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doc
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质量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一)总则:工序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
建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是对工序中需要重点管理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在一定期间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稳定地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1、对于整个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项目或部位。
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部位。
3、特殊设备应设置控制点。
(三)建立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工作程序及有关部门的职责:1、由品控部负责按设立控制点的原则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
2、按控制点的要求建立控制点有关文件,由品控部编制作业指导书、设备定期确认记录等。
3、品控部对质量控制点工序管理效果负责,应定期对关键工序的设备进行认可,对操作工能力进行鉴定。
(四)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操作者和检验员的要求:1、对关键工序控制点操作者的要求:(1)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及本工序所用工具的作用.(2)掌握本工序的质量要求。
(3)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技术文件进行操作和监控。
(4)了解影响本工序质量的主导因素,并按有关制度要求严格控制管理。
(5)按要求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做到严肃、认真、整洁、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2、对工序控制点负责人的要求:(1)关键工序负责人应把工序控制点作为工艺检查的重点,检查督促操作者执行工艺及工序控制点有关规定和制度.发现违章作业立即劝阻,对不听劝阻者要及时向车间班长报告并做好记录。
(2)巡检时应重点检查控制点的质量特性及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若发现不正常,应协助操作者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质检员要熟悉自己工作范围,工序控制点的质量要求及检验的方法,并认真进行过程检验,做好各种检验记录.。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1 目的为加强对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使所有控制的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对主导产品实现的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3.1品控部负责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的管理,编制检验用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点管理文件,并监督操作人员按作业指导书、工艺标准进行作业;3.2 各相关岗位负责编制本岗位作业指导书,本部门领导审批,由质量副总审阅签发;3.3生产车间负责按质量控制点文件的规定具体组织实施,工艺应执行研发中心下发的工艺文件;3.4参与质量控制点日常工作的人员主要有:操作者、质检员、机修员,其职责分工如下:操作者——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本工序质量控制方法;明确控制目标,正确测量,认真自检,自做标记并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点检工作;发现工序异常,迅速向品控人员报告,请有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质检员——按作业指导书对控制点进行重点检查,把检查结果及时报告操作者,并做好记录。
同时监督检查操作者是否遵守工艺纪律和工序控制要求,并向部门主管报告重要信息。
机修员——按规定定期对控制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督促检查设备点检活动,根据点检信息,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和调整,并做好设备维修记录。
4 工作程序4.1质量控制点的设定原则4.1.1工艺文件有特殊要求,对下道工序的加工、装配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4.1.2内外部质量信息反馈中出现质量问题较多的薄弱环节。
4.2质量关键控制点内容4.2.1原材料检验关键点控制4.2.1.1原材料检验人员对每批次的原辅材料按“原材料验收标准”进行检验,控制方法:按抽样标准抽检,验证证件及验证检测值;4.2.1.2化验室人员对内包材每周抽查一次,控制标准:菌落总数<50个/瓶或盖;大肠菌群不得检出;4.2.2前处理车间关键点控制4.2.2.1生产用水24小时正反冲一次,过程监控人员每天检测一次水硬度及电导率,水硬度≤50mg/L,填写“软化水检验原始记录”;4.2.2.2 发酵奶制作过程要严格按照工艺执行,每锅次投料数量需由称料员复核并签字确认,过程质检抽查并签字;。
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1. 简介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了保障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明确和规范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设定、监控和管理流程,以确保产品在各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2. 目的和意义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提高产品质量:通过监控和管理关键质量控制点,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提升生产效率:通过设定合理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并严格遵守相关流程,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生产中断和返工,提高生产效率。
•增强客户信任: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增强客户对产品的信任,提升客户满意度。
3.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设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设定是制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的基础。
设定关键质量控制点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3.1 产品特性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工艺,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位置。
例如,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焊接工艺、测试工艺等环节可能是关键质量控制点。
3.2 产品风险根据产品的风险程度,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严密程度。
对于高风险的产品,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设定更为重要,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
3.3 客户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要求,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参数和标准。
例如,某些客户对产品的外观要求较高,关键质量控制点可能包括外观检查和包装要求等。
4.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监控和管理流程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监控和管理流程是确保关键质量控制点有效运作的关键。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监控和管理流程:4.1 数据采集在关键质量控制点处,需要采集相关数据,以便监控产品的质量状况。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人工记录、传感器等方式进行。
4.2 数据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分析,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数据分析可以利用统计方法、质量控制图等工具进行。
4.3 异常处理如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异常处理。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完整篇.doc
07-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1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1、目的: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再对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监测和控制,从而进一步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原辅料、生产过程、成品3、要求:按总部要求,成立HACCP小组,对产品全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实施重点监控。
4、危害分析表见《HACCP计划书》关键质量控制点:5、相关文件:《HACCP计划书》6、相关记录:《成品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理化检测记录》《药液添加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车间日常卫生检查记录》、《环境及流程微生物检测记录》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1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对质量关键控制点的管理,使所要控制的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公司对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3.职责3.1.生产技术部负责关键控制点的管理,编制工艺说明书、安全操作规程等关键控制点管理文件。
3.2.质量部负责为关键控制点编制作业指导书、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3.3.生产车间负责按关键控制点文件的规定具体组织实施。
4.工作程序4.1.关键控制点的设点原则4.1.1.工艺文件有特殊要求,对下道工序的加工、操作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4.1.2.内外部质量信息反馈中出现质量问题较多的薄弱环节。
4.2.关键控制点涉及的控制文件4.2.1.工艺说明书;4.2.2.作业指导书;4.2.3.关键控制点安全操作规程;4.2.4.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4.2.5.关键控制点的各种控制文件分别由技术部、质量部负责编制并经其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3.关键控制点人员职责分工参与关键控制点日常工作的人员主要有:操作者、质检员、机修员、组长、车间主任,其职责分工如下:操作者——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本工序质量控制方法;明确控制目标,正确测量,认真自检,自做标记并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发现工序异常,迅速向质管人员报告,请有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加强对质量控制点的管理,确保所有的控制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对主导产品实现的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职责:品控部负责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的管理,包括编制检验用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点管理文件,并监督操作人员按照作业指导书和工艺标准进行作业。
各相关岗位负责编制本岗位作业指导书,本部门领导审批,由质量副总审阅签发。
生产车间负责按照质量控制点文件的规定具体组织实施,工艺应执行研发中心下发的工艺文件。
参与质量控制点日常工作的人员主要有:操作者、质检员、机修员。
他们的职责分工如下:操作者应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本工序质量控制方法,明确控制目标,正确测量,认真自检,自做标记并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
同时,操作者还应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点检工作。
如果发现工序异常,应迅速向品控人员报告,请有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质检员应按照作业指导书对控制点进行重点检查,把检查结果及时报告操作者,并做好记录。
同时,质检员还应监督检查操作者是否遵守工艺纪律和工序控制要求,并向部门主管报告重要信息。
机修员应按照规定定期对控制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督促检查设备点检活动。
根据点检信息,机修员应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和调整,并做好设备维修记录。
工作程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定原则包括工艺文件有特殊要求,对下道工序的加工、装配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以及内外部质量信息反馈中出现质量问题较多的薄弱环节。
质量关键控制点内容包括原材料检验关键点控制和前处理车间关键点控制。
原材料检验人员对每批次的原辅材料按照“原材料验收标准”进行检验。
控制方法包括按抽样标准抽检,验证证件及检测值。
化验室人员对内包材每周抽查一次,控制标准为菌落总数<50个/瓶或盖,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前处理车间关键点控制包括生产用水24小时正反冲一次,过程监控人员每天检测一次水硬度及电导率,水硬度≤50mg/L,填写“软化水检验原始记录”。
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为了确保食品安全而制定,规范关键控制点的管理流程,建立完备、可行、有效的HACCP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和销售食品的企业和单位,包括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居民食用的各类食品。
三、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产品检查、企业内部自检、质量调查、管理评审等环节。
其中,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是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
四、制度主要内容(一)HACCP质量管理制度1、确定食品制造关键控制点。
企业应根据食品生产流程,确定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所有可能出现危险、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控制点。
2、制定关键控制点管理措施。
企业应在关键控制点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减少可能产生的问题和责任。
措施包括但不限于:a.建立食品安全检测系统。
b.建立食品生产流程监测系统。
c.建立食品安全交叉检测系统。
d.建立食品空气净化系统。
e.建立食品包装材料检测系统。
f.完成设备清洁、消毒标准化操作程序。
3、落实关键控制点管理责任。
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落实关键控制点的管理责任,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按照程序操作,并记录运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数据分析、追溯等方式防范食品安全问题。
4、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企业要定期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利用科学方法改进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最大程度地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保证企业良性循环运营。
(二)食品卫生管理制度1、厂房环境净化公司应建立科学严谨的空气净化系统,对生产车间进行定期清洁、消毒,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度标准。
2、人员卫生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员工身体健康档案,并对员工进行体检,确保员工健康并能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
3、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公司实施GMP规范,确保生产流程严格执行从原材料入仓、按工艺要求加工后产品成品入库,满足HACCP体系要求。
(三)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品质把关制度建立所有品质把关工序的检测流程及检测标准。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防止卤制品生产环节有害物质的侵入, 使公司生产过程及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 对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管理, 使需要控制的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确保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子公司/工厂对生产关键过程的控制。
3 职责与分工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分/子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提交的HACCP计划进行审批;3.2 总部食品安全小组a)负责全面策划、指导和监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b)负责对分/子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提交的HACCP计划进行审核。
3.3 分/子公司食品安全小组a)负责进行危害分析、评估和关键控制点的判断;b)负责确定并验证每个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c)负责编制HACCP计划;d)负责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培训、检查、验证和实施纠偏措施。
4 工作程序4.1 食品安全小组的组成4.1.1 工作人员的任命a)总部食品安全小组: 由管理者代表任命总部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由品质保证部确定总部食品安全小组组员, 负责对分/子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策划、指导和监督。
b)分/子公司食品安全小组:由分/子公司经理任命分/子公司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根据工厂实际确定分/子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成员。
分/子公司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内容由分/子公司食品安全小组负责。
4.2 危害分析4.2.1 危害分析和评估活动应充分考虑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和内外部质量异常信息, 对现实存在的和潜在的可能从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三方面分析。
危害分析前, 总部食品安全小组应对分/子公司食品安全工作应进行全面的策划, 并对分/子公司食品安全小组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
4.2.2 由分/子公司食品安全小组讨论产品形成过程的所有工序环节的危害特征。
4.2.3 分/子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根据分析的危害可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
4.2.4 分/子公司食品安全小组结合现有的卫生标准操作规范考虑危害控制的方法。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关键控制点(Key Control Point,KCP)管理制度是一种质量控制措施,它确定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关键控制点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这种制度可以帮助组织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的概念、作用、要点和实施步骤。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是一种预防性的质量管理手段,通过预先设定关键控制点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
关键控制点通常是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步骤或环节,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可以对产品质量的最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1.预防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通过对关键控制点实施严格的监控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防止其进一步扩大,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优化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和稳定性。
3.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有效的关键控制点管理,可以减少不合格品和客户投诉的风险,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实施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确定关键控制点:在确定关键控制点时,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特性和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确定能够对最终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环节。
2.制定控制措施:对于每个关键控制点,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明确相关员工的职责和要求,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3.设立监控机制:对于关键控制点,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以确保其有效运行。
监控可以通过检查、记录和统计等方式进行,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4.进行周期性评估: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需要进行周期性评估,以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评估可以包括关键控制点的设置是否合理、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等方面。
1.确定关键控制点:通过对产品和制造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环节。
20-关键控制点ccp管理制度
编号:QF/FRN—GL-20关键控制点(CCP)监控管理制度1 目的1。
1 确定CCP关键限值,使之满足有关规定要求。
1.2 及时纠正关键限值偏离,正确处理关键限值偏离时的产品,从而控制危害。
2 范围适用于HACCP计划中关键控制点的监控、偏离关键限值的纠正和产品处理。
3 职责3.1 质检部负责监督和纠偏处理。
3。
2 生产部及车间具体负责HACCP计划的实施。
4 要求4.1 CCP关键限值的确定根据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317-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04-2005《羧甲基纤维素钠国家标准》、GB 10355—2006《食用香精国家标准》标准要求,为保证关键限值的有效性,现确定各CCP关键限值如下表;注:微生物、重金属的控制项目按照上述标准中所列的执行。
4.2 CCP的监控4。
2。
1 通常是连续监控,如不能连续监控,其监控频率或数量必须足以保证CCP 处于受控状态。
对各CCP的监控频率见《固体饮料产品HACCP计划表》.4。
2。
2 监控采用感官、物理和化学方法快速进行,CCP-1由质检部负责监控原辅料的微生物检验,CCP—2由生产部负责监视配料的消毒、杀菌实施效果;CCP —3由生产部负责监控混合机混合时间;CCP-4由品控部负责监控包装效果和重量检测;CCP-5由生产部负责监控金属探测仪.4。
3 监控所获得的数据要由生产部负责人、质检部负责人负责评估。
4.4 当监控结果表明CCP的控制有失控趋势时,监控人员要及时通知生产系统对过程进行调整,并追回发生偏离关键限值的产品,重新处理。
4。
5 做好以上各项记录。
.。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一、制度的目的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和监控关键控制点,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通过建立和执行该制度,可以有效识别和控制与业务目标实现相关的主要风险,预防和减少潜在的风险事件发生,并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二、制度的内容1.关键控制点的定义和识别该制度应明确定义关键控制点的概念和内涵,并通过风险评估等方法识别与组织业务活动相关的关键控制点。
2.关键控制点的监控与评估制度应包含关键控制点的监控和评估要求,以确保关键控制点的有效执行和绩效评估。
3.关键控制点的责任和权限制度应明确关键控制点的责任主体和权限,明确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4.与关键控制点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制度应包含与关键控制点相关的其他制度和流程,确保关键控制点的有效执行和落地。
5.管理报告和监督检查制度应要求定期报告和监督检查,以及追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实施要求1.制度的制定与修订2.制度的培训与宣贯组织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防控能力。
3.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组织领导应加强对关键控制点管理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效果。
四、效果评估1.风险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够明确风险控制的重点和措施,有效地降低相关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2.内部控制的完善3.业务绩效的提升通过对关键控制点的有效控制,组织能够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升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它能够帮助组织有效识别和控制与业务目标实现相关的主要风险,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通过有效执行该制度,组织能够提升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的完善性以及业务绩效的提升。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1目的:建立生产工艺中关键工序标准管理制度,使生产工艺中关键工序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防止生产过程产生差错、减少质量事故。
2范围:适用于食品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及关键工序。
3管理规定:
3.1各关键工序必须严格按照工序操作和生产工艺规程严格要求,不得有差错。
3.2所属各关键工序的操作工,不得擅离职守,在下一班组未接班时,不得离开。
如有违犯者,视其轻重,给予经济制裁或行政处分,由综合办执行。
3.3各监控项目由车间主任和车间质检员随时随地抽查,严格执行公司规定的监控要点。
如有一项不符要求者,必须整批返工,并不得将原材料流入下道工序,返工费用由直接责任人承担。
3.4质检部有权对监控点进行检查、督促。
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其间如有不符规定者,追究其车间主任、质检员责任,并对直接操作者进行罚款或要求返工。
3.5如出现产品不合格,必须追根求源,直至查出出现问题的关键工序追究其责任,处以该批产品价值1~5%的罚款,并对所属该关键工序的车间主任、质检员处以50~100元的罚款,具体由公司综合办执行。
3.6各关键工序必须做好监控记录,对出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告车间主任或质检部,及时处理。
3.7车间主任、质检员不定期地对监控记录进行检查,监控记录必须真实,准确、不得漏记、混记、错记,如发现有误,应立即改正,并对直接操作者进行教育,指正,有执迷不悟者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3.8本制度由车间主任、质检员协助生产部监督执行。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doc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1江西宇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GMP文件题目: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编写部门质量部编码GL-ZL-05800编写人林丽丽审核人周隆才批准人楼秀余编写日期20130611 审核日期20130715 批准日期20130822颁发部门GMP办执行日期20130822 页码第1 页/共2 页分发部门办公室、公司各部门1. 目的:制定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确保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质量得到严格控制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部药品生产的质量监控3. 责任者:生产部生产人员及其管理人员,QA监督员4. 内容: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现将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及其监督管理制度表述如下:4.1 原辅料使用前应目检其物理外观,核对净重并过筛。
液体原辅料应过滤,除去异物。
过筛后的原辅料应粉碎至规定细度。
4.2 配料配料前应仔细核对原辅料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家及编号,应与检验单,合格证相符。
处方计算、称量及投料必须复核,操作者及复核者均应记录上签名。
4.3 干燥严格控制干燥温度,防止颗粒融熔、变质,并定时记录温度。
干燥过程中应按规定翻料,并记录,要注意干燥程度。
4.4 混合严格按混合操作规程进行,控制混合时间并记录。
4.5 片剂4.5.1 片剂的压片压片前应试压,并检查片重、硬度、厚度、崩解时限和外观,必要时可根据品种要求,增测含量、溶出均匀度。
符合要求后才能开车,开车后应定时(最长不超过15分钟)抽样检查平均片重。
4.5.2 片子的包衣在包衣过程中,应注意片子的外观,在包衣后,测定片子的崩解时限。
4.6 胶囊剂的灌装灌装前就试灌,并检查装量、崩解时限和外观,必要时可根据品种,增测含量,溶出度或均匀度。
符合要求后才能灌装。
灌装后应定时抽样检查平均装量,并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文件编码:GL-ZL-05800 第2 页/ 共2 页4.7 口服液的罐装前检查空瓶质量,有无异物,是否烘干。
工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工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保障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和进度,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工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关键控制点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等各类工程项目。
三、制度内容1.定义工程关键控制点工程关键控制点是指对工程项目影响程度较大,需要重点关注和管理的节点或阶段。
关键控制点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工程设计、施工过程、材料采购、质量检验等环节。
2.确定关键控制点在工程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专业人员应根据工程特点和项目需求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将其明确地列入项目计划和施工方案中。
3.监测关键控制点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定期对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测和检查,确保相关工作按照计划顺利进行,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问题处理一旦发现关键控制点出现问题或偏离原计划,项目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及时调整工作方案,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
5.关键控制点评估在工程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专业人员应对关键控制点的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为日后类似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四、责任分工1.项目负责人负责确定工程项目的关键控制点,监测关键控制点的执行情况,处理关键控制点出现的问题,并对关键控制点的管理进行评估和总结。
2.项目组成员负责按照项目负责人的要求,认真执行工作计划,确保关键控制点的正常进行,及时报告问题和建议。
3.公司领导负责全面监督和指导工程项目的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在控制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五、制度执行本制度须由公司领导全面贯彻执行,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制度规定并积极配合执行。
六、制度修订本制度应根据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和相关法规制度不断修订和完善,确保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需求。
七、结语工程项目关键控制点管理是确保工程项目成功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
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与关键控制点
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与关键控制点目录:一、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二、管理制度的关键控制点三、结语一、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在组织管理中,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它能够规范和约束各项工作,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
管理制度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 目标和任务:管理制度必须明确组织的目标和任务,明确组织需要达成的目的,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2. 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管理制度的基础,它规定了员工行为规范、工作流程、职责和权限等方面的规定,确保组织内部运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3. 流程和流程控制:管理制度需要明确各项工作的流程和操作步骤,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并采取一定的流程控制措施,避免错误和失误的发生。
4. 绩效评估:管理制度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对员工进行激励和奖惩,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5. 沟通机制:管理制度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及时传达,避免信息滞后和误解。
二、管理制度的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的关键控制点是指在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和把握的核心要素,它们对于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1. 领导力和管理层支持: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得到领导力和管理层的全力支持,只有领导层的重视和参与,才能够使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员工参与和沟通:在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员工的参与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3. 培训和教育:管理制度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来确保员工对制度的理解和遵守,只有员工对制度的认同和掌握,才能够使制度产生实际效果。
4. 监督和督促机制:管理制度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督促机制,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纠正,保证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
5. 反馈和改进机制:管理制度需要建立良好的反馈和改进机制,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组织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要。
(23)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一、目的制定本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生产车间生产工序关键控制点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车间三、管理程序1.生产主管、质量负责人、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对关键控制点每次生产完成后、要查看控制记录、对生产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严重问题要做出正确判断。
2.采购员要熟练掌握各种原辅材料的相关标准、掌握各种原辅材料的特征、对采购的原辅材料做出感官判断、采购的原辅材料要证件齐全、质量要有保障、价格要合理。
优先选择资质好的供货商货源、每种原辅材料至少有两家以上供应商可选择。
所进的每一批货都要有记录。
3.配料员是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第一关、为保证产品质量、配料员要熟练掌握所用原辅材料的相关标准、由其要掌握GB 2760-2011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避免超标添加。
配料员要熟练掌握配料过程的工艺配方、操作过程要严格按工艺配方添加、配料过程要有详细记录。
4.烘烤员要熟练掌握燃气烤箱的操作、对每种糕点的烘烤要求详细参数能够熟练掌握、烘烤时间温度要有详细记录。
5、烘烤类产品的关键控制点原料验收制度原辅材料符合相应标准要求,资质文件有效,进货批次应提供出厂检验报告,不符合产品标准不投入生产。
调粉(配料)和面机电子称小麦粉、白砂糖、鸡蛋等配料按工艺配方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使用量应符合GB2760规定。
调粉时间12-14分钟烘烤烤炉上火220℃±5℃,底火180℃±5℃,烘烤15-20分钟。
6油炸类产品的关键控制点原料验收制度原辅材料符合相应标准要求,资质文件有效,进货批次应提供出厂检验报告,不符合产品标准不投入生产。
调粉(配料)和面机电子称小麦粉、白砂糖、植物油原辅料按工艺配方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使用量应符合GB2760规定。
调粉时间15分钟油炸油炸锅1、油炸温度:150℃±5℃;油炸时间15-20分钟2、油脂更换:油脂连续使用4个小时更换新油。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doc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1江西宇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GMP文件题目: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编写部门质量部编码GL-ZL-05800编写人林丽丽审核人周隆才批准人楼秀余编写日期20130611 审核日期20130715 批准日期20130822颁发部门GMP办执行日期20130822 页码第1 页/共2 页分发部门办公室、公司各部门1. 目的:制定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确保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质量得到严格控制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部药品生产的质量监控3. 责任者:生产部生产人员及其管理人员,QA监督员4. 内容: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现将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及其监督管理制度表述如下:4.1 原辅料使用前应目检其物理外观,核对净重并过筛。
液体原辅料应过滤,除去异物。
过筛后的原辅料应粉碎至规定细度。
4.2 配料配料前应仔细核对原辅料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家及编号,应与检验单,合格证相符。
处方计算、称量及投料必须复核,操作者及复核者均应记录上签名。
4.3 干燥严格控制干燥温度,防止颗粒融熔、变质,并定时记录温度。
干燥过程中应按规定翻料,并记录,要注意干燥程度。
4.4 混合严格按混合操作规程进行,控制混合时间并记录。
4.5 片剂4.5.1 片剂的压片压片前应试压,并检查片重、硬度、厚度、崩解时限和外观,必要时可根据品种要求,增测含量、溶出均匀度。
符合要求后才能开车,开车后应定时(最长不超过15分钟)抽样检查平均片重。
4.5.2 片子的包衣在包衣过程中,应注意片子的外观,在包衣后,测定片子的崩解时限。
4.6 胶囊剂的灌装灌装前就试灌,并检查装量、崩解时限和外观,必要时可根据品种,增测含量,溶出度或均匀度。
符合要求后才能灌装。
灌装后应定时抽样检查平均装量,并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文件编码:GL-ZL-05800 第2 页/ 共2 页4.7 口服液的罐装前检查空瓶质量,有无异物,是否烘干。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一、目的:
对生产中的关键过程实施控制,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确定的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过程。
三、职责:
质检科负责生产中关键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生技科负责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过程以及关键过程的标识、设备管理及人员管理。
四、制度要求:
1、关键过程的确定
1.1、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为关键过程。
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和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和易造成重大损失的过程。
1.2、根据生产工艺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点。
2、关键过程控制
2.1、使用的产品:使用的原辅料是经过严格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合格的不予采用,返回原料库,退回供应商。
2.2、使用设备:适用的设备必须符合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
使用设备必须
性能良好,符合生产要求。
2.3、人员要求:操作人员除了具备食品生产人员的要求外,还要求责任心强,仔细。
能够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在日常的工作中总结和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解决。
2.4、工作环境:必须有良好的排气、排水和通风效果。
2.5、加工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每一项指标落到实处,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更改技术指标。
2.6生产记录:必须及时、详细记录,不得随意更改和修改记录内容。
2.7监视测量:质检科根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每班2次对过程参数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如实记录检测数据。
当产品质量出现不稳定时要加大抽样次数(2倍或4倍),对产品质量进行趋势分析。
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一、目的对加工过程中的关键质量点进行识别并加以强化控制,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三、职能职责(一)生产部门负责识别工艺过程食品安全因素,设定关键质量控制点,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制度或作业指导书,指导工序操作者进行生产。
(二)生产车间和工序操作者应严格按照质量控制制度或作业指导书操作,确保有效控制关键质量控制点。
(三)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生产加工过程的监督检查,实施检验及放行的控制。
四、工作制度(一)关键质量控制点设定原则关键质量控制点主要设置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难以控制或者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生产工序,通常情况应设立以下关键控制点:1、产品关键质量特性或可能导致产生产品严重缺陷的工序。
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后续工序有显著影响的部位。
3、质量信息反馈中问题严重的项目或部位。
(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识别与确定生产部门应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组织相关部门对工艺过程食品安全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识别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并工艺图上予以标明。
1、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控制制度蒸粮时间:生产粮糟时,每轮使用蒸汽100分钟。
(2)清蒸糠壳在正常蒸汽情况下,糠壳清蒸时间按穿汽后清蒸30-40分钟,在蒸汽不正常的情况下,延长蒸糠时间,必须保证糠壳无生味、霉味以及其它异杂味。
(3)粮糟入窖入窖温度控制在18-22℃,踩窖沿边踩,中间视母糟感官情况踩窖。
(4)起母糟及滴窖起窖时,抱斗放出母糟离地面的高度应控制在1米内,尽量降低抱斗放母糟高度,以减少母糟中香味的挥发。
(5)窖泥养护应对空出的窖池每隔4小时泼洒一次尾水,并及时遮盖塑料布或彩条布,母糟入窖前泼洒最后一次尾水后,再撒上细粉曲药养护窖泥。
(6)润粮拌糟多粮与粳高粱单独润粮水温≥70℃,糯高粱单独润粮水温60-80℃。
(8)生产部门应加强对关键控制点的生产技术指导的频次,并实时监控工艺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1
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1、目的: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再对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监测和控制,从而进一步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原辅料、生产过程、成品
3、要求:按总部要求,成立HACCP小组,对产品全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实施重点监控。
4、危害分析表见《HACCP计划书》
关键质量控制点:
5、相关文件:
《HACCP计划书》
6、相关记录:
《成品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理化检测记录》《药液添加记录》
《设备运行记录》《车间日常卫生检查记录》、《环境及流程微生物检测记录》
2009年注册土木工程师资格考试测试卷(四十)
信息>>前程注册岩土工程师信息>>前程注册岩土工程师
多项选择题
1.工程降水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参数有( )。
A.土的渗透系数
B.要求降低的水位深度
C.降水影响半径
D.涌水量考试大
2.在较完整的硬质岩中,下列( )是影响锚杆极限抗拔力的主要因素。
A.灌注砂浆对钢拉杆的粘结力
B.锚孔壁对砂浆的抗剪强度
C.锚杆钢筋数量
D.锚杆钢筋直径
3.在开挖隧道的施工方法中,下列( )说法体现了新奥法的技术原则。
A.尽量采用大断面开挖
B.及时进行喷锚初期支护,与围岩形成整体
C.对围岩和支护进行动态监控量测
D.二次衬砌紧跟初期支护施工,阻止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
E.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使支护结构断面及早闭合
4.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在选择基坑支护方案时,深层搅拌水泥土墙方案对下列( )条件是不适用的。
A.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
B.地基承载力大于150kPa
C.基坑深度小于6m
D.软土场地
5.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基坑支护设计时,( )试验方法可取得实践所用的ck、φk值。
A.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
B.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
C.有可靠经验时的直剪快剪试验
D.固结快剪的直剪试验
6.井点降水中的电渗井点降水的适用条件为( )。
A.渗透系数小于0.1m/d的黏性土
B.淤泥质黏性土和淤泥
C.砂土、粉土
D.碎石土、可溶岩及破碎带
7.埋设于地下水位以下的下埋式水池基础设计时,对于计算条件的下列设定中( )是不正确的意见。
A.对不需要设置抗浮的下埋式水池,计算底板内力时不需要考虑浮力的作用B.如果设置了抗浮桩,浮力已由抗浮桩承担了,因此计算水池底板内力时也不需要重复考虑浮力的作用
C.水池底板内力验算的最不利工况是放水检修的时候
D.对水池基础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时,最不利的荷载条件足水池满水
8.井点降水中的管井降水的适用条件为( )。
A.渗透系数为1.0~20m/d的砂土、粉土
B.碎石土、可溶岩及破碎带
C.地下水类型为含水丰富的潜水、承压水或裂隙水
D.渗透系数为1.0~200m/d的砂土、粉土
9.在岩体内开挖洞室,在所有的情况下,下列结果( )总是会普遍发生的。
A.改变了岩体原来的平衡状态
B.引起了应力的重分布
C.使围岩产生了塑性变形
D.支护结构上承受了围岩压力
10.基坑降水设计时,( )不正确。
A.降水井宜沿基坑外缘采用封闭式布置
B.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宜大于6m
C.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可按分层总和法计算
D.沉降观测基准点应设在降水影响范围之内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