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鲁教高一化学上知识点

鲁教高一化学上知识点

鲁教高一化学上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许多基础的化学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化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聚焦于高一化学上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全面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一、化学与物质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质组成的复合体。

2. 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根据其化学性质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组成比例。

4.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按照一定比例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不具有固定的比例和组成。

二、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以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周围。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性质将元素分为不同的族和周期。

3. 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中的电子按照一定的能级和轨道分布。

电子构型描述了原子中电子的排布情况。

三、化学反应1.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是指物质转变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反应物表示反应开始时存在的物质,生成物表示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新物质。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等信息。

3. 反应类型: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不同的反应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四、离子反应和溶液1. 离子: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可以在溶液中通过电离过程生成。

2. 盐类:盐类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化合物。

盐类常见的性质包括电离性、溶解性和晶体结构等。

3. 溶液:溶液是由溶解剂和溶质组成的体系。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归纳和拓展(2024适用)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归纳和拓展(2024适用)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归纳和拓展(2024适用)第一讲走进化学科学知识点01 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1.化学科学的发展简史(1)古代:①取火、保存火种;②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

(2)近代:①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②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③道尔顿提出原子论;④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⑤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3)现代:①发现放射性元素;②建立现代量子化学理论;③创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④创立高分子化学;⑤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⑥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2.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1)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2)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知识点02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1.化学科学的含义及特征2.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1)实验化学手段有波谱(如核磁共振光谱)、色谱、X射线衍射、飞秒化学、原子示踪等。

(2)理论化学以理论计算为主要手段,辅以计算机模拟。

3.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成果——抗疟新药的发现知识点03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1.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能源和资源方面: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能源和资源。

3.材料科学方面:使各种新型材料的制造成为可能,进一步丰富人类的物质世界。

4.环境方面: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对环境污染的科学防治。

5.生命科学方面:在分子层次上了解生命问题的本质、揭示生命运动的规律,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新方法,研制新药物。

6.信息科学方面:研制功能各异的信息材料【知识拓展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而原子不变。

(2)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不变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和数目,但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知识拓展2】1.化学科学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2.化学科学3.化学与各个领域的密切关系第02讲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知识点01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1.常用的基本方法2.观察的步骤:明确观察目的→用感官或仪器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思考,归纳总结知识点02 金属钠及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熔点 密度 硬度银白色 块状固体 低 比水小,比煤油大 小2.金属钠与水的反应(1)实验步骤(2)实验现象及原因实验现象 现象分析钠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小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钠的熔点低,反应放出热量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最后完全消失 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运动与水反应发出嘶嘶响声 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反应后溶液变为红色 反应生成碱性物质(3)实验结论①常温下,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NaOH 和H 2。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金属+酸→盐+H2↑中: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物质的检验(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高一化学必修一记忆口诀1.分离提纯方法口诀:(1)过滤操作口诀漏斗烧杯玻璃棒,三样仪器不能少。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摘要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是一门基础化学课程,旨在介绍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化学符号、化学反应、化学键、化学能等基础概念及其相关计算。

2、化学实验方法: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

3、元素周期表: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周期律和各周期元素的基本性质。

4、分子结构:详细介绍了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5、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阐述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的原理及其应用。

6、酸碱盐反应:讲解了酸碱反应、中和反应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7、氧化还原反应: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重要反应类型。

8、有机化学:简要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分类和重要反应类型。

二、知识框架1、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符号2、化学反应3、化学键4、化学能2、化学实验方法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实验设计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3、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构成2、周期律3、各周期元素的基本性质4、分子结构1、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2、共价键3、离子键4、金属键5、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影响因素3、化学平衡的原理及其应用6、酸碱盐反应1、酸碱反应2、中和反应3、盐类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7、氧化还原反应1、基本概念2、影响因素3、重要反应类型8、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2、分类3、重要反应类型三、学习策略为了更好地掌握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建议采用以下学习策略:1、扎实基础:重点关注化学基础知识,如化学符号、化学反应、化学键和化学能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实验贯穿:通过实验巩固和拓展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法。

3、横向对比:学习元素周期表、分子结构等内容时,可横向对比不同概念之间的异同点,加深理解。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高中化学必修1一、动力学:1、动力学概念:动力学是研究物质过程发展及变化的过程,是物质的运动规律的研究。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物质浓度、反应原子种类等。

3、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5、微观反应的表示:物质的反应可以由微观的碰撞理论和反应区模型来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原子又由核心和电子构成,核心由核子和中子组成。

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化合物是由多种原子组成。

3、分子结构:分子具有各种结构,在结构上可分为共价键和非共价键。

4、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一种物质与另一种物质经历的改变的反应,其中的原子的结构或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三、电化学:1、电化学概念:电化学是指电解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经由电荷转移与电荷形成化学反应及产物分离的过程。

2、离子电势:离子电势是指分子容量之间电势差,是促使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运动的力量。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可在电解液中解离出正、负离子,而非电解质不具有电解能力。

4、电极反应:电极反应是指电极上发生的化学反应,其本质是由电荷的转移所引起的化学反应。

1、化学平衡概念:对于某一反应来说,已经达到压力、温度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的反方向和正方向的反应速率一定,则反应处于一种特殊的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成为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分为两种,单向反应和双向反应。

3、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值,表示平衡反应方向。

4、因数变化:当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时,可以影响平衡反应的进行方向,即可通过改变压强、温度或反应物的浓度,调节反应的方向。

完整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基本程序包括观察、实验和分析综合推论,最终得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Na2O,而在空气中燃烧则生成Na2O2.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气体,观察到的现象包括钠浮在水面上、熔化为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伴有嗞嗞响声以及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气体,而与二氧化碳反应则生成Na2CO3和O2气体。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气体。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Na2CO3和H2O。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则生成NaHCO3.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氯气能通入石灰浆制取漂白粉,反应生成CaCl2、Ca(ClO)2和H2O。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生成NaHCO3和HClO,而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生成CaCO3和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物质的量可以用分子数或质量来表示,其单位为XXX。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可以用体积来表示。

在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可以用浓度和体积来表示。

五、胶体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聚沉、电泳和布朗运动等特性。

胶体可以通过渗析来提纯。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而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和水等。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包括写出化学方程式和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则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化学反应中需要注意的几点:1.反应物和产物中的离子符号需要保留,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可以删除。

高一化学必修一鲁教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鲁教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鲁教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相结合的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转化的过程的科学。

高一化学必修一鲁教中的知识点,是建立起化学学科的基础,对于理解后续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一化学必修一鲁教中的知识点概述: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包括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与电子的构成-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规律的基本概念2. 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 元素的定义,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表示- 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的区别二、化学计量1.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2.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化学计量关系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三、气体的性质与实验1. 气体的性质- 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关系,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气体实验- 手持气球实验,用于观察气体的可压缩性以及透明和不透明性四、电解质溶液与电极反应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 电导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电极反应- 电极的定义和分类- 电极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平衡条件五、物质的变化和能量1.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的条件和速率2. 能量与物质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热力学定律六、溶液的浓度和溶度1. 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溶液的稀释计算2. 溶度和饱和度- 溶液的溶解度定义和计算- 饱和溶液的性质和识别方法七、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定义- 在不同的定义下,酸和碱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pH值的定义和计算2.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酸碱滴定计算和指示剂的选择高一化学必修一鲁教中的知识点涵盖了物质的基本概念、化学计量、气体性质、电解质溶液、能量变化、溶液浓度与溶度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等重要内容。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一、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和表现形式。

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和结构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1.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2.1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条件下,如温度、压力、光照等条件改变时,物质本身发生性质的改变,但其组成和结构不发生变化。

如冰的融化、水的沸腾等。

2.2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有的物质消失,生成新的物质,并 begintextbegintext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如金属锈蚀、木材燃烧等。

二、原子与化学键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1.1 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质量数为1;中子无电荷,质量数为1。

1.2 电子电子绕着原子核的轨道运动,带负电,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 元素和化合物2.1 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单位。

元素的性质取决于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

2.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合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化合物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化学性质。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力,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

3.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而形成的,通常是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结合。

3.2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外层电子而形成的,通常是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结合。

3.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的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的。

三、化学平衡及反应速率1.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1.化学科学的概念: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2.①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了元素的概念②188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③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④1811年-俄国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⑤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模型法、假说法(一)金属钠22常温4Na+O2=2Na2O(白色固体)现象:银白色变为白色加热/点燃2Na+O2=加热/点燃=Na2O2 (淡黄色固体)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淡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3.与酸反应(钠少量)2Na+2HCl=2NaCl+ H2↑(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钠多量:先和酸再和水) 2Na+2HCl=2NaCl+ H2↑2Na+2H2O=2NaOH+H2↑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4.与碱反应只和水2Na+2H2O=2NaOH+H2↑5.与盐反应钠和硫酸铜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现象:有气体生成,有蓝色沉淀生成总结:与酸先和酸,与碱只和水,与盐先和水,与氧看条件6.钠的用途:(1)蒸汽钠灯(2)用作还原剂(3)Na-K合金作导热剂222Na→Na2O→NaOH→NaOH溶液→Na2CO3溶液/结晶→Na2CO3粉末Na2O2→NaOH→NaOH溶液→Na2CO3溶液/结晶→Na2CO3粉末9.钠保存在煤油中原因:钠与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均反应,因为密度比煤油大沉在煤油瓶底部,从而隔绝空气233别名 纯碱、苏打小苏打 溶解性 Na 2CO 3溶解性> NaHCO 3溶解性 与CO 2反应 Na 2CO 3+ CO 2+H 2O=2 NaHCO 3与HCl 反应Na 2CO 3+HCl= NaHCO 3+ NaClNaHCO 3+ HCl= NaCl+H 2O+ CO 2↑ NaHCO 3+ HCl= NaCl+H 2O+ CO 2↑ 与NaOH 反应 NaHCO 3+NaOH= Na 2CO 3+ H 2O与Ca(OH)2反应 Na 2CO 3+ Ca(OH)2= CaCO 3↓+2NaOH(少)NaHCO 3+ Ca(OH)2= Na 2CO 3+CaCO 3↓+2H 2O (多)NaHCO 3+ Ca(OH)2= CaCO 3↓+NaOH+H 2O 转化 Na 2CO 3 NaHCO 3 用途造纸、化工原料、制玻璃制药、制发酵粉11.比较Na 2CO 3和NaHCO 3热稳定性实验装置B 管是Na 2CO 3 A 管是NaHCO 3现象:右边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密度 味道 溶解性 毒性 黄绿色气体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有毒2.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与H 2O 反应△Cl 2+H 2O ⇄HCl+ HClO△结论: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O )△HClO :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消毒,杀菌作用,不稳定性2HClO=光照=2HCl+ O 2↑△久置氯水:稀盐酸△新制氯水:三分子四离子 分子:Cl 2、H 2O 、HClO 四离子H +、Cl -、OH -、ClO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镁条投入氯水中 镁条表面有气泡冒出 氯水中含有H +将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将红色的布条放入氯水中 红色布条褪色 氯水中含有漂白性物质(HClO ) 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氯水中含H +和漂白性物质(HClO )△Cl 2和碱反应(NaOH 可吸收多余Cl 2,防止污染空气)制备84消毒液Cl 2+2NaOH=NaClO+NaCl+ H 2O 消毒原理 NaClO+CO 2+H 2O=NaHCO 3 + HClO有效成分 2HClO=光照=2HCl+ O 2↑制备漂白粉2Cl 2+ 2Ca(OH)2= Ca(ClO)2+CaCl 2+ H 2O 漂白原理Ca(ClO)2+CO 2+H 2O= CaCO 3↓+2 HClO用石灰乳 有效成分 2HClO=光照=2HCl+ O 2↑②与Na 反应 Cl 2+2Na=点燃=2NaCl(剧烈燃烧,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③与Fe 反应 3Cl 2+2Fe=点燃=2FeCl 3(产生红棕色烟,溶于水,溶液呈黄色) 氯气的强氧化性 ④与Cu 反应 Cl 2+Cu=点燃=CuCl 2(产生黄棕色烟。

新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知识清单

新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知识清单

新鲁科版2023-2024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知识清单英国科学家 波义耳 化学元素 法国科学家 拉瓦锡 氧化学说 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 原子论 意大利科学家 阿伏伽德罗 分子学说 俄国科学家 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律中国 屠呦呦 青蒿素、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 颜色 状态 硬度 密度熔点 银白色 固体 质软比水小,比煤油大 较低4、金属钠与水(滴有酚酞)反应----实质是与H +反应实验现象解释 浮 密度小于水 熔 熔点低,反应放热 游 反应剧烈,生成气体响 红生成碱性物质化学方程式:↑+=+22a 22a 2H OH N O H N离子方程式:2Na +2H 2O =2Na ++2OH −+H 2↑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表面变暗 4Na +O 2=2Na 2O先熔化,然后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2Na +O 2≜Na 2O 26、金属钠与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与盐酸反应 2Na +2HCl =2NaCl +H 2↑ 2Na +2H +=2Na ++H 2↑ 与硫酸反应2Na +H 2SO 4=Na 2SO 4+H 2↑2Na +2H +=2Na ++H 2↑化学方程式与硫酸铜反应2Na +2H 2O =2NaOH +H 2↑CuSO 4+2NaOH =Cu(OH)2↓+Na 2SO 4与氯化镁反应2Na +2H 2O =2NaOH +H 2↑MgCl 2+2NaOH =Mg(OH)2↓+2NaCl9、氧化纳和过氧化钠O N 2a22a O N物理性质白色固体 不稳定淡黄色固体稳定化学性质OH N O H O N a 2a 22=+−++=+OH N O H O N 2a 2a 22 ↑+=+2222a 42a 2O OH N O H O N↑++=+−+22224a 42a 2O OH N O H O N3222a a CO N CO O N =+↑+=+232222a 22a 2O CO N CO O NO H C N HC O N 22l a 2l 2a +=+ O H N H O N 22a 22a +=+++↑++=+22222l a 4l 4a 2O O H C N HC O N ↑++=+++22222a 44a 2O O H N H O N用途 制取纯碱 供氧剂、漂白剂转化2222a 2a 2O N O O N ∆+10、332a a HCO N CO N 和32a CO N3a HCO N碱性 均呈碱性,32a CO N >3a HCO N热稳定性 受热难分解↑++∆22323a 2CO O H CO Na HCO N 与盐酸反应 O H CO Cl N HCl CO N 2232a 22a +↑+=+ ↑++=+223a a CO O H Cl N HCl HCO N (速度更快) 与氢氧化钠反应不反应O H CO N NaOH HCO N 2323a a +=+ 322322a 10a a a a CO N O H CO N OH N O N N →•→→→1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预测、实验、解释和结论 13、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 气味 密度 水溶性 毒性 黄绿色 刺激性气味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有毒 取一个盛满氯气的集气瓶,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反应物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反应原理金属单质 a N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白烟 氯气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与大多数的金属单质等、、、、n g u e a Z M C F N l a 2l a 22C N C N 点燃+ e F 剧烈燃烧,红棕色的烟,加水得棕黄色的溶液32l e 2l 3e 2C F C F 点燃+u C剧烈燃烧,棕黄色的烟,加水得蓝绿色溶液 22l u l u C CC C 点燃+ 非金属单质2H 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产生白雾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l 2l 22HC C H 点燃+ 16、氯气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干燥的布条不褪色,湿润的布条褪色反应原理O HC HC O H C l l l 22+=+;O HC C H O H C l l l 22++=+−+实验结论 次氯酸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 新制氯水的成分(极少)、、、、、、−−−+OH O C C H O HC O H C l l l l 22久制氯水的成分l HC84消毒液制备原理OH O C C OH C O H O C N C N OH N C 2222l l 2l l a l a a 2l ++=+++=+−−−生效原理OHC HCO O H CO O C OHC HCO N O H CO O C N l l l a l a 322322+=+++=++−−①OHC H O C O HC C N HC O C N l l l l a l l a )(=++=++−稀②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用原因 OH Cl C H O C O H C C N HC O C N 2222)(l 2l l l a l 2l a +↑=+++↑+=+−+−浓漂白粉制备原理O H CaCl ClO Ca OH C C 222222)()(a 2l 2++=+漂白原理 OHC CaCO O H CO O C C HClO CO C O H CO ClO C HClO H ClO O HC CaCl HC ClO C l 2l 2a 2a )(a ;l 2l 2)(a 3222322222+↓=++++↓=++=++=+−++−②①失效原理↑++↑++↓=++−+223222l 222;l 2l 22)(a O C H HClO O HC O HC HClO CaCO O H CO ClO C 光照光照;离子方程式同上①反应原理:O H C Cl M HCl O M 22222l n )(4n +↑+∆+浓(化学方程式) O H Cl Mn Cl H M 2222224nO +↑+∆+++−+(离子方程式)O H C Cl M HCl O M 22222l n )(4n ++∆+浓2−e失去2−e得到2−e ②反应中的氧化剂是2n O M ,还原剂是浓l HC ,n(氧化剂):n (还原剂)=1:2 氧化产物是2l C ,还原产物是2n Cl M 反应中浓盐酸体现的性质有还原性和酸性O H C Cl MHCl O M 22222l n )(4n +↑+∆+浓④实验装置:19、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2121212121n n M M N N V V ===ρρ②①RT PV n =③21、各物质的物理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关系n 物质的量 mol n=AN N N微粒数目 -A N阿伏伽德罗常数1mol −m 质量 kg/gn=Mm M摩尔质量 11kg /g −−⋅⋅mol mol)(气体V气体体积 L/3mn=mV V m V气体摩尔体积标况下m V =22.4L·1mol −131mol /mol −−⋅⋅m L)(溶液V溶液体积 L/3mn=B c )(溶液VB c物质的量浓度31m /mol −−⋅⋅mol LdD C bB A +=+c a 系数比 a b c d 物质的量比 a b c d2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固体--以配制98ml0.4mol·1−L 的Cl N a 溶液为例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精确到0.1g )、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 容量瓶配制过程:①计算m=cv·M=0.4mol·1−L ×0.1L ×58.5g·−mol =2.3g ②称量 ③溶解 ④转移/移液 ⑤洗涤 ⑥定容 ⑦摇匀 ⑧装瓶贴标签 (2)液体--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3cm −的浓硫酸配制480ml0.5mol·1−L 的稀硫酸实验仪器:量筒(精确到0.1ml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 容量瓶配制过程:①计算131g 98%98g 84.110001000c −−⋅⨯⋅⨯==mol cm M ρω=18.4mol 1−⋅L 2211c V c V =ml L L L L c V V 6.130136.0mol 4.185.0mol 5.0c 111221==⋅⨯⋅==−− ②量取(量筒使用完后不需要洗涤) ③溶解、冷却 ④转移/移液⑤洗涤 ⑥定容 ⑦摇匀 ⑧装瓶贴标签不当操作 B c称量过程称量时间过长 ↓ 左码右物 ↓ NaOH 放在滤纸上 ↓ 量筒量取时,俯视 ↓ 量筒量取时,仰视 ↑ 配制过程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水不变 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溅出 ↓ 未洗涤 ↓ 未冷却↑ 定容时,水加多用胶↓头滴管吸出 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 ↓ 定容时俯视 ↑ 定容时仰视↓25、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②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拆成离子形式 ③删掉等号左右两边相同的离子 ④系数最简⑤检查电荷守恒、原子守恒 26、离子共存(1)生成难溶或微溶物质:Ca 2+与CO 32−、SO 42−、SO 32−不能大量共存 Ba 2+与CO 32−、SO 42−、SO 32−不能大量共存+++∆++∆+H OH Fe O H F HCl OH F O H Cl F 3)()(3e 3)()(e 3e 323323胶体胶体 混合物 溶液胶体 浊液 金属单质纯净物 单质化合物非金属单质氧化物 酸 是否导电碱 盐电解质非电解质 1~100nm (本质区别) 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渗析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丁达尔现象(鉴别胶体和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1~100nm 电泳(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 聚沉(加热、搅拌、加电解质、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强电解质强酸−++=Cl H HC l 强碱−++=OH K KOH 绝大多数的盐−++=Cl N Cl N a a 弱电解质 弱酸32CO H ⇌−++232CO H 弱碱O H NH 23⋅⇌−++OH NH 4 水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3NH性质 制备: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像烧杯中逐滴加入饱和3e Cl F 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Ag +与Cl −、CO 32−、SO 42−不能大量共存OH −与Mg 2+、Cu 2+、Fe 3+、Fe 2+、Ca 2+不能大量共存(2)生成气体:H +与CO 32−、HCO 3−、SO 32−、HSO 3−、S 2−、HS −不能大量共存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H +与OH −、CH 3COO −; OH −与NH 4+不能大量共存27、离子检验氯离子→硝酸酸化的硝酸银→白色沉淀产生硫酸根离子→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氯化钡溶液/氯化钙溶液,白色沉淀产生→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28、食盐精制)a (l a 2422−++−+SO C Mg C N 、、、除杂试剂: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钡、稀盐酸添加顺序:碳酸钠在氯化钡之后加;稀盐酸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之后加 29、氧化还原反应(1)实质:电子转移 (2)特征:化合价的升降(3)结论: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氧化反应→还原剂→还原性→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还原反应→氧化剂→氧化性→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4)表示方法:单线桥和双线桥Eg:写出Cu 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用双线桥和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0、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O 2、Cl 2、Fe 3+、H 2O 2、Na 2O 2、HNO 3、KMnO 4 还原剂:活泼金属、Fe 2+、H 2、CO 、H 2S 、S 2−、2SO31、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氧化性①氧化剂>氧化产物②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越易进行则对应的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大于二氧化锰】③同一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被不同氧化剂氧化的程度越大,对应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铁和硫反应生成+2价的硫化铁,铁和氯气反应生成+3价的氯化铁→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还原性①还原剂>还原产物②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反应越易进行则对应的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③同一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被不同还原剂还原的程度越大,对应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2)元素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 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4)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降遵循价态归中规律→“两头变中间,只靠拢不交叉”【O H SO S SO H S 224222)(H +↑+↓=+浓】32、金属的冶炼热还原法:大多数中等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出去前5后4)→eg CO 还原Fe 2O 3 金属置换法电解法: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表前5)→熔融氧化铝通电制金属铝 热分解法:不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后4)→加热分解氧化汞制金属汞33、的还原性:+2Fe−+++=+Br Fe Br F 22e 2322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2e F ----O H Fe Mn H MnO F 23242458e 5++=+++++−+ 34、+++=+2333e 2e Fe Fe F F 的氧化性:++++=+2232e 2Cu Fe Cu F22322e 2I Fe I F +=+−+−+淀粉碘化钾变蓝 35、的检验方法、++32Fe Fe+2e F+3e F−+++=+Cl Fe Cl Fe 222322++++=++322222222Fe O H H O H Fe加入碱溶液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溶液KSCN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溶液变红酸性高锰酸钾紫红色褪去无明显现象36、含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e 32++Fe F 过量铁粉后过滤 )(e 23FeCl Cl F 氯水或双氧水 )(e 22++Cu F过量铁粉后过滤37.单质铁的物理性质:纯净的铁单质的银白色,生活中见到的铁是黑色,能被磁铁吸引(钴、镍也能被磁铁吸引) 38.铁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FeO F e 2O 3 F e 3O 4 俗名 / 铁红/铁锈主要成分磁性氧化铁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水溶性 难溶 化合价 +2 +3 +2、+3 分类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39.铁的氢氧化物的物理性质:Fe(OH)2是白色固体Fe(OH)3是红褐色固体40.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及重要反应点燃高温点燃高温高温高温高温3Fe+2O2===Fe3O43Fe+4H2O(g)===Fe3O4+4H2先撤导管再移酒精灯]2Fe+3Cl2====2FeCl3Fe+2HCl=FeCl2+H2↑FeO+2HCl=Fe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 Fe3O4+8H+=3Fe3++Fe2++4H2OFe(OH)3+3H+=Fe3++3H2O Fe(OH)2+2H+=Fe2++2H2OFe3++3OH-=Fe(OH)3↓Fe2++2OH-=Fe(OH)2↓2FeCl2+Cl2=2FeCl3 Fe3++Cl2=2Fe3++2Cl-]2FeCl3+Fe=3FeCl2 2Fe3++Fe=3Fe2+]2FeCl3+Cu=2FeCl2+CuCl2 2Fe3++Cu=2Fe2++2Cu2+]2Fe(OH)3≜Fe2O3+3H2OFe(OH)2≜FeO+H2O 4Fe(OH)2+O2≜2Fe2O3+4H2O4Fe(OH)2+O2+2H2O=4Fe(OH)3Fe2O3+3CO===2Fe+3CO2 FeO+H2===Fe+H2O3Fe3O4+8Al===9Fe+4Al2O3 2Al+ Fe2O3====2Fe+Al2O3铝热反应:Al+比Al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野外焊接铁轨]41.制备氢氧化亚铁:隔绝氧气42.单质硫的物理性质颜色黄色或淡黄色状态固体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同素异形体(转化是化学变化)正交硫,单斜硫,斜方硫【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43.单质硫的化学性质1)氧化性S+Fe≜FeS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光发热,生成黑色固体S+2Cu≜Cu2S【微点拨:硫与变价金属反应一般生成高价态氯化物,氯气与变价金点燃催化剂∆ 属反应生成高价态氯化物】↑+↑++∆++222322232a a 2N CO S KNO S SH S H S N S N 点燃研磨2)还原性:S+O 2===SO 2 该反应与氧气的量没有关系,产物只能是SO 2] 实验现象:空气中,安静燃烧,淡蓝色火焰;纯氧中,剧烈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3)既表现氧化性也表现还原性:3S+6NaOH ≜2Na 2S+Na 2SO 3+3H 2O 【清洗沾有硫黄的试管:热的NaOH 溶液/二硫化碳】 44.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 大于空气 水溶性 易溶于水(1:40) 毒性有毒(尾气处理)45.SO 2的化学性质1)还原性【气体体系:SO 2→SO 3;溶液:SO 2→SO 42-】 ①2SO 2+O 2⇌2SO 3②SO 2+Cl 2+2H 2O=H 2SO 4+2HCl 实验现象:褪色 ③SO 2+Br 2+2H 2O=H 2SO 4+2HBr 实验现象:褪色 ④SO 2+I 2+2H 2O=H 2SO 4+2HI 实验现象:褪色 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氧化性:SO 2+2H 2S=3S ↓+2H 2O 实验现象:产生淡黄色沉淀3)漂白性: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恢复红色【氯气和二氧化硫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不褪色】4)酸性氧化物的性质SO2+H2O⇌H2SO3SO2+NaOH=Na2SO3+H2O SO2+CaO=CaSO34)实验室制二氧化硫:Na2SO3+H2SO4(浓)= Na2SO4+SO2↑+H2O(强酸制弱酸)46.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防飞溅47.检验SO42-: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48.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硫酸是一种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是一种难挥发性酸(沸点高),密度大,易溶于水49.浓硫酸的化学性质1)强氧化性【浓硫酸→SO2】①Cu+2H2SO4(浓)≜CuSO4+SO2↑+2H2O浓硫酸表现氧化性和酸性,氧化剂:还原剂=1:1]②Zn+2H2SO4(浓)=ZnSO4+SO2↑+2H2O Zn+H2SO4=ZnSO4+H2↑③常温下浓硫酸会使Fe,Al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所以可以用铁罐车或铝罐车运输冷的浓硫酸【钝化≠不反应】④C+2H2SO4(浓)≜CO2↑+2SO2↑+2H2O浓硫酸表现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2:1]2)脱水性:将有机物中的H,O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的比例夺走,形成∆催化剂高温点燃∆催化剂放电高温高温、压催化剂点燃水蔗糖遇浓硫酸C12H22O11→11H20+12C C+2H2SO4(浓)≜CO2↑+2SO2↑+2H20] 3)吸水性:将物质本身的游离水或结合水吸收做干燥剂:除碱性气体(NH3)和还原性气体(H2S,HBr,HI)] 使胆矾由蓝变白]50.硫酸型酸雨的形成2SO2+O2⇌2SO3 SO3+H2O=H2SO4]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51.pH<5.6的降水属于酸雨,收集到的酸雨样品一段时间后酸性会增强,原因是:2H2SO3+O2=2H2SO452.工业制硫酸4FeS2+11O2===2Fe2O3+8SO2 或(S+O2===SO2)2SO2+O2⇌2SO3SO3+H2O=H2SO453.氮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略小于空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54.氮气的化学性质N2+O2===2NO或N2+O2===2NON2+3H2⇌2NH3【工业制氨气】N2+Mg===Mg3N255.氮的固定:游离态的氮(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56.氮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毒性 NO无色无味略大于空气不溶于水有毒(处理尾气) NO 2 红棕色刺激性大于空气与水反应有毒(处理尾气)57.氮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2NO+O 2=2NO 2【检验一种无色气体为一氧化氮】 3NO 2+H 2O=2HNO 3+NO 【工业制硝酸】 58.尾气处理NO,NO 2OH NO N NaNO OH N NO 2232a a 22++=+O H NaNO OH N NO NO 2222a 2+=++59.NH 3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 水溶性无色 刺激性 气体 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防倒吸】60.NH 3的喷泉实验22222N CO CO NO ++催化剂222442N CO CO NO ++催化剂3NO+H 2O=2HNO+NO 4NO+3O+2H 2O=4HNO 3催化剂 高温实验现象:圆底烧瓶内产生红色喷泉实验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实验原理:烧瓶内外产生了压强差(气体反应或溶解) 61.NH 3的化学性质1)与酸反应【与挥发性的酸反应生成白烟】NH 3+HCl=NH 4Cl 白烟生成] NH 3+HNO 3=NH 4NO 3 白烟生成] NH 3+H 2SO 4=(NH 4)2SO 4 2)氨的还原性: 4NH 3+5O 2====4NO+6H 2O(氨气过量) 62.NH3的快速制法↑+=+⋅3223)(a NH OH Ca O C O H NH63.NH3的实验室制法O H NH 23+⇌ OH NH 23⋅NH 3·H 2O⇌NH 4++OH -NH 3·H 2O=NH 3↑+H 2O∆ 24236l 38N Cl NH C NH +=+2236l 32N HCl C NH +=+反应原理: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检验/验满: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②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产生白烟注意事项:反应试管口朝下,导管伸到试管底部棉花的作用:防止氨气沿试管壁冲出,收集到纯净的氨气 干燥装置:【碱石灰→NaOH+CaO 】 尾气处理装置【注意防倒吸】64.铵盐:NH 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 65.铵盐的化学性质↑+↑+↑∆↑+↑∆O H CO NH HCO NH HCl NH C NH 2233434lNH 4++OH -(稀)=NH 3∙H 2O NH 4++OH -(浓)=NH 3↑+H 2O NH 4++OH -≜NH 3↑+H 2O 【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 66.检验NH 4+的方法:取少许待测液或晶体置于小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者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或者冒白烟),说明是铵盐或待测液含有NH 4+67.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酸,质量分数在95%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中挥发出硝酸蒸汽,称为发漏斗式烟硝酸68.硝酸的化学性质1)酸性:HNO3=H++NO3-2)强氧化性【浓HNO3→NO2稀硝酸→NO】常温下使Fe、Al钝化Cu+4HNO3(浓)=Cu(NO3)2+2NO2↑+2H2OAg+2HNO3(浓)=AgNO3+NO2+H2OC+4HNO3(浓)≜4NO2↑+CO2↑+2H2O漂白性:使紫色石蕊示剂先变红再变无色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Fe+4HNO3(稀)=Fe(NO3)3+NO↑+2H2O Fe+2Fe(NO3)3=3Fe(NO3)2 3)不稳定性:4HNO3≜4NO2↑+O2↑+2H2O【工业浓硝酸一般为黄色,保存浓硝酸避光棕色瓶】69.氮氧化物的危害:光化学烟雾、酸雨、雾霾、NO2破坏臭氧层、NO 结合血红蛋白、水体富营养化。

化学必背知识点鲁教版高一

化学必背知识点鲁教版高一

化学必背知识点鲁教版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鲁教版高一)一、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元素的特点: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其他物质。

3. 元素的符号:元素用符号表示,采用拉丁字母的缩写形式。

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钠元素的符号为Na。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或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的表格。

5. 化合物的特点: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组成的纯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

6. 混合物的分类:混合物可分为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

均相混合物具有均匀的性质,如溶液;非均相混合物的组成不均匀,如乳液、混悬液等。

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可以是分子式、离子式或简化式。

2. 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各元素的种类和个数,如水的分子式为H2O。

分子式中的元素符号应写在中间,后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3. 离子式:表示离子的组成,离子式中带正电荷的离子写在前面,带负电荷的离子写在后面,中间用“+”或“-”连接。

如氯化钠的离子式为Na+ + Cl-。

4.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

5. 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数守恒的法则。

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

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由周期和族组成。

周期表示电子层的数量,族表示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元素核中质子的数量,也等于元素中电子的数量。

4. 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具有周期性和周期规律。

四、化学键与分子的结构1. 化学键的分类: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

2. 离子键: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组成,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

鲁教版化学高一第一册知识点

鲁教版化学高一第一册知识点

鲁教版化学高一第一册知识点化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科学,它以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应用为主要内容。

作为高中生,我们从高一开始就接触到了鲁教版化学高一第一册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在高一化学的学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物质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而元素是能通过化学手段分解得到的最基本的物质。

元素又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非金属元素则数量较多,大多数为气体或固体。

半金属元素具有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除了元素外,化学还研究了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而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性质,例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燃烧等。

二、物质的结构与变化学习了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后,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了物质的结构与变化。

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构造。

在化学中,物质的结构可分为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微观结构是指物质在极小尺度上的结构,如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宏观结构是指物质在宏观尺度上的结构,如晶体的结构等。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会发生变化,这是由于物质的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化学反应可分为原子核反应和化学键反应两种类型。

原子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发生改变的反应,如放射性衰变等。

化学键反应是指分子或离子之间的化学键发生断裂或形成的反应,如氧化、还原等。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物质量。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浓度增加和催化剂的使用也会增加反应速率。

在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会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达到一定比例时,化学反应将保持动态平衡,称为化学平衡。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b)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2.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②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③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④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⑤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⑥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⑦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NO+O2=2NO+3H22NHO NH O NH+HCl=NH(现象:产生白烟)硫1.表现氧化性:(S<Cl2)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2.表现还原性:硫在空气中燃烧:O2+SSO22.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3.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氧化铝(Al2O3 )1.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2.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氧化铝(Al(OH3)1.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2.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3.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十四、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完整版),鲁科版_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鲁科版_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推荐文档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氯气Cl 21.与金属单质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 22FeCl 3 (剧烈燃烧=====点燃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Cu+Cl 2CuCl 2(剧烈燃烧=====点燃 2.与非金属单质1.物质的量n 单位-摩尔(mol )①n= N/N AN :微粒个数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6.02×1023 mol -1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3.胶体提纯:渗析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六、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两条线:还原剂(所含某元素)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产物为氧化产物氧化剂(所含某元素)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产物为还原产物3.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1.Fe2+及Fe3+离子的检验: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Fe(OH)2,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血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OH)3。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2.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 2+O 2放电2NO ② 2NO+O 2=2NO 2 ③ 3NO 2+H 2O=2HNO 3+NO =====放电2.氨的工业制法:N 2+3H 22NH 33.氨的实验室制法:① 原理:2NH 4Cl+Ca(OH)22NH 3↑+CaCl 2+2H 2O=====△② 装置:与制O 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从本质看,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从数量上看,110多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的物质。

2.元素的组成形式:(1)单质:同一种元素自身组成的物质叫单质,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化合物:不同的元素之间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3.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为零价。

(2)化合态:元素与另外的元素之间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方法:(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按混合物中分散质粒度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2)金属的化学通性:①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②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③较活泼金属+酸(硝酸、浓硫酸除外)→盐+氢气④较活泼金属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3)氧化物的化学通性:①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②酸性氧化物+碱→盐+水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④碱性氧化物+水→碱⑤碱性氧化物+酸→盐+水说明: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4)碱的化学通性:①碱+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②碱+酸性氧化物→盐+水③碱+酸→盐+水④盐→新碱+新盐(5)盐的化学通性:①盐+酸→新盐+新酸②盐+碱→新盐+ 新碱③盐+盐→新盐+新盐(6)化学反应的分类①根据反应形式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高中化学_知识总结_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_知识总结_鲁科版必修1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钠1、钠的物理性质软、亮、轻、低、导(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比水轻;低——熔点低;导——可导电、导热)2、钠的化学性质(1)与O2反应:常温:4Na+O2=2Na2O (白色固体);点燃或加热:2Na+O2点燃Na2O2 (淡黄色固体);(2)与Cl2反应:2Na+Cl2点燃2NaCl;(3)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4)与酸反应:非常剧烈,以致爆炸;(5)与盐溶液反应:可认为是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然后再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实质都是先于溶液中的H+反应)。

3、钠的存在与保存(1)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两种形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无游离态,只有化合态(NaCl、Na2CO3、Na2SO4、NaNO3等)(2)保存:因为常温下金属钠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跟水、水蒸气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主要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

Na2O和 Na2O2: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可以与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

如:Na2O+H2O=2NaOH;Na2O2属于过氧化物,也可以与酸、酸性氧化物、水等物质反应,所不同的是,在这些反应中一般有氧气生成: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Na2O2可用与潜艇或宇宙飞船中的供氧剂。

氯气1、Cl2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能溶于水(1∶2),氯水颜色呈淡黄色。

闻Cl2时:应距Cl2一尺左右,用手轻轻扇一下集气瓶口上方空气,让少量的Cl2进入鼻孔。

2、Cl2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2Na + Cl2点燃2NaCl(白烟); Cu + Cl2点燃 CuCl2(棕黄色烟,加少量水显绿色,冲稀后变蓝色);2Fe + 3Cl2点燃 2FeCl3(棕红色烟,加少量水显棕黄色) (2)与非金属反应H2 + Cl2点燃2HCl(白雾)。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一.知识点知识点一化学是具有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1.化学科学的涵义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无知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2.化学是一门有创造性的学科化学科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1)发现物质:从矿物、岩石以及生物体中发现有用物质,并能进行提取和从已有的物质出发制造出来。

(2)装造物质:能够根据需要,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现代技术,设计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分子,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3.化学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的科学(1)探索生物固氮、新型复合肥料及高效新农药的研制、新能源的开发、材料科学的发现、金属的冶炼、新型合成材料的生产、石油炼制、遗传工程等都需要化学发挥作用。

(2)空间技术、高能物理、计算机等的研究和发展,也需要化学提供各种特殊功能材料。

(3)在人来的生活用品方面,化学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4)由于高分子绝缘材料的性能优越,使电器工业得到飞跃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遥控技术、电子、激光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兴起。

(5)高分子还使医疗上有了人工器官,攻克了许多医疗难题。

4.化学的发展—由人事原子、分子到操纵原子、分子在化学科学领域,化学家们可以再微观层面上真正实现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知识点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近代化学的形成和发展(1)从使用火起,人类就开始了化学实践活动。

之后,人类学会了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并且渴望炼制出使人长生不老的“仙丹”或把廉价的金属炼制成金。

在这些生产和生活时间的基础上,经过几代化学家的不断努力,逐渐形成了近代化学科学。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主要是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的著名科学家的重大发现或发明创造对近代化学发展的作用)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简历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胜教育高一化学(鲁教版)知识点总结优胜教育高一化学(鲁教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认识化学科学一、钠一、钠 1、钠的物理性质软、亮、轻、低、导(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比水轻;低熔点低;导可导电、导热)2、钠的化学性质(1)与 o2反应:常温:4na+o2=2na2o (白色固体);点燃或加热:2na+o2点燃na2o2 (淡黄色固体);(2)与cl2反应:2na+cl2点燃2nacl;(3)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结论或原因熔(溶化成小球)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浮(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小。

游(四处游动)产生的氢气不均匀,推动小球。

鸣(发出嘶嘶的响声)产生的氢气冒出时发出声音红(滴入酚酞,溶液变红)产生了碱性物质。

(4)与酸反应:非常剧烈,以致爆炸;(5)与盐溶液反应:可认为是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然后再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实质都是先于溶液中的 h+反应)。

3、钠的存在与保存(1)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两种形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无游离态,只有化合态(nacl、na2co3、 na2so4、nano3等)(2)保存:因为常温下金属钠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跟水、水蒸气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主要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

na2o 和 na2o2: na2o 属于碱性氧化物,可以与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

如:na2o+h2o=2naoh; na2o2属于过氧化物,也可以与酸、酸性氧化物、水等物质反应,所不同的是,在这些反应中一般有氧气生成: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可用与潜艇或宇宙飞船中的供氧剂。

二、氯气二、氯气 1、cl2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能溶于水(1∶2),氯水颜色呈淡黄色。

闻 cl2时:应距 cl2一尺左右,用手轻轻扇一下集气瓶口上方空气,让少量的 cl2进入鼻孔。

2、cl2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 2na + cl2点燃2nacl(白烟);cu + cl2点燃 cucl2 (棕黄色烟,加少量水显绿色,冲稀后变蓝色);2fe + 3cl2点燃 2fecl3(棕红色烟,加少量水显棕黄色) (2)与非金属反应 h2 + cl2点燃2hcl(白雾)。

纯净的 h2可在 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hcl(溶解度 1∶500)溶于水成为盐酸. (3)与水反应:cl2+ h2o= hcl + hclo (4)与碱反应:cl2+ 2naoh = naclo + nacl + h2o (该反应可用于 cl2的尾气处理);工业上用 cl2与石灰乳作用制漂白粉: 2 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5)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cl2 + 2nai = 2nacl + i2(该反应常用作 cl2的检验);cl2 + 2nabr = 2nacl + br2 氯水的成分和性质(1)氯水的成分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通常情况下为浅黄色溶液,氯水中只有部分 cl2 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l2+ h2o = hcl + hclo 新制的氯水中含 cl2、h2o、hclo 等分子和 h+、cl-、clo-、oh-等离子。

(2)氯水的性质氯水的性质比较复杂,有可能存在多种成分同时作用于一种物质.在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溶液中氯分子的性质。

若为盐酸或次氯酸的性质,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作为盐酸的性质:当与弱酸的盐或硝酸银溶液作用时,主要作为盐酸性质,例如:氯水与na2co3溶液反应以及氯水与 agno3溶液反应。

②作为次氯酸的性质:氯水用于漂白(与有机化合物色素作用)、消毒、杀菌等。

③要注意液氯与氯水的区别:液氯是纯净物,成分是 cl2分子,而氯水是混合物。

三、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三、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物质的量的符号为 n。

注意:(1)这里的微粒是指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等微观粒子,不能指宏观颗粒。

(2)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不能拆开。

例如,不能说氢气的量、硫酸的量,而应说氢气的物质的量、硫酸的物质的量。

2.阿伏加德罗常数: 0.012kg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近似值为6.02 1023mol-1,符号为 na。

(1)阿伏加德罗常数带有单位,其单位是 mol-1。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准确值是0.012 kg 12c 中含有碳原子数目,近似值 6.02 1023 mol-1。

(3)na数值巨大,作用于宏观物质没有实际意义。

3.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摩尔简称摩,符号为 mol。

注意: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例如说 1mol 氧,是指 1mol 氧原子,还是指 1mol 氧分子,含义就不明确。

又如说 1mol碳原子,是指 1mol12c,还是指 1mol13c,含义也不明确。

粒子集体中可以是原子、分子,也可以是离子、电子等。

例如:1mol f,0.5molco2,1000mol co32-,amol e-,1.5molna2co310h2o 等。

4.物质的量与粒子数(n)的关系: n = n na 满足上述关系的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它们的特定组合。

如: 1molcacl2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等的粒子是 cacl2粒子,其中ca2+为 1mol、cl-为 2mol,阴阳离子之和为 3mol。

四、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四、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 1.摩尔质量(1)概念: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 m,单位常用 g mol-1。

注意:①摩尔质量与 1 mol 粒子的质量含义不同,但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h2o 的摩尔质量为 18 g mol-1,1 mol h2o 的质量是 18 g。

②当摩尔质量的单位取 g mol-1 时,其数值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或式量数值相等,但物理意义、单位都不同。

在计算或使用时要注意区分。

例如,mr(h2o)=18,而m(h2o)=18 g mol-1。

(2)摩尔质量、质量、物质的量、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容易看出,在以上转化关系中,物质的量处于核心的地位。

可以说,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为我们的科学计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几个基本符号:物质的量 n;物质的质量 m;摩尔质量 m;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 na;相对原子质量 ar;相对分子质量 mr;质量分数 2.气体摩尔体积(1)概念: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

vm = v/n,单位为 l mol-1和 m3 mol-1。

①标准状况即 0℃、1 个大气压(101 kpa),简写为 stp ②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在数值上近似相等。

任何气体包括纯净气体和混合气体。

③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 22.4 l mol-1。

④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不同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可能不同,标况下,约为 22.4 l mol-1,但不是标况时也可能是22.4 l mol-1(比如温度高于 0℃,压强小于 101 kpa)。

(2)阿伏加德罗定律(即四同定律)(即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其表达式为:n(b)= c(b) v 注意:(1)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w(b)= m(b) m(溶液) 100%有本质区别。

(2)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但所含溶质的量因体积不同而不同。

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认识新仪器容量瓶 m n n m mna na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本节重点之一。

配制这种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用的专用仪器容量瓶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只用于配制溶液,不能用作反应容器;②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常温。

因为溶质在烧杯内稀释或溶解时会吸热或放热,而容量瓶必须在常温下使用;③用容量瓶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常用的有 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等规格,配制溶液时可据所需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④使用前,除洗涤外,还应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⑤向容量瓶注入液体时,应沿细玻璃棒注入,以防注入操作时液体流出而损失;⑥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正确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和瓶内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①计算:求出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

如果是用浓溶液(如浓 h2so4)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则需求算出浓溶液所需用的体积;②称量:如果溶质是固体,可用天平称量溶质的质量;如果是浓溶液,可用量筒来量取溶液的体积;③溶解、转移:把称量好的溶质或浓溶液放入烧杯中(如果是浓硫酸,则烧杯中应先加水再加浓硫酸,并边加边搅拌),加适量的蒸馏水溶解、搅拌静置冷却到室温下,再用玻璃棒引流,让溶解后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内;④洗涤、转移: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每次洗涤后的溶液都要注入容量瓶内,以确保溶质全部进入容量瓶,防止产生误差,轻轻震荡容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⑤定容、摇匀:然后注入蒸馏水直至液面离刻度线1cm~2cm,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相切。

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⑥装瓶、贴签:最后把上面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规定的试剂瓶,贴好标签,写明溶液名称和物质量浓度。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由 c=n/v 可知,误差来源的根本原因是:物质的量或溶液体积产生误差,若 n 偏大或 v 偏小则c 偏大,若 n 偏小或 v 偏大则 c 偏小。

(1) 若称量物错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n 可能偏小使 c 偏小,因为称 m(左)=m(右)+m(游)。

(2) 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或洗涤液洒在容量瓶外,则 n 偏小而使 c 偏小。

(3) 未洗涤溶解用的烧杯和玻璃棒或洗涤液未转移入容量瓶,配出的溶液浓度偏低,因为溶质的 n 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