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的概念说课稿
对数的概念全国赛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第1课时)》说课稿广东省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祁福义一、说教材本节是高中数学人教A 版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对数的引入是进一步解决方程()01b a N a a =>≠且中已知两个量求第三个量的问题的延续:是初中所学幂运算的必要补充,也是第二章第1节所学指数运算的逆运算;是“概念—运算—函数”研究路径的又一次强化,也是对数运算乃至对数函数学习的启蒙课;是大数处理的关键概念和必备工具,也是高中对数函数模型学习的必要准备.对数概念的引入充满逻辑推理的必然性奥义,也渗透着一般概念建构以及创生的多个方面: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要概念的存在性和引入的必然性,还要考虑新概念与旧知识的相互关联和印证,更要关注新概念下知识体系的逐步搭建.因此,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渗透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形象直观、数学运算素养有不容忽略的价值,应当引起充分重视!二、说学情学生在前一章学习了指数的相关知识,对数作为指数的逆运算,可以从指数的相关知识出发来鉴证对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因而学生的指数知识储备是本节内容的重要起点.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能够熟练进行指数运算,能够借助指数函数图像分析函数值与自变量关系.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制定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解决()01ba N a a =>≠且中已知两个量求第三个量的问题,夯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力,渗透逻辑推理的数学素养.(2)能从对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感知一个新概念的建立发展过程,在深刻理解对数概念形成的必然性前提下熟练掌握指数式、对数式的相互转化,促进化归转化思想方法的内化.(3)在指数式、对数式相互转化运算的基础上研究对数的一些基本性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四、说教学问题预设1.教学问题一:为什么引入对数概念?一个新概念的引入都会考虑概念生成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此,本节课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为什么引入对数.解决方案:通过实际案例感知求指数运算的存在实然,借助方程思想分析对数产生的数理逻辑,结合指数函数图像的直观刻画认定对数的存在性和唯一性.2.教学问题二:如何构建对数知识?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考虑,学生对对数的最初感知在于求指数问题,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就是指数知识体系的构建,基于这些因素,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微观上,从对数概念入手,借助指对数关系搭建对数知识;宏观上,从指数知识类比得到对数知识体系,即对数的概念,对数的运算,对数函数,以及对数的应用.3.教学问题三:对数的引入能做什么?每一个新概念的引入都会考虑它是否能产生新的方法,或者为其它问题的解决带来便利.对于对数而言,它的突出优点就是解决大数计算,这种优点会在后续的指对数运算中逐渐体现出来.解决方案:作为对数起始课,本节拟从指对数的相关简化运算中作必要铺垫,在渗透数学运算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予以初步体会.五、说教学策略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的建构与简单性质的理解运用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问题为我们选择教学策略提供了启示.在教学设计中,采取问题引导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围绕问题主线,通过自主探究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数概念引入的必然性分析,让学生参与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推理过程,感受数学运算在数学知识建构中的特殊意义,同时感知概念的建构过程中用到的处理策略和思想方法在新知识进一步深入和应用时的指导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是实施数学具体内容的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有机结合的样本.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内容的教学主要分成以下六个环节:情境引入,数学化分析,对数的存在性分析,对数的概念,对数的性质,课堂小结.在情景引入环节,从学生熟悉的人口模型引入,以我国人口数y与所经过年数x之间的y=⨯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抽象成数学问题解关系为:13 1.01x决.借助实际问题发现问题后便进入数学化分析的阶段,把情境中的两个问题本质化成:在a b=(其中0>a且1≠a)中的知二求三问题.进一步引出本节课研究的核心问题:在Na b=中已知()0Na,求b.很明显,求b的过程就是之前学习的指数运算的逆运算,NN,>要想求出b 就需要考虑如下问题:b 是否存在,存在的话有几个、怎么表示.为了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就要进入第三个环节:对数的存在性分析.b 是否存在可以借助前面学习的指数函数图像的知识借助对应解决,同时借助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可得b 使实数且存在唯一,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此处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让学生从特例分析中得出一般情况的解决方法进而彻底解决这个基本问题.b 的表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用之前的方法表示的,如由82=x 我们可以得到3=x ;另一种是无法用之前的方法表示的,如32=x,此时必须引入新符号3log 2来表示x ,即:由32=x 我们可以得到3log 2=x .通过对数的存在性分析,对数的概念就呼之欲出了,此时给出对数概念的一般定义,进入第四个环节:对数的概念.在这个环节主要围绕对数的概念展开,分如下几个内容:一是对数概念的一般定义和两类特殊的对数——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二是对数的内涵:指对数关系的相互转化,对数的范围、对数的真数的范围.核心关系式见下图.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此处设计了例习题和变式训练.指数对数底数幂真数N a x =0>a 1≠a 且Nx a log =在对数概念的基础上,借助指对数关系就可以进行对数性质的研究了,主要涉及到如下对数的性质:对数的性质:当0>a 且1≠a 时,(1)01log =a ;(2)1log =a a ;(3)n a n a =log .本环节仍然借助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让学生从上一环节的变式训练入手寻找更一般的结论,进而引入对数的性质.从“由82=x我们可以得到3=x ”出发得到38log 2=进而用化简的思想进行一般化可得到第(3)个性质.此环节设计了例习题,一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新知,二是让学生感受对数在大数运算上的简化运算效应.最后,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整理收获,同时提出思考问题为下节课对数的运算埋好伏笔.。
人教版对数说课稿
人教版对数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本次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中的“对数”一章。
本章节位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初期阶段,是学生接触指数函数后的又一重要概念。
通过对数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对数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金融、物理、化学等领域,因此,本章节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对数的定义,掌握对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能够运用对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对数的定义、性质、运算规则以及对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指数的概念,对数学的基本运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数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可能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次说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对数的概念。
2. 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对数的图像和性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对数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指数的概念,引出对数的定义。
- 通过实际问题,展示对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对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
- 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对数的计算方法。
3.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练习对数的计算。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对数的概念说课稿
北师大版高一必修一对数的概念说课稿(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06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数的概念。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手势)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对数的概念》选自北师大版必修一第4章第一节,本节主要内容是对数的概念,对数与指数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一些常用的对数,这是后续学习对数的运算及对数函数的基础。
二、说学情深入了解学生是新课标要求下教师的必修课,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初步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所需的知识储备。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及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熟练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2、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得到对数概念的过程,感受对数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提升学生数学抽象素养和数学运算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要上好一节数学课,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确定教学重点为对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为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五、说教法和学法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更好的以学定教,我会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一份前置作业(预习单),分为两部分:1.是旧知连接,出一些本课知识紧密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练习题,这样可以很好的摸清学生基础。
2.是新知速递,是让学生自己先进行预习,完成一些与本课知识相关的基础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为了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的教学分几个部分进行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对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对数又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计算需要而必然产生的。
对数地概念说课稿子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上传: 刘洁更新时间:2013-10-30 17:44:03尊敬的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对数的概念》。
我将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本节课的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a、地位与作用“对数的概念”作为中职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的内容,被安排在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第三节,共2个课时完成。
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对数的概念。
本节是在学习了指数函数之后编排的,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函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打下基础。
b、学情分析学生已熟练的掌握了指数及指数函数,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及创新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弱,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对底数、幂值、指数三者间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理解对数的性质,并且能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协调合作意识、自我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对数概念的理解,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对数基本运算性质的运用难点:灵活运用对数与指数的互相转化并用对数性质求值四、教法学法分析教法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对数概念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探究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思维。
学法题为线索,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
尝试探究、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数的概念》示范公开课教案【高中数学苏教版】
第4章 指数与对数4.2 对数第2课时 对数的概念1.了解对数的概念.2.会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会求简单的对数值.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教学难点:会求简单的对数值.PPT课件.一、新课导入“对数”(logarithm )一词是纳皮尔首先创造的,意思是“比数”.他最早用“人造的数”来表示对数.俄国著名诗人莱蒙托夫是一位数学爱好者,传说有一次他在解答一道数学题时,冥思苦想没法解决,睡觉时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老人提示他解答的方法,醒后他真的把此题解出来了,莱蒙托夫把梦中老人的像画了出来,大家一看竟是数学家纳皮尔,这个传说告诉我们:纳皮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地高!那么,“对数”到底是什么呢?设计意图:引语: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学习对数概念.(板书:4.2.1 对数的概念)【探究新知】问题1:对于函数y =2x ,给定任意一个x ,我们可通过幂的运算计算出任一个y 的值.反之,如果知道y 值,能否计算出x 值呢?师生活动:学生分析,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能.问题转化为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的问题. 追问1:对数的概念如何定义?师生活动:学生阅读P81,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一般地,如果a x =N (a >0,且a ≠1),那么数x 叫作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x =log a N .其中,a 叫作对数的底数,N 叫作真数.a x =N 叫指数式,x =log a N 叫对数式,这两个等式是等价的.(2)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作常用对数,并把log 10N 记作lg N ;以无理数e =2.71828…为底数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并且把log e N 记为ln N .追问2:怎样理解对数式的意义?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给出答案. 预设的答案:“三角度”理解对数式的意义.角度一:对数式log a N 可看作一种记号,只有在a >0,a ≠1,且N >0时才有意义. 角度二:对数式log a N 也可以看作一种运算,是在已知a b =N 求b 的前提下提出的. 角度三:log a N 是一个数,是一种取对数的运算,结果仍是一个数,不可分开书写,也不可认为是log a 与N 的乘积.追问3:为什么零和负数没有对数?1的对数是多少?预设的答案:由对数的定义a x =N (a >0且a ≠1),则总有N >0,所以转化为对数式x =log a N 时,不存在N ≤0的情况.1的对数是0,即log a 1=0(a >0,且a ≠1)追问4:你能推出对数恒等式log a NaN = (a >0且a ≠1,N >0)吗?预设的答案:因为a x =N ,所以x =log a N ,代入a x =N 可得log a Na N =,称为对数恒等式.设计意图:通过指数式定义对数的概念,明确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的方法及对数的基本性质.【巩固练习】例1. 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1)3-2=19; (2)14⎛⎫ ⎪⎝⎭-2=16; (3)log 1327=-3; =-6.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给出答案. 预设的答案:(1)∵3-2=19,∴log 319=-2.(2)∵14⎛⎫⎪⎝⎭-2=16,∴log4116=-2.(3)∵log1327=-3,∴13⎛⎫⎪⎝⎭-3=27.(4)∵=-6,∴)-6=64.反思与感悟:指数式对数式互化的方法(1)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将指数式的幂作为真数,指数作为对数,底数不变,写出对数式.(2)对数式化为指数式:将对数式的真数作为幂,对数作为指数,底数不变,写出指数式.设计意图:掌握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的方法.例2. 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1)log64x=-23;(2)log x8=6;(3)lg100=x; (4)-lne2=x.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1)x=(64)-23=(43)-23=4-2=116.(2)x6=8,所以x=(x6)16=816=(23)16=212.(3)10x=100=102,于是x=2.(4)由-ln e2=x,得-x=ln e2,即e-x=e2.所以x=-2.设计意图:利用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求值.例3. 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1)log2(log5x)=0;(2)log3(lg x)=1;(3)log3(log4(log5x))=0.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1)∵log2(log5x)=0,∴log5x=20=1,∴x=51=5.(2)∵log3(lg x)=1,∴lg x=31=3,∴x=103=1000.(3)由log3(log4(log5x))=0可得log4(log5x)=1,故log5x=4,所以x=54=625.反思与感悟:利用对数性质求解的两类问题的解法.(1)求多重对数式的值的解题方法是由内到外,如求log a(log b c)的值,先求log b c的值,再求log a(log b c)的值.(2)已知多重对数式的值,求变量值,应从外到内求,逐步脱去“log”后再求解.设计意图:利用对数的基本性质求值。
对数函数说课稿
对数函数说课稿对数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对数函数通常在函数章节中被引入,作为指数函数的逆运算。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以及应用。
首先,我们从对数函数的定义开始。
对数函数可以定义为指数函数的逆运算。
如果\( a^x = N \)(其中\( a > 0 \)且\( a \neq 1 \)),那么\( x \)被称为\( N \)的以\( a \)为底的对数,记作\( x =\log_a N \)。
这意味着,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解,它描述了在给定底数和结果的情况下,需要多少次乘法才能得到这个结果。
接下来,我们讨论对数函数的性质。
对数函数具有以下性质:1. 对数函数的底数\( a \)必须大于0且不等于1。
2. 对数函数是单调函数,即当\( N \)增加时,\( \log_a N \)也增加。
3. 对数函数的图像总是通过点(1, 0),因为\( \log_a a = 1 \)。
4. 当底数\( a > 1 \)时,对数函数的图像从左到右上升;当底数\( 0 < a < 1 \)时,图像从左到右下降。
对数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曲线,它的形状取决于底数\( a \)的值。
当底数\( a > 1 \)时,图像在\( y \)轴右侧,随着\( x \)的增加,\( y \)值逐渐增加;当底数\( 0 < a < 1 \)时,图像在\( y \)轴左侧,随着\( x \)的增加,\( y \)值逐渐减少。
在实际应用中,对数函数可以用来解决各种问题,例如计算复利、声音的分贝等级、酸碱度的pH值等。
例如,在金融领域,复利计算公式\( A = P(1 + r/n)^{nt} \)可以通过对数函数转换为\( t =\frac{\log(A/P)}{\log(1 + r/n)} \),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高中数学必修一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优质课
高中数学必修一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优质课对数的概念说课稿说课人:尹斌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课题是人教B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三章第2节对数及其运算。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特色说明六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数”是学生深入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函数后的一个崭新内容,既是对指数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又是后面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鉴于本节在教材中有这样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方面:(1) 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运算与指数运算互化过程,了解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与指数的互化,培养学生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再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对数的定义和指数与对数的互化确定为本节重点,对数的产生是数学发展的需要,在高中后继课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故认识对数是很必要的,又由于高一学生对概念理解能力较弱,很多学生不知从什么角度去分析、理解概念,因此将对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二、教法分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不仅是授与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
再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发现式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高一学生正处于身体黄金期,他们思维敏捷,勇于探究,但数学思维还不完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数说课稿
一、课题介绍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社A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二、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数是中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对指数知识的延伸和巩固,同时也是对数函数等相关内容的基础.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任务就是熟悉对数,为后面对数函数的学习作铺垫,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2、教学目标鉴于本节在教材中有着这样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能求一些特殊对数的值.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情感目标: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上述三个教学目标,同时考虑到高一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因而,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重点:对数的定义以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由于对数符号是直接引入的,有“规定”的性质,且比较抽象,不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对数符号的认识及其定义的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三、教法分析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法设计上,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从指数运算的需求中,提出本节的研究对象——对数.从而由指数与对数的关系认识对数,并掌握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此外,我还将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让学生熟悉指数式与对数式的相互转化,加深对于对数定义的理解,为下一节学习对数函数打下基础.四、学法分析在学法指导上,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同学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对数的研究的必要性.引导同学们通过对比指数和对数的各个量的变化关系,掌握指数和对数的互化.从而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五、教学过程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充分优化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之上.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1、课题引入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他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欲望.因此,为了使学生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我做了如下安排:提两个问题(1)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①取5次,还有多长?②取4次还有181尺,日取其多少?③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2)假设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内生产总值是2002年时的2倍?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前两个问,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而对于第三个问和第二题学生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方程知识列出这两个方程10.1252x ⎛⎫= ⎪⎝⎭,1.082x =,但是面对这两个”未曾谋面”的方程,应该怎样解出x 呢?自然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自然过度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对数.2、展示新知那么什么是对数呢?由于对数符号是直接引入的,有“规定”的性质,且比较抽象,不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对数符号的认识及其定义的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将给出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对对数有个直观感知.首先向同学们介绍328=,这个式子中3就是今天我们所学要学的对数,并且我们说3就是以2为底8的对数.再以2100.01-=,01a =,5a N =为例,然后得出对数的定义.这样由数字逐渐过渡到代数式,避免了一开始就进入数学的符号化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着让同学们思考在定义中哪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如对数的写法.还有a 的限制和真数的特点,为以后对数函数求定义域做准备.然后为了让同学们更熟悉定义,让同学们将10.1252x⎛⎫= ⎪⎝⎭,1.082x =写成对数的形式,加深对对数的定义理解与记忆,同时让他们自己解决了一开始列出的方程,也为下面对数和指数的相互转化做了准备.紧接着我将介绍两种特殊的对数,然后用以下的一个框图介绍本节课的重点—对数式和指数式的相互转化,让学生一目了然3、例题讲解心理学家认为:概念一旦形成必须及时加以巩固.接下来我将进行例题讲解例1 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对数式写成指数式(1)45625= (2)1 5.733m ⎛⎫= ⎪⎝⎭(3)2log 645= (4)lg0.012=- 分析:根据对数的定义,则问题得以解决.例2 求下例各对数的值指数 对数值(1) 2ln e ; (2)4log 8 (3)2log 4a例2 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1)12log 164=- (2)2log 1287=(3)lg0.012=- (4)ln10 2.303=注:例2是建立在例1的基础上,因为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只有通过将对数化为指数才能求出其值.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层次,分梯度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指数转化为对数的好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反馈练习反馈练习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能否对本节课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情况,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这一阶段我主要让学生翻到课本练习,以口答的形式进行,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同时也让我知道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5、总结提炼让学生自行总结,老师适当补充6、布置作业当然上完一节课必要的作业是必不可少的,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作业布置我分为两个层次:书上的基础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知识);一道思考题(激发学生思维)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因此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整个版面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我将黑板分为四版:第一版和第二版主要板书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提纲,这样让同学就一目了然的知道了本节课我们所学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第三版用于例题讲解和学生板演,第四版为副板,主要用于课题的导入.。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 一等奖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一等奖一、引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
对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次说课将围绕对数概念的教学展开,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对数的概念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对数的基本性质、对数表的使用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对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基本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对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对数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对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对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引出对数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对数的概念、对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运用对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例题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对数概念的理解。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关于对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关于对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反馈,并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也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对数说课稿
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对数与对数运算是人教a版,必修1第2.2.1节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讲对数的性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之后学习的,其主要内容是对数概念及指对数互化、对数运算等内容。
本节学习内容蕴含转化化归数学思想,类比与对比等基本数学方法。
对数与指数的互化是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巩固,也是后面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就已学习指数运算,在2.1学习了指数函数的主要性质,对指数相关知识已很清晰;另外,学习函数时就已了解了反函数意义,对学习本课已具备条件。
3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基本运算性质的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对数与指数的互化并用对数性质求值。
教学目标(根据我的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以及教学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几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能进行指对数互化并可利用对数的简单性质求值。
能力目标:学生的对比分析、合情推理能力得到加强,体验转化化归思想。
a 3.从定义出发归纳对数恒等式及指对数互换:①2=4=2 x?log24?log222?2②2=2 x?log22?1③一般地:logaan?n可以看出,指对数互化只要按定义要求写即可,如果可写成对数恒等式形式就可化简。
(三)特殊对数1.常用对数log10a 记为:lga 2.自然对数logea 记为:lna (四)从比较大小归纳单调性(相当于对数的单调性)问题4:log23与log25的大小?根据指对数互化:不妨设s= log23, t= log25 st则:2=3<2=5,根据指数函数单调性可知:s<t,即log23<log25 学生小组讨论由特殊到一般地大小规律。
一般地:①当a>1时,且m>n>0,logam?logan②当0<a<1时,且m>n>(五)指数互化巩固性例练例14-6①5=625 ②2=1/64 ③log1162xx2 例2: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2①log64x= ②logx8?6 3 (六)回归引入问题问题5:不等式3+2*3-9>0xx分两边求解:右边即3<3+2=log3x 左边:从指数函数图像可以看出:0<<log3(3?23)} (七)总结篇二:对数的概念-说课稿对数与对数的运算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评价反思五个方面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主要阐述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
对数的概念-说课及讲课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对数概念引入 • 对数运算规则 •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 对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 总结与拓展
01
引言
说课目的和背景
阐述对数概念的重要性
对数在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掌握对数概念对 于学生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学生学情
详细推导了换底公式,并介绍了其在解决对数问题中的应用,如将不同
底数的对数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列举了一些对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如计算复利、解决音程问题
等,并分析了对数在这些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在数据处理中,对数可以用于数据的标准化和归一化。通 过对数变换,可以将不同量级的数据转换到相同的数量级 上,从而方便地进行比较和分析。此外,对数还可以用于 数据的可视化和降维处理。
06
总结与拓展
本次课内容总结
对数的定义和性质
回顾了对数的定义,包括底数、真数、对数值等概 念,以及对数的基本性质,如对数的运算法则、换 底公式等。
80%
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向
部分学生表示在运用对数解决实 际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 加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 力。
拓展延伸:自然对数和换底公式
01
自然对数的定义和性质
介绍了自然对数的定义,即以常数e为底数的对数,以及自然对数的基
本性质,如自然对数的运算法则、自然对数与指数的关系等。
02
换底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指数运算性质
指数运算具有一系列重要的性质,如 乘法法则、除法法则、幂的乘方法则 和幂的加减法则。这些性质在解决复 杂数学问题时非常有用。
对数说课稿
对数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数学课程中关于对数的一部分,它在整个数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数是连接指数与乘法的重要工具,是解决复杂计算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数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而且为后续学习微积分、概率论等高级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1)作用与地位对数在数学理论及实际应用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理论上,它是数的基础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指数函数、三角函数并列为三大基本函数。
在实际应用上,对数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如在解决增长与衰减问题、天体物理学中的距离计算、音量与强度的度量等方面。
(2)主要内容本文将介绍对数的定义、性质、对数函数以及换底公式等核心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 对数的定义及其与指数的关系;- 对数的性质,包括乘法、除法、幂的对数法则;-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换底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对数问题来解决;(2)掌握对数的性质,能够熟练运用对数法则进行计算;(3)认识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能够使用换底公式解决对数运算中底数不同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对数定义的理解;- 对数性质的掌握;- 对数函数图像与性质的识别;- 换底公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对数的概念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对数性质中乘法、除法和幂的对数法则的推导与应用;- 对数函数图像的绘制与理解;- 换底公式在实际计算中的灵活运用。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概念及其应用,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这些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强他们的参与感,以及提高教学效率。
(1)启发法我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启发学生对对数的概念进行思考。
例如,我会提问:“如果你有一个增长中的细菌群落,每20分钟数量翻倍,你想知道2小时后有多少细菌,该如何计算?”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对指数增长的兴趣,并自然引导到对数的概念上。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对数的概念”是高中数学必修 1 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对数函数的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指数的运算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对数函数以及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延续和拓展,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指数的运算,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较为抽象,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问题,逐步建立起对数的概念。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对数符号的理解不准确、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不熟练等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和解决。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基本性质。
能够熟练地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会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简单的对数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类比、转化和归纳能力。
经历对数式与指数式相互转化的过程,体会数学中的等价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对数的运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对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性质。
2、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
对数运算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讲授法: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3.1对数的概念说课稿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本节课是新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是对数函数的学习基础.在数学发展历史上,先有对数,然后才有指数幂。
随着数学公理化体系的逐步建立,一般安排先学习指数幂,再学习对数,在指数幂概念及运算的基础上,引入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比较自然。
教科书是从对数是指数幂中指数的一种等价表示形式的角度来引入对数的。
引言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已知底数和幂值如何求指数?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对数的概念,能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2. 了解指数与对数的内在联系,在概念指导下完成对数计算;3. 通过转化与划归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1. 对数的概念、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2. 由于对数符号是直接引入的,带有“规定”的性质,且这种符号比较抽象,不易为学生接受,因此,对数符号的认识会形成教学中的难点。
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继续发现新问题。
学生动手从4个运算式子中,发现较大整数的计算较为麻烦,自然会想到寻找简化运算的方法。
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探究,尝试利用表格寻找解决方法。
通过这一过程,引入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问题?由于前面并没有学过求解此类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带领学生体会探索问题的过程。
观察问题的本质,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方程问题。
接着与原有知识进行联系。
得到方程一定有为唯一解。
为了求解这一方程,从简单的地方着手,先解决当N为1,2,3,4这样简单的问题。
发现原有知识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习新的知识。
因此引入对数的概念。
但是对数较为抽象,不易理解。
所以在引入这一概念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形成对数的大概认识,就是与之相对应的数,简称为对数。
在实际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一认识的矛盾,为解决矛盾,对概念进行完善,最终形成对准确概念的认识。
对数的概念教案
2018高考高三数学3月月考模拟试题01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全集U={0,1,2,3,4,5},集合A={0,1,3},集合B={0,3,4,5},则()A .{}0=⋂B A B. U B A =⋃C. {}1)(=⋂B C A UD. B B A C U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5x >”是“3x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命题“对x R ∀∈,恒有210x +>”的否定是“x R ∃∈,使得210x +≤”.C .∃m ∈R ,使函数f(x)=x 2+mx (x ∈R)是奇函数D .设p ,q 是简单命题,若p q ∨是真命题,则p q ∧也是真命题;3、两个变量y 与x 的回归模型中,分别选择了4个不同模型,计算出它们的相关指数2R 如下,其中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是 ( )A.模型1(相关指数2R 为0.97)B.模型2(相关指数2R 为0.89)C.模型3(相关指数2R 为0.56 )D.模型4(相关指数2R 为0.45)4、在三角形OAB 中,已知OA=6,OB=4,点P 是AB 的中点,则=⋅AB OP () A 10 B -10 C 20 D -205、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体积是()A 33B 335C 332 D 36、已知54)6cos(=+πα(α为锐角),则=αsin () A .10433+B .10433- C .10343-D .10343+ 7、如图,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为F ,过抛物线上一点(3,)A y 向准线l 作垂线,垂足为B ,若ABF ∆为等边三角形,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 ). A .212y x =B .2y x =C .22y x = D. 24y x =8、已知函数f (x )=x x ln 22-与 g(x )=sin )(ϕω+x 有两个公共点, 则在下列函数中满足条件的周期最大的g(x )=() A .)22sin(ππ-x B .)22sin(ππ-x C .)2sin(ππ-x D .)2sin(ππ+x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考生作答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对应题号的横线上.)(一)选做题(请考生在第9,10,11三题中任选两题作答,如果全做,则按前两题记分) 9. 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已知曲线C 的参数方程是)t t y t x 为参数(sin 3cos 4⎩⎨⎧==,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是01)sin (cos =+-θθρ,则直线l 与曲线C 相交的交点个数是______.10. 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点P 在BA 的延长线上,且24AB PA ==.PC 切圆O 于C ,Q 是PC 的中点, 直线QA 交圆O 于D 点.则QA QD =g . 11、设x R ∈,则函数y = 2||2x x +-的最大值是 .(二) 必做题(12~16题) 12、设复数iiz -=1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2z 等于 13、已知()n x -1的展开式中只有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则含2x 项的系数= ______.14、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T=20,则循环体的判断框内应填入的的条件是(填相应编号) 。
对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数》,该课题选自新课程标准人教A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小节,本节共三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是新教材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我设计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数的运算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指数的概念及其运算之后,进一步学习对数的基本概念,并为后续学习对数函数打下基础,因此,对数在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结合素质教育要求,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教育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2)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转化能力,提高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3、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为:重点:对数的定义,对数与指数间的关系.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二、教法分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为教师所传授的,而只能为学习者所构建.”因此,我着重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和讲练结合法,体现了认知心理学.教师采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进而完成知识的内化,使书本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讲练结合法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对课堂新知的驾驭能力.本节课还采用多媒体、彩色粉笔来铺助教学.三、学法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归纳,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辅以合作交流,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1、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4次,还剩多长?(2)取多少次,还剩0.125尺?(虽然目前我们还没学过如何求解,但是通过直观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x 的值.)设计意图:复习指数;并为引进对数的必要性作一定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1、假设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 亿元,如果平均每年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2倍?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对数. (三)探究新知 1、定义的探究(1)23=8 则称3是以2为底8的对数.(2)a 3为底a 的对数.(3))10(0≠>=a a N a 且 则称0是以a 为底1 的对数. (4)(01)x a N a a =>≠且 则称x 是以a 为底N 的对数.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由学生总结得到对数的概念.进而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能力.2、定义一般地,若x a N =(01a a >≠,且),那么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 其中a 叫对数的底数,N 叫真数.给出概念后,再由老师补充说明.接着师生共同解决引入时的第二个问题,然后给出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概念.3、根据定义得出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当01log x a a a a N x N >≠=⇔=,且时,. 给出关系后让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问题(1)根据对数与指数的关系在a >0且a ≠1时将a 0=1和a 1=a 转化为对数式? 问题(2)负数与零有没有对数?设计意图:给出关系式后,老师将说明其内在联系,符合本节课设计的重难点要求.设计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合作交流,经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4、例题讲解知识注重应用,因而当知识讲解完后,我将通过例题讲解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给出以下例题.例1 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 54=625; (2) 2-6=641; (3) 327a =; (4) 1()3m =5.73.例2 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1) 12log 164=-; (2) 2log 1287=;(3) lg 0.012=-; (4) ln10 2.303=.设计意图:例题是指数与对数关系的简单运用,例1是将指数式化为对数式,例2是将对数式化为指数式,这两个例题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指数与对数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在例题的讲解前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老师先讲解前两个小题,剩下的请同学起来解答.5、课堂练习根据夸美纽斯的教学巩固性原则,在例题讲解完后,我将给出下列练习. 练 习 将对数式与指数式进行互化. (1) 328=; (2) 1122-=; (3) 3log 92=; (4) ln10 2.303=.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反馈时,通过先让同学独立思考完成再请个别同学起来解答的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讲解内容作适当的补充提醒.6、总结提炼在学习后,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以及表达能力,再由老师补充,共同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即对数的定义,对数与指数的关系并且根据其关系将指数式与对数式进行互化.还有提示需要注意的是真数N大于零,负数和零没有对数等,在小结的过程中用彩色粉笔将需要重点注意的知识勾画出来.7、作业设计(1)课本P74习题2.2 A组1,2(必做);B组 1(选做)(2)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预习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思考题:将,m nMN的值?==化成对数式,并求logM a N aa设计意图: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可以使已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复习,选做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更好的提高,以此来满足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的要求. 设计思考题和让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都是为了使学生对下次要学的内容有所了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这节课的效果,因此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整个板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我将黑板分为四版:第一、二版是新课的讲解及例1,第三版是例2及练习,第四版作副版使用和作业布置,用于旧知识的复习和情景问题的提出,这样的排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复习以及做笔记.六、教学评价总之,本节课是本着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探索,去发现规律,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
对数函数 说课稿
对数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汉滨区大河中学的刘辉。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3章第5节的第一课时《对数函数的概念》。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重要初等函数之一,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思想方法对数函数都与指数函数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可以说,无论是函数的知识结构、题目类型、解题方法还是数学思想都在对数函数得到完美体现。
本节课学习的是对数函数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函数、指数函数以及对数运算性质的基础上,来初步的认识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指对函数间的关系,可以说它是上述内容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打下基础,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函数模型。
2.学情分析第一,学生已逐渐掌握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二,高一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已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第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
3.教材处理由于本节课主要是概念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课程的引入和衔接是很重要,因此我做了如下处理。
(1)在新课引入时创设了情景问题。
(2)针对对数函数的判断进行了强化。
(3)通过例题充分体现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对求对数型函数定义域的指导作用。
4.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难点确定为: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二.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是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行为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知识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价值观,并把前两者都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新课标还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目标、教学过程的制定和设计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讲课讲稿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数学(基础模块)第一册第四章对数函数内容的第一课时,也就是对数函数的入门。
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而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
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
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
三、设计思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 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在教学重难点上,我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 , 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 , 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 , 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四、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 , 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
2、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
上传: 刘洁更新时间:2013-10-30 17:44:03
尊敬的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对数的概念》。
我将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本节课的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a、地位与作用
“对数的概念”作为中职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的内容,被安排在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第三节,共2个课时完成。
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对数的概念。
本节是在学习了指数函数之后编排的,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函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打下基础。
b、学情分析
学生已熟练的掌握了指数及指数函数,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及创新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弱,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对底数、幂值、指数三者间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理解对数的性质,并且能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协调合作意识、自我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对数概念的理解,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对数基本运算性质的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对数与指数的互相转化并用对数性质求值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
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对数概念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探究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思维。
学法
题为线索,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
尝试探究、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探究及创新能力都有所提高。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及时间安排
情景引入
按要求在卡片上写出指数式。
要求:已知底和幂,不知指数,指数用“?”代替。
如何用底和幂来表示出指数?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对数
目的:利用卡片创设情景,产生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信息呈现
对数的概念:一般
的,,称幂指数b是以a为底的对数。
记
作:
a叫底数,N叫真数,b是以a为底N的对数。
形如叫对数式。
形
如叫指数式。
目的:这里展示的是对数的概念,根据展示的概念板书指数式和对数式,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也为活动1做好了铺垫。
活动1
理解对数的概念,并得出性质。
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即
(1)为完成任务,我将任务分成5个子任务。
具体如下:
将概念中的a、b、N 换成具体数。
对比a、b、N分别在指数式、对数式中的位置关系。
指数式、对数式互化
真数、底数相等时为多少?真数为1时对数为多少?
讨论a、b、N 的取值范围。
(2)每一组可选定某几个或全部子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实施、自评,然后小组推荐一人发言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自我决策能力。
(3)小组活动中教师巡视,根据解决问题的难易决定个别指导。
目的:通过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达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活动2
深化指数式、对数式的关系,对数的性质。
我仍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给定任务4个任务
将指数式写成对数式(见课本P105例题)
将对数式写成指数式(1)(2)
求对数的值(见课本P105例题1)
证明
(1)(2)
归纳小结
小结归纳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
因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最后由我进行总结归纳。
目的: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进一步再现本堂课学习的重点。
信息反馈
课堂练习 4.2.1
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2、求下列对数的值
作业布置
必做题.练习A组第2题(2)、(4)、(6),第3题(1)、(3)选做题.练习B组第2题(1)、(2)
目的:通过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业的必做题是对知识的反馈,选做题是对知识的延伸和连贯强调了学以致用,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固然重要,但学习过程评价更为重要。
作为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自信心、团结合作的意识、数学能力的发现以及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我对本堂课的设计与理解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