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汇编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结构1. 原子的发现和结构2. 原子核的发现和结构3. 原子的量子结构4. 原子的质量单位二、元素周期律和化学键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构造2.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特征3. 原子的组成及其排列规律4. 化学键的成因5. 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化合反应三、离子反应1. 离子的概念2. 离子反应的概念3. 酸、碱、盐的概念四、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性质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4.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五、氧气、氢气及水1. 氧的性质2. 氢的性质3. 水的性质4. 水的结构和性质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1. 金属元素的性质2. 金属的化学性质3.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4. 非金属的化学性质七、分子与晶体1. 分子的结构及性质2. 分子的相互作用3. 晶体的结构及性质4. 晶体的相互作用在这一章中,我们首先了解了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的发现和结构,原子核的发现和结构,以及原子的量子结构和质量单位。
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和化学键的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和特征,化学键的成因,以及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化合反应。
我们深入了解了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酸、碱、盐的性质。
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方面,我们了解了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基本性质、表示方法,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在最后的部分,我们学习了氧气、氢气及水的性质,以及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并了解了分子和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学习这一章的知识点时,我深刻地意识到物质的结构是如此复杂而又精妙。
原子、离子、分子和晶体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物质。
学习化学不仅让我理解了物质的本质和结构,更让我感受到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认知。
希望通过学习化学,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回顾: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详细地了解了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包括原子、离子、化学键、化学方程式、氧气、氢气、水、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以及分子和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1. 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具有周期性的特征。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3. 原子的结合。
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分子或晶体。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的,金属键是通过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4. 化学式和化合价。
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的表示方法。
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学价数,是元素化合时失去或获得的电子数。
5. 分子结构。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分子的性质。
分子结构的形式包括线性分子、角形分子、平面三角形分子、四面体分子等。
6. 晶体结构。
晶体是由离子、分子或原子通过离子键、共价键或金属键结合而成的。
晶体结构的形式包括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7.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8.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9.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溶解等。
10.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11.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其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组成- 元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可分割。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2.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3.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二、化学反应1. 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种或多种物质结合形成新物质的反应。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
-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该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
-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2. 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关系。
3. 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三、化学计量1. 摩尔概念-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 \times 10^{23}$)个粒子。
2.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通过物质的摩尔质量(molar mass)计算物质的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3. 气体定律- 波义耳定律:在恒温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
- 查理定律:在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其温度成正比。
- 盖-吕萨克定律:在恒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
四、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基本操作- 称量、量取、混合、加热、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实验室安全- 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安全眼镜、手套等。
- 了解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 熟悉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存储方法。
五、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水平排列,表示电子能级。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点汇编1.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 使用药品“三不”①不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将鼻孔凑到容器瓶口闻药品气味(用扇闻)③ 不尝药品味道2. 用剩药品“三不”①不放回原瓶(Na、K、CaCO3 除外)②不随意丢弃③不拿出实验室3. 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实验室安全操作“六防”、药品取用1)块状或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立(2)固体粉末:一斜,二送,三直立(3)液体:拿下瓶塞,倒放桌面上,倾倒时瓶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瓶口残留药液留下来腐蚀标签,同时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取用块状或颗粒状药品用镊子,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胶头滴管应在试管口上部悬空,不能插入试管内)6、物质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酒精灯使用:添加酒精不超过容积三分之二,禁止向燃着酒精灯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许用嘴试管加热前要预热,防止局部受热使试管炸裂。
加热试管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三分之一,45°倾斜,管口不对人。
7、药品存放(1)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存放在棕色瓶中(浓硝酸,硝酸银)(2)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易和氧气,水反应,白磷着火点低(40 摄氏度)在空气中自燃,保存在冷水中。
二.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1. 过滤(液体与固体间)★过滤三要素①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漏斗边缘③三靠: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玻璃棒紧靠烧杯口,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 沉淀的洗涤: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至稍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滤出(带出可溶性离子)重复2~3 次即可3. 蒸发(沸点不同)①适用:溶剂蒸发、溶质析出②注意事项a: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b: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滴飞溅c: 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溶剂4. 萃取和分液⑴萃取①含义:利用混合物中的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萃取剂)把该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萃取②萃取剂的要求:萃取时,两种溶剂必须互不相溶、不发生化学反应,且要具有一定的密度差,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一定要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人教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计量①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微粒与物质的量N公式:n=NA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质量与物质的量m公式:n=M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体积与物质的量V公式:n=Vm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CB 单位:mol/l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⑥溶液的配置(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
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
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化学实验安全1. 遵守实验室规则进实验室前,应先预习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时要听从老师的指导,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了解安全措施危险化学品的存放:易燃、易爆试剂应密封保存,并远离火源;有毒试剂应专柜存放,并有专人保管。
意外事故的处理:如酒精灯不慎打翻着火,用湿布盖灭;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 5%的碳酸氢钠溶液。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用镊子或药匙取用,液体药品用倾倒法或量筒量取。
物质的加热:给液体加热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加热用坩埚、试管等,加热时要用外焰,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仪器的连接和洗涤:连接仪器时应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洗涤仪器时,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 过滤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
主要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
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 蒸发适用范围: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
主要仪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要点: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3. 蒸馏适用范围: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主要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石棉网。
操作要点: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水下进上出;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4. 萃取和分液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分液: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操作。
主要仪器:分液漏斗、烧杯。
操作要点: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化学在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过滤一帖、二低、三靠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蒸馏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④冷却的水流方向⑤防液体暴沸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萃取萃取剂: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 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 要易于挥发。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分液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主要步骤:⑴ 计算⑴ 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⑴ 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⑴ 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⑴ 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⑴ 振摇⑴ 定容⑴ 摇匀容量瓶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
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
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⑴左右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常见事故的处理事故处理方法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盖钠、磷等失火迅速用砂覆盖少量酸(或碱)滴到桌上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较多量酸(或碱)流到桌上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稀HAC)作用,后用水冲洗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先用抹布擦试,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碱液沾到皮肤上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酸、碱溅在眼中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苯酚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擦洗后用水冲洗白磷沾到皮肤上用CuSO4溶液洗伤口,后用稀KMnO4溶液湿敷溴滴到皮肤上应立即擦去,再用稀酒精等无毒有机溶济洗去,后涂硼酸、凡士林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生牛奶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撒上硫粉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3 标准状况STP 0⑴和1标准大气压下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5 摩尔质量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6 气体摩尔体积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7 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n1 N1 V1n2 N2 V2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CB=nB/V nB=CBV V=nB/CB9 物质的质量m m=Mn n=m/M M=m/n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 V=nVm n=V/Vm Vm=V/n11 物质的粒子数N N=NAn n =N/NA NA=N/n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1000 \M13 溶液稀释规律C(浓)V(浓)=C(稀)V(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猜你感爱好的:1.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复习2.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3.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4.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完整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
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1、复合材科的定义、组分功能和作用: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复合后的产物为固体时才称为复合材料,为气体或液体不能称为复合材料。
组分:其组分相对*,通常有一相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分散相,称为增强相(增强体)。
功能和作用:复合材料既可以保持原材料的特点,又能发挥组合后的新特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从而最合理地达到使用所要求的*能。
2、复合材料的命名强调基体,以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强调增强体,以增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的名称一起使用,如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FRP)。
3、复合材料的分类方式按基体材料类型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种类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机纤维复合材料,金属纤维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形态分: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复合材料,粒状填料复合材料,编制复合材料;按用途分: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4、常用的基体材料及各自的适用范围轻金属基体(主要包括铝基和镁基),用于450℃左右;钛合金及钛铝金属间化合物作基体的复合材料,适用温度650℃左右,镍、钴基复合材料可在1200℃使用。
5、常用热固*基体复合材料:环氧树脂,热固*聚酰亚*树脂。
常用热塑*基体复合材料:聚醚醚*,聚苯硫醚,聚醚砜,热塑*聚酰亚*。
常用陶瓷基体复合材料:玻璃,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无机胶凝材料;6、玻璃和玻璃陶瓷的定义及不同玻璃是无机材料经高温熔融、冷却硬化而得到的一种非晶态固体;玻璃陶瓷是将特定组成的玻璃进行晶化热处理,在玻璃内部均匀析出大量微小晶体并进一步长大,形成致密的微晶相;玻璃相充填于晶界,得到的像陶瓷一样的多晶固体材料。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篇一1、原子定义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怎么学好?上课坚决不能“跑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两个最重要的睡眠时间。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化学必修一,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化学必修一(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1《化学实验安全》【内容说明】本课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个知识点:化学实验安全。
本课包含六点内容:第一点:遵守实验室规则化学实验前,要牢记实验安全规则。
第二点:了解安全措施1.药品的安全存放;2.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第三点: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1.药品的取用;2.物质的加热;3.气体的收集方法。
第四点:实验后药品的处理化学实验“三废”的正确处理方法。
第五点:化学实验安全“六防”“六防”包括防爆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倒吸和防污染。
第六点:实验安全“顺口溜”【设计思路】本课为高一学生的新授课,设计时的具体思路为: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诺贝尔试验炸药引发令人痛心的事故的故事,引出掌握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其次,展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在目标引领下学习。
接着,全面进入新知的学习。
在新知学习模块中,以图片的形式再现知识点1“遵守实验室规则”;以文字填空、连线加图片的形式再现知识点2“实验安全措施”;以归类总结加图片的形式再现知识点3“实验室正确操作方法”;以表格形式总结知识点4和5“实验后药品处理”和“化学实验安全六防”;最后用朗朗上口的整齐对正的顺口溜总结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再现知识点6。
此外,精心挑选合理的课堂练习(并配有详尽的解析)帮助学生及时训练提高,有效掌握本课内容。
最后,简洁精炼地进行本课的小结,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
整个设计中文字、知识图片、表格、色彩及有趣的插图合理搭配,在呈现知识的同时也有引入入胜的良好视觉体验。
高一化学必修一(二)一蒸馏1.蒸馏(1)蒸馏实验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把液体加热汽化,蒸气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利用蒸馏可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依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定根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定根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定根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固性;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挤,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偏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固性——→逐渐增强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逐渐减弱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固+液蒸发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 (H2O)固+固结晶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NaNO3)升华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酒精灯 I2(NaCl)固+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液+液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分液漏斗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从溴水中提取Br2分液分离互不相溶液体分液漏斗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蒸馏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乙醇和水、I2和CCl4渗析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半透膜更换蒸馏水淀粉与NaCl盐析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烧杯用固体盐或浓溶液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气+气洗气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洗气瓶长进短出 CO2(HCl)液化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常用冰水 NO2(N2O4)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常见物质除杂方法序号原物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主要操作方法1 N2 O2 灼热的铜丝网用固体转化气体2 CO2 H2S CuSO4溶液洗气3 CO CO2 NaOH溶液洗气4 CO2 CO 灼热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5 CO2 HCI 饱和的NaHCO3 洗气6 H2S HCI 饱和的NaHS 洗气7 SO2 HCI 饱和的NaHSO3 洗气8 CI2 HCI 饱和的食盐水洗气9 CO2 SO2 饱和的NaHCO3 洗气10 炭粉 MnO2 浓盐酸(需加热)过滤11 MnO2 C -------- 加热灼烧12 炭粉 CuO 稀酸(如稀盐酸)过滤13 AI2O3 Fe2O3 NaOH(过量),CO2 过滤14 Fe2O3 AI2O3 NaOH溶液过滤15 AI2O3 SiO2 盐酸`氨水过滤16 SiO2 ZnO HCI溶液过滤,17 BaSO4 BaCO3 HCI或稀H2SO4 过滤18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加酸转化法19 NaCI溶液 NaHCO3 HCI 加酸转化法20 FeCI3溶液 FeCI2 CI2 加氧化剂转化法21 FeCI3溶液 CuCI2 Fe 、CI2 过滤22 FeCI2溶液 FeCI3 Fe 加还原剂转化法23 CuO Fe (磁铁) 吸附24 Fe(OH)3胶体 FeCI3 蒸馏水渗析25 CuS FeS 稀盐酸过滤26 I2晶体 NaCI -------- 加热升华27 NaCI晶体 NH4CL -------- 加热分解28 KNO3晶体 NaCI 蒸馏水重结晶.3、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检验类型鉴别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鉴定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推断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分析判断,确定被检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检验方法① 若是固体,一般应先用蒸馏水溶解② 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应将试管编号③ 要取少量溶液放在试管中进行实验,绝不能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④ 叙述顺序应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原理(写方程式)① 常见气体的检验常见气体检验方法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氯气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硫化氢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一氧化氮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一氧化碳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② 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l)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Mg2+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6)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7)NH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8)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2Fe3++2Cl-(9) Fe3+ 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10)Cu2+ 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③ 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9)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 MgCO3生成,同时放出 CO2气体.(10)PO43-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11)NO3-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二、常见事故的处理4、事故处理方法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盖钠、磷等失火迅速用砂覆盖少量酸(或碱)滴到桌上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较多量酸(或碱)流到桌上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稀HAC)作用,后用水冲洗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先用抹布擦试,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碱液沾到皮肤上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酸、碱溅在眼中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苯酚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擦洗后用水冲洗白磷沾到皮肤上用CuSO4溶液洗伤口,后用稀KMnO4溶液湿敷溴滴到皮肤上应立即擦去,再用稀酒精等无毒有机溶济洗去,后涂硼酸、凡士林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生牛奶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撒上硫粉三、化学计量①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微粒与物质的量公式:n=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质量与物质的量公式:n=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体积与物质的量公式:n=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公式:CB=nB/V nB=CB×V V=nB/CB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⑥ 溶液的配置(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溶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溶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5、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内容说明】本课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个知识点:化学实验安全。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的定义和分类: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变化的科学。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2.物质的性质:物质有质量、占有空间和有可观察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熔点、沸点等。
3.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离子和分子组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改变。
4.原子与分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5.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元素;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物质。
6.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表示元素的简写,如H表示氢;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第二章:固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固体的性质: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其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密集排列。
2.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具有有序的、重复的排列结构,具有清晰的晶体面和晶体角;非晶体无规则的排列结构,没有清晰的晶体面和晶体角。
3.晶体的分类: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共价晶体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组成;离子晶体由正、负离子组成;金属晶体由金属原子组成。
第三章:液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液体的性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占有一定的体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液体的分类:溶液、悬浊液和胶体。
溶液是由溶质在溶剂中均匀溶解而成;悬浊液是在溶液中存在大颗粒悬浮物;胶体是由色散相和连续相组成的混合物。
3.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溶剂在特定温度下溶解最大质量溶质。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强和溶剂性质。
第四章:气体的基本特征和性质1.气体的性质:气体具有较大的可压缩性、扩散性和可容易燃性。
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分子运动自由。
2.气体压强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压强由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力引起。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实验中使用到的仪器称为化学仪器。
可以对材料进行计量或反应。
主要分为计量仪器和反应仪器。
将仪器以特定方式进行组合构成装置,实现实验目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 + Ba2+= 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第一章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知识点一:原子结构1. 原子结构(C )⑴ 原子的组成 核电荷数(Z ) == 核内质子数(Z )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⑵ 区别概念: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20、从微粒符号中的数字位置推测各种量微粒符号:A Z X ±n ;质子数z 在微粒符号的左下角,质量数A 在微粒符号的左上角,电荷数“n ±”在微粒的右上角,中子数N 用左上角A 与左下角z 求差,电子数用左下角z 与右上角“n ±”求差。
21、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间的可能差值是:2、8、18、32四个数值的加、减组合。
课堂练习1.某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元素原子的( )A .相对原子质量和核电荷数B .电子层数和核内中子数C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D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2. 下列关于40K 和40Ca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40K 和40Ca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 .40K +和40Ca 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39K 和40K 互为同素异形体 D .39K 2O 的摩尔质量为94 原 子 核外电子 e = Z3.某元素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这元素位于周期( )A .第4周期ⅢA 族B .第4周期ⅦA 族C .第3周期ⅣB 族D .第3周期ⅣA 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由核外电子数决定B .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共同决定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个微粒一定是同种原子D .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m 个质子,n 个中子,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 n5.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原子序数为x ,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 .x +2B .x +4C .x +8D .x +186.某微粒用Z A R n+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叙述正确的是( )A .质量数=A-nB .所含中子数=A-ZC .所含电子数=Z+nD .所含质子数=A+Z7. 92235U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储量很低。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易燃易爆试剂应单独保存,防置在远离电源和火源的地方。
2、酒精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烫伤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清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碱沾皮肤,用大量水清洗,涂上5%的硼酸溶液。
3、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4、防暴沸的方法是在液体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5、过滤是把难溶固体和水分离的方法;蒸发是把易挥发液体分离出来,一般都是为了浓缩结晶溶质。
6、粗盐含杂质主要有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需用的分离提纯方法是“钡碳先,碱随便,接过滤,后盐酸”的方法。
7、溶液中SO42-检验法是先加盐酸酸化,后加BaCl2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含有SO42-。
8、Cl-检验法是用AgNO3溶液和稀H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Cl-;酸化的目的是防止碳酸银等沉淀的生成。
9、蒸馏是分离液液互溶物的方法,常见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和冷凝器。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水流方向要注意逆流。
10、萃取是用某种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从溶解度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剂中的过程。
一般萃取后都要分液,需用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后者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常见的有机萃取剂是CCl4和苯,和水混合后分层,分别在下层和上层。
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注意“同种微粒公式算”的途径。
2、微粒互变按摩换(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3、CB误差分析法。
①俯、仰视必会画图才行(量筒、容量瓶画法不一样)。
②偏大偏小看公式:CB=mB/V。
4、稀释或浓缩定律C浓B?V浓体=C稀B?V稀体。
5、CB、ω、S之间换算式:CB=(1000ρω)/M;ω=S/(100+S)。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类原子组成的,如金属铜、非金属氧等。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如水、二氧化碳等。
2.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电子数时是稳定的。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元素根据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以及其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表可以分为周期和族,周期表示元素原子价层的数量,族表示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4. 原子量和摩尔质量原子量是指一个元素原子的相对质量,在元素的原子量单位上标注。
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样品里的质量,以摩尔为单位。
5. 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化学符号用来表示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图示化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
6.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物质。
7. 量的关系化学反应中,化学计量法则可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量关系。
化学计量法则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等量反应定律和瓦特定律。
8. 摩尔计算摩尔可以用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量关系。
摩尔比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处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的比例关系。
9.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如热能或化学能。
放出能量的反应被称为放热反应,吸收能量的反应被称为吸热反应。
10. 离子的形成和物质的分子结构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组成的,有正负电荷。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形成的。
11. 元素的周期性变化元素的周期性变化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来进行描述和理解。
周期性变化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与氧化还原有关的性质等。
12. 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是指化合物中一个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的电荷数目。
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的外层电子数有关。
化学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化学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1.化学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篇一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__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__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__,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__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__。
(4)I-能与__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__;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__。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__(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9)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MgCO3生成,同时放出CO2气体。
(10)PO43-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__。
(11)NO3-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2.化学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篇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点汇编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使用药品“三不”①不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将鼻孔凑到容器瓶口闻药品气味(用扇闻)③不尝药品味道2.用剩药品“三不”①不放回原瓶(Na、K、CaCO3除外)②不随意丢弃③不拿出实验室3.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4.实验室安全操作“六防”5、药品取用(1)块状或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立(2)固体粉末:一斜,二送,三直立(3)液体:拿下瓶塞,倒放桌面上,倾倒时瓶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瓶口残留药液留下来腐蚀标签,同时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取用块状或颗粒状药品用镊子,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胶头滴管应在试管口上部悬空,不能插入试管内)6、物质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酒精灯使用:添加酒精不超过容积三分之二,禁止向燃着酒精灯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许用嘴试管加热前要预热,防止局部受热使试管炸裂。
加热试管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三分之一,45°倾斜,管口不对人。
7、药品存放(1)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存放在棕色瓶中(浓硝酸,硝酸银)(2)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易和氧气,水反应,白磷着火点低(40摄氏度)在空气中自燃,保存在冷水中。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液体与固体间)★过滤三要素①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漏斗边缘③三靠: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玻璃棒紧靠烧杯口,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沉淀的洗涤: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至稍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滤出(带出可溶性离子)重复2~3次即可3.蒸发(沸点不同)①适用:溶剂蒸发、溶质析出2②注意事项a: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3b: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滴飞溅c: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溶剂4.萃取和分液⑴萃取①含义:利用混合物中的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萃取剂)把该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萃取②萃取剂的要求:萃取时,两种溶剂必须互不相溶、不发生化学反应,且要具有一定的密度差,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一定要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③萃取的仪器:分液漏斗(注意要检查是否漏水,上层溶液从上口出,下层溶液从下口出)⑵分液含义: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分液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⑶示例Br2、I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在CCl4、苯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实验室中常见的萃取示例适用CCl4、苯等溶剂萃取水溶液中的溴、碘等单质。
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单质碘的操作如图所示5. 蒸馏 ①装置②注意事项a :不能直接给蒸馏烧瓶加热,要垫上石棉网 b :液体中要加入碎瓷片,以防液体暴沸c :温度计应置于支管口,使水银球的上端与支管口下沿平齐,以显示蒸汽的温度,使液体充分汽化d :冷凝水从下口进上口出碎瓷片石棉网e :蒸馏烧瓶中液体容积应在31~32之间f :先通水再加热,先熄火再停水6:溶解口诀:钾钠铵硝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不溶有钡铅,溶碱只有钾钠钡铵,碳硅磷硫亚硫,溶碱靠酸有盼头。
6. 几种离子的检验AgCl ↓+NaNO 3答题模板:检验SO42-:取一定体积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
如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含有SO42-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物质的量①定义:表示含有一定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这是一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②符号:她是7个物理量之一(另外6个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用n来表示。
③单位:摩尔,简称摩,用mol表示,摩尔只是单位④规定1mol粒子所含的数目为6.02×10232.阿伏伽德罗常数(测定单分子油膜法)①定义:科学上规定以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②单位mol-③符号:N A ④公式n=A N N 变形:N A =nN,N=N A ×n 例:3.01×1022个CO 2的物质的量为n (CO2)=AN N=3.01×1022÷(6.02×1023mol -)=0.05mol 3. 摩尔质量①定义:科学上规定,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②符号:M③单位:g/mol 或kg/mol④取值规律:1mol 粒子的质量=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与g 的组合→粒子的摩尔质量=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与g 的组合 ⑤公式:n=M m 变形:M=nm,m=M ×n 二.气体摩尔体积1.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①在温度及压强相同时,1mol 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相同,1mol 任何气体所占体积在数值上近似相等②定义: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 ,单位为L/mol 或m 3/mol③标准状况(0o C ,101KP )下,Vm=22.4L/mol (近似值,描述时前面加“约”)2. 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决定物质体积的大小的因素有:粒子数目、粒子大小、粒子间的距离①固体及液体的体积取决于粒子数目及大小 ②气体的体积取决于粒子数目及粒子间的距离 3. 气体摩尔体积的数目不是固定不变的4.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均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5. 公式:Vm=nV6. 有关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十字交叉法三.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PV=nRT (R 为常数),P=M ρRT ,PV=MmRT 1. 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数(物质的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2. 同温同体积的气体,压强与其分子数成正比 3. 分子数相等,压强相同的气体,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 4. 分子数相等,温度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 5.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四.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 物质的量浓度①定义: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B 表示各种溶质)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②符号:c (B )③单位:mol/L ④公式:C B =液V n B w=液质m m ×100% S (饱和) =剂质m m ×100g注意点: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其溶液的体积没有任何关系 ⑤溶液稀释:C (浓溶液)•V (浓溶液)=C (稀溶液)•V (稀溶液) 或 m (浓)•w (浓)=c (稀)•m (稀)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1、检验是否漏水.2、配制溶液○1计算溶质质量,溶解时玻璃棒要悬空—防止异物进入○2称量(或量取):天平只能量到0.1g○3溶解及回温:将称量的固体(液体)放入烧杯中,加入水溶解○4转移.(引流及洗涤):要用玻璃棒引流,且玻璃棒要悬空,下端要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并将其转入容量瓶中○6定容.(引流及滴加):向容量瓶中加入水(用玻璃棒引流),至接近刻度线1cm~2cm处,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
(注:滴管不能伸入瓶颈内,一定不能使液面超过刻度线)○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后静置,即使液面降低也不可再加水○8装瓶. 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贴好标签保存所需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X L)容量瓶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 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3)误差分析:(以配制NaOH为例)根据公式:C=n/V=m/(M·V)(4)溶液加水稀释的几个规律:密度大于1的溶液:加等体积水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一半。
加等质量水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小于原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半。
密度小于1的溶液::加等体积水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一半。
加等质量水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于原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半。
2. 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相关规律 ①c 与w 的换算c=Mw1000 (其中 的单位为g/cm 3,c 的单位为mol/L ) 证明:设溶液体积为1L ,则m=1000 wV ( 的单位为g/cm 3)∴n=M m =M V w 1000 ∴c=V n =Mw 1000②c 与S (饱和溶液)的换算:c=)1001000S M S+(证明:∵S=(溶剂)(溶质)m m ×100g ,且w=S S +100×100%∴S=w -1w 100又∵c=Mw1000 ∴c=)1001000S M S+(③w=S S +100×100%;S=w -1w×100 ④c=MV V +224001000 ,w=MVMV+22400关系图:×V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对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如Na2CO3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实例3.分类及区别①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来分分散系(分散剂为液态):溶液,胶体(指液溶胶),浊液(悬浊液,乳浊液)②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