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合集下载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生。
1 1 门静脉压升 高 .
这是形 成 P HG的先决条 件 , 吴风 婷
亦有研究表明 , 管静脉 曲张硬化 剂治疗或结扎术和 断流术 食
后 胃病加重 , 分流术后 胃病缓 解或 消失 , 这可 能与 前者 门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 2 6例肝炎肝硬化患 者 的临床 资料分 析发 现 门静 脉 内径 2
脉高压患 者伴发与门脉高压有关 的各种 胃十二 指肠 病变 , 如 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 、 胃粘 膜病变 、 源性溃疡 、 肝 胃窦 毛细血 管扩张症 等。狭义 的 P G是 指门脉高压患者 伴发的 胃粘 膜 H 病变 , 内镜下表现 为各 种形 态 的充 血性红斑 和糜 烂 , 伴有 或
不伴有出血 ; 组织学上 表现 为血管 扩张 , 粘膜 下层 动静脉 短
>13 c 尤其 >14 c 时 , 生 P G的可 能极大 。P G .5 m( .7 m) 发 H H 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肝硬化引起 门脉压力增 高 , 进而使 胃部
压变化不大 , 而后者 门脉压显著 下降有关 。 16 其他 . 有研 究表 明 , 别 、 龄 、 病 的严重 性 及食 管 性 年 肝 静脉曲张的程度等与 P G无关 , H 饮酒是肝 硬化 的发病 因素 , 但饮酒和 P G并无直接 关 系 ; 有 认 为肝功 能 的严 重 障碍 H 也 与重型 一P G( eee—P G S—P G) H svr H H 有关 , 胃食 管静 脉 在 曲张 的病人 中发生 P G者 , H 较只有食 管静 脉曲张者多见 。
素. P G越 来越 引起人 们的重视。本文将重点对 P 故 H HG的研 究进展作 一综述。
关键词 门静脉 高压; 胃病 ; 治疗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大学附属 第一 医院实验室 4 00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门静 脉 高压 ( 要 指 肝 硬 化 引起 )性 胃病 ( HG )与 幽 门螺 杆 菌 ( 主 P Hp)感 染 的 关 系。方 法
选 3 6
例P HG 患者 和 5 慢 性 胃 炎患 者进 行 胃镜 和 Hp检 测 分 析 。结 果 门脉 高压 性 胃病 患者 组 的 Hp感 染 率 为 2 . %, 性 胃 0例 37 慢 0
检 测 了 胃黏膜 组 织 中 H p的 表达 ,发现 Hs6 s p 0在 浅 表 性 胃 炎 ,
pr tei , 60a 0 i henor o ns 27 nd 7 n t ma1 um n a e a1an h a dr n d
i ad en um n r a1 t ors wit s ppr ed h u es s AC p od ti n TH r uc o
【] P g a e 1 D, F r e a , S a e P , et a . 2 in t 1 i e r i J r ors 1
I mun m ohi oc m st he i ai c st d o he s c uy f at ho k
变 的 ,此 过 程 Hs 成 不 断增 加 。马 锐 等 ()用 免 疫 组 化 法 p合
的损 伤 ,并 迅 速 合 成 Hs, 以发 挥 对 胃黏 膜 细胞 的保 护 作 用 。 p 胃癌 是 胃 黏 膜 长 期 受 各种 刺 激 及 其 他 因素 作 用 下 逐渐 发 生 癌
( ] . n i a c r e , 2 0 , 2 ( B) 1 2 - 3 1 J A t c n e R s 03 3 2 : 5 1 3. 3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治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治
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较低,术后远期效果比较 满意 Orloff等发现12例患者进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后6 年随访发现PHG均已消失,无外科手术导致的死 亡,仅l例发生肝性脑病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S)
TIPS最早的适应证为一般情况不适合于行外科分 流术者。
目前适应证已扩展至急慢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出血、严重或难治性腹水、肝肾综合征。
黑棕色斑(black brown spots)——形 状不规则的黑色 或褐色斑点,形 状不整,内镜下 冲洗不掉
MLP CRS
RPL BBS
PHG 的诊断
1 影像学:超声内镜见胃壁增厚
1
门静脉、脾静脉增宽
门脉侧枝循环建立的证据
CT增强: 胃壁内层延迟期强化
胃底黏膜呈结节样肥厚
2 胃肠道造影:胃底黏膜呈结节样肥厚
胃粘膜病变 发生或加重
内镜下治疗
氩离子气体凝固法(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 APC)治疗PHG,操作简单、较安全,即时止血效果 好
急性出血,可使用硬化剂或探头烧灼止血
外科手术干预——脾肾分流
门腔静脉分流术是外科控制PHG出血的有效方法 能够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控制出血,术
胃镜下特殊病变
PHG分类方法多样,以McCormack分类法及NIEC法临床应用最 为广泛
McCormack法:轻型 重型
NIEC法:MLP-马赛克样改变 RPL-黏膜表面细小红点灶 CRS-散在的樱桃红样斑点 BBS-黑棕色斑
分类 轻型 重型
McCormack分类
内镜表现
黏膜表面细小红点灶(red point lesions,RPL)或猩红 热样疹(scarlatina rash) 在条纹状外观的黏膜皱褶表面出现的表浅红斑 (erythema) 红色或粉红色水肿黏膜上出现细白色网状间隔,类似蛇 皮样(snake skin-like pattern, SLP)或马赛克样改 变(mosaic-like pattern,MLP) ,即镶嵌图案样改变, 多发于胃底和胃体。

门静脉高压症诊断方法及诊断要点详解

门静脉高压症诊断方法及诊断要点详解

门静脉高压症诊断方法及诊断要点详解一、门静脉高压症形成后的病生理变化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常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始动因素。

按阻力增加的部位,可将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前、肝内和肝后三型。

门静脉高压症形成后,可以发生下列病理变化。

1、脾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流受阻后,首先出现充血性脾大,然后出现脾功能亢进的表现。

2、交通支扩张由于正常的肝内门静脉通路受阻,门静脉又无静脉瓣,四个交通支大量开放,并扩张、扭曲形成静脉曲张。

在扩张的交通支中最有临床意义的是在食管下段、胃底形成的曲张静脉。

3、腹水门静脉压力升高,使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同时肝硬化引起的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及淋巴液生成增加,促使液体从肝表面、肠浆膜面漏入腹腔而形成腹水。

门静脉高压症时虽然静脉内血流量增加,但中心血流量却是降低的,继发刺激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钠、水潴留而加剧腹水形成。

二、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方法1、肝组织学活检此法一直被认为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对于鉴别门静脉高压的病因至关重要,临床实践中常有两种途径,即经皮或经皮经颈静脉途径。

两种不同途径肝组织学活检适用于不同的情况(表1)。

表1两种不同途径肝组织学活检的主要适应证根据不同病因发展的纤维化分为4种主要纤维化模式:①门静脉-中央静脉型纤维化(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②门静脉-门静脉型纤维化(胆道疾病);③窦周和细胞周围型纤维化(代谢性疾病、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脏疾病);④中央-中央型纤维化(布-加综合征等静脉流出阻塞)。

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布-加综合征等疾病门静脉高压常在病程的早期就发生,而代谢性疾病门静脉高压常在疾病的后期才形成。

2、肝静脉压力梯度(H V PG)H V P G是检测P H T变化的“金标准”,是通过颈内静脉、股静脉或肘静脉插管检测肝静脉楔压与肝静脉自由压之差,从而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正常人门静脉压力<5 m m H g。

H VP G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方法,对判断临床终点事件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表2)。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并发门静脉高压性胃病55例分析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并发门静脉高压性胃病55例分析

表 1 P G类 型与食管静脉 曲张分级 、 H 肝功能 C i —P g 分级和 H 感 染之间的关 系 hl uh d p
与 轻 度 组 比较 P>O0 , P<0O 。 .5 .5
2 23 受
后 ,l 5 例病情 缓解 , 2例 死 于 上 消 化 道 大 出 血 , 2例
浙江实用医学 2 1 6月第 1 00年 5卷第 3期 Z eagPata Meii ue2 1 , o.5 N . hjn r i l dc eJn ,00 V 11, o3 i cc n
・ 8 ・ l 7
肝硬化食管静脉 曲张并发 门静脉 高压性
胃病 5 5例 分 析
何 志刚 蒋 静 马敏俊 江 建华 冯永航
・27 ・ 0
部 回声 不均匀 , 质 内少 量 血流 灌 流 , 丸周 围 、 实 睾 阴 囊壁 可探及 血 流 , 提示 睾 丸 供血 不 足 。睾 丸 扭转 需
暗黑 或紫褐 色 , 位 后 睾 丸 颜 色 无 变 化 , 复 表示 血 供
食管 静脉 曲张并 发 P G 2例 , 吸虫 性 肝 硬 化食 管 H 血 静脉 曲张并 发 P G 2例 , 汁淤 积性 肝 硬 化食 管 静 H 胆 脉曲 张 并 发 P G 1例 ; 床 表 现 为 呕 血 、 便 4 H 临 黑 7 例, 胀 6 , 腹 例 纳差 2例 。 12 方 法 . 采 用 富士能 电子 胃镜 , 照 M C r ak 按 c o c m
( 阳市人 民医院 , 江 富 阳 3 10 ) 富 浙 14 0
【 摘
要 】 目的
探讨肝硬 化食 管静脉曲张并发 门静 脉高压 性 胃病 ( H ) P G 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5 5例肝硬 化食管静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在C HC抗病毒治疗中的地位 。
( 编译 董培玲;审校 杨月)
门脉高压性 胃病的发病机制 研究进 展
叶 德 辉 李剑 锋综 述 金 瑞审 校 门脉 高压 性 胃病 (otlh pre s egsrp ty ,HG) 指 在 门脉 高 压 基 础上 发 生 的 p ra y etni ato ah P v 是
1 .门静脉高压 门脉高压是P 发生的必要条件 。多项研 究表明,P G HG H 的发生与门脉 高压有关 ,同时也 和静脉曲张的存在及范 围密切相关 ,但和门脉高压的程度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 。由于门脉高

1 3.
维普资讯
压, 静脉 回流受 阻,胃粘膜及粘膜下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加, 血浆外渗致胃粘膜下广泛水 肿;同时门脉高压使粘膜下大量动静脉吻合形成,胃粘膜下血液分流, 有效血流量减少, 组织缺
胃粘膜病变。 HG P 是肝硬化或非肝硬{ f脉高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的重要原 因之一, tl 与食
道 胃静脉 曲张破 裂 出血 同为 肝硬 化 上 消化 道 出血 的两大 主要原 因. 于P 关 HG的 发病 机 制 至今 尚 未 阐 明, 笔者就 其 可能 的 发病 机制 作 一 综述 。 现
日与长效干扰素联合治疗 C HC时剂量是否足够的问题。 这可能是 由于在那些试验 中未按照体 重选择 tr a ii 量导 致 了 这一观 察 结果 。按 体重给 药是 治疗 C C时 被普 遍 接 受 的原 则 , ai vrn剂 b H
最近有 资料证 明 , 按 照 固定 的体 重给 药物 剂 量时 , 在 体重增 加和 S vR 率 降低直 接 相 关 。 S R VIE 研 究 中按体重 给予 利 巴韦林 可能 对病 人有益 。一 个按 照体重给 予 剂量 的 1b期 研究 正 在开 展 , 1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医堂绽述2Q塑生!旦箜!!鲞筮!魍丛鲤i型曼墼!也!坚堡!:』垫2Q塑:!!!:!£:塑!:!FineJ.Currentstatusoftheproblemoftraumaticshock[J].‘SurgGynecolObstect,1965,120:537-544.WolochowH,HildebrandGJ,LamannaC.translocationofmicroor-ganismsacr088tIleIntestinalinrats.effectofmicrobalsizeandconcentration[J].JInfectDis,1966,116(4):523-528.BergRD.GartingtonAW.Translocatiaofcertainindigenousbacte-riafromthegastrointestinaltracttomezenterielymphnodesandotherorganingnotubioticmouzemodel【J].Infectlmmun,1979,23(2):403_411.SchwarzM,ThomsenJ,MeyerH,eta1.Frequencyandtimeconilleofpancreaticandextrapancreaticbacterialinfectioninexperimentalacutepancreatitisinrats[J].Surgery,2000,127(4):427432.Hel'88G。

ForcelledoJL。

GutiermzJM.以以.Selectiveintestinalbacterialdecontaminationinexperimentalacutepancreatitis[J].GastroenterolHepaol,2000,23(10):461-465.[25]MoodyFG,Haley—RussellD,MuncyDM.Intestinaltransitandbac-teriatransloeationinobstruetlvepancreatitis【J].DigDisScit,1995,40(8):1798—1804.[26]吴承堂,黎沾良,黄祥成。

76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76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门静 脉 高压 性 胃病 ( H 是指 门静脉 高 压 患者 伴发 的 与 门静 P G)
mak等证实门静脉高压性 胃炎活检标本 、手术标本和尸检标本 c
均显 示 粘 膜 下 静 脉 迂 曲 扩 张 ,粘 膜层 血 管 扩 张 的程 度超 出 了炎
脉高压有关的胃粘膜病变 。本院 20 年 1 ~ 0 7年 5 01 月 20 月收治 上消化道出血 3 9 , 7 8 例 其中 6例诊断为 P G, H 总结治疗体会如下。
12 症 状 与 体征 .
全组病例均有典型的门静脉高压症状 、 体征 ,4例有少量呕 2 血 ,6例 均有黑粪 , 7 大便 潜血实验 阳性 ,0例 出血量较大 , 有 2 伴 头昏、 心慌 、 出汗、 贫血貌 ,8 有少量腹水者, 1例 出血后腹水增多。 1 食 管吞钡及彩超检查 . 3
性浸润 的程度 , 因而主张称作充血性 胃病。18 9 6年 Sr h a e 等总结 f 了他 们小组和他人 的研究成果 ,正确提 出了门静脉 高压性 胃病
1 材料 与方 法
1 一般 资 料 , 1
的概念 。P G发生与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有关 ,但确切机制仍不 H
明, 其研究涉及 以下两个方面 :1 胃粘膜血液循环障碍 : () 由于门 静脉 系统血液流 出受 阻 , 造成 门静脉压升高 , 门静脉系统 淤血 , 侧 支循 环建立 和开放 , 大量肠 源性扩血管物质涌人体循环 , 形成 全身及内脏的高动力循环 , 门静脉血流量增加 , 胃血管容积增加 , 血液淤滞 , 粘膜肌层动静脉短路 开放 , 粘膜有效血流量减少 ,a PO 和 S O 下降 , P 组织氧合不足 , 血管周 围大量水肿液积聚, 毛细血管 与上皮细胞间距离增大 , 物质交 换障碍 , 粘膜对有害 因子 的敏感 性增加 ,H P G形成 , 此时如果有肠 源性内毒素血症存在 。 内毒素激 活一氧化氮合成酶 , 释放大量一氧化氮 , 后者损害血管内皮 , 导致 胃粘膜 出血p5 ( )H .1 2P G患者对酒精、 3。 - 阿斯匹林 、 甾体类消炎药、 非 胆盐和盐酸的损伤作用特别敏感 ,肝硬化病人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的前列腺素 E 水平显著下降 , 释放入胃的前列腺素 E 显著减少。 故防御能力下降与损伤 因素增加造成胃粘膜受损并发 出血 。 由于轻度 P G不会发 生并发症 ,且极少进展为严重 P G, H H 因此不需治疗 。对于并发 消化道出血的重度 P G患者 , H 治疗的 较好 手段 是降低 门静脉压力 ,药物治疗可使用血管加压素及其 衍生物 、 心得安 、 生长抑 素及其 衍生物 , 急性期选用血管加压 素 及其衍生物 、 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 , 这两类 药物可在 改善 门静脉 血液动力学 同时减少 胃粘膜血液灌注 ,心得安可有效 预防 P G H 所致 胃粘 膜的再 次出血 , 长期 服用可显著改善 P G6介入治疗 H [ J , 可行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术及经颈静脉肝 内门体分流术 ,亦适用 于预 防 P HG所致 的首次出血或再次出血。内镜下硬化 剂注射 、 外科手术对预 防再次出血亦 同样有效。 【 参考文献】

门静脉高压症的名词解释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门静脉高压症的名词解释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门静脉高压症的名词解释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门静脉高压症的名词解释门静脉高压是一组由门静脉压力持久增高引起的症候群。

大多数由肝硬化引起,少数继发于门静脉主干或肝静脉梗阻以及原因不明的其他因素。

当门静脉血不能顺利通过肝脏回流入下腔静脉就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

表现为门-体静脉间交通支开放,大量门静脉血在未进入肝脏前就直接经交通支进入体循环,从而出现腹壁和食管静脉扩张、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肝功能失代偿和腹水等。

最为严重的是食管和胃连接处的静脉扩张,一旦破裂就会引起严重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门静脉高压病因各异,发病原因未完全阐明,门静脉血流受阻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并非惟一原因。

现引用BassSombry分类法进行介绍。

1.原发性血流量增加型(1)动脉-门静脉瘘(包括肝内、脾内及其他内脏)。

(2)脾毛细血管瘤。

(3)门静脉海绵状血管瘤。

(4)非肝病性脾大(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淋巴瘤等)。

2.原发性血流阻力增加型(1)肝前型发病率5%。

①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脾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

②门静脉或脾静脉受外来肿瘤或假性胰腺囊肿压迫或浸润,或门静脉癌栓。

(2)肝内型发病率占90%。

①窦前型早期血吸虫病、先天性肝纤维化、特发性门静脉高压、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肝豆状核变性、砷中毒、硫唑嘌呤肝毒性、骨髓纤维化(早期)、结节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

②窦型/混合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脂肪肝、不完全间隔性纤维化、肝细胞结节再生性增生、维生素A中毒、氨甲喋呤中毒、晚期血吸虫病及胆管炎等。

③窦后型肝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布-加氏综合征等。

(3)肝后型占1%。

下腔静脉闭塞性疾病、缩窄性心包炎、慢性右心衰、三尖瓣功能不全(先天性、风湿性)等。

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主要由各种肝硬化引起,在我国绝大多数是由肝炎后肝硬化所致,其次是血吸虫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病情发展缓慢,主要临床表现有:脾脏肿大、腹水、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及门脉高压性胃肠病,以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最具特征性。

门静脉高压胃病与胃泌素、迷走神经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门静脉高压胃病与胃泌素、迷走神经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门静脉 高压 胃 ;血 清 胃泌素;高 胃泌素血症 ;迷走神 经 病 [ 中图分类号 ] R 5 . “ 6 7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d i 0 3 6 / .s . 0 8— 3 4 2 1 . 3 0 7 o :1 . 9 9 ji n 10 2 4 . 0 0 . 1 s 2
再 发 出血 者 。 由 于其 在 肝 硬 化 门 静 脉 高 压 症 患 者
曲张后静 脉 压 差 明显 增 大 ,贲 门部 黏 膜 血 流 多 于 胃窦部 ,充 血和 高灌 注可 能 是 P HG的病 因 。但 也 有 少数研 究 表 示 P G 患 者 的 胃黏 膜 血 流 减 少 j H , 首 先 ,门脉 高 压 的高 动 力 循 环 使 胃肠 道 血 流 量 增

1 8・ 6
沈阳医学院学 yn d a C l g S c l 4卷
第 3期
21 02年 9月
门静脉高压 胃病 与 胃泌 素 、迷走神经相互关 系的研究进展
舒 畅 ,朱 家胜
( 皖南 医学 院弋矶 山医院 胃肠外科一病区 ,安徽 芜湖 2 10 ) 40 1
血 流的 能 力 ,导 致 胃黏 膜 层 血 供 降低 。肝 硬 化 门
发生 率较 高 ,预 后 差 ,近 年 来 受 到 国 内外 学 者 广
泛关注。有研究表 明:P G患者发生率高与高 胃 H 泌素血症有关…。 胃泌素主要是 由胃窦及十二脂 肠细胞分泌 的一种 多肽,是最强 的促 胃酸分泌激 素 。P G高 胃泌 素 血 症 的机 理 说 法 不 一 _ ,而 胃 H 2 j
1 发病 机制
激素代谢紊乱、血浆 中内皮 素浓度水 平增加等 因 素有 关 ,其 中产 生 的一 些 体 液 因 子 和 细 胞 因子 亦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有哪些症状?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有哪些症状?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症状,尤其是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早期症状,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有什么表现?得了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会怎样?以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有哪些并发病症,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常见症状:充血、胃镜下表现出广泛黏膜红斑、呕血、黑便*一、症状PHG多数为轻型,临床无特异症状,往往在胃镜检查时发现。

随着时间推移,轻型PHG可发展为重型PHG。

重型PHG临床表现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

多数为少量呕血、黑便,可伴有贫血,少数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并可诱发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合并症。

出血后再出血率很高。

*二、诊断主要依靠胃镜作出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胃镜下表现出广泛黏膜红斑、马赛克征,胃黏膜特别是胃底部出现散在红点或多发的重染红点及自发性出血,多能确诊。

胃镜活检因取材小且表浅,除有一定程度的充血外,多无明显异常,无助于PHG的诊断,亦有报道有50%的内镜活检标本病理见有毛细血管扩张。

*以上是对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并发症,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常见并发症:脾功能亢进、蜘蛛痣*一、并发病症重型PHG临床表现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

多数为少量呕血、黑便,可伴有贫血,少数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并可诱发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合并症。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症状,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的体表胃电图表现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的体表胃电图表现
维普资讯
胃肠 病 学 2 0 0 7年 第 1 2卷 第 1 1期

63・ 9
门静 脉 高压 性 胃病 患者 的体 表 胃 电 图表 现
米 军 董培玲 金 瑞
首 都 医科 大 学 附 属 北 京 佑 安 医 院 消化 科 (0 0 9 10 6 )
B cg o n : P r l yet s egs pty (H ) i am s c m o atcm csl einse nc roi a k ru d o a h pr ni at ah P G s ot o m ngs u oa ls eni iht t e v o r i r o r c
门静 脉 高 压性 胃 病 ( H 是 肝 硬 化 患 者 最 常 见 的 胃黏 P G) 膜 病 变 .其 产 生 机 制 为 门 静 脉 高 压 致 胃 部静 脉 向 门静 脉 回 流 受 阻 . 成 胃部 瘀 血 . 造 引起 胃 黏 膜继 发 损 伤 。P G 的组 织 H 学 特 点 为 无 炎 症 细 胞 或 仅 有 轻 度 炎 症 细 胞 浸 润 .并 具 有 特
Key wor s P ta pe e ie Ga t pahy Elc r g sr g a y Ga t c Elcrc lDy r t d or lHy r nsv sr t o t ; e to a t r ph ; o sr e t a shyhmi ; i i a Ga t c Mo ii sr tlt i y
p ro me n 5 P e f r d i 1 HG p t ns a d 1 e l y v l ne r e v d a o a o t l. Re u t : ai t, n 2 h at ou te s s re s n r lc n r s e h m o sl s

门脉高压性胃病相关因素分析

门脉高压性胃病相关因素分析
术后 C D比术前发生具 有统 计学意 义 的增 宽就应 视 为重 B 要改变 。胆囊切除术后 , B C D直径 的变化是 否影响对胆 管 正常与否 的判 断?张长乐 等l 报 道增 加绝大 多数在 1 5 j ~2
Il 范 围内, 'T tl l 部分 达 3r/, 以不 影 响 C D正常 的判 断。 l 所 nl B
及管壁张力增高 , 可导致 反复发作性胆 道疼痛 , 由于饱食 或 进 多油食后可引起上腹或右上腹饱胀 、 消化 不 良、 疼痛等症
状 。施行胆囊切除术后 的患者更易发生上述症状 。本 组研
5 张长乐, 孙杨忠 , 徐阿曼 . 胆囊切 除术后胆管直径的变化 . 临床
外科杂志 ,9 5 3 3 :2 . 19 , ( ) 16 6 陈仕珠 . 胆道 系统运动调节及功能性胆道运动异常的诊治 . 世 界华人消化杂 志,0 3 1 ( )6 5 2 0 ,1 5 :1 . 7 陈丽 . 总管梗 阻患者肝动脉 血流变化 的研 究 . 胆 实用 医技杂
本组资料 中 C D扩 张 , B 内径≥8Ir L Tn以上者共 6 。 0例 胆囊切除后 , 胆囊 与 Od i 括 约肌 协 调作 用被 破坏 , dS O dS d i 括约肌缺乏胆囊收缩反射性引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约肌松 弛的调节 而经常处于 收缩或 痉挛 状态 _ , 汁不 易排 出 , B 6胆 j C D增 宽
病理改变 , 肝内毛细血管 床阻力 明显升高 , 导致 肝动脉阻力
术后观察时间定为 3个月 起。本组 资料表 明, 如未 合并胆
道系统再发疾病 , 胆囊 切除 术对 C D管 径有直 接影 响 , B 术 前术后胆总管管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0 0 ) .5 。国 内有

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李瑞;毛华;黄纯炽【摘要】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门静脉高压症伴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胃黏膜病变,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PHG临床上多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PHG仅次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故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PHG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此文就近年来PHG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1(031)005【总页数】3页(P277-279)【关键词】门脉高压性胃病;门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作者】李瑞;毛华;黄纯炽【作者单位】510280,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消化内科;510280,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消化内科;510280,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指在门静脉高压基础上发生的胃黏膜病变,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HT)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PHG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胃底,常伴有胃底黏膜萎缩,內镜和组织学检查测得PHG 的发病率分别为93.4%和76.1%[1]。

针对 PHG发病机制的研究很多,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本文就近年有关PHG 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门静脉高压目前认为,门静脉高压是PHG发生的必要条件。

吴凤婷[2]对22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门静脉内径>1.35 cm(尤其>1.47 cm)时,发生PHG的可能性极大。

门静脉高压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胃黏膜和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导致胃黏膜下广泛水肿。

门静脉高压还使胃黏膜下形成大量动静脉短路,黏膜下血液分流使得有效血流量减少,导致组织缺氧、代谢紊乱、黏膜防御机制减弱、氢离子渗透增加,造成胃黏膜组织损伤。

2 胃黏膜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生理状态下,丰富的血流是胃黏膜维持正常功能的基础。

目前关于PHG患者胃黏膜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结果存在一些争议。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如何诊断鉴别,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血小板计数(PLT)、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一、检查肝硬化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多数为正常细胞性或小细胞性贫血,偶见巨细胞性贫血。

晚期可能出现红细胞生成抑制现象,脾亢时全血细胞减少,并促使出血。

出、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特别是阻塞性黄疸时明显。

因而有的患者用维生素K可纠正。

急性出血时白细胞增加,止血后恢复正常。

出血明显而广泛时,应注意DIC,如血小板计数减少或进行性减少,纤维蛋白原1~1.25g/L,FDP600mg/L,3P试验阳性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者,可确立诊断;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明显缩短,而血小板计数正常,3P试验阴性者,为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

出血之后可能出现血氨升高,水与电解质紊乱以及肾功能减退。

肝硬化失代偿期,胆固醇酯低于正常,清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多,白/球蛋白倒置,转氨酶轻度升高。

部分肝炎后肝硬化病例,还可检出乙肝或丙肝病毒血清标志。

合并内毒素血症者鲎试验阳性。

1.内镜检查内镜主要表现为黏膜红斑、黏膜出现白黄色细网状结构,将红色或淡红色水肿黏膜间隔成蛇皮状,即所谓蛇皮征(snake sign)或马赛克征(mosaic sign),为本病特征性表现,严重的可见到散在樱桃红斑点及点片状出血。

内镜分级目前尚不统一,McCormack等将PHG内镜下表现分为轻型和重型。

轻型表现为黏膜轻微发红,条纹状红斑,蛇皮征或马赛克征,重型表现为散在樱桃红斑点或弥漫性出血性病变。

Tanoue等内镜下分为3级:Ⅰ级,轻微发红,马赛克征(-);Ⅱ级,严重充血,马赛克征(+);Ⅲ级,在Ⅱ级的基础上伴点片状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

1. 肝前型:门静脉主干先 天性畸形 (闭塞、狭窄等)、 血栓形成 (腹腔内化脓性感染、 外伤) 等所致门静脉高压症。
2. 肝后型:肝静脉以及肝段 下腔静 脉先天性畸形、血栓形 成或外 伤所引起的门静脉高压 症,称 Budd-Chiari综合症。
3. 肝内型:约占95%,按病 理形态分为窦前阻塞和窦后 阻塞。

直肠上下静脉丛曲张可引起内痔。 脐旁静脉与腹壁上下深静脉吻合支扩张,引起脐周 静脉曲张即海蛇头征(caput medusae)。

门脉高压-血管内血容量增加-食管曲张静
脉管壁张力不成比例地大幅度增加。 肝硬化-胃酸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坚硬粗 糙食物损伤、腹腔内压突然升高-大出血。

食管静脉曲张
1-3
4-6
>6
SGPT(金氏单位) (赖氏单位)
腹水
<100 <40

100-200 40-80
少量,易控制
>200 >80
大量,不易控制
肝性脑病



治疗
基本治疗仍然是内科治疗。
主要是针对曲张静脉出血、脾脏肿
大及 脾功能亢进、大量而顽固性 腹水。 曲张静脉出血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消化道出血的非手术治疗
1、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门脉压力增高,无静脉瓣,血流淤滞-充血性脾大 长期充血-纤维组织增生和脾组织再生-脾功能亢进 长期充血-脾周围炎,脾与膈肌的广泛粘连和侧枝血 管形成
2、交通支扩张

门静脉受阻-交通支大量开放并扩张、扭曲-静脉
曲张。

最有临床意义: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与奇静脉-
即食管下段-胃底形成的曲张静脉。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19例应用心得安10年观察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19例应用心得安10年观察

术后 肝 动 脉 栓 塞 介 入 治 疗 2 2例 , 频 治 射
肝癌 是我 国常见的恶性 肿瘤 , 发病率 及病死率较高 , 非手 术治疗 方法 众多 , 进 展迅速 , 但手术切除肿瘤仍是治疗肝癌最 有 效 的 治 疗 方 法 … 。2 0 0 3年 9月 ~ 00 2 1
疗 2例 , 动 脉 栓 塞 介 入 治 疗后 行 局 部 肝 肝 切 除 3例 。结 果 : 者 均安 全度 过 围 手 术 患
1 刘海林. 门脉高压长 期药物 治疗 [ ] 临床 J.
肝 胆 病 杂 志 ,9 4,0 2 :6 19 1 ( ) 6 . 2 郑志存. 心得 安预 防肝硬 化 门脉 高压性 胃
d i1 . 9 9 j i n 10 —64 . 00 o:0 3 6/. s . 0 7 s tx 2 1 .
率 6 .% , 血 率 4 % , 合 组 6 . % , 52 出 3 联 08
黑便 ,J 日 _伴有 贫 m, 少数 出现 上消化 道大 出血 , 可致失 血性休 克 , 并可诱 发肝 性脑 病、 感染 、 肝肾综合征等 , 同时组织胺等加 重黏膜瘀血 , 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减少破 坏黏 膜屏 障 , 成损 害 。非 选择 性 1受 造 3 体可显著减少 依从性 门脉 高压再 出血危 险, 心得 安可减慢 心率 , 收缩 血管床 而减 少心输出最和 门脉血流量 , 可有效 降低 门 脉和 曲张静脉 内压力 , 同时可 改善局部 胃
资 料 与 方法
19 9 8年 1 ~ 0 0年 1月 我 院 消 化 月 21
内科对肝硬 化患者 进行 筛选 , 入选 标 准 : 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 , 胃镜诊断符合 门 经 脉高压 胃病 ( H 诊 断标 准 , P G) 除外 对 D

微小剂量生长抑素干预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观察

微小剂量生长抑素干预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观察

2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 P HG 的 变 化 见 表 1 。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 P HG 的 变 化
1 临 床 资 料
1 1 一 般 资 料 :2 . 16例 例 肝 炎 后 肝 硬 变 P HG 患 者 均 为 我 院 20 0 3年 1月 至 20 0 7年 1 2月 的 门 诊 病 人 , 断 符 合 2 0 诊 00年 全 国标 准 ]按 肝 脏 储 备 功 能 C i — u h分 级 属 c级 病 例 。 6, hl P g d 12 病 例 分组 : 组 病 例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验 组 6 . 本 实 5例 , 3 男 1 例, 3 女 4例 ; 龄 3 ~ 6 年 8 2岁 , 均 ( 8 9 8 2 岁 , 程 4 平 4. ± . ) 病 ~
点 或 “ 红 热 ” 疹 , 呈 “ 皮 样 ” 观 。 Ⅱ度 : 、 猩 样 或 蛇 外 点 片状 黏 膜 糜烂 , 在分布樱红 色斑 点 , 出血或少 量点 状渗 血或 陈 旧 散 无 性 血 痂 。 Ⅲ度 : 膜 广 泛 糜 烂 , 伴 弥 漫 性 出 血 , 急 性 溃 疡 黏 或 或 形成 伴 出 血 。 16 统 计 学 处 理 : 计 学 分 析 采 用 x 检 验 , 0 0 . 统 。 P d . 5表 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广 西 医 科 学 学 报 J OUR NAL OF GUA XI NG ME AL UNI RS T 2 0 t 2 5 DC I VE I Y 0 8 Oc ; 5( )
I D
R S Y I
微 小剂 量 生长 抑素 干 预治 疗 门静 脉 高压 性 胃病 的临床 观 察
0 0 ) 具 有 可 比性 。 .5 , 1 4 检 查 方 法 : 疗 前 后 使 用 O y mu GI - Q2 o型 电子 . 治 lp s F X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英文名: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缩写:PHG别名:congestive gastropathy;充血性胃病ICD号:K31.8分类:消化科概述: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中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外,胃黏膜病变也较常见,被称为出血性胃炎、急性胃黏膜损害、急性糜烂性胃炎等。

1985年,McCormack等总结了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的特殊的内镜及组织学特征,指出这种胃黏膜损害的病理改变主要为黏膜及黏膜下血管扩张,不是炎症性损害,并命名为充血性胃病(congestive gastropathy,CG)。

因其与门静脉高压的密切关系,后改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现被广泛采用。

PHG的发病率占肝硬化患者的50%~80%。

流行病学:门脉高压症患者常发生胃肠黏膜病变,如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总发生率达90%以上,由此引起出血者约59%~61.5%,为门脉高压症患者发生胃肠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PHG的发病率占肝硬化患者的50%~80%。

病因:1.黏膜循环障碍 正常胃黏膜能将H 浓缩100万倍,使胃腔内和胃壁之间维持很高的H 浓度梯度,胃黏膜依靠丰富的血流以清除进入胃壁的H 。

门脉压升高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黏膜下血管扩张,动-静脉交通,静脉和毛细血管曲张,静脉淤血,黏膜下血流增加,黏膜血供却减少造成缺血缺氧。

2.肝功能状态 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者18.6%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并出血,重度肝功能不全者达55.5%。

3.胆汁反流 门脉高压症时,胃肠道淤血和高胃泌素血症,抑制缩胆囊素和促胰液素对幽门括约肌和Oddi括约肌的调节,使之松弛,胆汁和十二指肠内容反流入胃,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4.内毒素血症 门脉高压症患者往往并发内毒素血症,肝功能失代偿者更常见,如急性肝衰时66%~100%并发内毒素血症;出现肝性脑病者并发率约93%;胃肠出血者C D D C D D C D D C DD并发率53.8%。

5.感染 胃黏膜上皮细胞内存在乙肝病毒,因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沉积在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引起炎症反应,破坏胃黏膜屏障。

6.应激反应 危重患者包括重症肝脏患者往往发生应激反应,引起胃肠黏膜血流减少,缺血缺氧及其继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发病机制:1.黏膜循环障碍 正常胃黏膜能将H 浓缩100万倍,使胃腔内和胃壁之间维持很高的H 浓度梯度,胃黏膜依靠丰富的血流以清除进入胃壁的H 。

门脉压升高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黏膜下血管扩张,动-静脉交通,静脉和毛细血管曲张,静脉淤血,黏膜下血流增加,黏膜血供却减少造成缺血缺氧。

Womack等实验研究和Nishiwaki对肝硬化患者和对照者的研究均证实这种变化。

胃黏膜缺血缺氧,通透性增加,发生水肿、出血;H 逆扩散增加,胃壁pH值下降;黏膜生成与分泌黏液的作用减低,正常富含硫酸黏多糖的黏液能对抗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缺血时可以耗尽,失去其屏障作用;黏膜缺血造成代谢障碍,氧化磷酸化减少,能量缺乏,同时维生素缺乏,清蛋白减少,黏膜抵抗力下降,黏膜上皮细胞新生减少而毁坏增多,不能维持其完整性。

近来一些学者注意到,食管静脉曲张经硬化治疗后,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率增加(表1)。

可能是由于硬化治疗后食管静脉阻力增加,改变血流动力学,使黏膜下血管更加扩张,血流增加,黏膜血流进一步减少所致。

2.肝功能状态 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者18.6%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并出血,重度肝功能不全者达55.5%。

Sato报道24例肝硬化病例,结果相似。

肝功能不全时,代谢能力降低,如组胺在肝脏的灭活减少,门脉和末梢血液中组胺含量增加,促使胃酸分泌,胃蛋白酶在酸性条件下起作用,缺血而又有酸时,可增强对黏膜的自身消化,损伤黏膜,导致溃疡形成;肝硬化患者血浆胃泌素浓度高于对照组;血浆肠抑胃肽C D D C D D C D D C DD基础浓度稍低于对照组,进食后明显高于对照组;Orcoff等在实验性肝硬化动物中发现,肠道分泌一种肠相激素,促使胃酸分泌。

门脉高压患者胃溃疡发生率高,主要与高胃泌素血症有关,胃泌素具有生理活性的残段(G4,G5)经肝脏清除,肝硬化时清除减少,同时生长抑素及胰高糖素失去对胃泌素的负性调节作用,且可减缓胃的运动使排空时间延长,加重胃黏膜损伤,而且生长抑素减少内脏血流量,胰高糖素增加局部代谢和耗氧量,更降低胃黏膜的防御能力。

3.胆汁反流 门脉高压症时,胃肠道淤血和高胃泌素血症,抑制缩胆囊素和促胰液素对幽门括约肌和Oddi括约肌的调节,使之松弛,胆汁和十二指肠内容反流入胃,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黄自平在57例门脉高压症病例中发现13例,陈胜坚等13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肝病引起者8%。

十二指肠内容含胆盐、溶血卵磷脂和胰酶,反流入胃损伤胃黏膜,改变黏液层的特性,使上皮细胞解体,增加H 逆扩散。

牛磺胆酸能抑制Na ,K -ATP酶的活性,阻碍细胞代谢,当浓度达8mmol时,可完全抑制Na ,K -ATP酶的活性。

胃酸又有助胆盐吸收,加速黏膜损伤乃至细胞崩溃。

4.内毒素血症 门脉高压症患者往往并发内毒素血症,肝功能失代偿者更常见,如急性肝衰时66%~100%并发内毒素血症;出现肝性脑病者并发率约93%;胃肠出血者并发率53.8%。

反之,内毒素血症患者中并发胃肠出血者约48.5%,多可达77.8%。

Clemente 7例肝硬化合并胃黏膜病变者,经LALT检查6例阳性。

实际上,内毒素可干扰每个细胞,激起细胞反应,造成细胞代谢紊乱乃至破坏;内毒素除了直接作用致病外,内毒素血症时,体内产生很多可溶性调节物质起重要的作用。

如内毒素可致活补体系统,C 3和C 5经酶裂解后形成C 3a 和C 5a 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平滑肌收缩;内毒素还促使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代谢产物中包括具有强烈血管收缩的血栓素等,均有重要的致病作用。

5.感染 胃炎和溃疡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Morris和Nieholson给胃黏膜正常和空腹胃内容pH<2的志愿者内服幽门螺杆菌,引起了严重上腹痛,组织学证实为急性胃炎,胃内容pH值上升,并用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治愈。

黄自平等给42例门脉高压患者内镜检查,发现18例急性胃黏膜糜烂,幽门螺杆菌检出率72.88%。

但幽门螺杆菌感染仅与炎症活动性相关,与急性胃黏膜糜烂之有无并不相关。

路润萍对26例胃C D D C D D C D D C DD黏膜病变患者做窦部黏膜活检,3例发现幽门螺杆菌,明显低于非肝硬化性消化性溃疡。

然而,Mc Cormick等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变有关。

因而,还需要继续研究。

我国肝硬化患者多继发于乙型肝炎,Kirk曾指出胃黏膜急性溃疡的发生似乎与HBsAg阳性有关,彭晓君证实,胃黏膜上皮细胞内存在乙肝病毒,因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沉积在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引起炎症反应,破坏胃黏膜屏障。

6.应激反应 危重患者包括重症肝脏患者往往发生应激反应,引起胃肠黏膜血流减少,缺血缺氧及其继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造成黏膜完整性破坏,引起急性胃肠黏膜病变,原有消化性溃疡者迅速恶化。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时,急性胃肠黏膜病变的发生率高,应激反应起一定的致病作用。

综上所述,门脉高压性胃肠黏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但主要是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黏膜血流减少,黏膜上皮细胞毁坏增多和修复能力降低,屏障作用受损,易受各种致病因素的攻击所致。

临床表现:PHG多数为轻型,临床无特异症状,往往在胃镜检查时发现。

随着时间推移,轻型PHG可发展为重型PHG。

重型PHG临床表现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

多数为少量呕血、黑便,可伴有贫血,少数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并可诱发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合并症。

出血后再出血率很高。

并发症:重型PHG临床表现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

多数为少量呕血、黑便,可伴有贫血,少数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并可诱发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合并症。

实验室检查:肝硬化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多数为正常细胞性或小细胞性贫血,偶见巨细胞性贫血。

晚期可能出现红细胞生成抑制现象,脾亢时全血细胞减少,并促使出血。

出、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特别是阻塞性黄疸时明显。

因而有的患者用维生素K可纠正。

急性出血时白细胞增加,止血后恢复正常。

出血明显而广泛时,应注意DIC,如血小板计数减少或进行性减少,纤维蛋白原<1~1.25g/L,FDP>600mg/L,3P试验阳性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者,可确立诊断;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明显缩短,而血小板计数正常,3P试验阴性者,为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

出血之后可能出现血氨升高,水与电解质紊乱以及肾C D D C D D C D D C DD功能减退。

肝硬化失代偿期,胆固醇酯低于正常,清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多,白/球蛋白倒置,转氨酶轻度升高。

部分肝炎后肝硬化病例,还可检出乙肝或丙肝病毒血清标志。

合并内毒素血症者鲎试验阳性。

其他辅助检查:1.内镜检查 内镜主要表现为黏膜红斑、黏膜出现白黄色细网状结构,将红色或淡红色水肿黏膜间隔成蛇皮状,即所谓蛇皮征(snake sign)或马赛克征(mosaic sign),为本病特征性表现,严重的可见到散在樱桃红斑点及点片状出血(图1)。

内镜分级目前尚不统一,McCormack等将PHG内镜下表现分为轻型和重型。

轻型表现为黏膜轻微发红,条纹状红斑,蛇皮征或马赛克征,重型表现为散在樱桃红斑点或弥漫性出血性病变。

Tanoue等内镜下分为3级:Ⅰ级,轻微发红,马赛克征(-);Ⅱ级,严重充血,马赛克征( );Ⅲ级,在Ⅱ级的基础上伴点片状出血。

该分级法将McCormack分类中的轻型分成了两级,因级间界限清楚容易记忆。

文献报道内镜下PHG占肝硬化的半数以上,多为轻型,马赛克征最常见。

C D D C D D C D D C DD2.超声内镜 胃壁弥漫增厚,有明显小静脉扩张为其特点。

3.组织学特征 黏膜下静脉扩张,无或仅有轻微炎性细胞浸润为其特征性表现。

其他还有黏膜下小动静脉壁增厚,静脉动脉化。

黏膜横断面毛细血管面积较正常增大。

胃黏膜毛细血管发育不良,散在裸露于胃腔内,表面无上皮组织覆盖。

胃黏膜小动脉变直,螺旋度减轻。

小血管注射研究发现,黏膜下动静脉分流广泛开放,电镜观察显示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内皮小孔扩大,血管内皮与基底膜连接不紧密,出现间隔,血管基底膜不连续,毛细血管基膜与上皮细胞基膜之间距离变宽,上皮细胞肿胀变性。

红细胞从破损的上皮处外渗,并出现于上皮间隙之间。

因内镜活检取材小且表浅,仅有50%的活检标本病理见有毛细血管扩张。

诊断:主要依靠胃镜作出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胃镜下表现出广泛黏膜红斑、马赛克征,胃黏膜特别是胃底部出现散在红点或多发的重染红点及自发性出血,多能确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