木,到二叠纪全部灭亡。

现存的木本植物的数量远少于草本植物的数量。

草本植物的进化,从多年生到一年生。

因为,草本植物的茎生活周期短,生殖阶段发生早,仅用极少限量的物质消耗在营养器官的构建上,而种子的繁殖却达到了最大限度。

种子繁衍代数多,变异几率大,在地质年代的气候变迁和冰川袭击中,草本植物则适应而生,显示了更强的适应性。

因此,茎的出现是植物进化、繁荣过程中的又一个大事件。

茎的发育,使植株上的芽、叶等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茎中形成的维管组织可以长距离地输送水分和养分,更加促进了茎的生长和发育,形成发达的茎枝系统,于是更多的芽、叶甚至被子植物的花等器官孕育产生。

多样性生存环境的长期作用和影响,使植物的茎更是千姿百态。

植株上数目繁多的叶在一定的空间呈镶嵌分布,充分地接受光照和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同时,茎枝系统又支持着大量的花和果实,使它们更适合发育生长,更有利于传粉及果实和种子的生长、传播,繁殖后代。

认识药用植物茎的特征 茎的形态和类型 正常茎的形态 药用植物识别课件

认识药用植物茎的特征 茎的形态和类型 正常茎的形态 药用植物识别课件
目录
1
茎的形态和类型
2
茎的变态
3
茎的内部构造
1 茎的形态和类型
1.1 正常茎的形态 1.2 茎的类型
一、正常茎的形态
种子植物茎是由胚芽发育而来的,种子萌发时, 胚芽连同胚轴发育形成主茎,主茎顶端具顶芽, 使茎不断增长生长,节上有腋芽,腋芽萌发形成 枝条,枝条上又可产生顶芽和腋芽,如此就形成 了植物茎的整个地上部分。
石松的二叉分枝
二、茎的分枝
假二叉分枝:顶芽停止生长或顶芽是花芽,由近顶芽的两侧芽同时发育为 两分枝,如丁香、石竹、曼陀罗等。
二、茎的分枝
单轴分枝: 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主干,同时
侧芽以同样的方式形成各级分枝,主干 明显,如松、柏等。
二、茎的分枝
合轴分枝:顶芽生长缓慢或生长到一定程度即死亡或分化为花芽,由侧 芽发育为粗壮的侧枝,以此交替生长,使主干继续生长,这种主干是由 许多腋芽发育而成的侧枝联合组成,故称合轴,如被子植物茎的分枝。
木本植物茎上还有叶痕、托叶痕、芽鳞痕、 维管束痕、皮孔等特征。
一、正常茎的形态
三角形
香附、荆 三棱
四棱柱形
薄荷、益 母草
圆柱形空心
小茴香、芹菜、 南瓜
一、正常茎的形态
一、正常茎的形态
芽:是尚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顶芽 Biblioteka 芽一、正常茎的形态顶芽
定芽 腋芽
生长位置
副芽
不定芽
叶芽
性质 花芽

混合芽
通常茎是生长在地上,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躯 干,但有些植物的茎生长在地下,称地下茎。
茎具有输导、支持、贮藏、繁殖等生理功能。
一、正常茎的形态
植物茎一般为圆柱形;但有的呈方形、三角 形等。多实心,少空心。

关于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茎)课件

关于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茎)课件
关于植物的形态结 构和发育(茎)
一、茎的基本形态
(一)茎的外形 (二)芽的类型及构造 (三)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
二、茎尖及其发育
(一)茎的顶端分生组织 (二)叶和芽的起源
三、茎的解剖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解剖结构
(二)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三)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四、茎的生理功能 五、茎的变态
(一)地上茎的变态 (二)地下茎的变态
根的初生结构和茎的初生结 构有什么不同?(见99页)
报告人:
1)表 皮
2)皮层: 占茎的比例小,一般没有内皮层, 有些植物茎皮层最内层富含淀粉,称淀粉鞘
表皮
皮层
内始式
答题者:高朝君
茎初生木质部由内向外渐次分化成 熟的发育方式 比较分析根与茎木质部发育不同:
阅读并划线84页第八行,85页第三行,99 页第六行
枝条的外表可以看见一 些小形的皮孔? ,这是枝条 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道。
(二)芽的类型及构造
芽是未发育的枝、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由生长锥、叶原基、幼叶等组成
• 拯救世界的机遇(各种植物、基因库)
0:28
~ 0:29
• 微观世界-树芽(4:00~
1、按着生位置分:
1)顶芽: ?生?在主干或枝条顶端的芽。 2)腋芽:
韧皮部 木质部
玉米
小麦
中柱鞘
维管束分散 排列
单双子叶植物茎结构比较 (97与112-113页)
重点!!
双子叶植物茎
单子叶植物茎
单双子叶植物茎结构比较
单子叶植物茎
双子叶植物茎
四、茎的生理功能
输导:根于叶间的物质运输 支持:叶花果实的合理排布利于光合、传粉和 种子的散布 贮藏:如块茎 繁殖:枝条可产生不定根,进行营养繁殖

茎1

茎1

(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的方式
茎的分枝方式: • 单轴分枝:主轴生长始终占绝对优势 • 合轴分枝:无明显的顶端优势。 • 二叉分枝:茎尖生长点一分为二,整个分枝 系统都是二叉的,主要见于苔藓植物和蕨类 植物。 • 假二叉分枝:具有对生叶的植物,在顶芽停 止生长或分化成花芽后,由顶芽下两个对生 的腋芽同时生长,形成叉状侧枝
3、裸子植物的初生结构与双子叶植物相似 、 区别:木质部韧皮部组分不同; 区别:木质部韧皮部组分不同;有树脂道
叶迹: 叶迹:茎与叶柄间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 芽鳞痕:顶芽的鳞片脱落后在枝上留下的痕迹。 芽鳞痕:顶芽的鳞片脱落后在枝上留下的痕迹
• 植物依莖的外型和木质化程度,可分為: 1. 乔木:多年生直立木本,具有单一树干的 植物。 2. 灌木:多年生直立木本,在近基部触发出 数个树干。 3. 草本:茎几乎不木质化的植物。 4 藤本:
• 依其生長状态可分為: 1. 直立茎:茎垂直于地面。 2. 攀援茎:通过变态器官攀援于其它物体上 3、缠绕茎:以茎本身缠绕于其他支柱物上升 4. 匍匐茎 :(走茎)茎匍匐在地上,但节上 生根。如草莓、蟛蜞菊 。 5. 根茎:在地表下橫走,具芽,节间明显的。 如:竹类的地下茎,及荷花的地下茎(蓮藕)。
按芽所形成器官的不同: 叶芽:芽开放后形成茎、叶的芽 花芽:芽开放后形成花、花序的芽 混合芽:既形成枝叶又形成花的芽 按芽的生理状态: 活动芽:能在当年开放形成新枝、新叶、 花和花序的芽 休眠芽:不活动的芽
• 芽顶端的生长点,其细胞具有很强的分生能 芽顶端的生长点, 属于分生组织。不断产生新的细胞, 力。属于分生组织。不断产生新的细胞,渐 渐使芽的位置移向上方。 渐使芽的位置移向上方。
三、 茎的解剖结构
(一)茎的初生结构

第四章茎的形态结构与建成过程

第四章茎的形态结构与建成过程
(3)初生木质部呈“V”字型
单双子叶植物茎比较
茎的初生结构
表皮 皮层 髓射线 初生韧皮部 髓 初生木质部 束中形成层
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
茎的次生结构
年轮及早材、晚材
边材心材
木材结构
玉米茎
周皮1
芽的类型
不定芽
单双子叶茎比较
2、茎的分枝
单轴分枝 合轴分枝 假二叉分枝 二叉分枝
单轴分枝
合轴分枝
假二叉分枝
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三)茎的结构
1.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表 皮 厚角组织 皮 层 皮层薄壁组织 初生韧皮部 维管束 中 柱 束内形成层 原生木质部 后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
髓射线 髓
(内始式)
2.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1) 形成层的活动和次生维管组织的形成
束内形成层 (外)次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 髓射线 束间形成层 (内)次生木质部
(2) 木栓形成层的活动
木 栓 层
皮层
木栓形成层
栓 内 层
周 皮
树 皮
(3) 年 轮
春材(早材)
年 轮
秋材(晚材)
心材
边材
3.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1)没有形成层,有限维管束,只有初生结构 (2)维管束散生在基本组织中
第四章 茎的形态结构与建成过程 一、茎的生理功能
支持 运输 贮藏 合成 繁殖
二、茎的形态结构
(一)茎的形态
节 、节 间 、叶痕、叶迹、芽鳞痕
(二) 芽和分质 花 芽 芽 枝 条 花或花序
混合芽 (如苹果的顶芽) 结构




生理 活动芽 活性 休眠芽

第五章-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五章-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五章茎的形态与结构⏹一般指植物体体轴的地上部分⏹来源种子萌发后,主茎由胚芽连同胚轴开始发育经过顶芽和腋芽的背地生长、重复产生分枝如此发展下去而形成整个地上部分⏹第三节茎⏹一、茎的生理功能⏹a、输导——导管、管胞和筛管、筛胞⏹b、支持——机械组织、输导组织⏹c、贮藏——贮水(仙人掌)、贮糖(甘蔗)、贮淀粉(土豆块茎)⏹d、繁殖——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扦插、压条(桂花可空中压条)、变态茎的块茎产生不定芽⏹藕扦插⏹二.茎的基本形态⏹夹竹桃⏹芦荟⏹莲花掌⏹白花益母草⏹莎草:⏹竹节蓼⏹蟹爪兰⏹(一)茎的外形⏹节:茎上着生叶和芽的位置。

⏹节间:两节间的部分。

⏹甘蔗毛竹⏹一)茎的外形⏹长枝:节间显著伸长的枝条。

⏹短枝:节间短缩,各个节间紧密相接,甚至难于分辨的枝条。

⏹长枝和短枝⏹(一)茎的外形⏹莲座植物:某些草本植物节间短缩,叶排列成基生的莲座状。

⏹(二)芽的类型及构造⏹(二)芽的类型及构造⏹不定芽⏹(二)芽的类型及构造⏹1.芽的类型⏹按芽鳞的有无分:裸芽、鳞芽⏹(二)芽的类型及构造⏹1.芽的类型⏹按芽所形成器官的性质分:枝芽、花芽、混合芽⏹按芽的生理状态分:活动芽、休眠芽⏹(二)芽的类型及构造⏹2.芽的构造枝芽的构造:生长锥(顶端分生组织、幼叶、叶原基、腋芽原基⏹花芽的构造:花萼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芽的构造⏹(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茎的生长习性⏹缠绕茎(牵牛)⏹(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1.茎的生长习性⏹攀援茎:茎幼时较柔软,不能直立,以特有的结构攀援它物上升。

如:卷须、钩刺。

⏹攀援茎(丝瓜)⏹(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匍匐茎(草莓)⏹蒺藜⏹甘薯⏹(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茎的分枝方式⏹分枝方式⏹圆柏⏹柴胡⏹(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丁香⏹(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2.茎的分枝方式⏹二叉分枝:顶端的分生组织平均分成两半,各形成一个分枝,在一定的时候,又进行同样的分枝,以后不断重复进行,形成二叉状分枝系统。

植物科学基础茎的形态构造与功能

植物科学基础茎的形态构造与功能

A、水稻茎段横切面 B、小麦茎段横切面 C、水稻茎中一个维管束的放大。
五、茎的变态
地上茎的变态类型
肉质茎 茎卷须 茎 刺 叶状茎
根状茎 块 茎 球 茎 鳞 茎
仙人掌等 黄瓜、南瓜、葡萄等 山楂、皂荚等 昙花、文竹、天冬草等
竹、姜、莲等 马铃薯等 荸荠、芋、慈菇等 洋葱、水仙、百合等
地下茎的变态类型
第三节
茎的形态、构造与功能
一、茎的形态
(一)外形: 通常呈圆形,少数呈方形。分为 节、节间、枝条、叶痕和叶迹。
(二)茎的分类: •按木质化程度分: 木本植物(乔木和灌木)和草本植物 (一年、二年生、多年生植物) •按生长习性分: 1、直立茎 直立、背地生长,如大多数木本植物。 2、缠绕茎 柔软,茎本身缠绕它物上升生长, 如菜豆、 牵牛花和菟丝子。 3、攀援茎 柔软,由特有的结构,攀援它物上升生长, 如爬山虎具吸,葡萄。 4、匍匐茎 沿地面蔓延生长,节上生长不定根,如甘薯 和草莓。
茎的变态类型
根状茎 根

匍匐茎(草莓)
根状茎(鸢尾)
土豆(块茎)
2、 茎的次生构造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1、表皮: 在茎的最外方,是一层生活细胞, 排列整齐,由长轴形细胞和短轴形细胞纵向相 间排列而成。 2、基本组织:表皮以内为基本组织,由厚壁细 胞和薄壁细胞组成。在靠近表皮处常有几层厚 壁组织,彼此相连成一环。具有支持作用。 3、维管束:维管束散生在茎内,且数目很多,
顶芽 叶痕 侧芽(腋芽)
侧芽(休眠芽)
侧枝
芽鳞痕 节
花枝痕
二、芽及其形态
1、芽的概念: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 枝、 花、花序雏体。
按位置分:
顶芽 腋芽 叶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芽的起源
起源于芽原基和腋芽原基,在表面的几层细胞产生。
叶和芽都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层或第二、三层 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外起源。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初生生长:由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经
分裂、生长、分化成熟的过程,称为根的 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茎的初生生长过程所形成的结 构称为根的初生结构。 横切成熟区区,茎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 划分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三大部分。
次生结构:主要由次生成熟组织所组成的结构。一般裸子植 物和木本的双子叶植物有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次生(侧生)分生组织有两类: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1、维管形成层的发生、活动与次生维管组织
(1)、来源 初生木质 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 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 来自于原形成层。包 括束中形成层和束间 形成层。
菜 豆
直立茎 (薄荷)
缠绕茎( 牵牛)
攀缘茎(野豌豆)
匍匐茎
4、 茎的分枝类型 单轴分枝 合轴分枝 假二叉分枝 二叉分枝 禾本科植物 的分蘖
单轴分枝
合轴分枝 山丁子
假二叉分枝
二叉分枝
分蘖(tiller)
禾本科植物在地面下和近地面的分蘖节上 产生腋芽,以后腋芽形成具不定根的分枝, 这种方式的分枝称为分蘖。
占整个茎的比例 没有根大。
3. 维管柱 (1) 维管束 初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 和木薄壁细胞 初生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纤维 和韧皮薄壁细胞 (2) 形成层:一层具分裂能力的细胞 (3) 髓:茎中间的薄壁细胞存储 单宁,晶体,
淀粉粒
(4) 髓射线: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
双子叶植物花生茎的初生结构
(2)细胞类型
(3)维管形成层的活动
茎的初生结构
产生维管形成层
产生次生结构 椴树茎的次生结构
4. 射线
髓射线和维管射线的比较
相同点:1)由薄壁组织构成
2)生理功能:贮藏及横向运输
3)横切面上呈放射状排列
不同点: 髓射线
维管射线
1)位置:维管束之间 维管束内(木射线和韧皮射线)
2)来源:基本分生组织 次生组织(束内形成层)
芽鳞痕(bud scalescar):是顶芽(鳞芽) 开展时,外围的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根据芽鳞痕可判断枝条的生长龄和生长量。
皮孔:是木质茎上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
第二节 芽和茎的分枝方式 1、芽 (1)芽的概念
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条、花或花序, 即:枝、花或花序的雏体。
刺老鸦
茎的形态与结构
裴红宾
第一节 茎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 芽和茎的分枝方式 第三节 茎的解剖结构
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用途
茎的主要生理功能
** 支持 ** 输导 ** 贮藏、繁殖和光合作用等生 理功能
茎的经济用途
** 食用 ** 药用 ** 观赏
第一节 茎的形态特征
n 1. 茎的形态特征 外形:大多为圆形,其它有三角形、四棱形、
束间形成层 束中形成层
表皮 维管束
髓 髓射线 形成层
(5) 维管束的类型: 根据有无形成层分为: 有限维管束 无限维管束 根据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排列方式分为: 外韧维管束 双韧维管束 周韧维管束 周木维管束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1、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次生生长:次生(侧生)分生组织活动,不断地产生次生维 管组织和周皮,使根、茎增粗的生长过程。
3)数目:固定
逐年增加
5. 年轮、木材及其三种切面
[1] 年轮、早材和晚材 [2] 茎的三种切面 [3] 边材和心材
三切面:横切面、径向切面、切向切面
边材和心材
心材的导管细胞被侵填
6.木栓形成 层的来源和 活动
来源于皮 层或表皮
1、表皮
由原表皮发育而成,活细 胞。
角质层增厚,增强坚韧性 和减少水分蒸腾。
表皮毛可降低蒸腾和防止 动物的侵害。
初生保护组织
2、皮层:
主要是薄壁细胞, 具细胞间隙。
具同化组织。
有些具厚角组织, 支持作用。
没有明显的内皮 层(有些植物的 最内一层细胞含 淀粉,叫淀粉 鞘)。
扁平形等。 n (1) 茎具节和节间
(2) 着生叶和芽 n (3) 具有皮孔
节和节间
节:是着生叶 的部位。
节间:两个节 之间的部位。
竹子 示节和节间 玉米
枝条(shoot):着生叶和芽的茎。
茎:枝上除去叶和芽所留下的轴状部分。 叶痕:落叶植物落叶后,在茎上留下的叶 柄痕迹。
维 管 束 痕 ( bundle ) : 叶 痕 内 的 点 线 状 突 起,是叶柄和茎见的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 痕迹。
居间分生组织
顶端分生组织的几种理论 有关茎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活动的方式和特征 一直受科学家的重视,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植物茎 尖的发育特征,提出了不同的茎尖发育学说。
(1)
原套 原体
原表皮
叶和芽的起源 (1) 叶的起源
叶起源于叶原基,在顶端分生组织的第二层或第三层出现。
原套----周缘分生组织---- 基本分生组织------皮层、髓射线(部分)


原形成层-----------维管束
原体----髓分生组织----------基本分生组织-------------髓 (部分)
茎的顶端分生组织
位于茎的顶端(枝顶),为芽中被幼叶包围的部分。
幼叶
叶原基 原分生 组织 原表皮 基本分生 组织 原形成层
刺五加
刺五加
(2) 芽的类型 按位置分:顶芽 侧芽 不定芽 按性质分:花芽 叶芽 混合芽 根据芽鳞的有无分:鳞芽 裸芽 根据生理状态分:活动芽 休眠芽
顶芽
混合芽
2、茎的质地 草本 木本
3、 茎的生长习性/茎的类型 直立茎 攀缘茎:卷须 如豌豆、葡萄、黄瓜等 吸盘 如爬山虎 气生根 如常春藤等 缠绕茎 匍匐茎
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长芒稗
第三节 茎的解剖结构
一、 茎尖分区 习惯上把位于茎的顶端较为幼嫩的部
分称为茎尖。 分生区:由原生和初生分生组织构成的顶端分生组织
伸长区:包括几个节间,开始出现初生结构。 成熟区:细胞停止生长,形成初生结构。
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 成熟组织

原 表 皮 ------- 表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