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影响系数计算表格
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影响系数是城市小区规划和工程地震安全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由于受地下岩体条件影响,难以准确确定地震影响系数,常规方法得到的地震影响场难以满足城市和重大工程抗震的精度要求.如何分析基岩条件对地震影响系数的影响是地震安全评价的关键工作之一。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加速度反应谱计算地震作用。
取加速度反应绝对最大值计算惯性力作为等效地震荷载F,F=αG,α为地震影响系数,G为质点的重量。
规范中用曲线形式给出了α的确定方法,α曲线又称为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1)。
α为地震影响系数,是多次地震作用下不同周期T,相同ζ阻尼比的理想简化的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之比,是多次地震反应的包络线,是所谓标准反应谱或平均反应谱。
它是两项的乘积即地震系数k(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和结构物加速度的放大倍数β(结构反应加速度反应谱与地震动最大加速度之比)。
α:地震影响系数,α(T)=S a(T)=K ×β(T), S a(T)为加速度设计反应谱,K为地震系数K=a/g,β(T)为放大系数谱。
αMAX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T:结构自振周期 Tg:特征周期,根据场地类别和近震、远震按下列表采用(表3)。
α下限不应小于最大值的 20%;截面抗震验算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2采用。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按下列原则考虑:一、一般情况下,可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全部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二、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分别考虑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三、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四、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浅析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苏旺指导老师:汪小飞(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摘要:本文分析了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和他们各自的造景特色和主要适用在什么场合。
地震力放大系数计算书(审图回复用)
地震力放大系数计算书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8条及条文说明,结合场地实际现场情况,对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增大系数计算如下:生活楼西侧道路相对正负0.000低1.6m,L1=0m,平均L>4.0m,坡度0.3≤H/L<0.6,
L1/H<2.5,ξ=1.0,增大系数λ=1+ξα=1+1.0x0.1=1.1。
综合楼西侧道路相对正负0.000低1.5m,L1=0m,平均L>3.0m,坡度0.3≤H/L<0.6,
L1/H<2.5,ξ=1.0,增大系数λ=1+ξα=1+1.0x0.1=1.1。
河道分析:河道为场地内部局部下凹地形,河道净宽5m,河道两侧采用重力式毛石挡土墙护堤;场地内部离建筑最近点为11.29m,建筑总图在拟建建筑边与河道护堤之间设置2.5~4.5m宽的绿化缓坡带,坡比1:1.8~1:3.2;河道护堤采用毛石挡土墙,挡土高度≤3m,综合考虑增大系数取值λ=1.1。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根据《抗规》GB50011-2001第5、1、2条得条文说明,多遇地震(小震)与罕遇地震(大震)得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可将《抗规》表格5、1、2-2中所列有效峰值加速度数值乘以放大系数2、25得到。
同理,中震设计可按《抗规》表3、2、2中得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乘以放大系数2、25得到。
下表就是小震、中震、大震得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抗震设防烈度6(0、05g) 7(0、10g)7(0、15g)8(0、20g)8(0、30g)9(0、40g)小震0、04 0、08 0、12 0、16 0、24 0、32 中震0、12 0、23 0、34 0、45 0、68 0、90 大震- 0、50 0、72 0、90 1、20 1、40midas中如何结合建筑抗震规范进行桥梁得地震时程分析?由于目前建筑抗震规范对于时程分析采用得最大加速度有了硬性得规定,因此首先就就是要将时程得地震波比如简单得elcentro波进行系数调整,根据抗震规范5、1、2、2表中得规定,将、Elcentro得最大峰值与5、1、2、2规定得最大值进行比较得到修正系数,(需要注意得就是midas时程函数定义里面得Elcentro给出得相对得值即多少倍得g,比如0、3559g,则系数为35/(0、3559*9、806*100)=0、1,注意选择得就是无量刚加速度),填写到放大系数里面,点击生成地震反映谱,函数值就就是所需要得一条曲线得a谱,不需要再除以g了(规范P232“其平均地震影响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得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这里得地震影响曲线就就是将加速度谱转化得到得规范谱)。
按照规范需要两条实际一条人工模拟曲线,将得到得地震反映谱曲线(三条)进行数据拟与分析(可采用平均或者SRSS)与实际场地采用得规范规定得a谱进行比较,保证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人工波得选择一般就是对于特大桥梁或者重要桥梁进行现场得试验后得到一定得模拟曲线,一般桥梁搞几条波就够了不要人工模拟。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根据《抗规》GB50011-2001第5.1.2条的条文说明,多遇地震(小震)和罕遇地震(大震)的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可将《抗规》表格5.1.2-2中所列有效峰值加速度数值乘以放大系数2.25得到。
同理,中震设计可按《抗规》表3.2.2中的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乘以放大系数2.25得到。
下表是小震、中震、大震的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midas中如何结合建筑抗震规范进行桥梁的地震时程分析?由于目前建筑抗震规范对于时程分析采用的最大加速度有了硬性的规定,因此首先就是要将时程的地震波比如简单的elcentro波进行系数调整,根据抗震规范5.1.2.2表中的规定,将. Elcentro的最大峰值与5.1.2.2规定的最大值进行比较得到修正系数,(需要注意的是midas时程函数定义里面的Elcentro给出的相对的值即多少倍的g,比如0.3559g,则系数为35/(0.3559*9.806*100)=0.1,注意选择的是无量刚加速度),填写到放大系数里面,点击生成地震反映谱,函数值就是所需要的一条曲线的a谱,不需要再除以g了(规范P232“其平均地震影响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这里的地震影响曲线就是将加速度谱转化得到的规范谱)。
按照规范需要两条实际一条人工模拟曲线,将得到的地震反映谱曲线(三条)进行数据拟和分析(可采用平均或者SRSS)与实际场地采用的规范规定的a谱进行比较,保证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人工波的选择一般是对于特大桥梁或者重要桥梁进行现场的试验后得到一定的模拟曲线,一般桥梁搞几条波就够了不要人工模拟。
开始错误的以为直接将地震波简单处理与a普比较,实际这里的地面运动的加速度波只是一个自由度体系的反应,而a谱则是多个自由度体系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处理而得到的,因此必须将地震波进行转换,幸好有了midas的转换工具可以直接生成,不然要自己编写傅立叶转换程序了。
(完整word版)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方法
6度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计算方法方法一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5.1.4-1,查得6度地震下,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对应的αmax分别为0.04和0.28。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10.3条可知,6度地震下,设防地震对应的αmax为0.12。
方法二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3.2.2可知,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其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F.1条,推导中震作用下αmax=0.05×2.5=0.125。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第6.2.1条“多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宜按不低于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1/3倍确定”可知,多遇地震下αmax≥0.125/3=0.042。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第6.2.2条“罕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宜按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1.6~2.3倍确定”,罕遇地震下αmax=(1.6~2.3)×0.125=0.2~0.288。
方法三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3.2.2可知,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其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其中g=9.8 m/s2=980 cm/s2,计算可知设防地震加速度时程最大值=0.05×980=49 cm/s2。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5.1.2-2,6度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时程分析所用地震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分别为18 cm/s2和125 cm/s2。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F.1条,推导6度中震作用下αmax=0.05×2.5=0.125(方法二)。
根据相应比例关系可推导出6度多遇地震αmax=(18/49)×0.125=0.046,罕遇地震αmax=(125/49)×0.125=0.319。
地震作用计算
A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的求解A.1 求解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 i 和抗侧刚度D i :G i =永久荷载标准值+0.5×楼面活载标准值(按5.1.3条,不包括屋面活载)。
D i 为根据D 值法得到的修正抗侧刚度,矩形柱:33i c i D a Ebh D l = (b 、h 分别为矩形截面宽、高,l 为柱长,a c 为刚度修正系数参页8插页,a c =1时为反弯点法);圆柱:43316i c D a E dl π=(d 为圆形截面直径,l 为柱长,a c 为刚度修正系数参页8插页)。
S —C 修正刚度法,底层:()()211[1216][231]cbbciiD ii l ii =++∑∑∑∑,底层以上:()212[11]i i bciD l ii =+∑∑。
A.2 求解各层相对位移i δ及顶点总位移T μ:nijj iGG==∑∑ ii iGD δ=∑ 1iT i jj μδ==∑ 1nT ii μδ==∑A.3 求解T 1:1 1.7TT ψ=(式C.0.2《高规》页173),T ψ为周期折减系数《高规》4.3.17页43,填充墙刚度越大取下限,否则取上限。
《高钢规》中T ψ为0.90T ξ=B 多层结构(钢结构≤12层)底部剪力法解题步骤B.1 求1α(T 1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T 1未知时,另参A 中T 1的求解。
已知T 1时,求1α:m axαg (特征周期)B.2 求G i 、iG ∑、eq G 、Ek F 、n δ、n F ∆、i F 、E ki V :G i =永久荷载标准值+0.5×楼面活载标准值(不包括屋面活载);i G ∑=1G +2G +…+n G (n 为楼层总数包括小塔楼);0.85eq i G G =⨯∑;1Ek eq F G α=⨯;分别根据T g 和T 1查表5.2.1(页36)得n δ、1n δ-(小塔楼层数为1):n F ∆=n δ×Ek F (无小塔楼时);11n n Ek F F δ--∆=⨯(小塔楼层数为1),内框架0.2n δ=,砖混底框0n δ=。
计算表格(新规范)
单元体计算用采光顶和雨篷(四边简支)斜玻璃竖向三片玻璃幕墙的分格宽B 1500玻璃的传热系数 1.5框架面积Af 0.1908幕墙的分格高H1500框架隔热形式 4.5玻璃面积Ag 2.0592立柱的宽度65隔条形式0.25幕墙的传热系数UCW 2.0044横梁的宽度65幕墙的总面积At 2.2500注:单位W/(m2.K)根据幕墙传热系数要求确定型材是否隔热,当传热系数U CW 的限值大于3.0 W/(m2.K)时,可考虑采用非隔热型材;2、当传热系数限值小于3.0 W/(m2.K)时,宜采用隔热型材;1、根据受力要求选定型材截面尺寸(如65型材、75型材等),并由分格尺寸和型材截面尺寸计算幕墙总面积At、框架面积Af、玻璃面积Ag;3、根据是否采用暖边隔条,按下式计算所需玻璃传热系数的限值Ug:门窗幕墙传热系数估算方法1、已知幕墙(门窗)的基本配置,估算其传热系数。
已知幕墙(门窗)的总面积At、框架面积Af、玻璃面积Ag、玻璃传热系数Ug、框架隔热型式,求幕墙(门窗)的传热系数UCW。
式中,隔热型材Uf≈4.5 W/(m2.K)、非隔热型材Uf≈13 W/(m2.K),铝隔条U ψ≈0.25 W/(m2.K)、暖边隔条(不锈钢分子筛等) U ψ≈0.15 W/(m2.K)。
2、已知门窗或幕墙的传热系数要求及分格尺寸,选用型材及玻璃。
已知幕墙(门窗)的传热系数要求UCW、分格尺寸B×H,选用型材及玻璃:4、空气露点温度Td计算公式:露点温度/℃12.0014.03361411——空气的相对湿度,%——空气的饱和水蒸汽压,hPa 空气水蒸气压e6.117.5237.323.389356843、在空气相对湿度f下,空气的水蒸汽压计算公式: 其中 ——空气的水蒸汽压,hpaE0 /hpaa b Es sE f e ⨯=e f sE 1)11.6lg(-=e a bT d幕墙的分格宽B 1000幕墙的传热系数UCW2框架面积Af 0.1908幕墙的分格高H 2000框架隔热形式 4.5玻璃面积Ag 1.8092立柱的宽度65隔条形式0.25玻璃的传热系数 1.4600横梁的宽度65幕墙的总面积At 2.0000注:单位W/(m2.K)幕墙的分格宽B(mm)1500上横梁的面积(m2)0.139951竖向中梃缝长(m) 1.2816幕墙的分格高H(mm)1500上横梁缝长(m) 1.2816玻璃面积(m2) 1.502548(单元体/窗左)立柱的宽度(mm)109.2中横梁的面积(m2)0.139951单元体/窗中梃立柱的宽度(mm)0中横梁缝长(m) 1.2816单元体/窗右立柱的宽度(mm)109.2下横梁的面积(m2)0.139951(单元体/窗上)横梁的宽度(mm)109.2下横梁缝长(m) 1.2816单元体/窗中横梁的宽度(mm)109.2边框的面积(m2)0.327600单元体/窗下横梁的宽度(mm)109.2边框的缝长(m) 2.5632幕墙或窗的形式3竖向中梃面积(m2)0.000000幕墙和窗户的形式如下图所示玻璃的传热系数1.587左立柱的线传热系数玻璃2.1104中横梁的传热系数玻璃0中横梁的0.0000(单元体/窗左)立柱的传热系数3.9281中梃立柱的线传热系数框 5.0085下横梁的传热系数框4.1596下横梁的0.8760单元体/窗中梃立柱的传热系数4.6091中梃立柱的线传热系数玻璃 2.1498下横梁的传热系数玻璃 2.1088左立柱的ψ0.1449单元体/窗右立柱的传热系数0右立柱的线传热系数框0板材宽度bp(mm)200中立柱的ψ0.1126(单元体/窗上)横梁的传热系数3.7579右立柱的线传热系数玻璃0左立柱的0.8912右立柱的ψ-0.3174单元体/窗中横梁的传热系数0上横梁的传热系数框 4.142中梃立柱的0.4300上横梁的ψ0.1468单元体/窗下横梁的传热系数3.7624上横梁的传热系数玻璃 2.1113右立柱的0.0000中横梁的ψ-0.3174左立柱的线传热系数框4.2961中横梁的传热系数框0上横梁的0.8746下横梁的ψ0.1477四点1/四边222、传热系数和线传热系数计算未完成3、U值的计算透明幕墙的传热系数U值 3.0000透明部分未完成1、面积与缝长计算注:1、无特殊说明的话,紫色位置输入幕墙实际尺寸;2、如果计算框架幕墙,则输入立柱的宽度为实际立柱宽度的二倍;3、∑∑∑∑∑+++=fg f f gg CW A A l U A U A U ψϕ0.18750.21650.24170.26390.28390.30210.31220.31880.32510.38620.43960.50040.57030.65170.86251.17752.1188单元体计算用斜玻璃计算用三片玻璃计算用=223τ f。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1)各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1.屋面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女儿墙重量:(1.95+0.51+0.875)×[(11.4+0.2)×2+(25+0.2)×2-(2.5+0.4×10+0.5×4)]=217.11kN屋面板重量:6.4×(4-0.2-0.15)×(11.4-0.2-0.3-0.2)×2=499.90kN7.7×(6-0.15×2)×(11.4-0.2-0.3-0.2)×2=939.25kN5.9×[(6-0.2-0.15)×(2.5-0.3)×2+(2.5-0.3)×(3.6-0.3)]+6.4×(1.8-0.25)×(2.5-0.3)=211.33kN499.90+939.25+211.33=1650.48kN电梯机房重量:0.91+2.366+1.333+3.465+1.43+3.887+25×0.3×0.3×1.5×2+25×0.2×0.2×(1.8×2+2.5×2)+5.9×1.6×2.3=50.453kN楼梯间重量:(7.275+15.132+3.958)×2+(1.275+1.716+0.449+1.62)+(2.61+5.148+1.346+0.486)=67.38kN4.5×[(2.5-0.4)+(2.5-0.25-0.2)+(5.4-0.3-0.25)+(5.4-0.3-0.2)]=62.55kN3.89+4.031+0.432+0.571=8.924kN25×3×(0.4×0.4×3+0.5×0.5)=54.75kN5.9×(5.4-0.35)×(2.5-0.3)=65.55kN67.38+62.55+8.924+54.75+65.55=259.15kN楼梯板重量:25×(0.3×0.15/2×1.1×9+3×1.1×0.12+0.2×0.3×2.5)+3×1.1×2.3+17×0.02×[1.1×2.3+2.3×(0.2+0.2+0.2)+1.1×3]+2.12=31.38kN8层柱重量:25×1.5×(0.4×0.4×9+0.5×0.5×5)=100.88kN17×0.02×1.5×(0.4×4×9+0.5×4×5-0.2×2×14)=9.59kN100.88+9.59=110.47kN梁重量:4.5×[(11.4+0.2)×7-0.4×12-0.5×8-0.3)]=324.45kN4.5×[(25+0.2)×3-0.4×12-0.5×8]=300.6kN1.5×(2.5-0.3)=3.3kN2.122×2+4.243×2+3.89+4.031+3.89+4.972+1.428×2+2.418×2+0.432+0.714×2+1.18×2+0.571+0.443=42.44kN324.45+300.6+3.3+42.44=670.79kN7层墙、门、窗重量:54.253×2+28.925×2+42.844+41.342+40.291+14.463×2+15.826×2+18.378+11.172×2+8.629+14.463×2+23.598×2+5.573+8.374+8.439×2+15.06×2+10.184+8.706×2+26.611+5.597×2=603.23kN7层柱重量:25×3×(0.4×0.4×12+0.5×0.5×8)=294kN17×0.02×3×(0.4×4+0.7×4+1.7×2+1×2+0.6×3+1.4×2+0.9×2+1)=17.544kN294+17.544=311.544kN因屋面可变载不计入重力荷载代表值,故屋面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217.11+1650.48+50.453+259.15+31.38+110.47+670.79+603.23/2+311.544/2 7=3447.22kN2-6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楼面板重量:3.5×(4-0.35)×(11.4-0.2-2.25-0.2)×2=223.563kN3.0×[(2-0.25)×(2.5-0.3)+(4-0.25)×(2.5-0.3)+(6-0.3)×(2.9-0.25)+(2.5-0.3)×(6-0.55)+(2-0.25)×(4-0.55)]×2+3.0×(3.6-0.3)×(2.5-0.3)=296.325kN4.8×(6-0.3)×(6-0.35)×2=309.168kN3.5×(1.5-0.2)×(6-0.3)×2=51.87kN223.563+296.325+309.168+51.87=880.93kN柱重量:25×3×(0.4×0.4×12+0.5×0.5×8)=294kN17×0.02×3×(0.4×4+0.7×4+1.7×2+1×2+0.6×3+1.4×2+0.9×2+1)=17.544kN294+17.544=311.544kN楼梯板重量:31.38×2=62.76kN梁重量:[1.5×(2.5-0.3)+3×(6-0.3)+1.5×(4-0.35)+3×(6-0.3)+1×(2-0.25)]×2+1×(5-0.6)=93.85kN4.5×1.5×4=27kN0.431×2+2.267×2+0.422+0.305+0.384+2.648×2+0.22×2+0.676×4=14.947kN670.79+93.85+27+14.947=806.59kN墙、门、窗、栏杆重量:603.23+1.06×4+4.239×2=615.948kN楼面可变荷载:2.0×[(25-0.1)×(11.4-0.1)-1.8×2.5]+2.5×6×1.5×2=598.74kN因楼面可变荷载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要乘以组合值系数0.5,故2-6层的总重力荷载G=880.93+311.544+62.76+806.59+615.948+0.5×598.74=2977.14kN代表值为:621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楼面板重量:3.5×(4-0.35)×(11.4-0.2-2.25-0.2)×2=223.563kN3.0×[(2-0.25)×(2.5-0.3)+(4-0.25)×(2.5-0.3)+(6-0.3)×(2.9-0.25)+(2.5-0.3)×(6-0.55)+(2-0.25)×(4-0.55)]×2+3.0×(3.6-0.3)×(2.5-0.3)=296.325kN4.8×(6-0.3)×(6-0.35)×2=309.168kN3.5×(1.5-0.2)×(6-0.3)×2=51.87kN223.563+296.325+309.168+51.87=880.93kN柱重量:25×3.8×(0.4×0.4×12+0.5×0.5×8)=372.4kN372.4+17.544=389.944kN楼梯板重量:31.38×2=62.76kN梁重量:[1.5×(2.5-0.3)+3×(6-0.3)+1.5×(4-0.35)+3×(6-0.3)+1×(2-0.25)]×2+1×(5-0.6)=93.85kN4.5×1.5×4=27kN0.431×2+2.267×2+0.422+0.305+0.384+2.648×2+0.22×2+0.676×4=14.947kN670.79+93.85+27+14.947=806.59kN墙、门、窗、栏杆重量:因1层平面布置与标准层大致相同,此项荷载相差不大,故大小取同标准层此项荷载,为615.948kN楼面可变荷载:2.0×[(25-0.1)×(11.4-0.1)-1.8×2.5]+2.5×6×1.5×2=598.74kN因楼面可变荷载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要乘以组合值系数0.5,故1层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880.93+(389.944+311.544)/2+62.76+806.59+615.948+0.5×598.74=3016.34kN 1(2)全楼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1.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采用顶点位移法计算,此方法计算周期必须先求出结构在重力荷载代表值水平作用于各质点产生的顶点位移,计算过程见表3-2-15。
时程分析加速度最大值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表1 地震作用超越概率取值原则表2 时程分析所用的地震加速度最大值(cm/s2,gal)表3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
《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
"《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
"《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
《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阮财富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文案英文:copywriter、copy、copywriting文案拼音:wén àn现代文案的概念:文案来源于广告行业,是"广告文案"的简称,由copy writer翻译而来。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一、基本概念和公式:1、多与地震、基本地震、罕遇地震、极罕遇地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αmax=K*αmax基本αmax:多遇或罕遇或极罕遇地震的峰值加速度αmax基本: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K:比例系数,按GB18306-2015第6.2条取值多遇地震取1/3罕遇地震取1.9极罕遇地震取2.9罕遇或极罕遇地震的峰值加速度的K取值见高孟潭主编《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教材》第230页12.2.3节)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最大值根据场地类别的调整:αmax=Fa*αmaxⅡ(GB18306-2015附录E.1)αmax:按场地类别调整后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αmaxⅡ:Ⅱ类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FA: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按GB18306-2015附录E表E.1。
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γmax=β*αmaxγ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β:动力放大系数,按GB18306-2015附录F.1取2.54、综上所述,综合计算公式可以写为:γmax=β* Fa*K*αmax 基本二、示例:1、确定7度015g地区、Ⅲ类场地的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1)、确定FA:7度0.15g地区、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αmax基本=0.15。
7度0.15g地区、Ⅱ类场地多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1/3=0.05。
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表E.1,加速度为0.05时的Ⅲ类场地FA=1.30。
注意:按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0.15,查得Ⅲ类场地的FA=1.0的用法是不正确的.2)、则7度0.15g区、Ⅲ类场地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为:γmax=β* Fa*K*αmax 基本=2.5* 1.30*(1/3)*0.15=0.16252、确定8度0.2g地区、Ⅲ类场地的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1)、确定FA:8度0.2g地区、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αmax基本=0.2。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方法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6度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计算方法地震影响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方法一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查得6度地震下,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对应的αmax分别为和。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可知,6度地震下,设防地震对应的αmax为。
方法二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可知,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其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条,推导中震作用下αmax=×=。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第条“多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宜按不低于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1/3倍确定”可知,多遇地震下αmax≥3=。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第条“罕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宜按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倍确定”,罕遇地震下αmax=(~)×=~。
方法三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可知,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其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其中g= m/s2=980 cm/s2,计算可知设防地震加速度时程最大值=×980=49 cm/s2。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6度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时程分析所用地震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分别为18 cm/s2和125 cm/s2。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条,推导6度中震作用下αmax=×=(方法二)。
根据相应比例关系可推导出6度多遇地震αmax=(18/49)×=,罕遇地震αmax=(125/49)×=。
如何确定水平影响系数
我国根据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对建筑抗震提出了“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即通常所说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通常所讲的小震、中震、大震分别指的是50年超越概率为63%,10%,2~3%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
罕遇地震。
③小震:又称弱震,震级大于3、小于5的地震。
该级别地震人们可以感觉,故有时也称有
感地震,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④中震:也称强震,震级大于5、小于7的地震。
该级别地
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⑤大地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
该级地震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以7度0.15g为例:
设防烈度(中震)时:
时程最大加速度:0.15g=0.15*9.8m/s^2 =0.15*9.8*100 cm/s^2=147cm/s^2
水平地震最大影响系数计算α= 0.15g/g *2.25=0.3375 (2.25为考虑场地覆土、结构反应的放
大系数,参抗规条文5.1.2)
抗规3.10.3第2款取7度0.15g 中震的水平地震最大影响系数计算α=0.34 ;
多遇地震(小震)时:
中震与小震之间的比例关系为2.8
水平地震最大影响系数计算α= 0.3375/2.8=0.1205(抗规表5.1.4-1取值为0.12 )
时程最大加速度:0.1205*980cm/s^2/2.25=52.5cm/s^2 (抗规表5.1.2-2取值为55cm/s^2)。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根据《抗规》GB50011-2001第条的条文说明,多遇地震(小震)和罕遇地震(大震)的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可将《抗规》表格中所列有效峰值加速度数值乘以放大系数得到。
同理,中震设计可按《抗规》表中的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乘以放大系数得到。
下表是小震、中震、大震的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小震、中震、大震的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抗震设防烈度677889小震中震大震-midas中如何结合建筑抗震规范进行桥梁的地震时程分析由于目前建筑抗震规范对于时程分析采用的最大加速度有了硬性的规定,因此首先就是要将时程的地震波比如简单的elcentro波进行系数调整,根据抗震规范表中的规定,将. Elcentro的最大峰值与规定的最大值进行比较得到修正系数,(需要注意的是midas时程函数定义里面的Elcentro给出的相对的值即多少倍的g,比如,则系数为35/(**100)=,注意选择的是无量刚加速度),填写到放大系数里面,点击生成地震反映谱,函数值就是所需要的一条曲线的a谱,不需要再除以g了(规范P232“其平均地震影响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这里的地震影响曲线就是将加速度谱转化得到的规范谱)。
按照规范需要两条实际一条人工模拟曲线,将得到的地震反映谱曲线(三条)进行数据拟和分析(可采用平均或者SRSS)与实际场地采用的规范规定的a谱进行比较,保证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人工波的选择一般是对于特大桥梁或者重要桥梁进行现场的试验后得到一定的模拟曲线,一般桥梁搞几条波就够了不要人工模拟。
开始错误的以为直接将地震波简单处理与a普比较,实际这里的地面运动的加速度波只是一个自由度体系的反应,而a谱则是多个自由度体系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处理而得到的,因此必须将地震波进行转换,幸好有了midas的转换工具可以直接生成,不然要自己编写傅立叶转换程序了。
注意理解公式各项的意思。
六、时程分析法(一)选取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条文说明中规定,正确选择输入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要满足地震动三要素的要求,即频谱特性、有效峰值和持续时间要符合规定。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一、基本概念和公式:1、多与地震、基本地震、罕遇地震、极罕遇地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αmax =K*αmax 基本αmax :多遇或罕遇或极罕遇地震的峰值加速度αmax基本: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K:比例系数,按GB18306-2015第6.2条取值多遇地震取1/3罕遇地震取1.9极罕遇地震取2.9罕遇或极罕遇地震的峰值加速度的K取值见高孟潭主编《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教材》第230页12.2.3节)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最大值根据场地类别的调整:αmax=Fa*αmax Ⅱ(GB18306-2015附录E.1)αmax:按场地类别调整后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αmax Ⅱ:Ⅱ类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FA: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按GB18306-2015附录E表E.1。
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γmax=β*αmaxγ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β:动力放大系数,按GB18306-2015附录F.1取2.54、综上所述,综合计算公式可以写为:γmax=β* Fa*K*αmax 基本二、示例:1、确定7度015g地区、Ⅲ类场地的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1)、确定FA:7度0.15g地区、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αmax 基本=0.15。
7度0.15g地区、Ⅱ类场地多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1/3=0.05。
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表E.1,加速度为0.05时的Ⅲ类场地FA=1.30。
注意:按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0.15,查得Ⅲ类场地的FA=1.0的用法是不正确的.2)、则7度0.15g区、Ⅲ类场地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为:γmax=β* Fa*K*αmax 基本=2.5* 1.30*(1/3)*0.15=0.16252、确定8度0.2g地区、Ⅲ类场地的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1)、确定FA:8度0.2g地区、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αmax 基本=0.2。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方法
6度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计算方法方法一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5.1.4-1,查得6度地震下,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对应的αmax分别为0.04和0.28。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10.3条可知,6度地震下,设防地震对应的αmax为0.12。
方法二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3.2.2可知,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其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F.1条,推导中震作用下αmax=0.05×2.5=0.125。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第6.2.1条“多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宜按不低于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1/3倍确定”可知,多遇地震下αmax≥0.125/3=0.042。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第6.2.2条“罕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宜按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1.6~2.3倍确定”,罕遇地震下αmax=(1.6~2.3)×0.125=0.2~0.288。
方法三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3.2.2可知,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其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其中g=9.8 m/s2=980 cm/s2,计算可知设防地震加速度时程最大值=0.05×980=49 cm/s2。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5.1.2-2,6度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时程分析所用地震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分别为18 cm/s2和125 cm/s2。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F.1条,推导6度中震作用下αmax=0.05×2.5=0.125(方法二)。
根据相应比例关系可推导出6度多遇地震αmax=(18/49)×0.125=0.046,罕遇地震αmax=(125/49)×0.125=0.319。